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北方学院临床医学类专业《医学基础理论综合考试》考试大纲

上传人:功*** 文档编号:18010332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9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北方学院临床医学类专业《医学基础理论综合考试》考试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河北北方学院临床医学类专业《医学基础理论综合考试》考试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河北北方学院临床医学类专业《医学基础理论综合考试》考试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北方学院临床医学类专业医学基础理论综合考试考试大纲基础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药学系2018.3.25前言为了进一步增强我校临床医学类学生学习临床课程的能力,提高临床医学类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兄弟院校的一些具体办法以及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需求,我校拟对临床医学类专业进行医学基础理论综合考试。医学基础理论综合考试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系统回顾医学基础课程学习内容,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基础医学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基础医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入临床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打好基础。医学基础理论综合主要考查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的重要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着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医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考察学生对本学科的新理论、新进展的了解。要求考生: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的基本知识;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及基本专业英文名词,正确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的重要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运用基础医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了解基础医学的新技术和新进展。考试形式:闭卷,笔试或机考。考试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考试时间:在学生进入临床课程学习前,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试卷结构:人体解剖学(12.5分)、组织学与胚胎学(10分)、生理学(12.5分)、生物化学(10分)、病原生物学(10分)、免疫学(10分)、病理学(12.5分)、病理生理学(10分)、药理学(12.5分)。考试题型与分值:单项选择题,共200题,每题0.5分,共100分。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的医学基础理论综合考试,使学生积极认真复习,真正发挥医学基础理论综合考试的效能,结合2017年对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进行医学基础理论综合考试的经验与不足,基础医学院联合医学检验学院、药学系相关教研室,根据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制定了我校临床医学类专业医学基础理论综合考试考试大纲,供同学们参考。由于时间仓促,大纲中可能存在一些错误或不足,请老师和同学们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修订和完善。1 .人体解剖学12 .组织学与胚胎学113 .生理学174 .生物化学205 .病原生物学246 .免疫学327 .病理学418 .病理生理学449 .药理学49第一部分人体解剖学一、系统解剖学(一)运动系统:1 .人体解剖学的方位术语。2 .骨的形态、分类、构造。3 .椎骨的一般形态,各部椎骨的主要特点。4 .胸骨和肋的形态、分部。5 .颅的分部(脑颅、面颅),23块颅骨名称;颅底内面的主要结构;鼻旁窦的位置、开口。6 .肩胛骨、锁喟,、肱喟、楼骨、尺骨、骸骨、股骨、胫骨和腓骨的形态结构。7 .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8 .椎骨间的连结和脊柱整体观;胸廓的组成、形态。9 .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酸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组成和结构特点。10 .骨盆的组成、分部及性别差异;足弓的构成及其意义。11,肌肉的分类、构造;肌的起止点及其运动中定点和动点的关系,肌在关节周围的配布规律。12 .枕额肌的位置、起止、构造特点和作用;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的位置和作用;咀嚼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13 .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起止、作用;舌骨上、下肌群的位置、作用;斜角肌间隙的概念。14 .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位置、起止、作用。15 .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的位置、起止、作用;肋间肌的位置、分层及作用。16 .膈肌的位置、形态、构造特点和作用。17 .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的位置、起止和构造特点;腹直肌鞘的构造、弓状线位置和成因;腹肌沟管的位置、构成、内容物及临床意义。18 .三角肌位置、起止、作用;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园肌、大园肌的位置和作用。19 .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位置、起止、作用;肱肌的位置、作用。20 .前臂肌的分层、名称、排列及作用;手肌的分群和作用。21 .骼腰肌的组成、起止,作用。掌握臀大肌的位置、起止、作用。了解臀中、小肌、梨状肌和闭孔内肌的位置和作用。大腿肌:掌握股四头肌、缝匠肌的位置、起止、作用。了解长收肌和大收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的位置和作用。