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2 第2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经济、思想文化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359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2 第2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经济、思想文化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2 第2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经济、思想文化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2 第2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经济、思想文化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经济、思想文化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湖南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联考)抱朴子吴失篇说,东吴大姓“僮仆成军,闭门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这说明当时东吴()A地主田庄自给自足B不注重保护环境C士族制度十分腐朽D农业商品化加强解析:选A。地主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占有大片土地和山林川泽,种植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还经营手工业、渔牧业,材料论述东吴大姓的经济状况,可以“闭门成市”,结合东汉以来田庄经济的发展状况,故A项正确。2(2019呼和浩特调研)佃农是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他们有一定的劳动工具及生产和生活资料。魏晋南北朝时,他们被列入豪强地主家籍,自由受到限制。唐宋时代,佃农阶层日益扩大,于是封建政权将他们列入户籍,取得封建国家编户的地位。这一变化()A增加了政府掌握的土地数目B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C限制了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D减轻了佃农对地主的依附解析:选D。根据题目中“佃农阶层日益扩大,于是封建政权将他们列入户籍,取得封建国家编户的地位”得出佃农获得国家编户的地位,减轻了佃农对地主的依附,故D项正确。3(2019成都模拟)贞观十三年(639年)天宝十二年(753年)地区户数占总数之百分比(%)地区户数占总数之百分比(%)北方道1 370 56945.1北方道4 922 18355.0南方道1 671 30254.9南方道4 051 45145.0上表为唐贞观、天宝年间南北方户数对照表。据此可知()A南方人口增长较北方快B北方经济恢复较为迅速C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战争导致人口大量南迁解析:选B。由对照表可知北方户数增长比南方户数增长要快,占比较大,说明北方经济恢复较为迅速,故B项正确;北方户数增长比南方快,不能得出南方人口增长较北方快,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北方经济恢复较为迅速,因而不能体现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北方户数增长较快,不能反映人口南迁,故D项错误。4(2019太原期中)造纸业在唐代达到新水平,宣州产的宣纸,洁白柔软,为书画家所钟爱;浙东产的藤纸,坚固耐用,颇受欢迎;益州产的麻纸,品种多样,美观精致,多用于皇帝诏敕和官府文书。这反映了()A南方文化水平的提升B手工业的地区特色明显C官营手工业技术先进D社会需求决定生产样式解析:选B。材料中“宣州产的宣纸”“浙东产的藤纸”“益州产的麻纸”说明手工业的地区特色明显,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唐代造纸业的发展,与南方文化水平的提升无关,故A项错误;由材料内容不能推断该造纸业是否为官府经营,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社会需求决定生产样式,故D项错误。5(2019湖北八校联考)三国时,孙权开始兴建城隍庙;南北朝时,城隍是城市居民守御城池、保障治安的守护神;隋唐时期,城隍职掌又增加了雨旱丰歉、功名利禄、吉凶祸福、冥籍诸事等;宋代,传统的城隍信仰已列入国家祀典。这说明()A官方正统思想压制民间文化发展B儒教开始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C城市发展拓展了城隍的信仰空间D城隍庙是宣传迷信的封建堡垒解析:选C。题干论述了城隍职掌的变化,即由“守御城池、保障治安”到被“列入国家祀典”,说明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隍的信仰空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故C项正确。6(2019宁波十校期末)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通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宫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设计重在()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解析:选C。由材料可知隋都城设计坊市分开,朝廷宫寺、民居市区各有分区,这样方便政府的管理与控制,故C项正确;由材料“坊有墉(墙),墉有门”可知隋都城设计没有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供道路交通情况,因而无法得知隋都城设计是否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故B项错误;材料中坊市分开,因而不利于城市的商业活动,故D项错误。7(2019林州一中调研)唐代涉商诗研究指出,唐诗中出现的各种集市名称有:水市、山市、村市、草市、早市、晚市、夜市、鱼市、酒市、药市、蚕市、花市、灯市、槐市、鬼市等。这表明唐代()A政府对市场有严格管理B专业化的市场已经出现C商业活动时空限制取消D大量诗人身兼商人身份解析:选B。据材料中“鱼市、酒市、药市、蚕市、花市、灯市、槐市”可知,唐朝已经有了专门经营某种商品的专业化市场,故B项正确。8(2019东北师大附中模拟)欧阳修在新唐书的五行志三卷中,只记历年灾异而不书其应何事。他在序中说:从董仲舒到刘向与其子刘歆,都以春秋洪范为学而失圣人本意。这表明欧阳修()A反对君权神授B维护纲常伦理C反对天人感应D维护圣人道统解析:选C。“只记历年灾异而不书其应何事”表明欧阳修反对将灾异与人事联系起来,即反对天人感应,故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9(2019成都模拟)东汉时期,士人尊儒成风,高门世族累世经学,而魏晋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曹魏皇族更对“孔子之术”进行毫不容情的质疑。该变化反映出()A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B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C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地位D门阀世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解析:选A。由材料可知东汉时期儒学兴盛,而魏晋时期儒学遭到质疑,这是因为魏晋时期社会动乱,儒学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故A项正确;魏晋时期儒学虽然受到冲击,但正统地位并未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魏晋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冲击着儒学的正统地位,但材料并未反映这一变化,故C项错误;魏晋时期儒学地位受冲击是时代选择的结果,并非门阀世族的喜好决定的,故D项错误。