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1绪论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193142578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79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1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教育心理学:1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教育心理学:1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绪论一、教育心理学与教育一、教育心理学与教育 教育的实质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功能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二、教育心理学与教师二、教育心理学与教师良好教师的特征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三、教育心理学简史三、教育心理学简史四、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四、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2023-3-8一、教育心理学与教育 教育的实质 爱因斯坦 论教育2023-3-8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教育心理学是关于学与教的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性的应用学科 教育心理学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性质,以前者为主2023-3-8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 有助于改善教师的教学 使教学建立在科学的心理学基础上 是课程得以实施的根本保证 是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理论基础2023-3-8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一)学生心理学生心理个性心理发展心理2023-3-8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二)学习心理学习心理学习机制学习领域学习条件学习方式2023-3-8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三)教学心理教学心理教学心理学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习评价2023-3-8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四)教师心理教师心理专业素质心理特征2023-3-8二、教育心理学与教师良好教师的特征专家型教师的成长2023-3-8良好教师的特征学生眼中的好教师(谢天秋,1980)教学方法好知识广博,肯教人耐心温和,容易接近实事求是,严格要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对人对事公平合理2023-3-8教师教师学生学生热爱、尊重学生对教育事业有奉献精神 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知识和教材热爱、尊重学生 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明确教育目标,能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 具有科研、创新能力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 培养学生应试能力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类教学活动 实现较高的升学率运用探索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023-3-8专家型教师知识掌握的总量和深度2023-3-8教学专长的知识基础(Shulman,1987)教材内容知识通用教法知识课程知识教学法-内容知识学生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情境的知识教育目标、哲学、历史等背景知识2023-3-8专家型教师知识掌握的总量和深度有效教学的效率更高教学问题的洞察力2023-3-8Berliner D.C.(1992)的观点学科知识专长课堂管理专长教学专长诊断专长2023-3-8专家与新手教师的差异课时计划方面细节、先前知识、预见性教学过程规则制定、吸引学生、教材呈现、练习、家庭作业、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学生聚焦于细节聚焦2023-3-8教学新手向专家的转化教学常规与策略的训练教学经验的反思认知学徒制外部支持合作教师大学指导教师2023-3-8专家型学生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智力持增长观有远大的志向高的自我效能感坚持完成任务对自己和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够延迟满足2023-3-8三、教育心理学简史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教育找到了它的心理学基础1.中国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 孔子孔子:子曰:“求(冉有)也退,故进之;由(子路)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孟子孟子: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 学记学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索,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学记2023-3-8西方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亚里士多德 人有植物性灵魂,通过体育锻炼完善肉体;人有动物性灵魂,通过德育得到完善的境界;人有理性灵魂,通过智育而达到真理的大门。论灵魂 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 我寻求心智发展必须服从的规律,并且确信初等教育的心理学方法,可以在这些规律中寻求可靠的思路。赫尔巴特:首次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学论基础 统觉:观念同化过程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2023-3-8科学心理学与教育结合19世纪末,教育和心理学家利用实验、统计、测量的方法研究儿童及教育问题,出现实验教育学派(梅伊曼,E.Meumann,1862-1915),这是教育心理学的先驱。桑代克(E.L.Thordike,1874-1949),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拓展成三卷本,标志教育心理学的诞生。2023-3-8教育心理学百年发展单行道时期(1900-1930)对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持极为乐观的看法;20世纪20年代:芝加哥大学贾德领导儿童阅读心理研究,哥伦比亚大学桑代克领导智力测量研究,斯坦福大学推孟主持天才儿童研究,全美教育学会负责天性与教育问题研究。2023-3-8死胡同时期(1930-1960)教育心理学界的学者所付出的努力是令人感动的。但是就此运动的结果看,并未达到预期理想。主要原因:脱离教育实际,过于注重复杂的科学理论。2023-3-8双行道时期(1960年后)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学科的互动;1962年格拉泽提出教学设计概念;1965年加涅出版学习的条件(70、77、85修订)1969年加涅提出“教学心理学”概念;1970年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兴起;1980年代,建构主义兴起。当今时代,双峰对峙,科学与人文。新近:教育神经科学新近:教育神经科学2023-3-8学习的神经基础大脑中的神经元突触当神经元和突触通过重复使用而强化自身,或者出当神经元和突触通过重复使用而强化自身,或者出现重新组织时,学习和记忆就发生了。现重新组织时,学习和记忆就发生了。2023-3-8学习与突触生成突触以两种基本方式生成第一,突触先超量生成,然后选择性的消失经验期待的突触(Experience-expectant synapse)由基因决定;得到环境刺激,就稳定下来;得不到环境刺激,就会消失;学习的关键期,如语言。2023-3-8学习与突触生成第二方式:新突触增生2023-3-8学习与突触生成第二方式:新突触增生经验依赖的突触(Experience-dependent synapse)由经验决定;学习促进新突触的增生,使大脑中的神经元不断建立联结。2023-3-8四、教四、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育心理学研究方法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一)量化研究 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研究程序:假设-抽样-资料搜集-统计检验。按照研究对象是质是量,可区分出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二)质性研究 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再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和这些结论,最终形成某种理论。几种基本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 在自然情景或预先设置的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以分析其心理活动变化发展规律的方法。采用预先拟订好的问题表格,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分析和推测群体心理特点的研究方法。研究者根据事先拟订好的问题向被试提出,在一问一答中搜集资料,分析和推测群体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的方法。(二)调查法 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他们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和推测群体心理倾向的方法。1、问卷法:2、访谈法:人为地改变和控制某种条件,使被试产生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的方法。2、自然实验法1、实验室实验法(三)实验法(四)教育行动研究 即对现实教育情境中的特定问题进行功能性干预,并根据实际效果不断调整干预方案,以最终实现该问题的完满解决的研究方法。是一种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模式。1、分析与明确研究变量2、设计与实施研究方案3、获取与归纳研究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