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巩固与发展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40686852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7.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巩固与发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巩固与发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巩固与发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板块四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板块四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阶段特征阶段特征】宋元时期宋元时期(9601368年年)是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是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1.政治政治:由政权并立到走向大一统由政权并立到走向大一统,民族融合民族融合;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宋代在中央和宋代在中央和地方全面实行分化事权的改革地方全面实行分化事权的改革;元代行省制影响深远。元代行省制影响深远。2.经济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活跃商品经济活跃,商业活动突破坊市限制。交子的商业活动突破坊市限制。交子的使用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空前水平。海外贸易有重大发展。使用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空前水平。海外贸易有重大发展。3.思想思想:理学产生理学产生,儒学完成转型儒学完成转型;科技世界领先科技世界领先;文艺平民化、市俗化。文艺平民化、市俗化。第第1讲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巩固与发展讲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巩固与发展考情备考分析考情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主干知识整合要点史料探究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高考教材连线考情备考分析考情备考分析 考题角度考题角度备考分析备考分析考题角度考题角度备考分析备考分析(1)2017全国全国卷卷,27:关于宋太祖关于宋太祖驾崩崩的不同的不同记载(2)2016全国全国卷卷,26:宋代重史宋代重史传统对君君主主专制的影响制的影响(3)2012海南卷海南卷,5:北宋北宋专制制权力的力的加加强强1.高高频考点考点:宋代君主宋代君主专制的加制的加强强。2.备考策略考策略:(1)掌握宋代君主掌握宋代君主专制加制加强强的措施。的措施。(2)可以将宋和元政治制度可以将宋和元政治制度对比分析比分析,宋代是一个分宋代是一个分权过度的朝代度的朝代,造造成了效率低下成了效率低下,财政困政困难的局面的局面;而元代而元代则是一个是一个权力相力相对集中的朝代集中的朝代,造成了造成了权贵专权、政局、政局动荡的局面的局面,通通过对比比可以有效地提高考生可以有效地提高考生对知知识的理解。的理解。主干知识整合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整合知识夯实基础夯实基础抓主干抓主干一、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君主专制的加强1.宋代宋代(1)宋代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宋代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2)中央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中央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2.元代元代(1)设中书省设中书省,上承天子上承天子,下总百司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是最高行政机关。(2)元末元末,宰相权势越来越大宰相权势越来越大,有时可以左右皇位继承。有时可以左右皇位继承。二、中央集权的发展二、中央集权的发展1.宋代宋代(1)措施措施军事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抽调地方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2)影响影响积极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集权。消极消极: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2.元朝元朝:行省制度行省制度(1)目的目的:为了对幅员空前辽阔的多民族国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统治。为了对幅员空前辽阔的多民族国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统治。(2)内容内容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辖。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辖。地方设行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管理。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重大民政事务须但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重大民政事务须呈报中书省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须呈报枢密院。军政要务须呈报枢密院。(3)影响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三、民族融合三、民族融合宋元时期战争频繁宋元时期战争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两宋时期促进了民族融合。两宋时期,封建生产方式逐渐向边疆封建生产方式逐渐向边疆地区扩展地区扩展,周边各族迅速封建化。元朝时期周边各族迅速封建化。