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高三全真模拟语文试题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23161783 上传时间:2021-06-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雅安市高三全真模拟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川省雅安市高三全真模拟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川省雅安市高三全真模拟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雅安市高三全真模拟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7高二下石嘴山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本着以“因材施教、特色发展”为教育理念,学校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定位,实施分科、分层教学,每班50人左右,实行动态管理。B . 在现实教学中,由于我们的教育只看结果,使得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知识获取过程中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的培养。C . 善行无疆!你们用滚烫的心,热情的手,扶危济困,雪中送炭。你们崇高的利他精神,是流淌在中国人身上的血液,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先进典范。D . 近日,在官媒公开的辽宁号航母画面中,甲板上整齐排列着8架歼15和一架直-歼8直升机、一架直-9救援直升机等,展示了目前辽宁号航母的最强战力。2. (2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从文化学和民俗学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情感与精神是要以一系列特定的方式作为载体的。这种方式就是民俗。 , , 。 , 。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俗是固定的,严格的,不能随心所欲地删改与添加。虽然在民俗的传衍中也会发生变异否则,很难成为民俗的内容是共同遵循的文化规范与仪式民俗不是政令法律但这种变异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接受过程而最终被共同认可但它是经过一代代认同、接受和传承下来的A . B . C . D . 3. (2分) (2017高二下南昌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八股文并非一无是处,明清科举的状元试卷中就不乏灵活运用经典、闪现真知灼见的佳篇名作,胶柱鼓瑟的迂腐之作实际上寥寥可数。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莫衷一是 , 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近年,葡萄酒酒庄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是近年这些酒庄或者关门或者大打特价牌,这标志着酒庄销售已经进入理性期,接下来更需要从业人员苦心孤诣。许昌春秋楼关圣殿正中为高13米、号称亚洲最大的室内关羽相,关公手捋长髯,微合二目,夜读春秋,宝相庄严,惟妙惟肖。金庸就是倚马可待天天写时评的报人,他以“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而闻名于世。网络用语是语言文化在网络时代的发展结果,但井喷很容易鱼龙混杂。这些生造词,既不是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无益于人际交流,最容易产生网络对文化的负面效应,所以,必要的规范和禁止无可非议。A . B . C . D .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4. (6分) (2016高一上石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宋代童蒙教育与前朝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突破了门阀士族严格的等级制度,呈现出大众化的趋势。