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立加强城市供水管网建设公司策划书(参考模板)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202614431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21 大小:9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成立加强城市供水管网建设公司策划书(参考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关于成立加强城市供水管网建设公司策划书(参考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关于成立加强城市供水管网建设公司策划书(参考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关于成立加强城市供水管网建设公司策划书关于成立加强城市供水管网建设公司策划书xxx集团有限公司报告说明水网建设是指在城市或农村地区规划和建设一系列的水资源利用、保护、管控等设施和系统,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水网建设通常包括水源保护、水处理、供水管网、污水处理及排放等各个环节,旨在实现水资源的全面利用、有效节约和合理分配,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生产和生态需要。水网建设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目录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7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7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7三、 结论分析9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1第二章 行业分析和市场营销13一、 水网建设发展对策13二、 水网建设基本原则14三、 水网建设实施方案16四、 水网建设指导思想18五、 水网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9六、 水网建设发展形势20第三章 发展规划分析23一、 公司发展规划23二、 保障措施28第四章 公司治理30一、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融合30二、 高级管理人员33三、 公司治理原则的概念36四、 内部控制目标的设定38五、 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关系41六、 决策机制42七、 信息与沟通的作用46第五章 经营战略分析49一、 企业竞争战略的概念49二、 总成本领先战略的基本含义50三、 营销组合战略的概念51四、 企业文化战略的制定52五、 融合战略的构成要件55六、 目标市场战略的含义58七、 差异化战略的实现途径59八、 企业经营战略控制的基本要素与原则61第六章 人力资源方案64一、 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作用64二、 企业劳动分工65三、 企业劳动定员基本原则68四、 劳动定员的基本概念70五、 绩效考评方法的应用策略72第七章 SWOT分析74一、 优势分析(S)74二、 劣势分析(W)75三、 机会分析(O)76四、 威胁分析(T)76第八章 财务管理84一、 应收款项的日常管理84二、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原则87三、 短期融资券91四、 财务管理的内容94五、 现金的日常管理97六、 财务可行性要素的特征101第九章 经济效益评价103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03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03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04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05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0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07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0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10三、 偿债能力分析11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12第十章 投资计划114一、 建设投资估算114建设投资估算表115二、 建设期利息115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16三、 流动资金117流动资金估算表117四、 项目总投资118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8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19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9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关于成立加强城市供水管网建设公司(二)项目投资人xxx集团有限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待定)。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水网建设是指通过建设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实现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生态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思路。其目标是构建一个完善的水资源管理网络,包括水库、大型输水管道、中小型水利工程、节水措施等多个环节,使城市和农村的用水得到更好地保障和管理。同时,水网建设也需要注重生态环保,通过减少污水排放、增加自然生态系统修复等方式,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施水网建设对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是未来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方向之一。根据水利部发布的国家水网建设规划(2021-2035年),国家水网主要包括四级水网结构,即一、二、三、四级水网,其中一级水网为杨tzeRiver、黄河、长江和珠江等大河流域;二级水网为剩余主要河流;三级水网为省级河流和区域性河流;四级水网为流域内的支流、山洼地区等。国家水网的建设旨在强化统筹谋划,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同时做好顶层设计与协同推进四级水网建设,并构建水灾害防控、水资源调配、水生态保护功能一体化的国家水网,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一)现状分析城市供水管网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它对城市公共卫生和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城市供水管网建设相对滞后,城市供排水管网总体规划不完备,供水管网老化、积垢、漏失等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到城市供水质量。(二)建设思路1、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供水管网改造升级进程;2、全面推进供水管网智能化建设,引入智能水务系统,实现远程监控、自动管理、预测预警;3、加强对供水管网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供水管网长期稳定运行。(三)建设目标1、实现供水管网覆盖全面、供水压力平衡、供水质量可靠的目标;2、在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升级中,注重科技创新和环保理念的应用,促进供水管网的可持续发展。