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作业37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人教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0018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市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作业37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人教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河北省衡水市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作业37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人教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河北省衡水市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作业37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人教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业(三十七)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顾炎武说:“今之君者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科条文薄日多一日,而又设之监司有司之官凛凛焉救过之不给,以得代为幸,而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这反映出()A专制制度强化导致事务繁杂B机构膨胀导致地方负担过重C中央权重地方官责任心缺失D官员之间互相推诿效率低下解析:在顾炎武看来,“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原因,在于地方和社会未得到充分发展;而地方和社会得不到充分发展的原因,在于君主有私心,要把一切权力收归己有,所以中央的权力过重。材料中还提到“有司之官凛凛焉救过之不给,以得代为幸,而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可见在中央集权下,地方缺乏自主性,官员不肯为民争利,也就是责任心缺失,故选C。材料强调的是中央集权,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到地方负担重,故排除B项;题目也没有官员之间的推诿,故排除D项。答案:C2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这表明()A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B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C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D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王夫之被清末的革命者描绘为反清排满的象征,同时又被清政府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这并不矛盾,也不是他的多面性,只是各方为了满足自身的政治需要而为之的。因此体现出对人物的历史评价受到现实政治的影响,因此B项正确。答案:B3明朝思想家李贽说:“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行,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商法?”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李贽()A反对以君主言行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B倡导“农商并重”的新经济理念C认为社会发展中没有统一的是非标准D主张“与世推移”的时代发展观解析:李贽的观点主要体现在“昨日是而今日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商法?”上,他认为,没有固定的标准,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本题选择D项。A项不够准确,李贽主要强调的是变化,而不是针对皇权;B项与材料无关;C项错误,李贽并不是认为没有标准,而是说标准随着时间发展而变化。答案:D4(清)刘蓉在论述义理与考据的关系时指出义理之学“其高可至于圣贤,最下亦不失为善人君子”,汉学家“不惟正鹄之求,则且弯弓终日而莫知的之所向,况望其有一中之得哉?”刘蓉意在强调()A经世致用思想观念B两汉经学专事考据C儒者都是圣贤君子D宋明理学高明广大解析:材料批评汉学家经学家的考据没有针对具体的目标,主张义理之学的具体目标“善人君子”和“至于圣贤”,可见讲求学问的具体效果,故选A项;材料的主旨不是批评两汉经学,排除B项;不能以学术确定人品,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宋明理学问题,排除D项。答案:A5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说:“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不能免矣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对这一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A批判了人们自私自利B强调了公私之间的对立关系C反映了当时新经济因素的要求D肯定了私有开始向公有的转化解析:从材料来看,顾炎武认为原有的天下为公的理论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的情况,所以反映出当时新经济因素所带来的变化和要求,本题选择C项。A项说法没有理解材料的含义;B项与材料无关;D项说法错误,材料并没由反映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化。答案:C6(2018河南适应性测试一)有学者认为:“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 ()A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 B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原C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 D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该学者认为,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思想家的思想是在明末道德人心危机下出现的,是对理学的扬弃或终结,其目的是重新回归儒家基本价值观念,也就是说,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故选D项。理学有利于约束道德人心,故A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原”,故B项排除;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答案:D7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有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释道犹劝人以善,小说专导人以恶。世人习而不察,辄怪乎刑狱之日繁,盗贼之日炽,岂知小说之于人心风俗者,已非一朝一夕之故也。(清)钱大昕(17281804)著潜研堂文集卷十七正俗(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叙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根据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答案:(1)演变: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是重要思想流派之一;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它在吸收佛道思想的基础之上深化了儒学,南宋之后,程朱理学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继承了儒家思想,以个性解放为核心,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是精神,开创思想活跃的新局面。(2)解释:小说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小说影响力超过儒释道三教;通俗易懂的小说适应了市民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