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类金融机构》PPT课件.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20601348 上传时间:2021-04-02 格式:PPT 页数:119 大小:280.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存款类金融机构》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存款类金融机构》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存款类金融机构》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 存款类金融机构 本章导读: 存款类金融机构是接受个人和机构存款并发放贷 款的金融机构,因其产生的历史久远和重要作用成 为金融机构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存款类金融机构的 学习,是探索金融运行与发展的重要视角。本章的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存款类金融机构概述 ;第二节 商 业银行;第三节 中央银行;第四节 其他存款类金 融机构。 知识要点: 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特性、作用及类型 商业银行的特性、类型及业务 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类型与业务 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与信用合作社 第一节 存款类金融机构概述 一、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特点与作用 (一)存款类金融机构含义 存款类金融机构 是接受个人和机构存款并发放贷 款的金融机构。其共同的特征是以吸收存款为主要 负债,以发放贷款为主要资产,以办理转账结算为 主要中间业务,直接参与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因 商业银行是最早产生的、最具存款类金融机构特点 的机构,所以也将此类机构称为 银行类金融机构 。 (二) 存款类金融机构业务运作特点 1.信用性 存款类金融机构无论负债业务还是资产业务都 遵 循信用原则,即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因 此,如何获得存款者的信任和挑选信用合格的贷款 者是其正常经营的基础。 2.风险性 是因为存款类金融机构的高 杠杆经营性质决定 的。 存款类金融机构自有资本低,所需的资金来源 主要依靠负债获得,且负债多是短期, 波 动性大, 如果贷款到期不能归还或者贷款收益不能 抵补负债 成本,都会影响 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因此 具有信用风险 、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等。 3.服务性 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服务性表现为:一是它的吸存 放贷的中介服务,二是它可利用自身的优势提供大 量的表外业务(各种金融服务业务)。 表外业务大都属于收取手续费、服务费的项目。 现在许多大银行收入来源六成以上来源表外业务, 大量的表外业务是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发展方向。 (三 )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职能与作用 1.充当信用中介,实现对全社会的资源配置 信用中介表现为吸存放贷连接资金供求双方,实 现储蓄对投资的转化,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2.充当支付中介,对经济稳定和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支付中介表现为客户办理各种 转账结算,减少现 金流通,加速了资金周转迅速,促进了经济发展。 3.承担信用创造,在宏观经济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 存款类金融机构利用其吸收存款的有利条件,通 过发放贷款创造出更多的存款货币,扩大货币供给 量;同时央行可以通过各种措施影响商行货币供给 量的增减,使之成为宏观经济调控中重要力量。 4.转移与管理风险,实现金融、经济的安全运行 经营过程中可摸索出许多转移与管理风险方法。 5.提供各种服务便利,满足经济发展的各种金融服 务需求 存款类金融机构种类繁多,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 要求,提供各种服务便利。 (四)存款类金融机构业务运作的内在要求 存款类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并发挥作用前提条件: 1.具有公信力 社会公众对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信心,否则无法获 得资金来源。 2.具有信息收集、辨识、筛选的能力 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二 、 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分类 (一) 按业务活动的目标来分类 管理性存款类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 商业性存款类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储贷协会、 信用社、财务公司等 政策性存款类金融机构 政策性银行 (二)按照投资者的国别或业务的地理范围来划分 国际性存款类金融机构 跨国银行 全国性存款类金融机构 工农中建四大行 地方性存款类金融机构 社区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等 (三)按照其经营业务的种类与范围来划分 职能分工机构 传统意义上的存款类金融机构,以吸存放贷为 主,利润来源主要依靠存贷差。 全能型机构 以银行控股公司或金融控股公司为主的全能模 式,是混业经营的产物。 第二节 商业银行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近代商业银行的产生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货币 兑换业转变成原始银行;二是以资本主义原则组织 的股份制银行。 (一)货币兑换业转变成原始银行 货币兑换业转变成银行的三个标志: 保管业务转变成存款业务 全额准备金转变成部分准备金 保管凭条转变成银行券 原始银行的特征: 贷款一般只限于与商业行为有关的短期贷款 贷款具有高利贷的性质 (二)以资本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股份制银行 1694年的英格 兰银行。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 (一)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 1.商业银行首先是企业 以盈利为经营目标,追求利润最大化。 企业化管理方式,即自主经营,独立 核算,权责 利相适应的 管理方式。 2.商业银行又是特殊的企业 经营对象的特殊 不是普通商品,而是货币和各种信用工具。 经营关系的特殊 不是商品买卖关系,而以借贷为核心的信用关系。 经营风险的特殊 不是商品 滞销和积压,而是信用风险、流动性风 险和市场风险,而且其风险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 度要大得多。 (二)商业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 特殊的金融机构表现为:以较少的自有资本来吸 存放贷并以利差收入为主要的利润来源。这一特殊 性使得商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具有两个特点: 1.商业银行具有内在的脆弱性 挤兑的产生 不良资产的产生 2.商业银行具有较强的风险传染性 商业银行作为投融资的中介,与社会各界联系密 切,其风险一旦发生,会传染给所有的投融资双 方,而且一家银行出现信用风险,还会影响到社会 公众对其它商业银行的信心,从而导致风险的迅速 传染,产生强烈的社会 动荡。 三 、 商业银行的分类 (一)按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划分 1.总分行制商业银行 指商业银行可以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在所在地及 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支行并形成庞大银行网络的 制度。目前是世界各国的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组织 形式。总分行制优点是经营规模大,竞争力强,能 够分散风险;缺点是经营管理不太灵活,效率不 高。 2.单一制商业银行 又称单元制,指商业银行不设任何分支机构的银 行制度。美国过去以单一银行制为主,这与美国特 殊的国家政治特征、适度分权的法律框架以及区域 经济相对均衡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单一制的优点 是地方性强,鼓励竞争,限制银行 垄断; 缺点是经 营实力不强。如今美国的单一银行制正在逐步解 体,大多数 州都允许设立 分支机构。 3.控股公司制 又称集团制,是指由一家控股公司持有一家或多 家银行的股份,或者是控股公司下设立多个子公司 的银行制度。它最早是美国银行业为规避管制的一 种创新,一是可以规避跨 州设立 分支机构的法律限 制,二是通过设立子公司来实现业务多元化。 控股 公司分为非银行性控股公司和银行性控股公司。许 多银行业的兼并大都采取这一形式。(花旗银行) 4.连锁银行制 是由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集团购买若干家独立银行 的多数股票,从而控制这些银行的银行制度。它的 起因和控股公司制一样,但不同的是 连锁银行制不 设立控股公司;同时连锁银行制下的大银行对其他 银行的控制力较弱,只是通过持有各家银行的股票 成为对方的股东,并将各家银行结为连锁机构,这 些连锁银行之间相对独立。它和 控股公司制在经营 管理方式上应该有所不同。 (二)依据商业银行的业务运营范围来划分 1.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 又称为分业经营模式。指在金融机构体系中,各 个金融机构从事的业务具有明确的分工,各自经营 专门的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只能经营银行业务。 2.全能型商业银行 又称为混业经营模式。商业银行不仅能经营一切 银行业务,还能经营证券 、保险、信托等业务。 划分的依据 种类 产品类型 提供产品的创新性 传统银行和具有银行性质 的新型金融机构如货币市 场基金 买方类型 买方的规模 批发银行和零售银行 买方的地域差异 城市银行、农村银行 买方的需求差异 储蓄银行、私人银行 销售渠道 销售载体 有形银行、电子银行 销售的纯粹性 直销银行、兼营银行 未来发展趋势 支付功能强化型银行、信息技术型银行、顾客细分型 银行、协作性型银行 地理范围 跨国商业银行、全国性商业银行、区域商业银行、社 区商业银行 (三)商业银行的其他分类方法 四 、 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 商业银行的业务包括负债业务 、资产业务和表外 业务,它反映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是 商业银行收支活动的具体项目,体现出商业银行的 具体作用和组织管理的能力。 (一)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指形成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负债业务有广 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负债业务 主要包括自有资本 金和吸收外来资金两大部分的 债务 。 狭义的负债业 务 主要包括银行存款 、借款等一切非资本性的债务。 1.自有资本金(银行资本) 是商业银行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初始资金,其数 量的多少能够反映银行自身经营实力以及御险能力 大小。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注册资本最 低限额为 10亿人民币,城市合作商业银行为 1亿人民 币,农村合作商业银行为 5千万人民币。 总的来说,银行的自有资本(金)在负债业务中 的比例不大,一般不会超过 10% 1)银行资本的来源 商业银行自有资本(金)主要包括股本金、银行 盈余(税后利润)、债务资本(发行金融债券)以 及储备金(防止风险损失从收益中提留的准备金)。 2)银行资本的功能 一是商业银行开展业务的基础;二是发生意外损 失时起一定的缓冲 、保障作用。 3)银行资本的构成 银行资本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包 括普通股、不可收回的优先股、资本盈余、留存收 益、可转换的资本债券、各种补偿准备金等。核心 资本才是银行真正意义上的自有资本。根据国际惯 例规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 8%,而核心资本 在银行资本的比例不能低于 50% 2.吸收外来资金 1)存款负债 被动负债 被动地吸收存款筹集资金。