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87937339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PPTX 页数:105 大小:20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12月 前言食品安全和食源性疾病是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国际上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不安全食品对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食源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进食不安全食品导致亿万人发病和死亡,发达国家每年约有1/3的人感染食源性疾病,这一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食源性疾病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而且严重影响个人、家庭、社会、商业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利益。2003年53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的食品安全决议中,将食品安全确定为公共卫生的优先领域。新食品安全法处罚力度之最第一百二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第一百二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十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并可以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第一百二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第一篇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第一章第一章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危害因素之二:化学性危害危害因素之三:物理性危害第二章第二章 食物中毒的预防原则食物中毒的预防原则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几个概念餐饮业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 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生物性危害由各类致病微生物(或称病原微生物)导致,这类危害是引起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最为主要的原因。主要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一、细菌(一)细菌和病原菌(一)细菌和病原菌、细菌可以在食品中存活和繁殖。、致病性细菌通常称之为病原菌或致病菌,是导致大多数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目前餐饮业食物中毒中的80以上是由它们引起。、有些细菌会使食品腐败变质,但很少使人得病;而大部分的致病菌并不会引起食品的感官变化。、直接入口的食品中带有病原菌,可能是由于加工时未彻底去除,但更多的是由于受到污染所致,污染通常可来自于生的食物、操作环境、人和动物等。(二)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二)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细菌生长繁殖需要以下各种条件:1、营养、营养细菌生长需要营养物质,畜禽肉、水产品、禽蛋、奶类、米饭、豆类等都是细菌易于生长繁殖的食物。2、温度、温度大多数的细菌在5-60能够很好地生长繁殖,因此这个温度范围被称为“危险温度带”。3、时间、时间在合适的条件下,大多数细菌每10-20分钟就能繁殖一代,一个细菌经过45小时就能繁殖到数以百万计的数量。由于大部分细菌使人致病需要有一定数量,因此控制时间以防止细菌繁殖,对于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具有重要意义。4、湿度、湿度水是细菌生长所需的基本物质之一,细菌是由大约80的水构成的。所以在潮湿的地方细菌容易存活,而用干制方法加工的食品则不易变质。5、酸度、酸度细菌通常不能在强酸性(如柠檬、醋)或强碱性(如苏打饼干)的食品中繁殖,在弱酸性或中性食品中较易繁殖。大部分食品都属此类,如奶类、畜禽肉、水产品、禽蛋、大部分果蔬等。6、氧气、氧气有些细菌需要氧气才能生长繁殖,有些则不需要,还有一些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长(大部分致病菌属此类)。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二、病毒病毒不会在食品中增殖,上述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并不都是病毒生存所需。病毒通常只需极少的数量即可使人致病,烹饪时彻底加热可以灭活食品中的病毒。病毒传播的基本特点有:、可以通过人员的接触或排泄物污染食品与水源。、食品污染通常由于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如上厕所后不洗手等)所致。、可在食品与食品、食品接触的表面与食品之间传播。、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具有传染性。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三、寄生虫人感染寄生虫大多是由于生食、半生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或食品加热不彻底所导致。低温冷冻或烹饪时彻底加热食品均能有效杀灭寄生虫。危害因素之二:化学性危害化学性危害是可使人致病的有毒化学物质引起的危害,这些化学物质可源于食品本身,也可以是受到外来污染所致。以下是一些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及其预防原则。一、食品本身含有毒物质一、食品本身含有毒物质河豚鱼、高组胺鱼、四季豆、生豆浆和部分野蘑菇等食品本身含有毒物质。这些食品有些属禁止供应品种,有些则可通过适当的加工去除毒素后供应。(一)河豚鱼(一)河豚鱼河豚鱼毒素加热后也难以去除,发生中毒后的死亡率高,是国家法规明令禁止的食品。