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与沉淀分离技术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0666131 上传时间:2021-04-11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9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取与沉淀分离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提取与沉淀分离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提取与沉淀分离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一章 提取与沉淀分离技术 生物物质,尤其是生物大分子物质:蛋白质(包括 酶),核酸,脂类,糖类等生物大分子的制备分 四个阶段 : 1. 选择材料和预处理 2. 细胞的破碎及细胞组分的分离 3. 提取和纯化 4. 浓缩,干燥和保存 2 生物大分子物质及其性质 1. 生物材料的 组成极其复杂 ,常常包含有数百种乃至几 千种化合物。 2. 许多生物大分子在生物材料中的 含量极微 ,分离纯化 的步骤繁多,流程长。 3. 许多生物大分子一旦离开了生物体内的环境时就 极易 失活 ,因此分离过程中如何防止其失活,就是生物大 分子提取制备最困难之处。 4. 生物大分子的制备几乎都是在 溶液中 进行的,温度、 pH值、离子强度等各种参数对溶液中各种组成的综 合影响,很难准确估计和判断 3 动物,植物,微生物都可作为制备生物大分子的原材 料,所选用的材料主要依据试验目的来确定。 有效成份 是指欲纯化的某种单一的生命大分子物质。 而有效成分以外的其它物质则统称 杂质 。 生物材料的选择 4 在动、植物和微生物材料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一般较少; 稳定性较差,大多数对酸、碱、高温和高浓度有机溶剂等 因子较敏感;易被微生物分解变质。 材料的 采集会 大大影 响实验 的成 败 ,选用的材料不同,有 效成分的含量就不同;同一材料的部位或生长期不同,有 效成分的含量也不尽相同。 总的来说,材料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是,有效成分含量多、 稳定性好;来源丰富、保持新鲜;提取工艺简单、有综合 利用价值等。 5 1、动物脏器:冰冻: -10 冰库(短期保存) -70 低温冰箱(数月) 干燥:可长期保存 2、植物组织: 10小时内臵 -4-30 冰箱储藏备用 3、微生物:胞外产物(如发酵液),低温短时储藏。 胞内产物,则应收集菌体或细胞,制成冻干粉于 4 保存(数月不变质) 除了体液和微生物胞外的某些蛋白质和多肽以外 ,大多数 生物大分子都存在于细胞之内 .为了将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 提取和分离 ,就得将细胞或 组织破碎 . 生物材料处理 6 1、动物组织: 选材 :必须选择有效成分含量丰富且易分离的脏器组织 为原材料。如磷酸单酯酶,从含量看,虽然在胰脏、肝脏 和脾脏中较丰富,但是因其与磷酸二酯酶共存,进行提纯 时,这两种酶很难分开。所以实践中常选用含磷酸单酯酶 少,但几乎不含磷酸二酯酶的前列腺作材料。 脱脂 :脏器中含量较高的脂肪,容易氧化酸败,导致原 料变质影响纯度操作和制品的率。常用的脱脂方法有:人 工剥去脏器外的脂肪组织;浸泡在脂溶性的有机溶剂(丙 酮,乙醚)中脱脂;采用快速加热( 50 左右),快速冷 却的方法,使溶化的油滴冷却后凝聚成油块而被除去。 7 保存 :对预处理好的材料,若不立即进行实验,应冷冻 保存。 冰冻 :剥去脂肪和筋皮等结缔组织,短期保存: 10 的冰箱内; 长期保存: 70 低温冰箱内。 干燥 :对于像脑垂体一类小组织,可臵丙酮液中脱水, 干燥后磨粉储存备 用;对于含耐高温有效成分(如:肝 素)的肠粘膜,可在沸水蒸煮处理,烘干后能长期保存。 冰箱的除霜 循环 ,可能 对细 胞造成 伤害 ,要特 别 小心。 解冻时 要越快越好,但避免局部 过热 。 8 2、植物材料: 选材 :注意植物品种和生长发育状况不同,其中所含 生物大分子的量变化很大,另外与季节性关系密切。种 子须泡胀或粉碎才可使用。含油脂较多的也要进行脱脂 处理。 a.提取核 DNA:选用黄化苗(生长 7 10天小麦,水 稻),防止叶绿体 DNA的干扰 b.提取 RNA:根据实验目的选用生长幼嫩组织为好。 保存 :冷冻采样后尽快放于 4 20 冰箱内。 DNA,RNA 采样后,用液氮速冻,至 70 冰箱。