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基本概念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190953126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基本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传播学基本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传播学基本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名词解释1、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2、符号: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和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基本要素3、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产生和传播活动。二、简答题1、传播的特点: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的社会关系的体现;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质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3、人类传播发展的进程(28)口语、文字、印刷、电子传播时代 口语传播时代:人类开口说话一用手写字。口语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进程,却受到时空限制只能在近距离、小规模的群体中传播; 文字传播时代:以手抄为主。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空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印刷传播时代:建立在纸张和印刷术发明的基础之上实现了文字信息的批量生产和大量复制。印刷媒介在社会变革社会生活和社会经济中扮演了越来越重 要的角色. 电子传播时代: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形成人类体外化的声音和影像信息系统,使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有了新的飞跃。电子技术推动了电脑诞生。4、非语言符号的分类(45)语言符号的伴生符,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文字的整洁性等;体态符号,动作、姿势、表情等;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礼仪、徽章、旗帜。音乐、建筑等5、符号的基本功能(非语言符号的功能)表述和理解、传达、思考功能a. 表述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b. 传达(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只有转换为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才能在时空中得到传播和保存);c. 思考(即引发思维活动,思考首先要有对象及关于对象的知识,而这些都以符号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6、传播的直线模式(59)拉斯韦尔传播模式和香农韦弗数学模式A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普$ (美)H。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又称拉斯韦尔模式或丑/模式。三*五W:Who(谁);Say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Kffi 过什么渠道);To whom (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内容:谁(传播者)一说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一对谁说(受传者) 一有什么效果(效果)螂评价:a.意义: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又阐释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有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 发点;明确勾勒出传播学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对形成传播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义;b。 不足:单向直线模式,未提供反馈渠道,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乞B香农一韦弗数学模式 (美)C.香农和W。韦弗传播数学理论=内容:信源-一发射器一一接收器一一信宿云二噪源评价:a.意义:导入噪音概念,表明传 播过程内外的障碍因素对讯息的干扰;提高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b.不足: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环节和角色互换(作为电子通 信过程并无不妥)。7、大众传播的特点(110)1)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大众传播是有组织的传播活动,是在特定的组织目标和方针指导下的传播活动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即“受众。任何人只要接触大众传播的信息便是受众受众的广泛性,意味着大众传播是以满足社会上多数人 的信息需求为目的的大面积传播活动,也意味着具有跨阶层、跨群体的广泛社会影响。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意义的消费”.5)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单向性主要表现在,(1)传媒组织单方面提供信息受众只能在提供的范围内进行选 择和接触,具有一定的被动性;(2)没有灵活有效的反馈渠道,受众对媒介组织的活动缺乏直接的反作用力。大众传播的单向作用的性质为它赋予了强大的 社会影响力。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8、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A、拉斯韦尔“三功能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环境监视功能一一及时了解和把握内外环境的变化,以适应此变化,保证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社会协调功能一一联络、沟通和协调各种社会关系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一一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B、赖特“四功能说”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环境监视一一在特定社会的内外部收集和传达信息,包括警戒外来威胁和满足社会的常规性活动的信息需要解释与规定一一传达信息时伴随着对事件的解释,提示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目的是为了向特定方向引导和协调社会成员的行为。社会化功能一一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代人的社会化过程也是在大众传播环境中进行的。大众传播的教育功能提供娱乐一一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主要是娱乐三、论述1、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120)一种是“基于乐观主义期待”的肯定态度另一种是“怀疑主义“的忧虑态度这两种态度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传播学研究当中.乐观主义观点:1)布莱士 美国政治学家美利坚民主国 舆论是民主政治的基础,舆论的发展和形成分为历史和现实两个过程。 现实的舆论是一个由分散的、具有情绪性和偏颇性的个人印象或观点经传播结晶为合理的公众意见的过程,以报刊为核心的传播媒介在此过程中起重 要作用。 报刊的三种功能,使其成为合理、理性的舆论形成的最重要推动力即:事件的报道者和讲解员;政治主张的代言人;反映社会上读者一般意见的“测 风标”三个功能。2)塔尔德法国舆论与群集 报刊对社会的最主要贡献是造就了现代舆论的主体一一公众 公众与一般集群不同,由“有理性、有知识、有教养”的个人组成,能公正、冷静地思考公共事件 只有作为公众意见的舆论才具有政治上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报刊是把分散的公众连接起来的纽带,公众的规模将随着报刊的普及无限扩大,社会将由 受“习惯和传统”支配的时代前进到以“流行和革新”为主流的时代。3)库利美国社会学家社会组织 “印刷意味着民主”,而民主只有在舆论获得某种组织性时才能成为现实。 舆论实质上是组织化的群体意识和公共意识,这些意识的成长与媒介相联系。 近代传播媒介的发达,不仅扩大了人类的交流与沟通,而且促进了“各国、各民族、各阶层间共通的人性和道德的发展。” 对大众报刊的营利主义感到不满。“怀疑主义”的忧虑态度1)背景: 西方对传媒的集中和垄断,使得大众传播不仅未成为一般公众参与政治的手段反而成为少数人操纵的工具. 二战后媒介内容的煽情化、浅薄化、低俗化倾向加剧。2)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一大众传播使现代人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具有麻醉受众的神经负功能。3)清水几太郎-一现代社会由“信息的大量复制r所支配,大众媒介一方面作为“营利企业”,一方面作为“宣传机构”,使大众淹没于表层信息的“洪 水”中,丧失了对重要公共事件的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力,类似于“心理暴力”。