(四)建设措施1、制定城市供水管网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供水管网建设的步骤和目标;2、设置完善的供水管网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排除管网漏损等问题;3、推动供水管网防腐、防积垢工程建设,提高供水质量;4、加大对水源地保护力度,确保供水的可持续性。通过加强城市供水管网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供水质量,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公共卫生做出重要的贡献。三、 结论分析(一)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二)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816.4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401.7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2.93%;建设期利息27.4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72%;流动资金1387.2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6.35%。(三)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816.47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2694.73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121.74万元。(四)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144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11864.63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1852.54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33.91%。5、全部投资回收期(Pt):4.86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5555.19万元(产值)。(五)社会效益综上所述,该项目属于国家鼓励支持的项目,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客观,项目的投产将改善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3816.471.1建设投资万元2401.711.1.1工程费用万元1736.571.1.2其他费用万元606.521.1.3预备费万元58.621.2建设期利息万元27.481.3流动资金万元1387.282资金筹措万元3816.472.1自筹资金万元2694.732.2银行贷款万元1121.743营业收入万元144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11864.635利润总额万元2470.056净利润万元1852.547所得税万元617.518增值税万元544.319税金及附加万元65.3210纳税总额万元1227.1411盈亏平衡点万元5555.19产值12回收期年4.8613内部收益率33.91%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3687.41所得税后第二章 行业分析和市场营销一、 水网建设发展对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已经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水网建设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加强水网建设的必要性、推进水网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及实施水网建设的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一)加强水网建设的必要性1、多样化的需求: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的需求日益增加,包括供水、排水、防洪等多种需求,如不加强水网建设,将难以满足各种需求。2、水资源的日益短缺: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等因素,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加强水网建设可以更好地利用水资源,保证水的平衡供应。3、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加强水网建设可以有效解决水污染问题,保护水质。(二)推进水网建设的重要作用1、促进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水网建设可以增加城市和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和区域的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2、保障人民群众生活:加强水网建设可以保障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需求,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便利。3、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水资源是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水网建设可以更好地应对洪涝等自然灾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三)实施水网建设的对策1、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网建设,加速水网建设的进程。2、技术创新:注重研究和开发先进的水处理技术,推广先进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技术,提高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科技含量。3、强化管理:加强对水网建设的监管和管理,完善水资源管理法规,严格执法,保证水的源头不被污染,确保水质健康。4、拓宽渠道:增加筹资渠道,发挥多元化资本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水网建设领域,促进水网建设的快速发展。总之,加强水网建设是当前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重要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水网建设的稳步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二、 水网建设基本原则(一)综合性原则1、整体规划:水网建设应当全面规划,科学、系统、合理地设计各类水利工程,并且充分考虑其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以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及可持续发展为目标。2、统筹协调:水网建设应当统筹协调各级政府部门之间及各类水利工程之间的关系,确保各项工程协调配套、相互补充,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二)可持续性原则1、生态环境保护:水网建设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尊重自然、保护环境,避免破坏生态平衡,促进自然生态恢复。2、节约用水:水网建设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情况,优化水利工程设计,减少非必要的水损耗,尽可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三)安全保障原则1、风险评估:水网建设前应充分考虑灾害风险,结合地质条件、水文特征、气象条件等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和规避措施,以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2、应急预案:水网建设应制定健全的应急预案,确保在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四)适度发展原则1、因地制宜:水网建设应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等情况,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各种水利工程技术手段,优化组合,确保建设效益最大化。