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十表导读

上传人:1505****484 文档编号:240387902 上传时间:2024-04-09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记》十表导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史记》十表导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史记》十表导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史记十表导读史记十表导读一.十表概说v(一)前人对表的认识v史记的表共有十篇,可分两类。一类是大事年表,“年经事纬,纵横互订”。另一类是人物的年表,一些传不胜传的人物,就以表载之。史表的创制,是史记体例的一大特点。表当然有表格,但不仅仅只有表格,在表格之前有序。史记的表其实是一种文体。v“表”这种史体的渊源、性质,古人有一定的分析总结,可供我们参考:应劭云:“表者,录其事而见之。按礼有表记”;郑玄云:“表,明也,谓事微而不著者须表以明之,故曰表也”(司马贞史记索隐三代世表);刘知几曰:“表以谱列年爵”(史通卷二);郑樵曰:“表以正历”(通志总序);顾炎武曰:“表所由立,昉于周之谱牒,与纪传相为出入”(日知录卷二六);汪越曰:“按表者,纪月编年,聚而为绘图指掌,经纬纵横,有伦有脊”(读史记十表);v牛运震曰:“史之有年表,犹地理志之有图经,族谱之有世系也,昔人推之,以为史家之本源冠冕。盖事繁变众,则年月必不能详;世积人多,则传载必不能备。年表者,所以较年月于列眉,画事迹于指掌,而补纪传书志所不及也”(史记评注卷三)概而言之,“表”以时间为线索,直观、系统、简明地表述历史事件,可与纪、传、书、志等史体参照互补。(二)前人对表的态度v自从司马迁创立“表”这种史体之后,对“表”的评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可以刘知几为代表,认为史记所创立的表“无用”“夫以表为文,用述时事,施彼谱历,容或可取;载诸史传,未见其宜。何则?易以六爻穷变化,经以一字成褒贬,传包五始,诗含六义,故知文尚简要,语恶烦芜,何必欵曲重沓,方称周备。观马迁史记则不然。夫天子有本纪,诸侯有世家,公卿已下有列传,至于祖孙昭穆、年月职官,各在其篇,具有其说,用相考核,居然可知。而重列之以表,成其烦费,岂非谬乎!且表次在篇第,编诸卷轴,得之不为益,失之不为损。用使读者莫不先看本纪,越至世家,表在乎其间,缄而不视,语其无用,可胜道哉!”(史通卷三);v还有一种看法则可以郑樵为代表,认为“表”是史体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史记一书,功在十表”。至于为什么,郑樵语焉不详,倒是顾炎武对此有着精辟的回答:“凡列侯将相、王公九卿,其功名表著者既系之以传,此外大臣无积劳亦无显过,传之不可胜书,而姓名爵里存没盛衰之迹要不容以遽泯,则于表乎载之。又其功罪事实,传中有未悉备者,亦于表乎载之。年经月纬,一览瞭如”(日知录卷二六)。v认真读史记之“十表”,我们可以发现,顾炎武的论断非常正确。而且,“表”在史记中还具有这样的功能:本来,史记是纪传体史书,以人物为中心,突破了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的表现模式。以人物为中心是司马迁“究天人之际”的史学追求的体现,有利于对人谋、人事乃至人心、人性的深入探讨。但是,以人物为中心亦有可能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刘知几史通中便曾说:“同为一事,分在数篇,断续相离,前后屡出。”作为体大思精的史学名著,史记中的“表”正能起到弥补这些漏洞的作用:众多的人、事都以“世”、“年”、甚至“月”为线索被清晰地简化、表现出来了。于是,不仅“纪传体”的优势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编年体的长处也被吸收进来,二者不仅相辅相承,而且相得益彰。二、十表的内容v具体篇名见下:v史记卷十三三代世表第一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第二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第三史记卷十六秦楚之际月表第四史记卷十七汉兴以来诸侯年表第五v史记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史记卷十九惠景闲侯者年表第七史记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史记卷二十一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史记卷二十二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v史记中的“十表”的具体内容,吕祖谦大事记解题卷一中有着非常精彩的勾勒与阐发:v史记十表意义宏深,始学者多不能达。