对 RNA样,如不立即使用,冷冻保存尤为重要。 9 3.微生物: 选材 :应注意它的生长期,在微生物的对数生长期,酶 和核酸的含量较高,可以获得高产量,以微生物为材料时 有两种情况: 利用微生物菌体分泌到培养基中的代谢产物和胞外酶 等。一般用离心法收集上清液,上清液只能在低温下短期 保存 利用菌体含有的生化物质,如:蛋白质,核酸和胞内 酶等。需破碎菌体细胞分离,湿菌体可低温短期保存,冻 干粉可在 4 保存数月。 3 10 第一节 细胞破碎 细菌细胞结构 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肽聚糖 磷壁酸 脂多糖 蛋白质等 11 第一节 细胞破碎 细菌细胞结构 结构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 坚韧度 较坚韧 较疏松 肽聚糖含量 较厚,可达 50层,约 占细胞壁干重的 50% 以上 较薄,约占细胞壁干 重的 10%左右 磷壁酸有无及含量 有,约占细胞壁干重 的 50% 无 外膜(含脂多糖、脂 质双层、脂蛋白)有 无及含量 无 约占细 胞壁干 重的 80%。 12 第一节 细胞破碎 酵母细胞结构 外层: 甘露聚糖 ( 约占 30%,以 -糖苷键联结(并非所有酵母菌都有) 内层: 葡聚糖( 约占 30-40%,由 D-葡萄糖以 -糖苷键联结) 中间层: 蛋白质( 含 6-8%,多为酶类) 细 胞 壁 壁外成分 : 有些菌壁外含有由多糖构成的类似荚膜的结构。 包括异多糖、甘露聚糖和淀粉类物质 。 细胞壁的少量组分 脂类和几丁质几丁质( chitin):为聚乙酰氨基葡萄糖 几丁质并不是所有的酵母菌中都有,其含量也因种而异。裂殖酵母一般不含 几丁质,酿酒酵母含 1 2%,有的假菌丝酵母含量超过了 2%。 13 第一节 细胞破碎 植物细胞结构 构成细胞壁的成分中 , 90%左右是多糖 , 10%左 右是蛋白质 、 酶类以及脂 肪酸等 。 细胞壁中的多糖 主要是 纤维素 、 半纤维素 和果胶 类 , 它们是由葡萄 糖 、 阿拉伯糖 、 半乳糖醛 酸等聚合而成 。 次生细胞 壁中还有大量木质素 。 14 第一节 细胞破碎 动物细胞结构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不同点 没有细胞壁 没有质体 有中心体 某些低等动物有液泡 有细胞壁 有质体 中心体见于低等植物中 有液泡 相同点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中共有的细胞 器是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等 15 第一节 细胞破碎 细胞破碎的方法 1. 酶学破碎法: 外加酶制剂、自溶法。 2. 机械破碎法: 高速捣碎法、高速均浆法、高速磨 珠法 3. 物理破碎法: 温差法、压差法、超声波 4. 化学破碎法: 有机溶剂法、表面活性剂( SDS 等)、金属螯合剂( Mg2+、 Ca2+、 EDTA)、化学 变性剂。 16 第一节 细胞破碎 1. 机械破碎: (1) 研磨法 : 剪碎的动物组织如鼠肝、兔肝等臵研钵中,用研磨棒 研碎。为了提高研磨效果,可加入一定量的石英砂。 用匀浆器处理,也能破碎动物细胞。此法较温和,适 宜实验室使用。但加石英砂时,要注意其对有效成分 的吸附作用。如系大规模生产时,可用电动研磨法。 细菌和植物组织的细胞破碎均可用此法。 17 第一节 细胞破碎 (2) 组织捣碎器法 : 用捣碎器 (转速 8000-10000r/m)处理 30-45s可将植物和 动物细胞完全破碎。如用其破碎酵母菌和细菌的细胞 时,须加入石英砂才有效。但是在捣碎期间必须保持 低温,捣碎的时间不易太长,以防温度升高引起有效 成分变性。现在多用细胞破碎仪。 (3) 超声波法 : 借助声波的震动力破碎细胞壁和细胞器的有效方法。 多用于微生物细胞的破碎,一般输出功率 100-200W, 破碎时间 315min。如果在细胞悬浮液中加石英砂则 可缩短时间。为了防止电器长时间运转产生过多的热 量,常采用间歇处理和降低温度的方法进行。 18 第一节 细胞破碎 2.溶涨和自溶: 溶涨: 细胞膜为天然的半透膜,在低渗溶液如低浓度的稀盐 溶液中,由于存在渗透压差,溶剂分子大量进入细胞,引 起细胞膜发生胀破的现象称溶胀。例如红血球臵清水中会 迅速溶胀破裂并释放出血红素。 自溶: 细胞结构在本身所具有的各种水解酶如蛋白酶和酯酶 等作用下,发生溶解的现象称自溶。 应用此法时要特别小心操作,因为水解酶不仅可使细胞壁、 细胞膜破坏,同时也可将某些有效成分在自溶时分解。 3.化学处理: 用脂溶性的溶剂 (如丙酮、氯仿、甲苯 )或表面活性剂 (如十 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 ) 处理细胞时,可将细胞壁、 细胞膜的结构部分溶解,进而使细胞释放出各种酶类或 DNA等物质,并导致整个细胞破碎。 