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头产业发展报告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204801875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球头产业发展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球头产业发展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球头产业发展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球头产业发展报告纵向看,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上游已覆盖钢材、石化等基础原材料,中游初步具备与整车企业协同开发、制造的能力,下游形成零部件装配、物流、销售及售后服务一体化的整体能力。横向看,我国汽车零部件已全面覆盖动力总成、电子电器、模具及通用件等产品。通过强化产业链资源整合和垂直分工合作,跨产业协同发展效果开始显现。以深化产学研合作为导向,通过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增强应用技术供给,推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产业化技术之间的有效贯通。一、 新能源汽车发展规模全球领先,但大规模推广仍受限近几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2012年到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从1万多辆发展到约70万辆,增长近60倍,占全球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的50%,保有量接近170万辆,占全球保有量一半。预计到2020年,保有量将达到500万辆。但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历程较短,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没有明显价格优势,使用便利性上存在短板,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仍然面临多方压力。二、 汽车行业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具有涉及面广、市场潜力大、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的特点。汽车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经济实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汽车产业链以汽车整车制造业为核心,向上延伸至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及与零部件制造相关的其他基础工业;向下可延伸至汽车服务贸易业,包括汽车销售、汽车维修、汽车金融等。(一)全球汽车行业发展概况1、汽车行业全球汽车销量维持在高位全球汽车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2010年至2017年,全球汽车销量从7,49715万辆增至9,58928万辆,2018年起全球汽车销量呈现负增长,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的影响,2020年全球销量下降至7,87743万辆,2021年全球销量回升至8,26848万辆,但仍低于2019年销量水平。2、汽车行业亚洲市场占比高,部分制造活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目前,全球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趋于饱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不断取得技术突破,一些劳动密集、资源密集的汽车制造活动已经逐步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同时亚洲市场在2021年全球汽车市场中的占比达到58%,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汽车工业发展带来机遇。3、汽车行业节能环保与新能源技术应用日趋广泛随着各国排放标准不断升级,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推动汽车节能与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几年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大国正大力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全球多国及多家知名汽车企业公布了燃油车禁售或停售时间表,新能源汽车对于燃油汽车替代趋势十分显著。2021年度全球和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均处于高速增长期,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增长10792%和15757%,新能源汽车对于燃油汽车的替代速度加快。(二)我国汽车行业发展概况1、中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加大近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快速发展推动了汽车需求量迅速增加。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0-2021年期间我国汽车产销量实现大幅度增长,汽车产销量从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分别增至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主要增长点,连续十二年蝉联全球第一。随着汽车市场竞争压力加剧,中国汽车产业逐步转入稳步发展阶段,并加速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稳增长、调结构的发展主题仍将继续。与全球汽车产销变动趋势一致,2019年国内汽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75%和82%,是中国汽车市场20年以来第一次连续两年负增长。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的影响,2020年国内汽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19%和18%,而全球汽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157%和137%,国内汽车产销降幅远低于全球,中国汽车产销占全球比例突破3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同比增长34%和38%,结束了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的下降局面,产销量占全球的比例稳定在30%以上。2022年上半年,汽车生产供给受到了新冠疫情、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影响,特别是2022年3月中下旬以来吉林、上海等地区新冠疫情的多点暴发,对我国汽车产业供应链造成一定冲击。2022年5月,通过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的举措。2022年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2117万辆和1,205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7%和66%。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2年度我国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700万辆,同比增长3%左右。产销量的增长不断扩大国内汽车保有量,据公安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302亿辆;与2020年底相比,增加021亿辆,增长747%。从长期来看,我国不断增长的汽车保有量、较低的人均汽车保有量、不断提高的居民收入水平以及现有车辆更新换代需求,为汽车行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空间。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和汽车保有量是影响汽车销量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决定人均GDP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从居民可支配收入角度分析,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年来始终保持较高增长,2021年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35,128元,增长81%,其中城镇居民为47,412元,增长71%,农村居民为18,931元,增长97%。