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243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作业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20河南高三模拟)据甲骨文记载,商朝除与所属盟邦联合行动外,商王还亲自或派人到各地举行祭祀典礼等活动,并接受方国的贡献或对朝贡者予以报偿。这说明(D)A早期王权主要通过神权来表现B商王与方国首领地位完全平等C中央对地方实现了有效的控制D商朝与所属方国重视礼尚往来解析:从材料中的“商王还亲自或派人到各地举行祭祀典礼等活动,并接受方国的贡献或对朝贡者予以报偿”等信息可以看出,商朝作为盟主与所属方国之间重视礼尚往来。故答案为D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王权与神权的关系,排除A项;B项中的“完全平等”不符合史实,商王是盟主,与所属方国首领地位不同,排除;商朝时期中央对方国还没有实现有效控制,排除C项。2(2020山东高三模拟)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C)观点作者、出处“及禹崩,虽受益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史记夏本纪“益干启位,启杀之”竹书纪年“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予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韩非子外储说右下A.诸侯推举启为帝 B禹直接传位于启C启最终继君主位 D益最终被启所杀解析: “及禹崩,虽受益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位”与材料中“益干启位,启杀之”信息明显不相符,不能认定“诸侯推举”,故A项错误;“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予益”可得出禹当初不是直接将君位传给启的,故B项错误;“为夏后帝启”等信息说明“启最终继承了君位”,故C项正确;“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无法判断启是否直接杀益,故D项错误。3(2020甘肃高三模拟)商代对神的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认为占卜、祭祀是与神灵沟通的有效手段,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这表明商代(C)A神权政治空前强化B商王权力受到很大制约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商王借此强化王权专制解析:根据“对神的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认为占卜、祭祀是与神灵沟通的有效手段”说明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故选C;材料无法体现神权政治空前强化,排除A;材料与商王权力受到很大制约无关,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商王借此强化王权专制的信息,排除D。4(2020辽宁高三模拟)有学者指出:“周代是中国第一次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下列的西周诸侯国贵族之间不能通婚的是(A)A鲁国和燕国 B燕国和宋国C鲁国和齐国 D晋国和秦国解析:鲁国和燕国都是周朝王室建立的诸侯国,是同姓贵族,不能通婚,A符合题意;燕国是周王室建立的诸侯国,宋国是商代贵族建立的诸侯国,是异姓贵族,可以通婚,B不符合题意,排除;鲁国是周王室建立的诸侯国,齐国是功臣建立的诸侯国,可以通婚,C不符合题意,排除;晋国是周王室建立的诸侯国,秦国是功臣建立的诸侯国,是异姓贵族,可以通婚,D不符合题意,排除。5(2020重庆南开中学模拟)周代文献表明,通过分封制,西周时代的人们已经产生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意识。这表明周代分封(A)A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B孕育了中央集权观念C建立了君主专制的统一王朝D初步形成了家天下的局面解析:依据材料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故答案为A项。B项,西周时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孕育了中央集权观念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建立君主专制的统一王朝是秦朝,与材料中“周代”不符,排除;D项,初步形成家天下局面的标志是王位继承制,是夏朝,与材料中“周代”不符,排除。6(2020湖南高三月考)据战国策记载,齐相孟尝君曾被废归薛邑。后来齐王又希望他“顾先王之宗庙”,暂且回国执掌政务,孟尝君则提出“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宗庙落成后,孟尝君安心了,这说明(D)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因果关系B宗法观念得到进一步巩固C诸侯王和卿大夫权力相互制约D宗法制度有利于安全保障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薛邑为孟尝君封地,在相位时被贬薛邑,齐国国君重新起用孟尝君,孟尝君要求将齐国宗庙立于薛邑,宗庙落成后,孟尝君心安了,说明宗庙具有至高的权威,宗庙在薛邑如同社稷在国都一样不可冒犯,有利于保护孟尝君的地位与安全,故D项符合题意。A项,分封制度在战国时瓦解,材料无法体现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因果关系,故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宗庙的权威性,而非阐述宗法观念,故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诸侯王和卿大夫的权力制约关系,故排除。7(2020安徽六安模拟)我国的封建时代,皇帝被称为“君父”,各地官吏被称为“父母官”。这主要体现了(A)A家国同构天下一家的政治理念B专制浓重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C“以民为本”的为君为官情怀D缺乏自主自立的民众政治依附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古代的家国同构。皇帝被称为“君父”,各地官吏被称为“父母官”没有体现等级森严,故排除B项;称皇帝为“君父”体现了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而不是“以民为本”的情怀,故排除C项;题意无法体现民众的政治依附,故排除D项;称皇帝为“父”,称官吏为“父母”,体现了宗法社会下家国同构天下一家的政治理念,故选A。8(2020福建高三模拟)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B)记述出处“(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周礼春官“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北宋刘恕通鉴外纪“谱存而宗可考,是故君子重之。”南宋朱熹陈氏家谱旧序“谱系之作,所以敦孝弟、重人伦、睦宗族、厚风俗。”清李希莲重修李氏族谱序A.宗法制被后世完全承袭B编修家谱具有敬宗束族的作用C家训家规渗透理学思想D族谱都能解释姓氏的演变历程解析:宗法制影响后世但是没有被完全继承,故A项错误;表中“奠系世,辨昭穆、祖考、宗可考、重人伦、睦宗族”说明对宗族的作用。