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垃圾处理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上传人:以*** 文档编号:189427587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34 大小:19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一体垃圾处理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34页
城乡一体垃圾处理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34页
城乡一体垃圾处理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城乡一体垃圾处理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城乡一体垃圾处理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xxx投资管理公司报告说明城乡一体垃圾处理目录第一章 项目绪论7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7二、 结论分析7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8第二章 市场和行业分析11一、 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11二、 无废城市标准体系建设保障措施13三、 无废城市建设目标14四、 无废城市智慧系统建设14五、 无废城市的基本概念15六、 无废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16七、 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21八、 无废城市标准体系建设保障措施23九、 扩大市场份额应当考虑的因素24十、 无废城市建设目标25十一、 营销部门与内部因素25十二、 无废城市智慧系统建设27十三、 品牌资产增值与市场营销过程28十四、 无废城市的基本概念29十五、 品牌组合与品牌族谱30十六、 无废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36十七、 市场营销的含义40十八、 以利益相关者和社会整体利益为中心的观念46十九、 竞争者识别47二十、 全面质量管理52第三章 发展规划分析56一、 公司发展规划56二、 保障措施57第四章 企业文化60一、 品牌文化的基本内容60二、 “以人为本”的主旨78三、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81四、 塑造鲜亮的企业形象86五、 品牌文化的塑造91六、 企业价值观的构成101第五章 公司治理112一、 企业风险管理112二、 公司治理的影响因子121三、 董事会模式126四、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基本内容131五、 公司治理的特征142六、 控制的层级制度144七、 专门委员会147第六章 经营战略153一、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过程系统153二、 企业使命决策的内容和方案154三、 资本运营战略决策应考虑的因素157四、 市场营销战略决策的内容159五、 技术来源类的技术创新战略161六、 融资战略决策遵循的原则165七、 企业品牌战略的典型类型167八、 企业经营战略实施的原则与方式选择168第七章 人力资源172一、 岗位安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172二、 企业劳动分工172三、 企业人员招募的方式175四、 绩效考评标准及设计原则180五、 奖金制度的制定186六、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分类190七、 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原则192第八章 项目投资计划193一、 建设投资估算193建设投资估算表194二、 建设期利息194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95三、 流动资金196流动资金估算表196四、 项目总投资197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97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98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98第九章 财务管理方案200一、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原则200二、 存货管理决策203三、 筹资管理的原则205四、 财务管理的内容207五、 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类型及评价210六、 资本结构212七、 短期融资券218第十章 经济收益分析222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222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222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223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224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225利润及利润分配表226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227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229三、 偿债能力分析230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231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第一章 项目绪论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城乡一体垃圾处理项目(二)项目投资人xxx投资管理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二、 结论分析(一)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二)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415.8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734.3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1.79%;建设期利息18.1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75%;流动资金663.3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7.46%。