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

上传人:pia****nwu 文档编号:240738818 上传时间:2024-05-04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一、谁报告?1、属地管理原则 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监测病例实行属地管理原则2、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二、那些病种需要报告?n n1 1、法定传染病、法定传染病 (3737种,甲类种,甲类2 2种,乙类种,乙类2626种,种,丙类丙类1111种)。种)。n n2 2、甲类:鼠疫、霍乱、甲类:鼠疫、霍乱 n n3 3、乙类中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肺炭疽、传染性、乙类中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n n4 4、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爆发流行或不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爆发流行或不明原因的传染病明原因的传染病 n n5 5、不明原因肺炎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传染、不明原因肺炎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传染病病三、怎么填写?n n必填项11项n n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病人属于、现住址、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填卡日期、疾病名称、密切接触者有无相同症状。四、病例分类n n病例分类与分型病例分类与分型 1 1、传传染染病病报报告告病病例例分分为为疑疑似似病病例例、临临床床诊诊断断病病例例、实实验验室室确确诊诊病病例例、病病原原携携带带者者和和阳阳性性检检测测结结果果五五类类。其其中中,需需报报告告病病原原携携带带者者的的病病种种包包括括霍霍乱乱、脊脊髓髓灰灰质质炎炎、艾艾滋滋病病以以及及卫卫生生部部规规定定的的其其他他传传染染病病;阳阳性性检检测测结结果果仅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限采供血机构填写。2 2、乙肝的病原携、乙肝的病原携带带者不需要者不需要进进行网行网络络直直报报3 3、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疟疾、肺疾、肺结结核分型核分型报报告;告;炭疽分炭疽分为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类;病毒性肝炎分病毒性肝炎分为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类;梅毒分梅毒分为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一期、二期、三期、胎传传、隐隐性五性五类类;疟疟疾分疾分为间为间日日疟疟、恶恶性性疟疟和未分型三和未分型三类类;肺肺结结核分核分为为涂阳、涂阳、仅仅培阳、菌阴和未痰培阳、菌阴和未痰检检四四类类;乙型肝炎、血吸虫病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应应分分为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和慢性。四、病例分类n n填报要求(分型)1、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未痰检四类;(根据诊断标准,未痰检应属于疑似病例,而不是临床诊断病例;涂阳应属于实验室诊断病例,而不是疑似病例)2.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五、如何报告n n监测报告工作流程监测报告工作流程n n填卡填卡检查检查核对核对录入录入n n责责任任报报告告单单位和位和责责任疫情任疫情报报告人告人发现发现甲甲类传类传染病染病和乙和乙类传类传染病中的染病中的肺炭疽、肺炭疽、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质炎、人感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时,或,或发现发现其他其他传传染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发时时,应应于于2 2小小时时内将内将传传染病染病报报告卡告卡通通过过网网络报络报告;告;n n未未实实行网行网络络直直报报的的责责任任报报告告单单位位应应于于2 2小小时时内以最快的通内以最快的通讯讯方式(方式(电话电话、传传真)向当地真)向当地县级县级疾病疾病预预防控制机构防控制机构报报告,告,并于并于2 2小小时时内寄送出内寄送出传传染病染病报报告卡。告卡。n n对对其他乙、丙其他乙、丙类传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规定定报报告的告的传传染染病病原携病病原携带带者在者在诊诊断后,断后,实实行网行网络络直直报报的的责责任任报报告告单单位位应应于于2424小小时时内内进进行网行网络报络报告;告;六、填报要求n n报卡类别:初诊病例及初诊死亡的病例直接标识“初次报告”。