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轨枕

上传人:z****2 文档编号:223948945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4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轨枕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混凝土轨枕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混凝土轨枕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混凝土轨枕使用分析1. 前言自 1956 年我国研制出预应力混凝土枕以来截止到 2002 年底,铺设混凝土枕总数已达 1.625亿根,占各类轨枕总数的76%,其中III型枕837万根,占混凝土枕总数的5.2%,11 型混凝土枕9618万根,占混凝土枕总数的59.2%, I型和69型枕仍有4360万根,占混凝 土枕总数的 32.2%,桥岔枕约有 452.3 万根。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型号轨枕的承载能力 与在使用中铺设的线路条件并不完全匹配,产品质量不尽人意,致使一些轨枕提前出现伤 损,有些伤损甚至比较严重,增加了养护维修工作量,对行车安全不利。2002 年秋检资料 统计:111型枕伤损率为0.1%,老II型枕伤损率为0.7%,I型和69型枕伤损率为4.9%。2型混凝土轨枕早在 1953 年铁道部有关部门就开始进行了混凝土轨枕代替木枕的研究工作,于 1954 年开始进行轨枕试制和试铺,铁道部于 1957 年起开始建立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制造工厂。1961年铁道部有关单位总结现场使用经验,编制了“弦II-61A ”型预应力钢弦混凝土轨枕 的设计图,并开始了批量生产。总的说来,到1984年II型混凝土轨枕鉴定前主要生产和使用的混凝土轨枕有两大类:(1) 69 型混凝土枕69型是按建设型机车,轴重21t、85km/h、1840 根/km进行设计的。该枕1995年约 占铺设总数的 50.0%,以后基本不生产。(2) I 型混凝土枕1979年在69型枕配筋不变的情况下,将轨枕外型尺寸统到与II型枕一样,强度与69 型等强,最后统一为 I 型混凝土枕(弦 79 型和筋 79 型)。与69型枕比较,I型枕中间断面高度由155mm增至165mm,提高了中间断面正弯距 的承载能力,端头由原斜坡改为平坡;在螺栓孔围增设了螺旋筋,在轨枕端头增设了箍筋。结构设计计算结果表明:轨枕截面疲劳承载能力:轨下断面11.1k Nm,中间断面负 弯矩8.03kN m;而按照给定的线路条件,轨枕截面承受的荷载弯矩为:轨下断面11.8kN m, 中间断面负弯矩10.1k Nm。显然,轨枕承载能力不足,特别是中间断面负弯矩承载能力 相差更远。轨枕截面静载抗裂弯矩为:轨下断面15.7kNm,中间断面负弯矩11.3kNm。由于 69 型枕与 I 型枕设计承载能力等强,一般也统称为 I 型混凝土枕。 根据各方面的调查发现 I 型混凝土枕主要问题为: 轨下截面强度不足,调查发现:接头轨枕轨下截面正弯矩裂纹占调查总数的84%, 非接头轨枕轨下截面正弯矩裂纹占调查总数的 42%。 中间截面设计承载力偏低。由于截面强度不足,要求中间道碴掏空,这种要求掏 空过长,过深,造成轨下塌碴,严重影响轨下截面的承载能力和增加中间截面的正弯距; 掏空不足,会使轨枕中间截面负弯距因“垫腰”而开裂,调查发现:接头轨枕中间截面正 弯矩裂纹占调查总数的 40%,非接头轨枕中间截面正弯矩裂纹占调查总数的 9.4%,接头轨 枕中间截面负弯矩裂纹占调查总数的 26%,非接头轨枕中间截面负弯矩裂纹占调查总数的 9.4%,这一结果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各养路工区对于轨枕中间掏空长度的掌握按“宁长勿 短“的原则执行。现场普遍要求提高轨枕中间截面设计强度,养路作业不再掏空中间截面 道碴。 没有设置螺旋筋和箍筋的 69型枕以前的轨枕,普遍出现沿两轨下四个螺栓孔方向而 形成的纵向长大裂纹,失效率较高。1990 年对广深线的调查结果表明:69 型枕大部分出 现沿四个螺栓孔的纵向长大裂纹,最大裂纹宽度达45mm,造成螺栓道钉的锚固作用完 全失效,危及行车安全,在某一节轨排的 46 根轨枕中有 36 根出现了纵裂。3. II型枕31 II型枕选型的技术研究分析3.1.1 引言II型混凝土枕的研发开始于1978年,原称“81型”轨枕,1984年2月通过了铁道部 组织的专家技术审查,鉴定以后改称II型混凝土枕,包括S-2型枕和J-2型枕两种,到目 前为止已生产和铺设 1 亿多根。