小腿肌:了解分群、各肌的位置,起止概况作用。22 .臀大肌的位置、起止、作用;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和闭孔内肌的位置和作用。23 .股四头肌、缝匠肌的位置、起止、作用;长收肌、大收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的位置和作用;小腿肌的分群、位置和作用。(二)消化系统:1 .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2 .消化系统的组成,上、下消化道的概念。3 .硬腭、软腭(腭垂、腭舌弓、腭咽弓)、咽峡;舌乳头种类分布、形态和功能;须舌肌的起止、功能。4 .牙的形态(牙冠、牙颈、牙根、牙腔、牙髓)和分类(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牙式。5 .口腔腺的位置、开口;咽的位置、分部、交通及各部的形态(咽鼓管咽口、咽隐窝、咽扁桃体、腭扁桃体、梨状隐窝、咽淋巴环位置和形态)。6 .食管的位置、长度、分部、胸段毗邻及食管三狭窄的位置和意义;胃的形态、分部、位置和毗邻;小肠分部;十二指肠的位置、分部及其形态;空肠、回肠的位置、肠壁构造的不同点。7 .大肠的分部,盲肠和结肠的三大特征;盲肠的位置及阑尾位置、根部的体表投影;结肠分部及各部的位置;直肠的位置、直肠横裳、能曲、会阴曲;肛管的位置、形态。8 .肝的位置、形态、分叶;胆囊位置、分部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输胆管道组成,肝胰壶腹、胆汁的排出途径。()呼吸系统:1 .鼻甲、鼻道、嗅区、呼吸区及常见鼻出血部位;鼻旁窦位置、开口。2 .喉的位置、喉软骨主要形态、连结(弹性园锥、声韧带)和喉腔分部。3 .气管位置、构造、分部;左、右主支气管形态特点及其意义。4 .肺的形态、肺尖、肺门、肺根。5 .胸膜、胸膜腔的概念;壁胸膜的分部、肋膈隐窝;胸膜及肺下界的体表投影。(四)泌尿系统:1 .肾的位置、形态,肾门、肾蒂、肾窦、肾区;肾被膜及肾的剖面结构。2 .输尿管行程、分部、三狭窄;膀胱位置、分部,膀胱三角位置和粘膜特点。(五)生殖系统:1 .睾丸、附睾的位置、形态;输精管分部、结扎部位,射精管行程、开口;精索的组成、位置;前列腺位置、分叶及主要毗邻。2 .男性尿道分部、三狭窄、二弯曲、前尿道、后尿道。3 .卵巢位置、形态;输卵管分部、结扎部位、受精部位、识别标记。4 .子宫分部、子宫内腔、子宫位置和固定装置;阴道穹后部毗邻及临床应用;乳房构造、乳房悬韧带。5 .腹腔、腹膜腔、腹膜的概念及机能;腹膜与脏器的关系;小网膜分部、肝十二指肠韧带;腹膜的陷凹,直肠子宫陷凹、直肠膀胱陷凹。(六)脉管系统:1 .脉管系统的组成;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2 .心的位置、毗邻、外形和心的各腔形态结构及房间隔、室间隔的形态结构;心传导系的构成和机能;窦房结的位置、功能;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程、重要分支及其分布;心大、中、小静脉的行程,冠状窦的位置和开口;心包的形态构造。3 .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分部;主动脉弓的分支。4 .左、右颈总动脉的起始、行程和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的形态、位置、功能;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甲状腺上、面、颍浅、脑膜中动脉)的行程和分布。5 .锁骨下、腋、肱、横、尺动脉的起止和行程;锁骨下动脉的主要分支(甲状腺下、椎、胸廓内动脉)的分布。6 .腋动脉的主要分支和分布;掌浅弓、掌深弓的组成和位置及其分支。7 .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及其分支的行程和分布。8 .骼总动脉、骼内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支。9 .潞外、股、胫前、胫后、足背动脉的起止、行程、分支及其体表投影。10 .上腔静脉的组成、属支、行程、头臂静脉的组成和行程;锁骨下静脉的起止、行程、颈外静脉组成和行程;头、贵要、肘正中静脉的行程;奇静脉、半奇静脉的起止、行程。11 .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的起始、行程、注入位置及属支。12 .下腔静脉的合成、行程、注入及属支的分类、各类属支的名称。13 .肝门静脉的合成部位、合成、行程、注入;肝门静脉的主要属支;肝门静系与上、下腔静脉系的吻合部位、吻合途径及临床意义。14 .胸导管的起始、行程、注入部位及其收集范围国;乳糜池的位置、组成;右淋巴导管的组成和收集范围。15 .脾的形态和位置。(七)感觉器官:1 .感觉器的定义、分类依据及分类。2 .眼球的分部;眼球壁的分层、各层的分部、各部结构特点及功能。3 .眼球内容物的构成及共同特点;房水的产生、循环途径及临床意义;晶状体的位置、结构特点及调节屈光的机理。4 .眼副器的构成及作用;眼球外肌的名称、位置、作用及其神经支配。5 .外耳道的分部、弯曲方向及其临床意义;鼓膜的位置、分部、各部的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6 .鼓室的位置、交通、内容、各壁的名称及其主要结构;咽鼓管的位置、分部作用及幼儿咽鼓管的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7 .骨迷路的分部及各部的排列;骨半规管的名称、排列及结构特点;耳蜗的朝向。8 .位、听觉感受器的名称、位置和机能;蜗管各壁的构成和上、下壁的毗邻。(A)神经系统:1 .神经系统的区分;反射的定义和反射弧的组成;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2 .脊髓的位置和上、下端的水平高度及外形;脊髓节段的定义和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3 .脊髓横切面上灰质的形态特点与分部;脊髓横切面上白质的分部标志、分部及白质前连合的定义;脊髓灰质后角的机能、主要核团的名称及排列;脊髓灰质前角的机能和分类依据、分类、各类神经元的区别分群、各群位置、支配范围、损伤后出现的症状;灰质侧角的位置和机能。4 .薄束、楔束和脊髓丘脑束起止、位置、走行、传导信息及损伤后的临床症状;皮质脊髓束的来源、走行、分部、机能、损伤后出现的临床症状。5 .脑干各部主要外形、相连的脑神经名称、主要外形与内部结构的关系;第四脑室的外形、位置、构成、交通关系及脉络丛的定义;功能柱神经核的名称、位置、纤维分布、损伤后的症状;传导中继核中主要核团的名称、位置和机能。6 .内侧丘系、脊髓丘系、三叉丘系、外侧丘系和椎体束的纤维来源,交叉部位、行程、去向、机能和损伤后的主要症状。7 .小脑的位置和分部、小脑扁桃体的位置及临床意义;小脑核的名称及小脑的三个机能。8 .间脑的位置、分部、各部外形的主要结构;第三脑室的位置和通邻;丘脑腹后内、外侧核接受纤维的来源、发出纤维的去向、传导的机能、病损后的症状;内、外侧膝状体接受纤维的来源、发出纤维的去向、传导的机能及病损后的症状。9 .大脑半球的三个面、主要沟和分叶;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分叶,各叶的主要沟和回;大脑半球内侧面和下面的主要沟和回。10 .侧脑室的位置、分部、内容及交通;基底核的位置和组成及各核团的位置;新、旧纹状体的定义;大脑髓质的分类及各类的定义。11 .内囊的位置、形状、分部、通过各部的主要纤维束名称、损伤后症状及产生症状的具体原因。12 .第I躯体感觉、运动区的位置及其三大特点,病损后症状;视、听觉区的位置、病损后症状;语言中枢的位置、机能、病损后的症状。