今附见史记十表意义宏深,始学者多不能达。今附见于此三代世表,以世系为主,所以观百世之本于此三代世表,以世系为主,所以观百世之本支也;十二诸侯年表以下以地为主,故年经而支也;十二诸侯年表以下以地为主,故年经而国维,所以观天下之大势也。高祖功臣侯年表国维,所以观天下之大势也。高祖功臣侯年表以下以时为主,故国经而年纬,所以观一时之得失以下以时为主,故国经而年纬,所以观一时之得失也。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以大事为主,所以也。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以大事为主,所以观君臣之职分也。观君臣之职分也。v吕祖谦通过班固汉书中“表”与史记中“表”的比较,较深刻地揭示出“表”在史记中的重要“意义”。虽然“十表”是史记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其形式较为特殊,史记的选本一般不选它。需要注意的是,史记“五体”是浑然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尽管不必再现“十表”,我们却应该从颇有提纲契领功能的表序中领略司马迁的史才与史识。1.三代世表v这张表列出了从黄帝到共和行政时期帝王和诸侯王的谱系。我们可以看到,从黄帝之后,谁生谁,谁生谁,这么一路生下去,清清楚楚。为什么这么清楚,怎么能这么清楚,这是一个问题。年表后面有“褚先生曰”,这是因为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写过史记。后面是他补写的话。说明v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於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v因夏、商、周三代年代久远,文献资料较少,对这三代的历史事件只能作粗线条勾勒,司马迁本着“疑则传疑”的审慎态度写了三代世表,此表上溯黄帝,下至共和元年,对上古直到三代的“帝王授受之正统”及周王朝封建的诸侯世系作了梳理。司马迁又参照春秋、左传与国语、铎氏微等前代史书谱出十二诸侯年表,以周王朝为主线,按年列出“自共和讫孔子”时期周王朝所封主要诸侯国的历史事件,欲以此体现出周王室的“盛衰大旨”,弘扬“王道”,并突显出各诸侯国相互侵伐、违礼逾制、德义渐衰、谋诈日盛的种种趋势,勾勒出政治模式由“王道”陵迟为“霸道”的变迁轨迹。2.十二诸侯年表v都说中国历史有确切年代可据之始,是周召共和元年(前八四一年)。为什么是这样?因为本表是从那一年开始,一年年列下去的,直到周敬王去世,即前四七七年。分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来记。注意,一共是十四格。周不算诸侯,吴也没有算。所以叫十二诸侯年表。其实春秋时期出现过的诸侯国有一百四十多个,此外又有蛮夷戎狄部族三十多个。其主要的,算作十二个。说明v幽厉之後,周室衰微,诸侯专政,春秋有所不纪;而谱牒经略,五霸更盛衰,欲睹周世相先後之意,作十二诸侯年表第二。3.六国年表v六国年表是从周元王一直记到秦二世,分周、秦、魏、韩、赵、楚、燕、齐来记。所谓的战国七雄就是指秦、楚、魏、韩、赵、燕、齐。v说明:春秋之後,陪臣秉政,彊国相王;以至于秦,卒并诸夏,灭封地,擅其号。作六国年表第三。v秦焚书坑儒,致使各国史书毁弃,仅存秦记。司马迁便以秦记为主要资料,上起周元王,下至秦二世,以秦国为主线,按年列出赵、魏、韩、楚、燕、齐六国的重要历史事件,作六国年表。因秦“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史公以秦国为主线来呈现历史之真实。同时,又对秦的尚“力”而不尚“德”提出批评,不以成败论英雄。4.秦楚之际月表v这张表是从秦二世元年开始,直到刘邦建国之后。按月列出各地、各军事力量的动向。直到后来皆归于汉。v说明:秦既暴虐,楚人发难,项氏遂乱,汉乃扶义征伐;八年之间,天下三嬗,事繁变众,故详著秦楚之际月表第四。v秦楚之际月表是“十表”当中的唯一“月表”,司马迁敏锐地感觉到,从秦亡到汉兴的短短五年是历史巨大变迁的关键时期,所以以“月表”的方式细致深入地描绘出历史风云。在这五年中,政治的主体是楚而非汉,故虽身在汉王朝,司马迁仍本着历史的良心编排了此篇。5.汉兴以来诸侯年表v本表从高祖元年一直列到武帝太初四年,汉初大封诸侯王,由此衍生出的状况很多。本表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v说明:汉兴已来,至于太初百年,诸侯废立分削,谱纪不明,有司靡踵,彊弱之原云以世。作汉兴已来诸侯年表第五。6.高祖功臣侯者年表v此表列出高祖时期功臣的封侯的情况,即他们后来的发展。