其原因主要在于:宋代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强化,促进了庶族地主阶级与小农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为宋代童蒙教育的大众化趋势的形成,奠定了广泛的社会阶级基础;宋代最高统治者提倡的兴文教,用文人,改革科举制度,为宋代童蒙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形成,开辟了现实途径。宋代童蒙教育对象,除了赵宋宗室子孙和一般官僚地主家庭的子弟以外,相当一部分是出身于平民的农家子弟。此外,历来位居四民之末的商人也非常重视对其子弟的教育农工商各教子读书成为宋代社会的一道独特风景。宋代社会结构的变化,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童蒙教育目的多元化趋向的形成。宋代童蒙教育除了以理学为核心的道德教化目的进一步彰显,以及为科举之预备目的进一步强化以外,童蒙教育为生计和职业准备的目的初步显现。由于科举考试竞争十分激烈,能及第者毕竟是少数,当人数众多的农工商子弟的科举之梦在屡试屡败中破灭时,其读书目的往往也随之发生变化。袁采在袁氏家训中明确指出:“如不能为儒,则巫医、僧道、农圃、商贾、伎术,凡可以养生而不至于辱先者,皆可为也。”宋代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促使童蒙教育重心下移至民间,童蒙教育出现了事实上的双轨制,即一是包括专为皇室、贵族子弟设立的官学教育系统,二是包括专门为广大中下层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子弟设立的私塾、义学、家塾以及其他民间教化形式在内的私学教育系统。私学教育系统中接受教育的主要是人数众多的田夫牧子和工商小民,他们的天职无非辟土植谷作巧成器通财鬻货,因此,他们所读之书系杂字、百家姓之类。广大中下层平民及其子弟在常读熟记中了解五谷杂粮、农什器具、日用家什以及生产、生活方面的基本技能,进而达到上账不难等基本技能的掌握的目的。此外,宋代许多著名学者如朱熹、吕祖谦等,在重视伦理道德教育的同时,也重视对蒙童进行一些自然、科学常识的教育,以培养博学、广闻的儿童。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宋代童蒙教育内容中不仅有“云维何兴,以水之生。雨维何降,以云之蒸”等自然常识,也出现了以欧阳修的州名急就章、方逢辰的名物蒙求等为代表的专讲名物制度、自然常识及科技知识的童蒙教材。宋代童蒙教育凭借其大众化的特点,不仅促进了整个宋代社会文化的相对普及和下层民众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上层精英文化向下层大众文化的传播和转变,对维护封建宗法社会的稳固和延续封建统治发挥了独有的文化效应。同时,宋代童蒙教育的大众化,也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童蒙教育社会化普及化发展的先河。(摘编自郭娅试论宋代童蒙教育的大众化)(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宋代以百家姓州名急就章名物蒙求之类的书作为童蒙教育的教材,帮助孩子们识字、认识名物,并且普及自然常识和科技知识等。B . 宋代童蒙教育的目的虽然仍包括道德教化和为科举考试做准备,但是更加重视自然、科学常识教育,注重传授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技能。C . “农工商各教子读书”反映了宋代童蒙教育对象非常广,除了赵宋宗室子孙、一般官僚地主的子弟外,还有众多的田夫牧子和工商小民的子弟。D . 统治者对教育的大力提倡,激发了宋代人教育子女的热情,当时社会各阶层对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形成了宋代童蒙教育办学形式的多样化。(2)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宋代许多著名学者对童蒙教育做出过贡献,如袁采、朱熹、欧阳修等人,他们或提出过童蒙教育的理论主张,或编写过相关教材。B . 宋代童蒙教育体系包括为皇室和贵族子弟等设立的官学教育系统,以及面向广大中下层知识分子、普通百姓子弟设立的私学教育系统。C . 宋代童蒙教育的目的渐渐地发生变化,其原因之一是科举考试竞争激烈,大多数农工商子弟基本无法实现一举成名的梦想。D . 宋代童蒙教育呈现出大众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宋代教育突破了门阀士族严格的等级制度,普通百姓有了更多的受教育的机会。(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宋代童蒙教育在古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大众化的特点,使之成为后世童蒙教育社会化普及化的先驱。B . 宋代童蒙教育促进了下层民众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因而上层精英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向下层大众传播,维护了封建统治的稳固。