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综合检测(二) 专题2 近代中西迥然不同的近代化之路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046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综合检测(二) 专题2 近代中西迥然不同的近代化之路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综合检测(二) 专题2 近代中西迥然不同的近代化之路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综合检测(二) 专题2 近代中西迥然不同的近代化之路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综合检测(二)(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教师用书独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4天津南开区二模)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探索的时代”“发现的时代”“扩张的时代”。下列史实不属于这个历史时期的是()A黑奴贸易十分盛行B荷兰成为贸易强国C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D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解析】黑奴贸易的时间是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故排除A项;荷兰在17世纪成为海上马车夫,故排除B项;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故排除C项;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是在工业革命完成后,不属于这个时期,故选择D项。【答案】D2(2014滨州一模)“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辛亥革命B“光荣革命”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解析】根据题意,“它”所指代的道路是可见的,即体现了斗争性,促进了社会的变革,同时又存在妥协性保留了传统;辛亥革命从显性的道路模式来看,在制度选择上只存在斗争、割裂,不存在妥协,故A项错误;光荣革命既存在变革,又存在妥协,保留了君主,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缺乏总体上的变革,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同传统文化彻底决裂,没有协调、妥协,故D项错误。【答案】B3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构就是议会。下列有关近代西方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A近代西方代议制实行直接民主制B美国总统无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C英国首相无权解散议会和重新选举D法国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解析】近代西方代议制属于间接民主,故A项错误;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总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无权否决国会再次以三分之二票数通过的法律,故B项错误;根据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内容,英国首相有权解散议会进行重新选举,故C项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法国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故D项正确。【答案】D4(2014自贡第四次诊断性考试)马列主义史观认为: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在描写主人公鲁滨孙的种种经历的同时,也展示和剖析了人物的思想性格。由于鲁滨孙的形象反映了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个性自由”,发挥个人才智,勇于冒险,追求财富的进取精神。对这一精神产生直接影响的是()A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B法国的启蒙思想C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解析】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强调人性,以人文主义为核心,肯定人的欲望和价值,反映了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对18世纪初的鲁滨孙漂流记产生直接影响,故A项正确;法国的启蒙思想强调理性,主张以人权反王权,以民主反专制,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鲁滨孙漂流记成书于18世纪初,故C项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0)主要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革命,与题干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5(2014衢州质检)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下列关于“不成熟的理论”说法正确的是,该理论()A由启蒙运动思想家创立B深刻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C诞生于工业革命之前D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不成熟的理论”是指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该理论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由空想社会主义者创立,故A项错误;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与批判,为后人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宝贵的思想材料,故B项正确;空想社会主义诞生于工业革命以后,故C项错误;空想社会主义与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构成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而非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故D项错误。【答案】B6人口的流动往往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息息相关,下面表格是部分地区占世界总人口比例变化表(%),下列对变化原因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欧洲美国和加拿大非洲1750年19.20.113.11850年22.72.38.11900年24.95.17.4欧美国家的近代化有利于人口的增长新交通工具促进了人口迁移欧美新增人口主要来自于非洲移民殖民屠戮和黑奴贸易,使非洲人口大量流失A BC D【解析】欧美人口增加的原因很多,既有其自身经济发展带动人口增长,也有其他地区移民的因素,非洲移民只占其一小部分,因此可以排除含有的选项,故选择B项。