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第1部分 选修篇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用书-人教版高三选修4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047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第1部分 选修篇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用书-人教版高三选修4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第1部分 选修篇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用书-人教版高三选修4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第1部分 选修篇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用书-人教版高三选修4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2016全国乙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番兵”“番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副都护,镇守西域。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蕃属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怛逻斯城(在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高仙芝的功过。【解析】第(1)问提取材料信息“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并结合唐玄宗时期的对外政策、对外贸易、边疆政策与用人政策等分析回答。第(2)问从直接与间接两个方面来回答其功过,可以从对唐朝统治、丝绸之路、开拓西域等角度来回答。【答案】(1)背景:强大的综合国力,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外贸易繁荣;积极的边疆政策;开放的民族政策与用人政策。(2)评述:维护唐朝的统治;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稳定做出过贡献;个人贪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2(2016全国甲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皆拾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经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画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作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解析】第(1)问,郑板桥绘画艺术的特点要根据材料前三句以及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进行概括。第(2)问,首先根据所给材料确定历史背景的时间,然后结合康雍乾时期中国的政治状况、经济状况、“经世致用”的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特点:个性鲜明;借物抒情,以形表意;画风题材生活化、写实化;多种艺术形式完美结合。(2)背景: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社会的世俗化;“经世”思想的发展。3(2016全国丙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选。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蔡元培接任校长后,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凡大学“立法”均须评议会通过;同时,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事项经评议会审核通过才能付诸执行。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校长是当然的议长,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此后,蔡元培又组织选举产生各科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1919年3月,东方杂志载文称蔡元培“使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挺然特出,褒然独立学风丕振,声誉日隆”。周天度蔡元培传(1)根据材料,指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校务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大学校务改革的特点,并评价蔡元培的贡献。【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选。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分析。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放在新文化运动这一背景下评价蔡元培的贡献。【答案】(1)原因:北大原有管理体制存在严重弊端;蔡元培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善于借鉴国外教育管理经验。(2)特点:成立相应管理机构,权力下移;教授治校;兼容并包。评价:力倡并推行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使北大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导学号:02792158】材料一武则天自幼聪慧,有才智,“素多智计,兼涉文史”。天授六年(690)九月,改唐为周,自称圣神皇帝。在位期间,“劝农桑,薄赋徭”;“广言路,杜谗口”;“尝与宰相议及刺史、县令”,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大搜遗逸四方之士”,下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策贡士于洛城殿,殿试自此始”。以上各项政策措施的推行,促进了唐朝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历史上对武则天的评价主要是批判和责难的。直到20世纪20年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社会各界积极肯定武则天。与改革开放前不同,80年代后,国内史学界对武则天的肯定评价逐渐增多。如有学者认为,武则天在位期间,“不但没有使唐朝衰落,而且有胆有识,放手选才,治国有方,促使唐朝继续向前发展”。认为她是古今中外少有的伟大政治家。罗元贞关于武则天的出生地(1)根据材料一,概括武则天的施政措施。(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武则天在20世纪20年代和80年代受到肯定评价的原因。