19 第一节 细胞破碎 4. 生物酶降解: 生物酶 (如 溶菌酶 )有降解细菌细胞壁的功能。在用此法处理 细菌细胞时,先是细胞壁消解,随之而来的是因渗透压差引起的 细胞膜破裂,最后导致细胞完全破碎。 例如从某些细菌细胞提取质粒 DNA时,不少方法都采用了加 溶菌酶 (来自蛋清 )破坏细胞壁的步骤。当有些细菌对溶菌酶不敏 感时,可加巯基乙醇( ME)或者 8mol/L的尿素,以促进细胞壁 的消化。另外,也可加入蛋白酶 K来提高破壁效果。 而在破坏酵母菌的细胞时,可采用 蜗牛酶 进行。一般对数期 的酵母细胞对该酶较敏感。将酵母细胞悬于 0.1mol/L柠檬酸 /磷酸 氢二钠缓冲液 (pH5.4)中,加入 1%蜗牛酶, 在 30 处理 30分钟, 即可使大部分细胞壁破裂,如同时加入 0.2%巯基乙醇效果更好。 20 第一节 细胞破碎 5、 压榨法 : 是一种温和、彻底破碎细胞的方法。用 30MPa左右的 压力迫使几十毫升细胞悬液通过一个小孔 (细胞直径 的孔 ),致使其被挤破 、压碎。 6、 冻融法 : 将细胞臵低温下冰冻一定时间,然后取出臵室温下 (或 40 左右 )迅速融化。如此反复冻融多次,细胞可在形 成冰粒和增高剩余胞液盐浓度的同时,发生溶胀、破 碎。 21 第二节 提取 抽提 通常是指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从原材料中把有效成分 分离出来的过程。 经过处理的原材料中的有效成分可用缓冲液、稀酸、稀碱、 或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醇)等抽提,有时还可用蒸馏水 抽提。 一般理想的抽提液应具备下述条件: 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 破坏作用小;对杂质不溶解或溶解度很小;来源广泛、价 格低廉、操作安全等。 提取的含义 22 第二节 提取 在抽提阶段, pH值、金属离子、溶剂的浓度和极性等因子, 可明显影响有效成分的性质和数量。因此选择抽提液必须考 虑这些因素。 1、 pH值 : 改变溶质解离状态。对蛋白质或酶等具有等电点的两性电解质 物质,一般选择抽提液的 pH值应在偏离等电点的稳定范围 内。 通常碱性蛋白质选用低 pH值的溶液抽提,酸性蛋白质选用高 pH值的溶液抽提,或者用调至一定 pH值的有机溶剂抽提。 注意: 当用酸,碱控制溶液 pH值时,要边加边搅,防止局部 出现过高的酸,碱浓度造成蛋白变性。 抽提的影响因子 23 第二节 提取 2、溶剂 的极性和离子强度 : 有些生物大分子在极性大、离子强度高的溶液中稳定;有些则 在极性小、离子强度低的溶液中稳定。 例如提取刀豆球蛋白 A时,用 0.15mol/L甚至更高浓度的 NaCl 溶液,都可使其从刀豆粉中溶解出来,稳定存在。而抽提脾 磷酸二酯酶时,则需用 0.2 mol/L蔗糖水溶液。 一种物质溶解度大小与溶剂性质密切相关(相似相溶原理); 离子强度通过影响溶质的带电性也影响溶质的溶解度。 降低极性: 在水溶液中加蔗糖,甘油,二甲亚砜,二甲基甲 酰氨。 抽提的影响因子 24 第二节 提取 提高离子强度: 在水溶液中加中性盐 ( KCl, NaCl, NH4Cl, (NH4)2SO4) 一般离子强度较低的中性盐溶液可促进蛋白溶解( 盐溶 ), 高离子强度的中性盐可引起蛋白质沉淀,析出( 盐析 )。 高离子强度使 DNA溶解度增加;低离子强度使 RNA溶解度增 加(核酸分离依据)。 常用的盐溶液是 NaCl溶液,浓度以 0.15mol/L为宜。但是在提 取核蛋白或细胞器中的蛋白质时,为促使蛋白质与核酸、蛋 白质与细胞器分离,则宜用高浓度 (0.5-2.0mol/L)的盐溶液。 抽提的影响因子 25 第二节 提取 3、 水解酶: 细胞破裂后,许多水解酶释放出来。水解酶与欲抽提的蛋白 质或核酸接触时,一旦条件适宜,就会发生反应,导致蛋 白质或核酸分解,而使实验失败。为此,必须采用加入抑 制剂,调节抽提液的 pH、离子浓度或极性等方法,使这些 酶丧失活性。 如:提取,纯化胰岛素时,为阻止胰蛋白酶活化,采用 68 的乙醇溶液( pH2.5-3.0,用草酸调节),在 13 15 抽提 3h,可得到较高的回收率。因为 68乙醇可使胰蛋白酶暂 时失活,草酸可除去蛋白酶的激活剂 Ca2+,酸性环境也抑 制酶蛋白活性。 抽提的影响因子 26 第二节 提取 4、 温度 : 一般认为蛋白质或酶制品在低温 (如 0 左右 )时最稳定。 例如:在生产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糖蛋白 )制品时,一定要 在低温下进行。当温度低于 8 时, 从 200公斤孕妇尿中可提取约 100克 HCG粗品 (活力为 160u/mg);当温度高于 20 时,从 400公 斤孕妇尿中都提取不到 100克粗品,而且活力很低。