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43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364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43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43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43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作业43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20江苏高三模拟)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人类战争形态正发生着重大变化。在苏联领导人眼中,以人力、兵力为主要战斗力的中国军事力量已不值一提。赫鲁晓夫说:“民兵,对于有现代化武器的我们来说,这不是军队,这是一堆肉。”为此我国(A)A发展“两弹一星”计划,应对大国挑战B研制高性能计算机,增强军事实力C开展科教兴国战略,提升综合国力D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打赢现代战争解析:材料“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类战争形态正发生着重大变化”“现代化武器”,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开始原子弹、氢弹和卫星的研制工作,故A项正确。高性能计算机是加强国家信息化建设,故B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故C项错误。载人航天工程开始于1992年,故D项错误。2(2020天津高三模拟)1967年,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这次爆炸的时间非常巧妙(联合国大会辩论开始前),而且速度快的异乎寻常,如果四大国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他们进安理会吧。”材料表明中国氢弹爆炸成功的主要意义是(C)A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B促进了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C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D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中国氢弹爆炸后英国对中国态度发生转变,主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地位,反映了中国国家实力提高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极大影响,故C项正确。A项,中国重返联合国得益于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而非英国,排除。B项,此时两极格局已经形成,排除。D项,材料现象不能反映中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影响,排除。3(2020湖北高三月考)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从1964年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面对这一世界难题,他走进水稻的莽莽绿海;头顶烈日,一穗一穗地观察寻找;走遍南方沼泽湿地,苦苦寻觅。终于有一天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后历经10年磨难,终于培育成功。为中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2019年9月29日荣获“共和国勋章”。材料从根本上体现了袁隆平(A)A爱国主义精神 B国际主义精神C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 D艰苦奋斗的精神解析:袁隆平面对世界难题,致力于研究杂交水稻,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国粮食短缺问题,解决“中国人吃饱饭”的问题,正确答案应选A项;袁隆平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但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国粮食问题,排除B项。C、D项属于工作态度,不能体现材料的主旨,排除。4(2020宁夏长庆高中高三月考)2017年2月2日,华盛顿邮报消息:中国于1月15日试射了搭载10枚分导弹头的东风5C洲际导弹,中国导弹核武器发展很快。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爆炸,苏联用了4年,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而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这主要表明(C)A原子能的研究遍及世界各国B第三次科技革命威胁着世界安全C新中国的核技术正赶超世界D新中国已开始成为世界科技大国解析:根据材料中世界各国与中国研制的时间,说明中国的核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原子能研究主要集中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是遍及世界各国,故A项不符合题意;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不能说威胁世界安全,故B项不符合题意;新中国的科技在许多领域落后于世界,不能说成为世界科技大国,故D项不符合题意。5(2020浙江学军中学高三月考)1953年8月,艾青在文艺报上发表的谈中国画一文提出了“新国画”概念。该文发表后,有许多人写信表示反对,然而来信却并未公开发表。时隔三年后,文艺报上突然出现了俞剑华等一组针对此文进行批判的文章。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A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正确方针的提出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C1954年宪法确立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D中国画创作风格发生了巨大转变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时隔三年后”指的是1956年,1956年提出了“双百”方针,在艺术上提倡百花齐放,所以开始出现对此文的批判文章,A项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完成,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1954年宪法的确立和该文批判文章的出现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中国画创作风格的问题,排除D项。6(2020山东高三模拟)1956年4月,中宣部部长陆定一提出:“对于学术性质、艺术性质、技术性质的问题要让它自由,要把政治思想问题同学术性质、艺术性质、技术性质的问题分开来。”