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铁锂行业发展概况

上传人:泓*** 文档编号:193877591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磷酸铁锂行业发展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磷酸铁锂行业发展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磷酸铁锂行业发展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磷酸铁锂行业发展概况一、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潜力巨大,未来有望保持高速增长锂电池正极材料应用前景广阔,未来主要发展驱动主要来自动力电池以及储能电池。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方面,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规划出台,行业需求将出现爆发式增长。储能市场方面具备较大挖掘潜力。目前最具开发潜力的主要是风光电场、商业化削峰填谷电力项目、传统电厂和微电网等下游市场,可再生能源的加速建设,使得储能的商业化应用更加迫切。综合锂电池正极材料未来在动力电池、消费电池、储能电池三个方面应用情况,前瞻初步预测到2027年,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14470亿元。根据近年来锂电池技术的发展及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情况来看,锂电池正极材料未来将主要以三元材料的主流位置、高镍化以及多种材料共存的方向发展。二、 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市场规模锂电池是一种常用的二次电池,其工作原理是依靠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移动来实现多次充放电,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且无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储能设备、电动工具等领域。锂电池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材料构成。其中,正极材料是影响锂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关键因素,决定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安全性,进而影响电池的综合性能。此外,由于正极材料在锂电池材料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达30-40%,其成本也影响了电池整体成本的高低。目前,新能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三元材料(即镍钴锰酸锂(NCM)或镍钴铝酸锂(NCA)和磷酸铁锂(LFP)两种,NCM是目前主流的三元材料路线,NCA目前仅有特斯拉和大众的少数车型使用,磷酸铁锂更多地应用在新能源商用车上。其中,公司的主要产品电池级硫酸锰主要用于锂电池三元NCM正极(前驱体)材料,电池技术路线的发展对公司电池级硫酸锰业务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根据GGII统计,2021年中国正极材料总出货量为112万吨,同比增长11961%。受新能源汽车、储能、电动工具等领域市场增长带动,2021年中国正极材料等锂电池主材实现同比大幅增长。其中,我国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为422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为47万吨。根据GGII的调研数据,2020年全球三元正极材料出货430万吨,同比增长254%,带动全球三元前驱体出货量42万吨。GGII预计2025年全球三元正极材料及前驱体出货量将分别达到200万吨及160万吨,增长空间广阔。根据GGII统计,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市场出货量快速增长至2021年42万吨,2015-2021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4991%。三、 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壁垒(一)锂电池正极材料研发与经营人才储备壁垒新能源行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实现产业化时间相对较短,能否实现规模化生产较为依赖技术团队的技术实力与相关行业经验积累。特别是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先期进入的企业因其先发优势形成了深厚的技术积累,并拥有成熟的技术研发与生产团队,新进入企业赶超难度较大。而研发及生产经营管理方面人才梯队建设,是决定企业能否在行业中立足并迅速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此外,采购、销售团队的专业素质、市场洞察力、与客户及供应商默契的协助同样需要长期维护沉淀积累,由此针对新进入企业而言形成了较高的人才壁垒。(二)锂电池正极材料工艺技术壁垒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工艺较为复杂,对生产过程各环节的把控较为严格,且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门槛高,研发难度大。近年来,在业内研发人员的不断努力下,新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正不断向高循环寿命、高安全性、低成本的方向发展,生产工艺及研发技术壁垒也不断提高。行业新进入者短期内较难突破关键工艺技术,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三)锂电池正极材料优质客户壁垒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是锂电池生产的核心材料,主流锂电池生产厂商对正极材料供应商实行严格的体系认证,对供应商的技术研发实力、生产工艺、产品品质控制、规模化供应能力、财务稳定性、生态环保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认证,通常从前期客户接触到产品批量出货供应一般要经历较长时间的验证期。因此,主流锂电池生产厂商对原料质量要求严格,而新供货商认证周期较长,对长期合作的正极材料供货商粘性较大,一般不会轻易更换。(四)锂电池正极材料规模化生产的资金壁垒规模化生产对资金要求较高,作为原材料生产型企业,前期需要投入大额资金新建厂房、购买设备、组装生产线。同时,碳酸锂等主要原材料的采购价格持续上升,导致原材料占生产成本比例较高,日常运营需大量资金支持。由此形成了较高的资金壁垒。四、 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基本风险特征(一)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技术路线变化的风险目前形成规模化商业应用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主要包括磷酸铁锂、三元材料、钴酸锂和锰酸锂,不同正极材料在性能、安全性、成本等方面各有优劣,应用领域有所差异。随着宁德时代CTP技术以及比亚迪刀片电池技术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磷酸铁锂电池性能大幅提升,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在动力电池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226GWh,其中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出货量超117GWh,出货量同比增长超250%。未来若电池行业技术路线发生较大变化,特别是钠离子电池技术、固态电池技术的逐渐成熟,行业内企业不能根据情势变化作出前瞻性判断、快速响应与精准把握市场,不能很好地应对新产品研发中存在的风险,或者技术水平无法满足市场要求,则可能对行业内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二)锂电池正极材料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通常正极材料生产商的原材料是其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以磷酸铁锂产品为例,其原材料包括碳酸锂和磷酸铁等。受下游锂电池厂商对磷酸铁锂需求的快速上升和上游碳酸锂等原材料供应不足的影响,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从2020年初的约53万元/吨陆续攀升至2022年初的50万元/吨左右。