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立规范软件产业生产标准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_参考模板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202614700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56 大小:11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成立规范软件产业生产标准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_参考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56页
关于成立规范软件产业生产标准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_参考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56页
关于成立规范软件产业生产标准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_参考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关于成立规范软件产业生产标准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报告说明软件产业基地是以软件产业为主导的综合性经济开发区,旨在促进中国软件业的发展和创新,提高中国软件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软件产业基地规划设计应遵循产业引领、园区集聚、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原则。其建设要素包括土地、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扶持、人才引进等。在软件产业基地内,应建立完善的软件产业生态系统,包括软件研发、孵化器、加速器、投资机构等一系列配套设施,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务,促进软件企业的快速成长和发展。同时,软件产业基地也应注重与城市环境的融合,实现产城融合,打造宜居的园区生态,为软件从业者提供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助力软件产业健康发展。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目录第一章 项目概述6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6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6三、 结论分析8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0第二章 发展规划12一、 公司发展规划12二、 保障措施13第三章 市场分析16一、 软件产业基地发展形势16二、 软件产业基地实施方案17三、 软件产业基地发展方向19四、 软件产业基地发展背景21五、 软件产业基地总体部署22六、 软件产业基地发展对策24第四章 综上所述,只有一个唯一:软件产业基地发展对策。以上几点措施可以为软件产业基地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促进软件产业的繁荣发展。27第五章 人力资源方案28一、 企业组织结构与组织机构的关系28二、 工作岗位分析30三、 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的内容和分类33四、 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求36五、 绩效薪酬体系设计37六、 组织结构设计后的实施原则39七、 培训教学设计程序与形成方案41第六章 公司治理分析46一、 信息披露机制46二、 公司治理的主体52三、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基本内容53四、 董事会模式64五、 组织架构69六、 内部控制的种类75第七章 企业文化分析81一、 企业文化管理的基本功能与基本价值81二、 企业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90三、 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91四、 培养现代企业价值观101五、 企业文化投入与产出的特点106第八章 运营模式109一、 公司经营宗旨109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109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110四、 财务会计制度114第九章 投资方案121一、 建设投资估算121建设投资估算表122二、 建设期利息122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23三、 流动资金124流动资金估算表124四、 项目总投资125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25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26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26第十章 财务管理分析128一、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128二、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原则135三、 财务管理原则139四、 营运资金的管理原则143五、 决策与控制144第十一章 经济效益146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46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4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4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49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5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51三、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53四、 偿债能力分析15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54五、 经济评价结论155第一章 项目概述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关于成立规范软件产业生产标准公司(二)项目投资人xxx投资管理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软件产业基地是指政府部门为了促进本地区软件产业发展,而专门划拨用于软件公司建设的土地,并在其上配套建设办公楼、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孵化器等硬件设施,以及提供各种税收优惠、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软件产业链相关服务的一种特殊产业园区。目前国内多个城市都在积极建设或扶持软件产业基地,如深圳软件产业基地和重庆两江新区高标准建设软件产业基地。软件产业基地是指由政府主导建设的旨在扶持软件及相关服务产业的经济园区,其目的是引进高科技企业和研发中心,形成一定规模、集聚优势的软件产业群,推动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多个地区都在积极建设软件产业基地,如深圳软件产业基地和重庆两江新区软件产业基地等。这些基地依托当地的科技、金融、文化等优势资源,为软件企业提供配套服务,促进软件产业的良性发展。