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9练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前冲刺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129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9练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前冲刺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9练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前冲刺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9练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前冲刺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9练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2018天津和平高三一模)判定历史事件和历史事物的性质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重要方法,历史事件和历史事物的性质一般是由其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的。我们认为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最主要的论据是()A.打倒地主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B.由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领导C.采取了无产阶级暴力夺权的手段D.推翻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封建王朝2.(2018湖北百所重点学校联考)有俄罗斯学者认为,十月革命“不仅是由仍然保留的半农奴制和等级制的社会关系的不成熟性所决定的,而且是由国家必须实现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的现代化要求决定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十月革命的任务主要是完成反封建B.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导致革命的发生C.十月革命可以化解俄国发展的问题D.俄国革命水平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3.(2018福建漳州二调)苏德战争初期,德国的闪击战使苏联陷入不利局面。但苏联每年制造出4万架飞机、3万辆坦克、12万门大炮和15万挺机枪,最终扭转劣势取得战争胜利。这表明()A.苏联人民为二战做出巨大贡献 B.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比例失调C.计划体制有利于集中生产能力D.卫国战争推动了苏联的工业化4.(2018宁夏银川高三一模)1935年8月30日到31日夜间,苏联采煤工斯达汉诺夫利用老式风镐,创造了5小时45分采煤102吨的记录,超出当时普通定额的13倍,其本人成为全苏工人学习的榜样。这说明了()A.苏联工业技术水平大幅提高B.新经济政策获得民众广泛支持C.工业化建设中工人热情高涨D.苏联农业发展的速度相对缓慢5.(2018山东聊城高三二模)苏联工业化初期,斯大林格勒、哈尔科夫、车里雅宾斯克的三个拖拉机厂和高尔基、莫斯科两个汽车制造厂都是用外国技术和设备建立起来的;16个黑色冶金企业在“一五”计划的四年内进口的设备达一亿五千四百万金卢布。这一做法()A.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与创新B.影响了苏联经济的独立发展C.承认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D.有利于工业化的起步与推进6.(2018山西太原一模)上映于1939年的苏联著名影片列宁在1918中有一句经典台词:“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这一台词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是()A.反法西斯战争艰苦卓绝B.苏联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C.新生苏俄政权面临困境D.农业集体化运动初见成效7.(2018北京丰台一模)1921年苏俄政府作出决定:凡雇佣20人以下的小企业,一律归还业主或者出租。19211922年,把14个企业租让给外国资本家。1922年上半年,私营企业达257个。这表明苏俄()A.利用资本主义作为提高生产力手段B.放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和实践C.采取军事和行政手段管理国家经济D.资本主义企业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8.(2018北京石景山一模)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尝试中,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曾遭遇了重大挫折,其根本原因在于()A.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B.急于提前进入共产主义C.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D.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9.(2018北京西城一模)下表为某国19281940年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所占比例表(单位%),它反映的史实可能是()年份生产资料消费资料192839.560.5193253.446.6193757.842.2194061.238.8A.日本明治维新中推行殖产兴业B.苏联国家工业化迅速推进C.德国采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D.美国罗斯福新政取得成效10.(2018河北邯郸一模)巴黎公社委员会在开会的时候,实行临时推选“会议主席”的做法,每个委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权发号施令。这反映出巴黎公社()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B.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缺乏稳固有力的领导核心D.推行充分的民主政治11.(2018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一模,11)1928年,苏联通过了培养大量技术专家的决议,要求在生产中要采用本国和外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最高成就;19281929学年度苏联高等技术学校(工学院)的数量从32所增至19291930学年度的96所。这是苏联当时()A.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B.经济体制调整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12.(2018山东聊城高三一模)布哈林说:“因为没有西方的普遍革命,我们目前进入这样一个时期,在这里直接通向共产主义制度的道路是不存在的,我们的俄国革命将经历大量的曲折、迂回和转折。”在“这样一个时期”,俄国采取的政策是()A.实施五年计划B.取消自由贸易C.建立集体农庄D.允许利用外资13.(2018陕西安康高三质检)巴黎公社使无产阶级“社会共和国”的理想变成了现实,在马克思看来,这种共和国的“社会性”在于:废除了常备军,而代之以武装的人民;警察也被立刻免除了政治职能,而不再是中央政府的工具。这表明巴黎公社成立的伟大意义在于()A.建立起高效廉洁的行政体制B.清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色彩C.创立了人民自治的政治模式D.实践了“主权在民”的思想14.(2018广东惠州高三一模)1934年2月,苏联通过“二五”计划决议,规定对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的投资比“一五”计划增加1.5倍,而对生产消费品的工业部门的投资则增加3.6倍。对农业的投资增加50%,产值要求增加1倍。这表明苏联()A.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B.积极推动工业化的实现C.注重提高国民的收入水平D.力图调整国民经济结构15.(2017课标)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16.(2018河北唐山高三二模)据统计,19381953年间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印刷了三百零一次,共四千两百八十万册,被译成了六十七种语言,印数最多的是俄文版。这一现象是()A.政治体制的产物 B.史学繁荣的标志C.国际斗争的需要 D.社会主义的胜利17.(2018河北遵化一中高三模拟)彼得格勒起义当晚,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布的通告称: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苏联解体后研究资料也表明,当晚冬宫的防卫长官自己打开了冬宫大门,并把起义者带到了临时政府部长们正在开会的地方。然而此前苏联官方坚称起义者在冬官发生了一夜的激烈战斗。苏联政府这样叙述历史细节,是为了()A.夸奖列宁正确选择了起义的时机B.说明敌人非常顽固,需要彻底革命C.说明革命成果来之不易,需要珍惜D.尊重历史的客观性,还原历史真相18.(2018湖南衡阳高三二模)斯大林在1928年论工业化和粮食问题的演说中说:“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为了保持并加快工业发展的现有速度,保证工业满足全国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下面对斯大林的演讲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农业集体化是工业化的基础B.斯大林为其经济发展模式辩解C.农民对斯大林模式产生严重不满D.斯大林准备放弃计划经济体制19.