此外,高温下 制备的 HCG粗品很难进一步纯化至 3500u/mg,原因是高温会使 HCG受到微生物和 /或糖苷酶的破坏。 一般提高温度,溶解度增加,但易使大分子物质变性失活。小分子物 质: 50 70 ;生物大分子: 0 10 ,最好控制在 0 4 抽提的影响因子 27 第二节 提取 5、 搅拌 : 搅拌能促使欲抽提物与抽提液的接触,并能增加溶解度。 但是,一般宜采用温和的搅拌方法 ,速度太快时容易产 生泡沫,导致某些酶类变性失活。 6、 氧化 : 一般蛋白质都含相当数量的巯基,该基团常常是酶和蛋白 质的必须基团,若抽提液中存在氧化剂或氧分子时,会使 巯基形成分子内或分子间的二硫键,导致酶 (或蛋白质 )失 活 (或变性 )。在提取液中加入巯基乙醇,半胱氨酸。还原 性谷胱甘肽等还原剂,可防止巯基发生氧化,使蛋白,酶 失活。 抽提的影响因子 28 第二节 提取 7、 金属离子 : 蛋白质的巯基除易受氧化剂作用外,还能和金属离子如 铅、铁或铜作用,产生沉淀复合物。 这些金属离子 主要来源于制备缓冲液的试剂中。 解决的办法:用无离子水或重蒸水配制试剂;在配 制的试剂中加入 1-3mmol/L的 EDTA(金属离子络合剂 )。 8、 抽提液与抽提物的比例 : 在抽提时,抽提液与抽提物的比例要适当,一般以 51 为宜。如抽提液过多,则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提取,但 不利于纯化工序的进行。 抽提的影响因子 29 第三节 沉淀分离 1、盐析的原理 定义 : 一般在低盐浓度的情况下,蛋白质的溶解度随 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这种现象称为 盐溶 ;而当盐浓度 升高到一定程度后,蛋白质的溶解度又随着盐浓度的升 高而降低,结果使蛋白质沉淀析出,这种现象称为 盐析 作用 。在同一浓度的盐溶液中,不同蛋白质的溶解度不 同,借此可达到彼此分离的目的。 原理 : 盐浓度增高到一定数值后,水活性降低,导致 蛋白质分子表面电荷逐渐被中和,水化膜相继被破坏, 最终引起蛋白质分子间相互聚集并从溶液中析出。 盐析沉淀法 30 第三节 沉淀分离 盐析沉淀法 31 第三节 沉淀分离 盐能够改变蛋白质的溶解度,蛋白质的溶解度与溶液中离子强度有 密切关系。两者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lg( S/So ) = -KsI S为蛋白质在离子强度为 I时的溶解度 (g/L); So为蛋白质在离子强度为 0时的溶解度; Ks为盐 析常数 ; I为离子强度。 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某一蛋白质在某一 pH值的水溶液中的溶解度 为一常数 So。故上式可 改写为: lgS = lgSo KsI = KsI =lgSo 为一常数 值主要取决于蛋白质的性质,也与溶液的温度和 pH值有关 ; 盐析常数 Ks主要与盐的性质 (离子价数、平均半径等 )和蛋白质的结构有关, Ks越 大, 盐析效果越好。 盐析沉淀法 32 第三节 沉淀分离 所以对某一蛋白质来说,在温度和 pH值等盐析条件确 定 (即 确定 ),所采用的盐确定 (即 Ks确定 )以后,蛋 白质的溶解度决定于离子强度 I, 可用下式计算: I = 1/2 miZi 2 mi:溶液中离子的摩尔浓度 Zi:离子的价数 对于多种蛋白质或酶的混合液,可采用分段盐析法进 行分离纯化。 盐析沉淀法 33 第三节 沉淀分离 2.盐的选择: 蛋白质的盐析通常采用中性盐,如 硫酸铵、硫酸钠、硫酸镁、氯化 钠、磷酸钠 等,其中应用最广的是硫酸铵。 硫酸铵是一中性盐,对蛋白质有相当好的安定作用。又因为其离子 容积较大,吸走水分子的能力也大,成为有效的盐析工具。 硫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大而温度的影响小 ( 25 时溶解度为 4.1mo l/L,即 767g/L;0 时溶解度为 3.7mol/L,即 697g/L),而且价廉 易得,不易引起蛋白质变性,分离效果比其他盐好。 但是,用硫酸铵盐析时,缓冲能力较差,而且铵离子会干扰蛋白氮的测定,故有时也要用其 他盐来进行盐析。磷酸钾和硫酸钠的盐析系数 Ks较大,但由于在较低温度下的溶解度太低 , 受温度影响大,故应用不广泛。 盐析沉淀法 34 第三节 沉淀分离 3.硫酸铵浓度的计算与调整方法 : 通常硫酸铵的添加以百分饱和度来表示 (不是浓度百分 比 ),例如大部分蛋白质可在 80% 硫酸铵饱和度下沉 淀。因为硫酸铵加入的体积很大,会改变最后的总体 积,很难由浓度百分比来计算, 因此使用百分 饱和度 作为沉淀蛋白质的度量。 