需要指出的是,“巴鱼”也是河豚鱼的一种,同样禁止经营;河豚鱼干制品(包括生制品和熟制品)也不得经营。危害因素之二:化学性危害(二)青皮红肉鱼(二)青皮红肉鱼海产鱼类中的青皮红肉鱼(如青专鱼、金枪鱼、沙丁鱼、秋刀鱼等)会形成组胺,引起组胺食物中毒。由于组胺的产生是因鱼体腐败引起,因此预防的方法是贮存加工中保证鱼的新鲜,防止组胺产生。(三)四季豆、扁豆、荷兰豆(三)四季豆、扁豆、荷兰豆四季豆、扁豆、荷兰豆中含有可使人中毒的有毒物质。烹调时先将豆类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后再炒,可有效去除这些有毒物质。集体食堂加工单位因使用大锅可能导致烧炒不透,不宜供应这些豆类。(四)生豆浆(四)生豆浆生豆浆也含有毒物质。预防方法是将豆浆煮透,尤其要防止“假沸”,烧煮时应将上涌的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沸腾5分钟。(五)野蘑菇(五)野蘑菇野蘑菇中的部分品种具有毒性,食用后可导致中毒甚至死亡。防止中毒的有效方法是不采摘、不采购、不食用野生蘑菇。危害因素之二:化学性危害二、食品受到有毒物质污染二、食品受到有毒物质污染(一)有机磷农药(一)有机磷农药、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选择未受到农药污染的蔬菜。、蔬菜粗加工时以洗洁精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调前再经烫泡l分钟,可有效去除大部分农药。(二)瘦肉精(二)瘦肉精、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不采购市场外无证摊贩经营的产品。、选用带有肥膘的猪肉,猪内脏选择有品牌的定型包装产品。(三)亚硝酸盐(三)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外观与盐和味精相似,故应不使用来历不明的“食盐”或“味精”制作肴肉、腌腊肉要用到亚硝酸盐,餐饮业应尽量不制作这些食品以免误用;如必须使用则应严格保管,使用量不超过0.15克/千克,使用时搅拌均匀。危害因素之二:化学性危害、尽量少食用暴腌菜,不吃腐烂变质的蔬菜,这些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高。(四)桐油(四)桐油、不使用来历不明的油。、桐油具有特殊的气味,食品加工用油使用前应闻味辨别。(五)贝类毒素(五)贝类毒素、贝类毒素中毒的表现根据毒素的不同可有多种,部分种类的毒素可导致死亡。、预防贝类毒素中毒应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不经营国家明令公告餐饮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的织纹螺。(六)雪卡毒素(六)雪卡毒素、雪卡毒素存在于珊瑚礁附近觅食的鱼类(也称作珊瑚鱼)体内,常见的包括东星斑、苏眉、老鼠斑等。、预防雪卡毒素中毒应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采购时间清来源;不供应珊瑚鱼的卵、肝、肠、头、皮等部位,这些部位雪卡毒素含量较高。危害因素之三:物理性危害物理性危害主要是食品中的各种有害异物,如金属、玻璃、碎骨等,人误食后可能造成身体外伤、窒息、或其他健康问题。预防物理性危害应在食品验收、加工等环节进行仔细检查,并采取措施使食品不会在加工操作过程中混入异物。第二章 食物中毒的预防原则本章的内容包括:本章的内容包括: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几个概念餐饮业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通过上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相当多,食品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变得不安全,这些危害因素如果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就有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几个概念大多数食物中毒是由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必须通过控制温度和时间来防止细菌的生长、繁殖和产毒,是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重点。(一)食物中毒(一)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因食用中毒食品引起的一类疾病,国外也称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大多由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又占大多数),少数由食品中的各种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引起。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几个概念(二)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二)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虽然任何食品都有可能受到污染,但有些食品特别适宜于细菌迅速生长、繁殖和产毒,这类食品被称为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必须控制温度和时间来防止细菌的生长、繁殖和产毒。(三)危险温度带(三)危险温度带即适宜细菌生长繁殖的温度区域,我国规定为1060。由于部分致病菌在510条件下仍可生长繁殖,建议以560作为危险温度带。(四)中心温度(四)中心温度即食品(包括块状食品或有容器存放的液态食品)中心部位的温度。中心温度可用中心温度计测量。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几个概念(五)交叉污染(五)交叉污染通过各种途径使食品受到污染(包括生物性污染和化学性污染)的过程,细菌引起的交叉污染是最常见的交叉污染。(六)清洗和消毒(六)清洗和消毒清洗:用清水清除原料、工具表面的污物。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破坏或杀灭致病微生物。(七)原料、半成品和成品(七)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原料:供制作食品所用的一切可食用的物质。半成品:经初步加工后,尚需进一步制作的食品。成品:经过加工制成的可直接食用的食品(又称即食食品)。