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第一章命题演算基础-真假性.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20685525 上传时间:2021-04-13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散数学第一章命题演算基础-真假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离散数学第一章命题演算基础-真假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离散数学第一章命题演算基础-真假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命题演算基础 1.1 命题和联结词 1.2 真假性 1.2.1 解释 1.2.2 等价公式 1.2.3 联结词的完备集 1.2.4 对偶式和内否式 1.3 范式及其应用 完全解释、部分解释 定义:设 n元公式 中所有的不同的命题变元为 P1, ,Pn 如果对每个命题变元均给予一个确定的值, 则称对公式 给了一个 完全解释 ; 如果仅对部分变元给予确定的值, 则称对公式 给了一个 部分解释 。 n元公式 有 2n个完全解释。 例 考察公式 =( PQ) R P Q R T T T T T T F F T T * 不能确定 F * * T 成真解释与成假解释 定义:对于任何公式 ,凡使得 取真值的解释,不管 是完全解释还是部分解释,均称为 的成真解释。 定义:对于任何公式 ,凡使得 取假值的解释,不管 是完全解释还是部分解释,均称为 的成假解释。 例 考察公式 =( PQ) R P Q R T T T T 1个成真解释 T T F F 1个成假解释 T T * 不能确定 1个成真解释 1个成假解释 F * * T 4个成真解释 永真公式与永假公式 定义:如果一个公式的所有完全解释均为成真解释,则 称该公式为永真公式或称为重言式。 定义 : 如果一个公式的所有完全解释均为成假解释,则 称该公式为永假公式或称为予盾式。 例 由定义可知: PP为永假公式; PP为永真公式。 可满足公式与非永真公式 定义:如果一个公式存在成真解释, 则称该公式为 可满足公式 ; 如果一个公式存在成假解释, 则称该公式为 非永真公式 。 例 由定义可知: PP 永假公式 PP 永真公式 PQ 可满足公式,非永真公式 PQ 可满足公式,非永真公式 第一章 命题演算基础 1.1 命题和联结词 1.2 真假性 1.2.1 解释 1.2.2 等价公式 1.2.3 联结词的完备集 1.2.4 对偶式和内否式 1.3 范式及其应用 逻辑等价 定义:给定两个公式 和 , 设 P1, P2, , Pn为 和 的所有命题变元, 那么 和 有 2n个解释。 如果对每个解释, 和 永取相同的真假值, 则称 和 是 逻辑等价 的,记为 =。 八组重要的等价公式 双重否定律 P=P 结合律 ( P Q) R = P ( Q R) ( P Q) R = P ( Q R) 分配律 P ( Q R) =( P Q ) ( P R) P ( QR) =( P Q ) ( P R) 交换律 P Q= Q P P Q= Q P 八组重要的等价公式 等幂律 P P = P P P = P P P = T P P = T 等值公式 P Q = P Q P Q =( PQ) ( Q P) =( P Q) ( P Q) =( P Q) ( P Q) ( P Q) = PQ ( P Q) = PQ 八组重要的等价公式 部份解释 P T = P P F = F P T = T P F = P T P = P F P = T P T = T P F = P T P = P F P = P 吸收律 P ( PQ) = P P ( P Q) = P ? 例 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q (p q) p) 永真 解 : q (p q) p) =q (p q) ) p =(q p ) (p q) ) =T 所以,它是永真的 。 例 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p p) (q q) r) 永假 解 : (p p) (q q) r) = T (q q) r) = (q q) r =F r =F 所以,它是永假的。 