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时期阶段质量检测(二)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0989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时期阶段质量检测(二)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时期阶段质量检测(二)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时期阶段质量检测(二)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阶段质量检测(二)学生用书P321(单独成册)(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20聊城模拟)“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不师古,始罢侯置守。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官,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设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材料主要表明秦朝()A等级制度日趋固化B监察体制正式形成C创立官僚政治体制 D郡国并行体制终结解析:选C。依据题干“尉主五兵,丞相总百官,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设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建立,取代了以前的贵族政治,官僚体制建立,故选C项。2(2020南宁一模)秦统一六国后对官吏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即下级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呈送上级,报告治理状况。据此可知,这一制度旨在()A完善选官制度 B增加政府收入C强化君主权力 D加强中央集权解析:选D。上计制度有力地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旨在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项;上计制度是一种监察制度而非选官制度,排除A项;上计制度是指地方定期向中央汇报工作,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状况的了解,不能增加财政收入,排除B项;上计制度是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政治制度,直接推动中央权力的增强,排除C项。3(2020昆明高三复习诊断)秦统一中国后,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以每户6口计,总数在70万以上。其主要目的是()A加强君主专制主义统治B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C强化关中地区中心地位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解析:选C。据材料“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举的目的是充实关中地区的人口,从而强化关中地区的中心地位,故选C项。4(2020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起点考试)记述出处“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秦律田律“或盗采桑叶,臧(脏)不盈一钱,何论?赀(罚,编者注)徭三旬。”秦律“漆园种植三年被评为下等者,对漆园的管理者啬夫除予以经济处罚外,还要处之于行政撤职,永不起用。”据云梦秦简秦律杂抄据以上记述能被认定的史实是秦代()A“重农”是生态保护的主要出发点B律法制定与执行异常严苛C确立了完备的生态保护法律体系D重视保护和利用生态资源解析:选D。重农在于注重农业生产,而材料仅涉及山林、堤水、漆园等,未明确涉及农业生产,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法律的执行,故B项错误;材料中仅涉及“山林”“堤水”“桑叶”“漆园”相关的法律,无法从中看出秦代有着完备的生态保护法律体系,故C项错误;据材料“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或盗采桑叶”“漆园种植”可知,秦代重视保护和利用生态资源,故D项正确。5(2020昆明调研)汉惠帝时期在全国各郡和地方王国设置监御史,每年要定期到中央汇报工作;为了防止他们与郡守、侯王勾结,还要每两年轮换一次。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监御史()A代替郡守执掌地方管理 B行使御史大夫的职能C成功防止地方侯国割据 D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解析:选D。监御史的主要职责是对地方行使监察权,故A项错误;御史大夫对中央官员行使监察权,而材料监御史负责监察地方,故B项错误;C项表述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由材料“每年要定期到中央汇报工作;为了防止他们与郡守、侯王勾结,还要每两年轮换一次”可知,中央通过监御史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正确。6(2020宝鸡二模)汉代农民“外出为庸(佣)”的现象颇为普遍,如“第五访少孤贫,常佣耕以养兄嫂”“申屠蟠家贫,傭为漆工”“栾布穷困,卖庸于齐,为酒家保”等。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B土地集中日益严重C租佃关系普及深化 D水陆交通长足发展解析:选B。由材料“汉代农民外出为庸(佣)的现象颇为普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高度集中使得百姓缺乏土地而外出谋生,故选B项;汉代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排除A项;明朝以后租佃关系普及,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水陆交通,排除D项。7(2020太原一模)汉武帝设刺史,职权为“奉诏六条察州”。西汉中期后,京房(人名)曾经向皇帝奏报新的对官吏考核的方法,皇帝“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考核官吏政绩的事宜),刺史复以为不可”。由此可见,在汉代中后期()A刺史制度渐趋完善 B刺史地位显著提高C刺史监察范围扩大 D刺史职权有所异化解析:选D。根据材料“奉诏六条察州”“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考核官吏政绩的事宜),刺史复以为不可”可知,刺史除了奉诏察州外,还参与考核官吏,这说明刺史职权有所异化,故选D项;材料仅体现了刺史职权的变化,不能表明该制度走向完善,排除A项;“显著提高”表述不当,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刺史职权的变化,不能体现其监察范围的大小,排除C项。