C .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宋代童蒙教育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系统,教育目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逐渐由单一走向多样。D . 宋代的童蒙教育不仅保障了官僚贵族子弟能够读书,而且为平民百姓子弟也提供了上学读书的机会,客观上推动了教育的大众化。5. (12分) (2019高三上哈尔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雪飘饺子包幸福瞬间周涛今天雪下得很大,雨转雪,空气中弥漫着湿气。没有一丝风,雪便在空中一路吸收了湿润,黏成了大朵儿的片、团、絮,降落下来,覆盖住这个被雨下湿的世界。凄清的宁静外加了温馨的悠扬。似有音乐,雨滴和雪落;又似无声,夏日和冬季在深秋时的会晤、交接,仿佛两个换岗哨兵的注目敬礼,却没有一句话。我读着一本使我愉悦的书,沉浸在雨雪般的思绪里面,没有人来惊扰我。在我读书的时辰,厨房里隐约传来剁肉馅儿的声响,传进我的耳朵时,变成了有节奏的使人舒适的遥远处伐木的斧斤声。等我读得感到有些累的时候,一盆剁好的馅放在饭桌上,等我包。馅是鲜嫩的羊肉、黄萝卜、洋葱剁成的,肥瘦相宜、红白相间,搅拌在盆里,丰厚而诱人食欲。油黄鲜亮的一盆,已经把原来毫不相干的动物和植物浑然凝为一盆,散发着与窗外的弥天飞雪相和谐的香味。我专注地包起来,并沉浸其中。擀好的皮儿一叠一叠的,像面粉的耳朵,全都等着包纳一部分内容。好似被子在床上等着睡觉的人,衣服等待肉体,不然一切就不圆满,就没有生命。我是非常认真的,而且熟练。对每一个饺子,都认真到类似创造。是我赋予它们适量的内容,也是我让那些馅儿躺在各自合适的外壳里,还是我把它们像蚌一样合拢,然后放在两只手当中一捏,它们成形了。在撒了薄粉的方形秫秸板上,它们站立起来,一排排挺立如小锡兵,陈列整齐。它们每一个都有公鸡似的冠子,每一个都有我的指纹和手印,挺胸凸肚,活灵活现。我觉得我有点像创世者。我给了内容以形式,给了形式以内容,并且我赋予了它们形体。它们的皮肤是光洁的,不粘手的,它们的形态是富足的和吉祥的,它们有内脏,有五脏六腑,假如谁再能吹一口仙气,它们就活了。我在创造它们的时候全神贯注,每一个都是我亲手造成,如同上苍当初造人一样,我甚至觉得上苍造人也没有我这么认真。我沉浸在大自然雨雪纷飞的伟大旋律中,我的心情也暗含着这旋律,一切浑然和谐,天衣无缝。我迷醉在这简单的手工劳作中,手眼并用,心游万仞。谁也不知道我想到了些什么,我内心的天空和窗外的世界一样湿润,一样雨雪纷飞。一些人,一些事物,一些片断,一些有趣的际遇,一些耐人寻味的话语,一些表情,一些笑容和眼神都来到我心里,让我猜测、回味、解释,这些全都和我的生命发生了关系,全都深深地进入了我,然而它们不知道。思绪的雨和雪纷扬飘飞,包容了难以想象的时间和空间,然而手和眼只盯着饺子。专注之下,暗藏着一个何等天马行空的心灵!每一个饺子里都包进了一小段时间。同时,时间在窗外谁也包不住地紛扬这时,我感受到了幸福。独享的,幸福。我说:“幸福不是躲在远方的一座城堡,而是撒在你生命周围的一些肉眼不易看到的碎金。它一开始就被上苍弄碎了,随手撒向人间,却诱骗一代代的人去寻找那份完整。”1992年11月14日深夜(选自周涛散文,有删改)(1)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篇写夏冬两季如同在深秋换岗注目敬礼,用比拟手法写岁月不居、季节更替,大自然季节轮回宁静而安详,庄重而严肃。B . 这盆饺子馅肥瘦相宜、红白相间,诱人食欲,让人联想到“舌尖上的中国,作品源自生活,富于亲切而浓郁的生活气息。C . 作者从包饺子这种家庭生活常见的劳作中,想到了人类的缘起,生活,生命的真谛,可谓大中取小,以小见大,举重若轻。D . 作品展现了对人生的奇思玄想,自由跳脱,雄健浑厚,与注重精致缜密、温婉秀丽的风格不同,体现出西部散文的特点。(2) 此文的副标题是“幸福瞬间”,文中让作者感到“幸福”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分析。 (3) 结尾作者的这段话有怎样深刻的含意?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 6. (10分) (2017贵港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步步向生,时时可死“我还有十年的世寿,我要全部用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2006年,叶曼老师如是说。北京时间2017年2月15日,叶曼老师于美国洛杉矶往生。享年103岁。大德离世,人天共悲。记得叶曼先生曾说:“唯有有智慧地度此一生,方才不辜负来人间走了一遭。”纵观先生此生经历,应当对得起“不负此生”一说。叶曼女士,原名刘世纶,1914年生,祖籍湖南。