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五 社会热点跟踪训练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285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五 社会热点跟踪训练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五 社会热点跟踪训练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五 社会热点跟踪训练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五 社会热点在满分100分的高考历史试卷中,选择题占48分,非选择题占52分。这52分的主观题担负着区分考生、选拔人才的功能。主观题得分的多寡,决定着名校梦想的能否实现。本书编者匠心独运,针对考生这一备考短板,利用二轮复习大约30天的时间,每天一题,让考生有效利用课余碎片时间,在反复训练中总结答题规律和技巧,规范答题用语,增分主观大题,追逐“幸运52”。第 1天41题专练热点主题民 生 问 题(2019河南六市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尚书酒诰曰:“肇牵牛车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尔雅释训曰:“善父母为孝”,给予父母以物质方面的供养。孔子言:“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孟子将最初产生和存在于家庭中的孝悌观念推广到整个社会,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先秦的各个朝代设立专职人员管理养老事务,如“乡大夫”,具体登记“免除赋役”的老者信息等。国家实行“学中养老”,将有智慧的老人奉养在学校,以兴教化,明人伦。 摘编自朱海龙、欧阳盼中国人养老观念的转变与思考材料二“中世纪的欧洲,依靠子女提供主要收入及劳务服务的养老模式,是占主导地位的”(欧洲家庭史)。在西方社会的历史演进中,老年经济保障一般是通过家庭、教会各类自愿互助组织、私人保险、政府救助以及发展到近代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险来实施的。它植根于西方个人主义的文化传统。老年人应由家庭负责赡养的思潮,甚至在19世纪的西方还相当普遍。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1896年公布的德国民法典,都有子女赡养父母的条文,成年子女在义务上和道德上,均有奉养双亲的责任。 晚清民初,人们开始重新考量带有封建色彩的养老观,“非孝”思潮盛行。但这种思潮只是批判具有封建色彩的不合理之处,对传统文化中的尊老、敬老传统并无推翻和反对之意。养老实践开始从传统的道德义务向制度义务转变,救养主体从家庭和宗族向社会力量转移。1928年,上海市颁布了职工退职待遇暂行办法,规定工人年满50岁、公务人员年满60岁退休时,由雇主发给养老费,按劳动时间的长短计算。1943年,国民政府公布了公务员退休法,对公务员领取退休金的具体情形(七种)作了详细规定。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养老制度的特点。(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之前中西方养老方面的主要差异。(13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尚书酒诰和孔子的言论” 得出物质供养与精神供养并重;据材料一“孟子将的思想” 得出把养老观念由家庭推广到社会;据材料一“先秦的各个朝代设立专职人员管理养老事务” 得出国家对养老的重视;据材料一“国家实行学中养老,将有智慧的老人奉养在学校,以兴教化,明人伦” 得出重视教化,形成尊老礼法。第(2)问,西方,据材料二“中世纪的欧洲,依靠子女提供主要收入及劳务服务的养老模式,是占主导地位的”“它植根于西方个人主义的文化传统” 得出受个人主义文化传统影响,依靠子女提供主要收入和劳务服务为主;据材料二“在西方社会的历史演进中来实施的”得出养老呈现多元化、多渠道及保险立法予以保障;中国,据材料二“对传统文化中的尊老、敬老传统并无推翻和反对之意。养老实践开始从传统的道德义务向制度义务转变” 得出受尊老敬老文化影响,注重道德义务;据材料二“救养主体从家庭和宗族向社会力量转移” 得出养老方式以家庭和宗族养老为主。答案:(1)物质供养与精神供养并重;把养老观念由家庭推广到社会;国家对养老的重视;重视教化,形成尊老礼法;学者(尤其是儒家)著书立说奠定了养老观的文化基础。 (2)差异:西方:受个人主义文化传统影响,依靠子女提供主要收入和劳务服务为主;养老呈现多元化、多渠道及保险立法予以保障。中国:受尊老敬老文化影响,注重道德义务;以家庭和宗族养老为主。第 2天42题专练训练题型提 炼 观 点 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我国的历史文化瑰宝(摘编) 有人依据图一等甲骨文证实了史记所载商王谱系除个别次序有误外,其他都非常可靠利簋是西周早期青铜器,上有铭文,记载了主人公随武王伐纣,胜利后受赏的经过。历史学家根据铭文内容,结合其他传世文献计算出武王伐纣的时间为公元前1046年图三为2015年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简春秋。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编订,开创了“直书其事,善恶自见”“乱臣贼子惧”的春秋笔法图四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撰者总结出许多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古代史知识,从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并提出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析:仔细研读材料可知,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文物史料以及以不同文物史料为载体的历史纪录的发展变化,可以从文物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中国古代历史纪录的书写材料的变化、中国古代历史记录的政治色彩日益浓厚等角度展开论述。文物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可以以图一甲骨文、图二利簋的记录为证;中国古代历史记录的书写材料的变化,从图一商朝时期的甲骨文到图四宋朝的书籍,都可以为证;中国古代历史记录的政治色彩日益浓厚,可以根据四幅图四种材料的历史记录内容得出。答案:示例一: 信息:利用甲骨文印证史记关于商代世系记录大部分可靠,利用青铜器铭文确定周灭商的确切时间。 观点:文物史料可以弥补文献史料的不足。 论述:由于商周历史久远,相关历史资料有限,导致后世关于商周的文献记录比较模糊,而且一些文献记录也缺少印证。而考古发现的一些文物大多是一手史料,可靠性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文献记录的不足。如通过对殷墟甲骨文的研究,印证了史记关于商代世系的记录大多是可靠的,通过将西周早期青铜器利簋的铭文与相关文献记录结合研究,确定了周灭商的准确时间。文物史料在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示例二: 信息:商周时代,记录在甲骨、青铜器上的历史主要是表彰功业;春秋则要“善恶自见”;资治通鉴的目的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观点:我国古代,历史记录的政治色彩日益浓厚。 