2、投资合理:水网建设应合理安排建设资金,避免大规模开发造成投资浪费和投资回报不足的情况。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水价机制,实现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以上就是水网建设基本原则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三、 水网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用水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然而,由于城市用水管网建设滞后,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因此,为了改善城市的用水条件,应当积极推进水网建设。(二)实施目标1、完善城市用水管网,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2、降低城市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3、提高城市用水安全和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三)实施步骤1、确定实施范围:按照城市用水情况,制定水网建设实施范围,并对不同区域的水资源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和调查。2、编制实施计划:根据实施范围和水资源情况,制定水网建设的详细实施计划,并明确各项工作的任务和责任。3、筹措资金:根据实施计划,合理筹措资金,保证水网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4、开展工程建设:按照实施计划,组织开展工程建设。在建造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环保标准,保护生态环境和水资源。5、加强运维管理:建成后,应加强运维管理,确保水网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同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水网的运行情况及时进行监管和评估。(四)实施保障1、政策保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2、技术保障: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提升水网建设的技术水平。3、人才保障:注重人才培养,建立健全的技术人员队伍,提高水网建设的管理和技术水平。4、社会保障: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加强社会参与,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以上是关于水网建设实施方案的详细论述。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资源,因此,我们需要积极推进水网建设,优化城市用水条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四、 水网建设指导思想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供水和排水管网的建设日益受到重视。为了解决城市用水和污水处理难题,保障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需要积极开展水网建设。本文旨在探讨水网建设的指导思想。(一)合理规划,科学设计水网建设必须坚持合理规划、科学设计的原则。首先,要根据城市用水和排水需求,制定可行、科学的规划方案。其次,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现代技术手段,科学选用材料、设计参数和工艺流程,确保水网建设质量和可靠性。最后,应加强对水网建设各环节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按照规划方案实施建设。(二)节约用水,减少污染节约用水,减少污染是水网建设的基本要求。在水网建设中,应从源头控制,采取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手段,大力推广节水型社会和生活方式。另外,应加强水污染防治措施,强化废水排放管控,推广资源化利用技术和设施。(三)灵活运营,提高效益水网建设必须注重运营管理,提高效益。针对不同的用水需求和经济状况,采取灵活的价格政策和经营模式,降低用水成本,提高用户满意度。另外,应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水网建设管理和运营的科学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总之,水网建设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必须坚持合理规划、科学设计、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灵活运营、提高效益的原则,确保水网建设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效益。五、 水网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的用水需求也不断增加,建设现代化的水网系统已经成为各地政府的重要任务。水网建设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一)机遇国家政策支持:当前,国家正在加大对水网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例如加大财政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和加快落实水利保障基金等,这些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水网建设的进程。市场需求旺盛: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用水量不断攀升,因此,对于水网建设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用水需求还将继续增长,为水网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技术手段日益成熟:水利技术在不断发展和创新,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水网建设更加高效和智能化。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水网建设将会更加便捷和可靠。(二)挑战资金缺口:水网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而且长周期,对财政压力较大。因此,资金缺口是水网建设面临的首要挑战。土地资源紧张:城市的土地资源非常有限,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用水需求的增加,水源的保护和利用也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应急处置能力不足:水网系统一旦遭受灾害或者出现技术故障,将会给城市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因此,水网系统的应急处置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以上是水网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虽然水网建设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是机遇和市场需求依然存在,只要各方共同努力,解决好挑战,可以推动水网建设的快速发展。六、 水网建设发展形势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口增长,城市水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水网建设作为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下面就水网建设发展形势进行详细论述。(一)政策法规的推动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涉及水利、环保等领域的政策法规,这些政策法规为水网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保护条例等,这些政策法规要求加强对城市水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推动水网建设的发展。