【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劝农桑,薄赋徭”可知,武则天重视农业的发展,轻徭薄赋;根据材料一中“广言路,杜谗口”“尝与宰相议及刺史、县令”可知,武则天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根据材料一中“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可知,武则天注重吏治整顿,严惩贪腐;根据材料一中“大搜遗逸四方之士”“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策贡士于洛城殿,殿试自此始”可知,武则天非常注重人才的选拔与任用,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正处于新文化运动期间,倡导民主科学,主张男女平等,所以武则天作为古代女性政治家的杰出代表,受到了人们的积极肯定;80年代后,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思想更加多元,历史评价也更为客观公正。【答案】(1)措施: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广开言路,注重纳谏;整顿吏治,严惩贪吏;搜罗人才,扩大统治基础。(2)原因:20世纪20年代,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倡导民主科学精神,解放妇女权利,男女平等;80年代,改革开放,思想得到解放,史学界更加公正客观真实地评价历史人物。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583年,意大利籍传教士利玛窦前往肇庆,开始了在中国传播基督教的事业。为了能吸引人们到教堂,利玛窦在接待室里陈设了从澳门带来的当时西方所制造的时钟、时晷、浑天仪等物;又在墙上悬挂了一幅用汉文标明地方的世界地图。为了迎合中国士大夫的自大心理,他故意把地图上的第一条子午线的投影的位置转移,把中国放在正中。从1594年起,他改穿儒服,戴上儒冠,并自称儒者。1601年1月4日,利玛窦身穿儒服来到了北京城,受到了万历帝的优礼。他向万历帝传教时说:“上帝就是你们所指的天,他曾经启示过你们的孔丘、孟轲和许多古昔君王,我们的来到,不是否定你们的圣经贤传,只是提出补充而已。”他在北京住了十年,连续译著了几何原本乾坤体义圜容较义万国舆图等图书,其中有一些是与徐光启、李之藻等合译。 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1)根据材料,简析利玛窦在中国能顺利传教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利玛窦的活动。【解析】第(1)问,材料中“接待室里陈设了西方所制造的时钟、时晷、浑天仪等物”表明,利玛窦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成果博得中国人的好感;材料中“为了迎合中国士大夫的自大心理”“他向万历帝传教时说:上帝就是你们所指的天,他曾经启示过你们的孔丘、孟轲和许多古昔君王,我们的来到,不是否定你们的圣经贤传,只是提出补充而已”表明,利玛窦迎合了皇帝和士大夫的心理;材料中“他改穿儒服,戴上儒冠,并自称儒者”表明,利玛窦尊重中国传统文化;材料中“上帝就是你们所指的天,他曾经启示过你们的孔丘、孟轲和许多古昔君王”表明,利玛窦注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迎合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 第(2)问,材料中“开始了在中国传播基督教的事业”表明,利玛窦促进了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材料中“接待室里陈设了从澳门带来的当时西方所制造的时钟、时晷、浑天仪等物”“连续译著了几何原本乾坤体义圜容较义万国舆图等图书”表明,也传播了当时西方先进的科技成果和自然科学知识,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材料中“其中有一些是与徐光启、李之藻等合译”表明,也开启了一些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先河,有利于西学东渐。【答案】(1)原因:用西方科技成果博取中国人的好感;尊重并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皇帝与士大夫的认可;迎合中国人的思想观念。(2)评价:促进了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传播了自然科学知识,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开启了晚明士大夫学习西学的风气,有利于西学东渐;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导学号:02792159】材料一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至谷中则森然干霄。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此有以知其如丸也。 沈括梦溪笔谈材料二中国传统的历法是阴阳合历,节气与月份的关系并不固定,而节气对农业生产等活动有着很大影响。因此,为使节气与月份建立起相对固定的关系,沈括大胆提出了一种纯阳历的日历制度,即十二节气历法。它完全以太阳运动为计算依据,按节气定历,即简便易算,又有利于农事活动的安排。沈括说:“然异时必有用予之说者”。如今,世界通用的阳历,其实质与沈括的“十二节气历”是很相似的。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沈括进行科学研究时使用的方法。(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沈括作为科学家所具有的素质。【解析】第(1)问,材料中“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体现了实地考察,材料中“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此有以知其如丸也”体现了模拟实验,沈括的“十二节气历”是对经验和规律总结的结果。 第(2)问,可以从沈括积极探索、思考和掌握科学的方法回答,还与他注重实践、突破陈见、勇于创新有关。【答案】(1)方法:实地考察;模拟实验;总结经验和规律。(2)素质:具有积极探索的精神,勤于思考;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实践;突破陈见,勇于创新。4(2016济宁三模)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蔡先生的人格,是儒家教育理想的最高的表现。陈独秀悼念蔡元培写道:“一般地说来,蔡先生乃是一位无可无不可的老好人;然而有时有关大节的事或是他已下决心的事,都很倔强地坚持着,不肯通融,虽然态度还很温和;这是他老先生可令人佩服的第一点。”材料二蒋梦麟在苦难与风流中写道,蔡元培主持北大时,“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谈。”以上摘编自角色十性: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1)材料一、二对蔡元培先生的评价有何不同?(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蔡元培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社会实践对近代中国所产生的影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然而有时有关大节的事或是他已下决心的事,都很倔强地坚持着,不肯通融,虽然态度还很温和”可知,注重的是蔡元培的个人的品格;材料二中主要讲述的是蔡元培主持北大时“兼容并包”,倡导思想自由。