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安全与管理》PPT课件

上传人:hao****021 文档编号:240736031 上传时间:2024-05-03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醉安全与管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麻醉安全与管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麻醉安全与管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麻醉安全与管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 杨拔贤人人民民医医院院科科教教楼楼卫卫生生部部大大楼楼新新病病房房楼楼 SQ006 air crashSQ006 air crash提纲重要性重要性医疗错误的类型医疗错误的类型相关因素相关因素预防措施:预防措施:麻醉常规,麻醉前及典型病例讨论,设备麻醉常规,麻醉前及典型病例讨论,设备检查和管理制度,主治医值班制,转运病检查和管理制度,主治医值班制,转运病人制度,意外事件处置和登记制度。人制度,意外事件处置和登记制度。Making for a Safer Making for a Safer HospitalHospital Anesthesiology:A Anesthesiology:A Prime Contributor to Prime Contributor to Patient SafetyPatient Safety David A.Paulus,M.D.,David A.Paulus,M.D.,M.S.M.S.Professor,Department of Professor,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University of Anesthesiology University of Florida College of MedicineFlorida College of Medicine医院安全美国医学研究院美国医学研究院(Institute of Medicine,Institute of Medicine,IOM)IOM)报告:报告:v%的住院病人发生了不良事件的住院病人发生了不良事件v其中其中6-10%6-10%的医疗错误导致患者死亡的医疗错误导致患者死亡v美国有美国有50,000-98,00050,000-98,000患者因医疗错误致死患者因医疗错误致死o o美国的人口:美国的人口:293,000,000 293,000,000o o中国的人口:中国的人口:1,295,000,0001,295,000,000 To Err is Human 2000(www.nap.To Err is Human 2000(www.nap.To Err is Human 2000(www.nap.To Err is Human 2000(www.nap.eduedueduedu/readingroomreadingroomreadingroomreadingroom)N N N N EnglEnglEnglEngl J Med 1991;324:370-376.J Med 1991;324:370-376.J Med 1991;324:370-376.J Med 1991;324:370-376.Anesthesiology Tradition of SafetySnow wrote of safe use of chloroformin 1847 First anesthesia recordsLate 1800sLate 1800sBased on a bet,who gives the safest Based on a bet,who gives the safest anesthetic?anesthetic?IOM建议领导关系和知识l负责患者安全的国家中心机构负责患者安全的国家中心机构 以患者安全为工作目标以患者安全为工作目标 为最终达到目标对工作进展进行追踪调查为最终达到目标对工作进展进行追踪调查 每年发布关于患者安全的报告每年发布关于患者安全的报告 开展相关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预防医疗开展相关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预防医疗错误的发生错误的发生IOM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对于重大致死或严重致建立全国性的对于重大致死或严重致伤之医疗不良事件的强制性意外事件伤之医疗不良事件的强制性意外事件通报系统通报系统l