随着我国经济水平进一步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19年全球20个主要汽车拥有量数据来看,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为173辆,位居全球排名的第17位。而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家的千人汽车保有量远超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人均保有量仍然较低,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我国仍处于汽车消费的发展期。随着国内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未来我国汽车市场仍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2、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不断提高。产量从2015年的379万辆提升至2021年的3545万辆,年复合增长率4515%;销量从2015年的331万辆提升至2021年的3521万辆,年复合增长率4829%。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同比增长1595%和1575%,全年保持了产销两旺的局面,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340%。在碳达峰、碳中和的产业变革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零部件需求提升,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处于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销售对于传统燃油汽车的替代趋势逐渐明显,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逐年提高,近三年分别为468%、540%和1340%,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三、 建立功能齐备、机制灵活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完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部件系统整车测试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燃料电池发动机、车载氢系统等核心系统的测评体系,重点构建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性能测评体系,推动燃料电池汽车专用检测平台建设。着力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体系,结合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与应用的特有环境,开展行业合作研究项目,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景库、检测工具链、测试方法、评价标准四位一体的测评体系。共建共享汽车行业产品开发共性基础数据库体系。在鼓励现有数据库加快发展的同时,面向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产品正向开发的需求,集中行业力量,搭建一个权威的、网络化的汽车行业产品开发共性基础数据库平台,推动成立基础数据库开发与应用联盟。形成从基础制造工艺材料数据至整车性能数据、从工程开发数据到测试检验数据的多层级多类别共性基础数据库体系,为汽车行业产品正向开发提供全面的大数据支撑。打造汽车行业知识产权协同运用服务平台。发挥汽车行业知识产权组织平台优势,联合行业优势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领域加强高价值专利的培育和应用。开展汽车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研究,推进高价值知识产权的筛选和运营。推动汽车行业知识产权运营,盘活知识产权资产,打造集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融资及产业化等服务于一体的汽车行业知识产权协同运用服务平台,为汽车产业创新营造良好知识产权环境。四、 汽车零部件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随着下游汽车整车行业创新驱动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技术水平总体有明显提高,但与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方面体现在总成水平,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集团总成水平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汽车工业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集团掌握着关键零部件技术和工艺,形成在特定领域的专业竞争优势。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自主开发体系尚未完全成熟,产品独立开发能力较弱,产品更新换代发展较慢,产品以配套为主,多数产品较为低端。在汽车锻造零部件细分领域,我国的锻造类汽车零部件企业总体技术水平与国外锻造企业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材料技术、装备技术和自动化水平方面。锻造材料作为锻造零部件上游行业,特殊的材料构成和加工工艺往往决定了锻造零部件的性能,材料技术水平高低往往能够影响下游锻造零部件企业的技术水平。锻造零部件生产工艺对锻压、热处理、机加工、检测等装备要求较高,装备水平高低是下游一级零部件供应商或整车厂审核的重要内容,国内锻造零部件企业相对国外厂商,装备从性能到自动化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高端零部件产品市场仍主要被外资或合资企业占据,但随着我国锻造零部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部分企业进入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集团供应链体系,高端产品市场占比份额也有所提升,如高压共轨等部分核心零部件已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国家政策支持,企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资金投入,综合技术水平将进一步向国际领先技术水平靠拢。五、 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正经历深刻变革(一)三化将主导零部件产业发展方向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深度影响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将加快形成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领域,也将推动零部件企业与通信、互联网等企业跨行业、跨技术领域合作,并引发新一轮并购、重组活动的发生。这些新兴领域,将成为汽车产业变革的代表,既是全球零部件巨头主动出击、实施技术创新的重点,也是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迎头赶上、打造后发优势的契机,更将成为我国出台政策进行产业引导的重点领域。面向未来,机遇和挑战并存。(二)国际化将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一方面,零部件企业正在并将继续成为汽车领域海外投资、并购的主力军,通过多种方式融入国际市场,以获得核心技术、扩张全球规模和培育优秀人才。因此,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正成为关键。另一方面,依托技术合作、资本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也将成为我国各零部件企业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同时,将继续致力于为企业营造便利化营商环境,加大品牌培育,推动零部件产品、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三)跨界融合将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制造强国战略的推进、互联网+的拓展以及汽车技术本身的智能化发展及商业模式创新,各零部件企业的信息化及数字化处理能力将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传统零部件企业必须拥有跨行业的视野,学会开展跨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跨界融合,充分吸收和利用互联网资源优势,弥补自身业务短板,才能在汽车生态边界快速超越传统认知的新时代走得更好、更远。六、 燃料电池汽车尚处于成长初期,产业链亟待形成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初步形成覆盖整车、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的技术体系,具备小规模产业化条件,与燃料电池汽车示范配套的加氢站在局部区域建成运行。