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上传人:jw****77 文档编号:240696930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课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一框第一框 灿烂的中华文化灿烂的中华文化凯里二中政治组凯里二中政治组 李李 萍萍第五课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一框第一框 灿烂的中华文化灿烂的中华文化凯里二中政治组凯里二中政治组 李李 萍萍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微年北京奥运会会微2010世博会中国馆世博会中国馆为什么我们能获得这次世博会的举办权你知道这幅图创作的灵感来自什么吗u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 长城、中国功夫、旗袍、四大发明、长城、中国功夫、旗袍、四大发明、甲骨文、兵马俑、书法、莫高窟的壁画、甲骨文、兵马俑、书法、莫高窟的壁画、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四大名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四大名著)苗族飞歌、侗族大歌、苗族银饰、蜡染苗族飞歌、侗族大歌、苗族银饰、蜡染让我们再次感受中华文化 l 方块字l 故 宫l 京 剧l 编 钟l 粽 子l 你知道它们的来历吗?你知道它们的来历吗?你会怎样品味它们的文化情趣?你会怎样品味它们的文化情趣?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 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u思想家:思想家:u军事家:军事家:u文学家:文学家:u孔子,整理孔子,整理诗诗书书,编订,编订春秋春秋老子,著老子,著道德经道德经孙武,孙武,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孙膑,;孙膑,孙膑兵法孙膑兵法;毛泽东,毛泽东,论持久战论持久战鲁迅,鲁迅,狂人日记狂人日记;茅盾,;茅盾,子夜子夜;莫言,莫言,蛙蛙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些充满哲理的谚语或格言。吃一堑,长一智。车到山前必有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请说出上面三个历史故事。请说出上面三个历史故事。爱爱 国国贵贵 和和守守 信信这些故事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这些故事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性格、道德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性格、道德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等。l找出右边的名言警句与左边的中华传统美德的对应关系并连线追求精神境界和向往理想人格的 崇高道德理想。以集体为本位,以国家、民族利 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捍卫道德尊严,“守死善道”的精神气节。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崇尚人伦和谐的道德传统。注重道德内省和躬行践履的道德传统。苟利国家,不求宝贵。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礼之用,和为贵。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志存高远。自胜者强。君子强学而力行。一、灿烂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的创造者(一)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力量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的各族人民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3、中华文化的内容及特点内容特点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4、中华文化的影响对内对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及中国的发展道路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二)传统美德 薪火相传1、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等。2、与时俱进的传统美德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