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必修必修4 4 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第十四单元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33课时探究世界的本质1.物质:(1)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运动:(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考纲展示第33课时 探究世界的本质考情链接2013年北京高考第27题以家长给学生报培训班为话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考查形式为选择题。2015年北京高考第27题以谷雨节气为话题考查规律的知识点,考查形式为选择题。考生在备考时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可以结合具体事件加深对考点的认识和理解(考点一考点一)1、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性(考点二考点二)2、哲学中的运动观、哲学中的运动观(考点三考点三)3、物质运动的规律、物质运动的规律 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也没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判断判断:自然界的变化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提示:错误。自然界具有客观物质性,其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考点一世界的物质性考点一世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产生: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本质: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性。判断判断:人类社会是人的活动的产物,所以人类社会不具有客观物质性。提示:错误。人类社会的存在因素具有客观性,人类社会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3.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性。思考思考:你知道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别吗?提示:物质不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感觉到的都属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将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1.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客观与主观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B.C.D.A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物质”和“事物”即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它们都是客观的,不选;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正确,错误。故选A。2.荀子说:“天 不 为 人 之 恶 寒 也 辍 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的意思是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天的到来,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停止它的广大,说明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选D。A、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主旨。C说法错误,客观事物本身没有意志,只有人才有意志。3.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 候 类 型 多 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A.B.C.D.A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此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防灾减灾必须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故排除。防灾减灾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规律,排除。故选A。1.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1)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的总和。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2)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3)要明确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4)客观实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但它并不独立存在,而是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可分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特别提醒特别提醒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所谓“物质的”或“客观的”,不能肤浅地理解为“看得见、摸得着”,而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3)弄清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 特性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存在状态不生不灭、永恒存在有生有灭、暂时存在联系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典例典例1(2016北 京 朝 阳 期 中,25)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A.从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B.从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C.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D.万事万物的总和C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客观实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C正确且符合题意;A、B缩小了物质概念的外延,应排除;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典例典例2(2016北京顺义模拟,26)2015年 大 气 中 二 氧 化 碳 浓 度 的 增 幅 达到近几十年来的新高,这再次引起人们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担忧。有研究指出,二氧化碳浓度的暴增,部分可能是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但主要是人类活动中二氧化碳的持续排放导致的。这表明()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A.B.C.D.D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此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说法错误,虽然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材料并没有体现;正确切题;材料指出二氧化碳浓度的暴增,部分可能是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但主要是人类活动中二氧化碳的持续排放导致的,这体现了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是D。典例典例3(2016北京通州模拟,27)2015年9月,美国航天局科学家展示了他们所谓的迄今为止有关火星上存在水的最确凿证据:随季节变化的条纹状含盐流水痕迹。科学家还能够探测到浸满水的高氯酸盐分子的存在。这一发现使火星上存在生物的可能性变得更大了。这些发现进一步证明了()事物总是在运动变化发展中不断自己暴露和展现其本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A.B.C.D.B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此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事物不会自己暴露和展现其本质,事物展现的是现象,本质蕴含在现象之中,材料中的发现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故错误。通过材料可知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正确;材料中的发现证明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因此入选;表述错误,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故本题答案选B。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变化和过程化和过程。考点二哲学中的运动观考点二哲学中的运动观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判断判断:运动是物质世界的唯一特性。提示:错误。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并不是唯一特性。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永恒的和绝对的;而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相对静止的统一。(3)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思考思考: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要坚持“变与不变”的结合,你知道其中蕴含的哲理吗?提示:变强调运动和变化,不变强调静止,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1.“世 间 万 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A.B.C.D.A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绝对运动。“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是指世间万物不停地变化,强调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故正确。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强调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故正确。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排除。此题没有涉及矛盾的对立统一,排除。2.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 古 及 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B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材料是说法度、风气等都是运动变化的,故B符合题意。A错误,是唯心主义观点;C正确但与题意不符;D错误,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3.中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A.B.C.D.A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事物发展状态等相关知识。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体现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符合题意;事物结构变化会引起质变,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符合题意;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据此可排除错误观点;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辩证的否定过程,而非根本否定,因此观点错误。故答案选A。1.正确理解运动与物质的关系正确理解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关系理解强调误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2)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关系。