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案例

上传人:zou****hua 文档编号:226952985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案例篇一:项目风险管理案例案例1:某联合体承建非洲公路项目的失败案例我国某工程联合体(某央企+某省公司)在承建非洲某公路 项目时,由于风险管理不当,造成工程严重拖期,亏损严重,同时也影响了中国承 包商的声誉。该项目业主是该非洲国政府工程和能源部,出资方为非洲开发银行和 该国政府,项目监理是英国某监理公司。在项目实施的四年多时间里,中方遇到了 极大的困难,尽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由于种种原因,合同于205年7月 到期后, 实物工程量只完成了35 。205年8月,项目业主和监理工程师不顾中 方的反对,单方面启动了延期罚款,金额每天高达5000美元。为了防止国有资产 的进一步流失,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中方承包商在我国驻该国大使馆和经商处 的指导和支持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20年2月,业主致函我方承包商同意延长3 年工期,不再进行工期罚款,条件是中方必须出具由当地银行开具的约1145万美 元的无条件履约保函。由于保函金额过大,又无任何合同依据,且业主未对涉及工 程实施的重大问题做出回复,为了保证公司资金安全,维护我方利益,中方不同意 出具该保函,而用中国银行出具的400万美元的保函来代替。但是,由于政府对该 项目的干预往往得不到项目业主的认可,20年3月,业主在监理工程师和律师的 怂恿下,不顾政府高层的调解,无视中方对继续实施本合同所做出的种种努力,以 中方不能提供所要求的1145万美元履约保函的名义,致函终止了与中方公司的合 同。针对这种情况,中方公司积极采取措施并委托律师,争取安全、妥善、有秩序 地处理好善后事宜,力争把损失降至最低,但无论如何努力,这无疑已经是一个失 败的工程了。该项目的风险主要有:外部风险:项目所在地土地全部为私有,土地征用程序及纠纷问题极其复 杂,地主阻工的事件经常发生,当地工会组织活动活跃;当地天气条件恶劣,可施 工日很少,一年只有三分之一的可施工日;该国政府对环保有特殊规定,任何取土 采沙场和采石场的使用都必须事先进行相关环保评估并最终获得批准方可使用,而 政府机构办事效率极低,这些都给项目的实施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承包商自身风险:在陌生的环境特别是当地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中方的施 工、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等不能适应于该项目的实施。在项目实施之前,尽管中方公司从投标到中标的过程还算顺利,但是其间蕴 藏了很大的风险。业主委托一家对当地情况十分熟悉的英国监理公司起草该合同。该监理公司 根据非常熟悉当地情况,将合同中几乎所有可能存在的对业主的风险全部转嫁给了 承 包商,包括雨季计算公式、料场情况、征地情况。中方公司在招投标前期做的 工作不够充分,对招标文件的熟悉和研究不够深入,现场考察也未能做好,对项 目风险的认识不足,低估了项目的难度和复杂性,对可能造成工期严重延误的风险 并未做出有效的预测和预防,造成了投标失误,给项目的最终失败埋下了隐患。 随着项目的实施,该承包商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项目的进 展,但由于前期的风险识别和分析不足以及一些客观原因,这一系列措施并没有收 到预期的效果。特别是由于合同条款先天就对中方承包商极其不利,造成了中方索 赔工作成效甚微。另外,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由于中方内部管理不善,野蛮使用设备,没有建 立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现场人员素质不能满足项目的需要,现场的组织管理沿用 国 内模式,不适合该国的实际情况,对项目质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一切都 造成项目进度仍然严重滞后,成本大大超支,工程质量也不如意。 该项目由某央企工程公司和某省工程公司双方五五出资参与合作,项目组主 要由该省公司人员组成。项目初期,设备、人员配置不到位,部分设备选型错误, 中 方人员低估了项目的复杂性和难度,当项目出现问题时又过于强调客观理由。 现场人员素质不能满足项目的需要,现场的组织管理沿用国内模式。在一个以道路 施工为主的工程项目中,道路工程师却严重不足甚至缺位,所造成的影响是可想而 知的。在项目实施的四年间,中方竞三次调换办事处总经理和现场项目经理。 在 项目的后期,由于项目举步维艰,加上业主启动了惩罚程序,这对原本亏损巨大的 该项目雪上加霜,项目组也未采取积极措施稳定军心。