(2017山东烟台一模)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丘巴里扬曾说:“1917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与此相连的国内战争,较之其他国家类似的革命,完全可以称之为伟大的革命。”其理由是俄国通过这些革命()A.推翻了俄国君主专制统治B.探索出俄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C.奠定了俄国社会转型的基础D.彻底改变了俄国社会落后的面貌20.(2017河南濮阳三模)19271928年,苏联工业生产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19281933年,工业总产量增长了1倍多。苏联工业生产状况出现上述变化,主要是因为()A.扩大了工业企业生产的自主权B.政府对资本主义经济原则妥协C.政府成为工业化的主要推动者D.保留了新经济政策的部分措施答案精解精析1.A解题的关键是“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结合各个题肢,能决定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只有A项。用二月革命的史实就能否定B、D两项。C项是革命方式,与题干主旨不符。2.C从材料信息看,该学者旨在强调“实现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的现代化要求决定”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必要性,即通过十月革命可以化解俄国发展的问题,故选C项。十月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A项错误;该学者旨在强调通过十月革命解决“现代化要求”,故B项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信息未涉及俄国革命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比较,故D项错误。3.C材料信息反映了二战期间苏联军事工业的发展,这些成就表明计划体制有利于集中生产能力,故选C项。材料信息强调苏联的生产能力,无法说明苏联人民在二战中的贡献,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苏联工业比例失调,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苏联军事方面的成就,并非强调苏联工业化,故D项错误。4.C本题考查苏联的工业化建设。结合材料时间可知属于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结合材料描述可知该工人工作热情高涨,所以C项正确。A项表述与“老式风镐”不符,B项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D项表述材料未提到。5.D材料显示苏联工业化的成就利用了西方的技术和设备,这样就为工业化的推进奠定了基础,所以D项正确,B项错误。当时资本主义世界正值经济危机,所以需要扩大出口,苏联抓住了机会,这并不意味着苏联承认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因此C项错误。苏联在实施“一五”计划时,新经济政策就实际上被停止了,故A项错误。6.C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重困难,国内外反动势力勾结,企图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里。材料信息反映了当时新生苏俄政权面临困境,故C项符合题意。苏联反法西斯战争始于1941年,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故B、D两项错误。7.A题干材料所述现象是1921年开始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的反映: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其目的是将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因此A项符合题意。8.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遭遇挫折的根本原因都是生产关系脱离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故D项正确。9.B从材料可以看出,19281940年该国生产资料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消费资料所占比例逐年下降。结合所学可知,苏联从1928年起,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发展滞后,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德国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为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从时间上可排除A、C两项。罗斯福新政中压缩生产能力,解决生产相对过剩问题,与表格数据不符,排除D项。10.C“每个委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权发号施令”说明巴黎公社没有统一的领导,随意性较强,C项正确。A项属于巴黎公社的性质;B项中群众基础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所述不符合材料主旨。11.A苏联从1928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材料中“19281929学年度苏联高等技术学校(工学院)的数量从32所增至19291930学年度的96所”显然是为发展工业国家进行的调整,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所述内容不符。12.D从材料中“在这里直接通向共产主义制度的道路是不存在的”“将经历大量的曲折、迂回和转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直接通向共产主义制度的道路”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当时为了解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危机,苏俄从1921年开始采取了新经济政策。D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符合题意。13.B“废除了常备军,而代之以武装的人民;警察也被立刻免除了政治职能,而不再是中央政府的工具”说明巴黎公社的政权已经彻底清除了资产阶级统治的模式,故B正确。14.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材料可知在“二五”计划的决议中苏联加大对轻工业和农业的投资,力图调整国民经济结构,故选D项。A项不符合史实。B、C两项材料未涉及。15.D本题以赫鲁晓夫回忆录在不同年代出版内容的不同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回忆录这种史料的史学价值。本题属于典型的史料鉴别与应用题,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史料的特点和史学价值。根据题干描述,这本回忆录不同年代的版本在内容上有所不同,说明这本书受到了外部因素的干扰,并没有展示出全部真相。这也就证明了时代对历史叙述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故D项正确。题干明确指出该回忆录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有所不同,因此它不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故A项错误。回忆录作为史料,主观色彩浓厚,与其他相关研究著作相比,其可信度并不高,故B项错误。题干只是提到回忆录的内容因年代不同而有所不同,并不能确定版本越新越真实,故C项错误。16.A19381953年,处于斯大林当政时期,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属于个人崇拜的产物,因此A项正确。17.B材料介绍的是十月革命起义当晚的历史细节,与苏联政府的宣传不符。轻易地攻占冬宫,苏联官方却说激战一夜,很显然这样讲述是要突出革命的艰辛、敌人的顽固,因而B项正确。A项与题意不符;D项与材料相背离。材料中一夜的战斗,无法很好地体现C项。18.B1928年,苏联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工业化的特点是牺牲农业发展工业,向农民索取的太多。据材料中“我们说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可知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C项表述是这种税收政策产生的影响,D项与史实不符。19.C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材料还涉及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所以A项表述不完整,故A项错误;探索出俄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应该是指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故B项错误;俄国的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使俄国由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变成了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俄国历史的新篇章,故C项符合题意;彻底改变俄国社会落后面貌的是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故D项错误。20.C19281933年,工业总产量增长了1倍多,是由于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政府成为工业化的主要推动者,故C项正确。斯大林时期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所以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对资本主义经济原则妥协,B项错误;斯大林上台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步取消,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