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农村小学教育现实困境与对策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204949263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谈农村小学教育现实困境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试谈农村小学教育现实困境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试谈农村小学教育现实困境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谈农村小学教育现实困境和对策摘要 农村小学教育是国内基本教育之一。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农村小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相对于迅速发展的社会大环境,还不可以与时俱进,在发展过程中凸显出来的许多矛盾仍然制约着农村小学的发展。 核心词农村小学 教育资源 师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是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村的教育问题受到了国家的广泛关注,而农村小学教育则是重中之重,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农村小学教育所获得了明显的成绩,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也一步一步凸显出来,并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巨大障碍。为了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强化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就必须要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同样也是个教育大国。但是中国的教育始终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短板,在远离都市的农村,由于诸多方面的因素,农村小学教育远远落后于都市。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经费严重缺少、教学设施陈旧、师资流失、教师素质低下等等。这些都是严重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使得农村小学教育远远滞后。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将严重连累中国教育迈进的步伐。一、目前农村基本教育存在的重要问题 (一)教育教学资源的欠缺 农村小学是为广大农村孩子提供不可或缺的公共资源的地方,随着教材改革,基本教育课程的逐渐推动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慢慢普及,农村小学对于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教育教学资源与否丰富直接影响着该地区基本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但是从总体上看,眼下可以完全适合国内农村小学教育教学需要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总量非常缺少并且质量不高,有效的应用限度和有效的共享较低。这是一种无法回避的现实,并且这已经成为约束村级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目前,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重要有:1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欠缺国家的统筹规划、整体调控以及有效引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村级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的有关政策遗缺和具体协调、措施引导上的力度不够,也是导致现今低水平反复开发的问题始终无法有效解决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投入的问题仍是制约着资源建设的重要因素。这涉及两方面:一是软件、硬件投入比例问题。相对来说软件方面的建设非常局限性,甚至是贫乏。3满足实际教学活动中所需要的优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并不充足,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短缺。既有的教学资源在整个系统性、与文字教材配套等方面所存在问题比较突出。4.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区域性不平衡现象体现非常明显。尽管在小学教育资源建设上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基本教育各级学校的纷纷注重,并且也得到省、市、县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普遍关注,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的历史发展因素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资源建设的区域不平衡现象仍比较明显。国家的各级政策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应用究竟是如何的?教育资源建设如何可以弥合和跨越理论与实践断裂的深深鸿沟?这些问题是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开展到目前以来始终摆在我们面前的两个难题问题。教育教学资源能否真正的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它的效益,也仅仅只有在现实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才干体现出来。我们必须要明确看到,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的长期规划建设并不是最后目的,农村教育教学资源只有真正实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并且可以有效地去增进农村教育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解决,才干发挥其真正应有的作用。为此,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规划应当必须应当以实用为导向,要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并且要服务于广大教师与学生的实际应用。因此,应当充足的注重这些资源使用者的需求,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开发和规划相相应的教学资源。并且反复实践,不断完美完善,才干精益求精。(二)师资队伍参差不齐农村教师整体素质重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年龄构造不合理。有关调查表白,农村教师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在现任农村教师中,“文革”此前的“老三届”出身的老教师(大概在5156岁)约占0,“文革”期间的初中、高中毕业生出身的中年教师平均约占2,44岁如下多为师范毕业的青年教师平均约占42%。二是学历水平较低。目前初中教师本科比例只有15%,小学教师大专比例只有9.5%,可见学历提高任务十分艰巨。三是教师整体能力较差。相称数量的中、老年教师业务能力较低,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约占40%。