案例2:1995年中国商品房的积压据国家统计局资料,到1995年6月30日,全国已竣工尚未出售的空置商品 房面积达4236万平方米,如按1995年商品房售价计算,相当于占用资金687亿人 民币。在这样一个天文数字后面,是无数破产或濒临破产、债务累累的房地产公 司,是一个无比巨大的三角债链。谈到1995年的商品房积压,一些人认为是由于国家当时所采取的宏观经济政 策造成的结果,是受整个市场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而不是投资失误所致。实际上, 对经济形势和相应的投资计划,正是投资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1992到1993年是 中国经济最热、固定资产投资幅度最大,也是房地产投资最热的时期。在这一时 期,大批房地产商看中房地产的高额回报,一哄而上,纷纷投资房地产。尽管所有 这些房地产项目都有一个可行性研究报告,但却缺乏一个科学、严密的可行性研 究,缺乏一个称职的项目经理,缺乏真正的项目管理,没有认识到房地产背后潜在 的风险。因此,很少有房地产商对本地区的总体产业状况、房地产状况、市场容 量、居民购房实际支付能力、福利分房、银行信贷政策等进行周密研究和认真分 析;也不了解经济周期规律及其与投资机会的关系,对投资前宏观经济过热的征兆 缺乏认识,在错误的时机做出错误的决策。结果是大家一哄而上,造成商品房大量 积压。项目的一次性使其不确定性要比其他一些经济活动大许多,因而项目风险的 可预测性也就差得多。重复性的生产和业务活动若出了大问题,常常可以在以后找 到机会补偿,而项目一旦出了问题,则很难补救。项目多种多样,每一个项目自身 都有自身的具体问题,但有些项目却是很多项目所共有的:第一,对于项目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复杂关系,任何个人都不可能了如指掌。 第二,项目各组成部分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例如,当项目进度拖延时,有时 可以通过增加人力夺回失去的时间。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增加人力不但不能加快 进度,反而使进度更加拖延。第三,项目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难得出现平衡。即使偶尔出现,也只能短时 间维持。第四,虽然项目管理班子只想处理技术和经济问题,但找上门来的却经常是 各方面互相冲突的希望或者难以满足的要求。还有其他一些非常复杂、非线性极 强、不确定性极高的非技术和非经济问题,都使得最后完成的项目是互相冲突的 希望和要求的一种折衷,而非项目计划的实现。项目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风险。风险大多数随着项目的进展而变化,不确定 性会随之逐渐减少。最大的不确定性存在于项目的早期。早期阶段做出的决策对以 后阶段和项目目标的实现影响最大。项目各种风险中,进度拖延往往是费用超支、 现金流出以及其他损失的主要原因。为减少损失而在早期阶段主动付出必要的代价 要比拖到后期阶段才迫不得已采取措施好得多。分析风险就是对风险存在的影响、意义,及应采取何种对策处理风险等问题 进行评析。分析风险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风险回避原则。风险回避是最基本的风险评价原则。根据这一原则,人 们对风险活动采取禁止或完全回避的态度。二是风险权衡原则。风险权衡的前提是世界上存在着一些可接受的、不可避 免的风险。风险权衡原则需要确定可接受风险的限度。三是风险处理成本最小原则。风险权衡准则的前提是假设世界上存在一些可 接受的风险。这里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小概率或小损失风险,另一种是付出较小的 代价即可避免风险。对于第二种我们当然希望风险处理成本越小越好,并且希望找 到风险处理成本的最小值。固然风险处理的最小成本是理想状态,但同时也是难于 计算的。因此,人们定性的归纳为,若此风险处理的成本足够小,人们是可以接受 此风险的。四是风险成本/效益比原则。人们只有砸在效益大大增加的情况下,才肯花费 风险处理成本,也就是乐于接受风险。因为承担了风险,就应当有更高的利润。多 大的风险对应于多大的效益,也就是风险处理成本应与风险收益相匹配。生活中有 大量风险投资活动成功后获得高回报的例子。五是社会费用最小原则。这一指标体现了企业对社会应负的道义责任。在企 业进行经营活动时,企业承担了大量风险,并为此付出了较大代价,同时企业也能 从中获得风险经营回报。同样社会在承担风险的同时也将获得回报。因此在考虑风 险的社会费用时,也应与风险带来的社会效益一同考虑。处理风险1、风险规避 对风险进行分析后要进行风险规避。风险规避的方法主要有回避、减轻、分 散、转移、自留和后备措施等。其中后备措施主要包括费用、进度和技术三种。2、风险控制风险控制就是在风险事件发生实施风险管理计划中预定的规避措施。