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促进节能减排

上传人:枕*** 文档编号:212453539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节能减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节能减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节能减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坚持科学发展促进节能减排 *是一个重化工业主导型城市,重化工业比重占50以上。重化工业的发展为我市工业体系的建立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随之产生的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也给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带来了严峻挑战。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上述“三高”问题的治理,千方百计地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被确定为全省市州级唯一的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今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1.8吨标煤,较上年下降4.%;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近5.吨标煤,较上年下降.4;实现节能量6万吨标煤。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万吨,削减量.4万吨,削减率.;二氧化硫排放量5.8万吨,削减量.1万吨,削减率,基本完成省下达我市的今年节能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走出三大误区 长期以来,传统陈旧的发展模式和思路,在一部分人的头脑中形成了一些错误的观念和认识。一是“节能减排与产业结构互相矛盾论”。有的人认为,重化型工业结构是长期发展形成的,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工业经济的突出特点,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既与*重化工业对资源消耗依赖度高、“三废”产生量大的实际不相符,也会动摇*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基础。二是“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互为消长论”。推进节能减排工作,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也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标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这就意味着要增加企业生产成本,进而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地方经济发展。三是“节能减排与财源建设不可协调论”。在推进节能减排中,我市认真执行国家各项优惠政策,让利于企业,对地方财政收入产生了一些影响。因此,一部分人认为“投资上去了,经济效益下来了”、“节能减排工作做好了,地方财政收入减少了”。 市委、市政府认为,在现阶段,要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出上述认识上的“三大误区”。长期以来,*虽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经济结构不优、能耗仍然过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环境保护压力增大的问题依然存在。推进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既是坚持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的需要,也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市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新一届市委、市政府要更加注重坚持“科学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执政理念,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认真落实节能减排任务,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切实把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硬任务”来抓,教育和引导全市干部、群众正确处理好五种关系:一是处理好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系,把推进工业化与节能减排有机统一起来。二是处理好与传统产业发展的关系,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步伐,通过对传统产业进行先进、适用的技术改造,使其逐步达到节能减排目标。三是处理好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系,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来规划、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大限度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度,在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间、不同行业的高新技术产业间建立循环和利用,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促进节能减排。四是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改善的关系,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前提条件,从节能降耗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五是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统一起来,把企业、地方的局部利益与国家的全局利益统一起来。 抓住三个重点 第一,以结构优化升级为重点,强化源头控制。从改造和淘汰高消耗、低产出、重污染的生产工艺和产品入手,通过调整传统产业结构、优化产品,达到减量降耗,减少排放目的。例如,中石化*分公司在先后对蒸馏、焦化等装置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后,今年,吨原油加工能耗下降.,水耗下降7%。再如,磷化行业通过不断进行产品结构调整,高浓度、多元素复合肥比重已达到5%以上,相同的资源消耗下,获取了更高的效益回报。 第二,以推进清洁生产为重点,强化过程管理。