元朝时期,国家统一国家统一,北方民族南迁北方民族南迁,中原中原民族向边疆迁移民族向边疆迁移,形成了新的民族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回族。重理解重理解1.汉、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异同汉、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异同相同相同中央中央削弱、分割宰相削弱、分割宰相权力力,加加强强皇皇权地方地方削弱地方机构的削弱地方机构的权力力不不同同中央中央汉武帝通武帝通过设立立“中朝中朝”来削弱相来削弱相权宋太祖宋太祖则通通过分割宰相分割宰相军权、财权乃至行政乃至行政权来削弱相来削弱相权地方地方汉武帝主要是削弱王国武帝主要是削弱王国势力力,建立建立对地方官的地方官的监察机制察机制宋太祖宋太祖则将地方兵将地方兵权、财权、行政、行政权收收归中央中央2.元朝的行省与郡县制的区别元朝的行省与郡县制的区别(1)郡县是地方机构郡县是地方机构,郡县长官是地方官员。中央政令直达郡县郡县长官是地方官员。中央政令直达郡县,有利于民族有利于民族国家的统一。形象地表示国家的统一。形象地表示:中央中央郡郡县县,直线行政。直线行政。(2)行省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行省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行省长官是中央官员。元设中书省行省长官是中央官员。元设中书省,即中央即中央政府政府,总理全国政务总理全国政务,管理管理“腹里腹里”地区地区(河北、山西、山东等地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其余地。其余地方设行省方设行省,是分区统治是分区统治,不是直线统治。不是直线统治。3.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特点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特点(1)皇帝拥有最高监察权。皇帝拥有最高监察权。(2)监察机构独立监察机构独立,自上而下垂直监察。自上而下垂直监察。(3)重视监察官的选任。重视监察官的选任。(4)凭实绩黜陟凭实绩黜陟,严格考核监察官。严格考核监察官。(5)允许风闻言事。允许风闻言事。要点史料探究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研习史料探究重点探究重点【解答解答】(1)明问题明问题,找方向找方向:“特点特点”源自材料源自材料,“影响影响”结合所学。结合所学。(2)定时空定时空,找关联找关联: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有效的加强了中央集权有效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为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借鉴。后世留下宝贵的借鉴。(3)提信息提信息,找关键找关键:说明元代行省遵循犬牙交错的划界原则。说明元代行省遵循犬牙交错的划界原则。体现行省实行集体负责制度。体现行省实行集体负责制度。体现行省是中央的派出机构体现行省是中央的派出机构,受中央节制管辖。受中央节制管辖。【答案答案】特点特点:行省划分遵循犬牙交错的原则行省划分遵循犬牙交错的原则;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议事;行省拥有大权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但受中央节制。影响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中央与地特别是调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方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深化拓展深化拓展】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趋势及原因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趋势及原因1.演变趋势演变趋势(1)逐渐由二级区划演变为三级区划。逐渐由二级区划演变为三级区划。(2)地方行政区划辖区逐渐变小地方行政区划辖区逐渐变小,数目逐渐增多数目逐渐增多;南方行政区划数目逐渐增多。南方行政区划数目逐渐增多。(3)最高行政区划最高行政区划(行省行省)的边界设置的边界设置,山川形势和犬牙交错原则并行。山川形势和犬牙交错原则并行。(4)最高行政区划往往由吏治监察区和军务督理区转变而来最高行政区划往往由吏治监察区和军务督理区转变而来,地方最高行政长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往往由中央官转变而来。官往往由中央官转变而来。(5)地方权力越来越小地方权力越来越小,中央集权逐渐加强。中央集权逐渐加强。(6)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不同于汉族的行政制度进行管辖。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不同于汉族的行政制度进行管辖。2.原因原因: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地区地区(南方南方)开发开发,人口增多人口增多;疆域的扩展疆域的扩展;专制主义中央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需要。权强化的需要。【解答解答】(1)明问题明问题,找方向找方向:“宋代文官政治的特点宋代文官政治的特点”需要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需要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学知识进行分析,据答题限定词据答题限定词“概括概括”两字可知两字可知,语言要简明扼要。语言要简明扼要。(2)定时空定时空,找关联找关联:北宋统治者重文轻武北宋统治者重文轻武,以分权方式加强集权。使君主专制中央集以分权方式加强集权。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大大加强权制度大大加强,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3)提信息提信息,找关键找关键:说明宋代士大夫政治地位较高说明宋代士大夫政治地位较高,受统治者重视。受统治者重视。说明宰相一定程度上可制约皇权。说明宰相一定程度上可制约皇权。台谏官可参与国事决策、指摘政事、对丞相可形成制约台谏官可参与国事决策、指摘政事、对丞相可形成制约,但其选择与去留由皇帝但其选择与去留由皇帝决定决定,说明其本质仍是维护专制皇权的工具。说明其本质仍是维护专制皇权的工具。两宋宰相多科举出身两宋宰相多科举出身,说明官员文化素质较高。