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甘南县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23073835 上传时间:2021-06-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甘南县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甘南县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甘南县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甘南县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1分)1. (6分) (2017高二下定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地方变体,俗语指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方言俗语是与书面语言相对的地方口语。清人冒春荣葚原诗说云:“用字宜雅不宜俗,宜稳不宜险,宜秀不宜笨。”这段话反映了古人作诗的基本态度。但是古代许多大家都曾将方言俗语入诗,自有其审美价值。存真,切合语境。方言俗语之“俗”不是粗俗,而是民俗。民俗是民间的风俗习惯,反映民俗的诗歌会采用方言俗语。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百里不逢人,角角雄雉鸣。”唐人李廓鸡鸣曲:“星稀月没上五更,胶胶角角鸡初鸣。”古人认为“角”音谷,正是模仿鸡的叫声。求异,打破常规。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句法欲老健有英气,其间用方俗言为妙。”数物为个,是为俗语,而杜诗屡用,如:“峡口惊猿闻一个”,“两个黄鹂鸣翠柳”,“却绕井边添个个”。不用常规语用俗语,如异军突起。诗用方言俗语是有条件的。首先要提炼,熔化口语。罗大经鹤林玉露:“杨诚斋云:诗固有以俗为雅。然亦须经前辈镕化,乃可因乘。”所谓熔化,就是将过于土俗的词语进行加工。钱钟书先生对“诚斋体”也有精彩的评述:“杨万里对俗语常谈还是很势利的,并不平等看待、广泛吸收,而是只肯挑选牌子老,来头大的口语他用的俗语都有出典,是白话里比较古雅的部分。读者只看见他潇洒自由,不知道他这样谨严不马虎,好比我们碰见一个老于世故的交际家,只觉得他豪爽好客,不知道他花钱待人都有分寸,一点儿不含糊。这就像唐僧寒山的诗,看上去很通俗,而他自己夸口说:我诗合典雅,后来的学者也发现他的词句涉猎广博。”其次,布局上要巧作安排。使用方言俗语也要考虑到不同题材。常见俗语用于五七言古体则可,若能用之近体,乃见笔力。唐人于濆送戍客南归诗云:“北别黄榆塞,南归白云乡。孤舟下彭蠡,楚月沈沧浪。为子惜功业,满身刀箭疮。莫渡汨罗水,回君忠孝肠。”“忠孝”一词是俗见之字,很少用于近体诗。可是于濆能用在这里,是因为有汨罗的环境,谁也不会怀疑屈原的忠心。用俗语就有诙谐的味道,很容易落入油滑。施蜇存“管城三寸尚能雄”说:“谐趣不是戏谑,戏谑就成为打油诗一首诗,光有谐趣,还不易成为高格。”用方言俗语带来了谐趣,但情调要沉郁。如聂绀弩挽雪峰第二联:“天晴其奈君行早,人死何殊睡不醒。”“睡不醒”是大白话。第三联“风雨频仍家国事,人琴一働辈行情。”就很严肃了。就如取名字一样,个别字也是可以用俗字的,但姓与名构成一个整体,要有点积极意义。如“吴穷”好,“吴良”就不好。方言俗语入诗,如此才能拓宽其审美空间。(选自邵则遂诗用方言俗语,有别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方言俗语是与书面语言相对的地方口语,古人一般认为作诗不宜用方言俗语,但古代许多大家并不囿于这种束缚。B . 方言俗语被运用在反映民俗的诗歌中,有“存真,切合语境”的作用,能够体现风俗民情,让诗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C . 杨万里诗中的俗语显得比较“古雅”,是因为他在选用俗语时,总是挑选那些有出典的,即前人已经提炼和加工过的。D . 方言俗语并不适合所有体裁的诗歌,一般地讲,在古体诗中用方言俗语较容易,而用在讲究格律的近体诗中比较难。(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诗用方言俗语,首先要提炼,熔化口语,也就是要以“谨严不马虎”的态度挑选方言俗语,做到这一点,就有可能做到“以俗为雅”。B . 古人以方言俗语入诗,不只是为了切合语境,追求艺术的真实性,还是为了用语不落窠臼,追求艺术的“奇”,拓宽诗歌的审美空间。C . 唐人于濆把俗见之字“忠孝”用在近体诗送戍客南归中之所以合宜,是因为“忠孝”一词恰好和送戍客南归这首诗的意境一致。D . 俗语往往有诙谐的表达效果,因此以俗语入诗,能给诗歌带来谐趣,但一首诗“光有谐趣,还不易成为高格”,还必须做到情调沉郁。(3) 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清人冒春荣强凋写诗“用字宜雅不宜俗”,说明古人作诗时,为了让诗歌语言不粗俗,会尽量避开方言俗语。B . 一些古人用方言俗语入诗,是“求异,打破常规”之举,如果运用地好,就会妙不可言,使诗歌“老健有英气”。C . 以俗语入诗,没必要对俗语进行加工,直接选用“牌子老,来头大的口语”即可,但要注意不宜全篇都用俗语。