13 .本体感觉和精细感觉传导通路:感受器的位置和传导的信息、各级神经元的名称、位置和内侧丘系交叉的位置、皮质投射区的位置、不同部位损伤其传导通路后出现的症状。14 .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各级神经元的名称和位置及皮质投射区的位置、不同部位损伤其传导途径后出现的症状。15 .头面部浅感学传导通路:各级神经元的名称、位置和皮质投射区的位置、丘脑中央辐射的定义、不同部位损伤其传导通路出现的主要症状。16 .视觉传导通路和睡孔对光反射通路:感受器的名称和位置、各级神经元的名称、位置和视束的定义、不同部位损伤其传导通路后出现的症状;瞳孔对光反射、直接对光反向和间接对光反射的定义。17 .上、下运动神经元的定义和锥体系的分部;脑干躯体运动核与皮质核束关系;皮质核束的起止、行程和机能;核上瘫、核下瘫的定义;面神经和舌下神经的核上、下瘫的临床症状及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皮质脊髓束的起止、行程、机能和锥体交叉的定义;皮质脊髓束的分部、各部行程与下运动神经元的关系;锥体系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不同症状。18 .脑、脊髓被膜各层的名称、排列;硬脊膜外隙和蛛网膜下隙的定义;硬脑膜的组成和跟颅顶骨、颅底骨的结合特点及该特点的临床意义;由硬脑膜内层形成的结构、名称、位置和附着(大脑镰和小脑幕);硬脑膜窦的定义、内容、窦壁特点及临床意义;主要硬脑膜窦的名称、位置、流注关系;脑脊液的循环途径。19 .脑动脉的主要来源及各来源的血供范围;颈内动脉的行程、分支、分布;椎动脉、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及其分布。20 .脊神经的构成、各部的对数、出椎管的位置、椎间孔内的毗邻和脊神经节的定义。21 .颈丛的组成、位置和分支的分布;颈丛皮支的名称、走行及分布;膈神经的来源、行程、分布和病损后的症状。22 .臂丛的组成、位置;肌皮、正中、尺、槎、腋神经的起源、行程、分支及其分布;肌皮、正中、尺、槎、腋神经损伤后的症状。23 .胸神经前支的行程、分支、分布及皮支的节段性分布。24 .腰丛的组成、位置和腰箭干的定义;股神经、闭孔神经的来源、行程、分支、分布和病损后症状。25 .舐丛的组成和位置;坐骨神经来源、行程、分支和支配;胫神经的走行、分支、支配和病损后症状;腓总神经的走行、分支、支配和病损后症状;臀上、臀下、阴部、股后皮神经的行程和支配。26 .脑神经名称、顺序、连脑部位、进出颅部位、性质、纤维成分及各纤维成分相关的脑神经核名称、位置、损伤后主要症状。27 .视神经的起始、行程、终止核、性质、机能、损伤后的症状;动眼神经的性质、纤维成分、相关的脑神经核名称、行程、各纤维成分的支配及损伤后的症状;滑车神经的性质、起始、行程、支配及损伤后的症状;展神经的性质、起源、行程、支配、损伤后的分布。28 .三叉神经的性质、连脑部位、进出颅部位、纤维成分;三叉神经中躯体感觉纤维起始细胞的名称、位置、终止核的名称;三叉神经中躯体运动纤维的起源、行程、支配、损伤后症状;三叉神经三大分支名称、性质、行程、分布概况。29 .面神经性质、成分、连脑部位、行程、主要分支的分布;其躯体运动纤维起核的名称、起核与皮质核束的关系、支配、损伤后的症状;其内脏运动纤维的节前神经元名称和节后神经元名称、位置及其节后纤维的分布;其内脏感觉纤维起始细胞的位置、名称和终止核的名称及起始细胞周围突的分布。30 .舌咽神经的性质、行程、连脑部位、进出颅部位、成分、分布概况;其躯体运动纤维的起核名称和支配;其躯体感觉纤维的起始细胞位置、名称和其周围突的分布及终止核的名称;其内脏运动纤维的节前神经元名称和节后神经元的名称、位置及节后纤维的支配;其内脏感觉纤维的起始细胞名称、位置和其周围突的分布及终止核的名称。31 .迷走神经的性质、行程、成分、连脑部位、进出颅部位;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的行程、分布及损伤后症状;迷走神经前、后干在腹腔的分支和分布概况;迷走神经的内脏运动纤维的节前神经元的名称、位置和节后神经元的位置、名称及其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其内脏感觉纤维的起始细胞名称、位置和其周围突分布及终止核名称,其躯体运动纤维起核名称、支配、损伤后症状,其躯体感觉纤维起始细胞名称、位置和其周围突分布及终止核的名称。32 .副神经的性质、起核、行程、支配、损伤后症状;舌下神经性质、起核与皮质核束的关系、行程、支配、损伤后症状。33 .内脏运动神经和躯体运动神经的五大区别要点;节前、后神经元和节前、后纤维的定义;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及周围部的构成;交感神经节的分类、各类名称及位置;交通支、白交通支、灰交通支的定义及灰、白交通支的三种去向;内脏大、小神经的节前神经元的部位和节后神经元的名称、位置及节后纤维的分布;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核团的名称、位置;副交感神经节的位置和名称;脑干副交感神经参与川、VlkIX和X对脑神经,节前神经元位置、名称和节后神经元位置、名称及节后纤维的分布。二、局部解剖学(一)颈部解剖:1 .颈部分区及三角划分。2 .颈部浅静脉及皮神经的分布。3 .颈深筋膜的组成、各层深筋膜包绕的结构及筋膜间隙。4 .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和内容5 .甲状腺区的局部解剖:掌握甲状腺区前面的层次结构;甲状腺的位置、被膜、固定装置和毗邻,甲状腺血管和喉的神经,气管颈段前面的层次结构及毗邻关系O6 .颈动脉鞘的位置和内容。7 .膈神经的在颈部的行程。8 .椎动脉三角境界与内容。9 .斜角肌间隙的境界与内容。10 .锁骨下动脉的分段依据及各段主要分支。(二)胸部解剖:1 .女性乳房的淋巴引流途径。2 .锁胸筋膜的位置及穿经结构。3 .胸前壁的肌肉名称及其神经支配。4 .胸前壁的层次结构。5 .胸膜及胸膜腔的组成,胸膜隐窝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6 .肺根的构成及各结构间的毗邻关系,肺根的毗邻。7 .纵隔的定义及分区,各部纵隔的主要结构。()腹部解剖:1 .腹前外侧壁层次(9层结构)。2 .腹直肌鞘的组成。3 .腹前外侧壁的血管和神经发分布。4 .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及内容。5 .腹股沟三角的组成及临床意义,区别直疝与斜疝的主要标志。6 .骼腹下神经、骼腹股沟神经及腹壁下动脉的行程分布。7 .腹膜的配布与腹膜腔的形成。8 .腹膜形成的结构:网膜、系膜和韧带。9 .小网膜的构成及内容。10 .网膜孔的境界,网膜囊的位置和境界。11 .胃的位置和毗邻,胃的血供、淋巴引流及神经支配。12 .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Z韧带)的位置、组成及临床意义。13 .肝蒂的组成,第一、二肝门的概念。14 .胆囊三角的组成及临床意义,胆总管的分段及各段毗邻。15 .胰的形态、位置及毗邻。16 .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的详细分支及其分布范围。17 .阑尾根部体表投影。18 .门静脉的组成、属支和毗邻。门腔静脉与上、下腔静脉间的侧支循环的途径。19 .膈下间隙的划分及临床意义。20 .左右肠系膜窦的组成及特点,左右结肠旁沟特点。21 .腹膜后间隙定义及主要内容。22 .肾的位置和毗邻、肾蒂的组成、肾段的概念。23 .输尿管的行程及与睾丸血管(卵巢血管)的位置关系。24 .腰丛主要分支的名称及与腰大肌的位置关系。(四)上肢解剖:1 .上肢浅静脉(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的起止、行程、回流,上肢皮神经的分布概况。