(二)城市水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城市水环境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污水排放、垃圾处理、河流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这些问题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水网建设的发展。(三)科技的发展带动水网建设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城市水环境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同时,科技的发展也为水网建设提供了新的支持手段,如智能巡检、远程监测等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水网建设的效率和准确性。(四)投资力度逐年增加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水网建设的投资力度,各级政府也将水网建设作为重点项目加以推进。此外,社会资本的介入也进一步促进了水网建设的发展。这些投资力度的增加为水网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综上所述,随着国家政策法规的推动、城市水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投资力度的逐年增加,水网建设的发展形势是越来越好的。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水网建设将更好地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第三章 发展规划分析一、 公司发展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水网建设逐渐成为了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水网建设具体包括构建城市水循环系统、建设雨洪社区、推广绿色建筑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水环境的改善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水网建设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分级利用,即将城市下水道内部的水分为三级:一级为生活污水,通过处理后用于绿化、城市景观等;二级为工业污水,通过专门的处理厂进行深度净化后再排放;三级为雨水,通过收集、蓄存、利用等方式进行回收再利用。同时,水网建设还可以建设雨水花园、沼泽地、绿色屋顶等多个雨洪社区,以实现雨洪治理和城市生态建设。最后,通过绿色建筑的推广,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城市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一)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公司秉承“不断超越、追求完美、诚信为本、创新为魂”的经营理念,贯彻“安全、现代、可靠、稳定”的核心价值观,为客户提供高性能、高品质、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服务,致力于发展成为行业内领先的供应商。未来公司将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市场营销网络的建设进一步巩固公司在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公司将紧密契合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方向进一步拓展公司产品类别,加大研发推广力度,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实力以及市场地位。(二)扩产计划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在相关领域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和技术优势,随着公司业务规模逐年增长,产能瓶颈日益显现。因此,产能提升计划是实现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公司将以全球行业持续发展及逐渐向中国转移为依托,提高公司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巩固并扩大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公司影响力。在产品拓展方面,公司计划在扩宽现有产品应用领域的同时,不断丰富产品类型,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保持公司产品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三)技术研发计划公司未来将继续加大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力度,在现有技术研发资源的基础上完善技术中心功能,规范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流程,引进先进的设计、测试等软硬件设备,提高公司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和产品开发效率,提升公司新产品开发能力和技术竞争实力,为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动力。公司将本着中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相结合、前瞻性技术研究和产品应用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以研发中心为平台,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健全和完善技术创新机制,从人、财、物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确保公司的持续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公司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持续开发。(四)技术研发计划公司将以新建研发中心为契机,在对现有产品的技术和工艺进行持续改进、提高公司的研发设计能力、满足客户对产品差异化需求的同时,顺应行业技术发展,不断研发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提升产品自动化程度,在充分满足下游领域对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同时,强化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巩固公司技术的行业先进地位,强化公司的综合竞争实力。积极实施知识产权保护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是公司今后持续发展的关键。自主知识产权是自主创新的保障,公司未来三年将重点关注专利的保护,依靠自主创新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提高盈利水平。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大量引进或培养技术研发、技术管理等专业人才,以培养技术骨干为重点建设内容,建立一支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搭配的人才队伍,满足公司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公司将采用各种形式吸引优秀的科技人员。包括:提高技术人才的待遇;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实行对口培训等形式,强化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实行就地取才、内部挖掘和面向社会广揽人才相结合。