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固设计规范讲解

上传人:dfg****19 文档编号:240551688 上传时间:2024-04-15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固设计规范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加固设计规范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加固设计规范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请各位稍候请各位稍候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讲解讲解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桥梁室土木与交通学院桥梁室 单成林单成林20082008年年1111月月1 总则总则p 1.0.11.0.1 为了提高公路桥梁的加固设计水平,指导桥梁加固为了提高公路桥梁的加固设计水平,指导桥梁加固设计,满足安全适用、技术可靠、经久耐用、经济合理、环设计,满足安全适用、技术可靠、经久耐用、经济合理、环境保护的要求,制定本规范。境保护的要求,制定本规范。p 1.0.2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公路桥梁以恢复使用功能、提高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公路桥梁以恢复使用功能、提高承载能力、增强安全性和耐久性为目的的加固设计。一般养承载能力、增强安全性和耐久性为目的的加固设计。一般养护工程可参照使用。护工程可参照使用。1 总则总则p 1.0.31.0.3 桥梁加固前,应按照有关要求及相关规范对其技术桥梁加固前,应按照有关要求及相关规范对其技术状况、承载能力进行检测、评定,并对建设方案进行社会、状况、承载能力进行检测、评定,并对建设方案进行社会、经济、技术比较。经济、技术比较。p 1.0.41.0.4 有特殊使用要求的桥梁,其荷载标准、加固设计基有特殊使用要求的桥梁,其荷载标准、加固设计基准期、功能要求通过专门研究确定。准期、功能要求通过专门研究确定。p 1.0.5 1.0.5 公路桥梁的加固设计除应满足本规范有关规定外,公路桥梁的加固设计除应满足本规范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尚应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3 基本规定基本规定 3.23.2 加固设计计算基本假定加固设计计算基本假定:p3.2.1 3.2.1 桥梁加固时,应考虑分阶段受力,在新加材料与原结构桥梁加固时,应考虑分阶段受力,在新加材料与原结构(构件构件)未有效结未有效结合前,其恒载合前,其恒载(含新加材料重量含新加材料重量)应由原结构截面承担应由原结构截面承担;有效结合后施加的荷载有效结合后施加的荷载(恒载、活载、附加载恒载、活载、附加载)由加固后的组合截面承担。由加固后的组合截面承担。p3.2.2 3.2.2 在不同受力阶段,截面变形符合平截面假定。在不同受力阶段,截面变形符合平截面假定。p3.2.3 3.2.3 在极限状态下,原结构受压区边缘混凝土的应变达到极限值,截面受压在极限状态下,原结构受压区边缘混凝土的应变达到极限值,截面受压区应力可以简化为矩形计算,混凝土取抗压强度设计值。区应力可以简化为矩形计算,混凝土取抗压强度设计值。p3.2.4 3.2.4 在极限状态下,原结构受拉区钢筋仍为理想弹塑性材料,钢筋取抗拉强在极限状态下,原结构受拉区钢筋仍为理想弹塑性材料,钢筋取抗拉强度设计值。度设计值。p3.2.5 3.2.5 混凝土结构加固后的极限承载力,应以原结构截面中混凝土或钢筋强度混凝土结构加固后的极限承载力,应以原结构截面中混凝土或钢筋强度设计值控制。设计值控制。3 基本规定基本规定 3.3 3.3 加固基本原则与设计程序:加固基本原则与设计程序:p3.3.13.3.1 加固设计应依据原桥梁竣工图和设计图及检测评估报告进行,并经现场核对加固设计应依据原桥梁竣工图和设计图及检测评估报告进行,并经现场核对。p3.3.2 3.3.2 加固设计计算,应考虑结构病害影响、材料劣化、新旧材料的结合性能及材性差异。加固设计计算,应考虑结构病害影响、材料劣化、新旧材料的结合性能及材性差异。材料、几何等参数的取值,应采用桥梁现状的检测结果材料、几何等参数的取值,应采用桥梁现状的检测结果。p3.3.3 3.3.3 加固设计应进行各施工阶段构件的强度、稳定性及结构变形验算加固设计应进行各施工阶段构件的强度、稳定性及结构变形验算。p3.3.4 3.3.4 加固后的结构验算应考虑附加荷载加固后的结构验算应考虑附加荷载(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及徐变、预加应力、墩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及徐变、预加应力、墩台位移、安装应力等台位移、安装应力等)的影响的影响。p3.3.5 3.3.5 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时,结构构件任一截面上的应力不宜超过材料强度的设计值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时,结构构件任一截面上的应力不宜超过材料强度的设计值。