2 .腋腔各壁的构成,腋腔前壁的层次结构、穿经腋腔后壁三边孔与四边孔的内容。3 .腋动脉分段、分支及其与臂丛的毗邻关系。4 .臂丛的组成及分支。需掌握每一分支的名称、起源、伴行血管、穿经的结构及其支配对象(主要有5大终末支及胸长神经和胸背神经)。5 .臂前区和臂后区的肌肉组成及神经支配。6 .肘窝的构成及其内容。7 .前臂前区和前臂后区的肌肉组成及神经支配,前臂前区主要血管神经束。8 .腕管、尺侧腕管、梯侧腕管的组成及内容。9 .解剖“鼻烟壶”的组成及内容。(五)下肢解剖:1 .大、小隐静脉的起止、行程、主要属支;下肢皮神经的分布。2 .梨状肌上、下孔及坐骨小孔的构成,以及出入这些孔道的血管和神经。3 .股三角的构成及其内容。4 .肌腔隙与血管腔隙的内容。5 .股鞘与股管的位置、组成及临床意义。6 .收肌管的位置、组成、内容及其上下通邻。7 .闭孔神经、坐骨神经的行程、分支和分布。8 .大腿肌的分群及各群肌的血供和神经支配。9 .小腿肌的分群及各群肌的血供和神经支配。10 .胴窝的境界、位置、构成及其内容。11 .踝管的构成及内容的排列关系。第二部分组织学与胚胎学(一)绪论1 .组织学的定义。2 .四大基本组织。3 .HE染色的定义、嗜酸性、嗜碱性的概念。4 .PAS染色的意义。(二)上皮组织1 .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2 .被覆上皮的分类和主要特点(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变移上皮。3 .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游离面:微绒毛、纤毛;侧面: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连接复合体的概念;基底面:基膜、质膜内褶、半桥粒)。(三)结缔组织1 .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2 .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和主要功能。3 .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的结构特点、分子构成和特性。4 .分子筛的特点、组织液的定义。(四)血液1 .血液的组成、血像的定义、各类血细胞的正常值。2 .红细胞的结构、功能(血红蛋白、形态可变性、ABo血型等知识点)及网织红细胞的概念及意义。3 .白细胞的分类依据及五类白细胞的结构和主要功能。4 .血小板的光镜结构和功能。5 .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组细胞的概念。6 .血细胞的发生和演化规律。(五)软骨和骨1 .软骨的一般结构(软骨陷窝、软骨囊、软骨细胞的分布、软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同源细胞群)和分类特点(分类依据和类型)。2 .骨组织的构成(骨基质,骨板、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3 .骨单位的结构和功能意义。4 .骨发生的基本过程。(六)肌组织1 .骨骼肌纤维的光镜与电镜结构,肌原纤维和肌节的概念,肌丝的分子构成、横小管、三联体的定义、肌浆网的结构与功能。2 .心肌纤维的光镜与电镜结构,闰盘的结构。3 .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特点。4 .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七)神经组织与神经系统1 .神经元的光镜与电镜结构特点(树突、轴突、尼氏体、神经原纤维)、功能及分类。2 .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化学性突触的结构与功能)。3 .有髓与无髓神经纤维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4 .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和主要功能。5 .各种运动神经末梢和感觉神经末梢的一般结构和作用,运动终板的概念。6 .大脑、小脑皮质的主要结构特点。7 .血一脑屏障的构成和作用。(八)眼和耳1 .眼球壁的三层结构(重点:角膜的结构特点;睫状体的结构和功能)。2 .视网膜视部的分层结构特点和视锥、视杆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功能。3 .黄斑、中央凹和视盘的概念和特点。4 .眼球内容物的结构和功能。5 .内耳感受器(螺旋器、壶腹崎、椭圆囊斑和球囊斑)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九)循环系统1 .心脏壁结构;心脏传导系统的组成。2 .动脉的一般结构特点及各种动脉的区别。3 .动脉和伴行静脉的区别。4 .毛细血管的类型、结构和功能。(十)皮肤1 .表皮的分层和角化。2 .非角质形成细胞的名称、结构和功能。3 .真皮的结构层次和特点。4 .皮肤附属器(毛发,毛囊,皮脂腺,立毛肌和汗腺)的结构特点。(+)免疫系统1 .淋巴细胞的分类及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2 .淋巴组织与淋巴小结的结构和功能。3 .胸腺的结构和功能、血胸屏障。4 .淋巴结的结构及功能。5 .脾的结构和功能。(十二)内分泌系统1 .内分泌腺的特点,含氮激素分泌细胞和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2 .甲状腺、甲状旁腺的结构和分泌激素及激素的作用。3 .肾上腺的结构和分泌激素。4 .垂体的结构及其分泌的激素。5 .下丘脑和垂体的关系。6 .APUD细胞和DNES概念。(十三)消化管1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2 .食管的结构特点。3 .胃的结构特点:胃上皮的特点;胃底腺的组成,主细胞和壁细胞的光、电镜结构特点和功能;黏液-碳酸氢盐屏障。4 .小肠的结构特点:三级放大结构(皱裳、绒毛、微绒毛)及组成;粘膜上皮的细胞构成;小肠绒毛、小肠腺、十二指肠腺的结构特点及相互区别。5 .结肠和阑尾的结构特点。(十四)消化腺1 .三大唾液腺的结构特点及区别。2 .胰腺的一般结构;胰腺腺泡的结构和功能;胰岛的细胞构成和功能。注意胰腺外分泌部和腮腺的区别。3 .肝的一般结构,肝小叶的结构(中央静脉、肝细胞索、肝血窦、窦周隙、胆小管)。肝巨噬细胞和贮脂细胞的功能。4 .肝细胞的光镜和电镜结构特点及与功能的关系。5 .肝门管区的概念及组成。6 .肝小叶血液循环途径和胆汁排出途径的特点。(十五)呼吸系统1 .嗅部鼻黏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2 .气管和主支气管的分层结构,上皮的细胞构成和功能。3 .肺的一般结构,肺小叶的概念。4 .肺导气部与呼吸部的结构特点。肺导气部管壁的结构演变规律。5 .肺泡上皮细胞的结构特点,气一血屏障,肺巨噬细胞。(十六)泌尿系统1 .肾的一般结构(皮质,髓质,皮质迷路,髓放线、肾小叶、肾小叶等)。2 .肾单位的组成,各部分的分布。3 .肾小体的结构及其原尿形成的功能(滤过屏障)。4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结构特点及其重吸收功能。5 .致密斑和球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6 .肾血循环的特点。7、排尿管道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十七)男性生殖系统1 .睾丸的一般结构,生精小管与直精小管。2 .生精细胞的组成,精子发生过程与核型演变,精子形成过程,精子的光镜与电镜结构。