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3.1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409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3.1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3.1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3.1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题演练+跟踪检测)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3.1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 新人教版【高考题组】考点一 国民革命1.(2015山东文综T18)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解析】选C。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25年”和“1928年”。莫斯科中山大学冠以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之名,说明其目的在于帮助中国国民革命培养干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背叛革命,大革命失败,故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A、B出现在国民大革命时期,不是莫斯科中山大学改名的原因,由此可以排除。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开始反抗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但未取得反“围剿”胜利,1934年10月被迫开始长征,故D错误。2.(2014天津文综T8)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解析】选D。由材料中的“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仅仅两三年之内”可以判断这一“革命的火焰”指的是国民革命运动。具体解析如下: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判断理由A选项本身错误当北伐战争不断取得胜利时,国民党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导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破裂B选项本身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并未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并未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C干扰选项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一目标显然没有实现D正确选项观点正确,北伐战争及工农群众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北伐后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所以说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3.(2014浙江文综T18)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A.辛亥革命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国民革命时期D.全面抗战时期【解析】选C。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苏联成立于1922年,因此从“广州聘请苏联顾问”这一信息可以排除发生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反映的是各帝国主义都受到该运动的冲击,因此可以排除D。从材料信息综合来看,应为北伐战争,故选C。4.(2014海南单科T18)周恩来曾回忆说:“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A.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B.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C.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D.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解析】选B。依据所学,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目标是明确的,故A错误;材料中“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轻视理论”“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等信息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受共产国际影响较深,故B正确;由于对中国革命性质搞不清,所以没有“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故C错误;当时中国共产党受共产国际影响,说明还没有克服教条主义倾向,故D错误。考点二 国共十年对峙5.(2015天津文综T6)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解析】选B。解读题干材料看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的土地绝大部分掌握在地主富农手中。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土地革命就是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故B正确。A、C、D是土地革命的政治、经济目的,不是实质。6.(2014四川文综T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解析】选C。据题干可知本题的时间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而A说的是大革命时期,即1924-1927年,故A不正确;宪法大纲把“资本家、富农”等全部作为革命的对象,不符合民主革命纲领的精神,故B不正确;而这一时期中国革命受苏联及共产国际的影响很大,故D不正确;当时中国处于国民党的统治之下,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中小资产阶级与富农不是统治阶级,故C正确。7.(2014福建文综T16)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解析】选C。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判断只有C最符合题意。A发生于1927年,与“长征期间”不符;B虽属“长征期间”,但事件性质与题意不符;D发生于1945年,与“长征期间”不符。故本题选C。【预测题组】1.五四运动之前,鼓吹新文化的报刊仅有新青年及发行才数月的每周评论新潮国民等。五四运动之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左右,大都为大学、专门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所创办。这说明()A.五四运动的目标是宣传新文化B.新青年杂志领导了五四运动C.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的传播D.陈独秀成为五四运动总司令【解析】选C。依据材料“五四运动之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左右”可知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思想文化的传播,故C正确。2.“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A.国民党反袁斗争的胜利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解析】选B。袁世凯政权早在1916年覆灭,故A错误;国民革命运动是从1924年到1927年,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B正确;日本开始局部侵华是在1931年,时间与题干不符,故C错误;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是在1933年,时间与题干不符,故D错误。【加固训练】“它的成功在于它为爱国和革命的目标出色地动员了人力和物力资源。期间,一批坚定的中国人,组织了一个旨在统一国家、战胜外国特权和改变形形色色的不平等状况的爱国运动。这些人得到一批俄国专家的建议和支援,原来以南方为根据地的军队一路打到北京。”材料描绘的事件()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B.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C.体现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成果D.动摇了列强统治中国的根基【解析】选D。由材料信息“期间,一批坚定的中国人,组织了爱国运动支援一路打到北京”可知国民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代理人,动摇了列强在华统治根基,故D正确。3.有学者指出:南昌起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武装斗争的开始,还存在着认识与实践上的不足,由于没有解决好这些问题,南昌起义虽然成功了,但在国民党军的反扑之下,胜利果实并没有保存多久。这里的“不足”应指()A.缺乏建立根据地进行长期斗争的思想B.右倾思想一直在党内占据主导地位C.没有创建革命军队和掌握革命领导权D.“左”倾思想严重影响领导者决策【解析】选A。依据材料“还存在着认识与实践上的不足,由于没有解决好这些问题,南昌起义虽然成功了,但在国民党军的反扑之下,胜利果实并没有保存多久”可知南昌起义最终失败是由于存在认识与实践上的不足,故A正确。4.“将他们轰下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这一“重大的决定”反映了中国共产党()A.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B.开始独立领导中国武装斗争C.政治上从幼稚走向成熟D.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解析】选C。“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处理党内矛盾与分歧,这是在遵义会议上,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故C正确。【加固训练】下图为中国共产党军队在某历史时期的军事路线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B.“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当时军队的革命口号C.这次军事活动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D.当时部分领导人开始从国情出发探索革命的新出路【解析】选D。据图片中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等地,井冈山根据地等信息,得出这一时期应为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等领导人建立根据地,进行三湾改编,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故D正确。【拓展延伸】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探索中走向成熟的表现(1)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情出发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二大”把党的奋斗目标确定为最高纲领,从国情出发确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明确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2)从领导工人运动的实践(二七惨案教训)中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中共“三大”确定了统一战线方针,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3)从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为此,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了工农武装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中国工农红军),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4)从工农武装起义失利认识到中国的国情特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城市敌强我弱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领导秋收起义的过程中,放弃攻打大城市,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5)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开始形成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说明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5.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A.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B.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C.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D.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解析】选C。注意题干信息“1935年”“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民族危机加剧,中国共产党也适时调整政策,如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力图推动全民族抗战,故C正确。6.历史地图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中国革命形势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历史地图信息的能力。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活动。对比两幅地图,可以发现:党和军队的活动中心发生了转移:从南方地区转移到北方地区;党领导下的政权性质发生了变化:从工农民主政权到抗日民主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的信息及变化的原因作出具体阐释和说明。答案:(1)变化:党和军队的活动中心发生转移:从南方地区转移到北方地区。党领导下的政权性质发生了变化:从工农民主政权到抗日民主政权。(2)说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和红军的主要活动中心在江南地区,“左”倾错误泛滥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党和红军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领导下的革命政权是工农民主政权,随着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华民族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党领导下的政权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