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竹山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学问和智慧》读讲练苏教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20641540 上传时间:2021-04-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竹山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学问和智慧》读讲练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北省竹山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学问和智慧》读讲练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湖北省竹山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学问和智慧》读讲练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竹山县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 11 课 学问和智慧读讲练苏教版知识储备一、字词积累滋养( zi y?ng)供给养分。陶冶( t o y)炮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寸积铢累( cnjizhl ?i )寸,古代长度单位;铢,古代重量单位。一点一滴地积累。疆域( ji ng y )国家领土(着重面积大小) 。透视( t u sh )用线条或色彩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利用X 射线透过人体在荧光屏上形成的影像观察人体内部。比喻清楚地看到事物的本质。瞻( zh?n)往前或往后看。含蕴( hn y n)含有(某种思想、感情),包含。食古不化( sh gb hu )指学了古代的文化知识不善于理解和应用,跟吃了东西不能消化一样。融会贯通( r ng hu gu n t ng)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举一反三( j yi f?n s n)从一件事情推而知道许多事情。渊博( yun b )常识深而且广。冬烘( dng h ng)(思想)迂腐, (知识)浅陋(含讽刺意)。通达( t ng d )明白(事理)。孜孜矻矻( zi zi kk )形容勤勉不懈怠的样子。宏旨( hng zh )大旨,主要的意思。探骊得珠( t n l dzhu )比喻做文章扣紧主题材,抓住要领。物竞天择( wj ng tin z )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要适应自然生存的法则,由自然石料选择。寡约( guyu )缺乏高度的概括,约,简约。犀锐( xru )犀利,(武器、语言)锋利,锐利。晦塞( hus)即“晦涩” ,( 诗文乐曲等的含义) 隐晦不易懂。鞭辟入里( bi n p r l )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深中要害(里,里头)。浮光掠影( f gu ng l y ng)比喻印像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推陈出新( tu ch n ch x in )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张目:助长声势。读破五车:形容读书非常多。五车,形容车非常多,庄子天下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二、作家作品罗家伦( 1897 1969),字志希,浙江绍兴人。1914 年就读于上海复旦公学。1917考入北京大学文科。在北大求学期间,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自由民主,与傅斯年等共同创办的新潮杂志,成为当时继新青年之后,倡导新文化运动的第二种最有影响的刊物。后赴欧美留学。 1932 1941 年担任中央大学校长。三、背景链接用心爱心专心1通常情况下,人们往往把“智慧”混为一谈,作者针对学生学习上的误区,对重视知识忽视能力培养的旧教育观念作了有力的批判。文本解读一、谋篇立意文章针对不辨 “学问” 与“智慧” 差别的认识误区, 对二者作准确的阐释, 并阐述了 “学问”与“智慧”的辩证关系:学问不能离开智慧,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作者强调这样的一种学习理念: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需要知识,更需要能力。二、文章脉络全文 6 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 2 段),解说“学问”与“智慧”概念的不同。第二部分(第3 6 段),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关系。第一层(第34 段),学问不能离开智慧。第二层(第56 段),论述智慧也离不开学问。三、写作方法全文思路清晰,有条不紊,一气呵成,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手法多变,充满了智慧与雄辩。四、问题探究1本文丰富,作者是怎样安排的文章结构的?文章的中心在哪里体现?答:文章首先用生动的比喻对“学问”和“智慧”这两个概念作了比较,第2 自然段批驳了“学问就是智慧”这种错误的看法。