同时, 当项目的情况发生变化时,要重新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新的规避措施。风险控制 的依据包括风险管理计划、实际发生了的风险事件和随时进行的风险识别结果。 风险控制的手段除了风险管理计划中预定的规避措施外,还应有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的泉边措施。如果实际发生的风险事件事先未曾预料到,或其后果比预期的严重,风险管理计划中预定的规避措施也不足以解决时,必须重新制定风险规 避措施。风险监视 风险监视实际是项目的进展和项目环境,即项目变数的变化。其目的是,核 对这些策略和措施的实际效果是否与预见的相同;寻找机会改善和细化风险规避计 划;获取反馈信息,以便将来的决策更符合实际。对那些新出现以及预先制定的策 略或措施不见效或性质随着时间推延而发生变化的风险进行控制。对项目进展的评 价要反复不断地进行,因此,风险监视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不管 预先计划好的策略和措施是否付诸实施,风险监视都一日不可或缺。如果发现已做 出的决策是错误的,就一定要尽早承认,立即采取纠正行动。如果决策正确,但是 结果却不好,这时不要惊慌,不要过早的改变正确的决策。频繁的改变主意不仅会 减少应急用的后备资源,而且还会大大增加项目以后阶段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加重不利后果。风险监视之所以非常必要,是因为时间的影响是很难预计的。一般说来,风 险的不确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小。随着项目的进展,有关项目风险本来性质的 信息、资料会越来越多。风险存在的基本原因,是由于缺少信息和资料、缺少控 制,还是由于缺少时间。所有这些都会变得越来越清楚,如果原来的风险识别、估 计和评价做的正确,则原来的风险将量化的越来越准确。篇二: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案例分析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 t)部分案例分析(四)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风险转移是工程风险管理对策中采用最多的措施, 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是风险转移的两种常用方法。1、工程保险国际上强制性的工程保险主要有以下几种:建筑工程一切险,附加第三者责任险。安装工程一切险,附加第三者责任险。社会保险(如人身意外伤害险,雇主责任险和其他国家法令规定的强制保 险)。机动车辆险。十年责任险和二年责任险。专业责任险。建筑工程一切险和安装工程一切险是对工程项目在实施期间的所有 风险(不包括除外责任)提供全面的保险,即对施工期间工程团体本身、工程 设备和施工机具以及其他物质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也对因施工而给第三者 (Third Par ty)造成的人身伤亡和物质损失承担赔偿责任。过去,一切险的投保人多数为承包商,现在,国际上普遍推行由业主投保工 程一切险。在国际上,建筑师、结构工程师等设计、咨询专业人士均要购买专业责任 险,对由于他们的设计失误或工作疏忽给业主或承包商造成的损失,将由保险公司 赔偿。国际上工程涉及的自愿保险有以下凡种:国际货物运输险 (International Cargo Transport)境内货物运输险财产险责任险政治风险保险汇率保险美国保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命和健康保险,另一类是财产和意外伤害。工程保险属于财产保险 和意外伤害保险。美国工程保险险种:承建商险(Builders Risk),相当于建筑工程一切险。安装工程险(Installation Floater),即安装工程一切险。劳工补偿险(Workers Compensation),即工伤险和意外伤害险。承包 商设备险(Cont rac tion Equipmen t)。机动车辆险(Automobile)。一般责任险(General Liability)。职业责任险(Professional Risk)。还有两种由业主将工程项目各方风险综合起来,统一向保险公司投保的保险项目,一是“综合险(Wrap-up),二是伞险(Umbrella)。美国工程保险的通行做法和特点是:保险经纪人在保险业务中充当重要角色。健全的法律体系为工程保险业发展提供了保障。投保人、保险商通力合作是控制意外损失的有效途径。 保险公司返赔率高、利润率低。2、工程担保工程担保是指担保人 (一般为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其他金融机构、 商业团体或个人)应工程合同一方(申请人)的要求向另一方 (债权人)作出的书面承 诺。国际上常见的工程担保种类如下:(1) 投标担保 (Bid Bond/Tender Guarantee)。 