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PPT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3002205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广东省 国际贸易 精品课程 李未无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s,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前两章表明,国际贸易之所以发生是由于国家之间 存在比较成本优势和劣势,而这种比较成本的差异性既可 源于各国之间生产技术上的差异(古典贸易理论),也可 源于要素禀赋上的差异(新古典贸易理论)。但是这两种 理论不能较好地解释那些技术水平和要素禀赋相似的工业 化国家之间的大量贸易。 20世纪 60年代以来,人们提出 一些新的国际贸易理论试图解释以上现象。由于这些理论 改变了传统贸易理论的假设条件,分析框架也不同,故称 之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本章主要介绍保罗 克鲁格曼创 建的基于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之上的新贸易理 论。另外,也从需求视角探讨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在 21世纪初以不完全竞争市场为框架的贸易模型又有了新的 发展,人们称之为新新贸易理论,本章将给予简单介绍。 一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 ( 1)视角一: 20世纪 70年代以来的客观国际 贸易事实,即工业化国家之间进行大量 的贸易,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一半。另 外,工业化国家 70%以上的出口是以其 他工业化国家为对象的,而且出口品中 约有 4/5为非食品的制造产品。这些事 实显然是传统比较优势理论无法解释 的。 ( 2)视角二: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对全球许 多产业形成垄断。比如,全球商用飞机 的生产由波音和空客垄断。微处理器被 英特尔和摩托罗拉垄断。全球钢铁一半 以上由 5家公司拥有。由此可见,传统 贸易模型中的完全竞争假设进而规模报 酬假设也与现实相差太远,这必然影响 传统贸易理论的解释能力。 2、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20世纪 70年代末 8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 保罗 克鲁格曼提出了新贸易理论。该 理论的核心要点是即使没有技术、偏好、要素禀 赋差异,规模经济也会成为国际贸易的成因和贸 易利益来源,会导致各国开展专业化分工和贸易。 实际上,规模经济导致国际贸易的思想很早 就产生了,克鲁格曼是第一个将之模型化的经济 学家。 3、现代国贸理论和传统国贸理论之关系 ( 1)区别:解释对象不同;理论基础不同 ( 2)联系: 两国同种商品生产函数(技术)相同 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 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规模报酬不变 两国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二 产业内贸易 1、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概念 ( 1)产业内贸易 (Intra-industry trade) ( 2)产业间贸易 (Inter-industry trade) 2、产业内贸易的一个数字案例 1995年美国出口了 231亿美元的计算机,进 口了 354亿美元的计算机,计算机净贸易额或产 业间贸易额为 123亿美元,产业内贸易额为 462 美元,计算机产业内贸易占 美国计算机贸易总额 585亿美元的 79%。 3、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测度 (Index of intra- industry trade) MX M-X 1 IIT(产业内贸易指数) IIT=0,不存在产业内贸易 IIT 0,存在产业内贸易 IIT=1,产业内贸易程度最大 4、为什么会出现产业内贸易? ( 1)规模经济的客观存在 ( 2)与规模经济匹配的市场结构必然是不完 全竞争 ( 3)经济全球化为大规模生产创造了市场条 件 ( 4)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偏好 三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1、规模经济 (economics of scale) C Q 长期成本曲线 规模经济 规模不经济 规模报酬不变 2、内部规模经济 3、外部规模经济 A B C 距离 4、垄断竞争 垄断竞争属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一种。