3 .支持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血一睾屏障,睾丸间质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4 .附睾的组成和一般结构。(十八)女性生殖系统1 .卵巢的一般结构;卵泡发育与成熟,各阶段卵泡的形态特点。2 .排卵的定义、卵泡的内分泌功能,黄体的形成、组成和功能。3 .子宫的一般结构,月经周期及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及调节。4 .输卵管的一-般结构,上皮的细胞组成及功能。(十九)胚胎发生总论1 .胚胎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分期。2 .受精的定义、主要环节(精子获能,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条件和意义。3 .受精卵的早期发育(卵裂,桑根胚)和胚泡的结构。4 .植入的概念和正常部位,蜕膜反应、胚和蜕膜的关系、宫外孕。5 .内细胞群演化为三胚层的一般过程,畸胎瘤。6 .神经管、神经崎的形成和演变,无脑儿、脊髓裂的成因。7 .三胚层各自的主要分化结果。8 .胎膜(绒毛膜、羊膜、卵黄囊、尿囊、脐带)的一般结构和作用。9 .胎盘的一般结构和功能,胎盘屏障。(二十)颜面和四肢的发生1 .鲤器的形成。2 .颜面、腭发生的一般过程。3 .唇裂、面斜裂和腭裂的成因。(二十一)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1 .原始消化管的形成与分化。2 .咽囊的演变。3 .肠的发生(中肠胖、肠的转位、泄殖腔的分隔)。4 .消化管常见先天性畸形及成因。5 .肝、胆道及胰腺的发生及先天性畸形。6 .气管和肺发生的一般过程及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二十二)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1 .间介中胚层的分化过程。2 .后肾和输尿管的发生及常见先天性畸形。3 .尿生殖窦的形成及演变。4 .生殖腺的发生及其性分化的过程。5 .生殖管道的发生及其性分化过程。6 .生殖系统的常见先天性畸形。(二十三)心血管系统的发生1 .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2 .心脏的发生(心管的演化、四个膨大、心脏外形的建立、心脏内部的分隔)。3 .胎儿血液循环途径和出生后改变。4 .心血管系统常见的畸形(房缺、室缺、动脉干分隔异常、法洛四联征、动脉导管未闭)。第三部分生理学(一)细胞的基本功能1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2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兴奋性与兴奋的引起,阈值、阈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关系、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机制和特点。3 .骨骼肌的收缩功能: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二)血液1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内环境与稳态、血量、血液的组成、血细胞比容、血液的理化特性。2 .血细胞及其功能:红细胞生理(红细胞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造血原料及其辅助因子);白细胞生理(白细胞总数和各类白细胞所占百分数,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及功能);血小板生理(血小板的数量、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及其功能)。3 .血液凝固和抗凝: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主要抗凝物质的作用。4 .血型:血型与红细胞凝集反应;ABORh血型系统;输血原则。()血液循环1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脏做功、心力贮备);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每搏输出量的调节和心率对心泵功能的影响)。2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电生理特性: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肌的兴奋性、自动节律性和传导性;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3 .血管生理:动脉血压的形成、正常值和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微循环的组成及作用;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4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心血管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5 .器官循环:冠脉循环的血流特点和血流量的调节。(四)呼吸1 .肺通气:肺通气原理(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基本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2 .肺换气:肺换气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血氧饱和度、氧解离曲线及影响因素。4 .呼吸运动的调节: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五)消化和吸收1 .胃肠神经体液调节的一般规律:胃肠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胃肠激素及其作用。2 .口腔内消化: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唾液分泌的调节。3 .胃内消化: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胃的运动(胃的容受性舒张和蠕动),胃排空及其控制。4 .小肠内消化:胰液和胆汁的性质、成分及作用;小肠的运动形式,回盲括约肌的功能。5 .大肠内消化:排便反射6 .吸收:小肠的吸收功能(六)能量代谢和体温1 .能量代谢: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率。2 .体温: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变动;体热平衡(产热和散热);体温调节(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学说)。(七)尿的生成和排出1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球的滤过率和滤过分数;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2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对Na+、Cl-.水、HCo?