接着,第3、 4 自然段,作者从”学问离不开智慧”这一角度论述了“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学问”,第 5 自然段从“智慧也离不开学问”的角度来论述“智慧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最后得出全文的中心“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2文章分析问题严谨清晰,但语言仍然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如何体会语言的特色?答:本文作为论述性的文章,阐释的内容又是比较抽象的,文章很容易显得严谨有余,过于严肃。但读完文章,我们又觉得情趣盎然,既通俗易懂,又增长见识,有不得不佩服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文章旁征博引、 ,既用英语来强化概念间的不同,又引用了丰富的古文。除此之外,综合使用多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如“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 他好像肥皂泡一样, 尽管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变幻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清澈,最可宝贵。 ”这段文字在排比的基础上,兼用对比和比喻,文才斐然,朗读时语势充沛,精练生动。练习解答一、这篇文章形象而准确地阐释了“学问”与“智慧”的辨证关系。作者强调: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 需要知识, 更需要能力。 课文开头两段用多种手法说明 “学问” 与“智慧”的区别,你能依据作者的意思,用最简洁的语言解释“学问”和“智慧”吗?作者的意思: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智慧是能力。也可以答:学问指的是积累的知识,智慧指的是发现和创造的能力。但是不能直接用书中的比喻回答问题。二、第四段提到“有智慧的书”和“无智慧的书”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并归纳。有智慧的书:“可以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 ,经常有精粹的思想和论述;无智慧的书:“纵然可以从他得报导(信息) ,却不可以从他得启示” ,议论空泛,不过是材料的堆用心爱心专心2积。主要在于能不能给读者启示或启发。可以让学生先从课文中找出原文,再行归纳。三、表达一个意思, 要生动形象, 也要注意严密。 读下面的语句, 注意句子之间的关系。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他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却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 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 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 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 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 也惟有这种根底的智慧, 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澈,最可宝贵。这里五句话论述学问对智慧的重要性。一、二句,从反面说,说无学问的智慧是肤浅而不能长久的;第一句直说,第二句用比喻。三、四、五句从正面说,说以学问做基础的智慧有根底而牢靠;三、四句用比喻,第五句作出结论。四、这篇课文语言精练, 生动有趣, 有许多句子可以作为警句记诵。第五段可谓字字珠玑,相信你会有兴趣背诵下来的。略。类文品析读书和行路古人曾说: “行路三千里 ,胜读十年书。 ”这不但说明读书与行路的关系,而且也说明古人并不都赞成读死书。“行路” 的内容应该是很广的。 今天看来它应包括旅行。 旅行能够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色,激发我们对祖国的热爱。 “行路”也包括了解各地风土人情、民俗习惯、逸闻轶事,对丰富我们的知识,了解我国地理、 历史、 物产、资源、民族关系都有极大的好处。“行路”还包括社会调查,进行一定的社会调查,既能了解各阶层的生活情况,又能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的情况,从而增长我们的社会知识,使我们更加热爱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古代许多学者、作家都是经过漫游才获得丰富的知识,写出不朽的作品的。司马迁、徐霞客自不必说,李白、杜甫的经历也足以说明问题。李白20 岁就开始在四川境内旅游。26岁出蜀,他浮洞庭、历湘汉、登庐山、游金陵,又北游洛阳、龙门、太原,东游齐鲁,攀泰山,南游安徽、江苏,北至幽燕。晚年流放途中遇赦,又从湘、鄂东游吴、越。他的足迹遍及大部分中国, 一生中有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旅途中,所以他的诗篇充满浪漫主义,气势磅礴,感染力强。杜甫是长安人,早年也在齐、鲁、吴越一带漫游。