(三)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2415.87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投资管理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674.73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741.14万元。(四)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75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6086.78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1033.78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30.39%。5、全部投资回收期(Pt):4.96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2766.27万元(产值)。(五)社会效益综上所述,本项目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属于投资合理、见效快、回报高项目;拟建项目交通条件好;供电供水条件好,因而其建设条件有明显优势。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思想,有利于行业结构调整。(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2415.871.1建设投资万元1734.361.1.1工程费用万元1196.891.1.2其他费用万元502.271.1.3预备费万元35.201.2建设期利息万元18.161.3流动资金万元663.352资金筹措万元2415.872.1自筹资金万元1674.732.2银行贷款万元741.143营业收入万元75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6086.785利润总额万元1378.376净利润万元1033.787所得税万元344.598增值税万元290.449税金及附加万元34.8510纳税总额万元669.8811盈亏平衡点万元2766.27产值12回收期年4.9613内部收益率30.39%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1774.88所得税后第二章 市场和行业分析一、 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一)加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结合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人口流动与城市群发展、生产与消费的结构性变化等趋势,充分考虑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和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目标要求,兼顾区域发展不均衡等因素,研究制定我国中长期无废城市建设的战略规划,进一步明确总体目标、路线图、时间表和优先序;坚持合理全面和有差异原则,因地制宜,分地区、分领域选择城市无废转型的实施路径和配套措施;谨防运动式试点创建,避免一刀切。在碳中和转型发展新格局下,进一步扩展和深化无废城市试点工作,突出降碳的引领作用,加强城市固废综合治理与双碳目标行动方案的协同及深度衔接。(二)完善无废城市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废弃物系统性管理理念,需要统筹的管理模式和综合的治理体系。通过无废城市建设,切实落实新固废法要求:地方各级对本行政区域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负责,各级应当加强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监督管理职责。建议无废城市建设应强化各级总体统筹领导,构建起跨部门协同的无废城市综合治理体系。由各级统筹领导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统筹城市固废管理、循环经济建设、空间布局规划和产业转型发展等;增强生态环境、发改、工信、住建、商务、财政等各相关部门的协作联动,进一步理顺、衔接好各分管部门的职责和工作。(三)重视资源节约与减废、降碳的协同效应据测算,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减少45%的温室气体排放,且这部分靠能源转型是无法解决的。通过循环经济可有效减少原材料和产品在提取、制造、运输、分配和处置过程中的大量间接碳排放,具有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固废污染和碳减排的协同倍增效应。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并纳入无废城市建设、碳达峰和碳中和及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方案、规划和行动计划中。建立资源材料,固废全生命周期管理活动的碳减排核算、评价体系,优化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增加碳减排指标,以表征城市固废管理的碳减排效益;增加原材料使用约束指标,引导原材料使用量与经济增长脱钩,降低价值链上游的间接碳排放;发展碳减排导向的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协同推进城市无废双碳目标。(四)加快建立无废与碳减排愿景目标协同管理的制度体系统筹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法、节能法、可再生能源法与资源综合利用法等相关法律的制修订,充分考虑发展循环经济、可持续固废管理和碳减排的协同作用并统筹制定相关制度;统筹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固废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完善核算和统计的标准、方法;打通资源能源、固废、碳排放协同管理的政策壁垒。二、 无废城市标准体系建设保障措施(一)强化固废源头减量化、资源化管理的法律约束力在资源综合利用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制修订中,强化对前端产品设计、材料选择、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的法律规制,明确企业、个人等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义务及奖惩机制;强化固废产生者责任,加快扩展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押金制度等关键制度的覆盖范围。(二)完善生态设计、轻量化设计相关法规标准体系激励企业从产品设计之初,考虑节材、产品耐用性、易回收性、废弃后的环境影响等;建立典型行业大宗固废规模化清洁高值利用技术标准体系;加快制修订资源回收利用的技术、质量分类和检测标准,解决现行标准间交叉、矛盾问题。