(一)背景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然而,由于软件产业自身的特殊性质,如开发周期短、更新迭代快等,导致软件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给用户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和损失。为此,规范软件产业生产标准已经变得愈加必要。(二)规范软件产业生产标准的重要性1、提高产品品质:规范标准能够依据行业发展趋势和最佳实践,为软件产品提供更加有效、高效的开发流程和品质管理方法,从而提升产品品质。2、提升企业竞争力:符合行业标准的软件产品不仅可以满足需求,更能够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基于规范标准,企业可以分析同类产品在行业中的位置,找寻差异化竞争的优势,提出更具市场前瞻性的产品方案。3、降低开发成本:规范软件产业生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会考虑到开发成本的合理性。规范标准可以帮助企业减少产品重复开发、减少程序错误、提高工作效率。这些都能够降低开发成本。(三)规范软件产业生产标准的具体内容1、开发环境的规范:包括开发工具的选择与配置、开发流程、测试环节等内容,以保证软件的稳定性。2、编码规范的制定:统一编码规范有利于开发人员之间的代码交流,提高协作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检测代码质量,提高产品品质。3、测试标准的制定:开发人员需要根据相关测试标准对软件进行全面、系统的测试。测试标准包括测试方法、测试手段、测试环境等内容。4、维护标准的制定:规范的维护标准有助于在软件升级和漏洞修复时更快、更便捷地进行维护工作,提高用户体验。(四)结论规范软件产业生产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提升软件产品品质、提高企业竞争力、降低开发成本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标准制定过程中,需紧跟行业趋势,不断完善和更新标准体系,以提高整个产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三、 结论分析(一)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二)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426.5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996.2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8.26%;建设期利息22.4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65%;流动资金1407.8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1.09%。(三)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426.57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投资管理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2511.98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914.59万元。(四)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152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12211.35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2191.08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49.80%。5、全部投资回收期(Pt):3.91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4503.71万元(产值)。(五)社会效益经分析,本期项目符合国家产业相关政策,项目建设及投产的各项指标均表现较好,财务评价的各项指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较好,因此,项目投资建设各项评价均可行。建议项目建设过程中控制好成本,制定好项目的详细规划及资金使用计划,加强项目建设期的建设管理及项目运营期的生产管理,特别是加强产品生产的现金流管理,确保企业现金流充足,同时保证各产业链及各工序之间的衔接,控制产品的次品率,赢得市场和打造企业良好发展的局面。(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3426.571.1建设投资万元1996.291.1.1工程费用万元1210.181.1.2其他费用万元758.531.1.3预备费万元27.581.2建设期利息万元22.411.3流动资金万元1407.872资金筹措万元3426.572.1自筹资金万元2511.982.2银行贷款万元914.593营业收入万元152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12211.355利润总额万元2921.446净利润万元2191.087所得税万元730.368增值税万元560.089税金及附加万元67.2110纳税总额万元1357.6511盈亏平衡点万元4503.71产值12回收期年3.9113内部收益率49.80%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6968.34所得税后第二章 发展规划一、 公司发展规划软件产业基地是指集中开发和生产软件产品的地区,其中包括技术研发、软件开发、人才培养等一系列软件产业链条的相关环节。软件产业基地必须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捷的交通条件,同时还需要有优秀的人才储备和科研机构支持,这些都是支撑软件产业基地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软件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软件产业基地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在未来,软件产业基地将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对于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战略目标与发展规划公司致力于为多产业的多领域客户提供高质量产品、技术服务与整体解决方案,为成为百亿级产业领军企业而努力奋斗。(二)措施及实施效果公司立足于本行业,以先进的技术和高品质的产品满足产品日益提升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进步要求,为国内外生产商率先提供多种产品,为提升转换率和品质保证以及成本降低持续做出贡献,同时通过与产业链优质客户紧密合作,为公司带来稳定的业务增长和持续的收益。公司通过产品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以及与产业链企业深度融合,建立创新引领、合作共赢的模式,再造行业新格局。(三)未来规划采取的措施公司始终秉持提供性价比最优的产品和技术服务的理念,充分发挥公司在技术以及膜工艺技术的扎实基础及创新能力,为成为百亿级产业领军企业而努力奋斗。在近期的三至五年,公司聚焦于产业的研发、智能制造和销售,在消费升级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的领域积极布局。致力于为多产业的多领域客户提供中高端技术服务与整体解决方案。在未来的五至十年,以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为核心,利用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利用独立创新、联合开发、并购和收购等多种方法,掌握国际领先的技术,使得公司真正成为国际领先的创新型企业。