4)格林一电视的煽情性和刺激性,使美国人的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力急剧下降,退化到只会“边看电视变吮吸手指”的地步。(美国精神医学家 电 视与美国人的性格)大众传播是伴随着传播科技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强有力的大型社会信息系统,这种信息系统发挥什么性质的影响,关键在于使用和管理它的人,以及它所 处的社会制度和这些制度赋予它的使命。2、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130)体现: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形式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3、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138)4、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147)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2、媒介即讯息1)含义: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2)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 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3)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因此,媒介又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4)口语媒介(部落社会)-一文字印刷媒介(脱部落社会)电子媒介(地球村),麦克卢汉把媒介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化的决定因素来看待的。3. 媒介:人的延伸1)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 的综合延伸.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2)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综合”一一“分化”一一“再综合的历史。 史前人:听觉文化在感觉上具有统合性; 文明人以文字和印刷媒介为主的视觉文化,集中于细节,并把细节从整体中分化抽象出来。口语转向文字和印刷,实际上扩张的只是从人类感觉的集 束中分离出的一种感觉。这种由感觉领域的分割造成的感觉分离,可以推动人们对事物的抽象的、深层的认识,同时疏远其他感觉只重视视觉也会产生情感 的分离,使人的总体感觉能力下降. 现代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正在改变文明人受视觉支配的状况,不仅扩张了视觉和听觉,由于强烈的现场感和接触感而扩张了人类的触觉:.现代人正在 找回长期失落的“感觉总体”,重新回到一种感觉平衡状态。3)这种观点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推论4、“热媒介”与“冷媒介热媒介一一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它本身是“热”的,人们在进行信息处理之际不必进行“热 身运动”。如:书籍、报刊、广播、无声电影、照片冷媒介-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如:漫画、有声电影、电视等。分类存在逻辑上的矛盾。但给我们的启示:不同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各具特点,研究媒介应该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5、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1)意义: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2)局限:他是一位技术自然主义者,理论的极端性和片面性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忽略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看不到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人似乎成了完全受到自己所发现的媒介技术和工具主宰的对象。(看不到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他的技术自然主义强调媒介是人的 生物性延伸,而不是人的社会性延伸。理论的全部依据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由此出发解释人类的全部行为也是片面的。人具有理性(感觉是重要的,但人并不是完全受感觉 支配的低等动物,人之所以为人,更重要的是人具有的理性活动,这是理性活动反过来对感觉以及作为它们的延伸形式的媒介生产能动的制约作用。)5、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158)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也称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其核心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即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理论原则: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除人身攻击以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这种批评是正当合法的新闻出版不 应该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时得到保证。6、沉默的螺旋和说服理论(219)传播效果研究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传播效果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说服性传播的效果也称为传播的说服效果,指的是受传者的态度沿着 传播者说服意图的方向发生的变化。研究揭示了效果的形成并不简单地取决于传播者的主观愿望而是受到传播主体、信息内容、说服方法、受众属性各种条件的制约。采用了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包括前后比较法和控制对照法,与拉扎斯菲尔德的抽样调查法,成为传播效果研究的主要方法。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一 “沉默的螺旋”理论一、“沉默的螺旋”理论概要:1、提出:诺依曼1974在传播学刊发表的沉默的螺旋:舆论一一我们的社会皮肤2、假说的三个命题:(1)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人从周围环境寻求支持,避免陷入孤立状态个人在表明观点之际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多数倾向于积极表达;少数倾向于沉默;(2)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一方的沉默另一方增势,优势意见显得更强大更多不同意见者保持沉默对舆论的双重定义:“围绕争论性问题,在没有孤立危险的前提下,可以公开表明的意见”;“为使自己不陷于孤立而必须公开表明的意见。前者是围绕时事 性问题的舆论;后者侧重于围绕社会传统、道德、行为规范的舆论。(3)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舆论的形成是“意见环境”的压力作用于人们惧怕孤立的心理强制对优势意见趋同的非合理过程的 产物。意见环境的形成:主要两个信源:所处的社会群体和大众传播;传媒对环境认知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有三个:共鸣效果累积效果;遍在效果;3、假说的三个要点:(1) 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互相作用的结果(2) 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容易被认作多数意见(3) 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扩大时螺旋式扩展过程二、“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1、舆论观:舆论确切地说是“公开的意见而非“公共意见”或“公众意见”,被认为是多数人共有的,能够在公开场合公开表明的意见才能成为舆论舆论能够产生一种强制力,强调舆论的社会控制功能舆论一一我们社会的皮肤,双重意义:是感知社会意见气候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行为的皮肤;容器的皮肤,维持社会整合,防止由于意见过度分裂而引起社会 解体2、效果观:强调大众传播具有强大的社会效果和影响,涉及整个全过程。意见环境未必反应如实,社会成员多元无知,传媒强调的意见即便不客观也被认为是多数意见,从而推进“沉默螺旋”的始动。传播媒介因而具有“创造社 会现实”的巨大力量。三、对“沉默螺旋”理论的研究与评价:缺陷:1、理论前提个人“对社会孤立的恐惧”,存在争论:(1) 对社会孤立的恐惧不是一个绝对的常量,而是一个受条件制约的变量制约的两个条件:一是没有来自他人尤其是来自所属群体的支持;而是个人对自己的见解或信念的确信程度低(2) 多数意见的压力以及对它的抵制力依问题的类型和性质的不同而程度上不同:在社会伦理道德、行为规范问题上,有效;技术性、程序性问题上,未必有效(3) 多数意见的社会压力受到社会传统、文化以及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2、忽略了舆论变化过程和少数派的作用:少数意见的中坚分子表现出意志坚定、主张一贯性和表明态度的强烈性之际,可以对多数派产生影响, 甚至推动新的合意的产生。意义:1、对舆论形成的考察从现象论的描述引向2、了社会心理分析的领域,强调了社会心理机制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3、强调了大众传播对舆论的强大影响力,正确之处了影响来自于大众传播营造“意见环境”的巨大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