D . 诗用方言俗语,要特别注意“谐”与“庄”的有机结合,不能单纯追求谐趣,否则,诗歌就很可能会沦为打油诗。2. (12分) (2017高二上大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一碗一碗的山风布衣粗食八月的阳光炙热难当,直射在他裸露的肌肤上。他裸露的肌肤黝黑黝黑,消瘦的脸颊和这大山的峭壁一样陡峭又刚毅。他沿着一条鸡肠般蜿蜒的山路翻过了好几道山梁,再翻过两道山梁就可以看到去县城的中巴了。一阵琅琅的读书声吸引了他,声音是从山腰的土砖屋里传来的。他擦了一把汗,循着读书声,向土砖屋走去。这是两间用黄土和杉树皮盖的平房。伴着两声狗吠,一个6岁大的女孩跑了出来,羊角辫在她的肩膀上活蹦乱跳。“要歇脚吗?”女孩好奇地看着他,两眼水汪汪的。“我就是走累了,坐一会就走。”他有些气喘吁吁,“刚刚是你在读书吗?真好听。”“哦,是的。那你坐这吧。”女孩搬来一张用毛竹编成的板凳。他坐了下去,他走了十几里山路,实在太累了。他问:“你爹娘呢?”“哦。我爹去山里伐木了。很晚才回来,也有可能在山里住一晚,明天才回来。我娘去很远的地方打工了哦,不,我娘是跟别人跑了,再也不会回来了,山里太穷、太苦是我的老太爷告诉我的爹说了,现在山里请了个好老师,爹要多赚些钱,等开学时送我去读书。爹还说了,以后要对老师好,毕竟请个好老师来山里不容易。爹还说,将来读很多很多的书,就可以到北京去,还可以到更远的地方去,更远的地方还可以看到娘呢。”女孩说这话的时候,眼里充满了读书的渴望。“你一个人在家,不害怕吗?”他有些为她担忧。“我,不怕啊。家里有大黄陪我啊。还有我的书陪着我啊。”女孩拍了拍大黄狗的头,进屋拿来了她的书,递给他看,“这是我爹上次去县城的时候,从书摊里买来的。”他把书翻了翻。这是一本漫画阿童木,有些旧了,书皮泛黄,但书页很整洁。“这本书你都会读了吗?谁教你的啊?”“是爹教的,爹上过小学五年级,认识很多字,还会讲很多很多故事。”“为什么你爹读了五年级就不读书了呢?”“爹读完五年级,山里的老师调到县城去了,后来山里再也没有请到老师。或者请到了,但从未待一年就又走了。”女孩说话时,脸上掠过一丝茫然,但很快又高兴了起来,“这本书,我要把它背熟。等到开学那天,我要背给老师听,老师一定会很高兴的。”“你怎么知道老师一定会很高兴呢?”他诧异,好奇。“是山对面的小胖说的,他说,要是背书给老师听,老师不但高兴,还会奖励一颗糖呢!”女孩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像看到了一颗甜蜜的糖,甜到心里去了。“你认识老师吗?”“不认识,我从来没有去过学校。爹每天出去做事,我要留下来看家。”女孩顿了顿,说,“你认识老师吗?”“认识啊。”“你和我说说老师的模样吧,他爱笑吗?真的喜欢人背书给他听吗?”“是的。他爱笑。他喜欢人背书给他听。可他不是个好老师,他经常想着离开山里。他不够称职,不把山里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他想了想,“不过他以后会成为一个好老师的。”“我不许你说老师的坏话。老师就是好老师。”女孩有些生气。“如果,下学期,你没有见到老师,你会恨老师吗?”女孩笑了:“不会啊,我爹说,不能因为山里穷,让老师跟着我们也穷一辈子。你怎么这样问我呢?”女孩觉得奇怪,心里不安起来。他低下头,沉默了很久:“能给我一碗水喝吗?”“当然可以。山里再穷,山泉水还是有的。”女孩回屋端水那会,起山风了,山岚的树木哗啦啦地抖动着。女孩把水端到他的手里:“听到了吗,山岚里有一碗一碗的山风。”“一碗一碗的山风,谁告诉你的?”“我爹说的啊。每读懂一本书,就是一碗山风,一碗一碗的山风连在一起,就连成了一条通往山外的路,有力量的路,路上会有金凤凰飞过。如果一碗一碗的山风散开了,那就不再有力量了,永远也飞不出大山。”女孩眼里亮着光,“爹还说,要是山里人都富裕了,大家都会像一碗一碗的山风一样,飞出大山去,不再回来了。”他端起女孩端给他的那碗水,就着山风,一饮而尽。他起身告辞,转过身,从怀里掏出一张盖有县教育局大印的调令,使劲一扯,调令就像雪花片一样,散了一地。调令里写着:兹有盘国珍,因为长期在山区从事教育工作,患上风湿、腰肌损伤等多种疾病,且教学成绩突出,经县教育局研究决定,特批准为国家正式教师,同时调入县二完小继续从教。他朝山岚里的学校走去,走进了山风里。一碗一碗的山风连在了一起,让他充满了力量!(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女孩见到陌生的“他”毫无防备之心,老师离开,孩子不恨老师,这些反映了山里的民风淳朴。B . “女孩觉得奇怪,心里不安起来”一句表明,女孩已经明显意识到面前这个人就是自己的老师。C . 小说中女孩的父亲虽然没有正式出场,但正是有了这样一个人物,情节才得以一步步向前发展,小说的主题才得以进一步揭示。D . 标题“一碗一碗的山风”既是对小说关键情节的概括,也体现了小说的主题,同时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 小说在塑造女孩形象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请举例分析。 (3) 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倒数第二段调令的内容可以删去,这也并不影响小说的主题表达。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解。 