成品包括熟食品和即食生食品(如水果、生食蔬菜、生食水产品等)。餐饮业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以下是餐饮业细菌性食物中毒的5种常见原因。其中交叉污染占50以上,是最为主要的发生原因。(一)交叉污染(一)交叉污染食品的成品在食用前一般不再加热,一旦受到致病菌污染,极易引发食物中毒。加工操作过程中如发生以下情况,就可能使成品受到致病菌的污染:、成品和原料、半成品存放中相互接触(包括食品中汁水的接触)。、装成品和原料、半成品的工用具、盛器混用。、操作人员接触原料、半成品后双手未经消毒即接触成品。(二)从业人员带菌污染(二)从业人员带菌污染一旦从业人员手部皮肤有破损、化脓、疖子,或患有感冒、腹泻等疾病,便会携带大量致病菌。如果从业人员患病后仍在继续接触食品,且不严格进行洗手消毒,就极易使食品受到致病菌污染,从而引发食物中毒。餐饮业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三)食品未烧熟煮透(三)食品未烧熟煮透生的食品即使带有致病菌,通过彻底的加热烹调,也能杀灭绝大多数的细菌。但如果烹调前未彻底解冻、一锅烧煮量太大或烧制时间不足等,使食品未能烧熟煮透。就会导致致病菌未被彻底杀灭,从而引发食物中毒。(四)食品贮存温度、时间控制不当(四)食品贮存温度、时间控制不当具有潜在危害的即食食品贮存温度、时间如控制不当,食品中的细菌就可能大量繁殖。较易发生此类问题的情况有:、冷藏设施不足或超负荷。、供应宴席时冷菜提前切配并放置在专间。、盒饭加工后在常温下较长时间保存。、食品冷却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五)餐具清洗消毒不彻底(五)餐具清洗消毒不彻底盛放食品成品的餐具或其他容器清洗消毒不彻底,或者消毒后的餐具再次受到污染,致病菌通过餐具污染到食品,也可以引起食物中毒。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细菌性食物中毒是发生最多的食物中毒,其预防原则具有共同之处:首先是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其次是控制细菌生长繁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杀灭病原菌。具体的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原则一原则一 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1、保持清洁 保持砧板、刀具、操作台清洁。保持厨房地面、墙壁、天花板清洁。保持手的清洁。避免老鼠、蟑螂等有害动物。2、生熟分开处理冷菜做到专间、专人、专用工具、专用冰箱和专用消毒设备。生熟食品的容器、工用具要有明显的区分标记。从事粗加工人员不处理冷菜。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3、使用安全的水和食品原料选择来源正规、优质新鲜的食品原料。熟食品的加工处理要使用净水。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原则二原则二 控制细菌的繁殖控制细菌的繁殖1、控制温度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长时间保存或存放,应在危险温度带范围之外。食品应快速冷却,尽快通过危险温度带。控制冷冻食品解冻温度。2、控制时间不过早加工食品,食品制作完成到食用应控制在2小时以内。生食海产品加工后至食用控制在1小时内。食品原料和半成品注意先进先出。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原则三原则三 杀灭病原菌杀灭病原菌1、烧熟煮透食品加热和再加热中心温度必须达到75,并维持15秒以上。冷冻食品原料宜彻底解冻后加热,避免产生外熟内生的现象。2、严格洗消即食生食品(如蔬菜、水果、生食海产品等)应严格清洗消毒。餐具、熟食品容器彻底洗净消毒后使用。接触即食食品的工具、盛器、双手要经常清洗消毒。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最后,还有一项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则控制加工量,即如果超负荷进行加工,就会出现食品提前加工、设施设备不够用等情况,从而不能严格按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进行操作,上述各项关键控制措施就难以做到。第二篇 清洁和卫生第三章 个人健康和卫生本章的内容包括本章的内容包括从业人员如何污染食品检查和报告健康状况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手部清洗、消毒要求个人健康和卫生一、从业人员如何污染食品从业人员不良的健康状况、卫生习惯和举动都可以污染食品,譬如:、出现胃肠道不适、咽痛、发热、手部受伤发炎、眼耳鼻分泌液体等症状。、食品从业人员在上厕所、倒垃圾、触摸身体部位后不洗手。、手部接触生食品后,未经清洗消毒即接触熟食品。、穿着不洁的工作服。、在加工场所进食、饮水或吸烟。、吐痰、吐口水、咳嗽或打喷嚏。个人健康和卫生二、检查和报告健康状况、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至少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也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如果患有以下疾病,将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痢疾。伤寒。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个人健康和卫生、但健康证只能表明体检时的健康状况,并不能保证在一年之内不再患有有关疾病,因此要随时进行自我检查,发现有以下症状时,应立即暂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并立即向食品安全管理员或单位报告:腹痛、腹泻。手外伤。手部皮肤湿疹、长疖子。咽喉疼痛。眼、耳、鼻分泌液体。发热。恶心、呕吐。个人健康和卫生、从业人员患有上述疾病和症状,都可能携带病原微生物,应及时得到治疗,直到痊愈或排除这些症状为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后,才能恢复上岗。个人健康和卫生三、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三、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一)注意要点(一)注意要点、未经清洗的双手可携带大量的细菌和病毒,绝大部分从业人员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都是由不清洁的手导致。