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关于成立锂技术应用公司可行性报告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174781682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55 大小:12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丹东关于成立锂技术应用公司可行性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丹东关于成立锂技术应用公司可行性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5页
丹东关于成立锂技术应用公司可行性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丹东关于成立锂技术应用公司可行性报告丹东关于成立锂技术应用公司可行性报告xx有限公司报告说明我国的锂资源虽然相对丰富,但受开发条件、技术等因素限制,锂资源的开发程度较低。目前,我国深加工锂产品企业仍然主要从境外进口锂精矿。因此,虽然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给我国深加工锂产品企业带来了高速发展的机遇,但原材料对外依存度较高的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下游厂商的利润空间。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215.1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756.4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2.25%;建设期利息18.0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48%;流动资金440.7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6.27%。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37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2915.62万元,净利润574.39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36.30%,财务净现值1027.32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08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该项目工艺技术方案先进合理,原材料国内市场供应充足,生产规模适宜,产品质量可靠,产品价格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该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抗风险能力强,盈利能力强。综上所述,本项目是可行的。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产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目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8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8二、 项目建设地点8三、 建设背景8四、 项目建设进度9五、 建设投资估算9六、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9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0七、 主要结论及建议11第二章 发展规划12一、 公司发展规划12二、 保障措施13第三章 行业和市场分析16一、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16二、 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16三、 影响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18四、 体验营销的概念21五、 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的市场供需情况22六、 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23七、 营销活动与营销环境24八、 行业的发展趋势26九、 整合营销传播执行29十、 关系营销的主要目标32十一、 新产品开发的程序33十二、 品牌组合与品牌族谱39第四章 经营战略46一、 资本运营战略决策应考虑的因素46二、 技术来源类的技术创新战略48三、 企业经营战略的特征53四、 战略经营领域的概念56五、 资本运营战略的含义57六、 企业经营战略环境的特点59第五章 人力资源62一、 员工福利的概念62二、 企业组织劳动分工与协作的方法62三、 人力资源时间配置的内容67四、 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求69五、 绩效考评主体的特点71六、 员工福利计划71第六章 SWOT分析说明75一、 优势分析(S)75二、 劣势分析(W)77三、 机会分析(O)77四、 威胁分析(T)78第七章 公司治理方案84一、 监事会84二、 内部监督比较87三、 公司治理的定义87四、 内部控制的种类94五、 信息与沟通的作用98六、 证券市场与控制权配置100七、 公司治理的特征109第八章 投资估算113一、 建设投资估算113建设投资估算表114二、 建设期利息114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15三、 流动资金116流动资金估算表116四、 项目总投资117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7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18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8第九章 经济收益分析120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20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20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21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3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24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5三、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26四、 偿债能力分析127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28五、 经济评价结论129第十章 财务管理方案130一、 财务管理的内容130二、 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类型及评价132三、 现金的日常管理135四、 财务管理原则139五、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144六、 短期融资的分类151第十一章 项目综合评价153第一章 项目概况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丹东关于成立锂技术应用公司项目单位:xx有限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区域地理位置优越,设施条件完备。