l建立在政府报告的基础之上建立在政府报告的基础之上自主性通报自主性通报同行专家组评价同行专家组评价l l患者的安全患者的安全l l质量的改进质量的改进IOM建议为安全工作制定实施标准并设立预计目标l着重于有组织的患者安全计划着重于有组织的患者安全计划l奖励医疗卫生机构使其不断提高患者的安全奖励医疗卫生机构使其不断提高患者的安全l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制定工作标准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制定工作标准l l周期性的重新考核及重新颁发执照周期性的重新考核及重新颁发执照l专业的团体和组织应当重视患者的安全问题专业的团体和组织应当重视患者的安全问题麻醉死亡率1.1980s:210 0002.2002s:1200 000300 0003.原因:4.改善监测技术5.制定操作技术指南6.采取系统化方法以减少医源性错误7.7.Committee on Quality of Health Care in America IOM:Committee on Quality of Health Care in America IOM:8.8.To Err Is Human: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To Err Is Human: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9.9.Edited by Kohn L,Corrigan J,Donaldson M.Edited by Kohn L,Corrigan J,Donaldson M.10.10.Washington,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9;p 241Washington,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9;p 241麻醉死亡率是否降低?David C.Warltier,M.D.,Ph.D.,David C.Warltier,M.D.,Ph.D.,:Anesthesia Safety:Model or Myth?Anesthesia Safety:Model or Myth?A Review of the Published A Review of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and Analysis of Current Literature and Analysis of Current Original DataOriginal Data Anesthesiology 2002;97:160917 Anesthesiology 2002;97:16091719551999年间,21篇记录完整的论文围术期总死亡率:手术后围术期总死亡率:手术后2424h h内死亡者内死亡者麻醉相关死亡率:术后麻醉相关死亡率:术后2424h h内死亡,与麻醉人内死亡,与麻醉人为错误有联系者为错误有联系者麻醉死亡率:术后麻醉死亡率:术后2424h h内死亡,由麻醉人为错内死亡,由麻醉人为错误单独承担责任者误单独承担责任者可预防的麻醉死亡率:可通过其他方法或技术可预防的麻醉死亡率:可通过其他方法或技术来预防的死亡者来预防的死亡者麻醉相关死亡率(19551992)围术期总死亡率围术期总死亡率1 1:535354175417麻醉相关死亡率麻醉相关死亡率1 1:138813888570885708麻醉死亡率麻醉死亡率1 1:67956795200200200200可预防的麻醉死亡率可预防的麻醉死亡率1 1:170717074874848748麻醉相关死亡率(原始数据)时期时期资料来源资料来源围术期围术期死亡率死亡率麻醉相关麻醉相关死亡率死亡率(万万)研究者研究者1992199219941994(1993)(1993)37,92437,924例,纽约例,纽约市郊教学医院市郊教学医院1 1:3323321 1:1264112641(0.79)(0.79)LagasseLagasse1995199519991999(1997)(1997)146,548146,548例,纽例,纽约市区教学医院约市区教学医院1 1:6326321 1:1332213322(0.75)(0.75)围术期死亡率围术期死亡率(ASA1ASA15)5):1 1:500500左右左右麻醉相关死亡率麻醉相关死亡率(由专家委员会确定由专家委员会确定):1 1:13,00013,000左右左右认为麻醉学科已成为安全学科仍为时过早。