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二十四)现代中国的外交(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010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二十四)现代中国的外交(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二十四)现代中国的外交(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二十四)现代中国的外交(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时检测(二十四) 现代中国的外交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怀化一模)周恩来提出:“我们决不能依靠旧外交部的一套人马办外交,必须创建新型的外交队伍。这支队伍,应当像人民解放军那样,是一支立场坚定、纪律严明、有战斗力的队伍,是一支“文装的解放军”。这个政策有利于()A确立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B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执行D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解析:选C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一个方面,故A项错误;新中国的成立即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故B项错误;外交队伍必须“立场坚定、纪律严明、有战斗力”“文装的解放军”,说明周恩来主张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C项正确;中苏建交标志着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故D项错误。2英国在1950年初承认了新中国,这是因为一方面英国在华商业利益集团基于上海、香港的现实利益,成为推动英国政府的压力集团;另一方面,英国政府认为中共与苏共区别很大,可以通过外交手段,防止中国彻底倒向苏联。下面表述正确的是()A说明该时期中国已经放弃“一边倒”战略B表明中国政府承认英国在华企业特殊利益C说明了英国政府参与“一五”计划的兴趣D表明新中国对外的根本政策是“独立自主”解析:选D时间是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与苏联结盟,所以此时中国坚持“一边倒”的外交策略,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在外交上实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原则,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所以不会承认英国在华企业的特殊利益,故B项错误;此时帝国主义对中国采取的是经济封锁,“一五”计划主要是接受苏联的援助,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就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包括苏联,正是这一政策使得英国考虑经济与政治的利益,才承认新中国,故D项正确。3(2019泸州一模)对人民日报上相关词汇使用频率进行计量分析,“一边倒”在1949年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到了1951年和1952年开始下降,到60年代,降到个位数,甚至为零。1950年至1952年,“帝国主义”一词呈下降趋势。“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使用频率从1953年到1956年出现迅速增长趋势。这说明()A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中国放弃“一边倒”政策B中美关系逐渐缓和,中国开拓外交新局面C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积极融入第三世界D中国从革命外交向民族外交转变解析:选D根据所学中苏关系破裂是1960年,而变化是在1951年就出现了,所以中苏关系破裂不是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中美关系缓和是在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不结盟运动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从以国家性质和阶级斗争为主的外交思想逐步转变为以国家利益出发的新外交思路,故D项正确。4(2019保定一模)1950年冬新中国的代表首次登上联合国讲台,控诉美国对台湾的侵略。1954年我国政府代表团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日内瓦会议。1955年“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我国上述外交活动()A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B归功于工业化的提前实现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D利于同西方大国改善关系解析:选C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有17个国家与我国建交,打破了西方的封锁,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20世纪50年代,我国尚未实现工业化,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都是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展示,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国际影响力,故C项正确;在联合国对美国控诉、万隆会议,都没有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故D项错误。51955年12月,泰国经济文化代表团秘密访华,这期间,中泰两国签订了中泰贸易会谈纪要。1956年6月,马来西亚宣布取消不准向中国输出橡胶的禁令。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我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B万隆会议改善了我国对外关系C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D当时我国的经济实力比较雄厚解析:选B“一边倒”外交方针处理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而泰国并非社会主义国家,故A项错误;万隆会议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与更多如泰国等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故B项正确;C项说明经贸往来的必要性,但不是20世纪50年代这一特定时期与上述国家经贸往来加强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实力比较薄弱,故D项错误。6在19611962年的第二次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一方面支持老挝等东南亚国家走美苏之间的中立道路;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法国等欧洲国家与美苏保持距离。这一做法()A维持了印度支那地区的长期稳定B使中国在西欧赢得了广泛的盟友C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D发挥了大国应具有的政治影响力解析:选D“维持印度支那地区的长期稳定”是第一次日内瓦会议的影响,故A项错误;“使中国在西欧赢得了广泛的盟友”这一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故B项错误;“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不符合题干中对法国等欧洲国家的态度,故C项错误;题干表明中国一方面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又积极争取部分西方国家与美苏保持距离,说明中国在第二次日内瓦会议上发挥了大国应具有的政治影响力,故D项正确。7至1969年初尼克松上任前,新中国与美国共举行了134次大使级会谈,但唯一的成果是1955年达成的关于遣返平民的协议,以至于有学者认为中美大使级会谈是“聋子的对话”。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B“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外交谈判策略不成熟 D朝鲜战争对双方的影响解析:选A材料反映出1969年前中美之间没有达成有效的友好协议,与当时美苏两极对立,美国孤立社会主义阵营,敌视中国直接相关,故A项正确。81963年,毛泽东提出发展“两个中间地带”,即“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一外交策略的提出所产生的影响是()A万隆会议的顺利召开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推进了新型区域合作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初步提出解析:选B毛泽东“两个中间地带”外交策略的提出,有利于团结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为日后中国重返联合国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契机,故B项正确。9(2019九江一模)1973年,毛泽东主席在会见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时提出“一条线”构想,“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建立国际统一战线。这个“一条线”战略构想是()A与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和平联盟B与美国共同领导国际统一战线C在外交上彰显以阶级斗争为纲D反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策略解析:选D从材料中一条线中的美国、日本等国家,可知并不是与第三世界国家联盟,故A项错误;中美关系缓和并不是要与美国共同领导国际统一战线,故B项错误;与美国、日本的缓和及构建统一战线,说明中国在淡化阶级斗争,故C项错误;中国此时与美国、日本缓和关系,主要是针对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及中苏关系恶化,所以其目的是反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一种策略,故D项正确。10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20世纪70年代,中国接待外国国家首脑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也派出很多代表团分赴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对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友好交往日益密切,60年代后期中国周边那种严峻局势已根本改观。这一变化()A打击了以美苏大国主导的两极格局B树立了中国在国际舞台的中心地位C有利于深化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D为日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提供条件解析:选D中国“对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友好交往日益密切”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对外开放有相似点,故D项正确。