三、 建设背景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的高速发展需要相应的锂电池上游材料相匹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最主要的生产国之一。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正极材料总产量约111.17万吨,同比增长100.78%,其中三元材料产量为44.05万吨,同比增加102.62%,磷酸铁锂产量45.91万吨,同比增加188.74%。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的占比合计超过80%,且均快速增长。根据鑫椤资讯统计,2022年1-6月,国内正极材料总产量达72.02万吨,同比增长54.6%。2022年1-6月,国内磷酸铁锂累计产量为38.47万吨,同比增长119.1%;国内三元正极材料累计产量为26.38万吨,同比增长45.9%。随着下游需求的持续增长,正极材料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根据预测,随着下游锂电池产业的蓬勃发展,预计到2025年,中国正极材料市场总需求将达到420.53万吨,持续大幅增长。四、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的实际工作情况,xx有限公司将项目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五、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215.1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756.4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2.25%;建设期利息18.0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48%;流动资金440.7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6.27%。(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756.42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488.63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55.25万元,预备费12.54万元。六、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37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2915.62万元,纳税总额364.38万元,净利润574.39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36.30%,财务净现值1027.32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08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1215.171.1建设投资万元756.421.1.1工程费用万元488.631.1.2其他费用万元255.251.1.3预备费万元12.541.2建设期利息万元18.041.3流动资金万元440.712资金筹措万元1215.172.1自筹资金万元846.992.2银行贷款万元368.183营业收入万元37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2915.625利润总额万元765.856净利润万元574.397所得税万元191.468增值税万元154.399税金及附加万元18.5310纳税总额万元364.3811盈亏平衡点万元1266.88产值12回收期年5.0813内部收益率36.30%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1027.32所得税后七、 主要结论及建议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第二章 发展规划一、 公司发展规划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未来几年内公司的资产规模、业务规模、人员规模、资金运用规模都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随着业务和规模的快速发展,公司的管理水平将面临较大的考验,尤其在公司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后,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将进一步复杂化,在战略规划、组织设计、资源配置、营销策略、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等问题上都将面对新的挑战。另外,公司未来的迅速扩张将对高级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服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公司需进一步提高管理应对能力,才能保持持续发展,实现业务发展目标。公司将采取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来满足各项发展规划的资金需求。在未来融资方面,公司将根据资金、市场的具体情况,择时通过银行贷款、配股、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合理安排制定融资方案,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筹集推动公司发展所需资金。