认为麻醉学科已成为安全学科仍为时过早。麻醉相关死亡率与ASA分级ASAASA纽约市郊医院纽约市郊医院纽约市区医院纽约市区医院0 0:821082100 0:35025350250 0:15625156253 3:67851678512 2:10877108772 2:34146341460 0:293929396 6:908690861 1:2732730 0:440440系统错误的类型错错 误误举举 例例技术意外事故技术意外事故硬膜外穿破行腰麻后头痛硬膜外穿破行腰麻后头痛设备故障设备故障设备故障引起死亡,尽管进行了维修和检设备故障引起死亡,尽管进行了维修和检查查通讯系统错误通讯系统错误临床检查资料报告延迟临床检查资料报告延迟治疗技术的限制治疗技术的限制多发创伤者虽经有效复苏仍然死亡多发创伤者虽经有效复苏仍然死亡诊断技术限制诊断技术限制术前对困难气道的估计不足术前对困难气道的估计不足可用血源限制可用血源限制大量失血而血源不足而死亡大量失血而血源不足而死亡管理的限制管理的限制因管理不严而发生人为错误因管理不严而发生人为错误人为错误的类型错错 误误举举 例例操作技术不当操作技术不当颈内静脉导管脱出引起血肿颈内静脉导管脱出引起血肿设备失灵设备失灵未按要求检查设备,结果因失灵导致病人未按要求检查设备,结果因失灵导致病人死亡死亡忽视病史资料忽视病史资料因药物过敏急诊住院因药物过敏急诊住院未仔细查阅病未仔细查阅病史资料史资料未掌握拔管标准过早拔管,结果发生呼衰未掌握拔管标准过早拔管,结果发生呼衰和再插管和再插管知识水平不够知识水平不够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判断错误导致肺水肿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判断错误导致肺水肿引起麻醉死亡率的原因?M.Sesmu Arbous,M.D.,Ph.D.,M.Sesmu Arbous,M.D.,Ph.D.,Anneke E.E.Meursing,M.D.Anneke E.E.Meursing,M.D.et al et al:Impact of Anesthesia Management Impact of Anesthesia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on Severe Morbidity Characteristics on Sever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and Mortality.Anesthesiology 2005;102:25768 Anesthesiology 2005;102:25768 麻醉安全已有明显改善,麻醉安全已有明显改善,2020世纪世纪80809090年代麻年代麻醉死亡率约为醉死亡率约为0.050.051010影响因素包括:麻醉药、麻醉方法和技术、麻影响因素包括:麻醉药、麻醉方法和技术、麻醉管理等醉管理等麻醉管理:麻醉管理:医院管理:医疗机构的设立医院管理:医疗机构的设立(RRRR、ICU)ICU),医护医护人员的配置,素质教育等。人员的配置,素质教育等。科室管理:人员安排合理、技术培训、指南、科室管理:人员安排合理、技术培训、指南、术中和术后的监测标准、制度、医疗协议等。术中和术后的监测标准、制度、医疗协议等。研究目的麻醉处理方式是否会影响围术期的麻醉处理方式是否会影响围术期的死亡率死亡率术后术后2424h h内的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与内的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与麻醉处理相关的危险因素麻醉处理相关的危险因素预防方法预防方法研究对象与方法定义:麻醉手术后定义:麻醉手术后2424h h内发生昏迷而未醒和死内发生昏迷而未醒和死亡者。亡者。方法:问卷调查方法:问卷调查1995.1.1.1995.1.1.1996.12.31.1996.12.31.:6464所荷兰各级医院所荷兰各级医院共共869,483869,483例术后病人。例术后病人。