二、 保障措施(一)注重规划引导各地区要针对本地区产业发展特点和市场需求现状,加强对产业发展规划的引导,做好本地区规划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发挥规划的指导性,强化规划的约束性和权威性,引导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二)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在国内外知名高校、产业研究机构建立培训基地,开展产业专题培训,培育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和产业理念的领军型战略企业家。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产业意识的职业经理人。鼓励企业面向海内外引进高层次领军型产业人才,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创新团队。面向产业发展需求,优化高等院校学科设置,实施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依托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大型骨干企业、技工院校等,加快培养一批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具有实际技术操作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三)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积极推进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全面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建立健全产业有序转移的需求发现和对接服务机制,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措施和创新性政策。积极推进区域创新主体市场化合作,协同实施一批技术创新工程,联合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和产业升级转移,合作搭建区域服务业融合创新和展示交易平台,支持企业跨行业、跨区域开展合作。(四)加强组织推动各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共同推进专项规划实施和工作督导落实。相关部门负责全产业链环节工作的督导和落实。重点区域建立适合本地产业发展的工作推进机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支持全产业链上下游各类协会、学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发展,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发展。(五)提升创新能力引导企业与行业科研机构对接,加强与产业研究院和高校以及行业龙头企业研发中心的联系,解决企业技术上和发展中的难题。加大行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对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高级管理人才按相关政策给予优先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普遍建立各类技术创新平台,并积极申报承建创新平台,或与科研院所及高校共建研发机构。(六)强化政策导向作用研究制订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产业政策,引导企业优化现有存量,调整产品结构,培养新型产业,促进产业升级。第三章 市场分析一、 软件产业基地发展形势(一)大趋势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深入,软件产业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产业之一,各地政府也开始积极构建软件产业基地,以推动本地区软件产业的发展。然而,当前软件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多挑战,如市场竞争激烈、人才短缺、技术创新难度大等。(二)机遇与挑战1、机遇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软件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比如,5G技术的普及将使得各种应用场景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将为软件产业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边缘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成熟也将促进软件产业变革。2、挑战软件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人才短缺。当前,软件行业的发展迅速,但人才储备不足,储备人才专业性和创新性、竞争力都面临很大的挑战。此外,软件产业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需要企业提高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能力。(三)发展策略1、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产学研合作为支撑,建立互利共赢的软件产业生态环境,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法制保障和公共服务。2、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高端人才培育,实现毕业生与企业专业及需求高度匹配;同时,积极引进国际化高端人才和优秀人才,拓宽人才队伍。3、打造核心技术加强科研和技术攻关,加快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动软件产业升级转型。4、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技术、资金、产业链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支持企业在标准制定、技术创新、品牌推广等方面实现突破。总之,在面对软件产业基地的发展形势时,政府、企业等各方应该能够看到机遇和挑战,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自身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能力,不断推动软件产业的发展。二、 软件产业基地实施方案在当前数字化时代,软件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为了进一步提升软件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各地纷纷建设软件产业基地。软件产业基地是以软件产业为主导,聚集软件企业、研究机构和配套服务企业的园区。(一)软件产业基地定位与目标1.软件产业基地的定位应该明确,如纵向细分领域、横向整合产业链等,以便更好的发挥软件产业优势,提高软件产业核心竞争力。2.软件产业基地的目标应该明确具体的产业规划,如覆盖领域与市场、发展阶段、专业技能要求、产品研发要求以及资金等各个方面。(二)软件产业基地的建设要点1.基础设施:包括软件企业所需的办公楼、实验室、数据中心和生产车间等基础建设。2.人才公寓:吸引和培养高端人才,让高端人才有住房保障可以更好的留下来。3.研发中心: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研发资源,以促进软件产业技术创新。4.孵化器:为初创企业提供外围配套、管理服务和资金支持。5.企业服务:提供企业法律、知识产权、商标注册等一系列综合性服务。(三)软件产业基地的发展路径1.阶段目标: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基地需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如初创期、高速增长期、成熟期及稳步发展期等。