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课时规范练9 宋明理学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236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课时规范练9 宋明理学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课时规范练9 宋明理学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课时规范练9 宋明理学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规范练9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2018北京海淀期中,13)732年,官修的礼仪巨著大唐开元礼颁行,舍弃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盛行,并为皇室和国家所采用的道教和佛教礼仪。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三教合一”局面的出现B.理学对朝廷影响日益深入C.儒学的正统地位根深蒂固D.佛、道盛行导致战乱不休答案C解析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与题目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理学是指宋代的儒学,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官修的礼仪巨著大唐开元礼颁行,舍弃了道教和佛教礼仪,说明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根深蒂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佛、道盛行导致战乱不休的信息,故D项错误。2.(2018北京东城二模,13)董仲舒认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张载认为“天人合一”,程颢认为“天人不二”。据此可知宋代理学()A.主要探讨人与社会的关系B.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C.继承并发展汉代儒学思想D.以“格物致知”为认识论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天人关系而非人与社会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天人关系而非理学内容,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董仲舒认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张载认为天人合一,程颢认为天人不二”可知宋明理学在天人观念上是对汉代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故D项错误。3.(2018安徽淮南二模,27)有日本学者指出,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李约瑟认为,朱熹的理气二元论像是依照爱因斯坦的理论而架构出的世界观。据此可知,朱子学()A.正确揭示了宇宙的本原B.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C.蕴含着自然科学的理念D.与西方科学具有一致性答案C解析“朱子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没有正确揭示宇宙的本原,故A、B两项错误;根据材料“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李约瑟认为,朱熹的理气二元论像是依照爱因斯坦的理论而架构出的世界观”可得出理学里有自然科学的理念存在,故C项正确;理学为唯心主义哲学,与西方科学有着本质的不同,故D项错误。4.宋代,妇女缠足习俗在特权阶层中流传开来。对于农村和城市下层的妇女来说,它是不可行的;但是富有的家庭经常为他们的女儿缠足以增加她们的魅力、展示她们较高的社会地位并加强对女孩行为的控制。这表明宋代()A.缠足之风在上层社会更加盛行B.缠足是贵族妇女所独有的特权C.富家女子更易受理学思想影响D.经济条件是缠足的决定性因素答案C解析上层社会不等同于特权阶层或富有家庭,故A项错误;农村和城市下层的妇女也有缠足的自由和权利,故B项错误;材料中富家女子缠足是为了“增加她们的魅力、展示她们较高的社会地位并加强对女孩行为的控制”,说明受到理学三纲五常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经济条件并非是缠足的决定性因素,更受思想因素的影响,故D项错误。5.(2018广西钦州三模,26)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若从现代观念言,朱子言格物,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的,亦可谓属于科学的,其“科学”主要表现在()A.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B.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C.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D.强调人具有正当私欲答案B解析程朱理学是唯心主义,故A项错误;程朱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维护统治,故C项错误;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故D项错误。6.(2018山东滨州期末,7)南宋出现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说明()A.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商品经济推动了理学发展C.政府保障平民受教权利D.理学思想逐步走向世俗化答案D解析材料中讲述了南宋时出现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这些教育读本主要劝导民众遵守理学倡导的仁义道德、三纲五常,但是不能说明理学成为了社会主流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讲述的是宋代民间出现以理学为规范的通俗教育读本,未体现商品经济推动了理学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讲的是民间通俗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未体现政府的作为,故C项错误;材料中讲述的是南宋时期民间通俗读物根据理学的仁义道德、三纲五常的内容劝导民众,这反映了理学思想走向了世俗化,故D项正确。7.(2018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3)1227年,宋理宗发布诏书,追赠朱熹为太师、信国公,提倡学习他的四书集注。此后,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成为声誉隆盛的显学,流传数百年而不衰。据此可知,当时()A.理学成为了社会的主导思想B.儒家思想已完成思辨化C.格物致知成为官民行为准则D.理学是儒佛道融合的产物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成为声誉隆盛的显学,流传数百年而不衰”,可知理学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故A项正确;儒家思想的思辨化指的是与佛教、道教的融合,探讨宇宙本原,材料中并未涉及,故B项错误;格物致知是理学家求理的方法,不是官民行为准则,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理学的来源,故D项错误。8.(2018广西钦州一模,26)南宋理学家陆九渊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剥落心蔽”“发明本心”,用“读书”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这说明他()A.强调伦理道德B.主张心灵净化C.反对格物致知D.践行知行合一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中“剥落心蔽”“发明本心”得出陆九渊主张心灵的净化,强调内在的“发明本心”,故A项错误,B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陆九渊反对什么,仅提到其主张什么,故C项错误;践行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观点,并非陆九渊的观点,故D项错误。