v说明:维高祖元功,辅臣股肱,剖符而爵,泽流苗裔,忘其昭穆,或杀身陨国。作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7.惠景闲侯者年表v跟上面一个表是同一性质的,时限是惠帝到景帝。v说明:惠景之间,维申功臣宗属爵邑,作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8.建元以来侯者年表v从武帝开始有了正式的年号,而第一个年号就是建元。此表里武帝时期的封侯者大多是因为与匈奴的战功。v说明:北讨彊胡,南诛劲越,征伐夷蛮,武北讨彊胡,南诛劲越,征伐夷蛮,武功爰列。作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功爰列。作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9.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v“盛哉,天子之德!一人有庆,天下赖之。”王子还真不少。v说明:诸侯既彊,七国为从,子弟众多,无爵封邑,推恩行义,其埶销弱,德归京师。作王子侯者年表第九。v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惠景间侯者年表、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皆是从高祖立国到武帝时期政治生活的集中表现,可以看出司马迁对政治史的重视及“法后王”的史学动机。10.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v实际上是一篇自汉高祖创建汉朝起至西汉末汉成帝鸿嘉元年(公元前二年)为止的西汉大事记。它主要记载了二百多年间的丞相、将军、御史大夫等中央主要官员的任免、升黜、生死等情况,并附记了历年发生的主要军国大事。可以把它看作一条西汉政治史的纲要。v说明:国有贤相良将,民之师表也。维见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贤者记其治,不贤者彰其事。作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v“十表”中的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在东汉时已亡佚,我们现在看到的此表乃后人补作,无序。“十表”中也仅此表无序。三.十表的篇章结构v见台湾学者的研究成果:v附件:PDF文件四.十表的意义v史记中的十表和相关本纪的对应纲目关系v史记中有十个表,它们和相关的本纪,有着对应关系,司马迁自己对于表在序里是这样写的: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也。就是说,十二本纪是纲,是作为科条。只有纲还不够,对当时的情形,还说不明白,因为在同一个时期内,即并时,在不同的地域,年代差异也不同,所以又作了十表来加以补充。这就形成了有纲有目,纲举目张。v现在我们把十表和有关的本纪对照起来排列,就可以一清二楚地知道它们的关系所在了。司马迁在每个表,还有一点小序或者说是前言,说的是这些表是凭什么编排的,并说明了它们的作用,这里就不再细说。三皇五帝和夏商,有的是太远了,有的是诸侯不可得而谱,就是说没有资料可寻,编不了。到了周以来乃可著,这是因为有孔子的春秋做底子。尚书呢,由于无年月,或是虽有事实,然多阕,不能录的。为了谨慎,可疑的就让它存疑了。vv但他读了谍记,皇帝以来都有年数,于是以五帝系牒到共和,作三代世表第一;至周,包括西周和东周,作十二诸侯年表第二;至战国,因秦记踵春秋之后,实际就是战国,作六国年表第三;秦后楚汉相争,作秦楚之际月表第四;汉兴以来,作诸侯王年表第五;另外与诸侯王相对,又作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汉惠帝和景帝年间,作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武帝建元年间,作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同时作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最后还是汉,作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这样司马迁就把他写的史记的时期,从皇帝到各处的占有一定位置和实力的情况,做出了比较详细的介绍。表中的一些内容,可以弥补同时历史上一些空白,起到相互依仗,相互补充的作用。可见这十个表对历史起过不小作用,对后来正史的写作,也很有价值的,不能不说是个创造。v结束语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谢谢大家聆听!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