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第1部分 现代篇 第11讲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教师用书-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421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第1部分 现代篇 第11讲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教师用书-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第1部分 现代篇 第11讲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教师用书-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第1部分 现代篇 第11讲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教师用书-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1讲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阶段特征二战后至今(1945年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也是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的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推动着世界的整体发展。坐标通览整体感知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苏成为主导世界的两大力量。由于存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冷战”局面出现,两极格局形成。(2)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日本、第三世界、中国等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一超多强”成为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成立,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2)各国纷纷进行经济体制调整:苏联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相继进行改革,但都失败了,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实行社会福利制度等,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2)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初的历史1政治:两极格局的形成(1)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冲突。西欧衰落,美苏争夺世界霸权。(2)表现政治上: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美国抛出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上:成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苏联成立华约组织。2经济:两种经济体系的共存竞争(1)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迎来“黄金时期”。(2)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扩大农业工业生产自主权,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世界货币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立,建立起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3科技文化(1)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的利用、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推动了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2)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流派成为欧美文艺的主要表达方式。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1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走向联合:法德和解,欧洲共同体成立。(2)日本崛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力争成为政治大国。(3)第三世界国家:发起不结盟运动。(4)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迅速。(5)美苏:两极格局受到冲击。2经济:资本主义发展空间的开拓和苏联的经济改革(1)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70年代后进入“滞胀”时期,政府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福利国家”的建立:缩小了贫富差距,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第三产业的兴起: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2)苏联勃列日涅夫改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突出发展重工业。3文化(1)科技:1969年,国际互联网问世。(2)电视:电视节目从直播发展到实况录像转播,从多路传播发展到卫星传播。(3)音乐: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世界1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的推动。(2)表现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欧洲: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国际地位提高。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俄罗斯: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中国: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特点: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2经济(1)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国家用经济管理方法取代行政命令,打破单一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后转向政治领域。评价:其措施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导致经济下滑,国内局势失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2)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欧盟:1993年成立,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成立,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亚太经合组织:1989年成立,是当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建立。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对经济全球化的评价: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3文化:信息技术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主题1| 政治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2016全国乙卷)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导学号:02792116】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A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的最终目的是要控制欧洲,进而遏制苏联。因为美国深刻认识到,没有任何一个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国家能抵挡得住苏联,而美国远在美洲,故而通过马歇尔计划让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对抗苏联,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排除;欧洲此前已出现对峙,排除C项;美苏“冷战”导致德国分裂,排除D项。2(2015全国卷)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A根本利益的趋同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美苏关系发展演变的史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根本利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美苏的战时同盟关系瓦解。美国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企图称霸世界,苏联综合国力也空前提高,并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双方势均力敌,出现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在美苏对峙中,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结构不合理,再加上勃列日涅夫时期与美国的军备竞赛,苏联经济负担不断增长,后来经济发展进入停滞状态,戈尔巴乔夫改革时,经济不断下滑,而后政治改革失败,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故C项正确。