公司将加快对各方面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同时加大对人才的资金投入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确保公司发展规划和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公司将继续加强员工培训,加快培育一批素质高、业务强的营销人才、服务人才、管理人才;对营销人员进行沟通与营销技巧方面的培训,对管理人员进行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的教育。另一方面,不断引进外部人才。对于行业管理经验杰出的高端人才,要加大引进力度,保持核心人才的竞争力。其三,逐步建立、完善包括直接物质奖励、职业生涯规划、长期股权激励等多层次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公司将严格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对公司的要求规范运作,持续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决策和用人机制,充分发挥董事会在重大决策、选择经理人员等方面的作用。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内部决策程序和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保证财务运作合理、合法、有效。公司将根据客观条件和自身业务的变化,及时调整组织结构和促进公司的机制创新。二、 保障措施(一)加强培训宣传鼓励高等院校开展相关研究,加强国际交流学习与沟通合作,提高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注重宣传引导,建立区域宣传示范基地,采取主题宣传周、电视、报纸、网络、手机客户端等多种方式,开展产业相关知识的普及宣传,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二)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健全监管组织和法规政策体系,明确监管范围,完善监管规则,创新监管方式,规范监管行为。(三)加强技术指导各地应建立产业现代化专家委员会和关键技术人才库,负责对本地区产业现代化项目建设方案和应用技术进行论证把关。分层次培养产业现代化领军人才、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加强产业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各种类型的产教联盟,建设大批量的高技能产业技术人才队伍。(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围绕壮大先进产业集群,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按照集群、链条方向,加大规划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力度,引进一批龙头项目、产业链关联项目和配套项目,主动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谋划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大项目好项目。(五)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把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健全产业领导和决策机制,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做好规划目标任务分解工作,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规划组织和实施工作,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全力支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抓好贯彻落实。完善工作考核机制,将规划实施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监督问责,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六)增强人才智力储备推进人才特区建设,吸引高端领军创新人才和高层次创业人才集聚。推动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加快人才和人才牵引驱动的技术、资本、产业等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和对接融合,以人才一体化促进区域协同。充分利用国际人才市场,通过聘请顾问、合作研究、共同开发等形式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第三章 行业和市场分析一、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的高速发展需要相应的锂电池上游材料相匹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最主要的生产国之一。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正极材料总产量约111.17万吨,同比增长100.78%,其中三元材料产量为44.05万吨,同比增加102.62%,磷酸铁锂产量45.91万吨,同比增加188.74%。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的占比合计超过80%,且均快速增长。根据鑫椤资讯统计,2022年1-6月,国内正极材料总产量达72.02万吨,同比增长54.6%。2022年1-6月,国内磷酸铁锂累计产量为38.47万吨,同比增长119.1%;国内三元正极材料累计产量为26.38万吨,同比增长45.9%。随着下游需求的持续增长,正极材料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根据预测,随着下游锂电池产业的蓬勃发展,预计到2025年,中国正极材料市场总需求将达到420.53万吨,持续大幅增长。二、 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中心。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上游的四大核心材料以及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氢氧化锂等原材料的市场需求也持续扩大。