说明官员文化素质较高。【答案答案】特点特点:统治者重文统治者重文;对皇权形成一定制约对皇权形成一定制约;参与决策和劝谏参与决策和劝谏;削弱相权削弱相权,维护维护皇权皇权;官员文化素质较高。官员文化素质较高。【深化拓展深化拓展】宋代文官政治得以确立的原因宋代文官政治得以确立的原因两宋时期两宋时期,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以科举出身为主体的文官队伍成以科举出身为主体的文官队伍成为政治的中坚力量为政治的中坚力量,独具特色的文臣士大夫政治体制得以确立。其主要原独具特色的文臣士大夫政治体制得以确立。其主要原因如下因如下:(1)经济结构上引入社会结构变动经济结构上引入社会结构变动:封建土地私有制迅速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迅速发展,土地转移和流土地转移和流通的频率加快通的频率加快,租佃契约关系确立租佃契约关系确立,诱发社会结构变化诱发社会结构变化,传统的门阀士族势力传统的门阀士族势力退出历史舞台退出历史舞台,庶族地主取而代之庶族地主取而代之,平民社会因素开始显现平民社会因素开始显现,社会流动性加强社会流动性加强,为宋代士大夫阶层登上政治舞台准备了条件。为宋代士大夫阶层登上政治舞台准备了条件。(2)科举制发展科举制发展:科举制削弱了门第血统在科举中的作用科举制削弱了门第血统在科举中的作用,增加了寒门士人仕增加了寒门士人仕进的机会进的机会,使科举考试向整个社会敞开了大门。使科举考试向整个社会敞开了大门。(3)重文轻武的国策重文轻武的国策:宋朝建立初宋朝建立初,吸取前代武人拥兵自重而皇权式微的教吸取前代武人拥兵自重而皇权式微的教训训,制定了制定了“兴文教兴文教,抑武事抑武事”的国策的国策,“以儒立国以儒立国”的政治格局的政治格局,为宋代士大为宋代士大夫政治的确立提供了保障。夫政治的确立提供了保障。(4)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宋代官学、私学数量及规模均超过前代宋代官学、私学数量及规模均超过前代,既提高了社会既提高了社会整体文化水平整体文化水平,也为文官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也为文官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高考教材连线高考教材连线 透析高考透析高考教材补缺教材补缺【析考题析考题】角度一宋代重史传统对君主专制的影响角度一宋代重史传统对君主专制的影响【典例典例1】(2016全国全国卷卷,26)史载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有人问他原因,他他说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试题分析试题分析】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制度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制度,重史的传统有利于封建皇帝借重史的传统有利于封建皇帝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鉴历史的经验教训,史官有秉笔直书的史官有秉笔直书的,也有寡廉鲜耻之徒也有寡廉鲜耻之徒,并不一定全部真并不一定全部真实可信实可信,因此因此,B项的项的“全都真实可信全都真实可信”,C项的项的“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盾”都是绝对化的表述都是绝对化的表述,B、C两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宋太祖两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宋太祖“不乐不乐”是因是因为不为不“容易行事容易行事”,并非史书记录其真实的言行并非史书记录其真实的言行,D项错误。项错误。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重史传统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重史传统,不仅仅宋代独有不仅仅宋代独有,中国古代每个朝代都设立中国古代每个朝代都设立史官史官,系统整理前朝历史系统整理前朝历史,也负责记录本朝的大事也负责记录本朝的大事,作为皇帝治国的参考作为皇帝治国的参考,因因此此,中国形成了系统的史学体系中国形成了系统的史学体系,较为完整地记录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变迁较为完整地记录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变迁,这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答案答案:A【教材补缺教材补缺】史官制度史官制度中国古代的史官是文化的记载者与传承者中国古代的史官是文化的记载者与传承者,通过记录史实通过记录史实,采用采用“史史”本身本身的明鉴作用的明鉴作用,去告诫后人去告诫后人,特别是特别是“史史”本身的惩戒作用本身的惩戒作用,来制约当朝的政治来制约当朝的政治,将政治与文化功能有机结合在一起。将政治与文化功能有机结合在一起。史官们通过手中的笔来惩恶扬善史官们通过手中的笔来惩恶扬善,点评朝政点评朝政,使君权和史官之间的关系变得使君权和史官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与微妙。史官的设置是王权的需要更为复杂与微妙。史官的设置是王权的需要,是服从于王权利益之下的对是服从于王权利益之下的对皇帝言行的记录。然而皇帝言行的记录。然而,随着史官意识的进一步加强随着史官意识的进一步加强,独立客观地记录历史独立客观地记录历史逐渐成为史官的职业自觉逐渐成为史官的职业自觉,从而使得史官对王权的规范与制约起到的作用从而使得史官对王权的规范与制约起到的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也逐渐显现出来,这对古代的君主政治产生了长期性的影响。这对古代的君主政治产生了长期性的影响。角度二宋朝君主专制权力的进一步强化角度二宋朝君主专制权力的进一步强化【典例典例2】(2012海南卷海南卷,5)北宋初期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这种现象反映了象反映了()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试题分析试题分析】在中国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在中国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北宋是我国专制主义中北宋是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重要阶段央集权强化的重要阶段,相权不断削弱是中央集权的重要特点。相权不断削弱是中央集权的重要特点。