、手套永远不能代替洗手,戴手套前手部同样应该清洗。(二)保持个人清洁(二)保持个人清洁从业人员应勤于洗澡、洗头发,保持良好的个人清洁卫生,尽量减少食品受到污染的风险。如无症状也不一定就是非常健康,因为一些病原微生物携带者或潜伏期内可能不会出现症状,但仍可能传播疾病。个人健康和卫生(三)重要的手部卫生(三)重要的手部卫生手是人体接触食品机会最多的部位,手部的卫生是个人卫生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要保持手部的清洁卫生,您应该做到:按照标准的程序洗手(洗手、消毒方法见下一部分内容),因为按照要求洗手可以去除手上的污物和大部分的微生物。、操作时不佩戴外露饰物(包括戒指、手链、手表等),因为饰物表面的凹陷处容易藏纳污垢和细菌,可能导致食品污染,而且戒指等小饰物可能会在操作中混入食品。、手部不要触碰与操作台有过接触的工作服,避免工作服上的污垢污染手部。个人健康和卫生、使指甲符合卫生要求:剪短指甲,因为长指甲内会藏有难以去除的污垢。不佩戴假指甲,不涂指甲油,因为这些都可能对食品造成污染。、正确使用手套:使用一次性塑料或橡胶手套,不要重复使用。挑选适合自己尺寸的手套。戴手套前和更换新的手套前都应该洗手。操作人员在以下情况都应更换手套:手套破损或变脏。在开始进行不同的操作前。连续操作时,至少每4小时要更换一次。个人健康和卫生(四)穿戴工作服(四)穿戴工作服从业人员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专间从业人员还需戴口罩。戴工作帽时头发不应外露,戴口罩时需将口鼻完全遮盖。、每名从业人员应至少有两套工作服,做到定期更换,保持清洁。、专间、分餐操作人员的工作服应每天清洗、消毒、更换。待清洗的工作服不要放置在食品加工处理的区域。、不能穿戴工作服走出食品加工操作场所,应在加工操作场所内脱去工作服;严禁穿戴工作服上厕所。、个人衣物及私人物品不得带食品加工区域,应存放在更衣室。个人健康和卫生(五)进食、喝水、抽烟(五)进食、喝水、抽烟人的口水中可以含有数以千计的细菌,因此您应该:、不在加工食品和存放餐具的场所(如员工休息区)进食、喝水和抽烟。、这些活动完成了之后,必须洗手。个人健康和卫生(六)手部清洗、消毒要求(六)手部清洗、消毒要求洗手是个人卫生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应重视用肥皂洗手,有效的洗手能够有效地去除手部的大部分微生物,请您务必按照要求规范地洗手!洗手看起来好像十分简单,但许多食品加工操作人员未必能做到正确地洗手。但请您记住:洗手是个人卫生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下列情况请您务必洗手:、开始工作前。、处理食物前。、上厕所后。、咳嗽、打喷嚏或擤鼻子后。、触摸耳朵、鼻子、头发、口腔或身体其他部位后。、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后。、认为有需要时。个人健康和卫生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中推荐的洗手程序、洗手方法和手部消毒方法。标准的洗手程序:1、弄湿双手2、涂上洗涤济3、双手互搓20秒4、用指甲刷清洁指甲5、彻底冲洗双手6、用清洁纸巾弄干双手,以纸巾包裹关闭龙头个人健康和卫生推荐的洗手方法:1、掌心对掌心搓擦2、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搓擦3、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4、两手互握互搓指背5、拇指在掌中转动搓擦6、指尖在掌心中搓擦第四章 加工场所清洁卫生一、清洁卫生的原则一、清洁卫生的原则如果加工场所不能维持清洁卫生,食品就会很容易受到污染。不清洁的场所存在大量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无论您在处理食物时如何小心,由于这些微生物很容易在加工环境中播散,在这样的场所加工的食品风险通常都较大。第四章 加工场所清洁卫生清洁和消毒并不是一回事,清洁意味着去除可见的污物,消毒则是清除有害细菌、病毒。您操作的任何场所、食品接触面都必须经过清洗,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餐具还必须进行消毒。您可以看得见清洁,但是否被消毒过肉眼是看不见的。总的来说,出现以下情况就必须进行清洁:、场所、食品接触面每次使用后和在开始另一项工作前。、场所、食品接触面受到污染以后。、食品操作台面及工具在食品加工操作过程中,每隔34小时进行一次。第四章 加工场所清洁卫生(一)清洁(一)清洁清洁一般是用水、清洁剂(也可不使用)去除可见的污垢,污垢性质、水的硬度、温度、清洁剂与被清洁表面的搭配、作用时间等都可能影响清洁的效果。(二)消毒(二)消毒消毒的方法包括热力消毒和化学消毒两种。相对而言,热力消毒操作简单、效果好,是首选方法,其中湿热消毒(如蒸汽、煮沸)比干热消毒(如红外线)的效果要好。如只能采用化学消毒,应正确配制消毒液并避免各种因素对消毒效果可能的影响(餐用具清洗消毒)。第四章 加工场所清洁卫生二、场所、设施、设备清洁卫生二、场所、设施、设备清洁卫生为达到所需的卫生水平,应按计划有系统地清洁和消毒食品加工场所、设施和设备。(一)抹布使用注意事项(一)抹布使用注意事项使用不同的抹布擦拭不同的表面,如原料加工的操作台、烹调加工操作台、厨房墙面、餐桌、冷菜间等都应分别使用不同的抹布。擦拭不同表面的抹布宜用不同颜色或用其他标记区分。、擦拭直接入口食品接触面的抹布应经过消毒。、抹布消毒之前要确认抹布上所有的食物残渣和污物均已去除。、厨房内设专用容器放置脏抹布。第四章 加工场所清洁卫生(二)清洁工具和物品的存放(二)清洁工具和物品的存放、清洁工具和物品应清洗后存放在贮存间或专门的场所。、不能在清洗食品、餐具的水池中清洗清洁工具和物品。、清洗后的清洁工具应采用吊挂等方式自然晾干。(三)化学物品的存放(三)化学物品的存放、千万不要将化学药品、洗涤剂或者杀虫剂与食物、厨房用具或者设备存放在一起。这些物品必须放置在固定的场所(或橱柜)并上锁,明确专人保管。、在每件化学药品上贴有醒目标签,包装上应有明显的警示标志。最好将化学药品存放在原包装的瓶子或盒子中。第四章 加工场所清洁卫生三、虫害控制三、虫害控制虫害泛指任何停留或生长在食品中的动物,如昆虫、老鼠、鸟类等。餐饮单位具备了这些动物生存所需的条件,如食物、场所、温暖、水分,而这些动物身上带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是食品受到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应定期检查加工场所,查看是否有虫害尸体、粪便、脚印、咬痕,被咬断的管道、电线,被咬破的食品包装等虫害出没的迹象。第四章 加工场所清洁卫生(一)预防虫害的侵入(一)预防虫害的侵入、防止虫害进入、防止虫害进入加工场所的结构如有任何破坏,必须立即进行修补。门的下边缘安装金属板,排水沟出口和排气口有金属隔栅或网罩。