三、 无废城市建设目标到2025年,无废城市建设制度、技术、市场和监管体系基本形成。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趋零增长,尾矿库安全和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控。畜禽粪污、秸秆等主要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废旧农膜及农药包装废弃物收集体系基本健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原生垃圾基本实现零填埋。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占比持续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稳步提升。危险废物实现全过程安全监管,环境风险有效管控。四、 无废城市智慧系统建设(一)医疗废物智慧监管系统系统运用物联网+云端技术,提升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处置的管理水平,助力卫生监督部门实现对医疗废物处置的精准执法。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机构、民营医院、体检中心等产废量大的医疗机构终端建设并接入省市级系统平台。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学校医务室、中医诊所等家产废量小的医疗机构纳入智慧监管体系。(二)智能账户构建起统计居民生活垃圾和再生资源的智能账户体系。通过一户一卡一芯片,实现精准溯源、智慧计量。在收集、运输环节,通过在各个中转站设置二维码,为每辆收运车辆配置GPS定位、随车称重等系统,收运人员在收集、运输环节只需一扫、一称,实现对收运次数、类别、重量等相关数据的统计;GPS系统也可精准定位回收网点位置,以便收运人员科学规划收运线路,建立起网点、分拣中心、处置企业三点一线的闭环式收运监管,按照片区、小区、街道及公共场所全面实现智能账户一网统管。(三)危废处置全链条智慧闭环监管体系建设全数据上云、全闭环管控、全信息认知的危废数治平台,构建危废管理规范化、智能化、集成化,构筑危废全链条闭环监管体系。危废数治平台会实时探查贮存、运输过程中的危废状态,对照危废管理法律、规范,梳理形成预警报警两张清单,提醒企业员工和监管人员及时响应清单信息。并智能分析并评价企业危废管理情况,形成监管黑白名单。五、 无废城市的基本概念无废一词,最早于1973年在美国提出,源自英文ZeroWaste,常被译为零废物、零废弃物、零废弃、零垃圾、零填埋和零浪费等。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中明确:建设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有关专家指出: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无废城市建设的远景目标是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少,资源化利用充分和处置安全。也可以说,无废城市不是城市内不产生废物,而是不在城市中存放废物,首先是尽可能少产生废物,不得不产生废物后,要及时回收再利用,暂时没有办法利用的可就近(市郊)填埋。例如,回收餐厨垃圾做沼气和有机肥,回收废旧家电拆解后循环利用和转化为其它有价值的物质。六、 无废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我国首批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未来进一步深入系统推进我国无废城市建设,仍面临着缺乏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管理体制运行不畅、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经济激励和市场化机制不完善、技术创新不足等诸多挑战。(一)系统性顶层设计不足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将零废弃(zero-waste)、循环经济作为国家和地区战略之一,从国家和地区层面制定了中长期规划,明确了未来1030年的战略目标、实施路线图和具体行动计划。例如:芬兰发布20182023年国家废弃物方案:从回收向循环经济迈进,计划到2030年,建筑废弃物实现70%的再生利用、城市生活固废回收率达55%、餐厨废弃物减少50%,并将其作为该国2035年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荷兰在2016年制定循环经济2050蓝图,提出到2030年主要原材料使用量减少一半、到2050年实现废物100%循环的分阶段目标。我国国家层面中长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尚不够具体、明确,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缺乏分类指导,其与经济社会转型、碳达峰、碳中和等约束性目标协同推进等方面的战略研究和部署不足。(二)城市固废管理与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的融合统筹不足发达国家普遍把减量化、资源化作为城市废弃物管理的优先层级,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城市零废弃的主要路径。从我国首批试点实践来看,当前无废城市建设更多关注各类固废产生后的处理处置,偏重固废的后端治理。虽然国家层面成立了由生态环境部牵头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部际协调小组,但具体到11+5个地方试点工作的组织管理层面,主要是由负责城市固废监督管理工作的各地生态环境、城管、执法等部门推动;受制于当前管理体制和部门责任分工,首批试点建设实践增量内容更侧重环境监管、污染治理和风险防范等,对固废的源头减量化(避免产生或少产生)、资源化管理的统筹能力不足。由于首批无废城市试点周期仅1年多,加上疫情影响等,成效总结中不少内容是对前期已开展的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试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绿色工厂试点等单项试点工作的材料收集和整合,发改、工信、住建等其他部门对无废城市试点工作的实际参与度不高,试点建设与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融合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三)固废减量化和资源化管理的关键制度缺失欧盟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注重固废分级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构建了完善的涵盖废弃物全生命周期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而我国固废管理法律体系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循环经济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以下简称清洁生产促进法)3部核心法律支撑,但配套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尚未健全,尚未涵盖全生命周期各关键环节。