3. (13分) (2017高二下广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严耕望: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余英时19731975年,严耕望是哈佛燕京社的访问学人。那时他已在中古政治制度史的领域内卓然成家。但在这期间,他仍然孜孜不倦地苦读。每天早晨在图书馆前面等着开门,下午图书馆关门,他才离开。1979年春,严耕望应聘到耶鲁大学历史系担任访问教授。和哈佛时代一样,他天天早到晚退,伏案用功。哈佛和耶鲁两度共学,我亲身体认到耕望是将全副生命献给学问的人,真正达到了“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境界。他自己曾明白说过,他一生从不求多赚一分钱,也不想增加一分知名度,因此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以免浪费宝贵的光阴。1979年他在耶鲁的期间,正值大陆社会科学院代表团前来访问,我在家中接待代表团,邀请耕望与会,但他婉辞了,因为他坚守其“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的原则。这种“澹泊自甘、寂寞自守”的性格和他治学的勇猛精进、锲而不舍,恰好互为表里、刚柔相济。耕望的生命虽然彻底地与学问合一,但他既不是不晓事的书呆子,更无世人想象中那种专家学者的傲僻。相反的,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最通情达理并且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无论是对他的家人、师友、学生或同事,他都抱着一份诚挚的情意:任何人曾对他有过一点帮助,他都永志不忘。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读他那些大著作的序跋,便可以获得生动的印证。在学问方面,他一向持严格的标准,决不稍有假借。然而他在摘发别人的失误时却从无例外地隐去失误者的名字。他曾说,他一向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这是恰如其分的自我解剖。他从不争浮名和权位,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也低到无可再低,宾四师说他的性格“似为柔退”,这些确可以说是近于道家的,然而也未尝不与儒家相合。他平常表现在外的是“柔逊”,但在大原则上却持之甚坚,内心自有不可逾越的尺度。耕望的研究领域是制度史和历史地理。他的著作无一不从规模浩大、笼罩全面的研究中产生。以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而言,表面上看来似为一种概括式的专史,但认真的读者一定会发现,书中每一章每一节都有精密考证的创获。不过他所做的是地毯式的全面考证,而不像多数考证那样,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全面考证必须建立在两个先决条件之上:第一,事前有周密的通盘计划,第二,从计划到执行需要长时期的持续努力。据我的大略估计,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的完成先后越二十年;唐代交通图考更是惊人,几乎是半个世纪了。耕望的著作初看好像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其实由于他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不是传统史学所能范围。他的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卷便已参考了一部各国地方政府的中译本,唐仆尚丞郎表从传统一方面看固可说与清代徐松登科记考同属一类而精密过之。耕望论现代中国史学家,特别推崇陈垣、陈寅恪、吕思勉和宾四师为“四大家”。他于四大家的优点则能兼收并揽:他的规模弘大承自宾四师,辨析入微取诸陈寅恪,平实稳健尤似陈垣,有计划而持之以恒则接吕思勉。他在史学上终能达到通博与专精相反相成的境界绝不是幸致的。苏东坡说:“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现代中国史学界没有人比耕望更能自用其才的了。陆象山说:“今天下学者,惟有两途:一途朴实,一途议论。”耕望木讷寡言,终其身与“议论”无缘,他走的是彻头彻尾的“朴实”的道路。(选自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敬悼严耕望学长,有删改)(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严耕望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超出了传统史学所能达到的范围,他的著作也不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B . 严耕望终身致力于学问研究,他的每一项研究都经过精密、全面的论证,因此,他的著作问世都要经过多年甚至半个世纪的努力。C . 本文弘扬严耕望做学问的朴实精神,反衬出当下学术界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会现实以及在学术上贪图终南捷径的学者的浅薄。