与外界相通的门为自闭式并常闭。清除虫害的藏身地点。及时修缮加工场所受到破坏的结构。不时移动长久存放的设备和货物。、断绝虫害的食物来源、断绝虫害的食物来源所有食物及调味品均存放在密封容器中,并远离地面。废弃物应入加盖的垃圾桶,地上没有食物残渣,特别是不可以留过夜。排水沟应保持清洁,避免食物残渣淤积。第四章 加工场所清洁卫生、虫害的控制方法、虫害的控制方法常见昆虫的控制设施和方法包括灭蝇灯、驱虫剂、杀虫剂、毒饵等,灭蝇灯宜设置在库房或厨房门口、墙边等处,但不宜在进门正中处。为防止昆虫触杀后掉入食品中,灭蝇灯应距离处理食物的区域至少1.5米,如为直接入口散装食品最好是在46米甚至更远。常见的鼠类控制设施包括捕鼠器械(捕鼠笼、捕鼠盒、捕鼠夹、粘鼠板)、毒饵等,使用时应沿着墙壁、墙角或鼠类经常活动的路径设置。捕鼠笼、捕鼠夹起作用的部位(笼门、触发点)应紧靠墙体。应用新鲜食物诱引老鼠,放妥后不要经常移动。第四章 加工场所清洁卫生(二)防止食品受到化学药物的污染(二)防止食品受到化学药物的污染为防止灭鼠药、杀虫剂对食品和食品加工环境可能的污染,应以器械为首选,器械无效的才使用药物进行控制。不得在加工食物期间施用灭鼠药及杀虫剂。使用化学药物后,该场所内的任何设备、食具及会接触食物的表面,均须彻底清洁。任何已被虫害或化学药物污染的食物,必须丢弃。第四章 加工场所清洁卫生四、垃圾处理四、垃圾处理垃圾中含有废弃食物和大量细菌,在处理垃圾时应注意避免对操作环境和食品可能产生的污染。(一)垃圾存放设施(一)垃圾存放设施垃圾桶应配有盖子,用坚固、不透水的材料制造,内壁光滑以便于清洗。垃圾桶内应套有垃圾袋。厨房内垃圾桶放置地点距操作台、货架等至少保持1.5米。厨房外宜设结构密闭的垃圾房,用于临时集中存放垃圾。第四章 加工场所清洁卫生(二)垃圾的存放(二)垃圾的存放垃圾桶内的垃圾不宜超过桶高的3/4,以避免因太满而不能扎紧垃圾袋和盖上桶盖。桶内垃圾满后应及时清除,未满的至少每天清除一次,将垃圾袋扎紧送至垃圾房。只有在倒垃圾时,才可以打开垃圾桶的盖子,以免污染环境和散发异味。倒完垃圾后应立即洗手。(三)垃圾桶的清洗消毒(三)垃圾桶的清洗消毒清除垃圾后的垃圾桶每日进行清洗消毒。清洗时用清洁剂加热水,用硬毛刷彻底刷洗桶内外及边缘。消毒时用消毒剂加冷水配合专用抹布进行擦拭。将垃圾桶自然晾干或用专用抹布擦干,套上垃圾袋待用。第三篇 主要岗位操作卫生第五章 采购选择放心的供应商查验索取有关票证开展质量验收不采购禁止食品做好台账登记第五章 采购管理一、选择放心的供应商一、选择放心的供应商选择放心的供应商是保证食品安全的第一步,以下因素必须考虑:、放心的供应商应有生产或销售相应种类食品的许可证。、放心的供应商应具有良好的信誉,这点可以通过询问行业内的其他单位得以证实。、大量使用的食品原料,建立相对固定的原料供应商和供应基地。、可能的话,不定期到实地检查您的供应商,或抽取您准备采购的原料送到实验室进行检验。、建议对于每种原料确定备选的供应商,以便在一家供应商因各种情况停止供货时,能够及时从其他供应商处采购到符合要求的原料,而不会发生原料断货或者卫生质量失控的情况。第五章 采购管理二、查验索取有关票证二、查验索取有关票证、索取购物凭证、索取购物凭证为便于溯源,采购时应索取并保留购物发票或凭证并留存备查;送货上门的,必须确认供货方有卫生许可证,并留存对方的联系方式,以便万一发生问题时可以追溯。切不可贪图价格便宜和省事,随意购进无证商贩送来的食品或来路不明的食品原料。、查验有关证明、查验有关证明采购食品原料前应该查验以下有关证明:()供应商和生产单位的食品卫生许可证(未经加工的农产品除外)。()加工产品的生产单位生产许可证。()加工产品的检验合格证(检验机构或生产企业出具)。第五章 采购管理()畜禽肉类(不包括加工后的制品)的检疫合格证明(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出具)。()进口食品的卫生证书(口岸食品监督检验机构出具)。()豆制品、非定型包装熟食卤味的送货单(生产企业出具)。、索证注意事项、索证注意事项()许可证的经营范围应包含所采购的食品原料。()检验合格证、证书上产品的名称、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或批号等与采购的食品应一致。()送货单、检疫合格证明上的日期、品种、数量应与供应的食品应相符。第五章 采购管理注意要点注意要点采购食品应索取购物凭证并留存备查。采购食品应索取购物凭证并留存备查。批量采购时应查验批量采购时应查验: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检验合格证。检疫合格证明。进口食品卫生证书。豆制品送货单。熟食送货单。第五章 采购管理三、开展质量验收(一)运输车辆(一)运输车辆、车厢是否清洁。、是否存在可能导致交叉污染的情形。、应低温保存的食品,车厢及食品温度是否符合第六章“贮存”中的有关温度要求,或者是否符合食品标签上的保存条件。(二)相关证明(二)相关证明除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外的其他证明,都应在验收时要求供应商提供,并做到货证相符。第五章 采购管理(三)温度(三)温度、产品标注保存温度条件的,应与产品标签上的温度条件一致。、散装食品或没有标注保存温度条件的,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应冷冻(-18以下)或冷藏(5以下)条件下保存,热的熟食品应在60以上。、测量时包装食品应将温度计放在两个食品包装之间,散装食品应把温度计插入食物中心部分。、温度计使用前应进行清洁,测量直接入口食品的还应进行消毒。(四)标签(四)标签、品名、厂名。、生产日期。、保质期限(或到期日期)。、保存条件。、食用或者使用方法。、加工食品标签上应有“QS”标志。第五章 采购管理(五)感官(五)感官、食品质量的感官鉴别可以通过看、闻、摸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看包装是否完整,有无破损,食品的颜色、外观形态是否正常。、闻食品的气味是否正常,有无异味。、摸检查硬度和弹性是否正常。(六)其他(六)其他、冷冻、冷藏食品应尽量减少常温下存放时间,已验收的及时冷冻、冷藏。、不符合要求的食品应当场拒收。、做好验收的记录。第五章 采购管理四、不采购禁止食品四、不采购禁止食品(一)畜禽类(一)畜禽类不能提供上述有关证明的畜禽肉类。感官不符要求的畜禽肉类等。(二)水产类(二)水产类河豚鱼及其制品。毛蚶、泥蚶、魁蚶(又称赤贝)、炝虾、织纹螺。死河蟹、死蟛蜞、死螯虾、死黄鳝、死甲鱼、死乌龟、死的贝壳类、一矾或二矾海蜇等。第五章 采购管理(三)果蔬类(三)果蔬类发芽土豆。严重腐烂的水果。野蘑菇。鲜黄花菜等。(四)粮油类(四)粮油类酸败的食用油。霉变的粮食。生虫的干货等。(五)学生集体用餐(五)学生集体用餐隔餐的剩余食品。冷荤凉菜。第五章 采购管理五、做好台账登记五、做好台账登记为保证产品的溯源性,餐饮单位还应建立采购食品的进货台账,台账应记录进货时间、食品名称、规格、数量、供货商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食品使用完毕后24个月。