已有法规中对固废源头减量、资源循环利用多以鼓励、引导为主,缺少法律强制性要求和管理抓手,对企业、个人等主体的责任规制及激励作用不足;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等关键制度不完善,涵盖领域较窄;资源回收及综合利用的技术标准、质量分类标准和检测标准缺乏,且现行标准之间存在交叉矛盾之处。这些管理制度障碍很难靠地方试点去解决,因而极大阻碍了长效机制的形成。(四)缺乏有效的经济手段和市场化措施欧盟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灵活多样的经济政策和市场手段,激励废弃物产生者改变行为,同时也将其作为财政收入的来源。但我国当前固废管理相关经济政策的引导、调节作用十分有限,市场培育、扶持力度不够。在资源利用的客观约束,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等方面规定欠缺。现行资源税对资源的稀缺性体现不足,自然资源价值被低估。综合利用财税激励力度不足,例如,现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覆盖类别有限,仅占全部类别的16%左右,且对生产原料的使用限制过多。固废处理处置产业体系市场化程度低,地方垄断问题普遍存在。试点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危险废物处理等通常由12家国有企业负责,民营企业很难参与;且存在垄断定价、处置能力不足等问题。部分固废法新规执行困难,例如:缺乏落实差别化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的具体办法;推动固废跨行政区协同处置的价格机制等配套措施尚未建立等。(五)固废的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创新及转化不足1、技术创新不足近年来,虽然我国从事固废综合利用的企业越来越多(据统计,2019年全国从事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企业有3万多家,比2018年增长25%),但所采用的综合利用技术大多为制烧结砖、加气块等低值化利用技术,大宗工业固废的高值化利用技术、创新性技术及应用不足;固废资源化利用与其他产业链衔接、多源固废的协同处理处置技术缺乏;对于某些特定种类的固废,如焚烧飞灰、农业秸秆、医疗废物等,尚缺乏成熟、可推广、成本适宜的资源化利用技术。2、技术转化及产业化困难,缺乏可持续的商业化模式由于固废循环利用行业整体经济效益不高,集约化、规范化水平偏低,部分技术和项目还存在循环但不经济、不低碳的问题,导致技术转化的综合成本效益优势不明显,企业参与技术转化的内生动力不足。同时,由于固废综合利用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加上我国现阶段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尚不完善,很难界定侵权范围,导致一些掌握创新性固废高值资源化利用技术的企业不愿申请技术专利,而是将先进技术方案作为商业秘密,仅在企业内部小规模使用。此外,一些地方虽建有固废综合利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却偏重于技术评价,技术推广应用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先进技术交流及产业化推广应用,严重阻碍了产业的高值化、规模化、高质量发展。七、 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一)加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结合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人口流动与城市群发展、生产与消费的结构性变化等趋势,充分考虑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和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目标要求,兼顾区域发展不均衡等因素,研究制定我国中长期无废城市建设的战略规划,进一步明确总体目标、路线图、时间表和优先序;坚持合理全面和有差异原则,因地制宜,分地区、分领域选择城市无废转型的实施路径和配套措施;谨防运动式试点创建,避免一刀切。在碳中和转型发展新格局下,进一步扩展和深化无废城市试点工作,突出降碳的引领作用,加强城市固废综合治理与双碳目标行动方案的协同及深度衔接。(二)完善无废城市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废弃物系统性管理理念,需要统筹的管理模式和综合的治理体系。通过无废城市建设,切实落实新固废法要求:地方各级对本行政区域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负责,各级应当加强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监督管理职责。建议无废城市建设应强化各级总体统筹领导,构建起跨部门协同的无废城市综合治理体系。由各级统筹领导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统筹城市固废管理、循环经济建设、空间布局规划和产业转型发展等;增强生态环境、发改、工信、住建、商务、财政等各相关部门的协作联动,进一步理顺、衔接好各分管部门的职责和工作。(三)重视资源节约与减废、降碳的协同效应据测算,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减少45%的温室气体排放,且这部分靠能源转型是无法解决的。通过循环经济可有效减少原材料和产品在提取、制造、运输、分配和处置过程中的大量间接碳排放,具有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固废污染和碳减排的协同倍增效应。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并纳入无废城市建设、碳达峰和碳中和及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方案、规划和行动计划中。建立资源材料,固废全生命周期管理活动的碳减排核算、评价体系,优化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增加碳减排指标,以表征城市固废管理的碳减排效益;增加原材料使用约束指标,引导原材料使用量与经济增长脱钩,降低价值链上游的间接碳排放;发展碳减排导向的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协同推进城市无废双碳目标。(四)加快建立无废与碳减排愿景目标协同管理的制度体系统筹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法、节能法、可再生能源法与资源综合利用法等相关法律的制修订,充分考虑发展循环经济、可持续固废管理和碳减排的协同作用并统筹制定相关制度;统筹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固废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完善核算和统计的标准、方法;打通资源能源、固废、碳排放协同管理的政策壁垒。