指投标人在投标报价之前或同时,向业主提交投标保证金(俗称抵押 金)或投标保函,保证一旦中标,则履行受标签约承包工程。一般投标保证金 额光标价的0.5-5。(2) 反行担保(Performance Bond)。 是为保障承包商履行承包合同所作的一种承诺。一旦承包商没能履行合同义务,担保人给予赔付,或者接收工程实施义务,而另觅经业主同意的其他承包商负 责继续反行承包合同义务。这是工程担保中最重要的,且是担保金额最大的一种工 程担保。(3) 预付款担保 (Advance Payment Guarantee)。 要求承包商提供的,为保证工程预付款用于该工程项目,不准承包商挪作他用及卷款潜逃。(4) 维修担保(Maintenance Bond)。 是为保障维修期内出现质量缺陷时,承包商负责维修而提供的担保。维修担保可以单列,也可以包含在履约担保内,有些工程采取扣留合同价篇三:风险管理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案例1绪论2建筑工程相关理论研究2.1.3我国对风险、风险管理研究的现状与发展3风险管理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案例成都市某商住楼建设项目3.1案例背景3.2工程风险的识别3.3.2.2勘察阶段3.2.3设计阶段3.2.4招投标阶段3.2.5施工阶段3.3风险的控制3.2设计阶段风险控制3.3.3施工阶段风险控制3.4风险管理的效果4结论与展望摘要现今,工程建筑活动已成为了现代社会以及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它不但给我们 提供了及其丰富的物质基础,也使我们的精神生活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随着中 国城市的快速化进程,建筑工程的实施已是每个城市非常普遍的现象,而由于复杂的 自然、社会环境,从而决定了工程具有风险性。工程中出现的不可控或可控的风险, 常常来源于工程的管理者以及参与者对于工程风险意识的缺乏,以及疏忽于控制风 险。对于工程风险的研究可很好的提升对于其的认识,极大地加强在实际工程活动 中对于风险的控制。1绪论展望中国整个城市全貌,施工工程活动随处可见,高營雄伟的建筑大楼相比麟 次,宽阔而现代化的道路在各个城市间穿梭,环境优美的商业大街以及品种各样的娱 乐场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这些都是工程活动的迅速发展给我们带来 的好处。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止20年,全国的建筑企业已从203年的32123 个上升到了 58347个,占整个国民经济的10,毋容置疑地成为了绝对的支柱型产 业。但是,任何事情都是双面的,有利就有弊,工程在不断提供给我们物质与精神同 时需求的情况下,却悄然地把我们带入了一个高风险的状况。 17世纪初期,对于风 险的研究开始萌芽,而对于工程风险的研究,则是开始于1900年之后。在经济学的 范畴,对于风险问题的研究开始于16世纪的后期,刚开始起步时,主要研究的目的是 从殖民地运载回来的货物风险问题,比如船只的沉没、着火,这时“风险”的意义与 “保险”比较相类似,风险的研究于17世纪之后得到了飞速地发展,损失与风险发 生的概率被一些 金融学家利用金融分析的方法紧密地关联在了一起,许多有关于风 险的分析工具被发明,例如事件树、专家取样法、层次逻辑法等等。在社会学的范畴,相对于风险的研究则始于1950年之后,它的发展历时了四个 时期:第一时期幵始于2 0世纪5 0年代,参与研究的人员是专家和管理人员,讨论 的相关问题是核风险和如何控制其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主要是评价核能的相关风 险。第二时期是2 G世纪6 0年代,参加的人员是专家,以及不同意见的反对者,部 分的公民,讨论的依然是核问题,以及世界环境问题;而第三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 参加者也是专家、管理者、以及反对者,讨论的对象是核设施以及相关问题、全球 环境变暖问题、水和大气污染问题等。大众已经幵始对上述的问题感到了担忧。而 最新的阶段即第四阶段是从70年代到现在,参加者主要包括了各个领域的人,比如 相关领域的专家、管理者、社会成员,讨论的对象为工程风险与可持续的发展等。 相应的,对于工程风险的研究大多数都是在工程管理学的范畴内,工程风险被以经济 学及管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学习。十世纪刚开始的时候,英国在一战后重建工作当中就创建了管理风险的相应 课题。到了 1930年的时候,美国也出现了风险管理。到了 1950年之后,风险管理 被作为了一门学科。时间到了 1967年的时候,风险管理与控制这篇文章在德 国发表,随后世界开始关注风险管理。这之后人们对于风险的管理幵始变得系统化 和专业化,当风险管理被纳入到了学科的范畴,内时,欧美普遍开始重视其发展,美国的保险业极力地推进该项学科,并将 风险管理作为了保险企业的主要研究内容,随后多国成立了专门研究风险管理的工 作室,投入到了风险管理的研究当中。