第六章 贮存本章的内容包括本章的内容包括贮存时先进先出低温贮存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标识食品原料的使用期限妥善处理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几类食品的推荐贮存要求第六章 贮存一、贮存时先进先出一、贮存时先进先出先进先出能够保证所贮存食品新鲜程度,以下方法可供参考:、登记、挂牌法入库的每批原料在验收后进行登记。登记信息可填写在标牌上,挂于贮存的食品处,取用时查验登记和挂牌,生产日期靠前者先取用。有条件的还可采用电脑进行登记和管理。、经常性盘点法经常性对贮存的食品原料进行盘点。对于接近保质期限的原料,可以在外包装上贴上醒目标识,表示要优先使用。将较早加工的食品放置于较晚加工食品的前方,使提货时最容易拿到的是早加工的食品。第六章 贮存二、低温贮存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二、低温贮存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一)尽可能缩短在危险温度带的滞留时间(一)尽可能缩短在危险温度带的滞留时间、食品在常温下验收后,应尽快冷藏或冷冻。、食品从冷库(冰箱)中取出粗加工,应少量多次,取出一批,加工一批。(二)经常性检查冷库(二)经常性检查冷库(冰箱冰箱)运转和温度状况运转和温度状况、压缩机工作状况是否良好。、是否存在较厚的积霜(可能会影响制冷效果)。、冷库(冰箱)内食品是否积压堆放,是否留有空气流通的空隙。、冷库(冰箱)内温度是否符合要求。第六章 贮存(三)低温贮存注意事项(三)低温贮存注意事项、冷库(冰箱)内的环境温度至少应比食品中心温度低1,如要求食品中心温度在5以下,则环境温度必须在4以下。、万不要把热的食品放到冰箱里。因为这将会升高冰箱内部的温度,使其他食品处于危险温度条件之下。、冷库(冰箱)的门应经常保持关闭。、不要使冷库(冰箱)超负荷地存放食品。、肉类、水产品、禽类与蔬菜、水果尽量分开贮存,如不能分开,则应将肉类、水产品和禽类放置在冷库(冰箱)内温度较低的区域,并尽可能远离门。、贮存的食品应装入密封的容器中或妥善进行包裹。、食品冷冻时应小批量进行,以使食品尽快冻结。、低温和常温贮存时食品距离墙壁、地面均应在10厘米以上。第六章 贮存(四)贮存中避免交叉污染(四)贮存中避免交叉污染、食品应在专用场所贮存。除不会导致食品污染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工具等物品外,其他物品都不应和食品同处存放。、冰箱内食品贮存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分开,不得在同一冰室内存放,并应在冰箱外部应标明存放食品的种类(原料、半成品或成品)。、冷库内可同时存放食品原料和半成品,前提是冷库内部有隔断设施,严格进行存放场所的分区。注意事项注意事项、除霜应在冰箱内食品较少的时候进行,除霜前对于冷库(冰箱)内取出的食品如何保存要有一定的安排。、冷库(冰箱)的温度检查应每班进行,并对温度进行记录。、检查时除查看外部的温度显示装置外,因冰室内温度可能分布不均匀,还应用专用温度计定期测定温度。第六章 贮存三、标识食品原料的使用期限任何食品原料都应有使用期限。定型包装食品在标签上有使用期限,未拆封前可按此期限保存;其他食品原料、半成品的使用期限餐饮单位应自行规定,并在盛装食品的容器上进行标识。在标识时可直接标识日期,也可以采用一周7天标识不同颜色。表6-1是部分食品在冷藏条件下使用期限的指南。第六章 贮存物品名称物品名称种类种类使用期限使用期限物品名称物品名称种类种类使用期限使用期限水产类 腌制鱼类(薄片)12小时畜禽类生畜肉(碎肉)48小时腌制鱼类(整条)72小时生畜肉(整块肉)72小时生的鱼类(切开)48小时生的家禽(切开)48小时生的鱼类(整条)72小时生的家禽(整只)72小时生的甲壳类(虾、蟹等)48小时生鸡蛋(带壳)2周熟制甲壳类(虾、蟹等)48小时熟鸡蛋(带壳)1周第六章 贮存四、妥善处理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四、妥善处理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超过保质期和其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应及时销毁。设置专门的场所存放不符合要求的食品(该场所要有醒目标志)。销毁时应以破坏包装、捣碎、染色等方式改变原有形态,以免造成误食。第六章 贮存五、几类食品的推荐贮存要求五、几类食品的推荐贮存要求、鲜肉、禽类、鱼类和乳品:低于5冷藏。、活的贝类:低于7冷藏。、鲜蛋:低于7冷藏;贮存前不可清洗,否则易变质;从冰箱中取出的鲜蛋要尽快使用,不可久置或再次冷藏。、新鲜蔬菜和水果:57冷藏;为防止脱水,相对湿度蔬菜一般应在8595,水果在80;如为密封薄膜包装应在扎些小孔以释放出果蔬呼吸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以保持新鲜;冷藏前不可清洗,否则易变质腐败。、定型包装食品一旦拆封后:低于5冷藏。、干制原料易受潮变质,应在密闭容器中存放。第七章 原料加工本章的内容包括本章的内容包括去除有害物和污染物正确进行解冻加工中及时冷藏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原料半成品限期使用避免原料加工中的交叉污染第七章 原料加工一、去除有害物和污染物一、去除有害物和污染物本工序除对食品原料进行挑捡整理以去除不可食部分并清洗干净外,对一些食品原料还应注意:、不加工已死亡的河蟹、蟛蜞、螯虾、黄鳝、甲鱼、乌龟、贝壳类以及一矾或二矾海蜇等水产品。、剔除发芽的马铃薯、发苦的夜开花。、叶菜应将每片菜叶摘下后彻底清洗,因污物可能会进入菜的中心部分。、去除蔬菜中可能含有的农药,尤其是夏季蔬菜虫害高发期。供参考的方法为:先以洗洁精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调前再经烫泡1分钟。5、打鲜蛋应在洗净后打入另外的容器内,经检查未变质的再倒入集中盛放蛋液的容器中。第七章 原料加工二、正确进行解冻二、正确进行解冻表7-1是几种正确的解冻方法。注意不要在室温下进行解冻,也不要反复对食品进行解冻、冷冻,因为这样会使食品长时间或反复经过危险温度带,对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也有较大影响。安全的解冻方法安全的解冻方法方法方法操作操作优点优点注意点注意点冷藏解冻5以下冷藏温度解冻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保存好时间较长,有时可能需花费数天流水解冻20以下流动水中解冻时间较短应注意水的温度,必须使用流动水微波解冻食品原料放入微波炉中加热解冻时间短,适用于立即就要加工的食品解冻的食品应该体积较小,体积过大的食品用微波解冻效果不佳烹调解冻直接烹调冷冻的食品原料,如煎烤半成品糕点胚无需中间环节易造成食品外熟内生,必需确保食品中心温度达到要求第七章 原料加工三、加工中及时冷藏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原料三、加工中及时冷藏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原料、肉类、水产品、禽类等挑捡、解冻、清洗、切配后应及时在5以下冷藏。