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六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阶段质量检测(六)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0992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六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阶段质量检测(六)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六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阶段质量检测(六)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六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阶段质量检测(六)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阶段质量检测(六)学生用书P349(单独成册)(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20兰州二模)有学者认为:“林则徐在他有机会对抗敌人之前就被撤职一事,导致许多人认为战争的失败只是一桩历史的偶然事件。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这反映了()A革职林则徐导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B鸦片战争尚未真正惊醒沉睡中的中国人C鸦片战争对中国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D中国较西方在军事与政治方面优势明显解析:选B。由题干“许多人认为战争的失败只是一桩历史的偶然事件。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没有清醒认识到中英的时代差距,故选B项。2(2020株洲二模)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的关税固定为4%,但外商在广州卸货需给官员打点,大概会占到英商进出口货物的10%40%。南京条约英方关于关税的约定是:“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税,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这主要体现了()A英商对华进行商品倾销B英国要求清政府明定关税C中英两国走向正常贸易D外商反感清政府税制腐败解析:选B。由材料可知,鸦片战争之前,外国人来中国贸易交纳少额关税,但需要花大额金钱给官员打点,这样便提高了商品贸易的成本,因而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英国要求清政府将关税“颁发晓示”,即明定关税,故选B项。3(2020合肥一模)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当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之后,它同时成了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了。”文中的“它”最有可能指()A宗教信仰B启蒙思想C西方商品 D民主制度解析:选C。由题干中“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当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之后,它同时成了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了”,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应该是西方列强生产的商品,故选C项;A、B、D三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4(2020南宁高三摸底)1854年6月,清政府与英、美、法等国达成协议,约定由三国各推一人帮办关税事务,从而确立了以洋人为主管理海关的体制。这一体制()A表明中国海关主权开始丧失B反映了清政府已经失去民心C阻滞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D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解析:选D。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协定关税的内容说明中国海关主权已经丧失,故A项错误;从材料看不出清政府已经失去民心,故B项错误;据材料“确立了以洋人为主管理海关的体制”可知,这一体制进一步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故C项错误;材料“确立了以洋人为主管理海关的体制”说明这一体制便利了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故D项正确。5. (2020太原一模)删书衙是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下设的一个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删改论语孟子中庸诗经礼记春秋左氏传等古籍中与太平天国教义不一致的内容,但依旧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其主要目的是()A反对清王朝统治的思想基础B构建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C消除民众对儒学的盲目崇拜D扩大基督教义在中国的影响力解析:选B。根据材料“删改古籍中与太平天国教义不一致的内容,但依旧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可知,其目的是通过思想的建设,来维护太平天国的统治,故选B项;“反对清王朝统治的思想基础”与材料“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不符,排除A项;根据材料“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可知,这一措施通过儒家伦理纲常束缚人们的思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依靠儒家伦理纲常维护统治,排除D项。6(2020上饶二模)“太平天国”,其中“国”原作“囯”,“囯”字里面是一个“王”,“天”字的横划是上长下短。这反映出()A太平天国的反封建性质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封建残余思想C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殖民侵略的性质D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宗教色彩解析:选B。题干“太平天国囯字里面是一个王”,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想称王,具有封建残余思想,故选B项;反封建即反对清王朝统治,这在题干中并没有提及,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及太平天国运动反对殖民侵略,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宗教色彩,排除D项。7(2020天津部分地区二模)下图反映的是1838186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该图反映出()A自然经济无法抵制外来经济侵略B列强侵华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方式C中国渐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英国在中国外贸中占据主导地位解析:选C。材料信息表明中国日益成为英国的商品倾销地,故选C项;材料中三、四阶段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的停滞,反映了自然经济一定的抵制作用,排除A项;B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其他国家,不能反映英国在中国外贸中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项。8(2020枣庄二模)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解析:选B。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洞悉史料的核心信息,“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体现出洋务企业在技术领域过度依赖西方的现象,B项正确。结合题中“封建衙门”“一窍不通”等信息可知管理体系有待完善,A项排除;江南制造总局属于洋务企业,C项错误,排除;一些洋匠不懂技术不能等同于所有洋匠都是外行,D项以偏概全,排除。9(2020三明二模)洋务派积极主张并促成了清政府派遣留学生出洋学习法律,培养了近代中国第一批法律人才,他们创办新式的洋务学堂传授法律知识,并在开展法制教育和翻译国外法学著作中改造或创造出了“主权”“人民权利”“法院”等中文法律词汇。据此可知洋务派()A突破了“中学为体”的束缚B阶级属性发生改变C以培养近代法制人才为根本目的D促进法制教育的近代转型解析:选D。由材料得知,“留学生”向西方学习,归国后,不但成为“法律人才”,而且还在洋务学堂里“传授法律知识”“开展法律教育”等,这说明洋务派促进了中国的法制近代化,故选D项;洋务运动的措施没有突破“中学为体”的束缚,排除A项;洋务派仍然是地主阶级,没有改变阶级属性,排除B项;洋务派的根本目的是学习西方,维护清朝统治,排除C项。10“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材料旨在强调()A洋务官员思想的落后性B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C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D近代工业化道路偶然性解析:选C。