确保公司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公司将加强与高等院校、研发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整合产、学、研资源优势,通过自主研发与合作开发并举的方式,持续提升公司技术研发水平,提升公司对重大项目的攻克能力,提高自身研发技术水平,进一步强化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五)市场开发规划公司根据自身技术特点与销售经验,制定了如下市场开发规划:首先,公司将以现有客户为基础,在努力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各个方面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以求充分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从而不断增加现有客户订单;其次,公司将在稳定与现有客户合作关系的同时,凭借公司成熟的业务能力及优质的产品质量逐步向新的客户群体拓展,挖掘新的销售市场;最后,公司将不断完善营销网络建设,提升公司售后服务能力,从而提升公司整体服务水平,实现整体业务的协同及平衡发展。(六)人才发展规划人才是公司发展的核心资源,为了实现公司总体战略目标,公司将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培训、薪酬、绩效和激励机制,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潜力,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公司将立足于未来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快人才引进。通过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和评估机制,满足公司的发展需要。一方面,公司将根据不同部门职能,有针对性的招聘专业化人才:管理方面,公司将建立规范化的内部控制体系,根据需要招聘行业内专业的管理人才,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技术方面,公司将引进行业内优秀人才,提升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加公司核心技术储备,并加速成果转化,确保公司技术水平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公司将建立人才梯队,以培养管理和技术骨干为重点,有计划地吸纳各类专业人才进入公司,形成高、中、初级人才的塔式人才结构,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储备力量。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整合的重要途径,未来公司将强化现有培训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培训制度,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并根据公司的发展要求及员工的发展意愿,制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公司将采用内部交流课程、外聘专家授课及先进企业考察等多种培训方式提高员工技能。人才培训的强化将大幅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使员工队伍进一步适应公司的快速发展步伐。公司将制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结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人才成长和潜力挖掘的激励政策。根据员工的服务年限及贡献,逐步提高员工待遇,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力打造团结协作、拼搏进取、敬业爱岗、开拓创新的员工队伍,从而有效提高公司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二、 保障措施(一)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积极推进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全面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建立健全产业有序转移的需求发现和对接服务机制,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措施和创新性政策。积极推进区域创新主体市场化合作,协同实施一批技术创新工程,联合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和产业升级转移,合作搭建区域服务业融合创新和展示交易平台,支持企业跨行业、跨区域开展合作。(二)改善行业管理完善运行监测体系,加强运行监测,定期发布行业信息,促进行业平稳运行。加强行业管理,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加强信息交流、行业自律、企业维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三)推进科技创新应用发挥科技创新及推广应用优势,建立产业创新试验区,对重点项目给予财政补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带动产业快速发展。(四)激活市场需求选择部分重点领域,统筹实施应用示范工程,带动产业整体提升。完善标准体系,促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五)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域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充分发挥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规划实施的领导和组织协调作用,协调解决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确保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得以实现。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全局意识,切实履职尽责,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面推进产业领域各项工作。 (六)加大政策支持研究制定协同处置项目在布局、准入、财税、信贷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加大对联合重组、淘汰落后、综合利用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第四章 公司治理一、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融合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既有不同点,也有相同点,既有分离区域,也有交叉领域。离开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就没有完整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风险管理方面的成功;同时,公司治理结构同样也离不开内部控制制度,如果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做支撑,公司治理结构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的目标也必然会落空。可以看到,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实质上是一种互动关系,即有效的公司治理对完善内部控制至关重要;反过来,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通过产生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也能优化公司治理机制。1、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不是主体与环境的关系迄今为止,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在理论上仍未有统一定论。AICPA的审计准则第55号和COSO的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这两个研究报告均把董事会及其对待内部控制的态度认定为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由于董事会是现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所以很多人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环境要素,内部控制框架与公司治理机制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这种认识是否正确也是值得商榷的。