八、 无废城市标准体系建设保障措施(一)强化固废源头减量化、资源化管理的法律约束力在资源综合利用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制修订中,强化对前端产品设计、材料选择、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的法律规制,明确企业、个人等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义务及奖惩机制;强化固废产生者责任,加快扩展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押金制度等关键制度的覆盖范围。(二)完善生态设计、轻量化设计相关法规标准体系激励企业从产品设计之初,考虑节材、产品耐用性、易回收性、废弃后的环境影响等;建立典型行业大宗固废规模化清洁高值利用技术标准体系;加快制修订资源回收利用的技术、质量分类和检测标准,解决现行标准间交叉、矛盾问题。九、 扩大市场份额应当考虑的因素一般而言,如果单位产品价格不降低且经营成本不增加,企业利润会随着市场份额的扩大而提高。但是,切不可认为市场份额提高就会自动增加利润,还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1、经营成本许多产品往往有这种现象:当市场份额持续增加而未超出某一限度的时候,企业利润会随着市场份额的提高而提高;当市场份额超过某一限度仍然继续增加时,经营成本的增加速度就大于利润的增加速度,企业利润会随着市场份额的提高而降低,主要原因是用于提高市场份额的费用增加。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则市场份额应保持在该限度以内。2、营销组合如果企业实行了错误的营销组合战略,比如过分地降低商品价格,过高地支出公关费、广告费、渠道拓展费、销售员和营业员奖励费等促销费用,承诺过多的服务项目导致服务费大量增加等,则市场份额的提高反而会造成利润下降。3、反垄断法为了保护自由竞争,防止出现市场垄断,许多国家的法律规定,当某一公司的市场份额超出某一限度时,就要强行地将其分解为若干个相互竞争的小公司。西方国家的许多著名公司都曾经因为触犯这条法律而被分解,微软公司也曾引起反垄断诉讼。如果占据市场领导者地位的公司不想被分解,就要在自己的市场份额接近于临界点时主动加以控制。十、 无废城市建设目标到2025年,无废城市建设制度、技术、市场和监管体系基本形成。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趋零增长,尾矿库安全和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控。畜禽粪污、秸秆等主要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废旧农膜及农药包装废弃物收集体系基本健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原生垃圾基本实现零填埋。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占比持续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稳步提升。危险废物实现全过程安全监管,环境风险有效管控。十一、 营销部门与内部因素企业营销系统指作为营销者的企业整体,微观营销环境包括企业外部所有参与营销活动的利益关系者。但从营销部门的角度看,营销活动能否成功,首先要受企业内部各种因素的直接影响。因此,营销部门在分析企业的外部营销环境前,必须先分析企业的内部因素或内部条件。企业为开展营销活动,必须设立某种形式的营销部门。市场营销部门一般由市场营销副总裁、销售经理、推销人员、广告经理、营销研究与计划以及定价专家等组成。营销部门在制定和实施营销目标与计划时,不仅要考虑企业外部环境力量,而且要争取高层管理,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的理解和支持,调动企业内部各方面的资源,充分运用企业内部环境,力量,使内部优势和劣势与外部机会和威胁相平衡。营销部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还面对着其他职能部门以及高层管理部门。企业营销部门与财务、采购、制造、研究与开发等部门之间既有多方面的合作,也存在争取资源方面的矛盾。这些部门的业务状况如何,它们与营销部门的合作以及它们之间是否协调发展,对营销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影响极大。例如,生产部门对各生产要素的配置、生产能力和所需要的人力、物力的合理安排有着重要的决策权,营销计划的实施,必须取得生产部门的充分支持;市场营销调研预测和新产品的开发工作,需要研究与开发部门的配合和参与。高层管理部门由董事会、总经理及其办事机构组成,负责确定企业的任务、目标、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营销部门在高层管理部门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做出营销决策,市场营销目标从属于企业总目标,并为总目标服务的次级目标,营销部门所制定的计划也必须在高层管理部门的批准和推动下实施。十二、 无废城市智慧系统建设(一)医疗废物智慧监管系统系统运用物联网+云端技术,提升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处置的管理水平,助力卫生监督部门实现对医疗废物处置的精准执法。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机构、民营医院、体检中心等产废量大的医疗机构终端建设并接入省市级系统平台。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学校医务室、中医诊所等家产废量小的医疗机构纳入智慧监管体系。(二)智能账户构建起统计居民生活垃圾和再生资源的智能账户体系。通过一户一卡一芯片,实现精准溯源、智慧计量。在收集、运输环节,通过在各个中转站设置二维码,为每辆收运车辆配置GPS定位、随车称重等系统,收运人员在收集、运输环节只需一扫、一称,实现对收运次数、类别、重量等相关数据的统计;GPS系统也可精准定位回收网点位置,以便收运人员科学规划收运线路,建立起网点、分拣中心、处置企业三点一线的闭环式收运监管,按照片区、小区、街道及公共场所全面实现智能账户一网统管。(三)危废处置全链条智慧闭环监管体系建设全数据上云、全闭环管控、全信息认知的危废数治平台,构建危废管理规范化、智能化、集成化,构筑危废全链条闭环监管体系。危废数治平台会实时探查贮存、运输过程中的危废状态,对照危废管理法律、规范,梳理形成预警报警两张清单,提醒企业员工和监管人员及时响应清单信息。并智能分析并评价企业危废管理情况,形成监管黑白名单。十三、 品牌资产增值与市场营销过程品牌资产增值是市场营销活动的重要结果。品牌存在于顾客的心智之中。营销者在建立强势品牌时面临的挑战是:他们必须保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针对顾客的需求,同时能配合市场营销方案,从而把顾客的思想、感情、形象、信念、感知和意见等与品牌关联起来;而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就是顾客品牌知识所导致的对营销活动的差异化反应。