p3.3.6 3.3.6 加固验算时,应根据桥梁建设年代的设计荷载、材料性能进行相应计算加固验算时,应根据桥梁建设年代的设计荷载、材料性能进行相应计算。p3.3.7 3.3.7 桥梁加固设计可按下列程序进行桥梁加固设计可按下列程序进行:加固工程可行性研究加固工程可行性研究(含估算含估算加固方案初步设计加固方案初步设计(含概算含概算)加固施工图设计加固施工图设计(含预算含预算)。4 加固用材料加固用材料p4.2.14.2.1 桥梁结构加固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比原结构构件提高一级,且桥梁结构加固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比原结构构件提高一级,且不得低于不得低于C30;C30;当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进行加固时,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当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进行加固时,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40C40。p4.5.34.5.3 在材料性能检验和桥梁加固设计中,纤维复合材料截面面积的计在材料性能检验和桥梁加固设计中,纤维复合材料截面面积的计算应符合以下规定算应符合以下规定:1 1 对纤维布材,应按纤维的净截面积计算,即取纤维布材的计算厚对纤维布材,应按纤维的净截面积计算,即取纤维布材的计算厚度乘以宽度,纤维布材的计算厚度应按其单位面积质量除以纤维密度确度乘以宽度,纤维布材的计算厚度应按其单位面积质量除以纤维密度确定。定。2 2 对单向纤维板材,应按不扣除树脂体积的板截面面积计算,即应对单向纤维板材,应按不扣除树脂体积的板截面面积计算,即应按实测的板厚乘以宽度计算。按实测的板厚乘以宽度计算。4 加固用材料加固用材料p4.5.4 4.5.4 纤维复合材料的单位面积纤维质量和纤维体积应符合下列规定纤维复合材料的单位面积纤维质量和纤维体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单层碳纤维布材的单位面积纤维质量,不应低于单层碳纤维布材的单位面积纤维质量,不应低于200g/200g/岁耐,不宜岁耐,不宜 高于高于300g/300g/。单向碳纤维板材的厚度不应小于。单向碳纤维板材的厚度不应小于1.0mm1.0mm,不宜大于,不宜大于2.0mm;2.0mm;板的宽度不宜大于板的宽度不宜大于150 mm;150 mm;碳纤维体积含量不应低于碳纤维体积含量不应低于60%60%。2 2 单层芳纶纤维布材的单位面积纤维质量,不应低于单层芳纶纤维布材的单位面积纤维质量,不应低于280 g/280 g/,不宜高,不宜高 于于830g/830g/。3 3 玻璃纤维布材的单位面积纤维质量,不应低于玻璃纤维布材的单位面积纤维质量,不应低于300 g/300 g/,不宜高于,不宜高于600 g/600 g/。4 4.6.6 胶粘剂胶粘剂p4.6.14.6.1 桥梁加固用胶粘剂,根据所加固结构的重要程度分桥梁加固用胶粘剂,根据所加固结构的重要程度分为为A A级胶与级胶与B B级胶级胶;其中其中A A级胶用于重要结构或构件的加固,级胶用于重要结构或构件的加固,B B级胶用于一般结构或构件的加固。级胶用于一般结构或构件的加固。4.6.84.6.8 桥梁加固用胶粘剂应进行毒性检验,对完全固化桥梁加固用胶粘剂应进行毒性检验,对完全固化的胶粘剂,其检验结果应符合实际无毒卫生等级的规定。的胶粘剂,其检验结果应符合实际无毒卫生等级的规定。4.6.94.6.9 在桥梁加固用的胶粘剂中,不得使用乙二胺作为在桥梁加固用的胶粘剂中,不得使用乙二胺作为改性环氧树脂的固化剂改性环氧树脂的固化剂;不得在其中掺人挥发性有害溶剂不得在其中掺人挥发性有害溶剂和非反应性稀释剂和非反应性稀释剂。5 增大截面加固法增大截面加固法p5.1 5.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p5.1.1 5.1.1 本方法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混凝土本方法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的加固,以提高受弯构件的抗弯承载力、抗剪承载力和刚度受压构件的加固,以提高受弯构件的抗弯承载力、抗剪承载力和刚度;提高受压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和刚度。提高受压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和刚度。p5.1.2 5.1.2 按现场检测结果确定的原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应满足下列要求按现场检测结果确定的原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应满足下列要求:1 1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不应低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不应低于C20C20,受压构件不应低于,受压构件不应低于C15 C15。