对已填报过卡片的传染病病人,在订正诊断和发生死亡时,必须再次填报,标识“订正报告”;其中,死亡病例的报告须是因患传染病死亡的病例,患传染病但因意外或因非传染病死亡时,不需再填报传染病报告卡。病人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染病时应分别报卡六、填报要求七、纸质资料的保存n n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期限3年。第三节第三节 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疫情报告疫情报告正确诊断正确诊断合理治疗合理治疗畜禽常用给药途径畜禽常用给药途径一、疫情报告一、疫情报告n基层从事畜禽饲养、屠宰、加工、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发现畜禽发生疫病或疑似疫病时,必须向当地防疫检疫机构或乡镇畜牧兽医站报告,以便及时作出诊断二、正确诊断二、正确诊断n诊断方法很多,但并不是每一种传染病和每一次诊断工作都需要全面去做,而是应该根据不同传染病的具体情况,选取一种或几种方法及时作出诊断(一)临诊诊断(一)临诊诊断n临诊诊断是最基本的诊断方法。利用人的感觉器官或借助最简单的器械(体温计、听诊器等)直接对发病动物进行检查(一)临诊诊断(一)临诊诊断n临诊诊断包括问诊、视诊、触诊、听诊、叩诊,有时也包括血、粪、尿的常规检查n有些传染病具有特征性症状,如狂犬病、破伤风等,经过仔细的临诊检查,即可得出诊断(二)流行病学诊断(二)流行病学诊断n流行病学诊断是在流行病学调查(疫情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n可在临诊诊断过程中进行,可向畜禽主人询问疫情,并对现场进行仔细检查,然后对调查材料进行统计分析,作出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的内容流行病学调查的内容n本次疫病流行的情况,包括发病的时间、地点、疫情分布、感染率、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等n疫情来源的调查,指本地过去是否发生过类似的疫病,有何防控措施;附近地区是否发生过类似的疫病等n传播途径和方式的调查,本地动物的饲养管理方法;畜禽流动、收购和防疫卫生情况及尸体处理情况等(三)病理学诊断(三)病理学诊断n对传染病死亡畜禽的尸体进行剖检,观察其病理变化,一般情况下有病理变化可作为诊断的依据(三)病理学诊断(三)病理学诊断 剖检尸体和采集病料时,注意以下几点:n尽可能多剖检几只死亡病例n怀疑炭疽时,先做末梢血液涂片,必要时取脾脏抹片、染色镜检,排除炭疽后再解剖n采取病料应在死后立即进行,夏季不超过56h,冬季不超过24h(三)病理学诊断(三)病理学诊断n最急性死亡病例,有的特征性的病变尚未出现,尽可能多检查几只,并选症状比较典型的剖检。有些传染病除肉眼检查外,还需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四)微生物学诊断(四)微生物学诊断细菌病的诊断方法 病毒病的诊断方法细菌病的诊断方法细菌病的诊断方法n病料的采集、保存与运送n细菌的形态检查:将病料或细菌培养物涂片染色镜检,观察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染色特性n细菌的分离培养:利用平板划线等方法,观察细菌菌落的形状、大小、色泽等特性n细菌的生化试验 n动物接种试验:检测是否有致病性病毒病的诊断方法病毒病的诊断方法n病料的采集、保存与运送:无菌操作,冷冻保存n包涵体检查:适于能在细胞中形成包涵体的病毒n病毒的分离培养:可接种于动物、禽胚或组织细胞,进行病毒的分离培养n动物接种试验:接种实验动物,判断病毒的存在(五)免疫学诊断(五)免疫学诊断 包括两类:n血清学试验:血清学试验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免疫学反应进行诊断,具有特异性强、检出率高、方法简易快速的特点n血清学试验有中和试验、凝集试验、沉淀试验、溶细胞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免疫标记技术等 (五)免疫学诊断(五)免疫学诊断n变态反应:结核分支杆菌、布氏杆菌等细胞内寄生菌,在传染的过程中,能引起以细胞免疫为主的型变态反应。这种变态反应是以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作为反应原,是在传染过程中发生的,因此称为传染性变态反应n临床上对于这些细胞内寄生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常利用传染性变态反应来诊断 (六)分子生物学诊断(六)分子生物学诊断n分子生物学诊断又称基因诊断。主要是针对不同病原微生物所具有的特异性核酸序列和结构进行测定。其特点是反应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出率高,是目前最先进的诊断技术。