运动变化有两种情形:一是前进性的;二是倒退性的。发展特指前一种情形,因此发展是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3)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形而上学要么否认运动,要么只承认机械运动。特别提醒特别提醒(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2.全面认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全面认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静止区别含义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联系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别提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特别提醒特别提醒辩证法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运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相对主义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典例典例1(2016北京朝阳模拟,1 7)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具有相同画面的数十张胶片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A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是由数十张相同画面的胶片的连续播放形成的,可见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故A正确。此题考查静止与运动的关系,故排除B、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排除D。典例典例2“宜子孙”寓意为子子孙孙宜室宜家,在古代常被作为吉祥语刻 在 器 物 上。人 口 生 育 政 策 关 系 子 孙 后 代,我国自1971年开始提计划生育,“一个不少,两个刚好”,1980年明确实行独生子女政策,1982年计划生育成为基本国策,到2015年完善人口发展战略,提出全面实施“二孩”政策。这一过程中()变化是相对的,稳定性是绝对的变化的是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不变的是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要求矛盾的同一性推动着人口生育政策的变化发展A.B.C.D.B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变化是绝对的,稳定性是相对的,排除。矛盾的同一性保持事物的存在,矛盾的斗争性是推动事物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正确切题,故选B。典例典例3(2016北京海淀模拟,8)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这表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A.B.C.D.B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物质与运动。从题干关键信息“互相抵消”“保持稳定”,可知题干中并没有涉及新事物的产生,也没有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与题意无关。在互相抵消中,海水的性质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状态基本不变,可见静止也是一种运动,故正确。通过海水里面盐分的不断变化,可见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故正确。1.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稳定的联系。判断判断:乌鸦叫丧、喜鹊报喜属于规律。提示:错误。规律是一种客观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乌鸦叫丧、喜鹊报喜属于一种偶然现象,不能当作规律。考点三物质运动的规律考点三物质运动的规律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的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3)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的要求遵循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利用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思考: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是否是一成不变的?提示: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规律的呈现形式也是不断变化的,但是规律是不能被创造和消灭的。1.客观世界是一个遵循规律而变化的世界。下列属于规律的是()A.四季更替B.昼夜循环C.秋天到来时大雁南飞D.新陈代谢D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此题考查规律的内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所以答案为D。A、B、C都属于规律的呈现形式,故排除。2.2016年中国股市风云突变、跌宕起伏。对此,新浪网友发表评论说,“股市常常是变幻莫测的,想把握股市的变化,那是徒劳的”。这一观点()否认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属于可知论否认了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属于朴素唯物主义A.B.C.D.C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此题考查规律的特点。“股市常常是变幻莫测的”,否认了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想把握股市的变化,那是徒劳的”,否认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属于不可知论。正确,故选C。3.(2016北京朝阳会考模拟,16)如何处理人类自身与垃圾的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永恒课题,人类历史也是一部处理自身与垃圾关系的历史。垃圾考古学就是通过分析古人遗弃的废品以及人与垃圾之间相对固定的关联模式,从中获取他们的社会关系、群体特质与行为习惯信息的一门科学。由此可见()科学研究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人的认识程度决定事物的价值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遵循规律A.B.C.D.B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客观事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错误。与题意无关。人类社会活动具有特定的规律,垃圾考古学是门科学,研究要遵循规律,同时分析古人遗弃的废品以及人与垃圾之间相对固定的关联模式来入手研究,这是人发挥人的意识能动作用的体现,表述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1.图解规律的概念图解规律的概念名师点睛名师点睛(1)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规律混同于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2)规律不等于规律现象,后者是前者的表现。(3)规律的客观性说明规律无好坏之分。(4)规律一定是一种联系,但联系不一定都是规律。(5)规律并不是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6)规律不能等同于定律、规则、法律、规定等,前者是客观的,后者都是主观的,是对前者的反映。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规律的客观性具体表现正确理解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它都客观地存在着规律是否发挥作用,也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着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只能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不能由人的主观意志任意改变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人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同规律背道而驰,否则,就一定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规律的普遍性规律的普遍性是指,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其主要表现为: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人的思维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也是有规律的。(3)方法论要求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另一方面,由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并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2)方法论要求: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典例典例1(2013北京文综,2 7,4分)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A.认为事物发展不存在矛盾B.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C.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存在质变D.不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B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是不尊重孩子成长、发展规律的体现,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说明这些家长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典例典例2(2015北京文综,27,4分)谷雨源自“雨生百谷”之说。古人将谷雨分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每年4月19日至21日,当太阳到达黄经30度时为谷雨节气,此后气温迅速回升,雨量增多,适合农作物生长,农业生产进入繁忙时期,人们食香椿,赏牡丹,开始采摘谷雨茶。这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A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联系将节气智慧融入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顺应自然节律,实现了对自然的征服在实践中获得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完整认识A.B.C.D.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按规律办事。本题的题眼是“谷雨节气,适合农作物生长,农业生产进入繁忙时期”。节气体现了人们能够认识自然规律并利用自然规律,因此符合题意,当选;材料体现了人们把这种认识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当选;错误,人们利用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人的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错误,在实践中人们并没有获得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完整认识,因为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典例典例3(2017北京朝阳高考前保温题,27)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尝试用干细胞培育器官,这种方法复杂且费用昂贵。加拿大一位生物学家打破传统限制,把雕刻成人类耳朵形状的苹果移植上人类细胞,再进行四个星期的细胞增生,用苹果“种”出耳朵。这些人造耳朵能否真正移植到患者身上使用还需要进一步验证。这项研究表明()科技创新要尊重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实验材料间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可以根据需要创造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尊重客观联系使思想观念直接改造客观世界A.B.C.D.A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错误。人的思想观念不能直接改造客观世界,要通过实践才能改造客观世界,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