中年由陕西、甘肃到达四川;“安史之乱” 时他更是颠沛流离。 他亲眼看到生灵涂炭, 同人民一起感受到国亡家破的痛苦,所以他不但写出了充满爱国情感的三吏 三别,更写出了被称为“史诗”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古人还说过:“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古人把读书与行路相提并论, 就是认为理论与实践是同等重要的。南北朝的郦道元发现古代流传下来的水经中有很多错误,于是他经过亲自调查,参阅其他著作,写出了一部水经注。这部书文笔优美,内容丰富,语气流畅,不但是一部地理专著,也是一部游记,它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水经。1第 1 段引用古人的话,其作用是。2本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A古人并不都赞成死读书。B古人认为理论与实践是同等重要的。C“读书”与“行路”结合就是理论与实践结合。D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我们应取的学习方法。3指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含义。用心爱心专心34第 3 段中画 句子 明的 点是什么?5 要 明第3、 4 自然段的内在 系。同步演 一、基 1根据注音写出相 的 字。冬 hng先生一 ch即破 gu约 xru 浮光 l 影 shn息2填写括号内的 。独自 ()食古不()融() 通推 出() 一()三物()天 而无()独具匠()3 下列句子中加 的 什么一定要按照 的 序排列?智慧是一种透 ,一种反想,一种 瞻;它是人生含 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 出来的,同 它可以 照人生的前途。提示:“透 ”: 里指 事物的深刻 ;“反想”:指全面地、多角度地思考与品味;“ 瞻”:指 事物 展的 。4下列成 使用 的一 是()A提高学 效率的关 ,在于有没有 极思考的 ,在于能不能融会 通。B 去的事,如果你不想 住它,就当它是浮光掠影吧。C今天的会本来是要 减 的,可是几个人空 半天,无关宏旨。D我 原以 个 没什么意 ,没想到他探 得珠,想人之所不想,竟做出 出色的一篇文章。5 “有智慧的 ”和“无智慧的 ”的主要区 是什么?6( 04 福建省泉州市) 下列四 文字材料,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句 。我国 16%以上的青少年有心理不健康 , 非常叛逆的“十五 象”呈上升和提前 。“中国关心下一代身心健康工程”于2004 年 5 月 31 日在北京正式启 。一位著名学者在自述中写道:“在家 ,我在母 的教 下住了九年,受了她极大、极深的影响如果我学得一 一毫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一点点待人待物的和气,如果我能 容人、体 人,我都得感 我的慈母。”社 父母亦 、 和孩子交朋友。(摘自 2004 年 6 月 1 日人民日 )二、同步解 世 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 。我 可以把 分 两大 :一 是有智慧的,一 是无智慧的。有智慧的 ,是每字每句,都如珠玉似的晶 ,斧 般的犀 ,可以启 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有 可以引申成一篇 文,或成一本 。 就是英文中所 “ 的 ” (brilliantbook)。无智慧的 ,往往材料堆 得和 邱一 , 多, 解毫无。 然可以从他得 ,却不可以从他得启示,在著者是“博而寡 ”,在 者是“ 而无功” 。 就是英文中所 “晦塞的 ”( dull book)。然而 的 多极了, 者要不浪 ,就不能不精 。 知著 因要智慧, 也要智慧。“ 得用心爱心专心4间”,就是智慧的表现。 “鞭辟入里” “豁然贯通” ,都不是容易的事。若是像讽诵高头讲章的读法,则虽“读破五车” ,有何用处?1句首“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在全文中有何表达效果?2作者认为书可以分为“有智慧的书”和“无智慧的书”两种,在作者看来,什么样的书是“有智慧的” ,什么样的书是“无智慧的”?3为什么说“读书也要智慧”?怎样读书才算智慧?4全文论述的是学问和智慧的关系,而这段却是论述书和智慧的关系,是否偏离了主题?放在这里又有什么作用呢?谈谈你的理解。5下面对“纵然可以从他得报导,却不可以从他得启示”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这类书像新闻报道,会给你增加许多见识。B作者认为这类书只会夸夸其谈,没有什么有益的见解。C作者认为这类书堆积材料,缺乏高度、精辟的思想。D作者认为读这类书得到的只是琐碎如蚁邱的材料,却得不到鞭辟入里的思想和智慧,是劳而无功。三、美文赏读(04 哈尔滨)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美国中学生头脑奥林匹克比赛中有一道竞赛题,要求参赛学生设计一种水上运载工具,但要打破常规造型,强调求异思维, 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学生绞尽脑汗,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运载工具, 可总摆脱不了大家熟知的船的形状和结构,惟独有一位学生构思奇特,他设计的作品像一只硕大的“水蜘蛛”,不像船那样在水上航行,而是像水蜘蛛那样在水面上“爬行”。 这件作品在所有参赛作品中独树一帜,引人注目。 