例 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pq) p 可满足 解 : (pq) p =(p q) p =p 所以,它是可满足的。 成真解释和成假解释的求解方法 ( 1)否定深入:即把否定词一直深入至命题变 元上; ( 2)部分解释:选定某个出现次数最多的变元 对它作真或假的两种解释从而 得公式; ( 3)化简; ( 4)依次类推,直至产生公式的所有解释。 例 (p7) 试判定公式 (PQ)(QP)R) 的永真性和可满足性。 解 1:否定深入 原式 = (PQ)(QP)R) 对 P=T 进行解释并化简, 结果见教材。 例 (p7) (PQ)(QP)R) 解 2: 在否定深入的基础上对 P=F进行解释并化简。 原式 =( FQ) ( QF) R) = ( QF) R = Q R Q=T 时, 原式 =TR = R, 于是 R=T 时,原式 =F R=F 时,原式 =T 因此,公式存在成真解释 ( P, Q, R) =( F, T, F) ; 公式存在成假解释 ( P, Q, R) =( F, T, T)。 故公式可满足但非永真。 例 (p7) (PQ)(QP)R) 解 3: 所以,公式存在成真解释: (T,T,*), (T,F,F), (F,T,F), (F,F,T); 公式存在成假解释: (T,F,T), (F,T,T), (F,F,F)。 故公式可满足但非永真。 (P,Q,R) A=(PQ) B=QP C=BR AC (T,T,T) F T F T (T,T,F) F F F T (T,F,T) T T F F (T,F,F) T T T T (F,T,T) T T F F (F,T,F) T T T T (F,F,T) T F T T (F,F,F) T F F F 例 试求下列公式的成真解释和成假解释 ( PQ) ( Q( RP) 解 :当 P=T时 , 原式 = (TQ)(Q(RT) =Q(Q(R)=QR 当 P=F时 , 原式 = (FQ)(Q(RF) = T(QF)=Q 由上可知 : 公式不是永真公式 ,是可满足的 . 成真解释为 (P,Q,R)=(T,F,F),(F,T,*), 成假解释为( (P,Q,R)=(T,T,T),(T,F,T),(T,T,F),(F,F*). 第一章 命题演算基础 1.1 命题和联结词 1.2 真假性 1.2.1 解释 1.2.2 等价公式 1.2.3 联结词的完备集 1.2.4 对偶式和内否式 1.3 范式及其应用 联结词的完备集 定义 设 S是联结词的集合,如果 对任何命题演算公式均可以由 S中的联 结词表示出来的公式与之等价 , 则说 S是联结词的完备集。 由联结词的定义知,联结词集合 , , , , 是完备的。 定理 1 联结词的集合 , , 是完备的。 证明:因为 PQ =P Q PQ =( P Q) ( P Q) 所以 , , 可以表示集合 , , , , 。 又因为 , , , , 是完备的, 即任何公式 均可以由集合 , , , , 中 联结词表达出来的公式与之等价, 所以任何公式 均可以由集合 , , 中的联 结词表达出来的公式与之等价。 故集合 , , 是完备的。 定理 联结词的集合 , 是完备的。 证明:因为 P Q=( P Q) 所以 , 可以表示集合 , , 又因为 , , 是完备的,即任何公式 均 可以由集合 , , 中联结词表达出来的公 式与之等价, 所以任何公式 均可以由集合 , 中的联结 词表达出来的公式与之等价。 故集合 , 是完备的。 定理 联结词的集合 , 是完备的。 证明:因为 P Q=( P Q) 所以 , 可以表示集合 , , 又因为 , , 是完备的,即任何公式 均 可以由集合 , , 中联结词表达出来的公 式与之等价, 所以任何公式 均可以由集合 , 中的联 结词表达出来的公式与之等价。 故集合 , 是完备的。 定理 联结词的集合 , 是完备的。 证明:因为 P Q = P Q 所以 P Q= P Q 即 , 可以表示集合 , 又因为 , 是完全备的,即任何公式 均可 以由集合 , 中联结词表达出来的公式与之 等价, 所以任何公式 均可以由集合 , 中的联 结词表达出来的公式与之等价。 故集合 , 是完备的。 与非 : PQ PQ = ( P Q) P Q PQ T T F T F T F T T F F T 定理 2(p8) 联结词的集合 是完备的。 