主要方法有核酸探针、PCR技术和DNA芯片技术三三、合理治疗、合理治疗(一)治疗的意义n挽救发病畜禽,减少损失n消除传染源,是综合性防疫措施的一部分n对于目前尚无有效疗法,或治疗需要很长时间,医疗费用过高的传染病可放弃治疗n当发生危害严重的传染病时,应在严格消毒的情况下将发病畜禽淘汰处理(二)治疗的原则(二)治疗的原则n流行性强,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必须在严格封锁或隔离的条件下进行治疗,避免成为传染源n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相结合,“急则治标,缓则治本”n局部治疗和和全身治疗相结合n中西医治疗相结合,取中西医之长,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三、传染病的治疗三、传染病的治疗(三)治疗的方法n针对病原体的疗法n针对动物体的疗法1.针对病原体的疗法针对病原体的疗法 针对病原体的疗法就是帮助机体杀灭或抑制病原体,或消除其致病作用的疗法。可分为特异性疗法、抗生素疗法和化学疗法等n特异性疗法:应用针对某种传染病的高免血清、痊愈血清(全血)、卵黄抗体等特异性生物制品进行治疗,因为这些制品只对某种特定的传染病有效,而对他种病无效,故称为特异性疗法高免血清使用时的注意事项高免血清使用时的注意事项n早期使用:愈早愈好,以便使毒素和病毒在未达到侵害部位之前,就被中和而失去毒性n多次足量:免疫血清治疗维持时间短,因此必须多次足量注射才能收到好的效果n途径适当:只能注射,不能口服。静脉吸收最快,但易引起过敏反应,通常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n防止过敏:异种动物的免疫血清使用时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要注意预防,最好用提纯制品抗生素疗法抗生素疗法 用于细菌性传染病的治疗,使用时应注意:n掌握抗生素的适应症:最好以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应用n考虑药物的用量、疗程、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经济价值n不要滥用抗生素n适宜的情况下可联合用药抗生素疗法抗生素疗法n联合应用抗菌药的目的主要在于扩大抗菌谱,增强疗效,减少用量,降低或避免毒副作用,减少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n联合用药在下列情况下应用:用一种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或混合感染 病因未明而又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 容易出现耐药性的细菌感染 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化学疗法化学疗法n使用有效的化学药物帮助动物机体消灭或抑制病原体的治疗方法,称为化学疗法2.针对动物体的疗法针对动物体的疗法n在畜禽传染病的治疗过程中,既要考虑针对病原体,消除其致病作用,又要帮助动物机体增强一般抗病能力和调整、恢复生理功能,促使机体战胜疾病,恢复健康2.针对动物体的疗法针对动物体的疗法n加强护理:护理工作是治疗工作的基础。畜禽传染病的治疗,应在严格隔离的畜禽舍中进行;注意防寒、防暑;隔离舍光线充足,安静,干燥,通风良好,随时消毒;供给充分的清洁饮水;给以易于消化的高质量饲料,少喂勤添,必要时可人工灌服;根据病情可注射葡萄糖、维生素或其他营养性物质以维持其生命2.针对动物体的疗法针对动物体的疗法n对症治疗 在传染病治疗中,为了减缓或消除某些严重的症状、调节或恢复机体的生理机能而进行的内外科疗法,均称为对症治疗 如使用退热、止痛、止血、镇静、兴奋、强心、利尿、轻泻、止泻、防止酸中毒和碱中毒、调节电解质平衡等药物以及某些急救手术和局部治疗等,都属于对症治疗的范围四、畜禽常用给药途径四、畜禽常用给药途径n注射给药n经口给药n气雾给药n体表给药n灌肠给药注射给药注射给药n注射法是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禽畜体内的方法n常用的方法有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皮下注射法皮下注射法n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入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内,经毛细血管、淋巴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因皮下有脂肪,吸收较慢,一般经1015分钟呈现药效皮下注射法皮下注射法n注射部位应选择皮下组织较多、皮肤松弛的部位。牛、马多在颈侧,猪在耳根的后方或肘后,也可在股内侧(大腿内侧),禽多在颈背部皮下注射法皮下注射法n用左手食指和拇指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与皮肤成45角,迅速刺入捏起的皮肤皱褶的皮下,然后用左手挟住注射器针头的尾部,右手推注药液肌肉注射法肌肉注射法n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内,因肌肉内血管丰富,药物的吸收和药物的效应都比较稳定。水、油溶液均可肌肉注射,略有刺激的可深部肌肉注射。