第(2)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认为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材料二提出宣扬西方的资产阶级文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有利于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答案】(1)不同:材料一着重个人品格,认为蔡元培性格温和又坚持原则;材料二着重社会行动,认为蔡元培在北大兼容并蓄,推动了思想自由。(2)特征:既受传统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又宣扬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影响: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变革,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导学号:02792160】材料一 林肯政府最初对战争的艰巨性估计不足,1861年7月匆忙组织起来的联邦军在进攻中遭到惨败。战争之初,林肯政府回避南方各州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拒绝黑人参加联邦军作战,这赢得了北方部分民主党人的支持,并使得西南边境上的4个蓄奴州继续留在联邦之内。共和党内的激进派要求林肯政府扩大战争目标,马上宣布废除奴隶制并采取革命措施。林肯审时度势,1862年5月颁布了宅地法。 1862年9月林肯发表了解放宣言,宣布自1863年1月1日起,叛乱地区的奴隶从此永远获得自由;凡条件适合者可以在陆海军服役。齐世荣世界近代史材料二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就是要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如果为了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那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而需要解放所有的奴隶,我愿意那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让另一部分奴隶听天由命,我也愿意那样做。1862年林肯写给纽约论坛报编辑的回信(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肯政府颁布解放宣言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林肯在奴隶制问题上采取的政策的演变并加以评析。【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联邦军在进攻中遭到惨败”“赢得了北方部分民主党人的支持”“共和党内的激进派要求马上宣布废除奴隶制并采取革命措施”很容易即可得出三点背景内容,还可以从当时内战的局势、群众的呼声角度进行补充。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战争之初,林肯政府回避南方各州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林肯审时度势1862年9月林肯发表了解放宣言”不难得出由回避奴隶制存废问题到废除奴隶制。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赢得了北方部分民主党人的支持,并使得西南边境上的4个蓄奴州继续留在联邦之内”得出前期回避黑人奴隶制存废问题,是为了取得民主党人的支持,出于政治需要;根据材料二中“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就是要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得出后期废除奴隶制是为了维护联邦统一。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得出奴隶制的废除对取得战争的胜利、维护国家的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要认识到废除奴隶制只是维护联邦制统一的手段,评析要从辩证的角度进行作答。 【答案】(1)背景:联邦军队在初期对南方的战争失败;南方得到英国的支持,形势紧张;林肯政府得到北方部分民主党人的支持;共和党内激进派的要求;群众的要求和呼声。(2)演变:由回避奴隶制存废问题到废除奴隶制。评析:前期回避黑人奴隶制存废问题,是为了取得民主党人的支持,出于政治需要;后期废除奴隶制是为了维护联邦统一。废除奴隶制政策使黑人积极参加到联邦军队,最终北方取得了胜利,完成了国家的统一。林肯政府始终把维护联邦统一作为最终目标,废除奴隶制只是他实现国家统一的一种手段而已。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二战)战争结束时,英国国债规模达237.4亿英镑,外债高达33亿英镑,工业产值只相当于1937年的90%,对外贸易总值比1938年减少了69%,国民失业率达30%,通货膨胀率达50%,此时英国开始进行大选。每日先驱报评论:“投丘吉尔的票就是赞成保守主义的一切黑暗面投丘吉尔的票就是要英国人民仍然过他们不愿再过的那种令人不愉快的日子”,英国工党领袖克莱门特艾德礼(也就是战时副首相)成功成为新一任首相,工党上台执政,并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赵君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经济政策研究(19451951)材料二艾德礼工党政府颁布的主要法令时间法案主要内容1946年民用航空业法民航机和航空站收归国有1947年国内运输业法海底电报和无线电报各公司国有化1945年煤炭工业国有化法煤炭加工企业收归国有1945年工业布局法充分就业和地区经济均衡发展1945年英格兰银行国有化法案中央银行国有化1947年教育法案学校结业最低年龄提高到15岁1946年国民健康服务法居民享受免费医疗1946年国民保险法工伤、失业保险1946年住房法案廉价公租房的对象扩大到所有英国人杜奇华战后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的内外政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艾德礼击败丘吉尔成为新一任首相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艾德礼工党政府的政策。【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数据可知,二战后英国的经济生活陷入困境;艾德礼工党政府主张大刀阔斧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反映出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的影响,从中也体现出艾德礼顺应民意的个人政治素养。 第(2)问,首先归纳艾德礼工党政府政策的内容,根据“民用航空业法”“国内运输业法”等可知,通过国有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根据“教育法案”“国民健康服务法”等可知,建立福利国家制度。然后结合二战后英国的经济生活困境的背景,分析艾德礼工党政府的政策对于恢复经济和改善民生的影响。【答案】(1)二战后英国的经济生活困境;凯恩斯理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艾德礼的个人政治素养,顺应民意。(2)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民经济在二战中遭到严重破坏,需要国家指导恢复经济;运用国有化、计划指导、整体布局来恢复国民经济体系;改善民生,解决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