中国作为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并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在此背景下,中国的深加工锂产品企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国内深加工锂产品企业在下游锂电池正极材料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身工艺,提升产品品质,与下游锂电池厂商形成了共同进步、协同成长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国内深加工锂产品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产能优势和服务优势,与下游正极材料厂商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在此过程中,国内深加工锂产品广泛应用于下游正极材料厂商的产品中,逐步建立了基于锂电池应用的高品质要求,上游产品与下游应用深度契合,在产品一致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壁垒,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目前,中国深加工锂产品行业的企业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具体情况如下:第一类以赣锋锂业、天齐锂业为代表的综合性企业。上述企业从深加工锂产品起家,后续通过发行上市,在原有深加工锂产品的基础上,利用资本市场开始进行上游锂资源整合,并往下游锂离子电池制造与电池回收业务衍生,成为同时具备优质锂资源和锂产品深加工能力的综合性生产商。第二类是专注于深加工锂产品的企业。这类企业技术实力较强、锂产品制造工艺积淀深厚,能够提供高品质、质量优异、品质稳定的电池级碳酸锂与电池级氢氧化锂产品,优质客户黏性强。第三类是以永兴材料、江特电机、西藏矿业为代表的深加工锂产品领域新进入者。近年来,受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影响,上述企业开始进入下游深加工领域,这些企业正在建设一定规模的深加工产线,但由于深加工锂产品行业技术壁垒较高,因此上述企业目前产能较小。从目前来看,未来3-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叠加储能行业需求的持续上涨,全球新能源产业的景气度将保持较高水平。目前,全球新增的锂电池上下游产能中绝大部分集中于中国,中国深加工锂产品企业也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与下游厂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此背景下,伴随着国内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中国深加工锂产品企业凭借在产能规模、产品品质、客户服务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将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三、 影响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1、影响行业发展的机遇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巴黎协定提出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全球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20个国家及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随着“净零排放”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相应推出了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规划,逐步降低燃油车市场占比;此外,由于新能源发电相较于传统能源存在时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各国也持续加大对储能领域的投资和政策支持力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根据中汽协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体产销量分别为354.50万辆和352.10万辆,同比增长159.52%和157.57%。根据GGII数据,预计到2027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将达到2,385GWh,2021年-2027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1.91%。随着动力电池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上游原材料也将迎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增长。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新型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对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应对极端事件、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撑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国家能源局、发改委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储能行业的发展要求。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将迎来储能行业发展的黄金期。根据GGII数据,2021年国内锂电池储能总出货量为37.00GWh,同比增长超过110%,已初步实现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过渡。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和储能需求的高速增长带动锂电池及锂电池材料产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根据GGII数据,预计到2027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将达到2,385GWh,2021年-2027年CAGR达到41.91%;到2027年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330GWh,2021年-2027年CAGR达到54.90%。锂离子正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具有重大影响,直接决定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安全性,进而影响电池的各项性能指标,所以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占据核心地位,而电池级碳酸锂与电池级氢氧化锂是生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关键原材料。