2.创新驱动:加强技术研发,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3.政策扶持:对于软件企业及人才的税收、资质认证、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4.品牌营销: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5.开放合作:加强与国内外软件企业、高校及相关机构的合作,推动软件产业协同发展。综上所述,软件产业基地的实施方案是多方素材的集成,硬件输出是基本前提,软件输出是关键。在实施软件产业基地方案的过程中,要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及资源优势,规划出符合产业需求和本地发展的软件产业基地。三、 软件产业基地发展方向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软件产业成为了信息产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尤其是在当前AI,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推动下,软件产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然而,要想发展壮大软件产业,需要基地和政府的大力支持。那么,软件产业基地该如何发展呢?以下是几点建议:(一)坚定不移地走高端路线由于产业链的不同,软件产业可以分为基础软件、行业软件和应用软件三个层次。而基础软件又是上述三个层次之上的基础。所以,软件产业基地必须抓住软件产业的核心,坚持不懈地走高端、专业化的开发路线,做好基础软件、核心技术方面的研发,切实提升软件产业基地的核心竞争力。(二)突出行业特色软件产业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的发展特点和优势,因此,软件产业基地应当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引导企业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突出当地软件产业的行业特色,提高软件产业基地的专业性和市场竞争力。(三)加强产学研合作软件产业本身具备极强的知识密集型特点,因此,软件产业基地应当积极建立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技术引进方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提高自身研发能力和水平。(四)注重环境建设软件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一个完善的生态环境,如IT产业园区、孵化器、投资基金等。这些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都需要政府、企业和相关机构合作促进建设,形成以产业带动环境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也需要加大对软件人才、科技创新等各方面的培养和支持,推动软件产业基地的健康发展。四、 软件产业基地发展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软件产业也逐渐成为了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国内外各大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设软件产业基地,以提升当地的软件产业水平和竞争力。(一)国家政策支持中国政府逐渐重视软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和规划,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软件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支持各地区建设软件产业基地,并给予各种扶持政策和资金。(二)区位优势软件产业基地的建设往往选址于具有区位优势的城市或城市群,这些城市或城市群拥有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和通讯基础设施,能够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生产和发展环境。(三)人才聚集软件产业基地所在地区可能拥有较为完善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吸引了许多高端人才的聚集。这些人才不仅可以为当地的软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也可以为当地的软件人才培养和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软件行业。(四)市场需求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软件需求日益增长。各行各业都需要软件的支持和服务,软件产业基地的建设可以满足当地市场对软件的需求,并提供可靠的软件产品和服务,推动当地软件产业的发展。总之,软件产业基地的建设是大势所趋,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强竞争力和推动全国软件产业的进步都有很大的作用。五、 软件产业基地总体部署(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软件产业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为了加强软件产业的发展,各地纷纷建立了软件产业基地,旨在汇聚软件产业资源,推动软件产业的发展。然而,软件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着种种问题和挑战,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总体部署,是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关键之一。(二)总体目标在构建产、学、研、用、金一体化的软件产业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若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软件企业和创新型人才,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和软件产业整体水平。(三)总体原则1、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和服务体系。2、坚持市场导向和创新驱动,推动软件产业向高端、集成、服务化转型升级。3、注重企业导向和需求导向,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4、重视国际化和国际合作,提升产业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四)总体目标任务1、构建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的软件企业。2、加强软件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一批高素质的软件专业人才。3、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软件产业园区整体服务水平。4、加强产学研用联合创新,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升级。5、加强国际合作和开放交流,提高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五)实施措施1、加大对软件产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制定适应园区特点的产业发展规划。2、招引国内外优秀软件企业和团队落户园区,鼓励自主创新。