品牌资产来源于以往对此品牌的营销投资。营销者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品牌知识,决定了该品牌的未来方向。消费者是基于其品牌知识进行品牌选择的,这意味着“顾客会认为品牌应该与营销活动或文案如影随形。”“品牌资产可以提供更多的注意力和领导能力,并给营销者提供一个途径,以解释他们过去的营销业绩以及对未来营销方案的设计。公司所做的一切都可能会增强或破坏品牌资产”。正所谓营销做来做去做品牌,品牌资产增值的主要表现是溢价。与此相对,强势品牌也自然产生市场营销优势,如“对产品性能的良好感知”“更高的忠诚度”“受到更少的竞争性营销活动的影响”“受到更小的营销危机的影响”“更大的边际收益”“顾客对涨价缺乏弹性”“顾客对降价富有弹性”“更多的商业合作和支持”“增强营销沟通的有效性”“有特许经营的机会”“具有品牌延伸的机会”等。十四、 无废城市的基本概念无废一词,最早于1973年在美国提出,源自英文ZeroWaste,常被译为零废物、零废弃物、零废弃、零垃圾、零填埋和零浪费等。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中明确:建设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有关专家指出: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无废城市建设的远景目标是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少,资源化利用充分和处置安全。也可以说,无废城市不是城市内不产生废物,而是不在城市中存放废物,首先是尽可能少产生废物,不得不产生废物后,要及时回收再利用,暂时没有办法利用的可就近(市郊)填埋。例如,回收餐厨垃圾做沼气和有机肥,回收废旧家电拆解后循环利用和转化为其它有价值的物质。十五、 品牌组合与品牌族谱品牌组合涉及企业是自营品牌还是借用他人品牌,是采用统一品牌还是分类、分品设计,一个产品上标一个品牌还是一个产品上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牌等品牌策略问题。品牌组合就是为解决这些具体问题而做的努力。如此,品牌组合成为品牌运营中的重要策略。(一)品牌归属策略确定产品应该有品牌以后,就涉及如何抉择品牌归属问题。对此,企业有三种可供选择的策略,其一是企业使用属于自己的品牌,这种品牌叫作企业品牌或生产者品牌或自有品牌。其二是他人品牌,他人品牌又可细分为两种:企业将其产品售给中间商,由中间商使用他自己的品牌将产品转卖出去,这种品牌叫作中间商品牌,这是第一种;第二种是贴牌生产,即其他生产者品牌。其三是企业对部分产品使用自己的品牌,而对另一部分产品使用中间商牌或者其他生产者品牌。许多市场信誉较好的中间商(包括百货公司、超级市场、服装商店等)都争相设计并使用自己的品牌。如美国的Sears公司经销的商品的90%0都标有自己的品牌。伴随着2008年以来的经济衰退,再次加速了中间商品牌的发展。沃尔玛一直在中国市场积极开发和推广沃尔玛“自有品牌”,推出“质优价更优”的自有品牌商品,覆盖了食品、家居用品、服装、鞋类等主打品类。自有品牌商品的生产厂家都经过严格的审核和产品检测,确保每件商品都拥有领先同类品牌的优良品质;同时,自有品牌商品均由生产厂家直接生产,节省了中间环节,使售价比同类商品更具竞争力。中间商品牌的出现与发展掀起了新一轮更宽范围的品牌战。营销企业选择生产者品牌或中间商品牌,即品牌归属生产者还是中间商,要全面考虑各相关因素,最关键的因素是生产者和中间商谁在这个产品分销链上居主导地位、拥有更好的市场信誉和拓展市场的潜能。一般来讲,在生产者或制造商的市场信誉良好、企业实力较强、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的情况下,宜采用生产者自有品牌;相反,在生产者或制造商资金括据、市场营销薄弱的情况下,应以中间商品牌或其他生产者品牌为主。必须指出,若中间商在某目标市场拥有较好的品牌忠诚度及庞大而完善的销售网络,即使生产者或制造商有自营品牌的能力,也应考虑采用中间商品牌。这是在进占海外市场的实践中常用的品牌策略。(二)品牌统分策略品牌,无论归属于生产者,还是归属于中间商,或者是两者共同拥有品牌使用权,都必须考虑对所有的产品如何命名问题。是大部分或全部产品都使用一个品牌,还是各种产品分别使用不同的品牌,如何对此进行决策事关品牌运营成败。决策此问题,通常有三种可供选择的策略。1、统一品牌统一品牌即是企业所有的产品(包括不同种类的产品)都统一使用一个品牌。例如,飞利浦公司的所有产品(包括音响、电视、灯管、显示器等)都以“PHILIPS”为品牌,佳能公司生产的照相机、传真机、复印机等所有产品都统一使用“Canon”品牌。企业采用统一品牌策略,能够降低新产品宣传费用;可在企业的品牌已赢得良好市场信誉的情况下实现顺利推出新产品的愿望;同时也有助于显示企业实力,塑造企业形象。不过,不可忽视的是,若某一种产品因某种原因(如质量)出现问题,就可能因其他种类产品受牵连而影响全部产品和整个企业的信誉,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然,统一品牌策略也存在着易相互混淆、难以区分产品质量档次等令消费者不便的缺憾。2、个别品牌与多品牌个别品牌是指企业对各种不同的产品分别使用不同的品牌;而多品牌策略通常是指企业同时为一种产品设计两种或两种以上互相竞争的品牌的做法。多品牌是个别品牌策略实施的结果,个别品牌策略是多品牌策略的一种具体做法或表现形式。企业运用多品牌策略能够避免统一品牌下的负面株连效应;可以在产品分销过程中占有更大的货架空间,进而压缩或挤占了竞争者产品的货架面积,为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奠定了基础;而且,多种不同的品牌代表了不同的产品特色,多品牌可吸引多种不同需求的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还需提及的是,由于多种不同的品牌同时并存必然使企业的促销费用升高且存在自身竞争的风险,所以,在运用多品牌策略时,要注意各品牌市场份额的大小及变化趋势,适时撤销市场占有率过低的品牌,以免造成自身品牌过度竞争。3、分类品牌分类品牌即指企业对所有产品在分类的基础上各类产品使用不同的品牌。如企业可以对自己生产经营的产品分为器具类产品、妇女服装类产品、主要家庭设备类产品,并分别赋予其不同的品牌名称及品牌标志。这实际上是对前两种做法的一种折中。分类品牌可以按产品分类,也可以按市场分类。(三)复合品牌策略复合品牌就是指对同一种产品赋予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牌的做法。多牌共推一品,不仅集中了一品一牌策略的优点,而且还有增加宣传效果等增势作用。复合品牌策略,按照复合在一起的品牌的地位或从属程度来划分,一般可以分为主副品牌策略与品牌联合策略两种。1、主副品牌策略主副品牌策略是指同一产品使用一主一副两个品牌的做法。在主副品牌策略下,用涵盖企业若干产品或全部产品的品牌做主品牌,借其品牌之势;同时,给各个产品设计不同的副品牌(专属于特定产品的品牌),以副品牌来突出不同产品的个性。主副品牌策略兼容了统一品牌策略与个别品牌策略的优点。它既可以像统一品牌策略一样实现优势共享,使企业产品均在主品牌下借势受益;同时,又能达到像个别品牌策略一样比较清晰地界定不同副品牌标定下产品之间的差异性特征,从而避免因个别品牌的失败而给整个品牌带来损失的负面影响。主副品牌策略简直就是对统一品牌策略和个别品牌策略的必要补充。主副品牌策略一般适合于企业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或质量有别的商品,同时还要求拟作为主品牌的品牌应有较高的知名度与较好的市场声誉。