D . 作者引用苏东坡的话、陆象山的话,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恰当地评价了严耕望的成就和精神,能引起读者的深度思考。E . 作者引用苏东坡的话、陆象山的话,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恰当地评价了严耕望的成就和精神,能引起读者的深度思考。(2) 如何理解严耕望“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3) 请结合全文概括严耕望在史学研究上成就巨大的原因。二、 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4. (11分) (2017高三上山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赠医者汤伯高序【元】揭傒斯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故医之稍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 , 虽上智鲜不惑。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 , 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呜呼,其先王之道不明欤?何巫之祸至此也!人之得终其天年,不其幸欤!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辨疑补漏,博约明察,通微融敏,咸谓古人复生。其治以脉,不以证 , 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余行数千里莫能及,间一遇焉,又止攻一门,擅一长而已,无兼善之者。来旴江,得汤伯高,该明静深,不伐不矜,深有类于徐。余方忧巫之祸,医之道不明,坐视民命之夭阏而莫救,而爱高之学有类于徐,且试之辄效,故并书巫医之行利害及徐之本末以赠之。嗟夫,使世之医皆若虚、伯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巫其能久胜矣乎!伯高名尧,自号常静处士。若虚名棪。闻庐山有郭氏,号南寄者,亦有名。(选自揭傒斯全集)(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 屏:摒弃。B . 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容:容纳。C . 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恚:怨恨。D . 其治以脉,不以证证:症状。(2) 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B . 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C . 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D . 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学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B . 徐若虚先生举进士后,不愿做官,回乡行医。他虚心好学,努力钻研,写成了学术价值很高的专著;他医术高明,治病效果显著,其影响逐渐改变了当地信巫的风俗。C . 旴江的汤伯高先生和徐若虚先生非常相像,他的医术全面而精湛,但他为人谦逊,从不自我夸耀,其医风受到作者的赞赏。D . 作者写这篇序是因为担忧巫祸不除,医道不明,无人挽救百姓的生命。希望世上的医生都像若虚、伯高,民众都像“吾里之人”信医不信巫。(4) 把第三大题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5. (10分) (2016高三上黄陵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雨夜读书陆游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蓬户间。但与古人对生面,那恨镜里凋朱颜。功名本来我辈事,人自蹭蹬天何悭?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思天山。【注】蹭蹬:比喻失意潦倒。仗下:借指朝堂。(1) 首联描写出一幅怎样的图画?请简要说明。(2) 诗歌里蕴含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6分) (2020高二上揭阳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荀子在劝学中用“_,_”两句说明与其仰望星空耽于空想,不如脚踏实地进入学习实践。 (2) 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之多之深之广的句子是:_?_;。 (3) 苏轼的赤壁赋中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洞萧之声动人心魄的句子是“_,_。” 