2 2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不应低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不应低于C30C30。5 增大截面加固法增大截面加固法p 5.1.4 5.1.4 增大截面加固桥梁构件的作用增大截面加固桥梁构件的作用(或荷载或荷载)效应,按下列两个阶段效应,按下列两个阶段进行计算进行计算:1 1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新浇混凝土层达到强度标准值之前,构件按原构件截面计新浇混凝土层达到强度标准值之前,构件按原构件截面计算,荷载应考虑加固时包括原构件自重在内的恒载、现浇混凝土层自重算,荷载应考虑加固时包括原构件自重在内的恒载、现浇混凝土层自重及施工荷载及施工荷载。2 2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新浇混凝土层达到强度标准值后,构件按加固后整体截面新浇混凝土层达到强度标准值后,构件按加固后整体截面计算,作用计算,作用(或荷载或荷载)应考虑包括加固后构件自重在内的恒载、二期作用应考虑包括加固后构件自重在内的恒载、二期作用的恒载及使用阶段的可变作用。作用效应组合系数取值的恒载及使用阶段的可变作用。作用效应组合系数取值:恒载的荷载效恒载的荷载效应分项系数取应分项系数取1.2;1.2;使用阶段的可变作用效应分项系数按现行使用阶段的可变作用效应分项系数按现行(公路桥涵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设计通用规范(JTG-D60)(JTG-D60)取用。取用。5 增大截面加固法增大截面加固法p5.2 5.2 受弯构件加固计算受弯构件加固计算p5.2.1 5.2.1 采用增大正截面的加固可分为在截面受压区或受拉区增设现浇混采用增大正截面的加固可分为在截面受压区或受拉区增设现浇混凝土加厚层两种方法凝土加厚层两种方法。p5.2.2 5.2.2 仅在受压区增设现浇混凝土加厚层的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仅在受压区增设现浇混凝土加厚层的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在加固施工中以原构件为支撑,在其上浇筑混凝土加厚层并受弯构件,在加固施工中以原构件为支撑,在其上浇筑混凝土加厚层并与原构件组合,构件的计算应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与原构件组合,构件的计算应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设计规范(JTG D62-2004)(JTG D62-2004)第第8.18.1节的规定进行节的规定进行:1 1 受弯构件截面增大后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受弯构件截面增大后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b b,可根据原构件混凝,可根据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截面受拉区钢筋种类,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土强度等级和截面受拉区钢筋种类,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JTGD62-2004)表表5.2.15.2.1取用。取用。5 增大截面加固法增大截面加固法2 2 计算现浇混凝土加厚层与原构件之间混凝土收缩差效应时,计算现浇混凝土加厚层与原构件之间混凝土收缩差效应时,应考虑混凝土徐变的影响。无可靠技术资料作依据时,对应考虑混凝土徐变的影响。无可靠技术资料作依据时,对整体浇筑的混凝土加厚层,可按相应于温度降低整体浇筑的混凝土加厚层,可按相应于温度降低1515一一2020考虑考虑;对分段浇筑的混凝土加厚层,可按相应于温度对分段浇筑的混凝土加厚层,可按相应于温度降低降低10101515考虑。考虑。3 3 若计算结果表明增设现浇混凝土加厚层即可满足要求,也若计算结果表明增设现浇混凝土加厚层即可满足要求,也应按构造要求配置加厚层内的钢筋应按构造要求配置加厚层内的钢筋。5 增大截面加固法增大截面加固法(受弯构件受弯构件)p 5.2.3 5.2.3 在受拉区加固受弯构件时的承载力计算,除应符合现行在受拉区加固受弯构件时的承载力计算,除应符合现行公路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JTG D62)对受弯构件正截对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外,尚应满足下列要求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外,尚应满足下列要求:1 1 在受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截面受压边缘混凝土应变达到极限压在受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截面受压边缘混凝土应变达到极限压应变应变cucu。截面受压区混凝上应力按等效矩形应力图形,混凝土抗压强。