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0016237 上传时间:2021-01-25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7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三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一、诊断的意义 二、诊断的程序 一般包括:症状的识别与描述,调查询问病史与有关档案,采样 检查(镜检),专项检测,逐步排除得出适当结论。 诊断是从症状等表现型特征来判断其病因,确定病害种类。 鉴定则是将病原物的种类和病害种类同已知种类比较异同,确定其 科学名称或分类上的地位。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诊断 对于一些不太常见或一些新病害的病原鉴定应遵循 柯赫氏法则 针对侵染性病害,共 4条。 1,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 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 3,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出相同症状的病害; 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形状与原来的 记录( 2)相同。 绝大多数病害的诊断可以采用柯赫氏法则, 三、柯赫氏法则( Kochs Rule) 专性寄生物例外, 复合菌原引起的病害例外。 非侵染性病害可采用类似的原则。 四、植物病害的诊断要点 (一)侵染性病害 1,寄生植物引起的病害:外生植物。 2,线虫病害:虫瘿、胞囊、芽坏死、矮化、缺肥状。 3,真菌病害:病征、子实体。注意区分腐生物。 4,细菌病害:菌脓、斑点、腐烂、萎蔫、肿瘤,可用染色、血清学和噬 菌体判断。 5,菌原体病害:矮缩、丛枝、小叶、黄化、变态。借助电镜, 对四环素 敏感,对青霉素不敏感。 6,病毒病害:花叶、矮缩、坏死。可用摩擦接种,指示植物,电镜诊断。 7,复合侵染:分开来诊断。 (二)非侵染性病害 无病征,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没有发病中心。 1,大面积同时发生:主要由于环境污染,或冻害、干热风等 2,只限于某一品种:遗传性障碍、缺素症。 3,枯斑、灼伤,多集中在某一部位,无既往病史:多为药害、肥害。 4,新叶或老叶生长不良或变色:多为缺素症。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 植物病害防治就是通过人为干预,改变植物、病原物与环 境的相互关系,减少病原物数量,削弱其致病性,保持与提高 植物的抗病性,优化生态环境,以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从而 减少植物因病害流行而蒙受的损害。 按照防治原理分为: 回避( avoidance) 杜绝( exclusion) 铲除( eradication) 保护( protection) 抵抗( resistance) 治疗( therapy) 主要是针对 x0, r 和 t。 见表 13-1。 不同病害防治方法不同,过分依赖一种措施是危险的。 植保方针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综合防治 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 生态系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 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必要的措 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 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综合防治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Integrated Pest Manage- ment, IPM) 含义一致。 开展综合防治,要明确主、兼治对象,制订防治策略和 经济阈值,发展病害监测技术和预测技术,应用关键防治技 术,不断进行优化,达到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第三节 植物检疫 1、植物检疫: 是一项法规防治措施,它是指由国家颁布 条例和法令,对植物及其产品,特别是苗木、接穗、插 条、种子等繁殖材料进行管理和控制,防止危险性病、 虫、杂草传播蔓延。 2、植物检疫的任务 禁止危险性病、虫、杂草随着植物及其产品由国外输入到国内或由 国内输出到国外; 将在国内局部地区已发生的危险性病、虫、杂草封锁在一定范围内, 严格禁止其传播到尚未发生的地区,并且采取各种措施逐步将其消灭; 当危险性病、虫、杂草传人新区时,要采取紧急措施,不惜花费人力、 物力、财力将其彻底消灭,以防后患。 3、植物检疫对象的确定 植物检疫对象分为两类 对内检疫对象和对外检疫对象 经过风险评估后,凡符合局部地区发生、能够随植物及其产品人 为传播、且传入后危险性大的有害生物均可被列为检疫对象。 4、植物检疫的主要措施 划分 “ 疫区 ” 和 “ 保护区 ” 。 产地检验和现场检验 。 对感染有病虫的种子 、 苗木及其繁殖材料在发 送地点及到达地点进行消毒处理 。 对外检疫工作 , 由检疫机关在港口 、 机场 、 车站 、 邮局等 地进行 。 对于进出口的种子 、 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 , 由检 疫机关进行严格的抽样检查 , 如发现检疫对象 , 必须禁止 其输入或输出 。 在抽样检查时如发现可疑的 、 当时无法确定的检疫对象材 料 , 一定要在隔离的温室或苗圃种植 , 或在室内进行分离 培养 , 得出肯定的结论后才能决定处理办法 。 