【答案】B7(2014宝鸡质检)某学校举办一系列学术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讲座。讲座的题目包括:变革世界的引擎哭泣的泰晤士河天朝上国美梦的破灭等。通过以上信息可以判断这次学术活动的主题是()A“光荣革命”B工业革命C日不落帝国的崛起与衰落D危机中的帝国【解析】“光荣革命”与题中材料信息无法对应,故排除A项;题干材料分别反映了工业革命的积极作用、消极影响,以及对中国的冲击;C、D两项只是对题干材料部分的概括,故排除。【答案】B 8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以下哪一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更完整()A垄断组织的产生B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推行C工厂制度的产生D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解析】通过对题干材料中“18世纪”“欧洲”“纺织机器交通工具”等时空概念及标签性成果的分析,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由于工厂的大批兴建,新型工厂制度产生,使得大量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故错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推行导致的结果是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与人口集中无关,故排除B项;D项“传统精密制造业”与材料所强调的新兴行业不符,故错误。【答案】C9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18351919年)描述某一经济现象时说:“从苏必利尔湖开采两磅铁石,并运到相距900英里的匹兹堡;开采一磅半煤,制成焦炭并运到匹兹堡;开采半磅石灰,运至匹兹堡;在弗吉尼亚开采少量锰矿,运至匹兹堡这四磅原料制成一磅钢,对这磅钢,消费者只需支付一分钱。”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应该是()A世界市场形成,社会化大生产程度较高B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成本降低C美国是福利国家,商品价格低廉D政府干预经济,强制降低钢铁价格【解析】材料“这四磅原料制成一磅钢,对这磅钢,消费者只需支付一分钱”,表明当时美国工业制成品的价格极其低廉。结合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8351919年”及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提高了钢铁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故B项正确;A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无关,当时美国的福利制度尚未建立,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答案】B10(2014泰安一模)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人类的物质文化在过去的200年中发生的变化远甚于前5000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地理大发现促进新旧大陆的联系科学革命导致一系列新发明出现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A BC D【解析】斯塔夫里阿诺斯生活在20世纪,故“过去的200年”可知约从18世纪开始。在此历史阶段,人类历史由于科技的进步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故正确;“文艺复兴”发生于1417世纪,“地理大发现”发生于16世纪前后,均早于18世纪,故排除含的选项,选择D项。【答案】D11下图作为史料,可以反映()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共产党宣言人间喜剧A资本主义贫富分化B工人运动开始兴起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工业革命影响深刻【解析】“资本主义贫富分化”“工人运动开始兴起”“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都源于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贫富分化”在题干三个历史事件中都有体现,但其根源是工业革命,故A项错误;“工人运动开始兴起”于1811年英国的“卢德运动”,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与题干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根源于工业革命时期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城市的兴起;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根源于工业革命时期工人运动的发展需要;人间喜剧反映了19世纪法国工业革命时期社会世情百态,因此题干中的三个历史事件都反映了“工业革命影响深刻”,故D项正确。【答案】D12(2014吉林质检)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为大英帝国的君主,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于18611908年)则是大清国的实际统治者,两人的统治时间大致同时,其统治时间交叠达四十余年之久,这一期间()A英国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无可争议的工业霸主B大清帝国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C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日臻完善,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政治制度之一D大清帝国镇压了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维护了国家的团结和稳定【解析】英国成为世界上的工业霸主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和德国实力上升,故A项错误;近代大清帝国没有成为世界强国,故B项错误;19世纪,英国的代议制日益完善,故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在一定程度维护近代中国主权和利益,大清帝国对农民运动的镇压,不会起到维护国家团结和稳定的作用,故D项错误。【答案】C13(2014潍坊一模)“在戊戌变法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A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变革进程B削弱了旧的政治体制而备受推崇C为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提供经验D昭示了近代革新历程的一脉相承【解析】解读题意可知,太平天国运动被运用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促进了两个政治运动的发展,故A项正确;题中虽然体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借鉴了太平天国运动,但没有对其推崇,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没有给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提供经验,康有为和孙中山是借鉴其历史教训为自己的政治运动服务,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运动,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性质不同,不能称之为一脉相承,故D项错误。