论述:西周青铜器铭文主要是表彰主人的功业,政治色彩较弱;孔子编订春秋的目的是“克己复礼”,带有为政治服务的色彩;资治通鉴作为官修史书,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为统治者提供经验教训,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服务于现实需要,特别是官修史书为国家治理提供经验教训,是中国古代历史记录的一个重要特点。 示例三: 信息:商周时代,历史记录在龟甲兽骨、青铜器上,春秋时期记录在竹木简上,宋代普遍用纸。 观点:中国古代,历史记录材质的进步极大推动了史学发展。 论述:龟甲兽骨、青铜器不利于文字刻画、书写,导致对历史的记录语焉不详;春秋时期,竹木简作为书写记录材料,使状况稍有改观,历史记录的内容变得相对详细、丰富;纸的发明使记录历史的材质更易获得,而且便于书写,使历史记录变得丰富、详细。技术的进步,使记录历史的材质大大改善,推动了历史学的发展。第 3 天选考题专练(三选一)热点押题辽太宗改革英日同盟刘宠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92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继位后,领土扩大“东至于海幅员万里”。境内人民,大体可分为以农业为主的汉人、渤海人和以畜牧业为主的契丹、奚等族人民。取得幽云十六州后,为了适应这些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生产方式,辽太宗在中央设置南面官(官署在皇帝牙帐之南)和北面官(官署设在皇帝牙帐之北)的双轨统治机构。 南面官照“汉制”统治汉人及渤海人,杂用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和契丹贵族;北面官以“国制”(辽制)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机构比较简单,是根据契丹部落的传统建立起来的,一律任用契丹贵族。北、南枢密院分别是北、南面官的最高机构。北枢密院以下北面官制,大量保存契丹部落旧制,包括北、南大王院、敌烈麻都司(管礼仪)等。南枢密院以下南面官制,则设有中书省、御史台、大理寺、翰林院等汉地传统机构。此制度的实行意味着将契丹部族纳入封建政治体制。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辽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实质。(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辽国推行这套政治制度的意义。(7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为了适应这些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生产方式”得出因地制宜;根据材料“一律任用契丹贵族”“大量保存契丹部落旧制”得出因俗而治;根据材料“双轨统治机构”得出实行双轨制。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此制度的实行意味着将契丹部族纳入封建政治体制”,思考改革前的契丹部落旧制和封建政治体制的区别,从而认识到是向先进文明学习。第(2)问,可以先思考材料中所涉及到的民族和地域有哪些,再分别思考辽这套政治制度改革对汉族、契丹族以及北方地区的影响。答案:(1)特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行双轨制。实质:是对先进文明的吸收与肯定,对传统文化的保护。(2)意义:适应了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北方地区的开发;促进了契丹社会的进步;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对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保护。2【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2019广东揭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英日同盟是1902年英国和日本为对抗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而结成的军事同盟。主要内容是:缔约国双方相互承认有权保护自己在中国和朝鲜的利益,如英国在中国的、日本在中国和朝鲜的“特殊利益”遭到他国威胁,或因中朝内部发生“骚乱”而受到侵害,两国有权进行干预;缔约国一方为保护上述利益而与第三国作战时,另一方应严守中立;如缔约国一方遭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进攻时,另一方应予以军事援助,共同作战。在秘密条款中还规定:两国海军应配合行动,在远东海域保持优势。1905年,两国签订了第2个同盟条约,承认日本对朝鲜的“保护权”。1911年签订第3个同盟条约,增加了一条重要的规定,即同盟条约的效力不能及于日美两国间的战争。1921年华盛顿会议,在美国压力下,英日同盟为英、法、美、日四国公约所取代。 摘编自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结合史实分析1902年英日结盟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提供的英日同盟发展变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前期亚太地区国际格局的变化。(8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英日同盟是1902年英国和日本为对抗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而结成的军事同盟”并结合所学,得出英国在远东地区和中亚的殖民霸权地位受到俄国的挑战,甲午中日战争后,俄国发起“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日、俄矛盾激化;英、日两国为对抗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而结成军事同盟;据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史实,得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的狂潮。第(2)问,据材料“英国在中国的1905年两国签订了第2个同盟条约,承认日本对朝鲜的保护权”并结合所学,得出同盟订立后,日本加紧扩军备战,发动了日俄战争,打败俄国,独占朝鲜,在华势力大增;据材料“1911年签订日美两国间的战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1899年美国对华提出“门户开放”,美、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随着英国在华势力的衰退,英美逐渐接近;据材料“1921年华盛顿会议,在美国压力下,英日同盟为英、法、美、日四国公约所取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暂时独霸中国,英国在华利益受损。据材料“1921年华盛顿会议,在美国压力下,英日同盟为英、法、美、日四国公约所取代”得出接着签订的四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中国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控制的局面。答案:(1)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的狂潮;英国在远东地区和中亚的殖民霸权地位受到俄国的挑战,甲午中日战争后,俄国发起“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日俄矛盾激化;英、日两国为对抗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而结成的军事同盟。(2)同盟订立后,日本加紧扩军备战,发动了日俄战争,打败俄国,独占朝鲜,在华势力大增。