这一言论(B)A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B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C反映了国内去政治化的潮流D纵容资产阶级思想的自由发展解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排除A;材料“对于学术性质、艺术性质、技术性质的问题要让它自由,要把政治思想问题同学术性质、艺术性质、技术性质的问题分开来”体现了在艺术、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艺术民主,学术民主,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故选B;强调政治民主、艺术民主、学术民主,但并不意味去政治化,排除C;社会主义中国不可能纵容资产阶级思想的自由发展,排除D。7(2020安徽高三模拟)1975年中国艺术表演团体共2 836个,1980年增加到3 566个,其中戏曲剧团最多,有2 224个;最少的是乐团、合唱团,仅有11个。这反映出当时中国(C)A文艺领域的发展布局趋于平衡B文化体制改革已深入开展C文艺界仍然受“左”倾错误影响D“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解析:中国艺术表演团体类型占比,传统类绝对主导,西式类很小。这是非正常现象,是不合理的。说明改革开放初期,“左”倾思想影响仍然存在。故答案为C项;A项说法违背材料体现的发展不平衡,排除;材料信息反映了文化体制改革尚未深入开展,B项排除;过于注重发展本国传统类的文艺团体,出现极端不平衡,说明“双百”方针尚未得到全面贯彻,D项排除。8(2022湖南高三模拟)1954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走什么样的路?再评俞平伯先生关于“红楼梦”研究的错误观点,文章指出“新红学”的实质就在于它是士大夫阶级意识和买办思想的混血儿,是反动的实验主义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具体表现。这主要揭示了建国初期(D)A文学研究领域存在保守反动的思想B“双百”方针遭遇了严重挫折C新旧思想文化的冲突加剧D要求文学发展符合社会主义方向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初期文学研究领域不存在保守反动的思想,故A项不符合史实;“双百”方针是1956年提出的,不符合材料的时间信息“1954年”,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新旧思想文化的冲突,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新红学”是“士大夫阶级意识和买办思想”,实际上是要对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即要求文学发展符合社会主义方向,故D项正确。9(2020安徽高三月考)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工人代表在谈及当时扫盲教育的意义时感慨:人家讲政策、讨论生产技术,自己在一旁根本插不上嘴,这让我觉得很惭愧。材料主要说明当时的扫盲教育(C)A增强了职工的责任意识 B有利于政治建设的开展C顺应了工农群众的诉求 D表达了经济建设的需求解析:材料站在普通工农群众对提升自身生产技能等文化需求的视角说明了扫盲教育的积极意义,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在说职工的责任意识,故A项错误;扫盲教育有利于政治建设的开展,但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表达的是人民群众的需求,故D项错误。10(2020河北高三月考)早在1940年1月,毛泽东就指出:“要把一个因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1949年9月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文化教育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和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这表明中国共产党(B)A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B重视适应人民要求的文化建设C强化文化教育的意识形态D积极构建社会主义价值观解析:依据材料中“要把一个因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文化教育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和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等信息可知,中国共产党要求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发展人民文化,使文化普及于人民大众,这表明中国共产党重视适应人民要求的文化建设,因此B选项正确。A、C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建设适应人民需求,为人民服务,并未强调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没有强调意识形态色彩;D选项错误,1949年9月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尚未构建社会主义价值观,结合所学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和重点指出的。11(2020江西高三月考)1978年教育部召开全国外语教育座谈会,此后就办好外国语学校、提升中学外语教育、 构筑高校外语教学体系、编写外语教材等开展了大量工作。据此可知,外语教育(D)A为中国融入全球化奠定了基础B推动了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C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服务于新时期中心工作的需要解析:依据“1978年”“全国外语教育座谈会”等可以看出国家重视外语教育,这与新时期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建设需要大量外语专业人才有关,故D选项符合题意;外语教育仅仅是中国融入全球化的条件之一,并没有发挥基础性作用,A选项不符合题意;外语教育与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无直接关联,B选项不符合题意;“科教兴国”战略于1995年提出,时间不符,C选项不符合题意。12(2020安徽高三月考)1957年全国高校有229所,而仅在1958年全国新增高校达562所,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到2017年评选出140所双一流高校中,有11所创办于1958年。这反映出当时中国(C)A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成果显著B“教育大跃进”带有一定的盲目性C在教育领域仍取得部分突破D为经济建设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解析:根据材料“在1958年全国新增高校达562所,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到2017年评选出140所双一流高校中,有11所创办于1958年”可知,1958年所建立的11所高校成为目前140所双一流高校中一部分,说明1958年期间在教育方面取得较为突出的成就,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的是1958年所建立的部分高校成为今天140所双一流高校的一部分,没有体现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方面的成就,故A选项错误;1958年时期建立的部分高校仍是今天双一流高校,这不是教育大跃进,而是教育领域中实实在在的部分成就,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的是1958年在教育领域取得的部分突破,无法得出为经济建设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结论,故D选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题25分,14题15分,共40分)13(2020陕西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2年1月1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发中华民国教育部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通令除强调各地小学、中学、师范学校应尽快限期开学外,其重要内容还包括:清末各项学堂均改称学校,监督、堂长一律改称校长;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各科教科书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布之教科书,一律禁止使用;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注重小学手工科;高等小学以上,体操科应注重兵式;初等小学算术科目自第三学年始应兼课珠算;中学不分文、实科;中学及初级师范学校修业年限由五年改为四年;清末各学堂奖励出身制度一律废止。