特别是村级小学,音乐、体育、美术、劳动、自然、英语教学只有兼职的,教师专业素质和操作能力十分低下。四是教师身体不适应。由于生活条件差、学校环境差、内外压力大、待遇不高、不良习惯等因素影响,农村教师身心素质明显下降。新课程原则、综合课程、新课程实行、新课程评价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规定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角色行为必须实行全新转变。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资历、学识能力、身心状况差别较大,因此转变过程困难多多。据民意测验:80的名教师觉得新课改与她们无关,50的中年教师觉得按照老式的教学措施照样能对付新课程教材,或者觉得这是青年教师的任务和职责,因此农村课程改革将道路曲折。 (三)农村学校管理水平不高 “一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些管理无序、质量落后的农村单薄学校,都与校长及其班子成员的管理水平局限性或工作极不负责紧密有关。有的农村中小学校长平均每周在校时间在3天如下,有的爱好外出溜达,爱搞“遥控指挥”;有的常常出入舞厅、美容厅、娱乐厅,或打牌娱乐,显得无所事事,学校工作则往下属一推了之,自己当“干老板”;有的作风霸道,民主意识差,严重挫伤了班子成员乃至教师的积极性。由于校长管理能力太差,学校“依葫芦画瓢”、照搬照套制定的某些管理措施、措施、制度也往往流于形式,只求纸上作业,不求实际效果。有的在用人方略上任人唯亲,在鼓励机制上不舍得花钱,在评价制度上不切实际。成果好的上不去,差的罚不了,优的进不来,劣的淘不出。干好干坏一种样,干多干少同享有。这样的学校,难免一片混乱,教育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四)农村社会、家庭教育功能赢弱,学生流失比较严重 这些年,贫困地区的许多农民纷纷离开乡土,投身“打工潮”。特别许近年轻夫妻将子女托养给双方父母或亲朋好友。由于家庭代理监护人的责任心和素质多数不如学生的父母,在家庭教育管理上或娇宠过度,或严肃有余,使此类学生的品德个性和文化求知的价值取向发生偏离。某些学生家长陷入了“读书无用”的误区,觉得自己的子女只要有人代养,有学校接受寄宿,孩子的学业成绩是次要的,读完小学或初中就让她们进入“打工族”。家庭教育的失策,给孩子的身心发展导致了不良影响,也给学校教育增添了障碍。 农民对子女受教育的盼望很简朴:如果子女学习成绩好,父母但愿她们可以继续升学直到“跳出农门”;当子女升学无望,难“跳农门”时,农民就会将对教育的投入转向对家庭生产和劳动的投入。长期以来的城乡差别,使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人们向往都市生活,而能“跳农门”,从而变化子女命运的最现实的手段,便是送子女接受教育。正是在这一但愿的支持下,不少农民咬紧牙关、节衣缩食供子女上学,但当她们发现升学无望时,便会感到继续供子女读书不划算。一位农民说得更直白,与其继续供孩子念书,不如早让她们挣钱,起码不再付出,因而宁愿让孩子呆在家里,也不肯再供其上学。二、增进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考(一)端正农村教育办学思想,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农村基本教育要转变观念,必须注重面向农村,注意大多数学生。为高等教育输送新生不应成为农村基本教育的惟一目的,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她们学会生存打基本,这应当成为农村教育的重心。我们必须认清:为农村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农村学校教育的主线任务,农村教育必须适应广大农村发展生产、劳动致富、渴望人才的需求。对于数量占大多数的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初高中毕业生,如何为她们打好文化知识基本,加强就业前的技术、职业训练,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要端正农村教育的办学思想,真正把农村教育的重点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转移到为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轨道上来;要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新一代劳动者的素质;要使各级各类学校的毕业生都能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本上,掌握一定的劳动生产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每一种青壮年农民能接受不同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农村中学的课程设立要体现文化课和技术职业课并重、选修课与必修课并重的特点。选修课的开设应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这样才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带着满意的心态投身社会。(二)强化法律责任,建构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税费改革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事实上是由政府和农民共同承当。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农村教育附加费和农村教育统筹与集资,政府投入成了农村教育税费投入的主渠道。为此应通过强化教育投入法律责任,建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强化政府责任,调节和重构基本教育公共经费来源的格局重点强化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投入责任,变化目前中央和省级政府在基本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公共投资中比例过低、作用过微的状况。建议国家制定义务教育最低财政原则,对低于财政原则的县乡,由中央和省级财政自上而下地通过建立规范化的转移支付或专项补贴制度予以财政支持。 此外,中央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要向农村倾斜,可合适调节非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及富裕地区的投入比例,用于增长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经费投入。建立和健全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保证教师工资准时足额发放要采用有效措施补发旧欠工资和补充地方性工资及津贴,保证农村教师人心稳定。教师工资应与地方公务员工资同步,实行财政统一发放的措施,每年年初即从县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及时定额到位;中央和省级财政应加大对贫困县的扶持力度,将保障教师工资的责任进一步上移。例如,国家级贫困县义务教育教师工资超过本地支持能力的部分,由中央财政承当;省级贫困县教师工资本地承当不了的部分,则由省级财政予以保证,以彻底减轻贫困县的财政压力,从主线上解决农村贫困地区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3.调节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健全政府对贫困学生的直接资助制度国内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人均GDP在县与县之间甚至相差数十倍。建议国家对农村贫困地区现行义务教育公共投资体制进行调节,建立一种有别于全国其她农村地区的相对集中的新的分担机制,即实行中央、省、县、乡四级共同分担义务教育公共经费的新机制。