1899年美国对华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美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随着英国在华势力的衰退,英美逐渐接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暂时独霸中国,英国在华利益受损。1921年华盛顿会议,在美国拉拢和压力下,英日同盟为英、法、美、日四国公约所取代。接着签订的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中国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控制的局面。3【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2019湖北华中师大附中押题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人。东汉时期宗室、大臣。年轻时跟随父亲刘丕学习,因通晓经学被举荐为孝廉,出任东平陵县令,以仁惠为吏民所爱。母患病后辞官,百姓送行致道路阻塞, 车辆不能行进。之后连续担任豫章、会稽太守。在会稽郡时,除去那些烦琐的规章制度,禁止部属扰民等不法行为,政绩卓著。后被升职入京,山阴县有五六位须眉皓白的老人,特意从乡下远来给他送行,每人带了百文钱赠给他。他不肯接受,只是从各人带的钱中选一文收下,因此被后人称为“一钱太守”。其后历任卿相要官,但清廉朴素,家无余财。他曾经自京师外出,想在亭舍休息,亭吏阻止他说:“我们整顿洒扫,专待刘大人到来,您不能在这里休息。”刘宠没有说话就离开了。 摘译自后汉书刘宠传(1)根据材料,概括刘宠为“吏民所爱”和被朝廷重用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宠被重用的时代背景。(9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因通晓经学被举荐为孝廉”得出精通儒学;据材料“母患病后辞官”可知孝敬父母;据材料“以仁惠为吏民所爱”可知仁爱惠民;据材料“政绩卓著”可知为政有道;材料“清廉朴素,家无余财”说明清廉朴素;从材料“特意从乡下远来给他送行只是从各人带的钱中选一文收下”得出和蔼亲民。第(2)问,据材料“因通晓经学被举荐为孝廉”并结合所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得出儒学成为官方哲学;由材料“被举荐为孝廉母患病后辞官”并结合所学选官的标准是孝廉可知从朝廷到民间重视孝道;从材料“因通晓经学被举荐为孝廉”并结合所学察举的标准是孝廉得出察举制是主要选官途径;依据材料“其后历任卿相要官,但清廉朴素”并结合所学分析东汉后期政治腐败得出东汉后期官场腐败。答案:(1)精通儒学;孝敬父母;仁爱惠民;为政有道;清廉朴素;和蔼亲民。 (2)儒学成为官方哲学;从朝廷到民间重视孝道;察举制是主要选官途径;东汉后期官场腐败。第 4天41题专练热点主题体 育 竞 技(2019湖北武昌区调研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在唐代,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之多,阶层之广,都是中国古代所罕见的,唐玄宗不仅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马球能手,而且爱好围棋、斗鸡。与前代主要作为宫廷娱乐项目和军事训练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相比较,唐代体育已趋于大众化。足球用球和球门已与现代足球非常接近,除两队角逐、竞争胜负的踢法外,还适应不同参与者,产生了其他踢法。女子不仅和男子一样进行打球、骑马、射箭、弈棋等体育活动,而且还创造出一些自己的专门运动项目。 摘编自黄中安论唐代的体育活动材料二19世纪30年代,英国相继颁布了公路法城市警察法,对城镇中混乱的街头足球运动者进行惩罚,大量以残害动物取乐的娱乐活动在此时也被政府严厉禁止。到了19世纪中叶,人们不仅意识到健康的心智和强健的身体有着很大的关系,也认识到适当的体育运动能够培养人们遵守规则和纪律的习惯,激发团队精神,培养领导能力,甚至可以提高人们为帝国服务的能力。维多利亚时代中期英国在体育文化领域发展的最显著特征是有组织体育运动的出现,社会中萌发出了一股竞技热。各个公学、大学之间,社会上各类体育俱乐部之间频繁举办各种赛事。大量的郊区体育运动俱乐部也开始对女士开放,年轻的男女可以自由的共享公共运动,不必担心流言蜚语的纠缠。 摘编自杨海霞维多利亚时代中期英国中产阶级的休闲娱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体育活动发展的背景。(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体育活动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15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唐玄宗不仅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马球能手,而且爱好围棋、斗鸡”可知统治集团的偏好与倡导;结合所学可知,唐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据材料一“女子不仅和男子一样专门运动项目”可知参与面广,社会开放,包容性强;结合所学可知,武则天以来推进的武举与体育运动的繁荣有关。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英国相继颁布了公路法城市警察法对城镇中混乱的街头足球运动者进行惩罚”可知采用立法的形式来规范体育运动;据材料二“人们不仅意识到健康的心智和强健的身体有着很大的关系”可知体现了理性精神;据材料二“适当的体育运动帝国服务的能力”可知体育运动能够培养人们良好的习惯,发挥了教育功能。第二小问,据材料二“19世纪30年代,英国相继颁布了公路法城市警察法对城镇中混乱的街头足球运动者进行惩罚”结合所学可知,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政府对体育活动的规范;据材料二“维多利亚时代中期英国在体育文化领域发展的最显著特征是有组织体育运动的出现”可知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不断深入。答案:(1)背景:政局稳定;社会经济繁荣;社会开放包容;民族交融的推动;武举制的影响; 统治集团的倡导。(2)特点:以法治规范体育活动;体育活动体现理性精神;赋予体育活动教育功能。原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工业革命后物质财富增长;城市人口增加;政府对体育活动的规范;自由主义思想传播;对体育运动认识的深入。第 5天42题专练训练题型观 点 评 论 类(2019广东湛江测试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美国学者彭慕兰在其代表作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中认为,8世纪以前,东西方走在一条大致相同的发展道路上,西方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完全为西方自己独有的内生优势,18世纪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同时期的英国不相上下,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英国走向了工业化的道路,而中国则继续在集约型的农业道路上发展着。他认为造成这种背离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美洲新大陆的开发,二是英国煤矿优越的地理位置。中国用的是人力和牲畜力,英国用的是机器动力,而机器动力的能源来自煤。煤的产量,英国一个世纪里翻了五六倍。与此相比,长江三角洲远离中国的主要煤产地。所以,英国和长江三角洲在1800年以后出现的大差距或“大分流”是一种历史的机缘巧合。 