在此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将为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等深加工锂产品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2、影响行业发展的挑战(1)下游需求快速扩张带来的产能不足2020年四季度以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的需求持续提升,目前已经呈现明显的供不应求。由于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的品质要求高、生产难度大,因此新建产能从建设到完全达产需要一定的周期。在此背景下,是否能够在下游需求快速增长时同步进行产能扩张,满足下游客户持续增长的需求,从而抢占市场先机,快速拓展市场份额,是我国深加工锂产品企业面临的较大挑战。(2)原材料对外依赖度较大我国的锂资源虽然相对丰富,但受开发条件、技术等因素限制,锂资源的开发程度较低。目前,我国深加工锂产品企业仍然主要从境外进口锂精矿。因此,虽然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给我国深加工锂产品企业带来了高速发展的机遇,但原材料对外依存度较高的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下游厂商的利润空间。四、 体验营销的概念体验营销是指企业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向消费者提供一定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对事件、情景的安排、设计,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让消费者产生内在反应或心理感受,激发并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从而达到企业目标的营销模式。体验营销建立在对消费者个性心理特征的认真研究、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其以激发顾客的情感为手段,使整个营销理念更趋于完善,目的是为目标顾客提供超过平均价值的服务,让顾客在体验中产生美妙而深刻的印象或体验,获得最大程度上的精神满足。体验营销并非仅仅是一种营销手段,确切地说它是一种营销心理、一种营销文化、一种营销理念。在消费需求日趋差异化、个性化、多样化的今天,顾客关注产品和服务的感知价值,比以往更为重视在产品消费过程中获得“体验感觉”。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消费者在购买很多产品的时候,如果有“体验”的场景和气氛,那么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就能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在购买服装时,如果一家服装店不能让顾客试穿的话,有很多顾客就会马上离开;购买品牌电脑时如果消费者不能亲自试试性能,感觉一下质量,大多数消费者就会对其质量表示怀疑;购买手机时如果销售人员不太愿意让顾客试验效果,顾客马上就会扬长而去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提供充分的体验就意味着能够获得更多消费者的机会。五、 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的市场供需情况2020年以来,在下游锂电池行业的需求拉动下,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的需求量持续快速上升。根据浙商证券统计,2021年用于锂电池的锂产品需求量折合碳酸锂当量为41.73万吨,同比增长90.46%;预计到2025年,全球用于锂电池的锂产品需求量折合碳酸锂当量将达到132.21万吨,2021年-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33.41%,保持快速增长。根据BenchmarkMineralIntelligence预测,从2021年到2040年,全球锂资源将持续处于供不应求的格局。六、 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1、技术壁垒锂产品行业下游企业对锂产品的要求较高,比如锂含量、杂质含量、磁性异物含量等均有严格指标,使得该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新进入市场者通过自主研发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成熟需要较长的时间积累,且工艺水平、产品品质优化和核心技术人员的培养都需要较长的周期,这些对缺乏技术研发能力和生产经验的行业新进入者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2、资金壁垒深加工锂产品对于生产环境及生产设备的要求较高,新建产线需要大额资金投入且因工艺路径、设备调试、人员培训等因素,需要较长周期方可正式运营生产,前期投入较高。此外,深加工锂产品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原材料采购及生产经营周转需要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支持。因此,行业新进入者面临较高的资金壁垒。3、客户壁垒电池级碳酸锂与电池级氢氧化锂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关键材料,正极材料厂商为了保证材料的品质与稳定供应,需对上游供应商的技术能力、生产工艺、产品品质、管理能力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和质量认证,认证周期通常较长,认证通过后,还需要考察供应商的实际供货能力,如此方可进入客户供应链体系。优质的锂产品厂商与长期合作的客户之间粘性较强,具有较强的客户壁垒。4、人才壁垒深加工锂产品行业横跨无机化学、有色金属选采矿和冶炼、电池制造等多个技术领域,涉及无机化学、材料学、有色金属学、冶金学、电化学等多门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技术。其研发人才既要有这些学科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应用知识,这样的复合技术人员需要长时间的磨练才能成才。因此,是否拥有复合型研发领军人才和结构层次合理的技术团队是进入该行业的主要人才壁垒。七、 营销活动与营销环境市场营销环境通过其内容的不断扩大及其自身各因素的不断变化,对企业营销活动产生影响。市场营销环境的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20世纪初,西方企业仅将销售市场视为营销环境;30年代后,将政府、工会、竞争者等与企业有利害关系者也看作是环境因素;进入60年代,又把自然生态、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等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政府对经济干预力度的加强,愈加重视对政治、法律环境的研究。环境因素由内向外的扩展,国外营销学者称之为“环境外界化”。