一是着力抓好节能降耗。今年年初,市里对各县(市、区)下达了年度节能任务,并对重点耗能单位加强了执法和监督。对列入全省“百家节能”企业的1家企业实行跟踪管理,建立了定期联络和能耗检查机制,督促并协助列入全国“千家节能”企业的葛洲坝股份公司水泥厂、中石化*分公司开展能源审计。11家企业实现节能量约2万吨标煤,占省定五年节能任务近50%。二是建立企业“内部循环”机制。今年全市综合利用各类化工废气亿标立方米、利用工业余热发电4.5亿千瓦时、部分耗水大户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率达0以上。中石化*分公司在推行企业清洁生产中,已累计投资5亿多元,并在企业内部逐步形成了利用硫化氢酸性气、低压瓦斯火炬气、工业余热等5条企业内部循环链,外排废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由原来的每立方米1.00毫克降到30毫克。每年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亿多元的经济效益,而且也明显改善了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三是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在实施企业清洁生产方案的同时,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实行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第三,以构建生态产业链为重点,强化末端治理。目前,全市已初步建立了几条资源共享和副产品互换的循环利用链条。即利用粉煤灰生产新型建材、造纸以及作水泥生产掺合料等,形成了以电力、建材、轻工等企业为核心,以粉煤灰为纽带的3条综合利用产业链条;围绕食品工业发展,形成了农业种植、食品加工和精细化工等企业为依托的工业与农业间产业循环链条;以农村沼气建设为重点,通过种植带动养殖,养殖产生的废物发展沼气,沼气产生的废渣作为肥料又带动种植业发展的农业生态型循环链条;围绕磷矿及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在磷矿、磷化工、建材企业间及煤炭、电力、建材企业间初步形成了矿产资源循环利用链条。通过抓生态产业链建设,今年,全市综合利用各类固体废弃物0万吨左右,占全省的1/9,其中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量近7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以上;利用次、小薪材生产中高密度板,节省木材30余万立方米;利用煤矸石20万吨,发电近50万千瓦时;利用废钢(铁)渣吨、废电池20吨。 坚持四个结合 第一,坚持调整与发展相结合。今年,我们对钢铁、铁合金、电解铝、锌冶炼、电石、烧碱、黄磷、水泥等8个高耗能行业企业进行了调查清理,关停并转了能耗高、污染重、效益差的企业或生产线11家(条),限期整改家(条),搬迁改造企业家,依法限期淘汰一批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能耗设备。同时,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对调整传统行业产业结构发挥积极作用的项目,对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环境保护等新建或改造项目,积极争取政策,搞好服务,扶持发展。近两年来,已建成了包括帅邦喜树碱、格林美无铅焊接材料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培育了中粮祥瑞、国宝桥米等一批食品加工骨干企业;支持了*电厂二期脱硫改造、泰山建材公司利用磷石膏生产纸面石膏板等一批环保和循环经济发展项目的建设;积极为燃料乙醇、沙洋农作物秸秆发电等一批新能源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搞好服务。*电厂二期脱硫改造项目投资.6亿元,获国家专项补助资金60余万元,此项目完成后,每年可减少工业粉尘排放万吨、二氧化硫排放万吨。 第二,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带动相结合。今年,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工作,明确提出按国家和省里的要求,切实抓好城市、园区和企业的循环经济试点,由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做好城市试点规划和实施方案的编制,积极申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从207年起,落实发展循环经济专项工作经费,并列入当年财政预算。葛洲坝水泥厂粉尘治理和控制异常排放项目的建设,在政府相关部门监督推动下顺利完成,每年可削减粉尘排放吨。荆工水泥、钟厦水泥等企业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新模式,引进节能新技术和新装备,既缓解了资金压力,又完成了节能技术改造。洋丰集团、京兰水泥等企业主动增加投入,建设余热发电装置,既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又利用了所需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 第三,坚持依法惩处与政策激励相结合。全市上下积极宣传、贯彻和执行节能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强化依法监督和管理,对违规用能和严重浪费能源的行为坚决予以处理和曝光。在今年开展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中,全市出动执法人员2人次,检查大小企业(项目)多个,挂牌督办建设项目环境问题8个,处罚违法排污企业家,解决环境问题7个,并规范了各类污染物的排放。同时,积极运用政策激励等手段,鼓励企业节能减排。在项目建设上,市工业发展资金、科技三项资金等市级财政资金向节能和环保项目倾斜,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今年,积极争取国家、省环保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用于污染治理。 第四,坚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在项目建设管理上,严格执行“三个一律不批”。即“不符合环境法律法规、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规划、布局不合理的项目一律不批;达不到污染物控制总量要求的项目一律不批”。通过以上措施,在去年审批的3个项目中,共控制新增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分别为6吨和40吨。在严把项目准入关的同时,加大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度,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项目。今年,全市综合利用产品产值近20亿元,较上年增长16.,不仅消化了大量的废弃物,也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节能减排来源于免费网,欢迎阅读坚持科学发展促进节能减排。 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