目前,我国已停止生产S-2型枕(图号:TB1877-87),继续生产和使用并且通过铁 道部组织的专家技术审查的II型枕主要有J-2 (图号:专线3227 85)、YII-F (图号:专 线3385-3)、TKG-2 (图号:研线9840)、新II型枕(图号:研线0121 )和YII-T型(以 下除特殊说明的以外,新II型枕以外的II型枕统称老II型枕)。这些轨枕的长度都是2.5 米, 除新II型枕外,其余都是老II型枕的钢模,它们结构设计性能及使用条件上存在着差别。 这里从技术分析的角度出发,对它们的生产、使用性能、理论计算和试验研究提出看法。3.1.2 II型枕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II型枕的承载能力高于I型枕,随着运量和车速的不断提高,铺设上道的轨枕仍 有提前出现各种伤损的现象,有的区段甚至失效率较高,达不到预期的使用年限。而分析 其原因,往往涉及设计、制造、运输、铺设、养护以及与扣件连接方式等各个环节。以下 叙述其存在的几个主要方面问题。 1991年,部原工务局组织全路12个铁路局对管内铺设II型枕线路进行了一次大 调查,调查线路20条,累计长度 112.3公里,近20万根轨枕。结果表明,枕中表面横向 裂缝占各类伤损总数的 38.7%,在某些线路区段,枕中有表面横向裂缝的轨枕占该区段轨 枕铺设总数的 60%80%。调查分析认为,中间截面承载能力不足。 1994年,部物资总公司等单位组成了联合调查组,对9个铁路局管内约25万根II 型枕进行了调查。据调查,枕中横裂是伤损严重的形式之一,有的横裂已形成环裂,导致 轨枕失效。这种伤损在繁忙干线和道碴满铺、板结地段居多。据分析认为,在繁忙干线上 的II型枕超负荷承载,其承载能力不足。为此,建议将枕中600mm范围的道碴掏空,以 改善中间截面的受力状态。 近年内,铁科院对II型枕在列车荷载下的截面弯矩进行过现场测试。在道床中部 为松散满铺的状态下,测得中间截面最大负弯矩值为8.59.2kNm,与其设计的承载负弯 矩10.5 kN.m已很接近;而轨下截面的正弯矩约为6.87.1kNm,为设计承载正弯矩的50% 左右。在道床中部掏空状态下,中间截面只承受正弯矩,此时,轨下截面的正弯矩测值达 设计承截正弯矩的 7085%。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现场动测试验时,轨道及其部件一般 均处于正常的使用状态,所测试结果反映不出最不利的荷载效应。按II型枕的铺设要求, 枕中道床应不掏空,而根据实测结果,11型枕中间截面已处于接近承载水平的受力状态, 如果轨道存在轨面较大的不平顺、轨枕空吊,以及轮、轨面短波不平顺等不利工况,轨枕 就有可能出现裂缝。如果出现小裂缝,虽然不影响正常使用,但使用耐久性肯定会有所下 降。由此分析认为,老II型枕中间截面的安全贮备有待提高。313现行各种II型枕轨枕结构及工艺特点3.1.3.1 J-2 型枕J-2型枕的预应力钢筋为410.0mm高强螺纹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很强,生产工 艺较简单,张拉过程的预应力损失较少。故其有静载和疲劳强度容易达标的优点。但是一 方面又由于其预拉力很集中,每根钢筋承受 80kN 的拉力,对于这样大预拉力,放张时就 象一个大钉子一样插入混凝土里,在混凝土的脱模强度在只达到C45的情况下,很容易被 胀开,造成轨枕端部沿钢筋位置的纵裂。一些肉眼不见的微细纵裂可能事实上已经存在于 轨枕当中了。1991年,部原工务局组织的大规模的调查表明:J-2型枕的纵向、水平裂纹也是较严 重的,个别区段达 43.9%。我们认为这种轨枕应该尽快停止上道。3132 YI-F 型枕YII-F型枕采用8 07.0规律变形钢丝(有认为是钢筋的),分上下四排布筋,每排2 根,如图3.1.3.2所示,这是一种改II型枕,99年由部建设司发文推广使用。其工艺特点 是预应力张拉比 S-2 型枕简单,将镦好头的钢筋穿在张拉挂板上,预应力值易于保证。开 始时各厂静载达标困难,经过厂家的努力(不管这些努力是否对轨枕的耐久性十分有 利),许多厂家在静载及疲劳试验方面都达了标。这种YII-F型枕的缺点是布筋不合理。钢筋(以前相当一些专家认为对于轨枕这样的 小截面构件来说,直径为5mm以下的钢丝才称之为钢丝)之间的净间距为21mm,不能满 足规范规定的25mm的要求;由于老II型枕的截面小,沿着竖向4根钢筋的位置有劈裂现 象。另一个的弱点是靠近截面中心处的两根钢筋在承担疲劳荷载(特别是开裂疲劳荷载) 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3.1.3.3 TKG2 型枕TKG2型枕也采用87.0规律变形钢丝,分上下两排布筋,每排4根,如图3.1.3.3 所示,这也是一种改II型枕,使用老II型枕的钢模。1998年由部运输局基础部提出、铁道 科学研究院负责研制。其工艺和YII-F型枕一样简单明了,预应力值得以保证。通过技术 审查后已在多个轨枕、桥梁工厂进行生产。这种轨枕的缺点是由于老II型枕的截面小,钢丝(有专家认为是钢筋)之间净间距为 18mm,不能满足规范规定的25mm的要求;沿着横向4根钢筋的位置也有劈裂现象。 其最大的优点是钢筋分上下两排,在承担疲劳荷载(特别是开裂疲劳荷载)时能充分发挥 作用。