注射药液较多时可分点注射n注射部位应选择肌肉较发达的部位,马、牛一般在臀部或颈部,猪在颈侧较为方便,禽在胸肌肌肉注射法肌肉注射法n用左手固定注射部位的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垂直刺入肌肉后,用左手挟住注射器针头尾部,右手将注射器活塞回抽一下,检查有无血液,如无回血,即可注入n也可将针头取下,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紧握针尾,对准注射部位迅速刺入肌肉,然后接上注射器注入药液静脉注射法静脉注射法n是以注射器(或输液器)将药液直接注入静脉血管内的给药方法n注射部位马、牛、羊多在颈静脉沟上1/3和中1/3交界处的颈静脉,猪在耳静脉n静脉输液时,如果用盐水瓶输液,用一次性输液器,直接刺入药液瓶中,倒置药瓶,当药液从针头中流出时,把接头插入已经刺入血管的针头上。将针头、胶管用胶布条,小止血钳固定在畜体上静脉注射法静脉注射法n一般油类制剂不能作静脉注射n有刺激性的药则不能将药液漏出血管外n如果发生漏注时,应在局部热敷,并换另侧血管注射n静脉输液速度可由药瓶放置的高低来调节,不要输得过快,尤其是体况衰竭的病畜n静脉输液前,应把药液加热到与体温相同的温度,在冬季输液数量较大时,更应注意这一点n输液完毕,应先捏住胶管,再拔出针头,消毒局部静脉注射法静脉注射法腹腔注射法腹腔注射法n一般当静脉注射有困难时,可采用腹腔注射n注射部位小猪在脐至耻骨前缘连线的中部,离开腹中线约5cm处进行注射。大猪可站立保定,在两侧肷部距髋结节、腰椎横突及最后肋骨等距离的部位注射腹腔注射法腹腔注射法n给小猪腹腔注射时,助手把小猪两后肢提起,并用两腿夹住小猪前躯。术者用右手持注射器,针头取与腹壁垂直的方向刺入,然后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注入药液n给大猪腹腔注射时,由助手保定猪只,术者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垂直刺入腹腔,然后注入药液注射时的注意事项注射时的注意事项n首先检查注射器及针头是否合适n将注射器及针头洗净,并进行煮沸或蒸汽消毒n注射前及注射后局部都应该用酒精或碘酒棉球消毒n吸取药液前,应先查看药品的浓度、有无变质、药瓶有无破裂、是否过期失效等。吸取药液的剂量要准确注射时的注意事项注射时的注意事项n注射前应将针筒内的空气排尽,对静脉注射更应特别注意n注射完毕,用药棉久压针孔,以免出血n注射时如发生断针事故,应立即用手或镊子夹出断针头,在必要时,可行手术切开,取出断针头返回经口给药经口给药n灌药器投药法 利用灌药器将药物从口角灌入口内,是投服少量药液时常用的方法,多适用于猪、犬、猫等中小动物,其次是牛、马等大动物n胃管投药法 用胃管经鼻腔或口腔插入胃内,将药液投入胃内,是投服大量药液或刺激性药液常用的方法,适用于马、骡,其次为牛、羊、猪、犬等动物经口给药经口给药n混饲给药法:是将药物均匀的混拌在饮料中,让畜禽采食时连同药物一起食入胃内的一种给药方法,此法简便易行,适用于集约化养禽场、养猪场的预防性给药,或发病后的药物治疗 畜禽给药时应先饥饿,以确保含药的饲料能够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内吃完,吃完后再投给不含药物的饲料让其自由采食 拌料时应该首先确定混饲药物的浓度,然后按平时每顿饲喂饲料量的50%60%拌料。拌料应尽量均匀,可采用逐级混匀的方法 若使用全价颗粒料,可以先将药物溶解在水中,将颗粒料倒在大块的塑料布上,边搅拌边用喷雾器将药物均匀地喷洒在饲料上,喷水量应掌握在使颗粒料不发生粉化为宜经口给药经口给药经口给药经口给药 饮水给药法:将药物溶解在畜禽饮水中,让畜禽饮水时饮入药物而发挥药效。该法相对于混饲更容易混合均匀,而且节省人力物力,是生产中常用的一种给药方法。适合于预防给药和治疗疾病,特别是对于发病后食欲降低但仍能饮水的畜禽群 给药前应先估算出畜禽每日饮水量,然后再根据药物的使用说明计算出每天用药的量、次数以及间隔时间等 一般情况下可以按全天饮水量的1/41/3加药,混合均匀后任其自由饮用,药液饮完后再供给不含药物的清洁饮水。使用在水中稳定性较差的药物时,可提前停止供水12小时,以促其在较短时间内饮完经口给药经口给药饮水给药注意事项饮水给药注意事项n配制药液的水质应该清洁,符合国家畜禽用水标准,以深井水或凉开水为好,水槽要事先刷洗干净,然后加入药液n饮水给药时一定要根据畜禽群的每日饮水量按比例给药,在一定的时间内喝完,才能达到药效饮水给药注意事项饮水给药注意事项n饮水中投给抗生素类药物时一定要现用现配,有些药物在水中不稳定,时间长了药效会下降,甚至会失去药效n饮水给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若是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饮水给药时,必须注意它们之间的配伍禁忌返回气雾给药气雾给药适用于治疗一些呼吸道疾病。用药期间畜舍应密闭,通适用于治疗一些呼吸道疾病。用药期间畜舍应密闭,通过呼吸系统给药时要求药物必须能够溶解于水,对黏膜过呼吸系统给药时要求药物必须能够溶解于水,对黏膜无刺激性,同时还要根据空间的大小和畜禽的数量等影无刺激性,同时还要根据空间的大小和畜禽的数量等影响因素准确计算药物用量和水量,控制好雾滴的大小响因素准确计算药物用量和水量,控制好雾滴的大小气雾给药气雾给药n较大的雾滴一般落在上呼吸道粘膜表面;而较小的雾滴则吸入较深。一般治疗深部呼吸道感染,或发挥吸收作用以治疗全身感染时,要求雾滴直径为0.55微米。治疗上呼吸道炎症或使药物主要作用于上呼吸道,雾滴可适当增大,以1030微米为宜返回体表给药体表给药n用于畜禽体表的消毒或外伤处理,以杀灭体表的外寄生虫或病原微生物,如生产中常用的带禽消毒。操作时将药直接喷洒在体表或涂擦在患部周围灌肠给药灌肠给药n是将药物用器械灌入肠道内,使其通过黏膜吸收的一种给药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