截面受压区混凝上应力按等效矩形应力图形,混凝土抗压强度取原构件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度取原构件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fcd1cd1。2 2 构件达到受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新增普通钢筋的拉应变构件达到受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新增普通钢筋的拉应变s2s2按按平截面假定确定。新增普通钢筋的拉应力平截面假定确定。新增普通钢筋的拉应力s2s2应为钢筋的弹性模量应为钢筋的弹性模量E Es2s2与与其拉应变其拉应变s2s2的乘积。的乘积。5 增大截面加固法增大截面加固法(受弯构件受弯构件)p 5.2.4 5.2.4 在矩形截面或翼缘位于受拉边的在矩形截面或翼缘位于受拉边的T T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受拉区进行抗弯加固时,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的受拉区进行抗弯加固时,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5 增大截面加固法增大截面加固法(受弯构件受弯构件)5 增大截面加固法增大截面加固法(受压构件受压构件)5 增大截面加固法增大截面加固法(受压构件受压构件)5 增大截面加固法增大截面加固法p5.5.1 5.5.1 新浇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新浇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新浇混凝土强度级别宜比原构件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且新浇混凝土强度级别宜比原构件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且不低于不低于C25C25。2 2 新浇混凝土层的最小厚度,对板不宜小于新浇混凝土层的最小厚度,对板不宜小于100 mm100 mm,对梁和,对梁和受压构件不宜小于受压构件不宜小于150mm150mm。3 3 当新浇混凝土层厚度小于当新浇混凝土层厚度小于100mm100mm时,可采用小石子混凝土时,可采用小石子混凝土或喷射高性能抗拉复合砂浆。在结构尺寸复杂和新浇混凝土或喷射高性能抗拉复合砂浆。在结构尺寸复杂和新浇混凝土施工条件差的情况下,可采用微膨胀或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条件差的情况下,可采用微膨胀或自密实混凝土。5 增大截面加固法增大截面加固法p5.5.2 5.5.2 加固用受力钢筋直径不小于加固用受力钢筋直径不小于12mm12mm,不宜大于,不宜大于25mm;25mm;构造钢筋直构造钢筋直径不小于径不小于10mm;10mm;箍筋直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8mm。p5.5.3 5.5.3 新增钢筋应按现行新增钢筋应按现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规范(JTG D62)(JTG D62)要求进行设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要求进行设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当新增纵向钢筋与原构件受力钢筋采用短筋焊接时,短筋的直径不当新增纵向钢筋与原构件受力钢筋采用短筋焊接时,短筋的直径不宜小于宜小于12mm12mm,各短筋的中距不应大于,各短筋的中距不应大于500mm500mm。2 2 当用单侧或双侧加固时,应设置当用单侧或双侧加固时,应设置U U形箍筋或封闭式箍筋并与原构件牢形箍筋或封闭式箍筋并与原构件牢固连接。固连接。5 增大截面加固法增大截面加固法p5.5.4 5.5.4 在受拉区增设混凝土加固的受弯构件,新增纵向钢筋需截断时,在受拉区增设混凝土加固的受弯构件,新增纵向钢筋需截断时,应从计算截断点外至少增加一个锚固长度。受压构件新增纵向受力钢筋应从计算截断点外至少增加一个锚固长度。受压构件新增纵向受力钢筋应伸人原结构中并满足锚固要求。应伸人原结构中并满足锚固要求。p5.5.5 5.5.5 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处,原构件的表面应凿成凹凸差不小于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处,原构件的表面应凿成凹凸差不小于6mm6mm的的粗糙面。粗糙面。p5.5.6 5.5.6 为满足式为满足式(5.4.1)(5.4.1)和式和式(5.4.2-2)(5.4.2-2)要求,需要在原构件混凝土中植要求,需要在原构件混凝土中植抗剪钢筋时,数量应根据受力及构造要求确定,植筋设计见本规范附录抗剪钢筋时,数量应根据受力及构造要求确定,植筋设计见本规范附录A A。6 粘贴钢板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p6.16.1一般规定一般规定p6.1.16.1.1本方法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受拉和受压构件的加固。