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板块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第2讲 辛亥革命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130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板块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第2讲 辛亥革命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板块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第2讲 辛亥革命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板块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第2讲 辛亥革命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讲辛亥革命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1民主革命条件日益成熟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局限性3辛亥革命的意义4辛亥革命对教育的影响5综合6一、选择题1.孙中山在最初开展革命活动时,主要赢得了秘密会社、下层阶级和海外华侨的支持,却没有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拥护,他们普遍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1900年后,越来越多的士人加入了孙中山的事业,孙中山的形象由原先“犯上作乱者”一变而成为爱国志士。促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是()A.列强加剧侵略扩张B.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C.清廷日益腐朽反动D.孙中山个人声望提高解析:C1900年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失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之后的清末新政,使致力于改革的士大夫们对清政府失去信心,转而支持革命,促成了孙中山形象的转变,C项正确;A、B、D三项为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2.(2018湖北七市联考)1910年秋,京师禁卫军的官兵剪辫。资政院通过“剪发易服”的议案, 民间闻讯,大受鼓舞,广东、京津地区、东三省、上海、香港等地“剪辫者一时风起云涌,大有不可遏制之势”。这表明()A.剪辫易服顺应革命的潮流B.清政府的统治不得人心C.沿海地区的开放程度最高 D.晚清习俗变革的大众化解析:B剪辫是带有政治色彩的社会习俗变革,辫子代表的是保清和保守,剪辫代表着革命和进步,清朝允许自主剪辫,剪辫者风起云涌,是民众对清朝统治不满的表现,B项正确。许多剪辫者并非革命者,材料也没有易服的信息,A项错误。剪辫与开放程度没有直接的关系,东三省也不是沿海地区,C项错误。晚清习俗的变革往往是从社会的上层开始的,普通大众习俗变革稍晚,D项错误。3.(2018江苏六市二调)“临时约法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导致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政体格局。另一重要制度性规定是通过立法来限制行政首脑的职权发挥,但对与之对应的行政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没有任何具体规定。”这强调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规划的政体存有重大缺陷B.仿行了美国三权分立体制C.确立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 D.有效防范袁世凯复辟帝制解析:A临时约法对内阁的地位没有明确的规定,总统缺乏制约议会的权力,这些都说明临时约法存在重大缺陷,这种单向制约体制也与美国的双向制约体制有明显的不同,A项正确,B项错误。C项并非材料主旨。袁世凯于1915年宣布复辟帝制,D项错误。【新知生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孙中山在充分考察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上颁布的,其中三权分立制参照了美国,责任内阁制效仿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规定,有利于从法律上限制即将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制度。4.(2018重庆二模)从武昌起义至民国二年底,“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据统计,当时全国公开成立的团体达682个,其中政治党团者312个。这种现象说明,该时期()A.政党政治在中国的确立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主政治成为时代潮流D.专制主义已被彻底根除解析:C政治党团组织是民众参政的重要途径,其数量的迅速增加反映了民众对民主政治的期待,已经成为一股时代潮流,C项正确。材料的时间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统治,政党政治并未确立,A项错误。这些政党社团的主张材料并未涉及,实际情况是这些社团中不乏保守守旧势力,无法说明B项。材料时间为19111913年,而袁世凯在这之后为复辟帝制作准备,D项错误。5.(2018广东汕头二模)1906年,当时政府规定的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1912年政府公布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A.国家政体发生巨变 B.民族危机日益严峻C.儒家伦理遭受冲击 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解析:A民国后的教育宗旨与清朝相比删去了“忠君、尊孔”的内容,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中华民国建立,君主专制统治已经被推翻,属于国家政体的变化,A项正确。两个时期的教育宗旨都有类似“尚武、尚实”的内容,说明两个时期,民族危机都很严峻,B项错误。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中也有“注重道德教育”的内容,C项错误。甲午战争后及民国初年政府奖励工商业发展,D项为两个时期的共性内容。二、非选择题6.(2018山东滨州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第2条第1款规定,总统在就职前应作如下宣誓或郑重声明:“我谨庄严宣誓,我一定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按照传统,在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主持下,当选总统需手按圣经宣读誓言。此外,第6条规定:参议员和众议员、各州议会议员以及合众国政府和各州一切行政、司法官员均应宣誓或郑重声明拥护本宪法。邓静秋各国宪法宣誓制度的比较材料二1894年兴中会成立会上,孙中山带头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鉴察”。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拟定盟书后带领大家举右手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或渝此,任众处罚。”1912年1月1日晚10时,孙中山在南京原两江总督衙门就任临时大总统,便首开总统宣誓之先河:“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孙中山与民国宣誓制度之建立(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宪法宣誓制度的特点。(2)依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宣誓的不同。(3)综合以上材料,探讨就职宣誓制度的价值。解析:第(1)问,美国宪法宣誓的主体包括总统、参议员和众议员、各州议会议员以及合众国政府和各州一切行政、司法官员,得出宣誓主体广泛;据材料一“我谨庄严宣誓,我一定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得出突出宪法的权威;据材料一“按照传统,在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主持下,当选总统需手按圣经宣读誓言”得出体现三权分立、权力制约;手按圣经宣誓,彰显宣誓的神圣感和宣誓者的使命感。第(2)问,可以从宣誓的目的和负责的对象方面进行分析,从宣誓的目的来看前者是为了激发革命党人的斗志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后者是为了在中国建立现代民主国家;负责的对象,前者是对政党负责,后者是对国民负责。第(3)问,就职宣誓制度的价值可以从树立法治信仰,凝聚共和力量,强化民主观念,增强历史使命感等方面分析。答案:(1)特点:宣誓主体广泛;突出宪法的权威;体现三权分立、权力制约;手按圣经宣誓,彰显宣誓的神圣感和宣誓者的使命感。(2)不同:前者是为了激发革命党人的斗志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后者是为了在中国建立现代民主国家;前者是对政党负责,后者是对国民负责。(3)价值:树立法治信仰;凝聚共和力量;强化民主观念;增强历史使命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