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20571060 上传时间:2021-03-31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误差及分析数据处理 定量分析 : 通过实验确定试样中被测组 分的准确含量 。 分析方法、测量仪器、试剂及分析人员等 一定条件下,测量结果只能接近于真实 值,而不能达到真实值 。 误差 (error): 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值。 测量值的准确度与精密度 产生误差的原因及减免误差的方法 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有限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测量值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一)准确度和误差 准确度 : 测量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 误差 : 衡量准确度高低的尺度。 误差 绝对误差 (absolute error): x- 相对误差 (relative error): %100 %100 x 或 一、准确度和精密度 例 1:用分析天平称量两个样品,一个是 0.0021 g,另一个是 0.5432 g。两个测量值 的绝对误差都是 0.0001 g,它们的相对误差 各为多少? 样品 1:相对误差 %8.4%1 0 0 0 0 2 1.0 0 0 0 1.0 样品 2:相对误差 %0 1 8.0%1 0 0 5 4 3 2.0 0 0 0 1.0 真值与标准参考物质 约定真值 : 由国际计量大会定义的单位(国际单 位)及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如:原子量 相对真值与标准参考物质 : 相对真值 : 标准参考物质证书所给出的含量 标准参考物质 : 具有相对真值的物质 ( 标准样品,标准试样) 要求:均匀性、稳定性、准确度 (二)精密度与偏差 精密度 (precision): 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 (实验值 ) 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 偏差 (deviation): 测量值与平均值接近的程度。 1. 绝对偏差 (di): xxd ii 相对偏差 (Rdi): Rdi %100 x d i 2.平均偏差 (average deviation, ) d 3.相对平均偏差 (relative average deviation, R ) d %10 0 x ddR n xx d n i i 1 n: 测量次数 4. 标准偏差 (standard deviation, S) 目的:突出较大偏差的影响 1 1 1 1 1 22 1 2 n x n x n xx S n i n i ii n i i n:测量次数, n20 5. 相对标准偏差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 变异系数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 %100 1 %100% 1 2 _ x n xx x S R S D n i i 实际工作中常用 RSD表示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例 2. 一组重复测定值为 15.67, 15.69, 16.03, 15.89。 求 15.67这次测量值的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这组 测量值的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及 相对标准偏差。 xxd ii =15.67-15.82=-0.15 x =(15.67+15.69+16.03+15.89)/4=15.82 解: %95.0 82.15 15.0 x dRd i i n xx d n i i 1 =(0.15+0.13+0.21+0.07)/4=0.14 %1 0 0 XddR =0.14/15.82 100%=0.89% 3 07.021.013.015.0 1 2222 1 2 n xx S n i i =0.17 %1.1%10082.15 17.0%100 xSR S D 6. 重复性与再现性 重复性 : 一个分析工作者,在同一实验室中用同 一套仪器,在短时间内对同一样品进行反 复测量,所得测量值接近的程度。 再现性 : 由不同实验室的不同分析工作者和仪器, 共同对同一样品进行反复测量,所得结果 接近的程度。 精密度 (三)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图 2-1 定量分析中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准确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精密度: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或再现性。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 度差,所得结果不可靠。 高的精密度不一定能保证高的准确度。 只有准确度和精密度都高的结果才可靠。 