10(2019双流中学高三月考)东晋、南朝时期我国造纸原料除原有的麻、褚皮外,还利用桑皮、藤皮造纸;王羲之曾一次把会稽郡库存纸九万张送与高官;统治者下令政府机关“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这表明该时期我国()A造纸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B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C纸基本取代传统书写材料D私营手工业的长足发展解析:选C。东汉蔡侯纸的出现使造纸术出现突破性进展,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东晋、南朝时期纸的推广,且魏晋时期经济作物种植范围相对较小,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东晋、南朝时期民间和官方推动了纸的使用和推广,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私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11(2019衡水一中综合考试)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B唐代书法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C唐代书法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解析:选C。从题干“楷书规矩之森严”“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中可以看出,唐代书法既有法度又狂放不羁,故C项正确。12(2019中原名校质评)吴道子是唐代著名画家,其名作送子天王图取自佛教故事,描绘的是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故事(参下图)。相关解读最准确的是()A唐代佛教十分兴盛B唐代市民文化繁荣C唐代中外文化交融加强D唐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解析:选C。佛教题材在中国绘画中出现,反映出唐代中外文化交融加强,故C项正确;材料绘画虽然属于佛教题材,但不能代表唐代社会佛教传播程度,故A项错误;仅由送子天王图无法看出唐代市民文化繁荣,故B项错误;材料绘画属于佛教题材,不能反映社会政治状况,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9扬州期中)古代丝绸之路是当前“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历史渊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国了解了西域人的政治和军事情况,同时还带回大量有商业价值的信息。此后,汉武帝发动了一系列战争,打击了匈奴的势力,使亚洲中部地区恢复了和平。随着古典帝国的扩张,商人和旅行者建立了广大的商业网络通道,在这些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的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的丝绸,历史学家把这些商路统称为丝绸之路。对商人和他们的商品来说,丝绸之路就是令人瞩目的高速公路;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材料二贸易与城市化的发展使唐宋时期的中国成为一个繁荣的、国际性的社会。商人取道海路和陆路前来中国从事贸易。东南亚岛屿的香料、越南的翠鸟羽毛和玳瑁、印度的珍珠和香、中亚的马匹和甜瓜,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产品被运送到中国。在中亚、东南亚、印度、波斯和东非的港口城市,富商和统治者身着中国的丝绸,餐桌上摆放着中国瓷器。中国经济在唐宋时期的快速增长就这样促进了整个东半球大部分地区贸易和经济的增长。以上材料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并概括出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内容。(2)据材料二,分析唐宋经济繁荣的原因。这一时期对外贸易通道及输出商品与汉朝相比有何新变化?(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特征及其影响。解析:(1)条件从西汉的政治、经济条件和当时的国际环境分析;交流的内容既包括商业的贸易,也包括文化的交流。(2)原因从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及对外贸易方面分析;新变化结合材料可知从陆上到海上,并且随着手工业发展,贸易的商品由丝绸发展到丝绸和瓷器。(3)特征从交流的内容分析,影响从对中国、对世界方面分析。答案:(1)条件: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时期国力强大;相对和平的地区环境。内容:商品;宗教文化或价值观念。(2)原因:贸易和城市化的发展;开放的对外政策;广泛的经济交流。变化: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盛;瓷器等商品成为大宗。(3)特征:经济与文化交流相结合;具有双向性、互惠性。影响: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世界文明的整体发展。14(2019乌鲁木齐诊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最基础的识字写字训练、传统道德意识的培养、历史及日常生活知识的介绍和诗文辞赋写作的练习等等,而这些教学内容的载体则是当时的蒙学教材。唐代的蒙学教材或沿用传统的儿童读物,如千字文急就章仓颉篇等,或直接采用儒家经典,也有时人新编的蒙学读本。这些启蒙读物的功能往往是多元综合的,其中贯穿了对儿童的身心修养、处世技能、知书达理等多方面的培养。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材料二唐代的蒙学教育已不仅仅局限于官宦士大夫之家,一般的平民百姓也开始注重对儿童进行启蒙;不仅在京师州县有官办的小学,在偏僻的乡村也有学生家长集资延师设立的小学校,如前引太平广记“田先生”条的记载。唐代的墓志中更是记载了许多孤贫子弟因请不起教师只得在家中接受母兄教育的事例:如元稹、李绅等人就是受业于母亲,韩愈更因幼年父母早丧而由兄嫂教育。正是由于他们童年时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篇”,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博览百家之书,遂成为一代大家。唐代之所以出现这种“圣人之教”遍于乡野的现象,关键在于唐代的科举选官制度打破了以往门阀出身的限制,扩大了统治者的阶级基础,只要是“学而优”的读书人,无论是官宦子弟还是贫民子弟,均有可能通过科举考试这条在当时相对公平的路径步入仕途,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邹志勇唐代蒙学述略(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蒙学教育兴盛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括蒙学教育的社会作用。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蒙学教育承担的社会功能。解析:(1)根据材料和所学从唐代经济、科举制、社会环境、地方教育等方面分析。(2)社会作用结合材料从官员的文化素养、社会阶层的变化和思想传播方面进行概括;社会功能主要从教育传统的继承和思想文化发展角度分析。答案:(1)背景:社会经济的发展;科举制度的推动;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地方教育系统的发展。(2)社会作用: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提高官员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社会功能:传承儒家文化;继承优秀教育传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文化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