摘编自卢汉超中国何时开始落后于西方:为什么西方学界热衷唱衰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和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彭慕兰观点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解析:根据材料“所以,英国和长江三角洲在1800年以后出现的大差距或大分流是一种历史的机缘巧合”可以提炼出彭慕兰的观点,“历史的机缘巧合”并不准确,不是偶然性,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论述部分,重点论述是哪些因素造成了中西1800年以后的不同发展,可以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和英国工业革命发展的原因、影响等角度去思考。答案:示例:认识:彭慕兰认为1800年前后,英国和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出现的大差距是一种机缘巧合,而中英在1800年以后出现的大差距并非历史的巧合,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不同的制度对中英的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8世纪,中国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英国不相上下。然而,19世纪以来,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自然条件并不是制约中国发展的主要因素,封建制度成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英国在工业革命后,经济飞速发展,美洲殖民地也成为英国发展的推手;然而,英国对中国和亚洲其他各国的侵略,提供了其发展所必需的市场,使得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彭慕兰的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然而,其忽视了政治制度在中英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第 6 天选考题专练(三选一)热点押题清末商业立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柳宗元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末,在爱国人士纷纷要求“振兴实业”“设厂自救”的压力下,清廷为挽救财政危机,于1903年3月发布“上谕”,承认“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准令成立商部,派载振等先订商律。1904年1月公布公司律,又由商部奏定公司注册试办章程。10月起,施行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及商标注册试办章程细目,又颁改订商标条例商部商标注册局办法等。1906年,颁行破产律和商部奏准的奖给商勋章程。1907年,谕令各官署:从优奖励经营农、工、商、矿确有成效者。农工商部制定出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和改订奖励华商公司章程。1909年完成大清商律草案。这是中国近代首次编定商事法典草案。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商业立法开展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商业立法开展的意义。(9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19世纪末,在爱国人士纷纷要求振兴实业设厂自救的压力下”得出内忧外患,爱国人士实业救国热情高涨;据材料“清廷为挽救要政”得出清政府出现财政危机,清末新政进行。第(2)问,据材料“1907年谕令各官署:从优奖励经营农、工、商、矿确有成效者”得出政府长期歧视工商业的政策得以改变,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据材料“1909年完成大清商律草案。这是中国近代首次编定商事法典草案”得出为商人经商提供了法律依据,推动了我国商业立法近代化进程,为后世商业立法提供了借鉴。答案:(1)背景:内忧外患;西方近代商业法律的传入;爱国人士实业救国热情高涨;清末新政进行;清政府出现财政危机。(2)意义:使政府长期歧视工商业的政策得以改变;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为商人经商提供了法律依据;推动了我国商业立法近代化进程;为后世商业立法提供了借鉴。2【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2019四川宜宾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欧洲的三条战线进行: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在南线争斗。这场战争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延绵过长的战线和阵地战的战争方式,使双方都难以有效突破对方的防线,迅速取胜极为困难。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惨重,两大战役分别被称为“绞肉机”和“地狱”。 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中国参战的意图在于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十几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他们的技术、高效以及勇敢,常常得到协约国官兵的称赞。在协约国一方,中国派出的劳工数量最多,在欧洲的时间也最长。约有3 000名华工在这次战争中献出了生命。 摘编自人教版教科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8分)解析:第(1)问,可以从时间、背景、规模、程度、影响等方面来回答。由所学过的一战相关史实可知,一战爆发前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国的矛盾与竞争空前激烈,1914年一战爆发一直持续到1918年,可知一战各国矛盾复杂,持续时间长;由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欧洲的三条战线进行”可知其规模很大;由“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分别被称为绞肉机和地狱”可知其造成极大伤亡,破坏性强。第(2)问,可以联系所学过的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来回答。答案:(1)特点:时间长;规模大;矛盾复杂;破坏性强。 (2)影响:付出了沉重代价,加重了人民负担;最终目标落空,诱发了五四运动;促进国人看清帝国主义的本质,刺激了民族意识的觉醒,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3【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2019山东青岛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在哲学上,柳宗元认为世界万物由“元气”产生,“曶(古通忽)黑晰眇,往来屯屯;庞昧革化,惟元气存。”在天人关系问题上,批判各种神学迷信,相信“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休符不于祥,于其仁”。