3、推动软件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软件人才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4、优化园区的交通、能源、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整体服务水平。5、推动产学研用联合创新,加强公共技术平台和创新中心建设。6、加强国际合作和开放交流,主动拓展国际市场和渠道,提高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综上所述,软件产业基地总体部署是促进软件产业快速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供给质量的重要措施,需要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自主创新,提高软件人才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优化园区的交通、能源、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学研用联合创新,以及拓展国际市场,提高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六、 软件产业基地发展对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产业越来越成为各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软件产业基地作为软件产业集聚区域,是推动软件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将探讨软件产业基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一)人才引进与培养1、建立良好的人才引进机制,与高校合作,开展专门培养软件类专业人才的计划;2、设立软件产业研究院或实验室,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前来研究和工作;3、采取多种方式,如奖学金、补贴等激励措施,提高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二)产业政策支持1、加大对软件产业基地的财政支持力度,优化税收政策,降低企业用电、用水、用地等成本;2、鼓励各地对软件产业基地提供补贴和贷款等扶持政策;3、制定行业标准,规范软件产业市场秩序。(三)产学研合作1、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组织软件技术人员开展实战课题研究,增强软件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3、在软件产业基地建设大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技术支撑和咨询服务。(四)创新引领1、推动软件产业创新,鼓励企业进行自主研发;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为企业的创新提供保障;3、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科技,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第四章 综上所述,只有一个唯一:软件产业基地发展对策。以上几点措施可以为软件产业基地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促进软件产业的繁荣发展。第五章 人力资源方案一、 企业组织结构与组织机构的关系组织结构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组织结构,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在组织理论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形成的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层次之间固定的排列方式,即组织内部的构成方式;广义的组织结构,除了包含狭义的组织结构内容外,还包括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类型,如专业化协作、经济联合体、企业集团等。实际上,组织结构亦即组织架构,它是一个组织是否实现内部高效运转、是否能够取得良好绩效的先决条件。组织结构通常表现为一个组织的人力资源、职权、职责、工作内容、目标、工作关系等要素的组合形式,是组织在软层面的基本形态,其本质是实现某一组织的各种目标的一种手段。(一)组织机构组织机构是指保障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所设置的各类职能与业务部门的总称,从上述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来看,企业组织结构是对组织机构内涵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存在形式的概括,而企业组织机构是构成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企业组织机构”一词通常有两种含义:其一是作为一个实体,是为过到特定目标而建立的社会系统;其二是指一个过程,即建立这一系统并使之正常运行的全部活动过程。这里所说的企业组织机构取前一种含义,它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根据内外部环境所确立的一个能使全员有机结合在起的分工与协作的社会经济系统。整个企业组织机构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由经营决策者、风险承担者和收益分享者构成经营主体和规定其相互关系的经营制度所组成的企业高层组织,即经营体制;第二个层次是负责筹集和优化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的配置、产品研发、生产、技术、销售、服务和日常管理职能的机构及其相关的制度,即职能体制。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通常在内部设立多专业性职能和业务部门。例如,一个生产性企业除了设立多个部门如计划、供应、销售、质量安全、人事、财务等职能科室之外,还要根据产品生产工艺的性质和特点,设立若干生产车间或分厂,车间或分厂视其规模大小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工段或班组。职能科室和生产班组又是由若干岗位组成。科室、车间、班组、岗位均可视作管理单位,而科室、车间、班组、岗位之间则形成管理层次,这是企业组织的有形部分,即所谓管理体制中的“体”。企业组织还要分别对不同管理层次、不同管理单位的职责范围、工作任务、责任权限以及沟通、协作方式作出规定,形成制度,这是企业组织的无形部分,即所谓管理体制的“制”。不同的管理体制既可以反映为“体”的不同,又可以反映为“制”的差别,从而形成不同企业组织结构的差异。由此可见,企业组织机构是“体”,是指企业各个层级、各类具体部门的设置;而企业组织结构是“制”,是指具有不同性质和特征组织制度模式在企业中的实际选择与应用。,二、 工作岗位分析(一)工作岗位分析的概念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进行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二)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在企业中,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其名称、工作条件、工作地点、工作范围、工作对象,以及所使用的工作资料。工作岗位分析包括三方面内容。1、在完成岗位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首先要对岗位存在的时间空间范围作出科学界定,其次对岗位内在活动的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即对岗位的名称、性质、任务、权责、程序、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料,以及本岗位与相关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方式等因素,逐一进行比较、分析和描述,并作出必要的总结和概括。