、如上述加工环节并非连续进行,前一工序完成后应及时将食品原料冷藏,待下一工序开始前再取出。、青专鱼、金枪鱼、沙丁鱼、秋刀鱼等青皮红肉鱼在加工中尤其应注意及时冷藏,避免因产生组胺而引起食物中毒。第七章 原料加工四、半成品限期使用四、半成品限期使用很多半成品在加工后并不立即进行烹饪,有的菜肴在加工工艺中还要求半成品上浆、腌制后需放置一定的时间。此类半成品均为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通常都必须在5以下冷藏外,同时对于使用的期限也应有所控制。部分半成品在冷藏条件下的使用期限指南见第六章“贮存”。第七章 原料加工五、避免原料加工中的交叉污染五、避免原料加工中的交叉污染、用于食品原料、半成品加工的场所应尽量与成品加工场所分开。分开的形式可以是原料加工设置粗加工间(大中型餐饮单位),也可以是在厨房内设专门的区域分别进行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加工(小型餐饮单位)。、食品原料、半成品的加工中所使用的工具、容器和水池,不得用作直接入口食品加工使用。、食品原料、半成品用水池应与餐具、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具的清洗水池分开。、加工食品原料、半成品的人员一般不宜承担成品的加工。如确有需要,应经严格洗手、消毒和更换工作服。、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应分池清洗,水产品则宜在专用水池清洗。第八章 烹调加工本章的内容包括本章的内容包括杀灭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避免烹饪中的交叉污染再加热食品中心温度计第八章 烹调加工一、杀灭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一、杀灭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一)安全的烹饪温度和时间(一)安全的烹饪温度和时间食品只有经烧熟煮透,才能杀灭其中的致病微生物,也就是说才是安全的食品。烧熟煮透如果用温度和时间来衡量,就是食品的中心温度应达到75,保持时间l5秒以上。(二)食品未烧熟煮透的常见原因(二)食品未烧熟煮透的常见原因食品烧熟煮透看上去似乎很容易做到,但很多食物中毒的案例表明,各种原因导致的加工操作不当都会引起未烧熟煮透,例如:、同锅烹调的食品太多,食品受热不均匀,使部分食品未烧熟煮透。这种情况在食堂、盒饭或桶饭生产等采用大锅烹调的单位较易发生。第八章 烹调加工、烹调加工设备发生故障,使食品未烧熟煮透。案例9中的中毒事件就是因为蒸箱发生局部故障,导致部分肉丸未彻底蒸熟所致。原料或半成品在烹调前未彻底解冻,但烹调时间仍按常规已解冻的食品,使食品中间部位未能达到杀灭致病微生物的温度,存在外熟内生的现象。、过于追求食品的鲜嫩,致使烹调时间不足,部分食品未烧熟煮透。案例8中菌痢爆发事件的原因之一,就是黄瓜在沸水中烧煮的时间太短,未能完全杀灭痢疾杆菌。、食品体积过大,烹调时间不足,致使中间部位未烧熟煮透。、为缩短顾客点菜后的等候时间,往往先将食品制成半熟的半成品,供应前再进行烹调。但如两次烹调的时间都较短,则易造成加热不彻底。、如果食品的加工量超过了自身的加工能力,由于必须在短时间内加工出大量的食品,烹调中温度不够、时间不足等问题就极易发生。第八章 烹调加工(三)防止食品未烧熟煮透的措施(三)防止食品未烧熟煮透的措施、制定加工操作规程,对于烹饪前彻底解冻、每批食品烹饪数量、食品的烹调方式和时间等都作出规定。、使用温度计抽查食品中心温度是否达到要求,注意在抽查时应选择每批食品中体积最大的。、尽可能减小食品的体积。、定期检修烹调设备。、避免超负荷加工。第八章 烹调加工二、避免烹饪中的交叉污染二、避免烹饪中的交叉污染关键概念关键概念生、熟盛器不分是引起交叉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环节,在操作过程中容易被忽视,应高度重视!烹饪环节由于同时存在生食品和熟食品,如操作不当,则极易造成交叉污染。以下是避免交叉污染的几项措施。(一)避免盛器(一)避免盛器(或工具或工具)引起的交叉污染引起的交叉污染、生、熟食品盛器能够明显加以区分。区分的方法可以是采用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形状,或者在各类盛器标上不同的标记,或者直接标注生、熟的字样。标记应显眼且不易被磨损、洗刷掉。在操作中严格做到生、熟食品盛器分开使用。第八章 烹调加工、配备数量充足的生、熟食品盛器。、清洗生、熟食品盛器的水池应完全分开。、清洗后的生、熟食品盛器应分开放置。、如需擦拭盛装熟食品的盛器,应用经消毒的专用抹布。(二)避免烹饪人员引起的交叉污染(二)避免烹饪人员引起的交叉污染、尝味时,应将少量菜肴盛入碗中进行品尝,而不应直接品尝菜勺内的食品。、烹饪后的熟食品一般应用消毒后的工具进行分装或整理,如需用手直接操作,则必须先清洗、消毒双手,最好戴清洁的一次性塑料或橡胶手套。、烹饪人员接触污染物(如上厕所、接触生食品)后,必须清洗消毒双手才能继续加工操作。第八章 烹调加工(三)避免存放不当引起的交叉污染(三)避免存放不当引起的交叉污染、烹饪后的熟食品应与生食品分开放置。、如只能放置在同一操作台,应按照上熟下生的原则,将生食品放置在操作台,熟食品放置在操作台上方的搁架上。第八章 烹调加工三、再加热三、再加热食品再加热不当是导致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之一,因为需要再加热的食品往往已经在危险温度带条件下存放了一段时间(超过2小时),食品中的细菌已繁殖到一定水平,而这些食品一般被认为是熟食品,容易发生再加热不彻底。进行再加热时应该:、食品在再加热前应确认未变质。、再加热食品中心温度必须达到70以上。、采用搅拌等方式加快食品温度升高的速度。、冷冻熟食品,一般应彻底解冻后再进行加热。、如果用微波炉再加热食物,应避免食物加热不均匀。、食品再加热不要超过一次,再加热后仍未食用完的食品应废弃。、学校食堂剩余食品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经高温彻底加热后供应。第八章 烹调加工四、食品中心温度计(一)使用前(一)使用前阅读说明书了解应把温度计插进食品多深,保持多长时间才能取得准确的读数。把温度计存放在清洁卫生的环境中。使用温度计前,必须用热水和清洁剂清洗,然后消毒。温度计可用沸水或酒精消毒,或使用说明书建议的消毒剂消毒。(二)使用时(二)使用时把探针插进食物的中心(或最厚部分),以测量食品中心的温度;测量时等候1 5秒(或说明书建议的时间)后读取温度。不要让温度计的尖端触及食品容器的四周及底部。测量汤和酱汁的温度前,应把汤和酱汁搅匀。