柳宗元认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生发展,“非圣人之意也,势也”,批判了试图恢复“封建制”,“与三代比隆”的倒退思想。同时柳宗元认为“浮屠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不与孔子异道”,“余观老子,亦孔氏之异流也,不得以相抗”,三家“皆有以佐世”,可以“咸伸其所长,而黜其奇邪”。 摘编自柳宗元哲学思想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柳宗元思想的主要内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柳宗元思想的历史价值。(9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柳宗元认为世界万物由元气产生”结合所学得出主张万物由元气产生;据材料“批判各种神学迷信,相信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休符不于祥,于其仁” 结合所学得出反对迷信鬼神,强调人的能动性;据材料“柳宗元认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生发展,非圣人之意也,势也”结合所学得出认为社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据材料“批判了试图恢复封建制,与三代比隆的倒退思想”结合所学得出反对回归传统分封制;据材料“同时柳宗元认为浮屠诚有不可斥者黜其奇邪”结合所学得出主张三教合流,相互促进。第(2)问,据材料“三家皆有以佐世,可以咸伸其所长,而黜其奇邪”结合所学得出促进了三教合流;为宋朝理学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儒学发展;而主张万物由元气产生;反对迷信鬼神,强调人的能动性;认为社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反对回归传统分封制,一定程度上起到开化民智的作用。答案:(1)内容:主张万物由元气产生;反对迷信鬼神,强调人的能动性;认为社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反对回归传统分封制;主张三教合流,相互促进。(2)价值:促进了三教合流;为宋朝理学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儒学发展;一定程度上起到开化民智的作用。第 7天41题专练热点主题城 市 建 设(2019四川泸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西欧中世纪,城市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从社会关系上来看,任何人一旦成为市民,就脱离了封建关系,成为不受封建关系约束的自由人。中国的城市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商人与社会其他成员同流,商人发了财总要投资土地,因为土地被看成是财产与社会地位的最终归宿。同时,历代王朝都有强大的官办商工,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虽也有“商会”“行会”等组织,但“隋唐以来,行会主要是政府控制工商团体的工具”。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国家城市中各种问题和矛盾集中爆发,各种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应运而生。欧文、傅立叶等社会改革者提出了以财产公有为基础的全新城市规划。霍华德主张在进行系统的社会改革前提下,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的城镇群。盖迪斯则把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城市规划学融为一体,创造了“城市学”的概念。 摘编自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区别。(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下半叶以后西方国家城市规划理论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3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先确定比较项,可以从经济、政治、社会关系角度来回答。据材料一“在经济上财政管理系统”得出西欧城市经济独立,而中国城市经济特点需要结合所学得出隶属于封建经济;据材料一“政治上行政官员”得出西欧城市政治自治,据材料一“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得出中国城市发展受政府控制;据材料一“从社会关系上来看的自由人”得出西欧市民自由,据材料一“行会主要是政府控制工商团体的工具”得出中国城市商业组织受政府控制。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欧文、傅立叶等社会改革者提出了以财产公有为基础的全新城市规划”得出将城市规划与社会改革相结合;根据材料二“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的城镇群”得出关注城市环境问题;根据材料二“把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城市规划学融为一体”得出城市规划发展与众多学科和领域相结合。第二小问,由材料二时间“19世纪下半叶开始”,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此时的社会大背景,可以从政治、经济、科技和教育、环境等角度回答。答案:(1)区别:经济上,西欧城市经济独立,中国城市经济隶属于封建经济;政治上,西欧城市政治自治,中国城市发展受政府控制;社会关系上,西欧城市市民自由,中国城市商业组织受政府控制。(2)特点:将城市规划与社会改革相结合;关注城市环境问题;城市规划发展与众多学科和领域相结合。原因: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加剧;城市环境恶化;自然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发展。第 8天42题专练训练题型自 拟 论 题 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表项目郑和下西洋哥伦布航海时间14051433年(明朝前期、中期)14921502年人数每次约2.7万人最多1 000人舰队性质皇朝特遣船队私人航海探险队经费来源国库支付股份公司和私人集资为主、王室赞助航海目的宣扬国威、朝贡贸易探险、掠夺贸易、寻找黄金和新殖民地船队成员官吏、士兵、水手、工匠冒险家、投机商、水手、工匠扮演角色和平外交使者殖民者、通商者、海盗结果终止推动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影响促进东西方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传播中华文明;但也给明朝带来沉重负担 殖民扩张与掠夺造成了亚非拉国家与地区的贫穷与落后;加快封建主义的衰弱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据表中所列项目提取23个要素,对表中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严谨。)解析:根据题干要求,需要提炼论题,然后进行阐释,注意史论结合。可以对表格横向进行比较,从航海性质、航海目的的角度,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结果差异;也可以从经费来源的角度,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目的;也可以从影响的角度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功与过。