她6岁以左传开蒙,1935年,被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先生特别录取,就读北大法学院经济系,后曾任辅仁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世人尊她为“当今世界极少将儒、道、佛文化融会贯通的国学大师之一”,其传承国学各类经典课程数千讲,并著有多项著作文集,在海内外享有极高声誉。叶曼的父母都是很虔诚的佛教徒,但是她却对佛教非常反感,认为它只是士大夫阶级的另外一种消遣品。8岁那一年,叶曼开始吃素,她之所以吃素是因为怜惜那些被宰杀的动物,从此下决心不再吃有生命的东西,所以她吃的并不是佛家素。这样的食素,她一坚持就是15年,直到“抗战”开始,离家出外的她才停止食素。对于周遭事物存在的原因和人生的来处与去向,叶曼从小就有许多疑问。但是列强入侵,国难当头,她不可能花更多的时间在一些超现实的问题上。上大学后,受到北京大学思想自由氛围的薰习,叶曼慢慢地又开始注意到超自然的问题。她开始试着用逻辑的方式,借助归纳法和演绎法,推论人生是什么、人应该怎么活的问题。但她并没有从中找到答案,于是逐渐回归到了东方思想,进而靠近宗教范围。后来,在一位朋友的引荐下,叶曼认识了南怀瑾。叶曼问出了她一直想知道的“人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的问题。南怀瑾告诉她这是许多人共有的问题,它的答案就在佛法里。叶曼开始跟随南怀瑾学习楞严经。之后的几年里,一遍又一遍地研究楞严经后,她才发觉,过去自己把唯识误认为是士大夫阶级的消遣品,竟不知道这里有这么好的东西。大学毕业后,叶曼与同年考入北京大学的同学,当年的全科状元田宝岱结为伉俪。后随身为外交官的夫婿,作为大使夫人辗转于美国、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等地驻外总计二十五年,后旅居美国洛杉矶。叶曼接触过基督教、等不同西方宗教,后并研学佛教、道家、儒家多年,对东方和西方文化、哲学与宗教有独到的见解。中年为明了生死而学佛,先后师侍南怀瑾先生、陈健民上师等。六十年代,叶曼为传播中国儒、道、佛三大文化在台湾成立“文贤学会”。七十年代,在美国洛杉矶位于哈冈的家中成立“文贤书院”,每周六免费开讲四书、道德经、佛教的故事等课程,身体力行,为海外侨胞讲说中国文化,期待能带动更多修心向学的风气。八十年代中,叶曼曾代表中华佛教居士学会(台湾),当选世界佛教友谊会副会长,期间与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戏剧性的相识,让他们成为挚友。后经朴老邀请到北京拜访北京云居寺时,发现云居寺已在日本侵华时被毁损,当即发下宏愿,要重建云居寺。1990年,叶曼来往香港、美国、新加坡等地,共筹得三十二万美金善款。其中三十万美金捐赠用于重建云居寺,受到了时任北京市副市长何鲁丽以及十世班禅大师的接待,朴老也特意作一条幅赞其功德。其余二万美金捐作云南以及贵州兴办希望小学,迄今为止,已建成十三所文贤希望小学。一九九二年,叶曼获得世界佛教协会及二十七国代表参加的佛教大会赠予的金奖。叶曼曾任辅仁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妇女杂志主编,并以叶曼信箱为读者所称颂。其丰富的东方与西方人生经历、通达的处世态度与洞察人性的智慧,在家庭、爱情、婚姻、信仰等人生目标与问题的抉择上,为现代人传道解惑。蔼蔼学者的风范和对国学的了解,更让她成为无数海内外朋友的精神导师。叶曼传承国学各类经典课程数千讲,并著有多项著作文集,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2006年11月,叶曼先生曾接受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节目专访,回顾自己早年求学、中年向佛的经历,并说曾有大师预言自己能活到103岁,希望能把预言中的后十年过好,努力工作成就心愿。“人生犹如演戏,即使我是跑龙套的,也要跑好。”这是叶老的一句话。这句话背后则是她90高龄后还在做着很多事情,在为自己未了的心愿奔走。今天,大师离我们而去,但大师的智慧及风采长存世间。愿叶曼老师往生极乐,愿您乘愿再来。(1)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叶曼先生富有佛缘,不仅有父母一辈的从小熏陶,更重要的是她日后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疑问,并不断的追问下去,最终在南怀瑾那找到了答案。B . 全文不仅在写叶曼先生的人生事迹,更在写她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探索,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在当今物质至上、利益为先的商品时代,叶曼先生的这种追求,是照鉴我们灵魂的一面镜子。C . “人生犹如演戏,即使我是跑龙套的,也要跑好”一句,以谦卑的语气,很好的体现了叶曼先生在追寻人生路上的感悟,体现出了叶曼先生的无所畏惧而又有点戏谑的人生态度。D . 