美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两国的根本利益也不相同,A项表述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故B项错误。美苏双方的敌对意识没有淡化,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长期对苏联的“和平演变”,故D项错误。备选真题3(2014海南高考)1960年,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A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B标志着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C反映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D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D材料中“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以及“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说明美国在亚洲地区仍在维持冷战政策,故D项正确。1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特点及美国的对外政策(1)美苏对抗的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表现为两大阵营的对抗,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冷战”。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代替,伴随着“冷战”在世界各地进行争霸、对抗。(2)美国的对外政策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对中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对新中国进行封锁孤立;20世纪70年代,开始调整与中国的关系,并与中国建交。对西欧:战后初期控制,随着西欧的崛起和联合,逐渐走向政治同盟关系。对日本:战后初期独占和扶持日本,日本从追随美国到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谋求平等的政治军事同盟关系。2国际格局的变化是影响大国关系的重要因素(1)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的形成使英、法、德、日等国受到美国的控制,而中国则与苏联建立了友好同盟关系。(2)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对抗由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走向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苏联为在争霸中增强竞争力,企图控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外交,导致了中苏关系的恶化。(3)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洲国家的经济联合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迫使美国调整了与欧洲国家的关系,缓和了与中国的关系。(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解体,中俄关系有了新发展,中美、中日、美俄关系反复变化。 运用图文材料创设情境命题考查美苏“冷战”的形成、表现及特点命题猜想美苏两极格局的对抗,是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冷战”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冷战”局面下资本主义国家(英美、欧美、美日等)关系、美苏关系及欧洲德国、亚洲朝鲜与越南等国家的变化等,都是两极格局下“冷战”的影响。解答这类题目注意从两极格局的基本特征角度分析判断。1(2016唐山模拟)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公开演说,认为没有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资本主义国家就要通过武力改变这种状况,现代资本主义是新的世界大战的根源,为此,他号召人民准备迎接新的战争;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华盛顿提出遏制苏联的理论;3月5日丘吉尔在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铁幕”演说。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A斯大林演说对遏制理论、“铁幕”演说产生了影响B对世界市场的争夺导致了“冷战”局面的最终形成C丘吉尔“铁幕”演说向苏联发出了“冷战”的信号D国家利益才是导致二战后美苏激烈斗争的根本原因A根据材料信息斯大林的公开演说“认为没有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资本主义国家就要通过武力改变这种状况,现代资本主义是新的世界大战的根源”体现了战后苏联对美国的态度,随后乔治凯南提出遏制理论、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发出了冷战的信号,体现了斯大林的演说对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出现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故A项正确。2(2016石家庄模拟)1947年艾奇逊在白宫秘密会议上惊呼:“在法国,(共产党)有四五名部长,其中一名是国防部长。共产党控制了最大的工会,并在政府各部、工厂、军队中安排大量人员。法国选民将近1/3投共产党的票”,“俄国人随时都可能下手。”这一言论()A肯定法国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B说明冷战政策对法国政局的影响C意在推动政府对欧洲经济援助D表明共产国际对欧洲影响力增强C材料中“共产党”“选民投票”“俄国人随时都可能下手”表明其强调在冷战背景下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受到苏联共产主义的威胁,意欲推动政府对欧经济援助,以防欧洲各国因经济困难蜕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备选习题3(2016潍坊模拟)右图是苏联人心目中的马歇尔计划。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摧毁了西欧经济基础B西欧成为美国的政治附庸C揭示了马歇尔计划的本质D反映了当时冷战国际形势C马歇尔计划是帮助西欧恢复经济,故A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苏联人心中的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想用美元打开西欧的市场,控制西欧的国家主权,但美国的目的没有完全实现,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的本质是从经济上援助西欧,控制西欧,与苏联心目中的马歇尔计划一致,故C项正确;“冷战”的国际形势是美苏两大阵营对立,图中反映不出,故D项错误。 从国家利益与实力角度命题考查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命题猜想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欧共体、日本、第三世界、中国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局面瓦解,冷战局面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处于新旧交替时期,“一超多强”是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世界局势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解题时需注意从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变化的角度分析。4美国1989年和1990年的两次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来自日本的威胁更严重。在此背景下,1991年,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乔治弗里德曼与梅雷迪思勒巴德合著下一次美日战争。上述问题出现的时代背景是()苏联不再是美国的主要威胁日本实力的增强美日联盟关系事实上已经终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A BC DC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从材料1989年、1990年这两个时间来看,苏联即将解体,故正确;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崛起,故正确;美日联盟关系依然存在,故错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故正确,C项符合题意。5(2016郴州质检)“美国的政治精英始终将美国妆扮成世界各国的民主自由楷模”,是“世界新秩序的领导者”。正如戴维兰普顿所说:“美国人最支持这样的外交政策,实施这一政策能令人信服地既服务于美国的利益又能服务于美国的理想”。美国政治精英们构筑的理想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A维护和推进美国利益价值观B为世界确定民主与人权标准C终结全球范围内的极权制度D干预他国内政追求单极霸权D维护和推进美国利益价值观并不是其本质上的反映,故A项错误;为世界确定民主和人权标准并不是美国构筑的理想,故B项错误;美国不会终结全球范围内的极权制度,故C项错误;美国政治精英构筑的理想其本质是干预他国内政追求单极霸权,故D项正确。