答案:示例:从经费来源、航海目的看“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结果的差异。 郑和下西洋的经费来源是国库支付,朝贡贸易不以营利为目的,所带来的收入无法支撑航海的庞大支出,当国家(政府)减少或停止经费支持时,郑和下西洋终止。郑和下西洋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朝贡贸易,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所以无法长久。而哥伦布航行,进行的是掠夺贸易,大肆抢夺黄金等贵金属和欧洲紧缺资源,巨额利润进一步刺激欧洲国家股份公司、私人和王室的投资,因此推动了欧洲航海事业的不断扩大,它顺应了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客观需要,因此不断发展。 总之,社会经济基础的差异是导致“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第 9 天选考题专练(三选一)热点押题烟草制度改革苏联对外关系汤斌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2019湖南衡阳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作为全国卷烟业生产销售中心的上海,市内共有烟厂122家,有颐中、花旗两家外资企业,国营仅有中华一家,其余皆为私营企业。新中国虽对私营卷烟业实行合理调整,但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烟草企业依然不景气,直接导致了新政权税收的萎缩。对此,中央高度关注。1951年5月,中央政府明确将“烟叶”“卷烟用纸”纳入国家专卖品范围。1953年后,上海市政府决定对私营卷烟业加强领导、管理和监督,到1955年底,上海的私营卷烟企业悉数被接收或进行了公私合营,政府对其改造策略也成为日后指导其他地区卷烟业改造的方针。烟草制度改革后,上海卷烟工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高潮。 摘编自沙青青一九五一年率先改造的新中国烟草业(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烟草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烟草制度改革的影响。(9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私营企业”得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卷烟业生产销售制度不统一,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由材料中“大部分烟草企业依然不景气,直接导致了新政权税收的萎缩”,得出卷烟产业陷入困境,影响国家税收;由材料“新中国虽对私营卷烟业实行合理调整”,得出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由材料“对此,中央高度关注”,得出党中央高度关注新中国烟草制度改革。第(2)问,中国烟草制度改革中对烟草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烟草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材料“烟草制度改革后,上海卷烟工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高潮”,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进行烟草制度改革,巩固了上海在全国卷烟工业的生产基地与销售中心地位;新中国烟草制度改革前,“大部分烟草企业依然不景气,直接导致了新政权税收的萎缩”,进行烟草改革后有利于解决新中国的就业问题,而且增加了财政收入,为工业化积累资本;由材料“到1955年底改造的方针”,可知新中国烟草制度改革为其他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经验。答案:(1)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卷烟业生产销售制度不统一,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卷烟产业陷入困境,影响国家税收;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党中央高度关注。(2)影响:对烟草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烟草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巩固了上海在全国卷烟工业的生产基地与销售中心地位;有利于解决新中国的就业问题,而且增加了财政收入,为工业化积累资本;为其他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经验。2【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33年,苏联拟定了一项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建议可以加入国联以缔结抵御德国侵略的区域性相互保卫协议。为加入国联,苏联同一系列国家建立或恢复外交关系,尤其与美国建交等,1934年9月,苏联加入国联担任常任理事国。1935年,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季米特洛夫作了法西斯的进攻与共产国际为工人阶级的反法西斯主义的统一而斗争的任务的主要报告,提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议。1939年,英法苏谈判中,苏联提出在平等互惠基础上缔结互助条约的八项建议,但最终失败。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概括苏联在三十年代外交政策的主要变化。(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时期苏联的外交政策。(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1933年,苏联拟定了一项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提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议”可得从反对帝国主义威胁转为反对法西斯国家的威胁;从建议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到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根据材料“为加入国联,苏联同一系列国家建立或恢复外交关系,尤其与美国建交等”可得从敌视西方到主张与西方国家合作。第(2)问,根据材料“为加入国联,苏联同一系列国家建立或恢复外交关系,尤其与美国建交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缓和了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有利于苏联建设;根据材料“1935年,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提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议”可得出针对反法西斯的外交努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为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提供了条件;基于本国国家利益的考量;根据材料“1939年但最终失败”可得由于苏联与西方国家矛盾重重最终失败。