产品性质相同或质量一致,那也就无必要设置副品牌;而品牌知名度不高或市场声誉不佳,也无势可借,进而也难以带活副品牌。2、品牌联合策略品牌联合策略是指对同一产品使用不分主次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牌的做法。品牌联合可以使两个抑或更多个品牌有效地协作、联盟,相互借势,来提高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与接受程度。品牌联合所产生的传播效应是“整体远远大于单体”。可以说,品牌联合的扩散效应比单独品牌要大得多。依照联合品牌的隶属关系,品牌联合策略又可大致分为“自有品牌联合并用”与“自有品牌与他人品牌联合并用”两种做法。必须说明的是,品牌联合不仅仅是品牌名称上的简单联合、表面联合,而且更重要的是实质性的深层次的联合或合作,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牌的联合赞助、组合宣传、共用网络等具体的品牌联合形式。十六、 无废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我国首批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未来进一步深入系统推进我国无废城市建设,仍面临着缺乏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管理体制运行不畅、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经济激励和市场化机制不完善、技术创新不足等诸多挑战。(一)系统性顶层设计不足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将零废弃(zero-waste)、循环经济作为国家和地区战略之一,从国家和地区层面制定了中长期规划,明确了未来1030年的战略目标、实施路线图和具体行动计划。例如:芬兰发布20182023年国家废弃物方案:从回收向循环经济迈进,计划到2030年,建筑废弃物实现70%的再生利用、城市生活固废回收率达55%、餐厨废弃物减少50%,并将其作为该国2035年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荷兰在2016年制定循环经济2050蓝图,提出到2030年主要原材料使用量减少一半、到2050年实现废物100%循环的分阶段目标。我国国家层面中长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尚不够具体、明确,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缺乏分类指导,其与经济社会转型、碳达峰、碳中和等约束性目标协同推进等方面的战略研究和部署不足。(二)城市固废管理与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的融合统筹不足发达国家普遍把减量化、资源化作为城市废弃物管理的优先层级,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城市零废弃的主要路径。从我国首批试点实践来看,当前无废城市建设更多关注各类固废产生后的处理处置,偏重固废的后端治理。虽然国家层面成立了由生态环境部牵头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部际协调小组,但具体到11+5个地方试点工作的组织管理层面,主要是由负责城市固废监督管理工作的各地生态环境、城管、执法等部门推动;受制于当前管理体制和部门责任分工,首批试点建设实践增量内容更侧重环境监管、污染治理和风险防范等,对固废的源头减量化(避免产生或少产生)、资源化管理的统筹能力不足。由于首批无废城市试点周期仅1年多,加上疫情影响等,成效总结中不少内容是对前期已开展的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试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绿色工厂试点等单项试点工作的材料收集和整合,发改、工信、住建等其他部门对无废城市试点工作的实际参与度不高,试点建设与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融合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三)固废减量化和资源化管理的关键制度缺失欧盟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注重固废分级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构建了完善的涵盖废弃物全生命周期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而我国固废管理法律体系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循环经济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以下简称清洁生产促进法)3部核心法律支撑,但配套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尚未健全,尚未涵盖全生命周期各关键环节。已有法规中对固废源头减量、资源循环利用多以鼓励、引导为主,缺少法律强制性要求和管理抓手,对企业、个人等主体的责任规制及激励作用不足;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等关键制度不完善,涵盖领域较窄;资源回收及综合利用的技术标准、质量分类标准和检测标准缺乏,且现行标准之间存在交叉矛盾之处。这些管理制度障碍很难靠地方试点去解决,因而极大阻碍了长效机制的形成。(四)缺乏有效的经济手段和市场化措施欧盟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灵活多样的经济政策和市场手段,激励废弃物产生者改变行为,同时也将其作为财政收入的来源。但我国当前固废管理相关经济政策的引导、调节作用十分有限,市场培育、扶持力度不够。在资源利用的客观约束,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等方面规定欠缺。现行资源税对资源的稀缺性体现不足,自然资源价值被低估。综合利用财税激励力度不足,例如,现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覆盖类别有限,仅占全部类别的16%左右,且对生产原料的使用限制过多。固废处理处置产业体系市场化程度低,地方垄断问题普遍存在。试点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危险废物处理等通常由12家国有企业负责,民营企业很难参与;且存在垄断定价、处置能力不足等问题。部分固废法新规执行困难,例如:缺乏落实差别化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的具体办法;推动固废跨行政区协同处置的价格机制等配套措施尚未建立等。(五)固废的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创新及转化不足1、技术创新不足近年来,虽然我国从事固废综合利用的企业越来越多(据统计,2019年全国从事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企业有3万多家,比2018年增长25%),但所采用的综合利用技术大多为制烧结砖、加气块等低值化利用技术,大宗工业固废的高值化利用技术、创新性技术及应用不足;固废资源化利用与其他产业链衔接、多源固废的协同处理处置技术缺乏;对于某些特定种类的固废,如焚烧飞灰、农业秸秆、医疗废物等,尚缺乏成熟、可推广、成本适宜的资源化利用技术。