【答案】A14(2014滨州一模)有人评价它:躯干似“西”,头脑是“中”,似是而非,不伦不类。“它”是()A托古改制 B中体西用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解析】托古改制中头脑已经是西方思想,故排除A项;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器物,指导思想还是传统思想,故B项正确;三民主义从内容到形式均属于西方,故排除C项;民主科学内容形式均是来自西方,故排除D项。【答案】B15(2014大连二模)下图反映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独特运动形式。对这一进程表述准确的是()是多种趋势同时存在的多线型、多方向的矛盾运动包含许多发展趋向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的分过程是鸦片战争后长期革命化重组、缓慢发展的过程由殖民地型资本主义化到独立后的现代发展轨道A BC D【解析】结合图片箭头方向所示可知中国现代化进程存在多种趋势和多种方向和矛盾,且发展趋向不一致,故正确;结合史实可知中国现代化是在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反抗探索而取得的,故正确;近代中国没有成为殖民地,中国的资本主义是独立艰难发展的,故错误。故选择A项。【答案】A16(2014自贡第四次诊断性考试)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道“今天我们却把历史切断,一概想模仿外国制度,明明知道这一制度与现实不符合,却想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其实应该是推翻制度来迁就现实的,绝非是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的。”下列史实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C洋务运动 D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析】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是在中国实践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是推翻现实迁就制度,与材料观点相反,故排除A、B两项;洋务运动没有改变制度,是学习西方的技术,故排除C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最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符合题干材料“推翻制度来迁就现实”的观点,故D项正确。【答案】D17(2014濮阳二模)1938年3月,国民党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指出:“加紧全国军队之政治训练,使全国官兵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并训练华侨抗战;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共同抗战,并在敌后发动普遍的游击战。”这反映了抗战初期国民党()A一度放弃了其片面抗战路线B加紧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战C主张全面抗战和积极抗日的决心D执行了全民抗战的路线【解析】从题干中看不出“一度放弃”,故A项错误;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国民党主张联合所有抗日力量,而不仅仅是加紧同共产党的合作,故B项错误;加强军队、充实民众武力、训练华侨、援助抗日各地抗日武装,可以说明国民党主张全面抗战和积极抗日的决心,故C项正确;从题干中看不出具体执行全民抗战路线情况,故D项错误。【答案】C18阅读1750183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表(依据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指出对该表解释正确的是()1750年1830年中国32.8%29.8%英国1.9%9.5%美国0.1%2.8%日本3.8%2.8%A.19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产量急剧下降B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C工业革命对欧美经济发展的影响尚未体现D该统计数据出自外国人,所以不可信【解析】从题干材料数据来看,19世纪中国制造业与18世纪相比变化不大,“急剧下降”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从中国产量所占的份额比重来看,具有绝对优势,表明该时期中国传统经济还是领先世界的,故B项正确;英、美两国的份额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工业革命的影响已经体现出来,故C项错误;数据是否可信应根据当时时代背景分析,而不是看统计数据者的国籍,故D项错误。【答案】B19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解析】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试图利用西方技术来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与题干材料“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相一致,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利益,与材料信息“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不一致,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反封建斗争的延续,呼吁打倒孔家店,希望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与材料信息“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不符,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高举爱国主义的大旗,进行坚决彻底的斗争,促进了人民思想解放,与材料信息“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20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但不同的因素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相同的。下面的图示表明()A民主革命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成为推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最主要的动力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方向和社会性质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中国近代化进程铺设了道路,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直线上升【解析】推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最主要的动力是经济的近代化即工业化,故A项错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方向和社会性质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故B项错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从而从思想、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政治上推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上推动新文化运动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C项正确;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艰难曲折中发展而非直线上升,故D项错误。