注 意: 二、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一)系统误差 (systematic error) 可定误差 (determinate error) 特点: 由某种确定原因造成的误差; 有固定的方向(正或负) (单向性); 有恒定的大小(恒定性); 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重现性)。 1. 方法误差: 由于实验设计或所选的分析方法本 身缺陷造成的。 2. 仪器或试剂误差: 由于仪器不够准确或试剂不 纯造成的。 3. 操作误差: 由于分析操作主观因素造成。 根据系统误差的来源,误差可分为: 在同一测定过程中,可能同时存在上述误差 恒量误差 : 绝对误差与被测物的量无关 如:滴定分析中滴定剂的加入 比例误差 : 绝对误差随被测物量的增大而 成比例增大,相对误差基本不变。 如:重量法测定明矾中的 Al含量 氨水(硅酸) 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 : 加校正值 (二)偶然误差 (accidental error) 特点: 由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 误差的方向和大小都不固定; 误差的出现服从统计学规律。 消除办法: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砝码受腐蚀 天平的两臂不等长 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 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 试剂含被测组分 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 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区分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三、误差的传递 误差传递 (propagation of error):每步测量 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例 3. 用减量法称得基准物 AgNO3 4.3024 g,定量溶 于 250 mL棕色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配制成 0.1013mol/L的 AgNO3标准溶液。减重前的称量误差 是 -0.2 mg,减重后的称量误差是 +0.3 mg;容量瓶 的容积为 249.93 mL。问配得的 AgNO3标准溶液浓 度 C的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和实际浓度各是多少? 和、差的 各测量值 的和、差 运算式: R= x + y - z 系统误差: R=x+y-z 1. 系统误差的传递 z z y y x x R R 积 /商的相对误差各测量值相对误差的积 /商 运算式: R= x y / z 系统误差: 例 3. 用减量法称得基准物 AgNO3 4.3024 g,定量溶 于 250 mL棕色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配制成 0.1013 mol/L的 AgNO3标准溶液。 减重前的称量误差是 -0.2 mg,减重后的称量误差 是 +0.3 mg;容量瓶的容积为 249.93 mL。 问配得的 AgNO3标准溶液浓度 C的相对误差,绝 对误差和实际浓度各是多少? V V M M W W C C A g N O A g N O A g N O A g N O A g N O A g N O 3 3 3 3 3 3 W = W前 - W后 W= W前 -W后 VM WC A g N O A g N O 3 3 解: M:约定真值 M 0 %04.0000396.0 250 07.0 4.4302 3.02.0 33 3 V V W WW C C A g N OA g N O A g N O 后前 = 0.1013 ( -0.04% ) = -0.00004 molL-1 c = 0.1013 -( - 0.00004) = 0.10034 molL-1 1. 极值误差法 基本思路: 认为一个测量结果各步骤测量 值的误差既是最大的,又是叠加的。 运算式: R = x + y - z 偶然误差: R= x + y + z 例:分析天平称量 (二)偶然误差的传递 运算式: R= x y / z 偶然误差: z z y y x x R R VM WC A g N O A g N O 3 3 例: V V M M W W C C 0.1% -0.1% 0.2% 2. 标准偏差法 : 利用偶然误差的统计学传递规 律估计测量结果的偶然误差。 2222 ZyxR SSSS 例 4.设天平称量时的标准偏差 S = 0.10 mg,求 称量试样时的标准偏差 SW。 规律 1. R = x + y z mgSSSS W 14.02 22221 解: 规律 2: R= x y / z 2222 )()()()( z S y S x S R S zyxR 注意 :在用标准偏差法计算结果误差以确 定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时,须将系统误差消除 后才有意义。 四、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一)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 分析对象、试样情况、对分析结果的要求等 仪器分析方法(灵敏度高) 化学分析(相对误差 0.2%) 微量和痕量组分 : 常量组分: (二)减小测量误差 1. 