和葡萄糖的重吸收;对H+和NH4+的分泌。3 .尿生成的调节: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神经和体液调节(肾交感神经、血管升压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4 .清除率:血浆清除率。5 .尿的排放:排尿反射。(八)神经系统的功能1 .突触传递: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2 .神经反射:反射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负反馈和正反馈)。3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感觉的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内脏痛与牵涉痛。4 .脑电活动:正常脑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5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骨骼肌牵张反射;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小脑的主要功能;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6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脊髓、低位脑干和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7 .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九)内分泌1 .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功能联系;下丘脑调节肽。2 .腺垂体的内分泌功能:腺垂体激素的种类;生长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3 .甲状腺激素:生物学作用;分泌调节。4 .与钙、磷代谢调节有关的激素: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机制;降钙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机制;维生素D3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机制。5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6 .胰岛素: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十)生殖1 .男性生殖:睾酮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2 .女性生殖:雌激素、孕激素的生理作用;卵巢周期和月经周期的激素调节。第四部分生物化学(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1 .蛋白质的元素组成特点,氨基酸的分类、结构式,缩写符号、主要理化性质,肽键,多肽链的书写及阅读方向。2 .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及主要的化学键;结构域,超二级结构。3 .蛋白质的一级、高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并解释分子病和构象病;别构效应和协同效应。4 .蛋白质的PI、电泳与蛋白质的变性,常用的沉淀方法。5 .核酸的元素组成特点;核酸分类和功能;核昔酸的分子组成、连接方式及多核昔酸链的阅读和书写方向。6 .DNA的一级结构、双螺旋结构、高级结构和生物学功能;RNA的种类与功能;真核生物信使RNA和转运RNA的结构特点。7 .核酸紫外吸收性质;DNA的变性、复性及核酸杂交。8 .酶的概念及分子组成;酶蛋白、辅助因子、全酶、酶的活性中心与必需基团,B族维生素与辅酶的对应关系;辅酶和金属离子的作用。9 .米曼氏方程及Km与VmaX值的意义;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酶的抑制作用的类型和特点;竞争性抑制作用及意义。10 .酶原、酶原激活的概念;酶原激活机制及生理意义;同工酶的概念,核酶的概念;别构酶的调节特点。11 .维生素的概念及分类;常见维生素的缺乏症(二)物质代谢及其调节:1 .糖的无氧氧化的概念、细胞定位、关键酶及生理意义,反应过程及调节。2 .糖的有氧氧化的概念、细胞定位、关键酶及生理意义;三竣酸循环的特点及生理意义;糖的无氧氧化及糖有氧氧化途径中能量的计算。3 .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主要产物及生理意义。4 .糖原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关键酶、生理意义及调节;糖异生的概念、关键酶及生理意义;乳酸循环及其生理意义。5 .血糖浓度,正常人血糖的来源与去路,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等)对血糖水平的调节。6 .脂类的分类、构成和生理功能;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及种类;脂类的消化吸收。7 .脂肪动员的概念和限速腋;脂肪酸氧化的概念、基本过程及能量计算;酮体的概念、生成、利用特点及生理意义。8 .脂肪酸的合成原料、部位和关键酶;甘油三酯合成的原料、部位和基本过程。9 .甘油磷脂的基本结构、组成和分类;甘油磷脂的合成原料、部位以及基本过程;胆固醇的合成原料、部位、关键酶以及胆固醇的转化。10 .血脂的组成;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特点与生理功能;1.D1.的代谢;高脂蛋白血症临床分型及其特点。11 .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特点;呼吸链的概念、组成及结构特点。12 .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偶联部位及影响因素;P/O比值,化学渗透学说要点;ATP合酶的结构组成及作用。13 .ATP与其它高能化合物;胞液中NADH氧化的两种转运机制:-磷酸甘油穿梭及苹果酸一天冬氨酸穿梭。14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营养作用;营养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及种类,蛋白质的消化、氨基酸的吸收及腐败作用。15 .氨基酸代谢库的来源和去路;氨基酸的四种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A1.T和AST在组织中的分布于临床监测的意义),氧化脱氨基作用(1.谷氨酸脱氢酶),转氨基偶联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喋吟核昔酸循环。16 .-酮酸的代谢去路;体内氨的来源与去路,组织中氨的转运,尿素合成的部位、关键酶、反应过程和生理意义。17 .氨基酸的脱竣基作用及活性胺类产物;一碳单位的概念、载体、种类、来源和生理意义;S-腺苜甲硫氨酸(SAM)和甲硫氨酸循环;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18 .核苜酸合成的两条合成途径的概念、原料、代谢特点及关键酶;脱氧核糖核苜酸的生成;抗核苜酸代谢的临床应用。19 .