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短文两篇 论读书 培 根不求甚解 马南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你读过哪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哪些感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前辈是如何读书的。 新课导入 怡情( ) 统筹( ) 藻饰( ) 狡黠( ) 诘难( ) 要诀( )蒸馏( ) 劝诫( ) 滞碍( ) 吹毛求疵( ) 豁然贯通 ( )y chuzo xiji juli jizh chu 预习检测一、给红字注音 怡情:文采藻饰:诘难:寻章摘句:味同嚼蜡:使心情愉快。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诘问,为难。 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语词。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滞碍:吹毛求疵:要诀: 重要的诀窍。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不通畅。二、理解词语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出身于官僚家庭。英国哲学家、作家。作品有新工具随笔。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当代作家、历史学家。作品有燕山夜话 。 作者简介弗朗西斯培根 谈读书,谈,是谈论,有时带点漫谈、随笔的性质。标题概括了全文论述的内容,点明了论述的话题。本文就“读书”这一话题谈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正确方法、读书的重要作用三大方面,每一方面都有鲜明的观点、精彩的论述,是启迪思想、学习语言的好教材。不求甚解,“不求甚解”一语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一文,原文说五柳先生(陶渊明自己)有三大志趣,其中之一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后人就这一点断章取义,作者对此有自己的看法,于是写下了这篇杂文,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文题解说 创作背景培根自称“以天下全部学问为己任”,企图“将全部科学、技术和人类的一切知识全面重建”。他反对经院哲学,强调通过实验去揭示自然界的秘密,获得知识,并认为“知识就是力量”。他在随笔中写了对世家子弟的“社会的与道德的劝言”(这是随笔的副标题),内容涉及哲学思想、处世之道等。其中谈读书就犹如一位睿智的老人对自己的晚辈的谆谆教诲:要多 读书,书是有好处的。 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20世纪60年代初,邓拓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杂文。这个专栏的杂文从古人读书治学、科学研究、生产活动等方面为我们总结和介绍了一些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还对现实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和错误的思想方法、工作作风提出了批评,对青年的学习给予指导。在一篇篇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的文字里,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哲理,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对当时的杂文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就是针对有些人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一篇驳论文。 精读课文,理解词句1.结合文意,回答下列问题。(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中“怡情、傅彩、长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怡情、傅彩、长才”是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排列的。如果调换,就不符合逻辑关系,所以不能调换。(2)“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如何理解加点的词语?“鄙”“羡”“用”三个字极其准确地表现了不同的人对待读书的不同态度,通过对比突出了正确的读书目的用读书。 (3)“其实也不尽然。”其中“不尽然”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不尽然”是不全是这样的意思。表明作者对这一观点不赞同的鲜明态度。(4)“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非议”有什么作用? “非议”一词说明有些人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理解是误解,所以他要反对,点明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5)“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如何理解加点的词语? “死读”是死抠一字一句,不顾精神实质,“活读”恰好相反。本句再次阐明“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才是正确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6)“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如何理解“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表明有些人在读书时只注重细枝末节,只局限于某一字句,而忽略了整体。 2.结合文意,理解下列句子。(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指出了读书的三种不同目的,强调了读书的作用之多、之大。(2)“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比喻的论证方法,论证读书和经验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自然花草”比喻人天生的才干,“修剪移接”比喻读书学习。用“自然花草”可以“修剪移接”比喻读书学习可以“补天然之不足”,这样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语言表 达具体形象。 (3)“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这段话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各门学科知识的作用,最后作结:“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4)“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好读书”与“不求甚解”有何联系? 养成“好读书” 的习惯是“不求甚解”的前提,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 (5)“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举诸葛亮的例子,目的是什么?举诸葛亮的例子,证明很多有成就的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从而证明了“会意”的重要性。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 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 各种缺陷。 速读课文,把握整体1.给谈读书分层,概括大意。 2.给不求甚解划分段落,概括大意。第一部分(1):树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 是不好的。 第二部分(28):做分析,分析不求甚解的本义。第三部分(9):亮观点,重要的书要反复读。 研读分析,重点突破1.速读谈读书,完成下列问题。(2)读书中的三种偏向是什么?惰、矫、学究故态。(3)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 对比论证,一正一反,对比有力。 (4)读书与经验的关系是什么?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经验与读书之间,互相补充。(1)读书有哪些好处呢?怡情、傅彩和长才。 (5)什么人才可读书用书?用书的智慧从何而来?明智之士(明察事理的人)。“全凭观察得之”。 (6)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的含义。说说比喻说理的好处。 人要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就要读书明理、明智,不断完善自己,努力趋于完美。生动深刻,通俗易懂(7)作者介绍了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只限于文字推求。对不同的书,要以不同的方法读。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8)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 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9)结合课文谈一谈你的读书感悟。 示例:我读书能够读懂,但是不能够深入,对有些问题浅尝辄止,理解得不全面,特别表现在做阅读题方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明白了怎样读书,读不同的书及读书的方法,我想对今后的学习一定会有帮助的。 2.谈读书是一篇随笔。培根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随笔对英国以至世界的影响都很大。他的随笔,风格流畅,笔法灵活,语言警辟。本文也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全文好似一篇谈话,富于针对性,是一位洞察世事人情的饱学之士对世人的谆谆告诫。从写法上看,本文有什么特点?(1)运用比喻说理。例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运用比喻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2)运用排比说理。例如,“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又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样写,所说的道理十分显赫,读起来富于气势,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3)运用对比说理。正面说了,再从反面来说,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例如,文章的开头从正面论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又如,文章的最后一个层次,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3.速读不求甚解,回答下列问题。(1)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不要死抠字眼。 (2)文章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那他有怎样的态度?“不求甚解”有哪两层含义?态度: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读书要诀在于“会意”。第一,虚心,书不一定都要读懂;第二,读书方法:不固执一点,而要了解大意。(3)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 赞同提倡。反面事例:普列汉诺夫读马克思的著作;正面事例: 诸葛亮读书独观其大略。 (4)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 (5)作者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重要的书要反复读。 (6)不求甚解一文是驳论文还是立论文?驳论文又是如何驳的?谈一谈你的理解。 驳论文。驳的是“论点”,先全面阐述“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而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又从“会意”角度,列举古人读书的例子,并阐明自己的正确论点: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最后又强调了“书必须反复读”的主张。这样通过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从而驳倒敌论。 1.利用网络,收集读书的名言警句和名 人读书的事例。2.整理课后习题。3.预习下一课。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谈读书 陈 涉 身 世读书的目的 陈 涉 身 世陈 涉 身 世读书的作用 怡情、博彩、长才 推敲细想不同的书读法不同塑造人的性格弥补精神上的缺陷读书的方法 端正态度正确读书 板书设计不求甚解 陈 涉 身 世树靶子(1) 陈 涉 身 世陈 涉 身 世亮观点(9)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是错误的 摆出曲解“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用诸葛亮的观其大略来阐述不求甚解用陆象山的话阐证不求甚解 的正确性重要的书要反复读作分析(2-8) 把握精神实质 不拘表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