美国的研究最早,而且涉及了理论和应用研究, 存在很多这方面的研究人才。这一时期在美国的大部分学校都开始了和风险管理有 关系的课程。风险管理资格考试还出现在了加州大学之中。1.3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1)文献法 通过国内外相关学者对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探讨与分析,为本文的研究奠 定坚实的理论基础。(2)案例分析法 借助于对现有北开华苑项目的实际分析,寻找现有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有效 策略,以更好的保证项目风险管理有效性。第一章对问题的提出、研究现状、研究方法进行了叙述。 第二章建筑工程相关概论主要对风险管理发展历程和风险管理管理进行了解 释,以及风险防范手段分风险控制措施和财务措施两部分。第三章从真实案例入手,分析成都某商住楼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从勘察阶段、 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备案阶段详细地进行剖析,从浅入深,详细的分析项目在 各个阶段面临的风险,并逐一地提出方法进行化解。2建筑工程相关理论研究美国是风险管理的起源地,其发展历程如下1)1950年莫布雷(Mowbray)等人合著的保险学保险学一书中阐述了“风险管理”的概念。2)1960年美国保险大学管理协会(Ameran Society ofInsurance Management,简称ASM)纽约分社与亚普沙那大学(upsala)合作并首次 试验开设为期十二周的风险管理课程。 3)1961年印第安纳大学赫奇斯教授(J.Edard Hedges)主持成立了 ASM的“风险及保险学课程概念”特别委员 会,并发表风险与保险学课程概念一文,为该学科领域的培训与教育指明方向。4)1963年梅尔(Mohr)和赫奇斯(Hedges)发合作RISkmanagement in Business En terprise。该书后来成为该学科领域影响最为深远 的历史文献。5) 1982年美国保险管理协会(ASM)更名为风险与风险保管协会(“Risk Insurance Management Society,简称 RIMS),这标志着风险管理从原来意义上的保险方式处置风险。6)1983年美国RIMS年会上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共同讨论并通过了“101风险管理推测准则”,以作为各国风险管理一 般准则(其中包括风险识别与衡量、风险控制、风险财务处理、索赔管理、职工福 利、退休年金、国际风险管理、行政事务处理、保险单条款安排技巧、交通、管理 哲学等)。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在风险管理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方面是相当出色的。20世纪 70年代中期全美的多数大学工商学院及保险系都已普遍开设风险管理课程,为工 商企业输送了大批专门人才。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保险学院还举办风险管理资格考 试,如果通过该项考试即可获得ARM(Asspcate in Risk Management)学位证 书,该证书具有相当的权威,获得证书即表明已在风险管理领域取得一定的资格, 为全美和西方国家认可,是从业的重要依据。与美国相比,英国的风险研究有其自己的特色。在Risk Analysis for Large Projec ts: Models,Me thods and Cases一书中,南方普敦大学会计与管理 科学系主任C.B.Chapman教授提出了“风险工程”的概念,他认为风险工程是对各种风险分析技术的集成,以更有效的风险管理 为目的,范围更广,方式更加灵活。该框架模型的国建弥补了单一过程的风险分析 技术的不足,使得在较高层次上大规模的应用风险分析研究成果应用到大型的工程 项目当中。如,198年在北海油田输油管道的铺设过程中,由于采用了风险分析的方 法,从而提高了该项目的安全系数,而且降低了成本。此外,英国工商业界开展风 险管理活动也是十分活跃,设有工商业风险经理和保险协会(AIRM)、特许保险 学会等,为推动本国的风险管理做出了卓越贡献。英国两国的风险研究方面各有所 长,且有有很强的互补性,代表了该学科领域的两个主流。德、法、日等发达国家的风险管理都是在美国理论体系下发展起来的。日本 继承了美国的“风险管理”模式。1998年日本风险管理学会成立。1990年关西大 学教授龟井利明出版了风险管理的管理理论一书。各大学也相继开设了风险管理课程。像其他的东西方先进理论技术一样,“风险管理”在日本起步虽晚,但成果颇丰,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其自身的理论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