虽然这一设计最后在实际操作中失败了,但几乎所有的评委都给他亮了最高分。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实例。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到了异常突出的地位。因为创造活动是人类生存与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人类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创造力呢?科学巨 匠 牛顿说,他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巨人”可以理解为无数前人所创造的知识的化身。积累知识是基础,融通知识更重要。现代科学技术正朝着既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方向发展,新知识的生长点往往出现在学科的边缘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处。 学文科的学生应懂一些理科知识,学理科的学生也应涉猎文学艺术。法国化学家利希腾贝格说过:“一个只知道化学的化学家,他未必真懂化学。”广泛涉猎,博学多识,学贯古今,触类旁通,应该成为当代有志中学生共同的追求。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容易产生新的联想、新的见解、 新的创造; 但我们对某一事物的传统意义知之太多,又会阻碍思维的灵活性,使我们不由自主地被前人牵着鼻子走,从而形成智力屏障,导致创造能力的僵化。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勤奋刻苦,但终其一生,有积累而无创造,为知识所累,为知识所困。同学们要学会把心智的“杯子”空出来,为思路的开拓变化留有充分的余地,使知识能灵活地聚合、置换、跳跃、碰撞,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善 于捕捉热线,随时记录灵感。“热线”就是酝酿成熟了的想法和思路,一旦有热线用心爱心专心5闪烁就要抓住不放,深入挖掘。 当然也要善于抓住转瞬即逝的“一闪之念”,对于那些突然闯入脑际的新思想、新概念、新形象,要随时摘记,定期整理,深入思考,激发创造。化学家诺贝尔就是受到笔记本中“硝化甘油掉在沙地上随即凝结起来”这句话的启发,成功地解决了硝化甘油的运输问题。每一位学生都要为自己准备一本思想记录本,当新的思想、 新的灵感在头脑中闪现的时候,及时把它记下来,长期坚持,养成习惯,敏捷的思维品质和出众的创造才能就能逐渐培养出来。1. 细读全文,说说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 文中第 4 段为什么说“积累知识是基础,融通知识更重要”?3. 文中第 5 段“学会把心智的杯子空出来”应如何理解?4文中第6 段举诺贝尔的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道理?5. 结合实际,试举一例来谈谈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性。(80 字左右)参考答案类文品析1引出论题读书和行路的关系2 B 3 理论与实践同等重要。4 强调行路的重要。 5 第四自然段是在第三自然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读书与行路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三、四自然段是层进关系,三、四自然段作为论据证明第五自然段的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同步演练一、 1烘触寡犀锐掠瞬2 政化会新反竞功心 3 按人们的认识规律,即按逻辑顺序排列。4 B 5 有智慧的书: “可以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 ,经常有精粹的思想和论述;无智慧的书:“纵然可以从他得到报导(信息),却不可以从他得启示”,议论空泛,不过是材料的堆积。6 示例:教孩子学会做人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家长言传身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我国政府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父母亦师”或“和孩子交朋友”。二、 1过渡句,承上启下。2 有智慧的书,是每字每句,都如珠玉似的晶莹,斧凿般的犀锐, 可以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 有时可以引申成一篇论文,或成一本专书。无智慧的书,往往材料堆积得和蚁邱一样,议论虽多,见解毫无。纵然可以从他得报导,却不可以从他得启示,在著者是“博而寡约”,在读者是“劳而无功” 。 3 因为无智慧的书,即使“读破五车” ,也是浪费时间,劳而无功。读书得间4 不离题,做学问需多读书,读书要用智慧去读好的书,使论述更全面、更严密;进一步证明了“学问不能离开智慧”这一论点。5 A三、 1. 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2.新知识的生长点往往出现在学科的边缘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处3.不被知识束缚,在头脑中留有创造的空间4.善于记录灵感,才有利于激发创造5.举例恰当,有见解,表述清楚用心爱心专心6用心 爱心 专心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