昏迷和死亡者昏迷和死亡者(研究组研究组)811)811例例相应病历相应病历(对照组对照组)883)883例例术前因素术前因素 病人相关因素:年龄、性别、病人相关因素:年龄、性别、ASAASA分级;分级;麻醉管理相关因素:麻醉前病情评估、麻醉前用药、麻醉管理相关因素:麻醉前病情评估、麻醉前用药、麻醉设备的检查和准备麻醉设备的检查和准备术前与术中外科因素:术前与术中外科因素:病情,择期、非择期或急诊,病情,择期、非择期或急诊,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段、持续时间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段、持续时间术中与术后麻醉管理因素术中与术后麻醉管理因素:麻醉方法与药物,麻:麻醉方法与药物,麻醉诱导、维持方法,监测方法,是否发生紧急事件,醉诱导、维持方法,监测方法,是否发生紧急事件,设备的检查和准备,在场职员设备的检查和准备,在场职员(1(1:1 1或或2 2:1 1系统系统),病,病人去向,镇痛药人去向,镇痛药结果研究组:研究组:807 807例,对照组:例,对照组:883883例例死亡死亡769769例,例,9595昏迷昏迷4242例,例,5 5 总死亡率:总死亡率:7697698694838694838.88.8万万总昏迷率:总昏迷率:42428694838694830.50.5万万相关因素分析麻醉管理相关因素麻醉管理相关因素:设备按程序检查者,与无检查或部分检查设备按程序检查者,与无检查或部分检查相比,可显著降低死亡率,优势比为相比,可显著降低死亡率,优势比为0.64(0.43-0.95)0.64(0.43-0.95)。有设备检查文件记录者,与无记录者相比,有设备检查文件记录者,与无记录者相比,可显著降低死亡率,优势比为可显著降低死亡率,优势比为0.61(0.40-0.61(0.40-0.92)0.92)。手术期间相关因素1.1.麻醉医师全程在场与间接指导麻醉医师全程在场与间接指导(电话、呼机、步话机等电话、呼机、步话机等)相比,明显降低危险性。优势比为相比,明显降低危险性。优势比为0.46(0.31-0.66)0.46(0.31-0.66)。2.2.无变换麻醉医师与更换者相比,明显降低危险性。优无变换麻醉医师与更换者相比,明显降低危险性。优势比为势比为0.44(0.20-0.99)0.44(0.20-0.99)。3.3.麻醉护士全程在场与部分分时间在场比,明显降低危麻醉护士全程在场与部分分时间在场比,明显降低危险性。优势比为险性。优势比为0.41(0.24-0.70)0.41(0.24-0.70)。4.4.发生紧急事件时,二人在场与单人比,明显降低危险发生紧急事件时,二人在场与单人比,明显降低危险性。优势比为性。优势比为0.69(0.47-0.99)0.69(0.47-0.99)。5.5.麻醉结束拮抗肌松药与不拮抗者比,明显降低危险性。麻醉结束拮抗肌松药与不拮抗者比,明显降低危险性。优势比为优势比为0.236(0.102-0.548)0.236(0.102-0.548)。6.6.麻醉结束拮抗肌松药和镇痛药,与不拮抗者比,明显麻醉结束拮抗肌松药和镇痛药,与不拮抗者比,明显降低危险性。优势比为降低危险性。优势比为0.22(0.158-0.301)0.22(0.158-0.301)。术后相关因素 术后以麻醉性镇痛药、局麻药或二者结合行术后镇痛,术后以麻醉性镇痛药、局麻药或二者结合行术后镇痛,与无镇痛措施相比,明显降低危险性。优势比分别为与无镇痛措施相比,明显降低危险性。优势比分别为:0.165(0.11-0.25)0.165(0.11-0.25)0.06(0.01-0.40)0.06(0.01-0.40)0.324(0.14-0.75)0.324(0.14-0.75)给药途径,硬膜外或肌注,与静脉注射相比,明显降给药途径,硬膜外或肌注,与静脉注射相比,明显降低危险性。优势比分别为低危险性。优势比分别为:0.131(0.076-0.226)0.131(0.076-0.226)0.077(0.054-0.111)0.077(0.054-0.111)结论围术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是个非常严围术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目前人们对于麻醉管理的作用重的问题。目前人们对于麻醉管理的作用还认识不足,应该给以足够重视。因为,还认识不足,应该给以足够重视。因为,麻醉管理在许多方面对围术期意外事件的麻醉管理在许多方面对围术期意外事件的发生不仅是潜在的预防措施,而且将继续发生不仅是潜在的预防措施,而且将继续起到重要作用。起到重要作用。Warner在述评中指出我们为了患者的安全已经做了许多努力我们为了患者的安全已经做了许多努力,但仍要考虑但仍要考虑:是否单人工作是否单人工作?