存款是商业银行最主 要的负债业务,分为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 款三大类。 三者的对象、目的和用途等是不一样的。 主动负债 银行通过发行各种金融工具主动吸收资金。比如 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2)其他负债 包括借入款和临时占用两类。借入款又分为短期 借款和长期借款。 短期借款 主要是商业银行 向中央银行 、 同业银行 或金融机构的借款,以弥补暂时性的资金不足。 长期借款 主要采取发行各种金融债券的形式,用 来满足客户较长时期对资金的需求。 临时占用 是商业银行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 临时占用的那部分资金。比如结算中的负债 、 商品 信用证业务中保证金的收取等等。当然,结算中负 债只会增加某个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但却不一定 会增加商业银行系统的资金来源。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项目,包括贷 款 、证券投资和其他活动的业务。商业银行的 资产 业务是其取得收入的基本途径。 1.贷款 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最重要的业务,也是商业 银行最主要的盈利资产。商业银行贷款资产业务的 种类很多,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期限划分 :短期贷款( 1年以内)、中期贷款 ( 1 3年)和长期贷款( 3年以上) 按贷款对象划分 :工商贷款、农业贷款、消费贷款 按贷款担保形式划分 :贴现贷款、信用贷款、担保 贷款 按贷款的质量划分 :五级贷款分类法即正常、关 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 信用贷款 是商业银行完全凭借客户的信誉而无须 提供抵押物或第三者担保而发放的贷款。 担保贷款 是商业银行凭借客户与其担保人的双重 信誉而发放的贷款。担保贷款分为保证贷款、抵押 贷款和质押贷款。 保证贷款 是以第三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 时,按约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连带责任为前提而 发放的贷款。 对保证贷款的要求: 保证人是否具有合法的保证人资格 保证人的资信状况、财产权属和代偿能力 抵押贷款 是以借款人或者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 物发放的贷款。 质押贷款 是借款人或者第三人的动 产或权利作为质押物而发放的贷款。 对抵押(或质押)贷款的要求: 抵押物(或质押物)是否属于法律、法规允许抵 押(或质押)的财产 抵押物(或质押物)的权属 抵押物(或质押物)的价值及其变现能力 抵押物是否有其他抵押权在先 五级贷款分类法:(按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划分) 正常贷款 指借款人能够按时足额还本付息。 关注贷款 指借款人有能力还本付息,但存在一些对偿还不 利的因素。 次级贷款 指借款人还款能力不足,依靠其正常收入已无法 足额还贷。 可疑贷款 指即使执行了抵押或担保,仍然无法足额还贷; 损失贷款 指在采取了所有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 后,本息仍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我国过去习惯将已经到期而未能偿还的贷款称为 不良贷款,分为逾期、呆滞和呆账即一逾二呆。 逾期 指超过了偿还期限的要求。 呆滞 指逾期 2年, 或虽未满 2年,但贷款经营项目已经停产的贷款。 呆 账 即死账,按有关规定确已无法收回,需要用呆账 准备金冲销的贷款。 “一逾二呆”对贷款质量的划分依据是贷款是否逾 期,没逾期算正常,逾期算非正常,这种划分极不 科学。 98年我国开始试行五级贷款分类法,现已普 遍实行。 2.证券投资 指商业银行买卖有价证券以增加银行收益和提高 资产流动性的业务。 商业银行开展证券投资业务的目的: 增加银行收益。有价证券的利息或股息收益以及 价差收益。 实现资产多样化,增加资产的流动性。(现金资 产流动性强,但盈利能力弱) 商业银行投资的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 3.其他资产(现金资产) 贷款和证券投资是商业银行盈利性的资产业务; 现金资产则是为了保持商行必要的流动性而保留。 库存现金 为了应付客户取现和日常业务开支及收付需要而 存放在银行金库的现钞和硬币。 存放在央行的存款 存放在央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银行可随时用作支 付或清算,是银行的一般性 账户, 流动性非常强。 存放在同业的存款 为了同业间往来及清算的方便而在其它银行开设 的往来 账户,流动性也很强。 在途资金 结算过程中本行须向其他银行收款的支票,支票 所载金额在未划入本行收款账户前称为在途资金。 (三)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 指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出来的业务,包括传统 的中间业务和创新业务,也被称为商行服务业务。 1.表外业务的 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 表外业务 是指那些虽未列入资产负债表 内,但同表内的资产业务或负债业务关系密切的业 务,这种表外业务可称为 或有资产业务 、 或有负债 业务 。比如贷款承诺、担保、期货、期权等。 广义的 表外业务 包括银行所从事的所有不反映在 资产负债表中的业务,除了包括上述 狭义的 表外业 务外,还包括与资产 和 负债业务没有任何关系的风 险小或无风险的经营活动业务,比如结算 、代理、 咨询等 业务 。 2.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中的重要业务。它 是指商业银行不动用自己的资产为客户办理各种金 融服务的业务,它形成商行非利息收入。 1)中间业务的种类 信用证业务 是商业银行保证付款的业务。分为货币信用证和 商品信用证。 代收业务 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的委托或提交的各种凭证, 代其收取款项的业务。 汇兑业务 是客户以现款交付银行,由银行把款项支付给异 地受款人的一种业务。 代理业务 包括代理发行有价证券和代客买卖业务。银行接 受客户委托,代替客户买卖有价证券、贵金属和 外汇。其中替客户代理发行有价证券是主要业务。 承兑业务 是银行为客户开出的汇票或票据签章承诺,保证 到期一定付款的业务。 信托业务 是指银行接受他人的委托,代为管理、经营和处 理财产和事务,并依照契约的规定为指定的受益 人谋取利益的经济行为。 银行卡业务 银行发行银行卡替客户办理存取款和转账服务。 