2、在界定了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内容后,应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应具备的资格和条件,如知识水平、工作经验、道德标准、心理素质、身体状况等。3、将上述岗位分析的研究成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三)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1、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通过工作岗位分析,掌握了工作任务的静态与动态特点,能够系统提出有关人员的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生理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并对本岗位的用人标准作出具体而详尽的规定。这就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选人用人方面有了客观的依据,经过员工素质测评和业绩评估,为企业招聘和配置符合岗位数量和质量要求的合格人才,使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尽其才、岗得其人、能位匹配”的基本原则得以实现。2、工作岗位分析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员工的评估、考核、晋级和升职,如果缺乏科学的依据,将会挫伤各级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的各项工作受到严重影响。根据岗位分析的结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制定出各类人员的考评指标和标准,以及晋职晋级的具体条件,提高员工绩效考评和晋升的科学性。3、工作岗位分析是企业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通过工作岗位分析,可以揭示生产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反映工作设计和岗位配置中不合理不科学的部分,发现劳动环境中有碍于员工生理卫生和劳动安全、加重员工的劳动强度和工作负荷、造成过度的紧张疲劳等不合理的因素,有利于改善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和工作条件,使员工在安全、健康、舒适的环境下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兴趣,充分激发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4、工作岗位分析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每个企业对于岗位的配备和人员安排都要预先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并且要根据计划期内总的任务量、工作岗位变动的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中长期的人才供给与需求预测。工作岗位分析所形成的工作说明书,为企业有效进行人才预测、编制企业人力资源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提供了重要的前提。5、工作岗位分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因此,可以说,工作岗位分析为企业建立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员工具有激励性的薪酬制度准备了条件。此外,工作岗位分析还能使员工通过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充分了解本岗位在整个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自己工作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和职务晋升路线,以及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和愿景,更有利于员工“量体裁衣”,结合自身的条件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精神愉快地投身于本职工作。总之,工作岗位分析无论对我国宏观社会和经济发展还是对企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都具有极为重要且不容忽视的作用。,三、 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的内容和分类职业安全卫生标准是为消除、限制或预防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避免事故、伤亡和设备财产损坏,防止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而制定的技术标准。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是推荐性标准。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具有以下特点。(一)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具有刚性的法律强制性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国家建立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和劳动者的职业病状况进行统计、报告和处理。(二)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职业安全卫生标准是在技术、科学、经济和管理等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按照严格的程序制定、发布的。标准的内容涉及多种学科和专业领域与所有生产过程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涉及劳动过程中的生产工艺、生产工具、生产设备,专用装置、用具,工作场所环境条件,劳动防护用品等的安全卫生要求,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按照具体功能划分,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可分为以下类别。1、职业安全卫生基础标准,包括职业安全卫生标准术语、符号、代码、图形、标志等。2、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标准,包括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危险和有毒有害因素分类标准、事故统计分析标准、职业病统计分析标准、检测检验技术导则、安全系统工程标准等。3、职业安全工程标准,包括安全装置与防护用具标准、机械安全标准、电器安全标准、防爆安全标准、储运安全标准、爆破安全标准、燃气安全标准、建筑安全标准、焊接与切割安全标准、涂装作业安全标准等。4、职业卫生标准,包括防尘标准、防毒标准、噪声与振动控制标准、作业场所气温异常防护标准、作业场所异常气压防护标准、电磁辐射防护标准等。5、职业防护用品标准,包括劳动防护用品种类、检验、安全认证制度及其配备等方面的标准。,四、 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求在指标体系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按照考评规律的原则,遵守指标设计的总体要求,以反映考评活动的科学性。