在垄断竞争下,行业内有许多 企业,每个企业并不生产完全相同的产品,而是生产相互之间有一定 替代性的差异产品。由于每个企业生产的产品不一样,各个企业都对 自己的产品有一定的垄断力量。企业面临的是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 线。即消费者不会因为一种产品的稍微提价而全部转向另外的产品, 也不会因为一种产品的稍微降价就全部转向该产品。 另 一方面,由于产品之间的可替代性,企业之间也存在相当的竞争。 如果垄断竞争企业存在短期利润,则会吸引更多企业进入这一行业从 而造成对原有产品的需求下降,价格下跌,利润减少直至没有。这时 新的企业停止进入。另一方面,如果垄断竞争企业在短期内亏损,一 些企业就会逐渐退出从而造成对剩下产品的需求增加,价格上升,亏 损减少直至没有。这时就不再有企业愿意退出。总之,垄断竞争企业 的长期竞争会造成该行业的平均经济利润为零。 一般而言,垄断竞争行业中的企业或多或少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内部规 模经济。为简便起见,假设垄断竞争行业的所有企业是对称的,即各 企业在需求和成本等方面是相同的。这个假设可以让我们无需考虑每 个企业之情况,只关注整个行业状况,进而确定企业数量与典型企业 的平均成本和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到垄断竞争市场均衡时的 企业数量和产品价格。 由于垄断竞争行业中的企业往往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特征,在市场总规 模给定之下,当企业数量减少时,每个企业分到的市场份额或规模增 大,其平均成本会下降。反之,当企业数量增加时,每个企业分到的 市场份额或规模减小,其平均成本就会上升。因此, 垄断竞争行业的 企业数量与典型企业平均成本之间存在同向关系 。另外,垄断竞争市 场上的企业数量越多,它们之间的竞争就越激烈,结果产品价格就会 降低。可见, 垄断竞争行业的企业数量与典型企业产品价格之间存在 反向关系 。详见图 5.2。 企业数量 ( n) PP CC 成本 ( AC) 和价格 ( P) E n1 n2 n3 显然,当平均成本与产品价格相等时,即在 PP曲 线和 CC曲线的交点 E处形成均衡的企业数量和产 品价格。如果价格超过平均成本,该行业就会盈 利,更多的企业会进入该行业,企业数量增加。 反之,如果价格低于平均成本,该行业就会亏损, 一些企业会退出该行业,企业数量减少。 5、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P q P Q P1 P2 行业 企业 6、内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在具有规模经济特征的行业中,一国能生产的产品种类及 其生产规模往往受到该国市场规模的限制。而国际贸易能 够打破国与国之间的市场壁垒,促成一体化世界市场的形 成,为大规模生产创造了条件。各国因此可从市场限制中 解脱出来,在一个比贸易前产品种类要少一些的状态下专 注于某些产品的大规模专业化生产,从而降低成本和价格。 与此同时,通过从别国购买自己不生产的产品种类,扩大 了本国消费者的选择范围。 由此可见,即使两国之间没有 基于技术或(和)要素禀赋差异的比较优势,源于规模经 济的贸易仍可为参与国带来收益 。 下面利用克鲁格曼模型 进一步证明以上思想 。 克鲁格曼模型包括以下一些重要假设:两个技术水平和要 素禀赋完全相同的国家( A国和 B国);一个处于垄断竞 争状态的行业(下面将以汽车为例),该行业生产具有内 部规模经济的特征。假定每种汽车由一家企业生产,因此 汽车企业的数量等于汽车种类的数量。为简便分析, 假定 所有种类的汽车是对称的, 也就是说不同品牌的汽车虽然 有差异性 ,但在需求和成本等方面是相同的。这个假定可 以使我们不需要关心每个汽车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只关注 汽车行业的品种数量和平均价格 。下图表现了克鲁格曼模 型的基本思想。 n( 汽车种类 ) PP C0C0 成本 ( AC) 和价格 ( P) E0 15 20 50000 C1C1 30 E1 30000 10000 在图中, E0点是贸易前(封闭经济)的均衡点, 该点对应的价格是 5万美元,汽车种类是 15种。 由于该模型假定这两个国家技术水平和要素禀赋 完全相同,所以每个国家贸易前的均衡点都在 E0 点 。这时 A国和 B国都生产 15种汽车,每个国家的 汽车价格都是 5万美元。在封闭经济状态下, A国 的 15种汽车和 B国的 15种汽车可能不同。 