互换业务 是指债务人根据资本市场利率走势,将其自身的 浮动利率债务转换成固定利率债务,或将固定利 率债务转换成浮动利率债务的操作。比如利率看 涨时,将浮动利率债务转换成固定利率;利率看 跌时,将固定利率转换为浮动利率。从而达到规 避利率风险,降低债务成本 。 贷款承诺 银行与借款客户达成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正 式契约,银行将在正式的有效承诺期内,按照双 方商定的金额 、利率,随时准备应客户需要提供 信贷便利。作为提供承诺的报酬,银行通常要向 借款人收取一定的承诺佣金。 2)中间业务产生的原因 规避资本管制 ,增加盈利来源 商业银行为维持其盈利水平,纷纷设法规避资本 管制给银行经营带来的限制,注重发展对资本没有 要求或要求较低的中间业务,使银行在不增加资本 金甚至减少资本金的情况下,仍然可扩大业务规 模,增加业务收入,提高盈利水平。 适应金融环境变化的需要 20世纪 70年代以后,融资出现了证券化和利率自 由化趋势,对银行资金需求减少,存贷款利差缩 小,而银行资金运用又受到许多限制,使得商业银 行经营困难。为适应改变后的经营环境,一些大银 行依靠自己客户多、人才多的优势,选择大力发展 中间业务的经营决策。 转移分散风险 资产业务的风险相对较高,商业银行寻求发展资 产业务以外的中间业务,以分散和转移风险。 适应客户对银行服务多样化的要求 金融工具层出不穷以及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 服务的多样化给商业银行带来挑战,商业银行为巩 固与客户的关系,开始大力发展代理业务等各种金 融服务。 科学技术的发展 20世纪 80年代以来,电脑技术和信息产业的迅速 发展,对中间业务的开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商业银行自身的有利条件 信息来源广泛,专营机构和专业人才等。 (四)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趋势 1.强调业务创新和多元化 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大体分为三类:一是为规避 金融管制,巩固并开发资金来源,实现最优的资金 运用的业务创新。比如 可转让的大额定期存单等。 二是为实现银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降低经营风 险。 比如资产证券化 、金融期货与期权、利率互换 等。三是为提高收益,降低经营成本而开办的新业 务和新品种。 比如网络银行 、电子货币等。 2.业务电子化 电子银行服务和 网络银行的迅速发展。 3.以客户中心理念发展业务 以客户需求设计产品,金融服务个性化 、人性化。 4.强调银行监管对银行业务调整的重要意义 提高银行监管能力,既有利于提高银行经营效率, 同时又有利于降低银行经营风险。 五 、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原则 商行经营管理原则包括安全性原则 、 流动性原则 和盈利性原则,简称 “ 三性 ” 原则。三者之间相互 联系,缺一不可。 (一) 安全性原则 1.安全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安全性原则 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中要避免经营风 险,保证资金安全。安全性是银行资产正常运营的 必要保障,是实现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基础。 安全性有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保证商业银行自身资产的安全 对银行债权和有关盈利性资产必须按期收回本 息,力求避免坏账和不能按期回流。 保证客户资产的安全 对存款客户和其他债权者,必须按照契约还本付 息,保证满足客户随时提现要求,从而使客户对银 行保持坚定的信任。 2.安全性原则的基本措施 合理安排资产规模与结构,注重资产质量 从资产规模上看,要根据存款规模和结构来安排 资金的运用,同时应按存贷款的比例放贷( 75%,外 币为 85%),不良贷款比率不应大于 5%;从资产结构 上看,商业银行应保持一定的现金资产和有价证 券,增强银行清偿能力和资产流动性,降低风险。 提高自有资本在全部资产中的比重 自有资本金的比率不低于 8%,提高信用度,避免 挤兑风险,保证经营安全。 必须遵纪守法,合法经营 以此树立形象,并受法律保护和央行的支持。 采取多种措施,防范经营风险 预防性措施(资产二级准备);规避风险措施( “收硬付软” 、“贷硬借软”的币种选择法);分 散风险措施 (贷款三查制度 );转移风险措施 (担保贷 款 、 保险 );风险补偿措施(贷款抵押 、 法律手 段)。 (二)流动性原则 1.流动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流动性原则 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取 存款及应对客户获得贷款要求的能力。 流动性能力是商业银行所具备的一种不损失价值 情况下的变现的能力,是一种能够应付各种责任的 资金可调用能力。包括资产流动性和负债流动性。 2.流动性原则的基本措施 加强资产管理 ,保持必要的准备资产 一级准备资产为现金资产,包括库存现金 、在央 行和同业的存款,二级准备 资产 为短期贴现放贷以 及短期证券投资;专项准备金如呆账准备 金 1.25% 加强负债管理 ,增强银行融资渠道和融资能力 可通过借入资金来满足现金支付的需要,改变以 减少资产或调整资产来应付提现的被动局面。 合理安排资产负债结构 ,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有许多具体指标的要求,比如 自有资金充足率不低于 8%;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 例不得超过 75%;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比例不得 低于 25%;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 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 10%等等。 (三)盈利性原则 指商业银行追求盈利最大化,这是商业银行的经 营目的。它是由商业银行的企业性质所决定的。 盈利性原则的措施: 尽量减少现金资产,扩大盈利资产比重。 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取得尽可能多的资金。 减少贷款和投资损失。 严守操作规则,减少事故和差错。 加强内部经济核算,节约管理费用开支。 2.盈利性原则的基本措施 尽量减少现金资产,扩大盈利资产比重 现金资产的比例不能太高,否则盈利能力下降。 以尽可能低的成本,筹集尽可能多的资金 筹资成本越低,盈利能力越大。 减少贷款和投资损失 贷款和投资项目须严格审查 、 论证,确保获取收益。 