(一)框架性要求绩效考评项目和指标若是单一的,则无法有效反映指标之间的有机联系,因此,有必要选择有代表性的、能反映组织管理客观实际的重要指标构建组织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绩效管理的内涵和结构,可以从工作业绩、工作态度以及工作能力等几个方面设计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总体框架,然后在每个内容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指标组成指标体系。(二)关键性要求企业的绩效指标是在对企业战略目标进行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但由于战略分解产生的是全面的体系,因此可能会分解出很多的绩效指标,由此构成的指标体系也会因涵盖了过于广泛的范围而十分庞大。这样,管理者就不能对这些企业战略的实施具有决定意义,就会使企业的战略实施产生偏差。因此,必须通过对企业战略、流程和价值链分析,确定关键性的绩效指标。(三)完整性要求在设计绩效指标时要能够完整地反映考评对象系统运行总目标的各个方面,从多个角度对考评对象的绩效进行考评,全面衡量员工绩效,如果绩效指标过于单一,则有可能产生类似“晕轮效应”的绩效考评偏差,影响考评结果的准确性。(四)合理性要求合理性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绩效指标要能够准确反映考评对象的绩效,如战略决策能力适用于对高管人员的考评,但却不能放入一般员工的考评体系;二是指绩效指标要能够科学引导员工的行为,如果指标设计不合理,就会导致员工行为出现偏差。(五)可操作性要求绩效指标必须是可操作的,如果指标设计完成后,无法收集到准确的数据,或收集到的数据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组织管理的现状,就难以进行有效绩效评价与分析。因此,指标应该有稳定而科学的数据来源,确保能够被有效评估。此外,在能够确保指标数据真实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了解每个指标的含义和准确程度,如有的指标有多种口径,就需要选择比较接近实际的含义。,五、 绩效薪酬体系设计绩效薪酬属于高激励薪酬,薪酬数额会随着既定绩效目标的完成而变化。员工工作绩效具体表现为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利润额以及对企业的其他贡献。绩效薪酬体系将员工个人或者团体的业绩与薪酬相连,根据绩效水平确定薪酬,使薪酬的支付更具有客观性和公平性,同时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率、改善产品质量、增强员工的积极主动性等。绩效薪酬在现实运作中也有不少缺点:对员工行为和成果难以进行准确的衡量,在绩效考核体系指标设置不合理的情况下,容易使绩效薪酬流于形式,可能导致更大的不公平;绩效薪酬设计不合理,绩效薪酬会演变为一种固定薪酬,人有份;绩效薪酬制度多以个人绩效为基础,这种以个人为中心来获得奖励薪酬的制度不利于团队合作,而与团队绩效挂钩的薪酬制度也只适用于人数较少、强调合作的组织。绩效薪酬连接了人力资源管理中两个非常敏感且至关重要的部分-薪酬管理和绩效管理。绩效管理中的绩效评估体系和绩效评估结果对绩效薪酬具有决定作用。绩效薪酬体系的核心内容在于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是一个系统的工作过程,包括评估内容、评估标准、模式选择、结果运用等。岗位分析和职位评价、绩效管理、薪酬管理都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彼此联系,相互支撑。绩效薪酬体系的设计程序如同岗位薪酬体系的设计过程,只不过它是以工作绩效为分析、评价对象,根据绩效的完成程度决定薪酬的高低。在绩效薪酬设计前,要充分考察企业的性质和特征、发展阶段、企业文化和员工需求等要素,以使绩效薪酬能与企业战略、内外环境保持一致性。,六、 组织结构设计后的实施原则为了使组织结构形成一个系统整体,有效、顺利、合理地发挥作用,需要掌握组织结构设计后的实施原则,(一)管理系统一元化原则一个管理人员所能指挥、监督的人数是有限的。管辖人数的多少应根据下级的分散程度、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工作内容、下级的能力、上级的能力、标准化程度等条件来确定。一般来说,从事日常工作,可管辖15-30人;从事内容多变、经常需要作出决定的工作,可管辖3-7人。(二)明确责任和权限的原则1、责任和权限的定义。所谓责任,是指必须完成与职务相称的工作义务。所谓权限,是指完成职责时可以在一定限度内(有时未经上级允许)自由行使的权力。责任就是完成工作的质量和数量的程度;权限就是完成工作职责时,应采用什么方法、利用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去实现目标。责任与权限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不应授予不带责任的权限,也不应行使没有权限的责任。为了履行职务,必须明确每个人应负的责任,同时也必须授予其应有的权限。2、明确责任和权限。管理人员(上级)应尽可能把责任委托给下级并授予所需的权限,这种组织就有灵活性,有利于下属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当然上级也要注意,即使已把责任和权限委任给下级,也应当负起监督、指导、检查的责任,不能一推了之。(三)先定岗再定员的原则定编、定岗、定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定编是指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的选择以及各层级职能和业务部门的设置;定岗是指在对部门职能进行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将工作具体细化为若干模块,从而栏成本部门工作的基本单元-工作岗位的过程;定员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按一定素质要求,为工作岗位配备各类人员所预先规定的限额。一般来说,企业首先应当确定组织机构,然后确定工作岗位,再配备人员。岗位依工作而存在,人员依岗位而配备,(四)合理分配职责的原则各级主管在分配工作、划分职责范围时,必须避免重复、遗漏、含糊不清等情况的出现。同时还应做到:将相同性质的工作归纳起来进行分析;分配工作要具体、明确;每一项工作不要分得过细,而应由许多下级一起承担;量材使用,任人唯贤;经常检查,拾遗补阙,以防止出现工作上的缺失。,七、 培训教学设计程序与形成方案(一)培训教学设计程序由于培训对象和培训任务的不同,培训教学设计的程序也各不相同,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培训教学设计模式。1、肯普(J.E.Kemp)的培训教学设计程序。肯普的培训教学设计程序是早期教学设计模型中步骤最明确的一个,其具体步骤如下。(1)写出课题,确定每一课题的教学目的。(2)分析学员特点。(3)分析可能取显学习成果的学习目标。(4)列出每一个学习目标的学科内容和大纲。(5)设计预测题。(6)选择教与学的活动和教学资源。(7)协调所提供的辅助服务(如技术人员、经费、设备、仪器和进度表等)。(8)实施教学。(9)根据学员完成学习目标的情况来评价教学活动,以便进行反馈和再修正。2、迪克和凯里的教学设计程序。这是迪克(W.Dick)和凯里(L.Carey)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所提出的教学设计程序,是一个偏重于行为主义的模型,强调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和鉴别,强调从学生的角度收集数据以修改教学内容。(1)确定教学目标。该模型的第一步是确定学习者通过学习后能做什么。教学目标的来源虽然是多样化的,但在这里,课程设计者所关心的仅仅是教学目标的明确化。(2)开展教学分析。即在培训教学目标确定以后,剖析达到该教学目标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3)分析教学对象。即分析教学对象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特点,测定他们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以便确定培训教学内容的起点。教学对象分析和教学分析同步进行,密不可分。(4)制定具体的行为目标。即根据教学分析和教学对象分析结果,制定出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所要求的具体的、精确的行为目标。