8(2020北京西城区一模)有学者指出,华夏民族大一统的伟业,到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其中,与汉武帝相关的措施是()A建立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统一文字和货币B颁布“推恩令”,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实施开明的民族政策,思想上尊道、礼佛、崇儒D平定三藩之乱,将四书五经作为科举考试内容解析:选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大一统,故选B项;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统一文字和货币,排除A项;唐朝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思想上尊道、礼佛、崇儒,排除C项;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排除D项。9(2020百校联盟质监)据历史记载,汉初封功臣侯“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到文景之世,“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这一变化表明()A封建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B重农抑商政策受到了冲击C编户制度保证了国家的税收D人口膨胀冲击了经济秩序解析:选A。“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表明经济得到了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人口增加,没有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经济的发展导致人口增加,没有涉及编户制度保证国家的税收,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经济的发展导致人口增加,没有涉及人口膨胀冲击经济秩序,故D项错误。10(2020天津十二区县联考)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已有相当发展。汉武帝以后,民间资本被迫大量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主要载体,以农为主、工商为辅。这种变化反映出汉武帝时期()A民间资本发展较快 B工商业环境宽松C国家强化经济控制 D农工商协调发展解析:选C。据材料“民间资本被迫大量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主要载体,以农为主、工商为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采取盐铁专卖等一系列措施加强对经济的控制,迫使民间资本向农业转移,故选C项。11(2020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班固白虎通德论提出“三纲六纪”思想,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六纪即:诸父有善,诸舅有义,昆弟有亲,族人有序,师长有尊,朋友有旧。据此可知东汉“三纲六纪”思想()A推动儒家社会秩序观的发展B顺应了确立专制主义的需要C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D注重谶纬神学世界观的养成解析:选A。依据材料“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六纪即:诸父有善,诸舅有义,昆弟有亲,族人有序,师长有尊,朋友有旧”可知,东汉“三纲六纪”思想推动了儒家社会秩序观的发展,故A项正确;专制主义的确立是在秦朝,故B项错误;西汉时期构建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故C项错误;依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纲六纪”思想为东汉班固提出,与谶纬神学无关,故D项错误。12“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更是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的精神支柱,由于其与“君权神授”同为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而广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这表明()A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B“灾异示警”有效制约了君主集权C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D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政治秩序解析:选D。题干主要论述的是“灾异示警”和“君权神授”为广大的统治阶级所接受,没有提及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灾异示警”有效制约了君主集权,故B项错误;题干述及的是“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言谏制度的精神支柱,没有提及言谏制度的来源,故C项错误;通过题干可知,“灾异示警”和“君权神授”是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同时统治阶级也接受了这一思想,并且“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意即统治阶级借助宗教思想稳定了统治秩序,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0南宁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贸之路,它沟通了旧大陆上兴起的诸种文明。在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之后,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更趋频繁。在丝路沿线相继兴起的中国古代诸王朝从秦汉到明清绵延不绝,与印度、波斯等古代诸帝国,通过不断地扩张、征服,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的全球化进程的到来。在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发展中,东方与西方、中国与外国、陆地与海洋、人类与自然等领域,互动几乎无处不在。如族群的迁徙、多民族的融合、各种宗教的传播、艺术的相互影响、物种与技术的交换、风俗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等,都是经过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互动带来的结果。摘编自王永平全球史视野下的古代丝绸之路等材料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明晰和相应举措的出台,国内外将“一带一路”倡议与美国战后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的说法也日益增多。