盐析沉淀法 35 用硫酸铵进行盐析时,蛋白质溶液中硫酸铵浓度的调整方法主要 有二种 : 1)、加入饱和溶液法 要求:蛋白质溶液体积不大,所需调整的硫酸铵浓度不高 V= V0(S2-S1)/( 1-S2) V:所需加进的饱和硫酸铵溶液的体积; V0:原溶液体积; S2:所需达到的硫酸 铵饱和度; S1:原溶液的硫酸铵饱和度。 饱和硫酸铵的配制方法 :在一定量的水中加入过量的硫酸铵,加 热至 50 60 ,趁热滤去沉淀,再在 0 或室温平衡 1 2天, 有固体析出时达 100饱和度 。 36 第三节 沉淀分离 2)、加入固体盐法 要求:饱和度高,不增大溶液体积 t=G(S2-S1)/( 1-AS2) S2, S1:分别代表所需达到的硫酸铵饱和度和原溶液的硫酸铵饱和度; t: 将 1L S1饱和度的溶液提高到 S2饱和度时所需加进的硫酸铵克数; G,A: 常数,与温度有关。 实际使用时, t可直接查表得到。(注意: 0 , 25 两张表,室温用 25 ) 盐析沉淀法 37 第三节 沉淀分离 盐析沉淀法 38 第三节 沉淀分离 盐析沉淀法 4.影响蛋白质盐析的因素: 1)、蛋白质浓度 蛋白质浓度高时,欲分离的蛋白质常常夹杂着其他蛋白质一起 沉淀出来(共沉现象)。因此在盐析前要加等量生理盐水稀 释,使蛋白质含量在 25 30g/L。 2)、离子强度和离子类型的影响 a. 离子强度增加,溶解度下降,盐析易发生 b. 不同蛋白质盐析时所需离子强度不同,可采用分步盐析, 通过逐步增加离子强度,使不同蛋白分步沉淀出来 c. 离子强度相同时,高价离子,半径小的离子盐析力强 39 第三节 沉淀分离 盐析沉淀法 3)、 pH的影响 大多数蛋白质在等点电时,在盐溶液中的溶解度最低。所以盐析时 溶液 pH值调到等电点效果最好。 4)、温度的影响 a. 在低离子强度或纯水中,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 b. 在高盐溶液中,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 一般在室温下进行盐析 ;温度敏感的蛋白质在低温 4 进行 ;也有个别酶 在低温时失活,高温有活性 ,如血红蛋白、肌红蛋白、清蛋白在 25 比 0 时溶解度低,更容易盐析。 实际使用 : 制备初期: pH ,温度一定,改变盐浓度(离子强度)( Ks分段盐析 ); 纯化,结晶:离子强度一定,改变 pH,温度( 分段盐析 ) 40 第三节 沉淀分离 盐析沉淀法 5、盐析时的注意事项 : a. 添加的硫酸铵的纯度要高,添加后,要放 30min以上使其充分 溶解,且要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浓,发生共沉淀; b. 同一溶液中欲分离几种蛋白质时,可采用分段盐析的方法。 盐析通常与等电点沉淀法配合使用。 c. 选择好温度,一般在室温下进行; d. 蛋白浓度不易过高,一般 25 30g/L;低浓度盐析,可用离心 分离;高浓度盐析( 70 80),用过滤(因为粘度大,离 心操作慢);盐析沉淀得到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纯品需经脱 盐处理,如透析,凝胶过滤等。 41 第三节 沉淀分离 等电沉淀法 利用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以及不同的蛋白质具有不同等 电点一这特性,对蛋白质进行分离纯化的方法称为 等电点沉淀法 。 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的净电荷为零,消除了分子间的静电斥 力,但由于水膜的存在,蛋白质仍有一定的溶解度而沉淀不完全, 所以等电沉淀法经常与盐析法或有机溶剂沉淀法联合使用。 单独使用等电点法主要是用于去除等电点相距较大的杂蛋白。在 加酸或加碱调节 pH的过程中,要一边搅拌一边慢慢加入,以防止局 部过酸或过碱 。 42 第三节 沉淀分离 有机溶剂沉淀法 作用机理: ( 1)降低水溶液的介电常数,使溶质溶解度降低; ( 2)破坏大分子周围水膜,使溶解度降低。 利用不同蛋白质在不同浓度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 不同而使蛋白质分离的方法,称为 有机溶剂沉淀法 。 经常使用的有机溶剂是 乙醇 和 丙酮 。 优点: 比盐析法析出的沉淀容易过滤或离心分离,分辨力 比盐析法好,溶剂也容易除去。 43 第三节 沉淀分离 有机溶剂沉淀法 缺点: 有机溶剂沉淀法易使蛋白质和酶变性,所以操作必须在 低温条件下进行。蛋白质和酶沉淀分离后,应立即用水或 缓冲液溶解,以降低有机溶剂浓度,避免变性。 中性盐可减少有机溶剂引起的蛋白质变性,提高分离效 果,一般添加 0.05mol/L的中性盐。 由于中性盐会增加蛋白 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故中性盐不宜添加太多。 