喋吟核苜酸的分解代谢产物;痛风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20 .酶的变构调节概念、机制及生理意义,酶的化学修饰调节的概念和化学修饰的特点。21 .饥饿、应急状态下三大物质代谢的特点。(三)基因信息的传递:1 .基因、基因组、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DNA生物合成、DNA半保留复制、引发体、冈崎片段、端粒和端粒酶的概念。2 .DNA复制的基本规律;DNA复制体系组成;DNA复制的酶学和拓扑学变化;原核DNA的生物合成的基本过程。3 .逆转录和逆转录酶的概念;逆转录的基本过程和意义。4 .DNA损伤和突变的概念,切除修复过程;DNA突变的类型及修复途径;DNA损伤和和修复的意义。5 .复制与转录的异同;不对称转录、转录单位、反义RNA、编码链和模板链的概念。6 .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组成、结构、作用特性和功能;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启动子的组成和功能;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转录所需的原料;转录因子概念。7 .断裂基因、内含子、外显子、核酶与SnRNA的概念;真核生物hnRNA转录后首尾修饰和剪接方式与机制;内含子的分类。8 .蛋白质生物合成(翻译)的概念及翻译所需的模板、原料、酶及蛋白因子。9 .三种RNA的结构及其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遗传密码的概念及其特点;氨基酸的活化及氨基酰-tRNA合成酶。10 .原核生物起始复合物的形成;S-D序列和rps-1辨认序列;真核生物翻译起始的特点;翻译后加工、分泌性蛋白质、信号肽、信号肽识别颗粒的概念。11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和抑制作用机理。12 .基因表达的概念;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和意义;基因表达的时空特异性和方式;基因表达的多级调控。13 .操纵子的概念;乳糖操纵子组成及调节机制;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点及基因表达调控特点;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增强子及沉默子的概念及组成;真核生物RNAPOln转录起始的调节;原核、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区别。14 .细胞信息物质的概念与分类;受体的概念与分类,受体与配体相互作用的特点。15 .细胞内第二信使Ca2+、脂类衍生物(IP3、DAG).环核甘酸(CAMP、cGMP).NO等生成及作用;G蛋白的概念和作用机制。16 .膜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AC-CAMP蛋白激酶途径,P1.C-IP3/DAG蛋白激酶途径和酪氨酶蛋白激酶途径;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四)专题:1 .重组DNA技术(即基因工程)的相关概念,重组DNA技术的一些工具酶、目的基因、基因载体。2 .PCR的概念、工作原理、类型及主要用途。3 .生物转化作用的概念、意义及特点;参与生物转化的酶类、反应类型及影响因素。第五部分病原生物学(一)微生物的基本概念1 .微生物和医学微生物的定义2 .三大类微生物及其特点(二)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 .细菌的形态:细菌的三种形态及测量单位2 .细菌的基本结构(1)细菌基本结构的构成(2)肽聚糖的结构(3)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医学意义(4)细菌胞质内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与意义3 .细菌的特殊结构(1)荚膜及其与细菌致病性的关系(2)鞭毛的定义、分类及其与医学的关系(3)菌毛的定义、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分类及其与医学的关系(4)芽胞及其与医学的关系4 .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革兰氏染色的步骤、结果判定和医学意义()细菌的生理1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与方式(2)根据对氧需求进行细菌分类2 .细菌的分解和合成代谢由细菌产生并与医学有关的主要合成及分解代谢产物3 .细菌的人工培养(1)培养基的概念(2)细菌在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3)细菌人工培养在医学中的应用(四)消毒与灭菌1 .基本概念:消毒、灭菌、无菌、抑菌和防腐2 .物理灭菌法(1)热力灭菌法的种类及其应用(2)射线灭菌法的原理和应用3 .化学消毒灭菌法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浓度和应用(五)噬菌体1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噬菌体的概念、形态、化学组成及主要应用2 .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1)毒性噬菌体的概念(2)温和噬菌体的概念及其与细菌遗传物质转移的关系(六)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 .细菌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及细菌遗传物质的种类2 .细菌遗传与变异的机制(1)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的概念(2)耐药质粒及其与耐药性的关系(七)细菌的感染与免疫1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1)正常菌群、机会性致病菌、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的概念(2)机会性致病菌的致病条件2 .医院感染(1)医院感染的来源(2)医院感染的控制3 .细菌的致病性(1)细菌的毒力(2)细菌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4 .宿主的固有免疫(1)固有免疫的组成(2)吞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后果(3)胞外菌感染、胞内菌感染及外毒素致病的免疫特点5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1)细菌感染的来源(2)菌血症、败血症、脓毒症的概念(八)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1 .细菌学诊断(1)标本的采集原则(2)检验程序2 .血清学诊断3 .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1)细菌类疫苗(2)人工被动免疫制剂(九)病原性球菌4 .葡萄球菌属(1)生物学性状和分类(2)致病物质的种类和所致疾病(3)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5 .链球菌属(1)生物学性状和分类(2)致病物质的种类和所致疾病(3)链球菌溶血素和临床检测的关系6 .