【答案】C21“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对家庭制度批判的必然性在于()公民道德的沦丧经济结构的变动西方思想的传播民主政治的影响A BC 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对家庭制度批判是基于近代化进程的需要,均为中国近代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内容,故选择B项。【答案】B 22(2014景德镇二模)中国近代早期通商口岸报刊主要报道地方性的和商业性的新闻。而维新派报纸倾向于关心国家大事的政治文章,关心与其他国家的对比以寻求立国之道。此变化不能反映()A广大民众的觉醒B救亡图存成为第一要务C时代主题的变迁D西学东渐进入制度层面【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破产。维新派报纸倾向于关心国家大事,寻求立国之道,反映出时代主题的变迁。维新派以救亡图存为第一要务,同时也说明维新派受西学影响,从制度层面寻找救国之路。故B、C、D三项可以从题干材料中得出,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广大民众的精神状态,故选A项。【答案】A23辜鸿铭在北大任教时,梳着辫子走进课堂,引起学生发笑。辜平静地说:“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呀!”闻听此言,学生一片默然。后促成“同学脑袋里的辫子”逐步被“剪掉”的是()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A BC D【解析】题干材料中“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是指传统文化思想对人的束缚,洋务运动没有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故排除;辛亥革命是从制度上推翻清王朝,但传统封建文化思想观念仍然没有根除,故排除;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的合理性,极大地解放了当时中国人的思想,故符合;五四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符合,综上所述选择D项。【答案】D24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的是()A孙中山 B陈独秀C李大钊 D毛泽东【解析】本题很容易错选李大钊,因为李大钊率先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旗帜,发表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解题的关键是要知道谁将马克思主义由学术思想转变为社会改造的指导思想,陈独秀积极推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利用新办刊物进行宣传,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等,故选B项。【答案】B25五四时期民主观念的演变路径一文指出,在新文化运动向前推进的同时,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势,民主观念又开始了新的转变。这里“新的转变”是指()A追求英国的渐进式民主形式B效仿美法的共和制民主模式C实行德日式的形式民主D追求俄国苏维埃式的民主【解析】中国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了对民主政治的学习和实践。首先是效仿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戊戌变法运动,其次是效仿美法共和制民主模式的辛亥革命,最后是五四运动前后对俄国苏维埃社会主义民主模式的选择和追求。【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 26分;第28题12分,共50分)26古往今来,各地区各民族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里提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共同体。”我以为中庸里边“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十二个字是最能表现出我们民族形成的情形最早提出了汉民族秦汉形成说。吕思勉中国民族演进史材料二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材料三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是指与生产力不断提高相适应的各民族、各地区交换、交往的增长,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文化的扩散和汇合。舒小昀边缘与中心的变动:英国现代化模式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汉民族秦汉形成说。(4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419世纪上半期西方各民族怎样实现了“人心的改变”和“政治制度的改变”。(4分)(3)归纳材料三的观点,并以1920世纪的史实加以说明。(4分)【解析】第(1)问是较为隐蔽的观点型题目,应注意观点型试题的答题格式,做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同时注意结合材料一中斯大林对民族特征的表述,从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民族文化四个角度分析秦汉时期的社会状况即可。由于四个角度都强调“共同”之处,实际上是看秦汉时期采取了哪些有助于维护统一的措施。第(2)问从思想和政治两个角度分析1419世纪西方的发展历程即可。第(3)问从“工业革命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与生产力不断提高相适应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文化的扩散和汇合”,可以总结出其基本观点,然后结合两次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历程进行说明即可。【答案】(1)论述:秦汉时汉民族的四个特征初步具备。共同语言:书同文,秦始皇以秦国小篆为基础,统一了全国文字。共同地域:大一统与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巩固。共同的经济生活: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共同文化: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2)人心改变:先后出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从人文主义走向了理性科学时代。制度改变:开展资产阶级革命,颁布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1875年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等,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确立。