首先,根据哲学环境论的有关知识,环境是与主体相对应并外在于主体的。如果将两者的关系定义为环境论,那么就意味着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没有重叠和交叉的主体。其次,环境论降低了公司治理对于内部控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按照哲学内外因理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只起一定的促进作用。环境作为非决定性的外部影响因素,其需要通过内部因素的转化才能起作用。这样人们就会有意或者无意地把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及其意义缩小。最后,环境论也忽视了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的重要性,或者说没有看到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具有一定的反向促进作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并非完全独立,存在着联系与区别。因此,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不是主体与环境的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包含、相互融合的关系。2、离开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就没有完整性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才能保证不同层次控制目标的一致性,只有从源头实施内部控制,才能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公司治理不能很好地解决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代理问题,则企业管理当局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改进内部控制,再好的内部控制也无法提供“合理保证”。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不能割裂,需将内部控制纳入公司治理路径之上。两权合一时,股东和股东会直接实施内部控制;两权分离时,利益相关者通过董事会或监事会间接控制,由股东会或董事会设计监控制度,考核、评价经理层绩效。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才能保证不同层次控制目标的一致性;只有从源头实施内部控制,才能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能够维护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而不是维护某一类或少数利益相关者的权益。3、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障从公司治理角度认识内部控制,是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的本质、发挥内部控制作用的前提,企业内部控制内涵和外延得以升华正是内部治理结构作用的结果。内部控制是在公司治理解决了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之间的权、责、利划分之后,作为经营者的董事会和经理为了保证受托责任的履行,而做出的主要面向次级管理人员的控制。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障,如果内部控制失效,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也就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的经营者就无法进行正确的决策。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确保公司管理行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有利于董事会行使控制权从而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有利于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有利于保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利益,实现共同治理。在我国,事实上企业控制权相当大程度转移到管理者手中,良好的内部控制是公司法人主体正确处理各个利益相关者关系、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重要保证。总之,如果内部控制不能与公司治理兼容,将导致治理成本骤增;如果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公司治理留下的空间将导致机会主义行为,由此可能演变为制约公司发展的顽疾。二、 高级管理人员(一)高级管理人员的定义根据2013年修订的公司法的规定,高级管理人员,是指公司的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在现代企业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西门子创始人乔治西门子曾这样总结他的管理心得:“没有有效的高层管理,企业只不过是一堆应予拍卖的办公室家具而已。”在管理大师德鲁克看来,如果不把高层管理的任务看作是一种独特的职能、一种独特的工作,并按此进行组织,那么它就不能完成。在高管团队中,最重要的角色是经理人。经理人是指在一个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企业中承担法人财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全面负责企业经营管理,对法人财产拥有绝对经营权和管理权,由企业在职业经理人市场(包括社会职业经理人市场和企业内部职业经理人市场)中聘任。经理人的主要职能是辅助法定业务执行机关执行具体业务,具体实施董事会决定的事项。它并非公司强制设置的机构,公司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设置与否。经理人与公司是有偿委任的关系,经理人的报酬及分配方法,由董事会特别决议确定。值得注意的是,此处所说的经理人可以指总经理、经理、副总经理、副经理等。通常一个公司的经理人人数是不确定的,公司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设置。经理人的任期不得超过董事一届的任期,任期由公司章程决定。(二)经理人的任职资格1、积极资格经理人可以是股东,也可以不是股东;经理人可以是董事,也可以不是董事;经理人必须是自然人;经理人可以具有本国国籍,也可以没有本国国籍;经理人必须在国内有住所或居所。2、消极资格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公司的经理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犯有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罪或者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5年,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5年;担任因经营不善破产清算的公司、企业的董事或者厂长、经理,并对该公司、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3年;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3年;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另外,国家公务员、军人、公证人、律师等不得担任公司的经理人,监事不能兼任同一公司的经理人。(三)经理人的委任和退任经理人的委任由董事会负责,以普通决议形式进行。当出现以下退任事由时,经理人应当退任。(1)委任终止事由发生,如经理人死亡、破产或丧失行为能力。(2)辞职。经理人可随时辞职,无需董事会通过。但除因非可归责于经理人的事由而致使经理人不得不辞职外,如果在不利于公司的时候辞职,经理人应负损害赔偿责任。(3)决议解任。董事会可随时解任经理人。除因非可,归责为公司的事由而致使公司不得不将经理人解任外,若在不利于经理人的时候将其解任,公司应负损害赔偿责任。(4)失格解任。当发生经理人“消极资格”中所列事项之一时,失格解任事由出现时经理人应当退任。