当遇到困难气道、心脏问题时,你是当遇到困难气道、心脏问题时,你是否毫不迟疑地请同事帮忙?否毫不迟疑地请同事帮忙?你是否认为自己很有经验,可不必按程序检查麻醉机你是否认为自己很有经验,可不必按程序检查麻醉机或麻醉设备?或麻醉设备?当你是麻醉队伍的一员时,在病人,特别是老年患者,当你是麻醉队伍的一员时,在病人,特别是老年患者,苏醒拔管时,你是否在场?苏醒拔管时,你是否在场?你是否应用肌松监测仪来判断肌松残余作用?是否应你是否应用肌松监测仪来判断肌松残余作用?是否应用拮抗药?用拮抗药?因为,麻醉管理程序对围术期的预后因为,麻醉管理程序对围术期的预后(死亡率死亡率)有重大影响。常规按程序检查麻醉设备,麻醉有重大影响。常规按程序检查麻醉设备,麻醉医师现场工作,使用医师现场工作,使用full-timefull-time的麻醉队伍,的麻醉队伍,在紧急情况时应有二人在场,麻醉后拮抗肌松在紧急情况时应有二人在场,麻醉后拮抗肌松药等,都可显著降低术后药等,都可显著降低术后2424h h的死亡率。的死亡率。加强对循环和呼吸的监测可明显降低麻醉死亡率间隔时间与再梗塞率(%)资料来源资料来源 0-_ 0-_月月 4-_ 4-_月月 _ _月月 平均平均 死亡率死亡率Tarhan(1972)37 16 4-5 6.6 Tarhan(1972)37 16 4-5 6.6 5454Steen(1978)27 11 4.1 6.1 69Steen(1978)27 11 4.1 6.1 69Rao(1983):Rao(1983):1973-1976 36 26 5 7.7 571973-1976 36 26 5 7.7 571977-1982 5.8 2.3 1.5 1.9 361977-1982 5.8 2.3 1.5 1.9 36Shah(1990)4.3 0 5.7 4.7 23Shah(1990)4.3 0 5.7 4.7 23主要原因预后的改变与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应用和预后的改变与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应用和对并发症的及时处理有关。对并发症的及时处理有关。大多数病人在围手术期都监测了直接动脉压和放大多数病人在围手术期都监测了直接动脉压和放置置Swan-Swan-GanzGanz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在术中动脉压和心率的改变不超过术前的在术中动脉压和心率的改变不超过术前的20%20%;围术期发生的心律失常都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围术期发生的心律失常都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在在733733例病人中有例病人中有596596例于术后在例于术后在ICUICU24-3624-36hrhr。Rao等提示术前将病人的病理生理状态纠正到最佳程度术前将病人的病理生理状态纠正到最佳程度;围术期进行严密围术期进行严密(有创性有创性)监测监测;积极有效治疗任何血流动力学的异常积极有效治疗任何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可将心脏并发症和死亡率降低到最低程度可将心脏并发症和死亡率降低到最低程度。呼吸监测可降低围术期死亡率1969196919781978年与年与1979197919881988年比较年比较样本量:样本量:241934241934例,大教学医院例,大教学医院结果:结果:2.12.11000010000,1.01.01000010000总发生率降低了总发生率降低了5050;可预防的因呼吸原因引起的发;可预防的因呼吸原因引起的发生率从生率从0.80.81000010000降低到降低到0.10.11000010000;其他可预防的;其他可预防的非呼吸原因或不可预防的发生率无明显改变。非呼吸原因或不可预防的发生率无明显改变。结论:改善呼吸监测可有效降低围术期心脏骤停的发结论:改善呼吸监测可有效降低围术期心脏骤停的发生率。生率。