现在两国决定开放各自汽车市场,允许自由贸易,对于任 一汽车企业,现在面对的市场规模显然比以前扩大了许多 (国内加国外)。在图中, 对于任何给定的汽车种类 n, 市场规模的扩大意味着每个种类的汽车生产规模的扩大。 由于假定汽车行业存在内部规模经济特征,因此该行业的 平均生产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表现为平均成 本曲线向下移动,从 C0C0移至 C1C1。 市场规模的扩大并 不改变汽车价格和汽车种类之间的关系,因为尽管对于任 何给定的汽车种类 n,市场规模的扩大导致平均生产成本 降低,但是在给定的汽车种类 n下(也即给定汽车企业的 数量),由于汽车企业的数量没有变动,竞争激烈程度也 没有发生变化,企业当然没有变动价格的压力,所以 PP 线在贸易开放前后一样 。 在图中, E1点是贸易后(开放经济)整个世界汽 车市场的均衡点,该点对应的价格是 3万美元,汽 车种类(汽车企业)是 20种(家)。 显然,开放 贸易带来了两个结果:一是汽车价格从 5万美元 下降到 3万美元;二是对于每个国家的消费者, 其可选择的汽车种类从 15个上升为 20个。这两 个结果正是 A国和 B国参与国际贸易获得的贸易收 益的具体体现 。以上模型表明开放贸易不仅能使 消费者享受低价的好处,而且能使消费者获得在 更多品种中进行选择的好处。 7、规模效应的实证检验 从克鲁格曼的贸易模型可以推出所谓 规模效应 ,即一国参与国际贸易 以后,该国幸存下来的企业的生产规模会扩大,进而生产效率会提高。 海德和里亚斯( Head and Ries)研究了 1988 1994年间加拿大 230个行业中厂商生产规模的变化。鉴于加拿大和美国在 1989年鉴 定了美加自由贸易协定,根据克鲁格曼的贸易模型,加拿大厂商的生 产规模应该在开放贸易后扩大。但海德和里亚斯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 加拿大厂商的生产规模并没有显著扩大。因此,基于克鲁格曼理论模 型推出的规模效应在实证中没有得到有力的支持。在另外一篇较有影 响的论文中,特里夫勒( Trefler)研究了加拿大在加入北美自由贸易 区以后企业生产率的变化。他发现开放贸易以后,加拿大企业的劳动 生产率增长了 17%,但是这些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不是来自企业生产 规模的扩大,而主要源自拥有较高劳动生产率企业的进入和较低劳动 生产率企业的退出。也就是说,规模效应在实证研究中还是没有得到 证实。 由于克鲁格曼贸易模型在实证检验中表现较差,一些国际贸易学家 逐渐尝试构建新的理论来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其中影响最大、实证 检验效果最好的理论是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 四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1、价格歧视 ( 1)定义 ( 2)条件 第一,是 不完全竞争 行业(定价能力) 第二,市场必须分割 第三,不同市场上,厂商面临的需求曲 线的弹性不同 ( 3)国际贸易下这三个条件分析 2、图形模型 国内市场 国外市场 P Qh Qf Ph Pf 五 基于动态技术差异的国际贸易 1、传统贸易理论中的技术 ( 1)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中涉及的技术是静 态的。 ( 2)赫克歇尔 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则假定 两个贸易国家生产技术相同。 2、技术周期贸易理论将技术差异动态化 净 出 口 净 进 口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领先者(美国) 其他工业化国家 欠发达国家 六 需求决定的贸易模式 1、决定需求的因素 ( 1)实际需求 ( 2)喜好需求 ( 3)收入水平 ( 4)价格水平 2、需求的收入弹性和恩格尔法则 ( 1)需求收入弹性 定 义 奢侈品 必需品 劣等品 ( 2)恩格尔法则 ( 3)恩格尔法则对于国际贸易的意义 3、重叠需求理论 ( 1)消费者行为假设 假设一:一国国内不同收入的消费者偏好不 同。收入高的偏好奢侈品,收入低的偏好必需品。 假设二:世界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如果收入水 平相同,则消费偏好和需求结构也相同。 ( 2)重叠需求理论 思想内容 适用范围 4、需求偏好不同导致国际贸易分析 ( 1)假设: 日本和韩国都生产小麦和大米 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同 无差异曲线不同,日本人喜欢吃面食, 韩国人喜欢吃米饭 ( 2)图形模型 R S T 大米 小 麦 日本 韩国 大米的机会成本或价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