取样量要适当 例 5. 一般分析天平称量的绝对误差为 0.0001 g, 为了使称量的相对误差 0.1%,求称样量至少应为 多少? 解: 设称样量为 x %1.00002.0 x x0.2 g 例 6. 一般滴定管可有 0.01mL的绝对误差,为了 使滴定读数的相对误差 0.1%,消耗滴定剂的体积 至少应为多少? 解: 设消耗滴定剂的体积为 V: %1.002.0 V V20 ml 2. 各测量步骤的准确度应与分析方法的 准确度相当 解: 滴定分析: 例 7. 称取 0.2 g样品,若用滴定分析法( 相对误差 0.1%) 进行分析,应用何种分析天平进行称量? 若采用某比色法( 相对误差 2%)进行分析,又应 用何种分析天平? %1.02.0 0002.0d 万分之一 %22.0 比色分析: 004.0d 千分之一 (三)减小偶然误差 实际样品测定:平行测定 34次 精密度符合要求 方法:多次测定取其平均值 (四)消除测量中的系统误差 1. 与经典方法进行比较 2. 校准仪器: 定期 减免仪器误差 3. 对照实验: 已知含量的标样与未知试样对照 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质量分数标样中某组分测得百分 分数标样中某组分百分质量 质量分数试样中某组分测得百分 分数试样中某组分百分质量 判断方法的可行性;获得校正值 被测试样 +已知量的被测组分,测其回收率 1 0 0纯品加入量 加入前的测得量加入纯品后的测得量回收率 4. 回收实验 回收率 100,系统误差 ,方法准确度 ( n5) 5. 空白实验 不加试样,按与测定试样相同的条件和步 骤进行的分析实验 空白值 消除 : 试剂、蒸馏水及实验器皿等引入的 杂质所造成的误差 不宜过大 第二节 有效数字及计算规则 概念: 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 一、有效数字 (significant figure) 保留有效数字的原则: 记录测量数据时,只允许保留一位可疑数。 有效数字的作用: 1. 表示数值的大小 2. 反映测量的精确程度 滴定管读数: 23.26 (mL) 分析天平称量: 1.2123 (g) 万分之一天平 1.212 (g) 千分之一天平 数据中的“ 0”作具体分析 如: 1.2070 g 0.0012070 kg 五位 五位 若第一位数字大于或等于 8,其有效数字 位数应多算一位 有效数字位数的确定 9.35 四位 常数 等非测量所得数据,视为无限多 位有效数字 pH、 pKa等对数值,有效数字位数仅取决 于 小数部分 数字的位数。 pH=10.20 两位 1.0008 43181 0.1000 10.98% 0.0382 1.98 10-10 54 0.0040 0.05 2 105 3600 100 pH=11.20 H+=6.3 10-12 二、数字的修约规则 计算结果的误差各步测量值的误差 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取决于误差最 大的测量值的有效数字的位数 数字修约 :将误差较小测量值的多余数值舍 去的过程 10.0005 mL+10.3 mL=20.3005 mL 1. “四舍六入五成双” 15.0242 15.0263 15.0251 15.0250 15.0350 15.02 15.03 15.03 15.02 15.04 例 8. 将下列数据修约为四位有效数字: 2. 禁止分次修约 只允许对原测量值一次修约至所需位数 如:将 2.3457修约为两位有效数字 2.3457 2.346 2.35 2.4 2.3 3. 可多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进行计算 安全数字 : 将参加运算各数的有效数字修 约到比绝对误差最大的数据多保留一位 运算后,再将结果修约至应有的位数 如: 5.3257 + 2.3 + 0.054 + 3.35 5.33 + 2.3 + 0.05 + 3.35 =11.05 11.0 目的:简化计算但避免误差迅速累积 原则:修约结果使准确度降低 4. 标准差的修约 0.22 例: 0.213 标准差 5. 与标准限度值比较时不应修约 例:杂质含量 0.03%为合格, 测定值为 0.033% 1. 加减法: 和或差的误差是各数值 绝对误差 的传递结果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0.0121 + 12.56 + 7.8432 = 0.012 + 12.56 + 7.843 = 20.415 20.42 和差计算结果有效数字的保留,应与小数 点后位数最少,即绝对误差最大者相同。 2. 乘除法: 积或商的误差是各数据 相对误差 的传递结果 积商计算结果有效数字应保留的位数,应与有 效数字位数最少者,即相对误差最大者相同。 =(0.0142 24.43 305.8) /28.7=3.697 如: (0.0142 24.43 305.84)/28.7 3.70 3. 乘方或开方时,结果有效数字位数不变。 