9.(2018湖北武昌调研,26)南宋时期,继承程颐理学的朱熹、宣传心学的陆九渊等人,各立学舍,聚徒讲学,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其各派门人为了宣传师学又大办书院。南宋书院的繁荣()A.推动了理学传播和发展B.促使各派思想趋于合流C.源于儒学正统地位动摇D.体现儒学陷入矛盾困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各立学舍,聚徒讲学,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其各派门人为了宣传师学又大办书院”,可知书院推动了理学传播和发展,故A项正确;据题干中“各立学舍,聚徒讲学”分析,朱熹属于理学、陆九渊属于心学,故B项错误;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故C项错误;南宋书院的繁荣体现了理学的兴盛,故D项错误。10.(2018山西太原期中,12)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妇女有财产继承权,法律也允许妇女改嫁、离婚,甚至丈夫外出三年不归,女方就可以主动提出离婚。这说明宋代()A.妇女地位逐步提高B.理学影响范围有限C.三纲五常尚未出现D.儒家伦理已法律化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出宋代妇女地位较高,但没有体现出逐步提高的过程,故A项错误;宋明理学强调“夫为妻纲”,妇女受到压抑,但材料中宋代妇女地位有所提高,说明理学影响范围有限,故B项正确;三纲五常在宋代理学中已经出现,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儒家伦理上升为法律条文,故D项错误。11.(2018山东烟台适应性练习一,26)宋室南渡之后,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加强了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使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这一文学特色()A.反映了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统治B.推动理学确立官方哲学的地位C.表明文学创作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D.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当时人们思想的发展在文学创作中的影响,不是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理学的影响,B项因果倒置,故错误;材料中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体现的是责任感,文学创作注重“义理”说明文学创作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不是市民阶层,故D项错误。12.(2018宁夏育才中学第二次月考,10)下框为王守仁在其著作传习录全书卷一中说的话。这表明()“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故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之理;无孝亲之心,即无孝之理矣。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A.“心即理”构筑起陆王心学的体系B.陆王心学没有冲破程朱理学藩篱C.“性即理”成为陆王心学的根基D.陆王心学承继程朱理学核心理念答案B解析“心即理”是陆王心学的思想,但这不能完全概括材料中王守仁说的话,太片面,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王守仁的话可知陆王心学依然强调忠君、孝亲的伦理纲常,说明陆王心学没有冲破程朱理学的藩篱,故B项正确;“心即理”是陆王心学的根基,故C项错误;程朱理学的核心理念是三纲五常,材料中陆王心学没有完全继承,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对当今社会发展仍然具有借鉴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董仲舒认为人性有三等,“圣人之性”是善的,善者为圣贤,无需教化而成德;“斗筲之性”是恶的,恶者为盗贼,是教而不化,必刑及之人。但这两类人只占社会的极少数,多数人属于“中民之性”,这些人的本性是纯朴的,但需经过教化才能成善。他主张“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通过“渐民以仁,摩民以谊(义),节民以礼”,使整个社会“贵贱有等,衣服有制,朝廷有位,乡党有序,则民有所让而不敢争”“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摘编自唐国军董仲舒与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实践化儒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模式研究之五材料二“良知之学”的目的在于“人之学为圣人”,即使“愚不肖者,虽其蔽昧之极,良知又未尝不存也。苟能教之,即与圣人无异矣”。“使学者为圣人”就必须在教育的内容上强调“明(人)伦”“德教”“道德以为之地,忠信以为之基,仁以为宅,义以为路,礼以为门,廉耻以为垣墙”。王阳明还十分重视民风教化,力图通过礼乐教化的手段,使民众“见善互相劝勉,有恶互相惩戒,务兴礼让之风,以成敦厚之俗”。摘编自杨军昌王阳明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影响(1)根据材料一,归纳董仲舒的教育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主张实施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学为圣人”的主要途径。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二者教育思想的异同。(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董仲舒和王阳明教育思想有何时代价值。参考答案(1)主张: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体系(或“中央兴办太学、地方郡国设学校”)。影响: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2)途径:致良知。同:都重视伦理道德教育;都主张通过教育移风易俗。异:董仲舒具有浓厚的等级观念,教育的对象不是全体民众;王阳明蕴含平等思想,认为人人可以学做圣人。(3)价值: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思录卷次目录(部分)卷次目录卷次目录卷一道体卷八治国平天下之道卷二为学大要卷九制度卷三格物穷理卷十君子处事之方卷四存养卷十一教学之道卷五改过迁善克己复礼卷十二改过及人心疵病卷六齐家之道卷十三异端之学卷七出处进退辞受之义卷十四圣贤气象上表是朱熹和吕祖谦共同编的理学著作近思录的部分卷次目录。从表中提取一则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信息明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信息一:宋代理学注重自我修养的渐进性。说明:表格卷次目录显示,朱熹和吕祖谦在讲述自我修养时,先是存养、克己,再是治家、治国,最后成为圣贤;宋代理学是在封建统治危机和佛、道思想冲击下兴起的,二程、朱熹等理学家吸收了部分佛、道思想,将道德伦理由统治者主导下的教化养成转向了民众自身自律性修养;无论是在认知还是在践行封建伦理道德“天理”上都强调自我性,从而实现以己至家、至国和至圣的由低到高的道德修养,体现了道德修养的渐进性。信息二:宋代理学体现了对社会责任的追求。说明:表格卷次目录显示,朱熹和吕祖谦所讲述的自身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治国成圣,无论是治国还是成为圣贤,都体现了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意识;唐宋时期佛、道盛行,佛、道所倡导的“离世”思想和商业经济发展下人们追求功利的倾向,导致人们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意识淡薄;宋代理学为挽救儒学危机和维护封建统治,极力倡导人们去“私欲”而求“公利”,强调人们的自我修养和为国家、社会服务的责任意识,从而达到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和统治秩序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