本文充分运用了引用、倒叙、插叙等艺术技巧,语言朴实华美,全面地把叶曼先生的一生和高尚的品德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2) 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八十年代,叶曼先生与赵朴初先生结识,后又筹集善款,捐助了多所小学,因此被世界佛教协会及二十七国代表参加的佛教大会赠予的金奖。B . “步步向生,时时可死”是全文的标题,是贯穿全文的主线,高度概括了叶曼先生一生的追求和人生态度。C . 叶曼先生讨厌佛教,认为它是士大夫阶级的消遣品,后来经过学习楞严经,认为唯识是很好的东西。可见,在这里,唯识与佛教意义是相同的。D . 叶曼先生走上在海外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道路,跟她的丈夫田宝岱的身份职业有密切的关系,说明叶曼先生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客观的结果,而不是叶曼先生主观追求的。E . “步步向生,时时可死”的意思是,随时随地准备死,但是每一分每一秒钟不浪费,尽量利用它,时时可死,步步求生。(3) 当今社会是否还需要叶曼先生这样的国学大师?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7. (11分) (2017衡水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于敏中,字叔子,江苏金坛人。乾隆三年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以文翰受高宗知,直懋勤殿,敕书华严、楞严两经。累迁侍讲,典山西乡试,督山东、浙江学政。十五年,直上书房。累迁内阁学士。十八年,复督山东学政。擢兵部侍郎。二十一年,丁本生父忧,归宗持服。逾年,起署刑部侍郎。二十三年,嗣父枋殁,回籍治丧。未几,丁本生母忧,未以上闻。御史朱嵇疏劾敏中“两次亲丧,蒙混为一,恝然赴官”。并言:“部臣与疆臣异,不宜夺情任事。”诏原之。二十五年,命为军机大臣。敏中敏捷过人,承旨得上意。三十年,擢户部尚书。子齐贤,乡试未中试。诏以敏中久直内廷,仅一子年已及壮,加恩依尚书品级予荫生。又以敏中正室前卒,特封其妾张为淑人。三十八年,晋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如故。时下诏征遗书,安徽学政朱筠请开局搜辑永乐大典中古书。大学士刘统勋谓非政要,欲寝其议。敏中善筠奏,与统勋力争,于是命敏中为正总裁,主其事。敏中为军机大臣久,颇接外吏,通声气。三十九年,内监高云从漏泄朱批道府记载,下廷臣鞫治。云从言敏中尝向询问记载,及云从买地涉讼,尝乞敏中嘱托府尹蒋赐棨。上面诘,敏中引罪,诏切责之曰:“内廷诸臣与内监交涉,一言及私,即当据实奏闻。朕方嘉其持正,重治若辈之罪,岂肯转咎奏参者?于敏中侍朕左右有年,岂尚不知朕而为此隐忍耶?于敏中日蒙召对,朕何所不言?何至转向内监探询消息?自川省用兵以来,敏中承旨有劳。大功告竣,朕欲如张廷玉例,领以世职。今事垂成,敏中乃有此事,是其福泽有限,不能受朕深恩,宁不痛自愧悔?免其治罪,严加议处。”部议革职,诏从宽留任。四十一年,金川平,诏嘉其劳勚,过失可原,仍列功臣,给一等轻车都尉,世袭罔替。四十四年,病喘,遣医视,赐人参。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选自清史稿于敏中传有删节)【注】恝(ji)然:淡然,无动于衷;不在意的样子。(1)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B . 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C . 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D . 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2) 对下列句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一甲一名进士也就是俗称的“状元”。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榜眼和探花。B . 翰林院修撰也就是翰林院的属官,职责是主管编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起居,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文件。C . “丁本生父忧”中的“丁”是“生父去世”之意。D .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文襄”是朝廷赐予于敏中的谥号。(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于敏中在乾隆三年的时候考取了进士,他因为才华被清高宗知晓,朝廷曾经下诏书让他抄写华严、楞严两部佛经。B . 于敏中因为嗣父去世回到家乡治丧,不久他亲生母亲又去世了,但是于敏中并没有上报给朝廷,他受到了御史朱嵇的弹劾。C . 于敏中的儿子乡试没有考中,朝廷认为于敏中为官清廉,特意赐予他的儿子荫生的身份,并且加封于敏中的妾张氏为淑人。