答案:(1)从反对帝国主义威胁转为反对法西斯国家的威胁;从敌视西方到主张与西方国家合作;从建议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到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2)缓和了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有利于苏联建设;针对反法西斯的外交努力,一定程度上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提供条件;基于本国国家利益的考量;由于苏联与西方国家矛盾重重最终失败。3【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2019四川南充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汤斌,清朝政治家、理学家。他为官一生,清正廉明,体恤民艰,弊绝风清,政绩斐然。康熙年间一年多的精力都集中在河务和漕运的治理上,并注意为百姓减轻负担、赈灾救施、兴利除害,从而始终躬身实践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民本”思想,为变“满目榛荒,人丁稀少”为“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做出了一定贡献。汤斌是实践朱学理论的倡导者,被尊为“理学名臣”,著书立说,发展理学。汤斌官至工部尚书,一生顺从,他以汉人知识分子身份率先入仕清朝并大力推行清政府的抑汉文化政策。屈从于满族强权,不敢说真话,也无自古知识分子的刚直阳刚之气,清朝皇帝也说他“言行不一”,最后在矛盾中抑郁忧惧而死。 (1)据材料概括汤斌的主要成就。(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汤斌。(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他为官一生发展理学”可概括出汤斌的主要成就。第(2)问,根据材料结合汤斌的一生,从功、过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答案:(1)成就:清正廉明,政绩斐然;治理河务,重视漕运;以民为本,体恤百姓;著书立说,发展理学。 (2)评价:汤斌的一生,既有功也有过。一方面他为官清廉,体恤百姓,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缓和社会矛盾;治理河务和漕运,赈灾救灾,促进经济的发展;著书立说,发展理学,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他帮助清政府实行抑汉政策,不利于民族交流;屈从强权,有失知识分子的风骨。第 10天41题专练热点主题人 口 规 划(2019安徽合肥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19世纪中期,欧洲人外迁大部分是自愿的,移民的动力来自于对政治自由、人身安全和更多的社会经济机会的强烈要求。欧洲强国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是它不断扩张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劳动力迁移的因素之一。工业的增长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移民的发展,欧洲移民开始到达城市地区,后来渐渐移入其他国家。欧洲移民改变了一些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政治版图,使生产商品在世界各个地区实现,移民家庭将新的语言带到了自己所在地区,改变了传统的世界语言区,也将世界上的许多地区联系起来。 摘编自帕里特克曼宁世界史上的移民材料二19世纪中期,列强设立通商口岸后,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和新兴的工矿城市吸收了大批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形成一股新移民浪潮。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迁入城镇的城市化移民发挥了与传统移民完全不同的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城市移民中产生,成为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新角色。近代列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以及东南沿海的人口压力,使东南沿海地区劳工出国成为海外移民的主要形式,这一迁移的过程持续、分布广泛。迁入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华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劳动,也充当矿工。中国移民对迁入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诸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已为举世公认。 摘编自葛剑雄简明中国移民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世纪中期欧洲移民和中国移民的历史背景。(12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和欧洲海外移民的主要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共同作用。(13分)解析:第(1)问,欧洲,根据材料一“欧洲强国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城市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市场的形成、殖民扩张的推动、交通工具的革新等方面来概括19世纪中期欧洲移民的历史背景。中国,根据材料二“近代列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也充当矿工”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列强侵略、社会动荡、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工商业发展、东南沿海人口压力等方面来概括19世纪中国移民的历史背景。第(2)问第一小问,欧洲,根据材料一“19世纪中期因素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的欧洲移民是先进生产方式对外扩张的需要。中国,根据材料二“近代列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主要形式”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中国移民是迫于生存的压力。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不论是自愿的移民,还是迫于生存压力的移民,都能改进生产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改变人口结构,扩大生存空间;促进文化交融,增强各地联系。答案:(1)背景: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市场的形成;殖民扩张的推动;交通工具的革新。中国:列强侵略;社会动荡;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工商业发展;东南沿海人口压力。(2)不同之处:欧洲:先进生产方式对外扩张的需要。中国:迫于生存的压力。作用:改进生产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改变人口结构,扩大生存空间;促进文化交融,增强各地联系。 