(KeenamKeenam RL:RL:DcreasingDcreasing frequency of anesthetic frequency of anesthetic cardiccardic arrests.J arrests.J CliCli AnesthAnesth 1991;3:354)1991;3:354)Keenan RL,Boyan CP:Cardiac arrest due to Keenan RL,Boyan CP:Cardiac arrest due to anesthesia:A study of incidence and causes.anesthesia:A study of incidence and causes.JAMA 1985;253:2373-7.JAMA 1985;253:2373-7.1515年内共年内共160,000160,000例,发生例,发生2727例心脏骤停,例心脏骤停,发生率为发生率为1.71.710,00010,000急诊手术的发生率大于择期手术;小儿手急诊手术的发生率大于择期手术;小儿手术的发生率大于成人手术术的发生率大于成人手术由于呼吸问题引起心脏骤停者约占由于呼吸问题引起心脏骤停者约占5050Caplan RA,Posner KL,Ward RJ,Cheney FW:Adverse Caplan RA,Posner KL,Ward RJ,Cheney FW:Adverse respiratory events in anesthesia:A closed claims analysis.respiratory events in anesthesia:A closed claims analysis.ANESTHESIOLOGY 1990;72:828ANESTHESIOLOGY 1990;72:828因呼吸原因引起的意外占总意外数的因呼吸原因引起的意外占总意外数的3535其中前三位的原因:通气不足占其中前三位的原因:通气不足占3838,食道插,食道插管占管占1818,困难插管占,困难插管占1717,占总数的,占总数的7575。较好的监护设备Original standards for patient monitoringOriginal standards for patient monitoringduring anesthesiaduring anesthesia麻醉过程中病人监护的最基本标准麻醉过程中病人监护的最基本标准 Harvard Medical SchoolHarvard Medical SchoolJAMA 1989;70:572-577JAMA 1989;70:572-577人民医院麻醉科监测标准阻滞麻醉:阻滞麻醉:ECGECG、血压、血压、SpOSpO2 2全身麻醉:全身麻醉:ECGECG、血压、血压、SpOSpO2 2、ETCOETCO2 2一般危重病人:有创血压、尿量、一般危重病人:有创血压、尿量、CVPCVP危重病人危重病人+大手术:大手术:PAPPAP、PCWPPCWP、COCO其他:血气分析、其他:血气分析、TEGTEG、pHipHi、血浆渗透血浆渗透压、压、肌松监测肌松监测、麻醉深度麻醉深度等等新加坡麻醉风险的管理 Dr Lim Boon Dr Lim Boon LengLeng Director,Intensive Care MedicineDirector,Intensive Care Medicine Head&Senior ConsultantHead&Senior Consultant Dept of Dept of AnaesthesiaAnaesthesia&SIC&SIC Singapore General HospitalSingapore General Hospital新加坡的麻醉风险管理1.1.有组织有计划的严格的麻醉医师专业培训有组织有计划的严格的麻醉医师专业培训2.2.临床资格认证临床资格认证3.3.制度和程序制度和程序4.4.设备的保养和记录设备的保养和记录5.5.知情同意书知情同意书6.6.事件报告事件报告/发生率和死亡率发生率和死亡率/警示事件警示事件/分析原因分析原因系统差错系统差错知识的管理知识的管理组织差错组织差错信息的保证信息的保证人员差错人员差错硬件的失败硬件的失败软件的失败软件的失败A Trainee mistook Atracurium for MidazolamA Trainee mistook Atracurium for Midazolam-麻醉设备的安全要求麻醉机的安全要求麻醉机的安全要求麻醉监护的安全要求麻醉监护的安全要求手术室的系统安全手术室的系统安全临床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全临床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全面安全的解决方案面安全的解决方案 采集更多信息采集更多信息 安全有效的系统管理流程安全有效的系统管理流程 决策帮助支持决策帮助支持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性能稳定的呼吸器性能稳定的呼吸器 可靠的笑可靠的笑-氧联动装置氧联动装置 