“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不能体现洋务派思想的落后性,故A项错误;“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不能体现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他们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故B项错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说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是很明显的,故C项正确;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是对民族危机的挽救,是历史的必然,故D项错误。11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受棉花出口的刺激,一些过去不种棉的地区,如江苏华亭县农民“改禾种花”,“江西、浙江、湖北等处,向只专事蚕桑者,今皆种植棉花”。这表明()A农业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B棉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C封建土地制度受到冲击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解析:选D。19世纪七八十年代列强在中国掠夺原料,一些地区“改禾种花”,但这仅是局限于一部分地区,中国农业的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故A项错误;这些地区种棉只是满足世界市场需要,不可能使棉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故B项错误;这个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并未受到冲击,故C项错误;农民改种棉花供出口需要,不再是自给自足,所以原有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故D项正确。12. 魏源把瑞士的民主制度盛赞为“西土的桃花源”,徐继畬把打下了天下却不做皇帝的华盛顿与中国的尧舜禹相提并论。这表明两位近代早期思想家()A反思危机表达羡慕之情B更加关注西方制度文明C受封建思想的羁绊严重D首次带来西方政治思想解析:选A。根据材料“魏源把瑞士的民主制度盛赞为西土的桃花源”“徐继畬把打下了天下却不做皇帝的华盛顿与中国的尧舜禹相提并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桃花源”“尧舜禹”是国人政治理想的象征,这说明两位思想家反思危机并表达了羡慕之情,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源、徐继畬对西方政治给予了关注,但更多关注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排除B项;魏源、徐继畬属于地主阶级的开明人士,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始于明末的西学东渐,已经带来了西方许多学科,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中叶以来,中国商品的规模发展与商业资本的壮大促使中国传统金融机构发生重大变化。以“日昇昌”为代表的山西票号,以“汇通天下”为目标,以“诚信”等儒家思想为精神内核,积极借鉴并完善传统商业中的账期制度、合伙制度、无限责任制度、身股制度,为满足城乡百姓经济生活、促进工商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世纪中期,清政府相继陷入与太平军、捻军的战争之中,南北失联,南方各省饷银入京不畅,清政府被迫同意票号代为汇兑饷银,票号逐渐将承汇清政府饷银或赔款作为主要业务。据统计18621912年的50年间,票号承汇政府金额2.2亿两,利润高达8 000万两。辛亥革命后,清政府垮台,票号业务量骤减。加上外资银行纷纷来华,到1932年,经历百年辉煌的票号,全国仅剩2家。摘编自黄鉴辉山西票号史 材料二1905年,在考察英国英格兰银行与美国花旗银行后,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户部银行,这是我国最早由官府开办的国家银行。户部银行总资本400万两,总行位于北京,在天津、上海、武汉等9处设立分行。与票号主营汇兑业务不同,户部银行还经营收存出放存款、买卖金银、代人收取财物等一般银行业务。此外户部银行还享有发行货币,经营国库的特权。1908年,经户部奏准,户部银行改称大清银行,制定大清银行则例,进一步明确该行国家银行的性质。摘编自黄鉴辉中国银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山西票号兴起的主要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票号和大清银行的不同之处,并分析票号衰落的原因。(15分)解析:(1)据材料一中清朝的商业发展、当时“日昇昌”为代表的山西票号的经营理念及19世纪中期所处的特殊环境进行分析。(2)第一小问不同之处,从产生的背景和政府的作用、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缺乏政府支持、外资银行和新式银行的挤压、保守经营理念(过于依赖清政府汇兑业务)、动荡的社会环境等角度回答。答案:(1)传统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汇通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经营制度;积极开展清政府的汇兑业务;特殊的时代环境。(2)不同之处:大清银行借鉴西方近代银行的经验,票号是传统金融发展的产物;大清银行业务广泛,票号以汇兑为主;大清银行有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票号则缺乏政府支持。原因:缺乏政府支持;外资银行和新式银行的挤压;保守经营理念(过于依赖清政府汇兑业务);动荡的社会环境。14(2020湖北四地七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世纪中期,清政府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然而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洋务派聘请的一些洋匠更是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牟取暴利,结果洋务运动步履维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政府要“尽一切可能让共产党在经济上日子不好过”,对中国实行经济上封锁的政策。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封锁”“禁运”步步升级,这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的恢复造成了严重的困难。2018年4月16日晚,美国商务部以中国中兴通讯公司非法向伊朗和朝鲜出口为由,发布公告:美国政府在未来7年内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敏感产品(电子技术或通讯元件),这些技术一旦被卡住脖子、断供,将给中兴公司带来巨大的影响与损失。历史事件总能给我们启迪与警示,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解析:依据材料“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政府对中国实行经济上封锁的政策”“2018年4月16日晚,美国商务部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敏感产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掌握核心技术对国家发展意义重大的论点,或者联系近代史实及所学知识得出列强的阻挠与破坏,阻挡不了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壮大的步伐的论点,依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并联系相关所学知识进行论述。答案:示例启示:核心技术是大国重器,我们应自己掌握。说明:19世纪中期,在内外交困的局面下,清政府开展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列强希望中国永远是他们的原料市场和商品市场,不会让中国走向真正的富强。没有核心技术支撑的洋务运动,加上当时腐败的清王朝,其结局早已注定。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和“禁运”。虽然给我们的经济造成了困难,但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了困难,特别是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两弹一星”的研制及成功。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来看仍然比较落后。在有关中兴通讯这场无硝烟的中美贸易战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目前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在核心技术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中国企业必须提高创新,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才能把企业真正地做大做强。总之,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我们只有自己掌握了核心技术和不断创新的能力,才能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道路上不惧任何国际风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