2、技术转化及产业化困难,缺乏可持续的商业化模式由于固废循环利用行业整体经济效益不高,集约化、规范化水平偏低,部分技术和项目还存在循环但不经济、不低碳的问题,导致技术转化的综合成本效益优势不明显,企业参与技术转化的内生动力不足。同时,由于固废综合利用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加上我国现阶段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尚不完善,很难界定侵权范围,导致一些掌握创新性固废高值资源化利用技术的企业不愿申请技术专利,而是将先进技术方案作为商业秘密,仅在企业内部小规模使用。此外,一些地方虽建有固废综合利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却偏重于技术评价,技术推广应用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先进技术交流及产业化推广应用,严重阻碍了产业的高值化、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十七、 市场营销的含义(一)市场营销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对市场营销的定义有上百种,企业界对营销的理解更是各有千秋。美国学者基恩凯洛斯曾将各种市场营销定义分为三类:一是将市场营销看作是一种为消费者服务的理论;二是强调市场营销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认识;三是认为市场营销是通过销售渠道把生产企业同市场联系起来的过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市场营销的复杂性。实际上,伴随营销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创新,营销的概念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主流表述。如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在1960年的定义是:“市场营销是引导货物和劳务从生产者流转到达消费者或用户所进行的一切企业活动”,而到1985年,该定义则变成为“市场营销是个人和组织对理念(或主意、计策)、货物和劳务的构想、定价、促销和分销的计划与执行过程,以创造达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的交换。”2007年AMA公布市场营销的新定义是:“市场营销是创造、传播、传递和交换对顾客、客户、合作者和整个社会有价值的市场供应物的一种活动、制度和过程。”著名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教授认为,市场营销可以区分其管理定义和社会定义。市场营销管理的定义是:“选择目标市场并通过创造、传递和传播卓越顾客价值,来获取、维持和增加顾客的艺术和科学。”而市场营销的社会定义则是:“市场营销是一个社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和团体可以通过创造、提供和与他人自由交换有价值的产品与服务来获得他们的所需所求。”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将市场营销概念从管理角度其体归纳为下列要点:(1)市场营销的基本目标是“获取、维持和增加顾客”。(2)“交换”是市场营销的核心。市场营销的基本业务就是为了实现交换,不断地“创造、传递和传播”卓越的顾客价值和管理顾客关系。(3)交换过程能否高绩效地顺利进行,取决于营销者创造的产品和价值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以及对交换过程管理的水平。(二)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1、需要、欲望和需求人类需要是市场营销的基石。所谓需要,是指人们与生俱来的基本要求。如为了生存与发展,人们会有吃、穿、住、安全、归属、受人尊重、对知识和自我实现等需要。这些需要存在于人类自身生理和社会之中,市场营销者可用不同方式去满足它,但不能凭空创造。欲望是指想得到上述需要的具体满足品的愿望,是个人受不同文化及社会环境影响表现出来的对需要的特定追求。如为满足“解渴”生理需要,人们可能选择(追求)喝开水、茶、汽水、果汁或者矿泉水。市场营销者无法创造需要,但可以影响欲望,并通过创造、开发及销售特定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欲望。需求是指人们有支付能力并愿意购买某个具体产品的欲望。在营销者看来,需求就是对某特定产品及服务的市场需求。优秀的公司总是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地了解顾客的欲望和需求,并据以制定自己的营销策略。它们认真研究顾客行为和偏好,分析有关用户调查、产品保证与服务等方面的数据,观察对比本公司产品及竞争产品的顾客,以了解他们的喜好,培训销售人员以使他们能发现尚未满足的欲望。2、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和定位不同人群的需求往往是不同的。市场营销者需要通过识别人口、心理和行为差异来区分不同的细分市场,然后选择进入具有最大机会的目标市场。对每一个目标市场,营销人员都要开发一种产品(服务),在目标客户群心中建立能够提供某些关键利益的定位。3、产品和服务在营销学中,产品特指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和欲望的任何事物,其价值在于它给人们带来对欲望的满足。人们购买轿车不是为了得到一种机械,而是要得到它所提供的交通服务。产品实际上只是获得服务的载体,这种载体可以是有形物品,也可以是不可触摸的、无形的“服务”,如人员、地点、活动、组织和观念。当我们心情烦闷时,为满足轻松解脱的需要,可以去参加音乐会听歌手演唱(人员);可以到风景区旅游(地点);可以参加校友聚会(活动);可以参加消费者假日俱乐部(组织);也可以参加研讨会接受一种不同的价值观(观念)。市场营销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其创造的产品(服务)不管形态如何,如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和欲望,就必然会失败。4、效用、费用和满足效用是消费者对产品满足其需要的整体能力的评价。消费者通常根据这种对产品价值的主观评价和支付的费用来做出购买决定。如某人为解决其每天上班的交通需要,他会对可能满足这种需要的产品选择组合(如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出租车等)和他的需要组合(如速度、安全、方便、舒适、节约等)进行综合评价,以决定哪一种产品能提供最大的总满足。假如他主要对速度和舒适感兴趣,也许会考虑购买汽车。但是,汽车购买与使用的费用要比自行车高许多。若购买汽车,他必须放弃用其有限收入可购置的许多其他产品(服务)。因此,他将全面衡量产品的费用和效用,选择购买能使每一元花费带来最大效用的产品。5、交换、交易和关系交换是指从他人处取得所需之物,而以自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