新机制的核心是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公共投资时的分担责任,可以采用财政转移支付方式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投资比重,从而减轻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公共投资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建议尽早在全国范畴普遍建立由政府公共经费承当的政府助学金制度,以使贫困学生受到政府的特别关注,并获得较为充足的经费资助。至于各级政府对政府助学金的分担措施,可以根据各级财政的能力和在义务教育投资中承当的各项责任做进一步的进一步研究。4拟定分级投入比例,保证资金到位通过拟定上至中央,下至乡镇的分级投入比例,共同建立中小学网点调节和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保证大规模的农村网点调节如期到位。同步,每年安排一定份额,分期分批偿付危房改扩建的旧欠债务,应指出的是乡(镇)人民政府应继续承当相应的义务教育办学责任,有关各方应共同努力,切实改善办学条件,保证学校工作正常运转。(三)尽快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如果说为了考虑农村学生数量的下降与教师的自然退休减员比例基本平衡,农村学校将持续一段时期暂不补充正规师范毕业生和社会其她条件合格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那么对既有的在职农村教师就要从优化培训机制与途径入手,协助她们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努力实现教育理念、教师角色、教育能力、教育评价的全面转变。通过多种途径增进农村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一是健全农村教师在职进修制。将教师在职进修与提高学历、职称评估三者挂钩,增进农村教师自觉参与脱产学习、函授、自考等进修。二是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分散自学,分段考试,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三是全面开通、不断扩展远程教育工程,增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四是采获得力措施指引和约束教师自我修炼、自我成才。特别是对参与提高学历进修和多种培训有困难的老弱教师,更要发明条件,提供载体和平台,增进她们为适应课程改革新规定自动加压、积极提高。五是立足长远,继续办好师范院校,延长学制,培养一批潜在素质优良的后续人才,以备将来补充教师队伍。六是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即安排城乡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任教,特别是派往贫困地区支教。并有筹划地安排农村有发展前程的中青年教师到都市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接受培训。七是从短期着眼,倡导农村学校中条件好的与单薄的学校之间,互相异地兼课或代课,以达到以强扶弱,共同提高。通过以上措施,促使全体农村教师不断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树立教育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完善现代教育行为。(四)坚持公平原则,不断缩小农村教育的差距“穷国办大教育”的现实,无论主观上还是客观上在短期内都很难消除东、中、西部农村地区教育的差距。如果不采用有效措施,实行农村教育政策倾斜,则差距会更加拉大。因此,必须在坚持教育平等、教育公平原则的前提下,依托国家的政策大力扶持。从中央到省政府,在以公用经费、危房改造经费为主体的各项教育经费投入上,比既有倾斜力度还要加大,宁愿在别的方面忍耐某些,甚至牺牲一点都市建设速度,也要优先考虑农村教育发展问题。要从各地农村教育网点调节的实际出发,对农村教育的师资配编总体上放宽比例,以减轻农村教师承当,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特别要考虑网点调节后学生上学的距离与安全,以及低、中年级学生寄宿难的问题。一师一校和复式班建制与13年级初小规模教学点还得保存相称一段时期,因此对此类农村教学网点的师生配比更应放宽。在县如下应尽快取消办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初中,实现县城如下城乡教师、生源、物力财力投放的公平性、平衡性,以利调动乡镇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积极性。(五)进一步推动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全面提高农村教育双重管理水平1建立符合国内国情的农村教育监督机制从外部看,各级政府能否依法实行教育经费转移支付,能否依法加大本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能否依法承当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管理责任,均直接制约农村教育的发展速度和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为促使各级政府用足用好农村教育政策,避免教育经费挥霍与流失的现象发生,有效促成政府对农村教育投入政策的倾斜,并克服教育执法检查中搞形式、走过场、假帐应付以及发现问题不予深究的疲软现状,要在进一步强化人大代表会议提案评议监督,人大、政协科教文组织定期执法检查,政府督导室定期调查反馈等监督机制的同步,形成各级党政组织协调,由党政多种执法部门(涉及纪检、监察、检察、审计等部门)构成“教育执法监察”专门机构,加大监督力度。对违背多种教育法律、政策的人和事,应及时予以严肃解决,情节严重的应追究法律责任。.加强对学校管理干部及教师的约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校长的任期目的管理,对学校乱收费行为和教师工作不称职、质量上不去及严重体罚学生的行为,在评价、聘任上都应实行一套严格的约束机制。此外可建立教师行业自律协会,建立社会支持和约束机制(如教育受益方与施益方的联席议会制、教育听证制等),这对增进学校内部管理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3.优化学校人事管理要建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学校内部有效且可操作的人事管理制度。从外部应建立与劳动力市场相通的教师供求市场,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师资可互相流通,能对教师优化起到外部供应的压力作用。建立教师行业资格准入和退出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杜绝不合格的人员担任农村教师。从内部看,要加速实行“全员聘任、平等竞争、定编定岗、择优聘才、裁减转岗、优化组织、强化培训、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人事改革。在学校管理上应与时俱进,优化科学管理与规范管理、刚性管理与弹性管理、鼓励管理与惩罚管理的综合化、系统化的学校管理运营机制。参照文献: 1于月萍。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3):121. 2孟旭,樊香兰。国内基本教育投资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4):11133王琼芝。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国教育学刊,(7):1814郭晓平,叶玉华。国际基本教育发呈现状与趋势J.教育研究,(10):636. 阎立钦。推动国内义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4):73.6李少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农村教育对策摸索.教育研究,(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