三、 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4分)7.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顺风车是爱心活动,尤其是车主,都是奔着做好事做善事的心来的,我们提倡做好事更要有好的回报,这样社会上好人好事才会可持续性发展,才会细水长流。B . 人才“跳槽”往往是由于原单位的领导人失去了人才的信赖之心,而这些人才往往成为单位之间竞争的主要力量。这种为渊驱鱼的行为实在令人痛心。C . 一个国家,如果风调雨顺,文恬武嬉 , 百姓自然能够安居乐业,社会自然会发展得越来越好。D . 生和死是人生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在我们的文化中,死亡却是讳莫如深的话题,人们不愿说死,更不愿讨论有关死亡的问题。8.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2月27日凌晨,智利由于里氏88级的强烈地震,因此,智利总统巴切莱特日前宣布国家进入灾难状态。B . 12月26日,从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传来好消息:明年,我省各级政府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总量将达17亿元,集中抓好以8000个自然村“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C . 德国作家瓦尔泽的恋爱中的男人和巴西作家奥古斯托的卖梦人分享了本届 “2009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最佳作者的殊荣。D . 与其他华人导演相对只关注电影不同,张艺谋更多地从事了各种热门的、热闹的、引发公众极度关注的中外歌舞剧、实景山水剧。9. (2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 , 。 , 。玉在丧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神秘的宗教意义取材于自然,琢磨于宫苑的玉制品被视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因此,玉是东方精神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把玉的自然品质作为“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颂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A . B . C . D . 10. (3分) (2018深圳模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_,时至今日已没有什么争议。但网络文学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人们的看法又不尽一致。因为有些被称作“网络文学”的作品,与文学的质地和品相确乎还有一些距离。从作品质量看,文学形式不够新颖,_,使得网络文学与有着数千年积淀的传统文学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适当地创新文学形式,提升思想内容的高度,_。那时,人们对它的关注将不再是其媒介和载体,而是它本身的文学性。11. (5分) (2017大同模拟) 下面是“2016鲁迅文化跑”路跑活动的LOGO,请写出构图要素(除文字外),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四、 写作 (共1题;共5分)12. (5分) (2019高三上商南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冰雪茫茫的北方,有一个古老的民族,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故事:一天晚上,老爷爷与孙子们围炉夜话,老爷爷说:“孩子们,在人们的内心深处,一直住着两只狼。这两只狼一直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战斗。一只是恶狼,它代表着委屈、怨恨、不满、愤怒、嫉妒、仇视;另一只是善良的狼,它代表着感恩、仁厚、友善、宽容、慈悲。”听完爷爷的话后,孩子们沉默不语,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一个孩子问道:“最后,哪只狼赢了呢?”饱经沧桑的爷爷回答道:“你喂过的那只!”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1分)1-1、1-2、1-3、2-1、2-2、2-3、3-1、3-2、3-3、二、 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4-1、4-2、4-3、4-4、5-1、5-2、6-1、6-2、6-3、三、 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4分)7-1、8-1、9-1、10-1、11-1、四、 写作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