有机溶剂沉淀法一般与等电点沉淀法联合使用。即操作 时溶液的 pH值应控制在欲分离蛋白质的等电点附近。 44 第三节 沉淀分离 有机溶剂沉淀法 注意: ( 1) 低温操作 ( 2)样品浓度过大,易变性,共沉淀作用大,分离效果差;过小,易产生变性,回收率 低。 ( 3)样品稳定结构范围内,选择溶解度最低处的 pH,与等电点共沉淀结合使用。 ( 4) 注意离子强度,离子种类的影响。 45 第三节 沉淀分离 选择性变性沉淀法 选择一定的条件使溶液中存在的某些杂蛋白变性沉淀 而不影响所需蛋白质的方法称为 选择性变性沉淀法 。 例如:利用加热,改变 pH或加进某些重金属离子等使 杂蛋白变性沉淀而除去。应用此法,应对欲提纯蛋白质 和杂蛋白的理化性质有较全面的了解。 46 第三节 沉淀分离 非离子多聚物沉淀法 聚乙二醇( PEG),葡聚糖,右旋糖苷硫酸钠等非离子 多聚物可以沉淀蛋白质和细菌。 沉淀机理: 空间位臵排斥效应。试剂溶解度大,在水中占 据大部分空间,将需沉淀物相互靠近,增加碰撞机率。 优点: ( 1)操作条件温和,不易引起变性; ( 2)具有极高的沉淀效率; ( 3)沉淀后多聚物容易除去。 应用: 沉淀分离细菌,病毒蛋白;质粒纯化(做洋葱表皮瞬时 表达)。 47 第四节 核酸的提取与沉淀分离 核酸类化合物都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所以核酸可 用水溶液提取,而用有机溶剂沉淀法沉淀分离。 从生物材料中分离出的 DNA和 RNA,往往是以 DNA-蛋 白质( DNP)或 RNA-蛋白质( RNP)复合物形式存在 。 因此,要制备初步纯化的核酸时,首先要分离出 DNP或 RNP,再将复合物解聚,除去蛋白质,然后通过沉淀法得 到核酸。 核酸提取与沉淀分离 48 在 0.14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 RNP 的溶解度相当 大,而 DNP的溶解度仅为在水中溶解度的 1%; 当氯化钠的浓度达到 1mol/L的时候, RNP的溶 解度小,而 DNP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2倍。 所以,常选用 0.14mol/L的氯化钠溶液提取 RNP, 而选用 1mol/L的氯化钠溶液提取 DNP。 49 第四节 核酸的提取与沉淀分离 主要采用加入去污剂、有机溶剂和蛋白水解酶等试剂来实现。 去污剂: 在破碎细胞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阴离子去污剂 SDS、 Triton X-100、 Tween 40 和 NP-40 等,有利于膜蛋白和脂肪溶解, 将 DNP/RNP复合物解聚,进而释放出核酸。 有机溶剂: 苯酚、氯仿等是蛋白质的变性剂。根据抽提液中蛋 白质的含量和溶剂的纯度,用变性剂反复处理抽提液,直到离心 后,上层水相(含核酸)和下层有机相之间的界面处无变性蛋白 为止。 蛋白水解酶: 用此法除去复合物中的蛋白质的操作比较温和, 常用的水解酶有溶菌酶、蛋白酶 DNP/RNP复合物的解聚 50 第四节 核酸的提取与沉淀分离 采用动物或植物作材料提取核酸时,动物在宰杀前 饥饿 12h,植物在取材前暗室培养数天,其体内的糖原 和淀粉类物质均会减少。 混杂于核酸提取液中的多糖类物质,一般可用选择 性沉淀剂如异丙醇、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 可达到分离目的。 或用等体积的 2.5mol/L磷酸缓冲液和等体积的乙二 醇甲醚处理,离心后,多糖位于中部,核酸存在上层 乙二醇甲醚中。 多糖的消除 51 第四节 核酸的提取与沉淀分离 tRNA(约占细胞内 RNA的 15%)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在细胞破 碎以后溶解在水溶液中,滤液用酸处理,调节到 pH5得到的沉淀 的中可分离得到 tRNA。 mRNA占细胞 RNA的 5%左右,很不稳定,提取条件要严格控 制。 rRNA约占细胞内 RNA的 80%,一般提取的 RNA主要是 rRNA。 由于 RNA是基因表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生物分子,如 mRNA携 带了 DNA为蛋白质编码的信息。 RNA的分离是研究基因功能的重 要基础之一,在分子生物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RNA的提取方法主要有 稀盐溶液 提取和 苯酚溶液 提取。 RNA的提取 52 第四节 核酸的提取与沉淀分离 稀盐溶液提取: 将细胞破碎制成细胞匀浆,然后用 0.14mol/L的氯化钠溶 液反复抽提,得到核糖核蛋白提取液,再进一步与脱氧核 糖核蛋白、蛋白质、多糖等分离,可得 RNA。 