国内媒体多从经济视角出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会产生马歇尔计划在欧洲经济复苏和地区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西方学者和媒体则多从政治与安全视角出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国际力量中心转移背景下,中国经营势力范围、争夺地区主导权的政治安全战略。“一带一路”倡议首先是共同发展的战略,不针对第三方,不经营势力范围。相比之下,马歇尔计划则在援助中附加了诸多不平等条件,获得干预西欧各国内部经济政策的有力手段。与马歇尔计划相比,“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需要应对沿线国家多样化的利益诉求,还面临诸多域外因素的干扰。“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获得沿线各国政府层面的积极表态,但在学者和民众层面认知度并不高。摘编自金玲“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多元文明发展的特征,并从全球视野的角度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8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9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征,根据材料一“在丝路沿线相继兴起的中国古代诸王朝从秦汉到明清绵延不绝”“沟通了旧大陆上兴起的诸种文明”得出古代丝绸之路多元文明交往长久不衰;根据材料一“在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之后,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更趋频繁”得出互动贯穿于丝绸之路多元文明发展的始终。第二小问意义,从对中国的对外交往、文化的交流及世界联系的加强等方面分析。(2)相同点从二者对本地区经济发展及国际地位方面分析;不同点根据提出国家的目的对比分析。(3)第一小问问题,主要从沿线国家发展的差异性、从人民对“一带一路”认识的不足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方法,从积极宣传、采取一些有利政策等入手分析。答案:(1)特征:古代丝绸之路多元文明交往长久不衰;互动贯穿于丝绸之路多元文明发展的始终。意义:加强了中国与欧亚非等国家的往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丝绸之路的开通扩大了人类交往的范围;互动促进了全球文明的发展,古代丝绸之路是一部人类文明交往与联系的全球史。(答出两点即可)(2)同:两者都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复苏和地区一体化;两者在不同时期都扩大了倡议国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影响力。异:“一带一路”倡议国以共同发展为根本属性,以平等互利为原则,以务实合作为导向;马歇尔计划是一项政治与安全战略,美国通过附加条件的援助,开始了与苏联的冷战进程。(3)问题:沿线国家充满多样性和异质性,对中国具有不同的认知,经济、政治和安全风险大;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学者和民众层面认知度较低。方法:宣扬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通过各种国际研讨会、中外联合课题研究等形式增加外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了解;加快推进框架下的具体合作,用实际合作成果向外部世界展示其共同发展的根本属性。(言之有理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第一帝国时代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实行郡县制;秦朝统一文字;秦朝修长城防御匈奴,秦汉长期同匈奴作战;秦朝修建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秦汉法律细密,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秦汉时期丝绸、造纸、漆器以及冶铁技术领先世界;汉朝农书氾胜之书;汉朝开通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在新征服地区设立行省,权力向君主和将军集中;在不列颠修长城抵御外族入侵,罗马长期抵抗外族侵略;修建以罗马城为中心通往帝国各地的硬面公路;法律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体系日趋完备;玻璃工艺、银器、铸币和采矿技术先进;科鲁美拉写就名著论农务;海外贸易发达;确定基督教为国教摘编自胡孝文等秦汉与罗马:帝国时代的倒影从上表中提取秦汉与罗马帝国的相关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第一帝国时代”的特征进行阐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解析:首先,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如秦汉实行郡县制,罗马帝国在新征服地区设立行省;秦汉法律细密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罗马帝国法律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体系日趋完备;秦朝修长城防御匈奴,修建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罗马帝国在不列颠修长城抵御外族入侵,修建以罗马城为中心通往帝国各地的硬面公路;等等。其次,明晰论证观点,对获得的信息结合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如古代帝国依靠周密的制度维持统治、古代帝国都重视公共工程的兴修等。最后,根据提取的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表述成文。答案:示例一论题:古代帝国依靠周密的制度维持统治。阐述:东西方帝国为了维护帝国的统一与安全,它们在制度方面进行了周密的设计,如在行政制度上,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和罗马的行省制度,都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同时在法律制度方面,秦汉时期严密的法律制度和罗马帝国完备的法律体系,都有效协调帝国内部矛盾,稳定统治秩序。周密完善的制度设计是维系东西方帝国统治的重要条件之一。示例二论题:古代帝国都重视公共工程的兴修。阐述:秦汉和罗马帝国为了有效控制扩大了的疆域,都重视公共工程的兴修。秦汉和罗马都修筑了通往帝国四面八方的道路,方便了帝国的信息与军队等及时到达帝国边界;除此之外,两者都修筑长城等防御工事,维护帝国的统一。重大公共工程的兴修既是“第一帝国时代”东西方帝国实力的体现,也维护了帝国的统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