直观地观察病人的呼吸状况直观地观察病人的呼吸状况 内置的基本呼吸监测内置的基本呼吸监测 多级别的报警设置多级别的报警设置 后备电池后备电池麻醉机的安全要求更高的要求更高的要求 模块化的回路,不会误连接模块化的回路,不会误连接 与患者气体接触的部件可耐高温高压消毒与患者气体接触的部件可耐高温高压消毒 精确的麻醉药挥发罐精确的麻醉药挥发罐 多种呼吸模式的呼吸器多种呼吸模式的呼吸器 后备气瓶后备气瓶基本监护功能 血流动力学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 有创压监测有创压监测 呼末呼末COCO2 2监测监测 肌松监测肌松监测 吸入氧浓度监测吸入氧浓度监测 后备电池后备电池监护仪的安全要求更多监护功能更多监护功能:麻醉气体监测麻醉气体监测 呼吸环、呼吸力学监测呼吸环、呼吸力学监测 镇静深度监测镇静深度监测BISBIS、EntropyEntropy设备最大程度的集成设备最大程度的集成 减少管线连接减少管线连接 操作方式简便操作方式简便 使用界面统一使用界面统一 信息传递迅速和共享信息传递迅速和共享手术室设备系统的安全要求以病人为中心HISHISPACSPACSLISLISMUSEMUSECIS CIS 工作站工作站 麻醉路径麻醉路径 电子表单电子表单 流程轨迹流程轨迹 材料管理材料管理 病人信息病人信息 医嘱处置管理医嘱处置管理 科室绩效管理科室绩效管理 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临床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全面安全的解决方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麻醉安全和质量管理要素:麻醉前访视,术前病例讨论要素:麻醉前访视,术前病例讨论(交班交班),规范操作,密切观察,术后病人转运规范操作,密切观察,术后病人转运1.1.麻醉科常规工作程序麻醉科常规工作程序 2.2.病人对麻醉的知情同意制度病人对麻醉的知情同意制度3.3.大中型手术术前讨论制度大中型手术术前讨论制度4.4.麻醉期间的观察、监测和记录制度麻醉期间的观察、监测和记录制度5.5.手术结束后病人的转运制度手术结束后病人的转运制度6.6.麻醉后访视制度麻醉后访视制度7.7.麻醉意外事件处置程序麻醉意外事件处置程序麻醉科质量持续改进制度1.1.麻醉事故及意外的防范制度麻醉事故及意外的防范制度2.2.麻醉意外事件处置程序麻醉意外事件处置程序3.3.麻醉并发症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麻醉并发症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4.4.麻醉医师等级负责制度麻醉医师等级负责制度5.5.麻醉事件的登记制度麻醉事件的登记制度6.6.麻醉质量控制制度麻醉质量控制制度麻醉意外事件处置程序 1.1.术中一旦出现麻醉意外事件,首先应告知外科医师和巡台护士,术中一旦出现麻醉意外事件,首先应告知外科医师和巡台护士,并立即进入麻醉意外事件处置程序。并立即进入麻醉意外事件处置程序。2.2.如果怀疑麻醉意外事件与外科操作相关,可通知外科医师暂停手如果怀疑麻醉意外事件与外科操作相关,可通知外科医师暂停手 术操作;待得到有效治疗,病情稳定并准备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后术操作;待得到有效治疗,病情稳定并准备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后 方可继续手术。方可继续手术。3.3.麻醉意外事件一旦发生,巡回护士必须将急救车推至手术间内,麻醉意外事件一旦发生,巡回护士必须将急救车推至手术间内,主要麻醉医师可视病情的紧急程度、处理能力、人员数量等主要麻醉医师可视病情的紧急程度、处理能力、人员数量等 条件,决定是否请更高年资医师或主任帮助处理。条件,决定是否请更高年资医师或主任帮助处理。4.4.主要麻醉医师处理麻醉意外事件有困难,科主任或副主任可指定主要麻醉医师处理麻醉意外事件有困难,科主任或副主任可指定 高年资麻醉医师参加处理,或者直接指挥现场抢救。高年资麻醉医师参加处理,或者直接指挥现场抢救。5.5.在抢救过程中出现人员匮乏,可要求护士长和科主任增补人力。在抢救过程中出现人员匮乏,可要求护士长和科主任增补人力。6.6.在手术期间发生危及病人安全的麻醉意外事件,应及时向医务处在手术期间发生危及病人安全的麻醉意外事件,应及时向医务处 报告,请求帮助,必要时请求相关学科会诊并参加抢救。