目前燃料电池中高功率、金属板燃料电池电堆未实现大规模国产化,国内超薄、长寿命质子交换膜、高压储氢系统关键阀件领域还处于空白期。电池电堆功率密度、环境适应性、寿命还需要大幅提升,产业链还尚未形成。亟须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培育力度。七、 汽车零部件行业上下游关联情况(一)汽车零部件上游行业汽车锻件的上游行业主要为制造锻件所需的各项原辅材料,包括钢材、模料、刀具等。钢材在所有原材料成本中占比最大,是锻件生产的主要原材料,目前市场上钢材供应充足,采购价格主要受钢材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辅材在原材料成本中占比较小,目前该类材料市场供应充足,不会出现供应短缺等情况,且市场竞争充分,有着成熟的交易机制和价格体系。(二)汽车零部件下游行业行业汽车锻件应用于汽车动力系统、传动系统、转向系统以及悬挂支撑等系统,下游汽车市场的景气度和发展前景对汽车锻件行业发展有直接影响。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稳步发展,随着汽车产业链自主化、国产化程度的加深,我国汽车锻件生产企业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并且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汽车行业对锻件的性能指标要求不断提高,一定程度上可促进汽车锻件行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八、 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392亿元,同比增长82%。2013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五年销售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4%,同期汽车行业年复合增长率为71%,零部件行业增速高于汽车行业总体增速。(二)研发能力不断提升中国品牌汽车零部件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形成,部分领域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掌握了汽油机缸内直喷、柴油机高压共轨等核心技术;具备DCT、大扭矩AMT、8档AT及CVT等的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也取得重要进展,部分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三)产业链条日益完善纵向看,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上游已覆盖钢材、石化等基础原材料,中游初步具备与整车企业协同开发、制造的能力,下游形成零部件装配、物流、销售及售后服务一体化的整体能力。横向看,我国汽车零部件已全面覆盖动力总成、电子电器、模具及通用件等产品。通过强化产业链资源整合和垂直分工合作,跨产业协同发展效果开始显现。(四)中国品牌企业快速成长我国商用车零部件配套体系以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为主,乘用车零部件则呈现分化,中国品牌企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中高端市场多由外资企业占据。但在全球化趋势下,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正在加快融入全球零部件采购体系,一大批零部件企业开始为全球主机厂配套,2017年进入美国汽车新闻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100强的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达到5家,入围数量逐年增加。九、 加快建设以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代表的新型研发机构以深化产学研合作为导向,通过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增强应用技术供给,推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产业化技术之间的有效贯通。加快建设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联合汽车、信息、通信等领域专业力量,整合国际国内创新资源,加快覆盖智驾技术、平台技术、战略标准、产业培育、工程服务、投资基金、国际合作等业务的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建设。同时通过业务分工和资本纽带,整合地方资源,逐步推动区域分中心建设。创新中心未来重点研究中国L4级自动驾驶汽车共性技术模块、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战略、智能网联汽车复杂系统体系架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法规研究、汽车人工智能支撑技术、人机交互及共驾基础技术、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数据库及测评技术等七大共性技术,以及高精度地图基础平台、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基础平台、新型智能车载终端基础平台、智能计算平台、智能网联汽车功能和信息安全平台等五大共性交叉技术产业化支撑服务工程。充分发挥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的引领作用。依托国联研究院和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着力打造汽车动力电池协同攻关、动力电池检验测试评价、科技成果孵化与转化、行业共性基础工作组织四大平台。其中,动力电池协同攻关平台建设方面,重点围绕锂电升级工程,加强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单体电池、电池系统等关键技术协同攻关,依托优势单位设立分支机构和联合实验室。积极推动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聚焦燃料电池、纯电与插电混合动力系统、整车电控与集成以及新产品形态属性、轻量化等技术领域,布局多学科前沿引领技术和共性技术协同研发,分阶段实现重点领域原创性突破和创新性应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转化与升级。创新中心坚持企业主导、行业参与、支持和开放共享的基本思路及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用的核心理念,逐步建立以科技研发、产业孵化为核心、行业服务和模式创新为辅助的四大职能体系。十、 建立完善的纵横协同的标准体系加快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之间的纵向协同,大力促进汽车与相关交叉领域以及国际标准的横向协同。加强标准自主化研究。加强汽车领域标准化工作顶层规划设计,研究制定和不断完善汽车标准化工作路线图,优先完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领域的标准体系规划。吸收借鉴国际标准化发展历史和经验,推动我国标准化自主研究,促进基础共性、前瞻新技术领域的标准开发,发挥标准在提升产品质量、创新技术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加强产业合作、促进国际交流方面所起到的实质性带动作用。提升标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积极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全面谋划和参与国际标准化战略、政策和规则的制定修改,提升我国对国际汽车标准化活动的贡献度和影响力。帮助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实质性参与国际汽车标准化活动,提升企业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吸纳各方力量,加强中国汽车标准外文版翻译出版工作,培育、发展和推动我国优势、特色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服务我国汽车企业和产业走出去。积极发挥标准化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服务支撑作用,促进沿线国家在汽车政策、法规与标准方面的互联互通。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增加标准供给,形成团体标准与国、行标协调发展的标准化工作格局。加强汽车领域团体标准制定机构的工作引导和规范管理,支持汽车行业社会团体制定发布团体标准,培育团体标准品牌,树立团体标准高品质形象。依托产业创新联盟等组织的跨产业、跨学科融合研究项目,加快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以及汽车数字化+可再生能源+智能交通+新一代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跨界和新兴交叉领域的团体标准制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