营销环境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制约因素,营销活动依赖于这些环境才得以正常进行。这表现在:营销管理者虽可控制企业的大部分营销活动,但必须注意环境对营销决策的影响,不得超越环境的限制;营销管理者虽能分析、认识营销环境提供的机会,但无法控制所有有利因素的变化,更无法有效地控制竞争对手;由于营销决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营销管理者无法直接把握企业营销决策实施的最终结果。此外,企业营销活动所需的各种资源,需要在环境许可的条件下取得,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各种产品,也需要获得消费者或用户的认可与接纳。虽然企业营销活动必须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相适应,但营销活动绝非只能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营销管理者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能动地去适应营销环境。就宏观环境而言,企业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避免来自环境的威胁,有效地把握市场机会。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运用自身的资源,积极影响和改变环境因素,创造更有利于企业营销活动的空间。良好的企业营销行为会造就良好的营销环境,从而进一步形成良好的企业营销行为,反之亦然。营销环境与企业的循环互动作用,使营销环境与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系统。菲利普科特勒的“大市场营销”理论认为:企业为成功地进入特定的市场,在策略上应协调地使用经济的、心理的、政治的和公共关系的手段,以博得外国的或地方的各有关方面的合作与支持,消除壁垒很高的封闭型或保护型市场存在的障碍,为企业从事营销活动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就微观环境而言,直接影响企业营销能力的各种参与者,事实上都是企业的利益共同体。按市场营销的双赢原则,企业营销活动的成功,应为顾客、供应商和营销中间商带来利益,并造福于社会公众。即使是竞争者,也存在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因素,在竞争中,有时也会采取联合行动,甚至成为合作者。八、 行业的发展趋势2001年,中国国务院启动国家新能源汽车重大科技专项,明确了能源安全、污染防治、产业发展的目标,形成了三纵三横研发布局,组成了由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研发基础。经过10多年的技术储备和市场培育,2012年,国务院颁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第一个规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明确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50万辆,202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00万辆的目标。截至2020年末,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550万辆,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目标。在此期间,中国锂电池产业链也涌现了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建立了从深加工锂产品到锂电池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了从小到大、技术水平从弱到强、配套产品从少到多、国际话语权从轻到重的跨越式发展。2001年-2020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经历了技术储备与开发阶段、市场导入与培育阶段、补贴政策驱动阶段,自2020年四季度开始,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式进入了市场驱动的高速成长期。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6.60万辆和136.70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0.16%和13.54%。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体产销量分别为354.50万辆和352.10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59.52%和157.57%,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13.49%,越过10%分界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22年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体产销量分别为266.1万辆和260.0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33.4%和129.2%,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21.6%。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的装机量也相应的持续快速提升。2021年,国内动力电池总装机量为139.98GWh,较2020年同比增长122.72%,且2021年各月度装机量同比增速均在90%以上,行业进入高速增长期。2020年11月,国务院、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在能源安全、治理温室效应及大气污染等因素影响的驱动下,全球范围内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普及、减少燃油车的销售与使用,已成为汽车行业重要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主流汽车强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供应链及配套设施的日益完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在中长期内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2022年1-6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为110.1GWh,同比增长109.8%,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45.6GWh,同比增长51.2%,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64.4GWh,同比增长189.7%,动力电池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根据GGII数据,预计到2027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将达到2,385GWh,2021年-2027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1.91%。