112014年7月,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的义利观问题上,习近平强调,“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中国外交要做好对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义融利”。由材料可知,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思想()A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B始终把正确的义利观放在第一位C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D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解析:选A材料中“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说明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思想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故A项正确;“始终把正确的义利观放在第一位”说法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并未强调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排除C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就已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项“开始”说法错误,排除。12(2019青岛一模)2017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强调中俄应坚定遵循“上海精神”,巩固成员国团结协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大务实合作力度,不断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这反映“上海精神”()A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 B强调中、俄强化了结盟C利于打造新型国家关系 D加速了亚洲各国的合作解析:选C材料中提到的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政治影响力而非区域经济一体化,故A项错误;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奉行的是不结盟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这种“上海精神”有利于新型国家关系的打造,故C项正确;上海合作组织之间的合作也仅仅是限于成员内部,并不能加速亚洲各国的合作,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50年代即便是经世派的林则徐、龚自珍等士大夫在书写西方国家的名称时,一般是加兽字偏旁或加口字偏旁以示鄙夷,但六七十年代后,这种写法已很少出现,而且“夷”字使用的频率也逐步减少,与英国订立的天津条约甚至规定,官方文件中禁止使用“夷”字。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魏源就认为西方人与中国人本质上是一样的,西方人有知识、讲礼貌、正直,不应该称之为蛮夷。与西方有关的事务在60年代之前一般称“夷务”,但此后则由“洋务”“西学”之类的褒义型概念替换了,这虽然有列强武力逼凌的因素,其中也透露出晚清对外观念和意识的转变。摘编自齐廉允“大国意识”与“世界意识”的错位中国传统外交观考察材料二包容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思想家明确地提出“和而不同”“和为贵”的理念。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张国家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倡导通过和平方式和外交渠道解决分歧与争端,反对诉诸武力和干涉别国内政。摘编自李克强在英国智库的演讲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1)据材料一指出晚清对外观念和意识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主要原因。(11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49年以来中国是如何以包容姿态融入世界的。(10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大国意识”与“世界意识”关系的认识。(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清朝“天朝上国”的外交理念和近代平等外交的理念两方面分析这种转变;第二小问,从清政府一系列战争失败后的国内政治、经济、思想的变革上分析原因。第(2)问,材料中没有相关的史实可供使用,我们只需要抓住核心“包容”“和平方式”并紧扣“包容”并联系新中国的外交去分析。第(3)问,论述两者关系时,要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切忌空谈,且外交是国内政治、经济利益的延伸。答案:(1)转变:由传统的华夷观(或“天朝上国”观念)和封建等级外交理念转变为近代国家平等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原因:鸦片战争等战争的失败,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严重,民族自尊心受挫,“天朝上国”观念逐渐被打破;西方近代外交观念的传入;一些晚清官员和知识分子,学习西方,推动中国由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2)说明:制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积极与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1954年倡导并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开始步入世界舞台;提出“求同存异”方针;70年代实现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在中国倡导下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实行对外开放,2001年加入WTO等。(3)认识: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同时在对外关系中保持互惠互利,互相包容,和平共处,才能使一个国家的外交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中国美国1931年至1945年中华民族积极抗击日本侵略;国民政府组织远征军入缅作战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等特权;向中国提供贷款6.9亿美元,依租借法案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8.25亿美元1945年至1949年重庆谈判和重庆政协会议;国共两党内战;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出台;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关贸总协定成立;提出了稳定和复兴日本经济的九原则1950年至1980年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原子弹和氢弹相继爆炸成功;19591961年出现严重经济困难;“文化大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尼克松主义发表;“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人类首次踏上月球上表为20世纪三十至八十年代中美两国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2分)解析:“20世纪三十至八十年代中美两国历史事件简表”列举了从抗日战争时期到80年代中国与美国的关系,由此可以用其中某一时间段的史实来说明一些具体的情况,如以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的过程为题,介绍中美双方改善关系的因素,得出70年代中美关系发展的必然性;也可以从外交的根本出发点来论述,即外交是政治的延续,是国家利益的根本体现,从抗日战争到80年代中美之间利益博弈历程可以证明等。答案:示例一论题: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均需改善自身外交和经济状况。阐述:中国:外交方面,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奉行孤立、封锁的对华政策;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严重恶化。我国急需改善外交环境以满足国内各项建设事业的需要。经济方面,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加上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存在的严重弊端,我国经济发展缓慢,亟待调整经济政策与体制。美国:外交方面,由于陷入越南战争泥潭,美苏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不利于美国的变化;美国与欧、日矛盾加深等因素的影响,迫使美国调整外交战略,以改善外交处境。1969年“尼克松主义”发表。经济方面,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出现了经济“滞胀”,美国总统采取措施取得效果有限,凯恩斯主义失灵,美国经济政策需要调整。示例二论题: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阐述: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出现了经济“滞胀”,西欧、日本的崛起,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深陷越战泥潭;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成功使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但因中苏关系恶化,中国调整外交战略,出于共同利益的需要,1972年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美建交并开展广泛的合作。示例三论题:政府的外交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阐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军民坚持抗战,牵制住太平洋战场的大部分日军,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美国积极援华抗战;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和战略利益的需要,美国实施扶蒋反共政策,并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从中国攫取大量特权。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敌视和包围,以服务于美苏争霸格局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了经济“滞胀”、陷入越南战争泥潭及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为扭转困境积极改善与中国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