肺炎链球菌(1)形态和染色(2)主要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7 .脑膜炎奈瑟氏球菌(1)生物学性状(2)主要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3)标本采集和分离鉴定8 .淋病奈瑟氏球菌(1)形态、染色、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防治原则(十)肠道杆菌1 .肠道杆菌的共同特征(1)形态、染色和结构(2)生化反应的特点2 .埃希氏菌属(1)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种类(2)肠出血型大肠埃希氏菌的血清型及所致疾病(3)大肠埃希氏菌在卫生细菌学检查中的应用3 .志贺氏菌属(1)种类、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标本采集、分离培养与鉴定4 .沙门氏菌属(1)主要致病菌种类、致病物质、所致疾病(2)肠热症的标本采集及分离鉴定(3)肥达氏试验和结果判断(十一)弧菌属1 .霍乱弧菌(1)生物学性状(2)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 .副溶血性弧菌所致疾病(十二)厌氧性杆菌3 .厌氧芽胞杆菌(1)破伤风梭菌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2)产气荚膜梭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3)肉毒梭菌形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4)艰难梭菌的致病性4 .无芽胞厌氧菌致病条件、感染特征及所致疾病种类(十四)分枝杆菌属5 .结核分枝杆菌(1)形态、梁色、培养特性和抵抗力(2)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特点(3)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结果判断和应用(4)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6 .麻风分枝杆菌形态、染色和致病性(十五)放线菌属和诺卡氏菌属1 .放线菌属(1)主要致病性放线菌及其具致病性(2)硫磺样颗粒及其临床章义2 .诺卡氏菌属主要致病性诺卡氏菌及其致病性(十六)动物源性细菌1 .布鲁氏菌属形态、染色、种类和所致疾病2 .耶尔森氏菌属鼠疫耶尔森氏菌的形态、染色、治病物质和所致疾病3 .炭疽芽胞杆菌形态、染色、抵抗力、所致疾病和防止原则(十七)其他细菌1 .流感嗜血杆菌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所致疾病及预防2 .百日咳鲍特氏菌形态、染色、所致疾病和防止原则3 .幽门螺杆菌形态、染色、培养特点及所致疾病4 .军团菌传播途径及其所致疾病5 .铜绿假单胞菌形态、染色、色素及所致疾病6 .弯曲菌属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其防止原则(十八)支原体1 .生物学性状:支原体的概念、培养特性及其与细菌1.型的区别2 .主要病原性支原体(1)肺炎支原体所致疾病(2)溶腺服原体所致疾病(十九)立克次氏体1 .生物学性状:概念、形态、染色及其培养特性2 .主要病原性立克次体普氏立克次氏体、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恙虫病立克次氏体和伯氏考克斯氏体(Q热柯克斯体)的传染源、传播媒介和所致疾病(二十)衣原体1 .生物学性状概念、形态、染色及培养特性2 .主要病原性衣原体(1)沙眼衣原体的亚种和所致疾病(2)肺炎嗜衣原体所致疾病(3)鹦鹉热嗜衣原体所致疾病(二H一)螺旋体1 .钩端螺旋体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2 .密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形态、染色、所致疾病及其防治原则3 .疏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的形态、染色及所致疾病(二十二)真菌1 .概述真菌及其分类、形态与结构、培养特性及致病性2 .主要病原性真菌(1)皮肤癣真菌常见的种类和致病性(2)白假丝酵母菌(白念珠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3)新生(型)隐球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4)卡氏肺胞子菌致病性(二十三)病毒的基本性状1 .病毒的形态病毒体的概念和测量单位2 .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1)病毒的结构和对称性(2)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功能3 .病毒的增殖的过程4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1)物理因素(2)化学因素(二十四)病毒的感染和免疫1 .病毒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2 .病毒的感染类型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和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3 .致病机制(1)病表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2)病表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4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1)抗病毒感染的免疫(2)干扰素的概念、抗病毒机制及应用(3)中和抗体的概念及作用机制(二十五)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1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1)标本的采集和送检(2)病毒分离培养方法(3)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4)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二十六)呼吸道病毒2 .正黏病毒(1)人流感病毒及禽流感病毒生物学性状和变异(2)致病性和免疫性3 .副黏病毒(1)麻疹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2)腮腺炎病毒的致病性4 .冠状病毒(1)冠状病毒生物学性状(2) SARS冠状病毒致病性及防治原则5 .其他病毒(1)腺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2)风疹病毒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二十七)肠道病毒1 .概述人类肠道病毒的种类和共性2 .脊髓灰质炎病毒型别、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3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致病性4 .急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