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渑池怀旧课件.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22707825 上传时间:2021-05-30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子由渑池怀旧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和子由渑池怀旧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和子由渑池怀旧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和 子 由 渑 池 怀 旧 苏 轼 苏轼( 1037 1101)字 子瞻 ,号 东坡居 士 ,眉山(今四川 眉山 )人。曾上书力 言 王安石 新法之弊 ,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 史狱,遭贬。卒后追谥 文忠 。北宋中期 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 唐宋八大家 之 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 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 “苏 辛” ,有 东坡全集 、 东坡乐 府 。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 泥 。 泥上偶然留指爪 zho 鸿飞那复计东 西 。 老僧已死成新塔, 坏壁无由见旧 题 。 往日崎岖还记否, 路长人困蹇驴 嘶 。 诗题分析 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在洛阳之西,崤山之 东。苏轼和苏辙兄弟俩,曾到过渑池,并曾 在那儿的一所寺院里住宿过,寺院里的老和 尚奉闲还殷勤地招待他们,他们也在寺内的 壁上题过诗。当苏轼后来从苏辙的怀旧诗回 忆起这些情景的时候,奉闲已经去世,题诗 的墙壁也可能已经坏了,想想自己漂流不定 的行踪,不由得感慨起来。 怀渑池寄子瞻兄 苏辙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 泥 。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 西 。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 题 。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 嘶 。 苏辙原诗的基调是 怀旧 ,因为他十九岁时 曾被任命为渑池县的主簿 (由于考中进士, 未到任 ),嘉祐元年和兄轼随父同往京城应 试,又经过这里,有访僧留题之事。所以 在诗里写道: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 房壁共题。” 他觉得, 这些经历真是充满 了偶然。 如果说与渑池没有缘份,为何总 是与它发生关联?如果说与渑池有缘份, 为何又无法驻足时间稍长些?这就是苏辙 诗中的感慨。 在苏轼看来,不仅具体的 生活行无定踪,整个人 生也充满了不可知,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 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而鸿飞雪化,一切又都 不复存在 。虽然, 人生有着不可知性,但并不意 味着人生是肓目的;过去的东西虽已消逝,但并 不意味着它不曾存在 。崤山道上,骑着蹇驴,在 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岂不就是一种历练,一种经 验,一种人生的财富? 所以 , 人生虽然无常,但 不应该放弃努力;事物虽多具有偶然性,但不应 该放弃对必然性的寻求 。事实上,若不经过一番 艰难困苦,又怎能考取进士,实现抱负呢?这就 是苏轼:既深究人生底蕴,又充满乐观精神,他 的整个人生观在此得到了缩微的展示。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 泥 。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 西 。 老僧已死成新塔, 坏壁无由见旧 题 。 往日崎岖还记否, 路长人困蹇驴 嘶 。 齐读 诗词译文: 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 一些痕迹,你道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 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落脚一样。 它 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 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 老和尚 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 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 字的破壁了。 (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 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 呢!) 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 路又远,人又乏,驴子也累得直叫。 内容概括 前四句:以 比喻 写人生短暂、不定 后四句: 叙事 为主,以所见所闻深化人生哲思 分析成语 “雪泥鸿爪” 雪泥 ,融化着雪水的泥土。 鸿爪 ,大雁在雪 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 用 “雪泥鸿爪”来比喻人无意中留下的踪迹, 就如飞鸿在雪地上踏 出爪印一样 。如老僧新 塔,坏壁旧题,都是泥上爪印而已,感叹人 生无定,但是往日的坎坷遭遇,仍然留在人 们记忆中,心上的爪痕是难以磨灭的。 比喻新奇,写出了对生活的无限深情。 别忘了答题步骤! 诗人一生宦海沉浮,展转做官与流浪中。但 诗人并没因人生的坎坷而消极悲观,在逆境 中随缘自适、旷达豪放,仍保持积极向上的 人生态度 。 王国维 曾评价 “东坡之词旷” ( 人间词话 )。文如其人,一个没有旷 达胸襟的人很难想像可以写出如此旷达的作 品。中国历代都有郁郁不得志的文人,但是 在失意中还能写出如此大量名垂千古的旷达 之作的,东坡是第一人。 哲理诗的鉴赏 “哲” 者,智也; “理” 者,道理、事理也;“哲理” 就是睿智洞察人事与自然之理。 阐 发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具有普遍 意义的道理的诗便是 哲理诗 。是诗人对人 生、对社会的睿智地思索和深刻地体察的结 果。 它往往是把 发人深省的哲理 同 富有特色 的生活情趣 及 新颖鲜明的艺术形象 熔铸一 体,来服人以理、动人以情的 。哲理诗以宋 诗居多,这主要是 程朱理学 在大宋广泛衍播 且推为至尊,这又渐染了宋代文坛,从而使 以文学形象、意境见长的古代诗歌又融入了 哲学、理趣的内容。 描写 自然景物 的哲理诗 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虞世南的“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刘禹锡“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 波”; 许浑的“夕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 楼”; 王安石的“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描写 人生理想 的哲理诗 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 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 过零丁洋 ); 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 更护花”( 已亥杂诗 )等。 描写 文艺创作 的哲理诗 王安石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 辛”( 题张司业诗 ); 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示子聿 ); 张问陶的“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始自 然”( 论诗绝句 ) 描写 爱情 的哲理诗 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 云”( 离思 ); 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 晴”( 竹枝词 );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 干”( 无题 )等。 哲理诗两种情况 : 一是 诗人 在创作时,便赋予了哲理的 内涵 。如朱熹 观书有感 :“半亩方 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 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者 以水 为喻,意在说明知识能使人心澄如镜, 心胸开阔,充满力量的道理。 二是 有不少诗,其哲理内涵是 读者 赋予 的,是人们在欣赏诗歌过程中领悟到的 。 如杨万里的 小池 ,原意只写春末夏 初的池塘小景,而现在 人们常借“小荷 才露尖尖角”来说明青少年的才华初露 。 有些诗有多层含义。 哲理诗往往是在写景状物,写人叙事时 有意识地蕴含一些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 理。这类作品往往是叙议结合, 寓理于 事 , 寓理于景 。 叙事,写景 是 手段 , 表 现理趣 才是 目的 。因此,在解读哲理诗 中的哲理时,首先要品味诗句, 抓住 形 象 (景、物、事)特点 ,进而 联系社会 现象、生活实际,由此及彼地 联想 , 悟 出 其中蕴含的哲理 。 雪 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末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此诗被诗论界誉为宋人哲理诗的压卷之 作。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评价梅雪,恰如其分。此诗好就好在: 它能写出别人诗中所有(雪似梅,梅似 雪),又能写出他人笔下所无(梅雪争 春,各具特长)。这首咏物诗,没有写 景,没有抒情,纯属议论,却写得如此 生动,另具一格。读了这首诗,我们可 以悟出这样一个哲理: 一个人应看到自 己的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还要 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 。 琴 只要你轻轻拨动它的弦 它总会给你一个 美妙的回音 玻 璃 有纯洁的心境 只是太脆弱 稍经打击 心便碎了 黑 板 使命 在写和擦中完成 词 典 满肚子优美词句 写不出一篇象样的文章 虹 1、盼望着雨的结束 虽然过后 便是自己的消亡 2、因为太阳而有了你 也因为太阳而失去了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