(四)经理人的权限1、一般事务管理权一般事务管理权主要包括: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并向董事会报告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公司年度计划和投资方案;在公司所造具的会计表册上签名盖章;拟订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拟订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制定公司的具体规章:提请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聘任或者解聘除应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管理人员;拟定公司职工的工资、福利、奖惩,决定公司职工的聘用和解聘;提议召开董事会临时会议;公司章程或董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2、公司代表权经理人对于第三人的关系,就所任事务有代表公司实行诉讼上或诉讼外行为的权限,但必须要有公司的书面授权。3、经理人的权利经理人的权利包括向公司请求预付处理委任事务的必要费用的权利;向公司请求偿还因处理委任事务所支出的费用及自支出时起的利息的权利;向公司请求代其清偿因处理委任事务所负担的必要债务,未至清偿期的,请求公司提供担保的权利;向公司请求赔偿其处理委任事务时,因非可归责于自己的事由所导致的损害的权利。三、 公司治理原则的概念广义的公司治理原则包括有关公司治理的准则、报告、建议、指导方针和最佳做法等,它通过一系列规则建立一套具体的公司治理运作机制,维护投资者和其他利害相关者的利益,促进公司健康发展实现公司的有效治理。公司治理原则可以帮助政府对本国公司治理方面的法律、制度和管理机制框架进行评估、改进,也可以为上市公司(甚至是非上市公司)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提供指导、借鉴,还对股票交易所、投资者和其他在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中起作用的机构提供了参考和建议。公司治理原则不具有强制约束力,其目的不在于制定详细的国家立法,而是为人们提供某种参考。比如政策制定者在审查并制定反映本国特定的经济、社会、法律和文化环境特色的有关公司治理的法律和监管框架时,可以公司治理原则为参考;再如市场参与者,可以参考公司治理原则制定自身的公司治理制度。公司治理原则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应根据环境的重大变化不断重新对其进行审查。为了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保持竞争地位,公司必须不断创新并使自己的公司治理状况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这样才能使公司不断满足新的需求,抓住新的机遇。同样,政府有义务制定一个有效的规范框架,保持足够的灵活性,使市场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并能对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做出反应。政府和市场参与者可以根据成本与收益的比例,自己决定是否采纳这些原则。四、 内部控制目标的设定(一)制订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般是稳定的,但与其相关的业务层面的目标具有动态性,会随着内部和外部的条件而调整。在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设计过程中,首先要确定企业层面的目标,即战略目标。战略目标需要通过董事会及员工的相互沟通后确定,同时还要有支持其实现的资金预算及战略计划。战略目标的制订需要经过如下5个阶段。(1)明确企业发展目标。企业在长期规划中应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通过培训、发放宣传手册、领导讲话等方式将企业层面的目标清晰地传达给员工。(2)制订实现目标的战略规划。企业通过SWOT分析,在了解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基础上制订帮助企业实现目标的战略规划。(3)制订年度计划及资金预算。企业根据制订的中长期战略规划,编制年度经营计划。该年度经营计划应符合企业中长期战略规划的效益目标、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构。(4)企业编制年度预算。企业应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原则编制全面预算,将战略目标进一步分解、细化与落实。(5)企业编制企业预算管理办法,明确编制预算的基本原则、内容、编制依据等。(二)确定业务层面目标业务层面目标包括合规目标、资产目标、报告目标和经营目标它来自企业战略目标及战略规划,并制约或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业务层面的目标应具体并具有可衡量性,并且与重要业务流程密切相关。业务层面目标的制订需要经过如下四个阶段。(1)设定业务层面目标。企业的总目标及战略目标规划为业务层面目标的设定指明了方向,业务层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总体目标的要求提出本单位的目标,通过上下不断沟通最终确定。(2)根据企业的发展变化,定期更新业务活动的目标。(3)配置资源以保证业务层面目标的顺利实现。企业在确定各业务单位的目标之后,将人、财、物等资源合理分配下去,以保证各业务单位有实现其目标的资源。(4)分解业务目标并下达。企业确定业务层面的目标后,再将其分解至各具体的业务活动中,明确相应岗位的目标。(三)合理确定风险承受能力为了合理地确定风险承受能力,在目标设定阶段,企业必须解决以下3个基本问题。(1)风险偏好。风险偏好是指企业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愿意接受的风险程度。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对风险偏好加以度量。风险偏好与企业的战略直接相关,在战略制定阶段,企业应进行风险管理,考虑将该战略的既定收益与企业的风险偏好结合起来,目的是帮助企业的管理者在不同的战略之间选择与企业的风险偏好相一致的战略。(2)风险容忍度。风险容忍度是指在企业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对差异的可接受程度,是企业在风险偏好的基础上设定的对相关目标实现过程中所出现的差异的可容忍限度。企业风险管理(2016)将风险容忍度确定为可接受的绩效变动区间,该定义更加明确和可度量,有助于组织在给定绩效目标下量化可以承受的风险边界。(3)风险组合观。风险管理要求企业管理者以风险组合的观点看待风险,对相关的风险进行识别并采取措施,以使企业所承受的风险在风险偏好的范围内。对企业内每个单位而言,其风险可能落在该单位的风险容忍度范围内,但从企业总体来看,总风险可以超过企业总体的风险偏好范围。因此,应以企业总体的风险组合的观点看待风险。五、 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关系公司治理关心的是“公司应走向何方”,而公司管理关心的是“公司怎样到达那里”。公司治理的核心是确定公司的目标并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公司管理的核心是确定实现目标的途径。管理是运营公司,治理是确保这种运营处于正确的轨道。两者都是针对同样的终极目标,即实现财富的有效创造,只是扮演的角色不同,公司治理通过建立权力制衡的机制而实现其机能,公司管理是对组织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既定目标。KennethDayton认为,治理与管理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谁也不能脱离谁而存在。治理规定了整个企业运作的基本网络框架,管理则是在这个既定的框架下驾驭企业奔向目标。缺乏良好治理模式的公司,就像一座地基不牢固的大厦一一没有公司管理体系的畅通,单纯的治理模式也只能是一个美好的蓝图,缺乏实际的内容。纵观管理理论的发展,从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波特的竞争战略研究到哈默的企业再造理论,企业管理理论与相应的管理实践范围由小到大,由刚性的管理措施逐步发展到注重组织、个体行为的柔性管理理念,由企业的作业管理层次发展到从战略到作业的全方位管理。早期的公司管理注重作业层,与公司治理几乎是分割的。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竞争的激烈,制订战略成为企业发展首要考虑的问题,公司管理的重心转向战略管理,这一转变使公司管理与公司治理开始有了共同的领域,并日益融合。战略管理一般包括两个部分,即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其过程又可分为提议、批准、贯彻和监督四个阶段。