第四节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 就是通过栽培方式和栽培制度的改变,通过一系列栽培 技术措施的合理应用,调节病原物、寄主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菌生存繁殖的条件,减少病原 物的初侵染来源和降低病害的发展速度,从而减轻病害的发生。 优点:这种措施可与常规栽培管理结合进行,不需要特殊设施。 是一种最经济、最基本的防治方法。 缺点:有局限性,单独使用有时收效慢,效果低。 措施 1建立无病留种田,培育无病种苗 2田园卫生 3栽培措施 (1)适当调整播期 (2)改变种植方式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3)加强土水肥管理 (4)合理修剪 4轮作 5 适期采收和合理贮藏 第五节 抗病品种的选育 1、利用抗病品种防治植物病害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 人类已利用植物抗病品种控制了多种大范围流行的毁灭性病害。 菊花、香石竹、金鱼草等:锈病 翠菊:紫菀萎蔫病 菊花:叶线虫病 土传病害、病毒病害及树木病害,难以用农业措施和农药防治的病 害,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几乎是唯一可行的防治途径 可以避免和减轻因过分依倚重农药而出现的残毒和环境污染问题 可以代替或减少杀菌剂的使用,大量节省田间防治费用。 2、选育抗病品种:通过引种,选种或杂交育种等手段, 选育出高产抗病的新品种。 3、育种目标: 高产,优质,适应性,抗病性(病害对象、兼抗对 象、抗病性类型、抗病程度) 4、育种途径: 引种 选育 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 细胞工程 基因工程 第六节 生物防治 1、定义: 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产物来抑制病原物的生存和活动,从而减轻病害的发生,这 种防治病害的方法,称为生物防治。 2、优点: 不污染环境, 对人畜无毒, 对植物无副作用 3、缺点: 防治效果一般不及化学农药显著 防效受环境条件等影响较大 一般生防制剂的效果达到 60 70,就可以认为是较理想的 适用范围较窄 生防制剂的生产、运输、贮存又要求较严格的条件 4、作用: 通过调节植物的微生物环境 减少病原物接种体数量 降低病原物致病性 抑制病害的发生 生物防治 5、生防机制 拮抗作用 :有益微生物产生抗菌物质,抑制或杀死病原菌。 竞争作用: 存在于同一生境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微生物之间争夺这一生境内的 空间、营养、氧气等的现象。 重寄生作用: 是指病原物被其它微生物寄生的现象 捕食作用: 指在土壤中的一些原生动物和线虫可以捕食真菌的菌丝和孢子以 及细菌等,从而影响土壤中真菌的种群密度。 交叉保护作用: 指预先接种弱毒微生物诱发植物的抗病性,从而抵抗强毒病 原物侵染的现象。 诱导抗性作用: 生防菌通过激发植物自身的防卫反应而增强植物对病原物抗性 的现象。 放射土壤杆菌产生的细菌素 A、 木霉菌寄生于棉花枯萎病菌菌丝 B、 木霉菌寄生于腐霉菌菌丝 C、 木霉菌寄生于立枯丝核菌菌丝 A C B 第七节 物理防治 定义:主要是通过热力处理、射线辐射等方法处理种子、苗木和土壤等, 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汰除 热力处理 ( 1)温汤浸种 ( 2)土壤的热力消毒 射线处理 外科手术处理治疗枝干病害 恒温浸种 变温浸种 冷浸日晒法 第八节 化学防治 1、定义: 用化学药剂控制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方法,称为化学防治 。 2、优点: 高效速效, 使用方便, 经济效益高 3、缺点: 植物产生药害 引起人畜中毒 杀伤有益微生物 导致病原物产生抗药性 造成环境污染 保护作用 治疗作用 表面化学治疗 内部化学治疗 外部化学治疗 化学免疫 钝化作用 4、化学防治的基本原理 5、杀菌剂的剂型 可湿性粉剂 胶悬剂 乳油 水剂 烟剂 熏蒸剂 6、杀菌剂的使用 杀菌剂的正确使用方法,是在深入了解病害发生规律的 基础上,常根据杀菌剂的性质、加工剂型、环境条件、 物候期等多种因素确定的。施药方法确定后,还应精确 计算用药量及配药浓度,严格掌握使用过程中的技术要 领,保证施药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药效,达 到经济、安全、有效的目的。 7、杀菌剂的使用方法 种苗处理 浸种 拌种 种衣法 土壤处理 穴施、沟施法 浇灌法 翻混法 植株喷药 喷雾 喷粉 a药剂选择 b喷药适期 c药剂浓度 d喷药次数 e喷药质量 8、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原因 在同一范围内长期连续多次使用单一药剂的结果;其次, 同一药剂使用浓度的不断提高,也能加速病菌抗药性的 产生。 保护剂杀菌谱广,而且大部分是多作用点的抑制剂,不 易产生抗性菌;内吸治疗剂特异性强,且多数具有专化 的作用点,易通过单基因突变而获得抗药性,较易产生 抗性菌。 病原菌的抗药性存在 “ 交叉抗性 ” 现象 。 9、抗药性的治理 为了延缓抗药性的产生,使用农药时要做到交替用药和 混合用药。 交替用药就是在一个地区,切忌长时期施用一种或几种 作用、性能相似的农药,应该交替使用作用机制不同的 几个农药品种 。 混合用药就是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用方式和机制不同 的药剂混合使用,可以避免病菌抗药性的产生或者减缓 抗药性的发展速度。 提高用药技术,确定用药适期、用药次数、 用药剂量也是延缓抗药性产生的一条有效途径 。 10、杀菌剂的合理使用 根据病原物、寄主、用药时期正确选用农药种类 。 防止产生药害 药剂方面 植物方面 环境条件 用药方法 避免农药对环境和果品、蔬菜的污染 避免高温时用药 酸性和碱性农药不能混合使用 施药人员要注意安全防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