严守操作规则,减少事故和差错 提高银行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加强内部经济核算,节约管理费用开支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行政管理费用。 六 、 商业银行管理的发展与创新 (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变迁与发展 1.资产管理理论 资产管理理论的重点是流动性的管理。分为真实 票据理论 、 可转换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 1)真实票据理论 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存款主要是活期存款,流 动性较高。为了保证银行能有足够的清偿力,银行 不宜发放长期贷款和消费贷款,只宜发放基于真实 交易的短期和商业性贷款。 2)可转换理论 该理论认为保持资产流动性最好的办法是银行持 有可以随时变现的资产,这些资产应具备信誉高、 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出售等特征。银行资产运 用可扩大到投资于具有一定流动性和盈利性的有价 证券上,特别是政府发行的短期国库券最为适合。 3)预期收入理论 该理论认为,无论短期商业性贷款还是长期性贷 款,最终能否按期足额归还本息要取决于借款人的 经济偿还能力,而偿还能力取决于借款人的预期收 入。因此只要借款人具有可靠的预期收入用于归还 贷款,商业银行都可以对其发放贷款。 (长期贷款) 2.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是通过负债业务创新,主动吸引客户资 金,扩大资金来源,并根据资产业务的需要调整或 组织负债,让负债去适应和支持资产业务。 在 20世纪 50年代末以前,资产管理理论占统治地 位时期,到 20世纪 60 70年代,负债管理理论开始 产生和发展。主要分为:银行券理论 、 存款理论和 购买理论。 1)银行券理论 早期商业银行时期,人们将金属货币存入银行, 银行开出支付凭证,允许持票人凭票即可兑换成金 银。这是最早的有贵金属作发行保证的银行券。 银行家在银行券的发行过程中发现,持票人一般 不会同时要求兑换,发行银行券并不需要百分之百 的金银作准备,因而可以通过多发行银行券的方式 来谋取利润。这就构成了银行的基本负债。 2)存款理论 存款理论认为,存款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金来 源,存款数额的多少完全取决于存款者的意愿。对 存款者而言存款的安全性是第一位的,而银行最担 心的是存款者同时提现。因而存款理论以安全性为 核心,强调依照客户的意愿组织存款 ,并根据存款 的状况安排贷款 。存款理论是一种被动负债理论, 它注重的是负债的安全性问题。 3)购买理论 购买理论是一种主动负债理论。该理论认为商业 银行对于负债并非完全消极、被动地接受,也可以 主动争取得到其他存款和借款。这种理论认为商业 银行的流动性包括资产流动性和负债流动性。只要 银行的资金来源广泛而且及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就有保证。银行没有必要一定在资产方保持大量高 流动性资产,而是应当将它们投入高盈利的中长期 贷款和投资中去,甚至可以通过借入资金扩大贷款 规模,以获取更多的盈利。 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1) 该理论强调将资产和负债综合考虑,统筹安排, 才能实现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统一。 2) 该理论认为存、贷款业务只是商业银行经营的一 条主轴,银行还可以发展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3)该理论还提倡,将表内业务转化为表外业务以降 低成本、逃避审计和检查。 (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 -风险管理 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1)风险识别 识别有无风险 2)风险衡量 衡量风险概率 3)风险控制 多样化的风险控制方法 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方法 第三节 中央银行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央行指在一国银行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国家赋 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 控,维护金融稳定,实行金融监管的特殊金融机 构。 中央银行产生于 17世纪后半期。在 17世纪后半期 之前没有中央银行的银行业被称为 自由银行体系 , 而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 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两 级银行体系 。 1.中央银行产生途径 1) 信誉好 、 实力强的大商业银行借助政府的赋权逐 渐发展演变而来 反映出经济运行与发展对中央银行的客观要求 。 自由银行体系的缺陷: 信用货币发行问题 自由银行体系下货币发行采取由各商业银行分 散 , 这既不利于商品交换进一步发展 , 而且容易发 生信用危机 ( 中小银行货币发行信用危机 ) , 客观 上要求建立一个统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 票据交换清算问题 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 , 客观上要求建立一个全国 性的 、 公正的权威性 清算机构办理票据交换业务 。 银行支付保证能力问题 银行业在发生支付困难时 , 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权 威机构充当各银行的 “ 最后贷款人 ” , 对 发生支付 困难银行给予贷款支持 。 2) 政府直接组建 它反映出中央银行对于政府的重要 。 金融业稳定问题 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 , 其倒闭破产对社会经济发 展会造成严重危害 。 因此 , 需要政府建立专门的机 构对金融业进行严格监管 。 政府融资问题 政府职能的强化导致政府支出增加 , 政府融资成 为重要问题 , 需要建立专门机构对政府融资 。 2.