每次测量热和冷的食物后,,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回复后才可使用。测量预包装食品的表面温度时,必须把温度计的探针放在两件食品的包装之间,并应避免损坏食品的包装。第八章 烹调加工(三)检查和校准温度计在使用前、坠落后和每过一定时间应进行检查和校准,以确保读数准确可靠。、冰点法、冰点法把容器装满碎冰,加入清洁的自来水到盖过碎冰,然后搅匀。把温度计的探针至少插入冰水中5厘米,注意不要触及容器内部。约30秒或读数稳定后读取温度,温度计的读数应为0。、沸点法、沸点法把清洁的自来水煮沸,将温度计的探针至少插入沸水中5厘米,注意不要触及容器内部。约30秒或读数稳定后读取温度,温度计的读数应为100。如温度计的读数与冰点或沸点相差超过1,应校准温度计。如无法校准至上述水平,应维修或更换温度计。第九章 冷菜和生食加工本章的内容包括本章的内容包括“五专”原则个人卫生特殊要求制作中避免交叉污染几类食品特殊卫生要求第九章 冷菜和生食加工一、一、“五专五专”原则原则制作此类高风险食品,应严格遵守“五专”原则,即专人、专间(或专用场所)、专用工具、专用消毒设施和专用冷藏设备。、专人:指由专门的人员来负责加工制作。、专间(或专用场所):指专门为此类食品加工而设置的专用加工间或加工场所,专间温度控制在25以下。、专用工具:指专间内配备专用的刀、砧板、容器及其他工具。、专用消毒设施:指专间内设有单独的消毒设施,用作工具、容器、抹布等的消毒。、专用冷藏设备:指专间内设专用冰箱。第九章 冷菜和生食加工二、个人卫生特殊要求二、个人卫生特殊要求专间和专用场所的操作人员除应符合第三章“个人健康和卫生”中一般从业人员的要求外,还必须做到:、进入专间前更换专用、清洁的工作衣帽及佩戴口罩,工作衣帽应每天进行更换和清洗、消毒。、在操作中不宜频繁进出专间,出专间时应脱掉专用工作服,严禁穿工作服上厕所或进入粗加工区域。、专间从业人员应特别强调对双手的清洗消毒,特别是在进出专间、触摸专间外的任何物品后及操作期间都要清洗、消毒双手。、跑菜、厨房等非专间人员不得进入专间。、专间操作人员不应直接用手拿取任何未经消毒的物品,如点菜单、托盘等。第九章 冷菜和生食加工三、制作中避免交叉污染三、制作中避免交叉污染(一)交叉污染的常见原因(一)交叉污染的常见原因交叉污染是此类高风险食品引起食物中毒最主要的原因,导致交叉污染的常见情形有:、加工过程中即食食品接触到食品原料或半成品,这通常是因未在专间内进行操作所引起。、用处理过食品原料或半成品的刀、砧板、工具等来处理成品。、用装过生食品的盛器来盛装成品,常见原因包括:装生、熟食品的盛器没有区分标志,混用。加工量过大,造成容器不够,用装食品原料或半成品的容器来盛装成品。、加工操作人员接触即食食品前,双手未经清洗消毒,常见原因包括:专间或专用场所内未配置消毒水。操作人员接触食品原料、半成品或污染物后未清洗消毒双手就接触即食食品。第九章 冷菜和生食加工(二)避免交叉污染的措施(二)避免交叉污染的措施、必须在专间内进行操作,减少受食品原料、半成品污染的机会。、专间内所有使用的刀、砧板、抹布等均应为专用,不能拿到专间外使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每隔4小时应进行消毒。、专间冰箱内不能存放食品原料、半成品,冰箱也应定期进行消毒(建议23天消毒一次)。、应固定人员进行加工操作,此类食品的制作人员不宜从事原料的粗加工、烹饪等工作。、专间内操作人员健康和个人卫生应符合第三章“个人卫生和健康和本章上部分要求。第九章 冷菜和生食加工四、几类食品特殊卫生要求四、几类食品特殊卫生要求(一)冷菜(一)冷菜、原料和烹调加工、原料和烹调加工原料和烹调加工的要求与热菜的基本相同,应注意这些工序必须在冷菜间外进行,且不宜由专间操作人员进行加工。、冷却、冷却熟制冷菜在烹制成熟后通常需要冷却才能进行下一工序的操作,冷却时应在较短时间内尽快通过危险温度带,以下是两种安全的冷却程序。两阶段冷却法,即将食物在2小时内从60以上冷却至20,再在4小时内从20冷却至5或更低。一阶段冷却法,即在4小时之内冷却至5以下。、切配、切配配制前应认真检查待配制的冷菜,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配制加工。熟食卤味应当餐配制,并尽量当餐用完。剩余尚需使用的应存放在专用冰箱内冷藏或冷冻,食用前按第八章“烹调加工”要求再加热。第九章 冷菜和生食加工(二)裱花蛋糕、裱浆应当天加工,当天使用。、新鲜水果在使用前应清洗消毒,并做到当天加工,当天使用。、蛋糕胚应在专用冰箱中贮存,贮存温度为10以下。、植脂奶油裱花蛋糕储藏温度在32,蛋白裱花蛋糕、奶油裱花蛋糕、人造奶油裱花蛋糕贮存温度不得超过20。(三)生食果蔬、用于生食的水果和蔬菜,应事先严格清洗消毒后再进入专间加工。鲜榨果蔬汁可在专用操作场所加工。、鲜榨果蔬汁和水果拼盘极易发生变质,应当餐食用完毕。第九章 冷菜和生食加工(四)生鱼片、用于加工生鱼片的鱼应是海水鱼贝类,淡水鱼不宜加工生鱼片。、使用专用工具和容器在专用场所进行加工。、加工前必须先在专用场所外对鱼体表面进行清洗消毒,再在专用操作场所进行分切,以避免其内部的可食部分受到污染。、加工后的生鱼片应当放置在食用冰中保存,并用保鲜膜加以分隔。生鱼片从加工至食用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第九章 冷菜和生食加工注意事项:注意事项:用冰箱冷却热的食物不但不能在短时间使食物温度下降,还造成冰箱内的温度升高,使其他食物也处于危险温度带;还会引起水气凝结滴落,增加交叉污染的机会。淡水产品中含有寄生虫的可能性较大,不应作为生食或半生食的品种。第十章 备餐本章的内容包括本章的内容包括备餐中控制温度和时间备餐中防止食品受到污染第十章 备餐一、备餐中控制温度和时间一、备餐中控制温度和时间食品加工后立即食用是备餐中保证食品安全的最佳选择,如不能做到就必须采用以下方式备餐:热藏备餐:食品温度保持在60以上。冷藏备餐:食品温度保持在10(最好是5)以下。常温备餐:食品熟制加工后2小时内食用。按照供应量的需要,适量准备食物,减小因食品保存时间过长而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向容器中添加食物时,应尽量等前批食物基本用完后再添加新的,不应将不同时间加工的食物混合;剩余的少量食品应添加在新食品的表层,尽量做到食品先制作先食用。冷藏和热藏备餐中至少每2小时测一次食品的中心温度,温度低于60或高于10(最好是5)的食品应予废弃。建议在容器上标识加工时间,以便对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进行处理(废弃或再加热)。第十章 备餐二、备餐中防止食品受到污染二、备餐中防止食品受到污染在备餐食品上加盖,使食品易于保持温度和不受污染。备餐用的所有容器、工具应消毒,包括菜肴分派、造型整理的用具。备餐中每4小时应清洗、消毒一次。使用长柄勺,避免勺柄接触食品导致污染。任何已经供应过的食品及原料(除了消费者未打开的密封包装食品)都不应再次供应,包括菜肴装饰,以及制作菜肴的汤和食品辅料,如火锅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