证明:显然,有: P = P P P Q= ( PQ) 所以 可以表示集合 , 又因为 , 是完备的,即任何公式 均可 以由集合 , 中的联结词表达出来的公式 与之等价, 所以任何公式 均可以由集合 中的联结词 表达出来的公式与之等价。 故集合 是完备的。 或非 PQ=(P Q) 定理: 联结词的集合 是完备的。 P Q PQ T T F T F F F T F F F T 例 (p8) 试证明联结词集合 不完备。 证明:假设 是完备的 根据完备性的定义知 P = Q1 Q2 Q3 Qn 当 P, Q1, Q2, Q3, , Qn 全取为真时, 公式左边 =F, 公式右边 =T。 显然矛盾。 故联结词集合 不完备。 第一章 命题演算基础 1.1 命题和联结词 1.2 真假性 1.2.1 解释 1.2.2 等价公式 1.2.3 联结词的完备集 1.2.4 对偶式和内否式 1.3 范式及其应用 对偶式 的定义 定义:将任何一个不含蕴含词和等价词的命题演算公 式 中的 换为 , 换为 后所得的公式称为 的 对偶式 ,记为 *。 例 已知公式 = P( Q( RS) , 则 *= P( Q( RS) (*)*= P( Q( RS) 例 求如下公式 的对偶式: =(PR) (P (Q R) 解: PQ= PQ PQ= (P Q) (P Q) =(PR)(PQR)(P(Q R) * =(PR)(PQR)(P(Q R) 注意:求合式公式的对偶式时,应先消去公式中的蕴含词和等 价词。 内否式的定义 定义:将任何命题演算公式 中的所有 肯定形式换为否定形式、 否定形式换为肯定形式 后所得的公式称为 的 内否式 ,记为 。 例 如公式 = P ( Q ( R S) 则 = P ( Q( R S) ( ) = P( Q ( R S) = 例 =(PR) (P (Q R) 求公式 的对偶式与内否式。 解: PQ= PQ PQ= (P Q) (P Q) =(PR)(P Q R)(P(Q R) * =(P R) (P Q R) (P (Q R) =(P R)(P Q R)( P( Q R) 例 = (PQ) (QR) P) 试写出公式 的对偶式和内否式 解: 因为 PQ= PQ, 所以 = (P Q) (Q R) P) 于是 * = (P Q) (Q R) P) - = (P Q) (Q R) P) 双重对偶式和内否式 性质 1 ( *) * = ( ) = 例 = (P Q) (Q R) P) * = (P Q) (Q R) P) (*)* = (P Q) (Q R) P) = - = (P Q) (Q R) P) (-)- = (P Q) (Q R) P) = 合取与析取的对偶式和内否式 性质 2 (A B)* = A* B* (A B) = A B (A B)* = A* B* (A B) = A B 对偶式和内否式的否定 定理 1(p9) ( A*) =( A) * ( A ) =( A) 证明可以模仿定理 2的证明进行,省略 约定在讨论对偶式和内否式的定理时,命 题公式中仅含有 , 和 三个联结词,即 应 先消去公式中的蕴含词和等价词 。 定理 2(p9) A =A* 证明:对公式 A中出现的联结词的个数 n进行归纳证明 奠基:当 n=0时 A中无联结词,便有 A=P, 从而有 A=P, 且 A*=P , 所以 A* = P= A,即定理成立。 归纳:设 nk时定理成立。 考察 n=k+11, A中至少有一个联结词, 可分为下面三种情形: A=A1, A=A1A2, A=A1A2 其中 A1, A2中的联结词个数 k 定理 2的 证明(续) 依归纳假设 A1= A1* , A2= A2* 当 A=A1时, A =( A1) =( A1* ) 归纳假设 =( A1) * 定理 1 = A* 当 A=A1A2时, A = ( A1A2) = A1 A2 等值公式 = A1* A2* 归纳假设 =( A1* A2*) 内否的定义 =( A1 A2) * 对偶的定义 = A* 同理可证当当 A=A1A2时结论成立。 数学归纳法知,定理得证。 勘误! 定理 3、定理 4 定理 3 A和 A 既同永真又同可满足。 定理 4 AB和 B*A*既同永真又同可满足。 AB和 A*B*既同永真又同可满足。 不难证明,证明省略。 第一章 命题演算基础 1.1 命题和联结词 1.2 真假性 1.2.1 解释 1.2.2 等价公式 1.2.3 联结词的完备集 1.2.4 对偶式和内否式 1.3 范式及其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