D . 于敏中聪明过人,逢迎旨意特别符合皇帝的心意。他长久的担任军机大臣,和朝外的官吏们有很多的接触,也受到过皇帝的处罚。(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大学士刘统勋谓非政要,欲寝其议。敏中善筠奏,与统勋力争,于是命敏中为正总裁,主其事。今事垂成,敏中乃有此事,是其福泽有限,不能受朕深恩,宁不痛自愧悔?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8. (8分) (2017高二下杭锦后旗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四月五日集陈园照山堂范成大寻壑经丘到此堂,官闲聊作送春忙。短篱水面残红满,团扇风前众绿香。尽卷帘旌延竹色,深斟杯酒纳山光。洞门无锁城门近,转午鸡啼日正长。(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首联诗人说自己翻越山丘穿过幽谷来到照山堂,目的是趁着官场无事赶紧观赏早春季节的景色,其中“闲”字反衬“忙”字。B . 颔联描写照山堂前的池塘景致,池塘被低矮的篱笆墙围绕,水面漂满陨落的荷花,荷叶圆如团扇,微风轻送,各种绿叶的清香扑鼻而来。C . 颈联描写主人高挂窗帘、主客赏景饮酒的欢乐场面,“延”与“纳”意指延请苍翠竹色、迎接美丽山光,是拟人手法的运用。D . 尾联说照山堂所在的园林墙门敞开,距离官署所在的城门也很近,言外之意是留恋园景山光不想急着回城,“鸡啼”以动衬静。E . 全诗四联皆对仗工整,用词造语也浓墨重彩,如“残红”与“众绿”就具有很强视觉冲击力,整诗意境隽永,蕴含无尽诗意。(2) 诗歌中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文简要分析。 五、 默写 (共1题;共4分)9. (4分) (2019浙江模拟)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 万里悲秋常作客,_。(杜甫登高) (2) 闻道有先后,_。(韩愈师说) (3) 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4) _,禾黍秋风听马嘶。(王实甫长亭送别)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10. (3分) (2016北流模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读书应该成为今天的一种时尚。欧洲、北美有良好的读书风气,他们的习惯是不说闲话只读书。我们相反,_。读书风气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风气,甚至也是一个社会道德风气的反映。因为读书不仅使人获得知识,_。而我们今天的社会,可以说充满了浮躁气,_;走捷径、取巧的人多了。此情况下,培养文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气,尤为重要。11. (5分) (2015高二上会宁期中) 阅读下面有关H7N9的表格,回答问题。根据下表,针对H7N9疫情写出两点变化:五一将至,对于即将出行的人们请写出两点建议:时间疫情分布情况疫情确诊及死亡人数接触史4月10日上海15例,江苏12例,浙江11例感染38人,确诊10人32人接触禽类鸟类4月15日上海24例,江苏16例,浙江15例,安徽2例,河南2例,北京1例确诊60例患者,死亡13人。48人接触禽类鸟类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 (2016高二下兰考期末)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一个人在他3岁的时候想吃糖罐里全部的糖,结果手卡在糖罐里拿不出来,他哭了。他20多岁的时候工作的农场分水果,他拿了最小的水果,但是他很满意。他58岁的时候,他的公司说谁去要回30万英镑欠款,就给他10万。其他同事都没要回欠款唯独他要回了,因为他只向债务人要21万英镑,自己只留下1万。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1、2-1、3-1、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4-1、4-2、4-3、5-1、5-2、5-3、6-1、6-2、6-3、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7-1、7-2、7-3、7-4、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8-1、8-2、五、 默写 (共1题;共4分)9-1、9-2、9-3、9-4、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10-1、11-1、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