第 11天42题专练训练题型信息提取类(2019山东临沂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早期引进的茶,味道苦涩。从17世纪中期起,随着糖的“加盟”,上流社会的女性中间流行喝下午茶,并以此为高贵的象征。蔗糖在18世纪变得越来越日常化、平民化。18世纪末,工人阶级中开始出现了茶歇,在工作间歇喝茶休息。这正是由茶的特性决定的,加糖的茶能迅速补充热量,像兴奋剂一样能让人精力充足。由于加糖红茶具有这些重要性,所以它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东西。 日川北稔砂糖的世界史从材料中提取一个信息,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对历史信息的阐释准确全面。)解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社会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一:据材料“18世纪末,工人阶级中开始出现了茶歇让人精力充足”,得出加糖红茶普及到工人阶级,促进了工业革命。阐释一:据材料“这正是由茶的特性决定的,加糖的茶能迅速补充热量,像兴奋剂一样能让人精力充足”并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来阐述信息一,得出答案。 信息二:据材料“从17世纪中期起平民化”,得出加糖红茶由上层社会普及到下层社会。 阐释二:第一要牢记信息二,第二联系所学知识英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等分析加糖红茶可以由上层社会普及到下层社会的原因。答案:示例1: 信息:加糖红茶普及到工人阶级,促进了工业革命。 阐释:工业革命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赋予加糖红茶以工业文明的气息。糖从贵族生活的象征,逐渐变为城市工人的生活元素。对于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人们来说,在工作间歇喝上一杯加糖红茶,补充每天所需要的热量,则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从此英国人传统的烹饪习惯逐渐向支持英国工业发展的方向转变,推动了近代英国的经济发展。 示例2: 信息:加糖红茶由上层社会普及到下层社会。 阐释:加糖的红茶最初流行于以英国王室为首的上流阶层,这种饮品方式被视为贵族身份的象征。随着英国对于蔗糖生产和贸易控制能力的加强,英国国内对于糖的消费开始呈现出一种急剧增加的势头。蔗糖大量远销欧洲,其价格也随之下降,蔗糖从原来的奢侈品转而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加糖红茶成了英国一种独特的生活文化。第 12 天选考题专练(三选一)热点押题子产改革八一宣言格里希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2019河北唐山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公元前543年到公元前522年,子产执掌郑国国政,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政治改革家。子产的改革措施主要有:(1)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向土地私有者征收军赋。(2)“铸刑书”,把自己所制定的刑书铸在鼎器上,开创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3)提出“以宽服民”“以猛服民”的主张。在统治劳动人民方法上,子产第一个提出“宽”“猛”相济的策略。“宽”即强调道德教化和怀柔;“猛”即严刑峻法和暴力镇压。后来,儒家主要继承和发展了“以宽服民”,法家主要继承和发展了“以猛服民”。(4)主张保留“乡校”,听取“国人”意见;善于因才任使。子产一系列的治国方略,将郑国治理得秩序井然。子产去世后,全国的人们都伤心的落下了眼泪,全国三个月内都听不到弹琴娱乐的声音。 摘编自个人图书馆小袤中国(1)根据材料,指出子产改革前后郑国政治、经济制度方面的主要变化。(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改革的历史意义。(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向土地私有者征收军赋”得出经济上,井田制变为土地私有制;根据材料“把自己所制定的刑书铸在鼎器上秘密法” 得出政治上,秘密法变为成文法;根据材料“在统治劳动人民方法上,子产第一个提出宽猛相济的策略” 得出政治上,提出宽猛相济治民策略;根据材料“主张保留乡校,听取国人意见;善于因才任使”得出政治上,善于听取国人意见,因才任使。第(2)问,根据材料“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向土地私有者征收军赋”得出推动了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转型;根据材料“后来,儒家主要继承和发展了以宽服民,法家主要继承和发展了以猛服民”得出为后世文化提供了借鉴;根据材料“将郑国治理得秩序井然”得出推动了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答案:(1)变化:经济制度上,井田制变为土地私有制;政治制度上,秘密法变为成文法;宽猛相济治民策略,善于听取国人意见,因才任使。 (2)历史意义:促进了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转型;为后世文化发展提供了实践借鉴。2【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2019安徽马鞍山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35年7月,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通过了法西斯的进攻和共产国际为工人阶级的反法西斯主义的统一而斗争的任务的报告。会后不久,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并于10月1日在法国巴黎的救国报上全文发表。宣言的核心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全中国统一的抗日联军,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策略开始发生新的转变,并在社会各阶层中引起强烈的反响。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八一宣言发表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八一宣言产生的历史作用。(9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1935年7月(即八一宣言)”结合所学得出共产国际“七大”会议精神要求;结合所学得出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第(2)问,据材料“宣言的核心新的转变”结合所学得出促进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推动了国共两党的直接接触并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开辟了道路;据材料“并在社会各阶层中引起强烈的反响”结合所学得出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答案:(1)背景:共产国际“七大”会议精神要求;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历史作用:促进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