中央银行的发展 1)央行初建阶段( 17世纪中后期 20世纪初期) 是政府的银行,基于政府的需要而产生 私人银行与政府合资的股份银行 央行兼营一部分商行业务,央行调控能力有限 2)中央银行扩建和完善阶段(二战结束 20世纪 末) 政府创设央行和国家强化对央行的控制 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央行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职能不断增强,货币政 策和财政政策列为两大宏观经济政策,央行成为 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工具 各国中央银行的国际合作不断加强 3)中央银行理论与政策的探索阶段( 20世纪 90年 代) 随着全球经济 、 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对中央银行 理论与政策的探索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一方面, 政府更加依赖和信任中央银行,对其在国内国际中 的积极作用给予基本肯定;另一方面,维护经济持 续稳定发展又对中央银行的调控监管能力提出更高 的要求。可以说,对中央银行理论与政策的探索是 经济 、金融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政府更为客观真 实地遵循经济、金融运行规律的必然结果。 二 、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一 )中央银行特殊金融机构的性质 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 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管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1.地位的特殊性 中央银行是整个金融体系的中心环节,是金融业 的最高权力机构和管理机构,对内通过货币政策的 制定和实施,调控经济运行,对外代表国家开展金 融联系和合作。 2.业务的特殊性 不以盈利为目的 和商业银行经营目的不同,不和商业银行争利润 享有货币发行的特权 发行货币是中央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同时也接 受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 3.管理的特殊性 中央银行作为金融业的管理者, 主要依靠制定和 执行货币政策(特别是三大法宝)引导和管理商业 银行和金融机构,实行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同 时,在行使管理职能时,处于超然地位,不偏向任 何一家银行。 思考题: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机 构,二者有何不同?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1.发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统一控制管理全国的货币发行,垄断银 行券的发行权。 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的职能: 1)中央银行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 , 适时 适度发行货币 , 保持货币供给与流通中的货币需 求基本一致 , 为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增长提供一个 良好的金融环境 。 2)中央银行应从宏观经济角度控制信用规模 , 调控 货币供给量 , 保持币值稳定 , 正确处理好货币稳 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3)中央银行应根据货币流通需要 , 适时印制 、 铸造 或销毁票币 , 调拨库款 , 调剂地区间的货币分 布 、 货币面额比例 , 满足流通中货币支取的不同 要求 。 2.政府的银行 是指中央银行作为管理全国金融的国家机关,要 制定和贯彻国家货币政策,为国家提供信用,并代 理执行国库出纳职能,对外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 活动等等。具体表现为: 1)代理国库; 2)代理政府 债券的发行; 3)向政府融通资金(短期); 4)管理 国家的黄金和外汇储备 5)提供政策咨询与经济 、金 融信息。 3.银行的银行 银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不经营商业银行的业 务,不与工商企业和社会公众发生信用关系,只与 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生业务往来,并负有为 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和监管的双 重职责。具体表现为:集中管理商业银行的存款 准备金、充当最后贷款人、最后清算人等等。 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的职能 : 1)集中管理商行的存款准备金 既能保证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 , 也便于中央银行 调节信用规模和控制货币供给量 。 2)充当 “ 最后贷款人 ” 责任 通过再贴现 、 再贷款向商行提供资金支持 , 而且 在商行发生信用危机时 , 还可以对商行进行救助 。 3)充当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最后清算人 商行因业务需要必须在央行开设存款往来账户 , 这为央行主持银行间票据交换和差额清算提供了条 件 , 央行成为了全国票据清算中心 。 4)主持外汇头寸抛补业务 央行在商行外汇头寸过多时买进外汇 , 外汇头寸 不足时卖出外汇 , 这样既向商行提供了外汇资金融 通的便利 , 又可调节外汇收支平衡 。 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 ( 1) 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 2) 发行人民币 , 管理人民币流通; ( 3) 按照规定审批 、 监督管理金融机构; ( 4) 按照规定监督管理金融市场; ( 5) 发布有关金融监督管理和业务的命令和规章; ( 6) 持有 、 管理 、 经营国家外汇储备 、 黄金储备; ( 7) 经理国库; ( 8) 维护支付 、 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 9) 负责金融业的统计 、 调查 、 分析和预测; ( 10) 作为国家的央行 , 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 ( 11) 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 。 三 、 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 (一)单一型中央银行制度 1.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一国之内只设立一家统一的央行,一般采取总分 行制或总行领导下的分支行制。 