A项与题项与题干材料内容不符干材料内容不符,B项所述与史实不符项所述与史实不符,宰相位尊权重的局面在汉以后已开宰相位尊权重的局面在汉以后已开始改变始改变,D项与材料和史实均不符。联系北宋分割宰相职权以分权的形式项与材料和史实均不符。联系北宋分割宰相职权以分权的形式来达到集权的目的和北宋专制皇权的加强可知来达到集权的目的和北宋专制皇权的加强可知,正确选项为正确选项为C。答案答案:C角度三元朝的一省制角度三元朝的一省制【典例典例3】(2015福建卷福建卷,15)元初元初,中书省中书省“省规省规”:三日一奏事三日一奏事,军国急务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试题分析试题分析】元朝实行一省制元朝实行一省制,与宋朝的二府三司制相比与宋朝的二府三司制相比,丞相一级的人员丞相一级的人员大大减少大大减少,提高了行政效率提高了行政效率,但是但是,相权相对集中相权相对集中,容易造成权贵专权的局面。容易造成权贵专权的局面。这并不等于丞相的权力不受制约这并不等于丞相的权力不受制约,首先首先,中书省的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中书省的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等都必须听命于皇帝参知政事等都必须听命于皇帝,其次其次,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等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等之间也存在制约关系之间也存在制约关系,遇事需要集体商议遇事需要集体商议,材料就是强调的这一点材料就是强调的这一点,B项正确。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信息“军国急务军国急务”是特例是特例,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上承天子上承天子,下总下总百司百司,A项错误。元朝中枢权力机构的设置体现的是集中权力项错误。元朝中枢权力机构的设置体现的是集中权力,不是不是“分割分割”,C项错误。根据材料项错误。根据材料,需要禀报皇帝的是一些需要禀报皇帝的是一些“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的问题的问题,D项错误。项错误。答案答案:B【教材补缺教材补缺】元朝与宋代的不同特点元朝与宋代的不同特点1.政权的统治者政权的统治者:宋代是一个汉族建立的王朝宋代是一个汉族建立的王朝,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是但是,并未完成中国统一并未完成中国统一,长期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而元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第长期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而元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2.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宋代在中央和地方全面分权宋代在中央和地方全面分权,强化皇权和中央的权力强化皇权和中央的权力,也造成了效率也造成了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的问题。元代中央和地方的权力相对集中低下、人浮于事的问题。元代中央和地方的权力相对集中,虽然提高了行政效虽然提高了行政效率率,但也造成了权贵专权的局面。但也造成了权贵专权的局面。3.文化政策文化政策:宋代重文轻武宋代重文轻武,知识分子地位较高知识分子地位较高,文化相对发达。元代则重武轻文文化相对发达。元代则重武轻文,知识分子地位低下。知识分子地位低下。4.民族政策民族政策:宋朝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宋朝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宋朝疆域内的各民族基本上能够和宋朝疆域内的各民族基本上能够和平相处。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平相处。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各民族权利差异很大各民族权利差异很大,民族矛盾尖锐。民族矛盾尖锐。【练考题练考题】1.(2017北京卷北京卷,13)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直不阿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民间尊称他为民间尊称他为“包相包相爷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其中中“位同宰相位同宰相”的是的是()A.转运使转运使 B.兵部员外郎兵部员外郎C.知府知府D.枢密副使枢密副使解析解析:D宋初宋初,为制约相权为制约相权,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政权、军权和财权,故枢密副使故枢密副使“位同宰相位同宰相”,D项正确。转运使和知府是地项正确。转运使和知府是地方行政长官方行政长官,A、C两项错误两项错误;兵部员外郎是掌管兵部事务的官员兵部员外郎是掌管兵部事务的官员,B项排除。项排除。2.(2016江苏卷江苏卷,4)“宋沿唐制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宋代()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录取人数大大增加解析解析:A材料表明唐代科举考试仍存在一定的主观色彩材料表明唐代科举考试仍存在一定的主观色彩,而宋代而宋代“糊名考糊名考校校,一决文字而已一决文字而已”采用密封考试形式采用密封考试形式,有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性有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性,故故A项正项正确确;材料主要提及科举考试的形式更加公平材料主要提及科举考试的形式更加公平,没有提及取士科目数量减少没有提及取士科目数量减少,故故B项错误项错误;材料材料“宋沿唐制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亦贵进士科”说明唐宋均重视进士科说明唐宋均重视进士科,故故C项错项错误误;材料主要提及科举考试的形式更加公平材料主要提及科举考试的形式更加公平,没有涉及录取人数的变化没有涉及录取人数的变化,故故D项错误。项错误。提问与解答环节Questions And Answers31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是为一个目标去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