随着动力电池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上游原材料也将迎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增长。2017年10月11日,我国大规模储能技术及应用发展的首个指导性政策关于促进储能产业与技术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指导意见指出,我国储能呈现多元发展的良好态势,技术总体上已经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基础。未来10年内分两个阶段推进相关工作,第一阶段(“十三五”期间)实现储能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第二阶段(“十四五”期间)实现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根据GGII数据,2021年国内锂电池储能总出货量为37.00GWh,同比增长超过110.00%,已初步实现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过渡。根据工信部数据,2022年1-6月,国内储能电池累计产量达到32GWh,同比增长113.33%,继续快速增长。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新型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对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应对极端事件、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撑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到2025年,要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装机规模基本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相应需求。新型储能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2022年,国家能源局、发改委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储能行业的发展要求。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将迎来储能行业发展的黄金期。根据WoodMackenzie预测,预计到2031年,储能系统电化学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1,182GWh,其中1,053GWh为与锂离子技术有关。九、 整合营销传播执行(一)整合营销传播的操作思路(1)以整合为中心。着重以消费者为中心并把企业所有资源综合利用,实现企业的一体化营销。(2)强调协调、统一,系统化管理。企业营销活动的协调性,不仅强调企业内部各环节、各部门的协调一致,而且强调企业与外部环境协调一致,整体配置所有资源,形成竞争优势,实现整合营销目标。(二)影响整合营销传播执行的技能1、营销贯彻技能为使营销传播计划贯彻执行快捷有效,必须运用分配、监控、组织和配合等技能。分配技能指营销各层面负责人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使其在营销活动中优化配置的能力。监控技能指在各职能、规划和政策层面建立系统的营销计划结果的反馈系统并形成控制机制。组织技能指开发和利用可以依赖的有效的工作组织。配合技能指营销活动中各部门及成员要善于借助其他部门以至企业外部的力量有效实施预期的战略。2、营销诊断技能营销传播执行的结果偏离预期目标,或是执行中遇到较大阻力时,需确定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寻求对策。(1)问题评估技能。营销执行中的问题,可能产生于营销决策,即营销政策的规定;可能产生于营销规划,即营销功能与资源的组合;也可能产生于行使营销功能方面,如广告代理、经销商。问题发现后,应评定问题所处的层面及解决问题所涉及的范围。(2)评价执行结果技能。将营销活动整体的目标,分解成各阶段和各部门的目标,并对各分目标完成结果和进度及时进行评价,这是对营销活动实施有效控制和调整的前提。(三)整合营销传播执行过程在整合营销传播执行中,涉及资源、人员、组织与管理等方面。(1)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再生。实现资源最佳配置,既要利用内部资源运用主体的竞争,力求实现资源使用的最佳效益,又要利用最高管理层和各职能部门,组织资源共享,避免资源浪费。(2)人员的选择、激励。人是实现整合营销目标的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要组成有较高的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非正式团队小组,保证圆满完成目标;通过激励措施不断增强人员信心,调动积极性,促使创造性变革的产生。(3)学习型组织。整合营销团队具有动态性特点,而组织又要求具有稳定性。要建立组织中人们的共同愿景,保持个人与团队目标和企业目标的高度一致,并强化团队学习,创造出比个人能力总和更高的团队,形成开放思维,实现自我超越。(4)监督管理机制。高层管理力求使各种监管目标内在化,通过共同愿景培养各成员、各团队自觉服务精神,通过激励、培养塑造企业文化,通过团队中人员、职能设置强化团队自我管理能力。团队自身也承担了原有监管应承担的大量工作,在最高层的终端控制下,自觉为实现企业营销目标努力协调工作。十、 关系营销的主要目标关系营销更为关注的是维系现有顾客,丧失老主顾无异于失去市场、失去利润的来源。关系营销的重要性就在于争取新顾客的成本大大高于保持老顾客的成本。有的企业推行“零顾客叛离”计划,目标是让顾客没有离去的机会。这就要求及时掌握顾客的信息,随时与顾客保持联系,并追踪顾客动态。因此,仅仅维持较高的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还不够,必须分析顾客产生满意感和忠诚度的根本原因。由于对企业行为绩效的感知和理解不同,表示满意的顾客,原因可能不同,只有找出顾客满意的真实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维系顾客。满意的顾客会对产品、品牌乃至公司保持忠诚,忠诚的顾客会重复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不为其他品牌所动摇,不仅会重复购买已买过的产品,而且会购买企业的其他产品。