本方法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受拉和受压构件的加固。p6.1.66.1.6粘贴钢板加固桥梁构件的作用效应宜分别按下列两个阶段进行计粘贴钢板加固桥梁构件的作用效应宜分别按下列两个阶段进行计算算:1 1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粘贴钢板加固施工前,作用粘贴钢板加固施工前,作用(或荷载或荷载)应考虑加固时包括原应考虑加固时包括原构件自重在内的实际恒载及施工时的其他荷载。构件自重在内的实际恒载及施工时的其他荷载。2 2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粘贴钢板加固后,作用粘贴钢板加固后,作用(或荷载或荷载)应考虑包括构件自重在内应考虑包括构件自重在内的恒载、二期恒载作用及使用阶段的可变作用。作用效应组合系数取值的恒载、二期恒载作用及使用阶段的可变作用。作用效应组合系数取值:恒载的荷载效应分项系数恒载的荷载效应分项系数1.2;1.2;使用阶段的可变作用效应分项系数按现使用阶段的可变作用效应分项系数按现行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JTG D60)取用。取用。6 粘贴钢板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 6 粘贴钢板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 6 粘贴钢板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p6.5 6.5 构造要求构造要求p6.5.1 6.5.1 采用直接涂胶粘贴的钢板厚度不应大于采用直接涂胶粘贴的钢板厚度不应大于5mm;5mm;钢板厚度钢板厚度大于大于5mm5mm时,应采用压力注胶粘结。时,应采用压力注胶粘结。p6.5.2 6.5.2 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进行正截面加固时,钢板宜采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进行正截面加固时,钢板宜采用条带粘贴,钢板的宽厚比不应大于用条带粘贴,钢板的宽厚比不应大于5050。p6.5.3 6.5.3 当粘贴的钢板延伸至支座边缘仍不满足本规范第当粘贴的钢板延伸至支座边缘仍不满足本规范第6.2.5 6.2.5 条延伸长度的要求时,应采取下列锚固措施条延伸长度的要求时,应采取下列锚固措施:6 粘贴钢板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6.5.7 6.5.7 直接涂胶粘贴钢板宜使用锚固螺栓,锚固深度不应小于直接涂胶粘贴钢板宜使用锚固螺栓,锚固深度不应小于6.56.5倍螺栓直径。螺栓布置的间距应满足下列要求倍螺栓直径。螺栓布置的间距应满足下列要求:1 1 螺栓中心最大间距为螺栓中心最大间距为2424倍钢板厚度倍钢板厚度;最小间距为最小间距为3 3倍螺栓孔径。倍螺栓孔径。2 2 螺栓中心距钢板边缘最大距离为螺栓中心距钢板边缘最大距离为8 8倍钢板厚度或倍钢板厚度或120mm120mm中的较中的较小者。最小距离为小者。最小距离为2 2倍螺栓孔径。倍螺栓孔径。如果螺栓只用于钢板定位或粘贴加压时,不受上述限制如果螺栓只用于钢板定位或粘贴加压时,不受上述限制。7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p7.1 7.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p7.1.1 7.1.1 本方法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压柱,以提高延性、耐久性的加固本方法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压柱,以提高延性、耐久性的加固;亦可用于梁、板的加固亦可用于梁、板的加固。p7.1.2 7.1.2 采用纤维复合材料加固受压柱时,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采用纤维复合材料加固受压柱时,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于C15C15。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梁、板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梁、板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C25;采采用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用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C20。p7.1.3 7.1.3 纤维复合材料、茹结材料和表面防护材料的性能及使用环境等均纤维复合材料、茹结材料和表面防护材料的性能及使用环境等均应符合本规范第应符合本规范第4.54.5节和第节和第4.64.6节的要求。节的要求。