2.多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一国之内设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独立的央行机构。 地方级央行虽然受中央级央行的监管,并执行统 一的货币政策,但有较大的独立性,与中央级中 央银行并非总分行关系。 (二)复合型中央银行制度 指一个国家没有设立专门行使央行职能的银行, 而由一家大银行集中央行职能和一般存款货币银 行的经营职能于一身的银行体制。 (三)准中央银行制度 指国内没有真正专业化的 、具备完全职能的央 行, 而是由几个履行有限央行职能的机构组成一 个准中央银行体系的制度形成。 (四)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在同一个货币联盟区内,由参加这个联盟的国家 共同建立中央银行,执行中央银行的职能和作用。 四 、 中央银行业务 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其他业务三大类。 (一)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中央银行的资产是指央行在一定的时点上所拥有 的各种债权。资产业务主要包括再贴现业务 、 贷款 业务 、 证券买卖业务和黄金外汇储备业务。中央银 行通过资产业务的开展来实现货币投放。 1.再贴现业务 商行将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央行申请转让,央行 据此以贴现方式向商行融通资金的业务。央行开展 再贴现业务的目的是提供短期资金融通。 2.贷款业务 是指央行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的形式,对商 行等金融机构和政府进行的贷款。 中央银行发放贷款的基本原则: 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是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以短期为主,因为中央银行必须保持其资产的高 度流动性,才能调控货币供给量。 保持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要与货币政策的实 施相配套。 3.证券买卖业务 是指央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主要是政 府短期公债和中央银行票据,目的是改变商行等金 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进而调控货币供应量或市场 利率等宏观经济指标。 央行证券买卖业务的对象 (政府债券) 、目的(不 以盈利为目的)以及买卖场所(二级市场)都有要 求,这是为了 保持央行货币政策的相对独立性。 4.国际储备资产业务 国际储备指一国货币当局能够随时用来干预外汇 市场,支付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主要是货币 、黄 金、 外汇资产及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等,其中 黄金、 外汇储备是一国国际储备的主要构成部分。 国际储备资产的特征: 官方持有性 充分流动性 普遍可接受性 (二)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央行的负债是指一定时点上央行对金融机构 、政 府、个人和其他部门的各种债务。 负债业务主要由 货币发行业务、存款业务、其他负债业务等构成。 1.货币发行业务 它是央行最重要的业务特权。央行通过货币发行 业务,一方面满足社会商品流通扩大和商品经济发 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筹集资金,满足履行央行各项 职能的需要。货币发行的实现是通过央行资产业务 的开展来进行的。(再贴现 、贷款、购买证券等) 2.存款业务 1)准备金存款 准备金存款是央行存款业务中最为主要的一项, 它与存款准备金制度直接相关。 2)其他存款 包括政府存款、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外国存 款、特定机构和私人部门存款以及特种存款等。 3.其他负债业务 主要包括发行中央银行债券 、对外 负债等。发行中 央银行债券是央行的一种主动负债业务,其对象主要 是国内金融机构,通常是在商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超 额准备金过多,而央行不便采用其他政策工具进行调 节的情况下发行的。央行的 对外 负债包括从国外银行 或 国外中央银行 借款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在国外发 行 中央银行债券等。 对外 负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平衡 国际收支 、维持本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金融危机。 (三)中央银行的资本业务 央行的资本业务实质上就是筹集、维护和补充自 有资本的业务。 中央银行自有资本主要有三种来源: 政府出资 、 地方政府或国有机构出资、私人部门 和私人银行出资。政府出资的中央银行通常从中央 财政支出中补充自有资金;由各种股份构成自有资 本的中央银行在补充自有资金时,通常按照原有股 份比例追加资本,以保持增资后股权不变。 (四)中央银行的其他业务 1.支付清算业务 2.金融调查统计业务 第四节 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 一、政策性银行 是指由政府投资建立,按照国家宏观政策要求在限 定的业务领域从事信贷融资业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其业务经营目标是支持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全面 进步,配合宏观经济调控。 (一)政策性银行的特点 1.不以盈利为经营目标 政府通过设立政策性银行来弥补商业性融资机制的 不足,从而实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政策性银行 业务的开展是为实现社会整体效益,不是微观效益。 2.资金运用有特定的业务领域和对象 政策性银行只是面对那些事关国民经济全局或经济 发展的薄弱环节,或是对社会稳定 、经济协调发展 有重要意义 又无法得到商业银行融资支持的领域。 3.不以吸收存款作为主要资金来源 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预算拨款、发债集资或中央 银行再贷款。资金运用以发放长期贷款为主,贷款利 率较同期商业银行贷款要低。 (二)我国的政策性银行 1.国家开发银行 1994年 3月正式成立的中国第一家的政策性银 行。