苯酚溶液提取: 在细胞破碎制成匀浆后,用 SDS变性蛋白并抑制 RNase活 性,经多次酚 /氯仿在一定条件下振荡一定时间,抽提除去 蛋白、多糖、色素等后,用 NaAc和乙醇沉淀 RNA,将 RNA 与蛋白质分开。 RNA的提取 53 第四节 核酸的提取与沉淀分离 从细胞中提取 DNA,一般在细胞破碎后用浓盐法提 取。即用 1mol/L的氯化钠溶液从细胞匀浆中提取脱氧 核糖核蛋白,再与含有少量辛醇或戊醇的氯仿一起振 荡除去蛋白质。或者先以 0.14mol/L氯化钠溶液 (也可 用 0.1mol/L NaCl加上 0.05mol/L柠檬酸代替 )反复洗涤 除去核糖核蛋白后,再用 1mol/L氯化钠溶液提取脱氧 核糖核蛋白,经氯仿戊醇 (辛醇 )或水饱和酚处理 ,除 去蛋白质,而得到 DNA。 DNA的提取 54 第四节 核酸的提取与沉淀分离 核酸分离纯化应维持在 0-4 的低温度条件下,以防止核 酸的变性和降解。为防止核酸酶引起的水解作用,可 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乙二胺四乙酸 (EDTA)、 8- 羟基喹啉、柠檬酸钠等以抑制核酸酶的活性。 常用的沉淀分离法有: a. 有机溶剂沉淀法 b. 等电点沉淀法 c. 钙盐沉淀法 d. 选择性溶剂沉淀法 核酸的沉淀分离 55 第四节 核酸的提取与沉淀分离 ( 1)有机溶剂沉淀法: 由于核酸都不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可在核酸提取液中加入乙醇、 异丙醇或 2-乙氧基乙醇,使 DNA或 RNA沉淀下来。 核酸沉淀的形状与其相对分子质量密切相关,相对分子质量 106Da的双链 DNA可以丝状纤维缠绕在玻棒上;相对分子质量 稍小的双链 DNA或单链 DNA、 RNA则以凝胶形式存在,这些核 酸经离心后存在于沉淀中,用 70%乙醇洗涤,除去其它盐和小分 子物质,干燥后即为核酸制品。 (2) 等电点沉淀法: 脱氧核糖核蛋白的等电点为 pH4.2;核糖核蛋白的等电点力 pH2.0-2.5; tRNA的等电点为 pH5。所以将核酸提取液调节到一 定的 pH,就可使不同的核酸或核蛋白分别沉淀而分离。 核酸的沉淀分离 56 第四节 核酸的提取与沉淀分离 (3) 钙盐沉淀法: 在核酸提取液中加入一定体积比 (一般为 1/10)的 10%氯化钙溶液,使 DNA和 RNA均成为钙盐形式,再加进 1/5体积的乙醇, DNA钙盐即形 成沉淀析出。 (4) 选择性溶剂沉淀法: 选择适宜的溶剂,使蛋白质等杂质形成沉淀而与核酸分离,这种方法称 为选择性溶剂沉淀法 。 a. 在核酸提取液中加入氯仿 /异戊醇或氯仿 /辛醇,振荡一段时间, 使蛋白质在氯仿 /水界面上形成凝胶状沉淀而离心除去,核酸仍留 在水溶液中。 b. 在对氨基水杨酸等阴离子化合物存在下,核酸的苯酚水溶液提取 液中, DNA和 RNA都进入水层,而蛋白质沉淀于苯酚层中被分离 除去。 c. 在 DNA与 RNA的混合液中,用异丙醇选择性地沉淀 DNA而与留在 溶液中的 RNA分离。 核酸的沉淀分离 57 第四节 核酸的提取与沉淀分离 核酸提取注意事项: 1. 尽量简化操作步骤,缩短提取过程,以减少各种有害因素对核酸的破坏; 2. 减少化学因素对核酸的降解,为避免过酸、过碱对核酸链中磷酸二酯键的破 坏,操作多在 pH4-10的条件下进行; 3. 减少物理因素对核酸的降解,物理降解因素主要是机械剪切力,其次是高温。 机械剪切力包括强力高速的溶液振荡、搅拌,使溶液快速地通过狭长的孔道, 细胞突然臵于低渗液中,细胞爆炸式破裂以及 DNA样本的反复冻贮。高温 如长时间煮沸,除水沸腾带来的剪切力外,高温本身对核酸分子中的有些化 学键也有破坏作用。 4. 防止核酸的生物降解,细胞内或外来的各种核酸酶消化核酸链中的磷酸二酯 键,直接破坏核酸的一级结构,其中 DNA酶,需要金属二价离子 Mg2+、 Ca2+的激活,使用 EDTA、柠檬酸盐螯合金属二价离子,基本可以抑制 DNA酶活性。而 RNA酶不但分布广泛,极易污染样品,而且耐高温、耐酸、 耐碱、不易失活,所以是生物降解 RNA提取过程的主要危害因素。 58 第四节 核酸的提取与沉淀分离 技术 1:基因组总 DNA的大量提取 本方法通过液氮研磨粉碎动植物组织、裂解液裂解 细胞、有机溶剂抽提,使进入水相的核酸与蛋白成分 分开,在 RNA酶作用下,降解 RNA,得纯度较高的 DNA样品。 仪器: 高速冷冻离心机、台式离心机、恒温水浴、低温冰箱或冰柜、 冷冻真空干燥器、取液器、电泳仪、水平电泳槽、紫外分光光度 计。 