7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p7.1.4 7.1.4 采用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时,必须将纤维复合材料与构采用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时,必须将纤维复合材料与构件牢固地粘贴在一起,变形协调,共同受力。件牢固地粘贴在一起,变形协调,共同受力。p7.1.5 7.1.5 加固时宜卸除作用在结构上的部分荷载。加固时宜卸除作用在结构上的部分荷载。p7.1.6 7.1.6 结构设计计算,必须进行分阶段受力和整桥结构验算。结构设计计算,必须进行分阶段受力和整桥结构验算。p7.1.7 7.1.7 加固后构件的承载能力由原构件中受拉钢筋加固后构件的承载能力由原构件中受拉钢筋(预应力预应力钢束钢束)或受压混凝土达到其强度设计值控制。或受压混凝土达到其强度设计值控制。7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p 7.1.8 7.1.8 采用纤维复合材料加固受弯构件时,其破坏采用纤维复合材料加固受弯构件时,其破坏形式应为正截面破坏先于斜截面破坏。形式应为正截面破坏先于斜截面破坏。p 7.1.9 7.1.9 墩柱延性不足时,应采用全长无间隔环向墩柱延性不足时,应采用全长无间隔环向连续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即环向围束法加固。连续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即环向围束法加固。p 7.1.10 7.1.10 必要时应采取可靠的锚固措施。必要时应采取可靠的锚固措施。7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p7.6.2 7.6.2 对矩形截面或翼板位于受拉边的钢筋混凝土对矩形截面或翼板位于受拉边的钢筋混凝土T T形截面受弯构件,形截面受弯构件,在受拉面粘贴加固时,正截面承载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在受拉面粘贴加固时,正截面承载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图图7.6.2):7.6.2):p1 1当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当混凝土受压区高度x x大于大于fbfbh h,且小于,且小于b bh h0 0时时 7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p1 1考虑二次受力影响时,加固前构件在初始弯矩作用下,截面受拉考虑二次受力影响时,加固前构件在初始弯矩作用下,截面受拉边缘混凝土的初始应变,按式边缘混凝土的初始应变,按式(7.6.2-s)(7.6.2-s)计算计算;当不考虑二次受力时,取当不考虑二次受力时,取0;0;p f f纤维复合材料的允许拉应变,取纤维复合材料的允许拉应变,取 f f=K Km mfufu,且不应大于纤维,且不应大于纤维复合材料极限拉应变的复合材料极限拉应变的2/32/3和和0.0070.007两者中的较小值,两者中的较小值,fufu为纤维复合材为纤维复合材料的极限拉应变料的极限拉应变;8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体外预应力加固法p8.1 8.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p 8.1.5 8.1.5 当被加固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当被加固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25C25时,不宜采用预应力加时,不宜采用预应力加固方法。固方法。p 8.1.6 8.1.6 转向装置的尺寸设计应综合考虑体外预应力产生的径向力大小、转向装置的尺寸设计应综合考虑体外预应力产生的径向力大小、体外预应力束的根数及其曲线形状、孔道直径、普通钢筋间距及混凝土体外预应力束的根数及其曲线形状、孔道直径、普通钢筋间距及混凝土保护层等因素。保护层等因素。p8.2 8.2 加固计算加固计算p8.2.3 8.2.3 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p 1 1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 8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体外预应力加固法p1)1)体外索加固梁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图式,参见图体外索加固梁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图式,参见图8.2.3-1:8.2.3-1:p 8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体外预应力加固法p式中式中:pu,epu,e当构件达到极限抗弯承载能力时,体外预应当构件达到极限抗弯承载能力时,体外预应力筋力筋(束束)的极限应力计算值按式的极限应力计算值按式(8.2.3-5)(8.2.3-5)计算计算;p h ho o体体(内内)外预应力筋和原梁普通钢筋的合力点到外预应力筋和原梁普通钢筋的合力点到梁顶面的距离,梁顶面的距离,h ho o =h h一一a a;8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体外预应力加固法p 8.2.4 8.2.4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p 1 1 体外预应力加固受弯构件按下列三种情况设计体外预应力加固受弯构件按下列三种情况设计:p 1)1)全预应力混凝土加固结构,在作用全预应力混凝土加固结构,在作用(或荷载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控短期效应组合下控制截面边缘木容许出现拉应力,在结构自重和体外预应力作用下简支梁制截面边缘木容许出现拉应力,在结构自重和体外预应力作用下简支梁控制截面的上缘不得消压控制截面的上缘不得消压。p 2)A 2)A类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加固结构,在作用类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加固结构,在作用(或荷载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短期效应组合下控制截面边缘可出现不超过限值的拉应力。下控制截面边缘可出现不超过限值的拉应力。p 3)B 3)B类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加固结构,在作用类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加固结构,在作用(或荷载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短期效应组合下控制截面边缘可出现超过限值的拉应力,但裂缝宽度应小于限值。下控制截面边缘可出现超过限值的拉应力,但裂缝宽度应小于限值。8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体外预应力加固法p 2 2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弹性内力分析时,应采用原梁全截面换算截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弹性内力分析时,应采用原梁全截面换算截面几何性质,亦可近似采用毛截面几何性质。面几何性质,亦可近似采用毛截面几何性质。p 计算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弹性应力时,全预应力构件、计算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弹性应力时,全预应力构件、A A类构件类构件应采用全截面换算截面积几何性质应采用全截面换算截面积几何性质;B;B类构件应采用开裂的换算截面积几类构件应采用开裂的换算截面积几何性质。何性质。8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体外预应力加固法p 4 4 体外预应力筋体外预应力筋(束束)的预应力损失计算中应考虑的预应力损失计算中应考虑:体外预应力筋体外预应力筋(束束)转转向和锚固构造管道中的摩擦损失向和锚固构造管道中的摩擦损失l1l1,锚具变形、预应力筋,锚具变形、预应力筋(束束)回缩和回缩和接缝压密损失接缝压密损失l2l2,分批张拉损失,分批张拉损失l4l4、,预应力筋、,预应力筋(束束)的松弛损失的松弛损失l5l5。p 5 5 抗裂性验算抗裂性验算p1)1)正截面抗裂性验算正截面抗裂性验算p2)2)斜截面抗裂性验算斜截面抗裂性验算p 6 6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挠度,根据给定的截面刚度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挠度,根据给定的截面刚度计算。8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体外预应力加固法p 8.2.5 8.2.5 应力计算应力计算p 1 1 持久状况设计的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应计算其持久状况设计的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应计算其使用阶段正截面混凝土的法向压应力、斜截面混凝土的主压使用阶段正截面混凝土的法向压应力、斜截面混凝土的主压应力,原梁受拉区预应力钢筋的拉应力,以及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原梁受拉区预应力钢筋的拉应力,以及体外预应力筋(束束)中的拉应力。计算上述应力时,作用中的拉应力。计算上述应力时,作用(或荷载或荷载)取其标准取其标准值。应力计算时汽车荷载必须考虑其冲击系数。值。应力计算时汽车荷载必须考虑其冲击系数。9 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法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法p9.1 9.