摘编自田正平蔡元培与民初教育改革材料二:1928年起,南京政府发起“收复教育权力”运动,要求所有外国人兴办的基督教院校到教育部注册,而且,所有院校的领导人必须是中国国籍。与此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加强或创立国立大学,它们受南京的教育部直辖,如清华脱离教育部和外交部的联合监督,只归教育部管辖,并且进行大规模的重建和改革。从1933年开始,大学必修课、选修课以及大学入学考试程序等都有相应的规定。摘编自费正清中华民国史材料三:19491952年,全国小学由34.7万所、学生2 439万人,增加到52.7万所、5 110万人;普通中学及中等专业学校由5 216所、学生126.8万人,增加到6 008所、312.6万人;高等院校学生由11.7万人,增加到19.1万人。其中毕业研究生由107人增加到627人。各级学校专任教师由93.5万人增加到159.1万人。业余教育、职工培训、扫盲工作也都普遍展开。摘编自郭大钧、耿向东中国当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教育发展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教育发展的原因,并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教育的认识。解析:(1)根据材料一“男女同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布之教科书,一律禁止使用注重小学手工科清末各学堂奖励出身制度一律废止”从反封建角度、教育秩序及教育原则的确立进行分析。(2)根据材料二“南京政府发起收复教育权力运动加强或创立国立大学,它们受南京的教育部直辖只归教育部管辖,并且进行大规模的重建和改革”从教育制度化、政府的领导及反帝意义进行分析。(3)原因根据材料三时间背景结合所学从政府重视、借鉴苏联、中央执行组织能力及民众参与进行回答;二问结合所学从重视教育及教育与时俱进进行概括即可。答案:(1)意义:体现了反封建的民主精神;成为民国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利于稳定全国教育秩序。(2)特点:高等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强化政府的统一领导;与国内反帝斗争相结合。(3)原因: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借鉴苏联的经验;中央政府有强大的组织能力;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认识:应高度重视教育;教育发展要与时俱进。14(2020湖北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人民解放军颁发勋章、奖章等军事证章,始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战争时期颁发勋章主要表彰指战员在革命战争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和功绩。建国后1955年人民解放军大授衔,授予朱德、彭德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2003年11月7日,为纪念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中央军委授予杨利伟“航天英雄”称号,并向他颁发“航天功勋奖章”。2019年在庆祝建国70周年之际,授予42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其中8人获得“共和国勋章”。以下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名单:于敏,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为氢弹突破做出卓越贡献。申纪兰,唯一一位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孙家栋,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等做出卓越贡献。李延年,为建立新中国、保卫新中国做出重大贡献的战斗英雄。张富清,在解放战争中冲锋在前、浴血疆场、视死如归,多次荣立战功。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杰出贡献。黄旭华,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屠呦呦,研究发现了青蒿素,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解析:根据材料,可提出观点:勋章的变化体现了社会的发展。论述:根据“战争时期颁发勋章主要表彰指战员在革命战争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和功绩”,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战争时期颁发的勋章主要是奖励在革命战争中做出突出贡献和功绩的指战员,这是因为当时军事斗争是党的工作重心,奖励军功是为了调动广大指战员的积极性,提高部队战斗力。根据“中央军委授予杨利伟航天英雄称号,并向他颁发航天功勋奖章”“共和国勋章”,说明改革开放后,勋章奖励的成员日益多元化,国家奖励在各条战线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最后,总结提升,说明在当今世界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2019年授勋正体现了时代的要求,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断前进。答案:示例:观点:勋章的变化体现了社会的发展。论述:中国共产党在战争时期颁发的勋章主要是奖励在革命战争中做出突出贡献和功绩的指战员,这是因为当时军事斗争是党的工作重心,奖励军功是为了调动广大指战员的积极性,激发官兵的荣誉感,鼓舞士气,提高部队战斗力。改革开放后,勋章奖励的成员日益多元化,2003年我国向杨利伟颁发了“航天功勋奖章”,2019年庆祝建国70周年大授勋,获奖人员有科学家于敏、孙家栋、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革命英雄有李延年、张富清,维护妇女劳动权利推动老区经济建设有申纪兰,可以看出国家奖励在各条战线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我国实行科教兴国和科技强军战略,必然重视科技、教育和经济的发展。2019年授勋正体现了时代的要求,也将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断前进。(“示例”只作参考,其他观点如“科学家为祖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新时期我国重视经济和科技发展”或阐述勋章获得者的成就,论述合理者也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