报告,请求帮助,必要时请求相关学科会诊并参加抢救。手术结束后病人的转运制度 1 1手手术术和和麻麻醉醉虽虽然然结结束束,但但手手术术及及麻麻醉醉对对病病人人的的生生理理影影响响并并未未完完全全消消除除,病病人人的的各各种种保保护护性性反反射射仍仍未未完完全全恢恢复复,潜潜在在的的危危险险性性仍仍然然存存在在。因因此此,在在转转运运病病人人时时,至至少少应应有有麻麻醉醉医医师师、外外科科医医师师和和卫卫生生员员各各一一人人护护送送。麻麻醉醉医医师师应应在在病病人人的的头头部部,负责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和处理紧急情况。负责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和处理紧急情况。2 2对对于于一一般般病病人人,手手术术后后应应等等待待病病情情稳稳定定后后才才能能离离开开手手术术室室,包包括括病病人人神神志志恢恢复复、血血流流动动力力学学稳稳定定、能能自自主主保保持持呼呼吸吸道道通通畅畅、自自主主呼呼吸吸(吸吸入入空空气气)时时能能维维持持SpOSpO2 2在在90%90%以上。以上。3 3接接受受各各种种阻阻滞滞麻麻醉醉,并并保保持持病病人人神神志志清清醒醒者者,转转运运中中应应维维持持静静脉脉输输液液通通畅畅;接接受全麻者,转运中应维持静脉输液通畅,并携带口咽通气道和简易呼吸器。受全麻者,转运中应维持静脉输液通畅,并携带口咽通气道和简易呼吸器。4 4对对于于危危重重病病人人,应应在在有有效效治治疗疗措措施施的的支支持持下下,如如吸吸氧氧、人人工工呼呼吸吸、输输液液、应应用用血血管管活活性性药药物物等等,维维持持血血流流动动力力学学和和呼呼吸吸功功能能稳稳定定后后,才才能能将将病病人人转转送送往往ICUICU进进一一步步治治疗疗。在在转转运运途途中中,除除维维持持手手术术期期间间的的有有效效治治疗疗外外,应应监监测测心心电电图图、血血压、压、SpOSpO2 2,并应准备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应准备必要的急救措施。5 5待待病病人人在在普普通通病病房房、麻麻醉醉恢恢复复室室或或ICUICU安安置置好好后后,麻麻醉醉医医师师向向病病房房主主管管医医师师和和护士交代病人的术中情况和当时生命体征情况,并有记录和双方医师的签字。护士交代病人的术中情况和当时生命体征情况,并有记录和双方医师的签字。麻醉科医疗事件的登记制度 1 1为了督促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监控麻醉质量,特建立麻醉科医疗为了督促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监控麻醉质量,特建立麻醉科医疗 事件的登记制度。事件的登记制度。2 2麻醉科医疗事件定义为:麻醉科医疗事件定义为:(1)(1)在医疗行为中,与麻醉处置相关的危及病人生命安全、影响病人生在医疗行为中,与麻醉处置相关的危及病人生命安全、影响病人生 理或器官功能的事件。理或器官功能的事件。(2)(2)麻醉期间更改麻醉方法。麻醉期间更改麻醉方法。(3)(3)与麻醉相关的并发症。与麻醉相关的并发症。(4)(4)与麻醉相关的医疗纠纷。与麻醉相关的医疗纠纷。3 3对对于于重重大大事事件件除除了了按按“麻麻醉醉意意外外事事件件处处置置程程序序”处处理理外外,应应在在事事件件处处 理完毕后马上登记;其它事件应在事发当天登记。理完毕后马上登记;其它事件应在事发当天登记。4 4登记项目包括:登记项目包括:(1)(1)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房、手术名称及日期;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房、手术名称及日期;(2)(2)简要事发经过及内容;简要事发经过及内容;(3)(3)处理经过或结果;处理经过或结果;(4)(4)参加麻醉者及有关人员;参加麻醉者及有关人员;(5)(5)主管麻醉医师签字。主管麻醉医师签字。5 5科主任根据医疗事件的紧急程度和性质,及时在科内讨论;一般情科主任根据医疗事件的紧急程度和性质,及时在科内讨论;一般情 况下,每月在全科讨论一次。况下,每月在全科讨论一次。6 6对于不能按要求登记者,依据医疗事件的性质给当事人予处分,包对于不能按要求登记者,依据医疗事件的性质给当事人予处分,包 括:批评,扣发奖金,延缓晋升等。括:批评,扣发奖金,延缓晋升等。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