在静载及疲劳试验方面都较容易达标。3.1.3.4新II型枕由于对 YI -F 型枕和 TKG-2 型枕的保护层和钢丝之间的静间距等是否符合规范和轨 枕技术条件的要求存在着争议,1999年4月,部科教司主持召开有关II型枕(含改II型) 的专家研讨会,根据各方面所提意见,为了从根本上解决II型枕存在的问题,下决心要开 展新II型枕的研制。同年8月,蔡副部长作出批示:“组织铁科院、专业设计院抓紧进行 新II型混凝土轨枕研究设计。可以几种配筋形式(轨枕外形尺寸要统一),形成系列产品 (要考虑现有生产设备的利用),并借此整顿混凝土轨枕生产企业” 2000年新II型预 应力混凝土轨枕系列的研制列入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铁科院、专业设计院等单位,对轨枕的型式尺寸进行了优化设计、试制、室内试验、 试验段铺设、现场动测和养护维修工作量的跟踪调查等大量的研究工作。于 2001 年 9 月 通过了铁道部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 运营条件现行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99)对II型枕适用条件的规定如表3.1.3.4所列(道床厚度项略):表3.134-1II型枕的适用条件轨道类型重型次重型中型轻型年通过总质量(Mt)255015258158客车设计取咼速度km/h)1201201005025 5015 25格合格合格合lr?720G6508MS 间时 停静Nk 载荷 停静5TT5TT5TT5TT5TT5TT5TT5TT5TT5TT5TT5TT5TT5TT1左面截下轨Nk 载荷 裂开6C3NOC3N5M5M8C9N5O0N3r7M00425OTN格合格合格合14_d2OOCTN8C9NS 间时 停静osiosiosiosiosiosiosiosiosiosiosiosiosiosiNk 载荷 停静-071071-071071071-071071071071071071071-071-071号编2356789Qi一二亠213i5i期日验试n,x_ox1COOJN1Xz-m3uo2注备司公限有枕轨怀丰裂压未后格合 厂梁桥溪贵。果结验试 心中验检量质部道铁 司公限 有枕轨路铁畅恒锡无1右面截下轨裂载N开荷NOOJ.2281/5JN11.32格合格合格合6J.426H.D2停间c 静时SQ?Q?Q?Q?Q?Q?停载N静荷k071071071071071071071071071071DT1 一071总汇果结验试载静枕型H新各 323CW面截中枕裂载N5OG!50乙:6C8M格合格合格合7r7M-9,xo4i7n.TlS 间时 停静osiid停静5TT5TT5TT5TT5TT5TT5TT5TT5TT5TT5TT5TT1左面截下轨id 裂开6zzOO03ZZOM5N8C9N格合格合格合3C9N90.523OHNS 间时 停静osiosiosiosiosiosiosiosiosiosiosiosiNk 载荷 停静OTiOTiOTiOTiOTiOTiOTiOTiOTiOTiOTiOTi号编245678992!期日验试FE注备。果 结验试心中验检量质部道铁 司公限有枕轨路铁畅恒锡无厂枕轨土凝混山顶平厂工梁桥都成1右面截下轨裂载N 开荷k0000528r7JN5C9NOT.U2OM5MOOJ.ZZ8C9N7GMN508N8C9N2BU2停间e 静时Sosiosiosiosiosiosiosiosiosiosiosiosi停载N静荷k071071071071071071071071071071DTI 一071总汇果结验试载静枕 型H新厂各 3233 表续面截中枕裂载N2058000!70620031OS6M50乙:2C69C5000713*S6M-OC92*S6S 间时 停静osiNk 载荷 停静57T57T57T57T57T57T57T57T57T57T57T57T1左面截下轨Nk 载荷 裂开34NOOJ03Z6052on?.26102OC9NOJ2ZOBUZ3Y21C3N2125O0U2S 间时 停静08080808OSI08OSIOSI08080808Nk 载荷 停静071071071071071071071071071071071071号编3i4i710910232Z3242期日验试ON2 C8I2C3ON注备厂工梁桥都成1右面截下轨裂载N开荷k停间c 静时S000000000000停载N静荷k000000000000中面裂载N开荷k18静枕型H新 m 9 厂各 3233表续停间S-OS!Nk 载荷 停静5TT5TT5TT5TT5TT5TT5TT5TT5TT5TT5TT5TT1左面截下轨Nk 载荷 裂开6C3N8C2N6,XO320002251132nS 间时 停静-OS!-OS!-OS!-OS!-OS!Nk 载荷 停静071ooooooooflTl号编52623oozQzJoon期日验试-01090,002表332-4为2001年各厂试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