(3)观点: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或工业革命)带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88年,英国爆发“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统治,王权逐渐虚设,成为立宪君主。民选的代表通过议会治理国家,并掌管国家财政。通过这样一个改造,英国政府变成了一个公司董事会,有产者管理国家,财权与政权高度吻合,一种与资本主义制度之本质相适应的政治形式被创造出来。这是一次巨大的制度创新,英国从此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卞姗姗现代化史观与世界近现代史教学材料二美国的民主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学者们一般以“三大妥协”来概括费城制宪会议,这就是大州与小州就国会代表权达成的妥协,北部与南部就税收和代表权上如何计算奴隶人数达成的妥协,以及北部与南部就管理对外贸易和征税达成的妥协事实上,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政治制度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8分)(2)概括指出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加以说明。(8分)(3)材料三中的“旧体制既已拆卸”指的是什么?不能衔接的新制度又是指什么?试根据当时的国内和国际形势来分析“拆卸”的背景。(10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中的“王权逐渐虚设”和“巨大的制度创新”及所学知识可概括出英国政治制度具有渐进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其影响则需结合课本知识,依据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横向联系,从三个方面去归纳。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即可回答;第二小问可从美英两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以及代议制的确立过程方面举例。第(3)问依据材料时间“民国成立后”及所学知识可知,“旧体制既已拆卸”是指清王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被推翻;“不能衔接的新制度”是指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背景是指辛亥革命的背景。【答案】(1)特点:渐进性,创新性。影响:政治方面,奠定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国家政局长期稳定;经济方面,为资本主义经济稳步发展提供保障,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思想文化方面,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由主义思潮盛行。(2)观点:善于妥协的民族才能走向真正的民主(民主政治是妥协的产物)。说明:美国立法中实现了大州与小州的妥协、南部与北部的妥协,使美国建立起现代民主;英国通过不流血的“光荣革命”走上民主道路。(3)“旧体制既已拆卸”: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能衔接的新制度”: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背景:国际,19世纪末,欧美代议制度不断发展;国内,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28(2014临沂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是最伟大的人,把世界踩在脚下!我财大气粗,拥有无限的权势;我是权杖、王冠和王位,能使大地和海洋颤抖!我的威名远扬,家喻户晓;归根结底,我就是葡萄牙,我比整个世界都大!葡萄牙诗人罗佩德维加材料二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在本质上是农耕文明,所以从来不主张远征。(成吉思汗远征时还没有进入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耕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守土自安,对外面的土地不感兴趣,这是沉淀已久的民族集体心理。余秋雨中华文明的过去和今天材料三近百年的中西文化交流史,是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尖锐挑战的历史几千年的古老文明抵挡不了年轻的西方文明的进攻,打了大败仗,发生了大崩溃。但是中国文化只能在既批判地继承自己又批判地学习外国的过程中新生。罗荣渠论美国与西方资产阶级新文化输入中国(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葡萄牙如此富足的原因及对欧洲的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明“不主张远征的原因”。你如何看待这一思想?(4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西学”在中国传播的特点。(4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利用材料一中信息“把世界踩在脚下”“能使大地和海洋颤抖”,联系新航路开辟以及殖民扩张的史实分析即可;第二小问迁移有关新航路开辟以及殖民扩张对西欧带来的影响相关知识进行回答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信息“本质上是农耕文明,所以从来不主张远征”“沉淀已久的民族集体心理”,可以从文明方式、民族心理两方面进行分析,可以补充自然环境、政治体制等角度;第二小问要注意辩证分析,该问题既要看到其对农耕经济发展、文明延续的积极方面,也要看到其保守、封闭的局限性。第(3)问从材料“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尖锐挑战”“古老文明抵挡不了年轻的西方文明的进攻”,可总结出“在侵略与反侵略的背景下展开”;从“在既批判地继承自己又批判地学习外国的过程中新生”,可以提炼出具有“在碰撞交流中批判继承”的特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学习层次、态度等角度进行总结即可【答案】(1)原因:最先开辟了新航路,垄断了东西方商路;进行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获得巨额财富。影响:大量财富从葡萄牙流向西欧的英、荷等国,促进了这些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引发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争夺;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2)原因: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中庸之道(“和为贵”)传统文化的影响;封闭的大陆环境。看待:有利于农耕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为文明的延续保留了实力;小农意识的产物,具有封闭性、保守性。特点:在侵略与反侵略的背景下展开;由学习西方的科技到学习社会政治学说;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在碰撞交流中批判继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