主题2| 经济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1(2016全国甲卷)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导学号:02792117】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D材料关键信息:一是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二是美国新闻署资助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联系这一时期美苏争霸的史实可知,这一做法是为了拉近这些国家与美国的关系,故选D项。A项和材料中到非洲国家演唱无关,故排除。美国黑人爵士乐演唱家的非洲巡演属于文化活动与展示美国经济无直接关系,故排除B项。C项与不结盟运动的时间不符,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初,故排除。2(2016全国乙卷)推动表中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成立时间名称1955国际茶叶委员会1960石油输出国组织1962可可生产者联盟1970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B题干表格中成立的国际组织基本上属于原料生产组织,其成员大都属于新兴独立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应对当时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它们建立了自己的行业组织,主张维护自己的权利,发出自己的声音,联合对抗不合理的经济秩序,故选B项。3(2015全国卷)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A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68年”“1981年”。从材料中世界银行1968年与1981年的贷款项目与贷款总额对比,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世界银行的宗旨之一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或帮助,故选A项。C项与史实不符;B项不是导致题干所述变化的原因;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才成立,排除D项。4(2014全国卷)下图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的情景,它反映的是() 【导学号:02792118】A冷战结束B华约解体C北约东扩 D欧盟扩大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旗帜是欧盟的旗帜。欧盟成立于1993年,A、B两项的时间均在此之前,而图中的欧盟旗帜与北约无关,排除C项。5(2014全国卷)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把握欧元对欧洲乃至整个国际金融领域的影响。欧元的问世,只是有助于解决欧盟部分国家的贸易壁垒问题,并不能消除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排除B项;D项错在“领导地位”。A项彰显欧元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C项反映了欧元的使用促进欧盟对外贸易的发展;A、C两项相比,欧元对推动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作用更大些,故选择A项。1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新变化的认识(1)主要表现生产力发展: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美国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生产关系调整:凯恩斯主义盛行,国家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的进步和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由于股票的分散和“新中间阶层”的兴起,阶级对立的情况发生了变化。(2)影响因素根本原因:科技革命与生产力的发展。内在动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经济危机和战争的影响、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与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新要求。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从本质上看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我们常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是因为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同时存在。(1)积极作用:经济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了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2)消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拉大。在世界市场上,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占有优势,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底子薄、技术水平低、生产设备落后等原因,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其传染性和破坏性都空前增强。 从关注时政热点角度命题隐性考查二战后世界经济模式的调整命题猜想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和发展模式这一知识点在高考中常常考到,而且是隐性考查较多;从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福利国家制度在高考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复习备考时,一要注意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分析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出现的必然性及影响,可适当链接苏俄、中国的经济政策进行分析比较;二要注意以教材知识为依托,利用新材料,加深对福利国家制度建立的背景、措施及利弊的理解认识。1(2016福州质检)1954年,赫鲁晓夫决定在开荒地区新建大批国营农场,同时将经济困难的集体农庄改为国营农场。1958年决定大规模合并集体农庄,集体农庄数由1953年底的93256个合并到1958年底的69129个。这些措施() 【导学号:02792119】A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突破了斯大林经济模式的束缚D超越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D材料仅涉及农业方面的改革,没有提到工业,不能得出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故A 项错误;集体农庄改为国营农场后规模更大,不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B项错误;集体农庄的合并没有改变公有制的性质,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故C项错误;集体农庄的大规模合并,不符合苏联农业生产力水平,故D项正确。2(2016湖南四校联考)面对“滞胀”危机,80年代的里根政府削减开支、放松管制、控制货币供应量,结果经济困难仍旧。1982年,美国又通过增税法案,美联储也放松银根。与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相比,此时的美国政策()A采用了国家干预主义、新自由主义相结合的办法B对凯恩斯主义进行了深刻地检讨,反其道而行之C完全以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的观点作为理论依据D缺乏解决危机的方向性,无法推动经济走出低谷A“削减开支、放松管制、控制货币供应量”属于新自由主义的做法,“通过增税法案、放松银根”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回归,故A项正确,B项错误;1982年的政策包含凯恩斯主义,故C项错误;80年代末美国迎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故D项错误。 从社会发展趋势角度命题考查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命题猜想布雷顿森林体系、欧洲走向联合、经济全球化等均是命题的高频点。在复习备考时,一要注意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背景、内容、特点,重点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构成及与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同,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的原因、表现以及影响。二要注意经济发展不平衡、世界经济贸易摩擦等热点,迁移主干知识,全面理解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现象。3(2016枣庄模拟)下表反映了1950年到1980年,美、日、德出口贸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年份195019701980美国16.7%15.5%11%日本1.4%6.2%9.8%德国3.3%10.9%11.1%由此可以推知()A美日德经济维持“三足鼎立”的局面B美国经济总量持续下降C日德双边贸易不断扩大D国际贸易格局发生改变D根据材料中世界贸易由美国占据主导地位,到日本、德国所占的比例增加,说明美国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改变,故D项正确。4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世界银行B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联合国C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成立欧洲共同体D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立北约C二战后资本主义建立福利制度,有利于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是对资本主义的修补;欧洲共同体的成立,西欧国家实现联合,体现了民族国家的修正,故C项正确。