国家开发银行对其安排投资的国家重点建设 项目,如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大中型基本 建设,在资金总量和资金结构配置上负有宏观调 控职责,以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 快速、健康地发展。 2.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主要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 策性金融业务的政策性银行。 1994年 4月 29日由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决定成立。 1994年 11月 18日,中 国农业发展银行正式投入营运。除在成立之初的国 拨资本及人民银行的再贷款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还可发行金融债券、吸收办理业务范围内开户企业 的存款。 3.中国进出口银行 承担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进出口金 融业务的政策性银行。 1994年 5月成立。资金来源主 要是向国内外发行债券。总部设在北京,并设有大 连、上海、武汉、广州、西安 5个国内代表处及西非 科特迪瓦 1个国外代表处。 二、信用合作社 (一 )合作金融机构 按照国际通行的合作原则,以股金为资本、以入 股者为服务对象、以基本金融业务为经营内容而形 成的金融活动以及随之发展起来的金融合作组织。 1.合作金融机构的特点与作用 1)共有自治的特点 合作金融机构的所有权归成员即存款人共同所 有,实行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2)联合性特点 一方面,合作社由社员集资组成,社员股属私有 性质,积累部分属社员集体共有;另一方面,联合 既可是自然人,也不排斥法人,由合作社决定。 3)自愿的特点 入社自由,退社自由。 4)为成员服务的特点 业务对象是社员。 2.信用合作社与商业银行 、政策性银行的区别 1)商业银行与借款人是纯粹的借贷关系,而合作机 构与成员不仅是借贷关系,更重要的还是利益共 享 、风险共担、互助互利的合作关系。 2)信用合作社适合在小规模的个体经济或农村经济 中开展业务(分散的零售市场),其交易成本较 商业银行低。 3)政策性银行是为了支持国家政策而开展业务活 动,不能满足零散市场小规模经济的各种商业性 的服务需求。 (二)信用合作社机构的种类 1.农村信用社 由农民或农村的其他个人集资联合组成,是以 互助 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组织。 2.城市信用合作社 城市中按一定社区范围,由城市居民和法人集资入 股建立的 合作金融组织,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 (三)信用合作社在经营和管理上的特点 信用合作社在经营管理上具有经营目标的自主性; 组织上的 互助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 和业务上的专门性、区域性的特点。 名词与问题 关键概念 存款类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 总分行制 银行控股公司制 全能型商业银行 银行资本 表外业务 资产管理负债管理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缺口分析 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 流动性风险 市场风险 操作风险 政策性银行 合作金融机构 城市信用社 农村信用社 复习思考题 1.存款类金融机构有哪些种类?其共同的业务特点是什么? 2.在一国金融机构体系中,为什么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作用十分重要?在 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下,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作用发生变化了吗 3.如果你能够开设一家存款类金融机构,你认为这家机构正常运行和长 远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你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4.商业银行组织形式有哪些?各自的利弊在哪里? 5.简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说明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类型。 6.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发展表外业务?表外业务对商业银行的安全具有怎 样的影响? 名词与问题 7.简述商业银行经营原则,如何准确把握其内在的关系? 8.简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历史变迁,这种变迁说明了商业银行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 9.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面临哪些风险?其各自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0.结合政策性银行的目标与特点,分析我国为何要设置政策性银行? 11.合作金融机构的特点与作用是什么?其主要类型有哪些? 12.结合所学的存款类金融机构知识,联系我国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现 状,试分析我国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发展与未来。 13.案例研究:选择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的银行,对其改革历程 进行剖析。 教学重点: 1.存款类金融机构业务运作的特点 2.商行经营管理原则 3.中间业务 4.五级贷款分类法划分依据 5.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6.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7.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的基本职能 8.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方式 9.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 10.政策性银行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