由于原材料采购成本占产品成本的比重较高,若主要原材料市场供求变化或采购价格异常波动,可能对行业内企业的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三)锂电池正极材料产业政策变化的风险锂电池正极材料最终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电子等领域,相关行业的产业政策对行业业绩有着一定的影响。自2009年以来,得益于环保政策以及对新能源产业的各项支持政策,包括新能源汽车以及清洁能源等产业在政府补贴、税收优惠、数量推广等方面受到了大力扶持,对新能源领域相关企业的业务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若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或储能产业的相关支持政策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可能会导致行业内企业的经营业绩不及预期。(四)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规模增长迅速,带动国内锂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快速发展,加上政府对相关产业的各项支持和补贴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厂商进入锂电池正极材料产业,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另一方面,下游各大锂电池生产商,出于供给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考虑,通常会同时维持多个供应商,各供应商之间需要在产品品质、销售价格、供货能力等方面进行竞争。若行业内企业无法在产品品质、技术水平、成本控制、品牌建设以及客户资源等方面保持竞争优势,则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会对其盈利水平及市场份额产生不利影响。五、 行业竞争格局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国内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已经形成了以京津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三大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产业基地。从产量来看,2021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市场份额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是德方纳米、长远锂科与容百科技,市场份额分别为884%,691%与652%。按出货量来看,2021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市场份额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是厦门钨业、天津巴莫与德方纳米,厦门钨业市场份额为10%,天津巴莫与德方纳米均为6%。当前业内主要企业锂电池正极材料产能悬殊,产品布局方向不一,综合来看,厦门钨业、容百科技与当升科技无论是在业务体量、产能规划方面,还是在盈利能力与业务布局方面,都拥有绝对竞争力,是国内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绝对领先的企业。六、 行业政策背景:新能源汽车与储能行业双双助推锂电池产业链需求增长从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政策环境来看,近年来,我国出台多部政策鼓励锂电池行业的发展,行业相关标准陆续出台。未来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发展将逐渐规范化、标准化,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鼓励政策的陆续实施,我国锂电池产业链需求将进一步提高,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七、 正极材料市场增长空间大,产能快速扩张(一)正极材料市场规模由于上游锂、钴、镍等金属价格的大幅上涨,正极材料的价格也随之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整个正极材料行业在2021年呈现价量齐升的繁荣景象并一直延续至今。2021年中国正极材料的产值达到14191亿元,同比增长1231%,超过2017年产值的增幅。根据EVTank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为1094万吨,同比大幅增长985%。其中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455万吨,占比416%,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422万吨,占比386%,磷酸铁锂出货量反超三元正极材料。GGII预测,到2025年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将达471万吨,市场增长空间大。根据鑫椤锂电数据,国内正极材料2022年上半年总产量达7202万吨,同比增长546%,其中磷酸铁锂材料累计产量为3847万吨,同比增长高达1191%,占比53%;三元正极材料累计产量为2638万吨,同比增长459%,占比37%。我国磷酸铁锂和三元正极主材2022上半年的出货量分别达到411和28万吨,同比上涨136%和48%。磷酸铁锂电池凭成本低廉、安全性强等优势,在产量、装车量方面已超三元电池。2022年1-7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343GWh,累计同比增长1106%。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554GWh,占总装车量413%,累计同比增长557%;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787GWh,占总装车量586%,累计同比增长1809%,呈现快速增长发展势头。(二)正极材料竞争格局正极在四大材料中竞争最激烈,行业集中度较为分散。2020年正极材料CR6达38%,行业集中度仅为隔膜、电解液和负极的一半。从行业总体竞争格局来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的快速增长使得湖南裕能和德方纳米在2021年分别成为整个正极材料行业的第一名和第二名。未来随着电池企业、大化工企业、上游矿产企业跨界进入到正极材料领域,整个行业的竞争或将更加激烈,总体行业格局仍有可能发生较大改变。三元正极材料行业竞争格局分散但稳定。目前全球三元材料产能主要位于中国、韩国、日本。其中,2021年中国三元材料出货量占全球三元材料出货量的比例为5877%,占比超过一半,产品以NCM为主,日本三元材料以NCA为主,韩国则兼有NCM和NCA。2021年我国三元正极材料市占率前三分别为容百科技、当升科技、天津巴莫,各自市占率差距较小,未出现绝对领先的企业。(三)正极产能建设快速扩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磷酸铁锂扩产规模已达到800万吨,三元材料扩产规模接近180万吨,正极材料合计扩产规模达到98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扩产周期相对较短,在技术成熟的条件下,扩产周期在6-10个月。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等终端需求的加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企业将不断加大自身产能投建,寻找合适标的进行投资扩产。根据产业统计,2022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主要生产企业产能将达到16265万吨,根据各企业产能规划,2025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将超过41775万吨。三元正极材料企业产能扩建相对容易,1万吨三元正极材料扩产时间(产线建设时间)约为1-15年,不存在产能投产的核心限制因素。外加三元电池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是确定的趋势之一,市场对上游三元正极材料需求未来仍会持续增加,为满足下游电池企业需求,头部材料企业将更倾向到贴近客户、贴近资源或要素成本较低的地区扩产。2022年,三元正极材料主要生产企业产能将达到9766万吨,根据各企业产能规划,2025年三元正极材料产能将超过19591万吨。(四)正极材料需求测算根据测算,2022-2025年全球锂电池需求预计分别为67584、102569、145507、206573GWh,对应正极材料(主要为磷酸铁锂、三元材料)需求量分别为1331万吨、2023万吨、2874万吨、4086万吨。2021-2025年锂电池正极材料需求量年复合增长率489%,其中磷酸铁锂、三元材料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539%、371%。预计现有正极材料产能可以满足未来5年锂电池装机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