备选习题5(2016潍坊模拟)美国当今的全球扩张战略有着全新的形式,在其新保守主义论调的背后,仍然是垄断军工集团、垄断金融财阀的增殖冲动,只是它们需要的不是土地,不是直接的原料形式或财富形式,而是自由稳定平等的原料产地、海外市场、金融体系。这表明()A美国对外战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B美国全球扩张动力源于资本扩张C新保守主义的实质是推行自由主义D利益追逐多元化增强了美国势力B根据材料信息“在其新保守主义论调的背后,仍然是垄断军工集团、垄断金融财阀的增殖冲动而是自由稳定平等的原料产地、海外市场、金融体系”可知,美国全球扩张动力源于资本扩张,故B项正确。 主题3| 多维探究:近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近五年全国卷未在此处命题)备选真题(2015广东高考)(节选)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结合材料和当时的国际背景,分析二战后美国政府为何重视现代化理论?【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从二战后美苏冷战的国际环境,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称霸世界的野心以及20世纪现代化理论的内容发展等角度回答。【答案】原因: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美苏冷战;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现代化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西方化”,鼓吹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适应了美国称霸世界的需要。近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及大国的兴衰历程阶段政治特征经济特征15、16世纪18世纪中期西欧主要国家进入殖民扩张、争霸时期,西欧成为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随着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及拓展,奠定了经济全球化的基础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美、德崛起冲击了英国的霸主地位,但欧洲仍为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东方从属于西方两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经济全球化扩展,英国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20世纪4070年代西欧衰落,美苏两极格局对峙局面形成,“冷战”对抗为主体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20世纪70年代至今欧洲联合、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力量壮大及中国崛起,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西欧、日本经济发展,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1(2016惠州模拟)1973年6月,勃列日涅夫在访美时谈到:“我们知道就力量和影响来说,世界上只有苏联和美国这两个国家真正管事。任何事情只要我们两国之间决定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即使可能不同意也不得不跟着我们。”这反映了当时() 【导学号:02792120】A两极格局已悄然发生了变化B美苏此时力量对比相对平衡C苏联准备联手美国制约中国D美苏两国停止争霸关系缓和B材料中仍然在强调两极格局,没有体现出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我们知道就力量和影响来说,世界上只有苏联和美国这两个国家真正管事”暗含着美苏此时力量对比相对平衡,故B项正确;无论根据材料还是所学知识都无法看出此时苏联准备联手美国制约中国,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美苏两国此时并未停止争霸,故D项错误。2(2016肇庆检测)右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据此可以推知()A美国的工业产值增速高于苏联B斯大林体制成为苏联经济下滑主因C冷战导致美苏经济此长彼消D加强干预使美国走出“滞胀”危机B从图中可以看出苏联工业产值增长总的趋势不断下降,19751980年增速较慢,美国工业产值增长有一定的起伏,从图中得不出美国的工业产值增速高于苏联,故A项错误;苏联工业产值增速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僵化的斯大林模式,虽然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进行了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但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故B项正确;美苏经济此长彼消主要是双方经济政策导致的,故C项错误;美国走出“滞胀”是因为减少干预,故D项错误。备选习题3(2016德阳二诊)有学者认为,1919 年英、美、法控制着整个世界;而100 年之后,任何政治集团将不仅是由3 个西方人组成,而是由世界7 个或8 个主要文明的核心国家的领导人所组成。这一观点成立的主要依据是()A殖民体系瓦解、新兴力量崛起B国家利益冲突、意识形态对抗C国家实力消长、力量对比变化D区域集团发展、局部冲突加剧C殖民体系瓦解、新兴力量崛起是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表现,故A项错误;国家利益冲突、意识形态对抗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依据,故B项错误;题干中“任何统治集团将不仅是由3个西方人组成,而是由世界7个或8个主要文明的核心国家的领导人所组成”的现象是由国家实力的强弱决定的,故C项正确;区域集团发展、局部冲突加剧是局部战争爆发的依据,故D项错误。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1)原因战时同盟解体,雅尔塔体制形成。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矛盾激化。(2)表现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组建北约组织。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组建华约组织。(3)特点:二战后美苏间进行了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在双方争夺的重点地区未见“热战”,但局部“热战”并未避免。2战后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1)史实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20世纪80年代和平运动的高涨。(2)特点内容上以反核运动为中心。范围上真正具有全球性。组织上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运动。(3)影响有效遏制了侵略战争的爆发。促使美苏两国在七八十年代放弃战争谋求缓和。3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1)赫鲁晓夫上台,争霸斗争愈演愈烈。(2)古巴导弹危机。(3)尼克松对苏联推行“缓和”政策。(4)苏联出兵阿富汗及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致使美苏关系重新紧张。(5)戈尔巴乔夫提出全球缓和战略和“新思维”,得到美国响应。(6)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4联合国(1)成立: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开始生效。(2)成就:在实现全球非殖民化、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特点概况“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二战后首次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越南战争:二战后美国付出代价最大、持续时间最长、以失败告终的侵略战争大国插手下的战争中东战争:以色列在西方大国支持下与阿拉伯国家进行的旷日持久的局部战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印巴战争、两伊战争:给双方都造成了灾难性后果的战争高科技下的局部战争海湾战争:“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也是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高科技战争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的依据(1)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2)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3)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优先发展经济成为时代潮流。(4)维持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成为人类共同愿望。2当今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1)战争危险依然存在。(2)和平力量不断增强。3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1)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生产力提高和社会文明进步离不开和平环境。(2)促进共同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证:建立经济联系,形成利益共享;缩小各国差距,实行平等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