战略管理一般由总经理提出战略动议,经过董事会(股东大会)批准认可,然后再由总经理组织分解、贯彻和实施,同时此过程又受到董事会等的监督和控制。因此,战略管理的参与者即是公司治理、公司管理中各个层次的集合体,治理层负责批准和监督,管理层负责提议和实施。由此,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之间的连接点在于公司的战略管理层次,特里克对两者的关系做了形象的图示分析。六、 决策机制(一)决策机制的概念决策机制是通过建立和实施公司内部监督和激励机制,来促使经营者努力经营、科学决策,从而实现委托人预期收益最大化。公司内部决策机制要能够实施,信息充分是必要前提;优化决策方案是关键;决策民主化是科学决策的保障。公司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构成。决策机制解决的就是,公司权力在上述机构中如何能够科学、合理地分配。决策机制是公司治理机制的核心。因此,为了便于决策者更好地行使指挥权,在企业中必须建立完善的决策系统,包括决策支持系统、决策咨询系统、决策评价系统、决策监督及决策反馈系统。只有完善以上五个系统,才能使决策机制趋于完善。(二)公司内部决策机制设计原理决策活动分工与层级式决策是公司内部决策机制设计的原理。在决策产生的模式中。一种是英雄式领导的个人决策,一种是决策委员会式的集体决策。一人制的老板决策通常比较常见,公司拥有一个英雄式的超能干的老板,老板既是决策人又是执行人,在决策上往往凭一己之力,经常会做出拍脑袋的决策,而不是经过充分论证的。当然一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直觉拍脑袋决策并不总是无效,任何决策都不是百分之百的精准,所以凭个人的拍脑袋决策也有撞上大运的时候,但这明显增大了决策的风险,整个组织的行动方向寄托在一个人的拍脑袋上,这是非常危险的。毕竟一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是有限的,尤其在涉及到多学科复杂性问题时人是很难完成的。所以决策层面上如何建构成一个更有知识,更聪明的全能型“头脑”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多个头脑的“集成”来实现。整合更多的不同专业背景的头脑形成专业化分工,再整合集成形成一个超能的远大于个人的头脑。层级式决策机制是指在一个决策者的辖区内,决策权的层级分配和层级行使。其优点在于:第一,可以发挥集体决策的优势以弥补个人决策的不足;第二,组织内部的分工与协调使交易费用大大降低从而形成对市场交易的替代。其缺点:一是由于信息的纵向传输和整理,容易给最高决策者的决策带来失误:二是这种决策机制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性领导过程,所以难免出现各层级决策的动力不足,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偷懒和“搭便车”行为。(三)公司内部决策机制的主要内容1、股东大会的决策(1)股东大会决策权的基本内容。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拥有选择经营者、重大经营管理和资产受益等终极的决策权。从多数国家的公司立法规定来看,股东年会的决策权主要内容为:决定股息分配方案;批准公司年度报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其他会计报表;决定公司重要的人事任免;增减公司的资本;修改公司章程;讨论并通过公司股东提出的各种决议草案。(2)股东大会的决策程序。股东大会行使决策权是通过不同种类和类别的股东大会来实现的。一般地说,股东大会主要分为普通年会和特别会议两类。此外,根据公司发行股票类别的不同,存在类别股东大会。(3)股东大会的决策方式。股东大会的决策是以投票表决的方式来实现的,表决的基础是按资分配,所有投票者一律平等,每股一票。具体的表决方式有直接投票、累积投票、分类投票、偶尔投票和不按比例投票五种。2、董事会的决策(1)董事会决策权的基本内容。在股东大会闭会期间,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关,是公司的法定代表。除了股东大会拥有或授予其他机构拥有的权力以外,公司的一切权力由董事会行使或授权行使。董事会的重大决策权,不同国家的立法有一些区别,但主要的或者类似的决策权包括:制订公司的经营目标、重大方针和管理原则;挑选、聘任和监督经理层人员,并决定高级经理人员的报酬与奖惩;提出盈利分配方案供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修改和撤销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决定公司财务原则和资金的周转;决定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价格、工资、劳资关系;代表公司签订各种合同;决定公司的整个福利待遇;召集股东大会。(2)董事会的决策程序。董事会的决策权是以召开董事会并形成会议决议的方式来行使的。如果董事会决议与股东大会的决议发生冲突,应以股东大会决议为准,股东大会有权否决董事会决议,甚至改造董事会。董事会会议又分为普通会议和特殊会议。参加董事会会议的人数必须符合法定人数要求,只要由出席会议的董事法定人数中的多数通过的决议,就应当视为整个董事会的决议,但是公司章程中有特别规定的除外。(3)董事会的决策方式。董事会会议决议是以投票表决的方式做出的,表决采取每人一票的方式,在投票时万一出现僵局,董事长往往有权行使裁决权,即投决定性的一票。对于公司治理的决策机制,从另一方面说,公司决策是一个从分歧、磋商、妥协到形成统一认识的过程。除了上述决策权的分配外,按照程序来决策是所有层面决策有序进行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决策程序一般可以分为决策准备、决策方案的产生、决策方案的讨论和最终决定(形成决议)4个相互衔接的阶段。七、 信息与沟通的作用信息与沟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信息与沟通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载体未来竞争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企业内外部的有效信息来源以及充分沟通上。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要求企业必须加强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加工和运用。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内部控制体系的整个过程,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载体,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乃至战略目标的实现。(二)信息与沟通是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生命线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依据环境来制定相应的措施,整个过程就是通过连续不断的信息反馈来纠正错误,并不断改进与完善。因此,信息与沟通为管理层监督各项活动并在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提供了保证。另外,信息与沟通是保障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企业内部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管理,外部实现了与供应商、客户的信息共享,使得信息传递更加流畅,从而使内控运行的效率得到提高。(三)信息与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从纵向来看,管理层通过信息与沟通下达任务,了解业务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其中隐藏的风险。这种自上而下的沟通方式同样伴随着企业有关目标、风险、管理流程信息的传递。而员工则通过自下而上的沟通方式向管理层反映有关一线经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使管理层能够及时地了解相关信息,动态地优化管理及控制流程。从横向来看,不同部门、不同职责的员工之间通过有效的沟通来传达各自信息需求、信息缺口,有助于信息交流与共享,从而最大化地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广泛的信息沟通通过辅助决策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通过加强管理和控制来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通过保障内控效率和效果来保证财务报告和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