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化条件下-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的优化问题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8103307 上传时间:2020-12-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碳化条件下-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的优化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低碳化条件下-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的优化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低碳化条件下-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的优化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碳化条件下: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的优化问题 在环境日益恶化、环保意识逐渐深入人心的今天,农产品出口低碳化发展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世界农产品出口结构优化的首要目标。然而,我国农业已经逐步发展成为“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高污染”的高碳农业,这种现实压力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对外贸易的引擎作用,逐步实现农产品出口结构的优化,从而带动我国农业生产的低碳化转型。鉴于此,本文拟在分析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考虑低碳化条件下对农产品出口结构优化带来的现实压力,着重讨论新时期我国农产品出口优化的关键环节,以期有助于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顺应低碳经济潮流,阔步前行。 下载论文网 /2/view-13090911.htm 一、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特征分析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之下,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持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发达国家为了使本国经济早日走出低谷,纷纷假借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出台了“碳标签”、“碳税”等一系列低碳壁垒,这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无疑是雪上加霜。在这种严峻复杂的贸易环境下,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规模却不断扩大,2010年逆差规模达到231.4亿美元,为历史最大值。下面,我们将从“低碳”角度,对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特征进行分析。 (一)商品结构 在市场逐步开放的大背景下,市场规律的支配作用在我国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中日益显现。作为劳动要素充裕的国家,水产品、畜产品、蔬菜、水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导品种,它们的出口额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60%,而谷物、食用油籽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在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极低(参见表1)。这种出口商品结构现状与要素禀赋理论的预测结论完全一致。 然而,水产品、畜产品都被认为是“高碳农产品”,特别是随着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这类产品对能源的消耗也不断提高。联合国粮农组织有关报告指出:大约有18%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来自畜牧业,家畜养殖生产中排出的甲烷气体占全球18%,占人类活动所产生甲烷的37%,而甲烷的温室气体增温当量值是二氧化碳的25倍。根据徐皓等的估算,2005年中国渔业生产的能源消耗量为1 935.210 t标准煤,约占第一产业能源消耗量的1/4。 另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我国农业活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64.25%来自动物肠道发酵和动物粪便管理系统,只有35.75%来自水稻等的种植(以1994年为例) 。可见,我国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特征决定了未来我国农产品出口更加容易遭遇低碳壁垒的限制。 (二)市场结构 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 欧洲和北美洲。2010年,我国前五大出口目的国(或地区)依次是:日本、东盟、欧盟、美国和中国香港。尽管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集中度呈现了一定的下降趋势,但对前五个出口目的地的出口额占我国农产品总出口额的比重仍然高达68.5%(参见表2)。 这五个国家(和地区)多数经济较为发达,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市场准入标准都比较严格。近年来,这些国家(和地区)为了激发公众对CO2减排的兴趣和引导低碳消费,加紧了产品碳足迹检测方法和技术标准的研发,相关国际标准呼之欲出。这些国家还掀起了一股对农产品标注“碳标签” (Carbon Labeling)和“食物里程”(Food Miles)的热潮。以日本为例,作为我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去向地,2010年度出口额为91.7亿美元,占比达到18.5%,它恰恰正是全球率先实施农产品碳标签制度 的国家。过分依赖这些国家市场,必然在短期内会对我国那些含有更多的碳排放量农产品出口造成更大压力,而环保型的生产方法和碳检测及碳标签的应用,无形中将增加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成本压力。 (三)经营主体结构 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规模普遍偏小。2008年,我国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869家,占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总数的比重不足5% 。众多中小企业往往受限于人力、财力、物力等的制约,无力进行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处理,而且相关职能部门对其监管难度很大,直接导致对环境不利的农产品生产、加工的高碳排放问题。如:广东散户和中小规模禽畜养殖场的禽畜养殖污染已经成为广东省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如果这种经营主体结构特征持续,将使得未来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很难满足发达国家的几近苛刻的碳标准要求。 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广东、福建、浙江、辽宁等东部省区。2010年,山东、广东、福建蝉联农产品出口前三甲省份,其出口额分别达到134.0亿美元、57.0亿美元、46.9亿美元,占比依次是27.1%、11.5%、9.5%,这三个省份农产品出口比重之和达到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48.1%(参见表3)。这三个省份同属我国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根据有学者2010年的测算,相对中部和西部地区而言,东部地区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一半,占比达到49.4%(2007年),而且保持着最快的增长速度。显然,在我国农产品出口朝向低碳化转型的过程中,东部地区的农产品企业理应承担更大的责任与义务。 二、低碳语境下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优化面临的现实压力 从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要在低碳时代仍然保持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稳步发展,出口结构的优化势在必行。但是,在低碳化条件下,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的优化面临着巨大的现实压力,具体表现在: (一)低碳生产技术的引进,将增加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优化的成本压力 通过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我国农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化学化、电气化,但整体上仍然处于低效阶段。在低效率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农业机械的过程中,农产品生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以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为例,我国单位耕地面积的化肥平均施用量为434.3千克/公顷,是化肥安全施用安全上限的1.93倍,但利用率仅为40%;农药平均施用量为13.4千克/公顷,其中高毒农药占70%,有60-70%残留在土壤中。要改变这种现状,大力发展生物工程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现代农业技术将成为必然。这些具有低碳性质的农业技术,在其研发、应用和推广的过程中,会形成较大的技术引进成本、农民学习成本、生产摩擦成本、交易成本等。