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p9.1.1 9.1.1 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法是采用一定技术措施改变原结构受力体系,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法是采用一定技术措施改变原结构受力体系,降低控制截面内力,提高桥梁结构整体承载能力的一种加固方法降低控制截面内力,提高桥梁结构整体承载能力的一种加固方法。p 9.1.2 9.1.2 桥梁常用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法包括桥梁常用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法包括:将多孔简支梁改为连续梁,将多孔简支梁改为连续梁,将单孔简支梁改为支撑梁,将中、下承式拱改变为拱一斜拉组合体系,将单孔简支梁改为支撑梁,将中、下承式拱改变为拱一斜拉组合体系,将连续梁、连续刚构改变为矮塔斜拉桥,将带挂梁将连续梁、连续刚构改变为矮塔斜拉桥,将带挂梁T T形刚构改变为连续形刚构改变为连续刚构以及其他增设结构刚构以及其他增设结构(杆件杆件)而使原结构受力体系发生改变的方法。而使原结构受力体系发生改变的方法。p9.1.3 9.1.3 对拟采用改变结构体系法加固的桥梁,需进行深人、细致的方案对拟采用改变结构体系法加固的桥梁,需进行深人、细致的方案论证。论证。9 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法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法p9.1.4 9.1.4 采用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时,应对新、旧整体采用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时,应对新、旧整体结构的各受力阶段进行验算,并且与增大截面法、结构的各受力阶段进行验算,并且与增大截面法、粘贴钢板法等综合使用。粘贴钢板法等综合使用。p9.1.5 9.1.5 施工中应严格执行设计规定的施工方法和程施工中应严格执行设计规定的施工方法和程序。序。15 桥梁抗震加固桥梁抗震加固p15.1 15.1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p 本规范抗震加固部分主要适用于单跨跨径不超过本规范抗震加固部分主要适用于单跨跨径不超过150m150m的混凝土梁桥、的混凝土梁桥、圬工或钢筋混凝土拱桥。圬工或钢筋混凝土拱桥。p15.2 15.2 抗震评估抗震评估p 15.2.1 15.2.1 应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应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JTG/T B02-01一一2008)2008)的的设防标准,对桥梁进行抗震评估,确定不同地震水平下桥梁体系及构件设防标准,对桥梁进行抗震评估,确定不同地震水平下桥梁体系及构件的危险程度,并结合投资效益分析,确定桥梁是否需要加固以及加固后的危险程度,并结合投资效益分析,确定桥梁是否需要加固以及加固后应达到的性能标准。应达到的性能标准。p15.2.2 15.2.2 桥梁抗震评估应分为抗震初步评估阶段和抗震详细评估阶段桥梁抗震评估应分为抗震初步评估阶段和抗震详细评估阶段。15 桥梁抗震加固桥梁抗震加固p 15.2.5 15.2.5 桥梁抗震性能详细评估应根据桥梁抗震性能详细评估应根据ElEl和和E2E2地震作用下的桥梁各构件地震作用下的桥梁各构件的抗震能力与其对应的地震需求比进行验算评估的抗震能力与其对应的地震需求比进行验算评估:p 15.2.6 15.2.6 在在E1E1地震作用下可采用弹性地震分析方法,确定结构构件的地地震作用下可采用弹性地震分析方法,确定结构构件的地震需求。在震需求。在E2E2地震作用下,除本规范特别规定以外,宜根据结构特点采地震作用下,除本规范特别规定以外,宜根据结构特点采用非线性地震反应方法,确定结构构件的地震需求。用非线性地震反应方法,确定结构构件的地震需求。p 15.2.7 15.2.7 对于对于D D类桥梁和采用重力式桥墩的桥梁,可只进行类桥梁和采用重力式桥墩的桥梁,可只进行E1E1地震作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评估。下的抗震性能评估。p 15.2.8 15.2.8 根据桥梁在地震作用下动力响应特性的复杂程度,应将梁式桥、根据桥梁在地震作用下动力响应特性的复杂程度,应将梁式桥、高架桥分为规则性桥梁和非规则性桥梁两类。高架桥分为规则性桥梁和非规则性桥梁两类。p 15 桥梁抗震加固桥梁抗震加固p15.2.9 15.2.9 根据根据15.2.815.2.8条的规则和非规则分类,各类桥梁的抗条的规则和非规则分类,各类桥梁的抗震分析计算方法可参见表震分析计算方法可参见表15.2.915.2.9。p15.3 15.3 桥墩加固方法桥墩加固方法p1 1 增大截面加固法增大截面加固法p2 2 外包钢管加固法外包钢管加固法p3 3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 15 桥梁抗震加固桥梁抗震加固p15.3.4 顺桥向和横桥向顺桥向和横桥向E1地震作用效应和永久作用效地震作用效应和永久作用效应组合后,应按现行公路桥涵设计规范相关规定验算加固后应组合后,应按现行公路桥涵设计规范相关规定验算加固后桥墩的强度。桥墩的强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