材料体现了编修家谱有利于凝聚宗室,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表明都受到理学影响,故C项错误;D项说法绝对,排除。9(2020江苏盐城中学模拟)据礼记载:“天子之豆(豆: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而平民“乡饮酒之礼,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这说明周代(A)A注重等级差别和尊卑长幼伦理秩序B贫富分化严重使国内阶级矛盾尖锐C等级森严,贵族享有世卿世禄特权D因类而异地形成了严格的宗法秩序解析:根据题目关键信息“天子之豆(豆: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侯十有二”,可知题干中各个级别官员拥有器具数量均有严格规定,这种规定反映的本质是严格的等级制度,故A正确;题目材料主要强调等级制度的严格,并不能说明贫富分化严重,故B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等级制度的严格,并不能说明贵族享有世卿世禄特权,故C错误;材料表达各个级别官员拥有器具数量均有严格规定,无法体现“严格的宗法秩序”,故D错误。10(2020天津高三质检)春秋战国时期,无视“礼法”的各诸侯国比以往更加重视筑城,有学者认为当时出现了一场“大规模的筑城运动”。这一时期城邑数量之多,现于春秋左传国语者即达1 016个,其中有“国”名为城邑之名者百余。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C)A各诸侯国的统治者拥有空前集中的财富B形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国家政治结构C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D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材料中“无视礼法”“大规模的筑城运动”“达1 016个”“有国名为城邑之名者百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说明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体现周天子的权威受到削弱。根据所学可知,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分封制本身的局限性,即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没有关于拥有空前集中的财富的信息点,排除;B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治制度是宗法制,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遭到破坏,排除;D项,材料反映的是“大规模的筑城运动”,没有反映诸侯国之间的兼并争夺,排除。11(2020湖北高三检测)以周公等为代表的西周贵族认为“天”或“上帝”不是哪一族的祖先神,而是天下各族所共有的神,他们大肆宣扬“惟命不于常”“天命靡常”和“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西周贵族的宣传(A)A旨在为新政权的合理性制造舆论B强化了西周时期的等级秩序C有利于当政者实现权力高度集中D表明西周政治受到儒家影响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古代并未出现过凌驾于世俗政权之上的神权思想,中国古代的神权思想是从属与服务于奴隶制王权和封建皇权的,目的在于使王权和皇权神化。材料中“天命靡常”“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等思想有利于他们的统治合法化,并赋予他们以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故A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西周贵族宣传“天”“上帝”是天下各族共有的神,旨在为新政权的合理性制造舆论,与西周时期的等级秩序无关,故B选项错误;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西周政治受到儒家影响的信息,故D选项错误。12(2020江西高三模拟)西周时,“士”不仅可以占有田并指使子弟为其劳作,还要负有亲自执干戈、卫社稷的世职;而到春秋战国时期,“士”失去宗主的庇荫,或负书,或带剑,往来于各国王公之间。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B)A官僚政治开始兴起 B贵族政治走向崩溃C各国关系走向和谐 D分封制度已被废除解析:贵族政治是指由世袭贵族掌握政权的一种统治形式,贵族在国家中享有很多特权。据材料“西周时,士不仅可以占有田还要负有亲自的世职”,可以看出,“士”在西周享有世袭特权;到春秋战国时期,“士”失去宗主的庇荫往来于各国王公之间,这说明了贵族政治走向崩溃,与材料相符,B正确;官僚政治的典型特征不是世袭的,而是由任免或能力当选,材料没有体现,A错误;春秋战国各诸侯之间征伐不断,不会走向和谐,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与分封相关的信息,D错误。二、非选择题(13题25分,14题15分,共40分)13(2020山西永济中学模拟)商周之变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商朝的族裔源头与文化传承都承接于东夷部族,鬼神信仰对东夷人生活具有主导性的意义,其最崇敬的至高神就是上帝。商朝统治阶层深信自身天命来自上帝的授权,而周王朝通过不懈的奋斗灭亡商朝的事实裂解了长期被普遍认同的“血统天命观”,开启了特有的“德性天命观”。周建国初期,统治阶层对于天命的确保就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这使得从商朝的亡国到周朝的立国,不止是王朝的更迭交替,更反映出中华文化的枢纽蜕变。摘自网络论中华文化的枢纽演变从商朝的鬼神信仰到周朝的人文精神材料三: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又自其表言之,则古圣人之所以取天下及所以守之者,若无以异于后世之帝王;而自其里言之,则其制度文物与其立制之本意,乃出于万世治安之大计,其心术与规摩,迥非后世帝王所能梦见也。王国维殷周制度论(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周朝相比商朝有哪些制度性的变革,并指出其历史进步性。(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文化的枢纽性蜕变指什么,并分析其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王国维先生“殷周制度变革”的认识。解析:(1)变革:由材料“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可知周朝形成了完善的宗法制,商朝内外服制度。由材料“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得出商王是诸侯之长(盟主)。由材料“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得出周朝实行分封制。据此总结出答案。进步性:可以从变革的内容与前朝相比找出进步性即可。改变了夏商时期国王仅为松散的方国联盟之盟主的状况,强化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有利于扩大疆域,巩固统治;有利于缓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强化家国观念。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中原文化(周礼),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有利于华夏民族共同体的形成。