同时,还需要增加农产品生产、流通等环节碳排放的测试、检验、认证和鉴定成本等。这些直接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成本的增加,抑制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发挥,构成了推进农产品出口结构低碳化调整的经济障碍。 (二)低碳政策工具的欠缺,将弱化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优化的制度约束 “低碳农业”生产方式的引进与推广,低碳农产品出口结构特征的形成,都需要政府设计出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体系,从而产生强制性的制度约束。如:英国先后通过能源法、能源白皮书、气候变化法草案等法律法规,并相应出台了包括碳价、碳税、碳补贴、碳金融、排放交易等广泛性的政策体系,涉及节能减排、循环发展、低碳技术研发等广泛领域,显示了明确的引领性和导向型。 然而,我国与低碳农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仍然处在起步阶段,管理上部门分割严重,如: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就有农业部、林业部、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分部门的多头管理不仅使得管理行动难以协调一致,而且容易出现政出多门,政策冲突或政策盲区。而且,新政策工具的设计、出台、实施及完善,必然会形成新、旧政策更替交接中的摩擦成本,甚至在这场新的利益调整过程中,会出现一部分“受损”群体,他们的抵触情绪会成为推行新型政策工具的阻力。这些困难的客观存在,使得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的优化很难得到有效的制度保障。 (三)低碳经济认识的模糊,将虚化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优化的思想保障 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浪潮中,促进农产品出口结构的低碳化调整,首先必须弄清低碳经济的本质。然而,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起步阶段,就开始显露出一些对低碳经济认识上的误区。如:低碳经济是贫困的经济;低碳经济是好东西,但太遥远,我们现在还没到发展低碳经济的水平,以后到了那个水平再说;搞低碳经济要用先进技术、低碳能源,成本太高,我们做不了;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多开展几个低碳项目或工程等。 除了关于低碳经济概念理解上的片面,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上仍然相对模糊,我们更多看到的是政府主导,而作为市场主体的各类企业似乎置身事外,而且本来应该是全社会共同努力发展低碳经济的事情,现在却似乎变成了只关系到某个或者某几个政府部门政绩的事情。 这些关于低碳经济狭隘片面的观念构成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优化的思想障碍。 (四)低碳贸易壁垒的盛行,将恶化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优化的外部环境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显著衰退,各国为缓解经济压力,争相推出经济刺激措施,伴随着这些刺激措施而来的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特别是发达国家,基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的考虑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他们普遍借助“发展低碳经济”的外衣,积极推行各类与低碳相关的贸易限制措施,如:法国已单方面提出从2010年起对从那些环保立法不及欧盟严格的国家进口商品征收碳关税;日本农林水产省已决定从2011年4月开始实施农产品碳标签制度;英国政府在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的支持下发布了食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要求标识农产品的碳足迹等,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甚至掀起了“食物里程”运动抵制来自其它国家的同类进口农产品。在我国尚缺乏足够资本技术条件下,发达国家单方面对没有达到标准的进口农产品设置种种障碍,显然会使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面临不公平竞争状态。 三、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优化的关键环节 尽管低碳化条件下,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优化压力重重,但为了充分发挥农产品出口在提高农民收入和稳定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化压力为动力,准确把握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优化的关键环节,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低碳化发展。 第一,大力支持低碳技术研发,优化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通过大力研发、采用垄作免耕技术、灌溉节水技术、生态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畜禽生态养殖技术、沼气工程节能减排技术、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林业碳汇技术等,从根本上减少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的产生和排放,由富碳农产品生产方式向低碳农产品生产方式转变,并将那些迟迟不能转轨的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和高污染的农产品逐步排除在出口农产品之外,为其他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农产品腾出市场空间,引导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为了降低引进新兴低碳技术的成本和阻力,必须充分考虑和研究低碳技术本身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以及对技术创新进行有效保护和成果推广等问题。在低碳技术的研发、引进、推广过程中,要强化对低碳技术的资金与技术支持,建立和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 第二,不断开拓新兴海外市场,优化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为了给我国农产品出口低碳化转型赢得时间和空间,应该要加强新兴市场开拓,实施多元化目标市场战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阶梯型发展的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在新兴市场的开拓过程中,一是要加大对新兴市场的营销力度,通过网络等媒介以较低的成本、较高的信息传播效率,提高我国农产品在新兴市场的知名度;二是支持龙头农产品企业参加国际著名专业食品展等展览活动,及时了解新兴市场客户需求和市场信息;三是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走出去,积极推动农业生产能力的国际转移,把具有一定优势的蔬菜、水果、禽肉、水产品的种植、养殖和加工能力向一些具有农业资源优势的农业欠发达国家转移,通过获得本土化优势而扩大出口规模。 第三,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优化农产品出口经营主体结构。为了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首先必须帮助龙头企业按照市场的变化,进一步调整优化产品结构,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农产品的低碳竞争力;其次要帮助龙头企业牵线搭桥,招商引资,扩大生产规模,增强内在活力,自觉开展污染治理;另外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教育力度,唤醒低碳意识,使之愿意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营,共同致力于低碳农产品的生产。另外,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农户、关联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效应,形成上下游企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形成农产品生产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模式和资源综合利用模式,根本降低废弃物处理费用。 第四,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完善农产品出口结构优化的政策体系。我们必须积极借鉴发达国家低碳政策建构经验,重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减排治理,重视政策工具的多样化和相互协调。依据实际情况,当前我国低碳政策体系的构建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加以深度推进:一是通过税收等经济杠杆,合理引导东部等农产品出口重点区域的农产品经营主体放弃高碳农业生产方式,率先进行低碳化转型;二是明确资源和环境的公共产权,完善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制度,开征碳税,构建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改变农产品生产者的不良偏好;三是完善发展低碳农业财政支持政策,加强财政对低碳农产品生产的投资力度,稳步提高低碳农业发展投资占财政预算内投资的比重,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促进低碳技术的提高与进步;四是以清洁发展机制为核心,制定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