8.4254.6 2 75.256.7 第三节 有限量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偶然误差的特点 : 由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 误差的方向和大小都不固定 误差的出现服从 统计学规律 同一试样在相同条件下进行 n 次测量,当 n 很大时, 测量值的波动情况( 偶然误差 )符合 正态分布 ( 高 斯分布 ) 图 2-2 测定值或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 一、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高斯分布) 概率 密度 所有测量值出现 的概率总和 在 (x1,x2)范围内测量值 出现的概率 : n时 测量值的均值 没有系统误差时, 就是 真值 表示 测量值的集中趋势 : 总体标准偏差 表示 数据的离散程度 大,“矮而胖”,数据较分散 小,“高而瘦”,数据较集中 N(,2) 2 2 2 2 1 )( x exfy y :概率密度 :总体平均值 (曲线最大值对应的 x值 ) :总体标准偏差 dxedxxfxP x 2 2 2 2 1 )()( 令: xu )( 2 1 )( 2 2 udexP u )( 2 1 2 2 uPdue u f(u) 标准正态分布曲线 概率 1 概率密度 2 2 2 2 1)( x exfy xu u=1 u=-1 u=2 u=-2 u=3 u=-3 x=+ x=- x=+2 x=-2 x=+3 x=-3 u= 1, x = xu 置信水平 (confidence level, P) 范围 1 1.64 1.96 2 2.58 3 概率 ( ) 68.3 90.0 95.0 95.5 99.0 99.7 表 2-3 总体标准偏差与概率 x u = 置信区间 : 在一定的置信水平时,以 测定结果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在 内的可信范围。 置信限 x落在 ( u)范围内的概率 xu 二、 t 分布 n时: n较小时: 总体平均值 ;总体标准差 样本平均值 ;样本标准差 S x 有限测量数据偶然误差的分布 不符合 正态分 布,其统计学处理: t 分布 xu 正态分布 S xt t 分布 图 2-3 t 分布曲线( f =1,5,) t 自由度 f n-1 t 分布 正态分布 “矮而钝” 所有测量值出现 的概率总和 正态分布曲线 u 一定,一定区间内曲线所围 面积,即测定值在该区域内出 现的概率就一定 t 分布曲线 t 一定,一定区间内曲线所围 面积,即测定值在该区域内 出现的概率还与 f 有关 测定值落在 ( t S)范围内的概率 置信水平 (confidence level, P) 测定值落在 ( t S)范围外的概率 显著性水平 (level of significance, =1-P ) f, t; f 时, t0.05, 1.96 = u f , t ; f =1时, t0.05,1 12.706 t0.05,4: P = 95%, f = 4时的 t 值 查表 2-2: t0.05,4 =2.776 t, f (一)平均值的精密度 n S S x x 三、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 n次测量 是一次测量 S的 倍,即 n次测 量的可靠性是一次测量的 。 xS n1 n 过多 n,并不能 使精密度显著 例 8. 若某样品经 4次测定,标准偏差是 20.5 ppm, 平均值是 144 ppm。求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 )(2.10 4 5.20 p p m n S S xx 解: 用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 估计 值的范围: x 用少量测量值的平均值 估计 值的范围: x n uxux x n S txStx fxf , 置信限 (二)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少量测量值的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 n Stx n Stx (XL, XU) 双侧置信区间 : XL XU 单侧置信区间: XU或 XL 的范围 t 值可查 P19.表 2-2 解: =0.05, f = 8-1=7 t0.05,7=2.365 例 9. 对某个样品测定 8次,平均值为 23.56%, S = 0.28%,试计算 0.05时,平均值的置信 区间? n Stx 7,05.0 23.056.23 8 28.0365.256.23 平均值的 95%置信区间为 (23.3323.77 ) 例 10. 用 8-羟基喹啉法测定 Al含量, 9次测定的 标准偏差为 0.042%,平均值为 10.79%。估计真 值在 95%和 99%置信水平时应是多大? 解: P=0.95,=1-P=0.05; f = n-1= 9-1= 8 查表 2-2: t0.05,8=2.306 ( % )032.079.109/042.0306.279.10 8,05.0 n S tx P=0.99; =0.01; t0.01,8=3.355 ( % )0 4 7.079.109/0 4 2.03 5 5.379.10 8,01.0 n S tx 结果:总体平均值的 95%置信区间为 ( 10.7610.82%);总体平均值的 99%置信区间为 ( 10.7410.84) P, 置信区间 ; P 一定, n ,置信区间 例 11. 测定试样中氯的含量 W(Cl), 四次重复测定值 为 0.4764, 0.4769, 0.4752, 0.4755。求置信度为 95% 时 , 氯平均含量的置信区间。 解:可算出 =0.4760, S=0.008 x 查表 2-2: t0.05,3 =3.182 0013.04760.04/008.0182.34760.0 3,05.0 n S tx 氯平均含量的 95%置信区间为 (0.47470.4773) 四、显著性检验 定量分析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 样本测量的平均值 与标准值或真值 不一致 x 两组测量的平均值 与 不一致 1x 2x 原因: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准确度 精密度 显著性检验: t 检验 F检验 (一) t 检验法 作用: 判断某一分析方法或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 较大的系统误差 1. 