(2)蜕变:从材料“周王朝通过不懈的奋斗灭亡商朝的事实裂解了长期被普遍认同的血统天命观,开启了特有的德性天命观。周建国初期,统治阶层对于天命的确保就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这使得从商朝的亡国到周朝的立国,不止是王朝的更迭交替,更反映出中华文化的枢纽蜕变”得出答案为从血统天命观到德性天命观,从鬼神信仰到注重人的价值。原因:从材料“商朝统治阶层深信自身天命来自上帝的授权,而周王朝通过不懈的奋斗”可得出吸收了历史的教训和经验夏桀和商纣深信天命,暴政导致众叛亲离,失去天命的支持;再联系所学知识通过商朝建立和灭亡以及周的建立来分析。商汤有仁爱之心,灭夏;周文王实行仁政,得到民众的支持,使周得以兴起;周武王继承父业,成功灭商;周初统治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希望永保天命。民众在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作用增强。(3)从材料“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得出王国维先生认为,殷周的变革不是简单的改朝换代和都城的变迁,而是制度和文化的变革。联系三则材料可以从周朝确立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如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这些方面去论述。答案:(1)变革: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是诸侯之长(盟主),周朝实行分封制,周王是诸侯之君;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礼乐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宗法制度。进步性:改变了夏商时期国王仅为松散的方国联盟之盟主的状况,强化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有利于扩大疆域,巩固统治;有利于缓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强化家国观念。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中原文化(周礼),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有利于华夏民族共同体的形成。(2)变化:从血统天命观到德行天命观,从鬼神信仰到注重人的价值。原因:吸收了历史的教训和经验夏桀和商纣深信天命,暴政导致众叛亲离,失去天命的支持;商汤有仁爱之心,灭夏;周文王实行仁政,得到民众的支持,使周得以兴起;周武王继承父业,成功灭商;周初统治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希望永保天命。民众在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作用增强。(3)王国维先生认为,殷周的变革不是简单的改朝换代和都城的变迁,而是制度和文化的变革。周朝确立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如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确立,周朝文化观念中有浓厚的人文理性色彩,这些变革对后世中华文明中的大一统观念、家国一体思想、诸子百家思想的出现、儒家德治、仁政观念的形成和华夏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意义。王国维先生对于殷周制度变革的认识体现了国学大师深厚的文化功底;为后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提供了独到的见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代世界有利于彰显中华文化的自信。14(2020吉林长春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宗族制度源于宗法制,到了宋代乡村的宗族制度不断完善,修宗谱、建宗祠、立族长、订族规较为盛行和完备。“每有纷争,最初由亲友乡老和解,不服则诉诸各房分祠,不服则诉诸叠绳堂。叠绳堂为一乡最高法庭,不服则讼官矣。”从宋之后,宗族习惯法以成文的形式表现出来。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北大学者田成有认为:“宗族制,缘于礼,重血缘,建立在固有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上,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有其长期存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材料二:陈永平、李委莎的社会调查报告宗族势力:当前农村社区生活中一股潜在的破坏力量(社会学研究2011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宗族制群体作为一种松散的利益群体,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而由宗族群体所形成的宗族势力,虽与过去相比有了本质性的变化,但作为封建残余仍对农村社区起着一定的破坏性作用,成为农村基层社区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的破坏力量。”选取材料中的任一观点进行评述。(要求:对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可以运用材料或者所学知识进行评析,史论结合)解析:首先依据材料信息归纳材料中的观点,材料一的观点依据材料中“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有其长期存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等信息可概括出肯定宗族制度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材料二的观点依据材料二中“宗族势力:当前农村社区生活中一股潜在的破坏力量”等信息可概括出宗族制度是农村的不安定因素,其次任选其中一个观点来进行论证即可;如果选择材料一中的观点,可结合材料中“宗族制度不断完善,修宗谱、建宗祠、立族长、订族规较为盛行和完备”“建立在固有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上,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有其长期存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信息来论证即可;如果选择材料二中的观点,可从材料二中“宗族制群体作为一种松散的利益群体”“作为封建残余仍对农村社区起着一定的破坏性作用,成为农村基层社区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的破坏力量”的信息来论证即可。答案:对材料一的观点评述:论点:肯定宗族制度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论据:材料中列举了宗族组织自身建设、宗族组织对维护社会的作用、建立在固有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上,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得到官方认可等。对材料二观点的评述:论点:宗族制度是农村的不安定因素。论据:一是进行的社会调查得出结论(材料为调查报告),二是认为宗族制含有封建残余,三是宗族群体形成利益群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