试剂 : 细胞裂解液( 100mM Tris-HCl 5mM EDTA 500mM NaCl 1% SDS pH 7.5);饱和酚;氯仿 /异戊醇;异丙醇; 70%及无水乙醇; 3M NaAC( pH5.2); RNA酶; TAE缓冲液;载样缓冲液 核酸提取技术 59 第四节 核酸的提取与沉淀分离 操作: 动植物材料 10g(鲜组织 ) 0.5g(干冻组织 ) 液氮,研碎 10ml裂解液 (含 1/10体积酚 ),(65 预热 ) (加入等体积氯仿 ) (65 , 30min间隔 5 10min轻摇一次 ) 离心 (12000-15000rpm, 15min ) 上清液 (0.6体积冷异丙醇 ) (0.1体积 3MpH5,2乙酸钠) 60 2mlTE(或水 ) 10ulRNase, 65 ,10-30分复溶和除 RNA 挑取絮状体 ( 70%冷乙醇洗涤 ,真空干燥 ) ( 5000RPM, 5min) 等体积酚 /氯仿 ,氯仿抽提 (轻轻混匀、冰浴沉淀 5min) 2倍无水乙醇、 1/10体积醋酸钠 上清液 第四节 核酸的提取与沉淀分离 61 (10000RPM,10min ) (-80 , 30min ) (70冷乙醇洗 ) 沉淀 基因组 DNA干粉 (真空干燥 ) 保存: 干粉 -20 保存,或复溶于 0.5-1mlTE或水中 , 分装成小体积 , -20 或 4 保存 第四节 核酸的提取与沉淀分离 62 第四节 核酸的提取与沉淀分离 注意 : 1. 裂解液要预热 ,以抑制 DNase,加速蛋白变性 ,促进 DNA溶解; 2. 各操作步骤要轻柔 ,尽量减少 DNA的人为降解; 3. 取各上清时 ,不应贪多 ,以防非核酸类成分干扰; 4. 异丙醇 ,乙醇,醋酸钠,醋酸钾等要预冷 ,以减少 DNA的降解 ,促 进 DNA与蛋白等的分相及 DNA沉淀; 5. 本方法适用于以 DNA片段的酶切分析、 Southern印迹等中,具 有快速、省时、省钱的特点。 63 技术 2:细菌质粒 DNA的提取法 本方法包括 SDS裂解细胞,蛋白酶降解蛋白, CTAB去除多 糖成分等内容。 仪器: 同技术 1; 试剂: TE、 TAE缓冲液; 10%SDS; NaCL; 20mg/ml蛋白酶; CTAB/NaCL溶液 (10% CTAB, 0.7M NaCL 4.1gNaCL 溶于 80ml水中,缓慢加入 10gCTAB,加热溶解 );酚 /氯仿 /异戊 醇 (25: 24: 1);氯仿 /异戊醇 (24: 1);异丙醇; 70及 100%乙醇 第四节 核酸的提取与沉淀分离 64 1.5ml 对数生长期细菌 100 l NaCL(5M) , 混匀 30 l 10%SDS,3 L蛋白酶,混匀 沉淀,溶于 500 l TE缓冲液中,混匀 (37,1 小时 ) (5000rpm,1min离心 ) 80 l的 CTAB/NaCL,混匀; 65 10min (可不做) 第四节 核酸的提取与沉淀分离 操作: 65 加入等体积酚 /氯仿 /异戊醇混合液 取上清,以下操作与 技术 1中有机溶剂抽提、沉 淀、干燥、除 RNA 、复溶等步骤一致 (混匀 ) (离心 12000rpm,4-5min) 上清 第四节 核酸的提取与沉淀分离 66 第四节 核酸的提取与沉淀分离 技术 3:酵母菌基因组 RNA的提取 仪器: 同技术 1; 试剂: SE缓冲液( 1M山梨醇, 0.1M EDTA pH7.5 );溶菌酶 ( 50mg/ml); 20 PVP;蛋白酶 K缓冲液( 10mM Tris pH7.6 0.5% SDS 1mM EDTA);其余同前 67 1.5ml 对数生长期细菌 溶于 590ulSE缓冲液中混匀 (12000rpm,8-10min离心 ) (12000rpm,1-2min离心 ) 加入 1.2ml的 CTAB/NaCL,200l20%PVP 混匀 (加入 10ul溶菌酶 37 ,1小时 ) 溶于 100ulNaCL中混匀 (加入 0.5l蛋白酶, 37 ,1小时 ) 第四节 核酸的提取与沉淀分离 操作: 68 等体积酚 /氯仿 /异戊醇混合液 ,混匀 (65 30min) (12000rpm,4-5min离心 ) 上清 ,以下操作与 技术 1中有机溶剂抽提、沉 淀、干燥、除 RNA 、复溶等步骤一致。 第四节 核酸的提取与沉淀分离 69 为了保证核酸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完整的一级结构是 最基本的要求,因为遗传信息全部贮存在一级结构之中, 核酸的一级结构还决定其高级结构的形式以及和其它生 物大分子结合的方式。对于核酸的纯化应达到以下三点 要求: 1核酸样品中不存在对酶有抑制作用的有机溶剂和 过高浓度的金属离子; 2其它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多糖和脂类分子的污 染应降到最低程度; 3排除其它核酸分子的污染,如提取 DNA分子时应 去除 RNA,反之亦然。 第四节 核酸的提取与沉淀分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