样本均值 与 标准值 (相对真值,约定真值 )的比较 x 在 范围 内 )( , n Stx f ,无系统误差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与 x 在 范围 外 )( , nStx f 有较大的系统误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与 x n Stx f , nS xt f |, 系统误差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无与 x理论计 tt 有系统误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与 x理论计 tt 查找原因,消除系统误差 例 12.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标准物质中的铝的含量。五次 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Al)为 0.1080, 标准偏差为 0.0005。 已知铝含量的标准值 (Al)为 0.1075。问置信度为 95% 时,测定是否可靠? c c 解: nS xt |计 24.25 0 0 0 5.0 1 0 7 5.01 0 8 0.0 查表 2-2双侧检验, t 0.05, 4=2.776 t 计 系统误差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无与 x 例 13. 为了检验测定微量 Cu( )的一种新方法,取一 标准试样,已知其含量是 1.17 10-3%。测量 5次, 得含量平均值为 1.08 10-3% ;其标准偏差 S为 7 10-5% 。试问该新方法在 95%的置信水平上,是 否可靠? 解: 9.2 5/5107 31017.131008.1 | n S xt 计 查表 2-2双测检验, t 0.05, 4=2.776 t计 有某种系统误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与 x 2. 两个样本均值的比较 一个试样由不同分析人员或同一分析人员采用不 同方法、不同仪器或不同分析时间,分析所得两 组数据均值间的显著性检验。 两个试样含有同一成分,用相同分析方法所测得 两组数据均值间的显著性检验。 21 2121 , | nn nn S xxt R f 值:的比较,用下式计算与两个样本平均值 txx 21 SR:合并标准偏差 (组合标准差, pooled standard deviation) 理论计 tt 两组数据的平均值 不存在 显著性差异 理论计 tt 两组数据的平均值 存在 显著性差异 f = (n1-1)+(n2-1)= n1+ n2 - 2 n1, n2: 两组数据的测定次数 2 )1()1( 21 2 2211 2 nn SnSn S R )1()1( )()( 21 1 1 2 22 2 11 1 2 nn xxxx S n i n i ii R 或: 例 14 . 用同一方法分析样品中镁的质量百分含量。 样品 1: 1.23%、 1.25%及 1.26%;样品 2: 1.31%、 1.34%、 1.35%。置信水平分别为 95%及 99.9%时, 这两个试样镁含量是否有显著性差别? %02 1.0,33.1%;01 5.0,25.1 2211 SxSx解: ( % )0 1 8.0 233 0 2 1.0)13(0 1 5.0)13( 22 RS 2 )1()1( 21 2 2211 2 nn SnSnS R 4.5 33 33 0 1 8.0 |33.125.1| | 21 2121 nn nn S xx t R f = n1 + n2 2 = 3+3-2 = 4, P = 0.95,= 0.05 t计 P=0.95时,两试样镁百分质量分数有显著性差异。 查表 2-2, t0.05,4 = 2.776 f = 4, P = 0.999, = 0.001 t计 5.4 P=0.999时,两试样镁百分质量分数无显著性差异。 查表 2-2, t0.001,4 = 8.610 分析化学: P = 95%, 0.05 P与 的选择要恰当 (二) F 检验 方法:比较两组数据的 方差 ( S2),确定其 精密度 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判断两组数据间存在的 偶然 误差 是否有显著不同。 步骤: 两个样本的 S12, S22 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有显著性差异 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无显著性差异 21 , ffFF 计 21 , ffFF 计 21 SS 注意: 2 2 2 1: S SF 计方差比 例 15. 用两种方法测定同一样品中某组分。第 1法, 共测 6次, S1=0.055;第 2法,共测 4次, S2=0.022。 这两种方法的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别 ? 解: f1 = 6-1=5, f2 = 4-1=3, 3,5,05.0f 9.01 2.6 022.0 055.0 2 2 2 2 2 1 S SF 3,5,05.0f 两种方法的精密度相当。 (三)使用显著性检验的几点注意事项 两组数据的显著性检验顺序: F检验 精密度(即偶然误差)无差异 t 检验 系统误差有无差异 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 t 检验 : 两个分析结果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双测 分析结果是否明显高于 (或低于 )某值 单侧 F 检验 : 曲线非对称,多用单侧 分析化学: P = 95%, 0.05 置信水平 P或显著性水平 的选择 曲线对称,多用双侧 五、可疑数据的取舍 可疑数据 : 一组平行测定值中,个别数值过高或过 低的数据。(异常值;逸出值) 原因: 偶然误差波动性的极度表现 过失误差 统计学 允许 统计学 不允许 舍去 一定的统计学方法决定其取舍 (一) 舍弃商法( Q 检验法) 适用范围: n 3 10次, P=0.90 检验步骤: 所有测量数据递增排序( x1, x2, x3, xn) 邻近可疑 xx 极差)(1xx n 最小最大 邻近可疑 计 xx xx Q 舍弃商 Q计 Q90, n 该可疑值应舍去 Q计 Q90, n 该可疑值不应舍去 例 16. 平行测定盐酸浓度 (molL-1),结果为 0.1014, 0.1021, 0.1016, 0.1013。试用 Q检验法确定在置信 度为 90%时, 0.1021是否应舍去? 解 : (1) 排序: 0.1013, 0.1014, 0.1016, 0.1021 (2) Q计 = (0.1021-0.1016)/(0.1021-0.1013)=0.63 (3)查表 2-5,当 n=4, Q0.90=0.76 Q计 P = 90时, 0.1021不应舍去 (二) G 检验法 (Grubbs 检验法 ) (含可疑数据)计算 x.1 xx 可疑计算.2 (含可疑数据)计算 S.3 S xx G 可疑计.4 G,n G,n 舍去 x可疑 保留 x可疑 检验步骤: 例 17. 某试样中铝的含量 w(Al)的平行测定值为 0.2172, 0.2175, 0.2174, 0.2173, 0.2177, 0.2188。用 G 检验法判断,在置信度 95%时, 0.2188是否应舍去 ? 解: (1)求出 和 S。 =0.2176 S=0.00059 x x S xx G 可疑计求:)2( 03.2 0 0 0 5 9.0 2 1 7 6.02 1 8 8.0 (3)查表 2-6,当 n=6, G0.05,6 = 1.89 G计 P=95时,测定值 0.2188应舍去 数据统计处理的基本步骤: 可疑数据的取舍( Q 检验 或 G 检验 ) 精密度检验( F 检验 ) 准确度检验( t 检验 ) 求统计量 Sx 及 小 结 例 28. 用 Karl-Fisher法与气相色谱法 (GC)测定同一 冰醋酸试样中的微量水分。试用统计检验评价 GC 法可否用于微量水分的含量测定。测得值如下: Karl-Fisher法: 0.762%,0.746%,0.738%, 0.738%, 0.735%,0.747% GC法: 0.747%,0.738%,0.747%, 0.750%, 0.745%,0.750% 解: 1. 求统计量 %102.9%,747.0,6: 3111 SxnF i s h e rK a r l 法 %104.4%,746.0,6: 3222 SxnGC 法 2. G 检验 Karl-Fisher法:可疑值为 0.762% S xx G 可疑计 60.1 102.9 747.0762.0 3 查表 2-6: G0.05,6=1.89 G计 0.762%应保留 GC法:可疑值为 0.738% S xx G 可疑计 82.1 104.4 746.0738.0 3 查表 2-6: G0.05,6=1.89 G计 0.738%应保留 3. F 检验 f1 = 6-1=5, f2 = 6-1=5, 5,5,05.0f 5.05 37.4 )104.4( )102.9( 23 23 2 2 2 1 S SF 5,5,05.0f 两种方法的精密度相当,可进行 t 检验。 ( % )102.7266 )104.4)(16()102.9)(16( 3 2323 2 )1()1( 21 2 2211 2 nn SnSnS R 4. t 检验 %102.9%,747.0,6: 3111 SxnF i s h e rK a r l 法 %104.4%,746.0,6: 3222 SxnGC 法 24.0 66 66 102.7 |746.0747.0| | 3 21 2121 nn nn S xx t R f = 6+6-2= 10, P=0.95,=0.05 t计 结论:两分析方法的精密度相当,也不存在系统误差, 因 此 GC法可替代 Karl-Fisher法用于微量水分的含量测定。 查表 2-2, t0.05,10 = 2.228 六、 相关和回归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 (一) 相关分析 (correlation analysis) x: 自变量 ; y: 因变量 确定的函数关系 相关关系 相关分析 建立直角坐标系 实验数据配线 相关系数 r n i n i ii n i ii yyxx yyxx r 1 1 22 1 )()( )( 设两个变量 x和 y的 n次测量值为: (x1,y1), (x2,y2), ,( xn,yn),可按下式计算 r: )10( r x和 y相关的密切程度 1r x和 y完全线性相关 0r x和 y完全不是线性相关 r 0,正相关 r 0,负相关 (二)回归分析 (regression analysis) 目的: 得到各数据点误差最小的一条线 回归线 x: 自变量 ; y: 因变量 yx 线性函数关系 线性回归 xbay ba ,最小二乘法: 回归系数 bxay n xby a n i n i ii 1 1 n i n i ii n i n i n i iiii xxn yx n yxn b 1 1 22 1 1 1 )(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