行为目标是对总的教学目标的分解。(5)设计标准参照测试。即以具体行为目标为依据,设计测试工具,被测试行为必须与行为目标所描述的行为相一致。(6)开发教学策略。即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行为目标要求等,设计相应的教学形式,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与有效的教学方法。(7)开发和选择教材。即在确定教学策略以后,设计与制作教学组件,主要由学生用书、测试题、教师用书等几部分组成。教学设计者要根据已有教学资源情况,或选择教材,或开发新的教材。(8)设计和开展形成性评价。当教学组件原型制作完毕以后,需要有个试用与修改的过程。形成性评价可分为个别评价、小组评价和实地评价。要从各个不同的方面与角度评价学习与教学系统的效果,以达到进一步修改教学组件的目的。(9)修改教学内容。通过形成性评价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后,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等作相应修改,以逐渐实现教学活动最优化。3、现代常用的教学设计程序。在中国的培训教学中,流行一种比较简单适用的教学设计程序。该程序既适用于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设计程序,又适用于一节课堂的教学设计,其主要步骤如下。(1)确定教学目的。(2)阐明教学目标。(3)分析教学对象的特征。(4)选择教学策略。(5)选择教学媒体。(6)实施具体的教学计划。(7)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修正。(二)形成培训教学方案教学设计的目的和结果是形成具体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案的形成一般要按照以下程序来进行。1、确定教学目的。确定教学整体的评价和重要性,明确制定教学中心和教学目的。2、确定教学名称。题目最好能清楚明白并具有弹性。3、检查培训内容。要能包含培训的全部内容,并将重点项目列出来。内容要以学习者能够接受的程度为准,稍微简单一些比较好。4、确定教学方法。确定具体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可以选择的教学方法很多,如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角色扮演法等。5、选定教学工具。教学工具有传统和现代之分,传统教学工具如粉笔黑板、挂图等,现代教学工具如投影、幻灯、录像、电影、计算机等。6、设计教学方式。这是整个教学方案的重心,包括教学一般技巧的使用、教学方法的采用及教学工具的具体使用等内容。实际上是将各种教学资源如何整合与利用的技巧与方法。这个环节很重要,也很复杂,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考虑。7、分配教学时间。完成所有程序之后,还需要做的就是计算和分配时间。时间的分配要既能按时完成培训的内容,又要保证各部分内容是有序而按主次进行的。这对达到培训目标也很重要。在教学方案的每个项目都确定之后,把每个项目添入教学计划书中,可以将计划书看成教学笔记。其书写通常有如下一些规律:项目栏里写上项目名称、培训对象等;时间栏里写上所需要的时间;形式栏里写上培训的具体方法和形式;强调栏里写上需要强调的内容;将培训内容分类写在相应的栏目里,并将各个部分内容所需花费的时间也写上;在要强调的地方画线;每个项目的事例写在空栏里,讲课时间多出来时可以利用这些事例来控制时间。,第六章 公司治理分析一、 信息披露机制(一)信息披露制度的起源信息披露制度也称公示制度、公开披露制度、信息公开制度,是上市公司为保障投资者利益、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而依照法律规定必须将其自身的财务变化、经营状况等信息和资料向证券管理部门和证券交易所报告,并向社会公开或公告,以便使投资者充分了解情况的制度。它既包括发行前的披露,也包括上市后的持续信息公开,它主要由招股说明书制度、定期报告制度和临时报告制度组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证券市场特性与上市公司特性在证券法律制度上的反映。世界各国证券立法无不将上市公司的各种信息披露作为法律法规的重要内容,信息披露制度源于英国和美国。英国的“南海泡沫事件”导致了1720年“诈欺防止法案”的出台,而后1844年英国合股公司法中关于“招股说明书”的规定,首次确立了强制性信息披露原则。但是,当今世界信息披露制度最完善、最成熟的立法在美国。它关于信息披露的要求最初源于1911年堪萨斯州的蓝天法。1929年华尔街证券市场的大阵痛,以及阵痛前的非法投机、欺诈与操纵行为,促使了美国联邦政府1933年的证券法和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的颁布。在1933年的证券法中美国首次规定实行财务公开制度,这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信息披露制度。(二)信息披露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自愿的信息披露被定为规定的最低限度之上的任何信息披露。改进信息披露会带来透明度的改善,而透明度则是全球公司治理改革的最重要目的之一。1、信息披露在公司治理中的基本作用信息披露在公司治理中的基本作用为:提高和改进信息披露,可以使公司向股东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有效节约代理成本。没有结构化的信息披露体系,尤其是财务报告,股东很难得到所投资的公司可靠的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只要能够保证公司相关信息被充分披露,股东就可以很好地监督公司的管理。会计和审计部门是运作良好的公司治理体系的基本要素。在公司治理中,会计信息披露是监管公司与管理层契约的核心,成为约束管理层行为的必要手段。2、信息披露对公司治理作用机制财务会计信息帮助股东监督和控制公司管理层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公司绩效和管理层薪酬的直接联系实现的。代理理论指出,减少代理问题的一种方法是要求股东以及其他资金提供者与公司管理层签订明确(或隐含)的契约,管理层按要求披露契约履行情况的相关信息,从而使股东能够评估管理层利用公司资源为股东及其他资金提供者利益服务的程度,进而实现监管作用。(三)信息披露制度的特征从信息披露制度的主体上看,它是以发行人为主线、由多方主体共同参加的制度。从各主体在信息披露制度中所起的作用和其的地位看,大体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和政府有关部门,他们是信息披露的重要主体,所发布的信息往往是有关证券市场的大政方针;第二类是证券发行人,他们是信息披露的一般主体,依法承担披露义务,是证券市场信息的主要披露人;第三类是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他们是信息披露的特定主体,一般没有信息披露的义务,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它们才履行披露义务;第四类是其他机构,如股票交易场所等自律组织、各类证券中介机构,它们是制定一些市场交易规则,有时也发布极为重要的信息,如交易制度的改革等,因此也应按照有关规定履行相应的职责。(四)信息披露制度的基本原则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真实、准确、完整原则真实、准确和完整主要指的是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性是信息披露的首要原则,真实性要求发行人披露的信息必须是客观真实的,而且披露的信息必须与客观发生的事实相一致,发行人要确保所披露的重要事件和财务会计资料有充分的依据。完整性原则又称充分性原则,要求所披露的信息在数量上和性质上能够保证投资者形成足够的投资判断意识。准确性原则要求发行人披露信息必须准确表达其含义,所引用的财务报告、盈利预测报告应由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或审核,引用的数据应当提供资料来源,事实应充分、客观、公正,信息披露文件不得刊载任何有祝贺性、广告性和恭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