同时顾客的口头宣传,有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此外,满意的顾客还会高度参与和介入企业的营销活动过程,为企业提供广泛的信息、意见和建议。十一、 新产品开发的程序为了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必须建立科学的新产品开发管理程序。不同行业的生产条件与产品项目不同,管理程序也有所差异。(一)新产品构思构思是为满足一种新需求而提出的设想。在产品构思阶段,营销部门的主要责任是:寻找,积极地在不同环境中寻找好的产品构思;激励,积极地鼓励公司内外人员发展产品构思;提高,将所汇集的产品构思转送公司内部有关部门,征求修正意见,使其内容更加充实。最高管理层是新产品构思的主要来源。新产品构思的其他各种来源包括发明家、专利代理人、大学和商业性的研究机构、营销研究公司等等。Google公司一直以创意闻名,其内部有一个“福利”,就是每位员工每周都可以抽出20%的时间来做自己想做的喜欢做的事情,让灵机一动的想法有机会变成现实,就是这样的自由分为成就了Google不断推出新产品新创意的能力。营销人员寻找和搜集新产品构思的主要方法有:(1)产品属性排列法。将现有产品的属性一一排列出来,然后探讨,尝试改良每一种属性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产品创意。(2)强行关系法。先列举若干不同的产品,然后把某一产品与另一产品或几种产品强行结合起来,产生一种新的构思。比如,组合家具的最初构想就是把衣柜、写字台、装饰柜的不同特点及不同用途相结合,设计出既美观又较实用的组合型家具。(3)多角分析法。这种方法首先将产品的重要因素抽象出来,然后具体地分析每一种特性,再形成新的创意。例如,洗衣粉最重要的属性是其溶解的水温、去污力、使用方法和包装,根据这些因素所提供的不同标准,便可以提出不同的新产品创意。(4)聚会激励创新法。将若干名有见解的专业人员或发明家集合在一起(一般以不超过10人为宜),开讨论会前提出若干问题并给予时间准备,会上畅所欲言,彼此激励,相互启发,提出种种设想和建议,经分析归纳,便可形成新产品构思。(5)征集意见法。指产品设计人员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征求科技人员的意见,询问技术发明人、专利代理人、大学或企业的实验室、广告代理商等的意见,并且坚持经常进行,形成制度。对于进行跨国经营的企业来讲,来源于国外的新产品构思更加符合外国市场的需求倾向,因而具有特殊价值。但是,国外的构思来源通常比国内的构思来源难以获得。跨国企业应该与国外分销商和中间商保持紧密联系,鼓励他们提供新的产品创意。最终用户使用后的反馈意见也是创意的关键来源。为了避免研发失败的风险,跨国企业可以通过特许经营或收购的途径从其他企业或科研机构获取新产品的创意。战略联盟逐渐成为全球性企业新产品开发的重要途径。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全球企业联合投资于某一技术开发领域,共担失败风险,共享成功果实。(二)筛选筛选的主要目的是选出那些符合本企业发展目标和长远利益,并与企业资源相协调的产品构思,摒弃那些可行性小或获利较少的产品构思。筛选应遵循如下标准:(1)市场成功的条件。包括产品的潜在市场成长率,竞争程度及前景,企业能否获得较高的收益。(2)企业内部条件。主要衡量企业的人、财、物资源,企业的技术条件及管理水平是否适合生产这种产品。(3)销售条件。企业现有的销售结构是否适合销售这种产品。(4)利润收益条件。产品是否符合企业的营销目标,其获利水平及新产品对企业原有产品销售的影响。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剔除那些明显不适当的产品构思。筛选新产品构思可通过新产品构思评审表进行。在筛选阶段,应力求避免两种偏差。一种是漏选好的产品构思,对其潜在价值估价不足,失去发展机会;另一种是采纳了错误的产品构思,仓促投产,造成失败。(三)产品概念的形成与测试新产品构思经筛选后,需进一步发展更具体、明确的产品概念。产品概念是指已经成型的产品构思,即用文字、图像、模型等予以清晰阐述,使之在顾客心目中形成一种潜在的产品形象。一个产品构思能够转化为若干个产品概念。每一个产品概念都要进行定位,以了解同类产品的竞争状况,优选最佳的产品概念。选择的依据是未来市场的潜在容量、投资收益率、销售成长率、生产能力以及对企业设备、资源的充分利用等,可采取问卷方式将产品概念提交目标市场有代表性的消费者群进行测试、评估。产品概念的问卷可以包括以下问题:你认为这种饮品与一般奶制品相比有什么优点?该产品是否能够满足你的需求?与同类产品比较,你是否偏好此产品?问卷调查可帮助企业确立吸引力最强的产品概念。例如通用汽车在开发Aurors时,项目小组在进行最早涉及之前采取抽样调查对美国全国4200名顾客进行了访问,才确定了产品概念。以净化空气的产品为例。在设计产品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企业希望为谁提供净化空气的产品,即目标消费者是谁?大凡空气浑浊的地方都可使用这种产品,是针对家庭使用,还是提供给诸如商场、娱乐场所、医院等大型公共场使用,或者专门用于各种交通工具(火车、汽车、轮船、飞机)内部的空气净化。其次,净化空气的产品能提供的主要利益是什么?促使室内外空气循环?制造新鲜空气?杀菌?增加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吸收灰尘?根据对这些问题回答的组合,可得到以下几个新产品概念:概念1:一种家庭空气净化器,为家庭室内保持清新的空气而准备。概念2:一种专门为保持火车、汽车、轮船及飞机内空气新鲜而制的空气净化器。概念3:一种供大型公共场所使用的中央空气净化器。概念4:专供医院使用的空气净化器,主要功能在于杀菌。(四)初拟营销规划企业选择了最佳的产品概念之后,必须制订把这种产品引入市场的初步市场营销计划,并在未来的发展阶段中不断完善。初拟的营销计划包括三个部分:(1)描述目标市场的规模、结构、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品的市场定位以及短期(如三个月)的销售量、市场占有率、利润率预期等;(2)概述产品预期价格、分配渠道及第一年的营销预算;(3)分别阐述较长时期(如35年)的销售额和投资收益率,以及不同时期的市场营销组合等。(五)商业分析即从经济效益分析新产品概念是否符合企业目标。包括两个具体步骤:预测销售额和推算成本与利润。预测新产品销售额可参照市场上类似产品的销售发展历史,并考虑各种竞争因素,分析新产品的市场地位,市场占有率等。这时公司可能会用到一些运筹学中的决策理论,比如:在一个假设的营销环境下,对几种不同的销量和产量下的盈利率进行估计,运用不同的准则(如乐观准则、悲观准则和最可能准则),模拟计算出可能的报酬率及其概率分布。对那些为全球市场开发的新产品来说,做这些工作更加复杂,因为需要考虑的潜在顾客和市场范围更大。(六)新产品研制主要是将通过商业分析后的新产品概念交送研发部门或技术工艺部门试制成为产品模型或样品,同时进行包装的研制和品牌的设计。这是新产品开发的一个重要步骤,只有通过产品试制,投入资金、设备和劳力,才能使产品概念实体化,发现不足与问题,改进设计,才能证明这种产品概念在技术、商业上的可行性如何。应当强调,新产品研制必须使模型或样品具有产品概念所规定的所有特征。(七)市场试销新产品试销应对以下问题做出决策:(1)试销的地区范围:试销市场应是企业目标市场的缩影。(2)试销时间:试销时间的长短一般应根据该产品的平均重复购买率决定,再购率高的新产品,试销的时间应当长一些,因为只有重复购买才能真正说明消费者喜欢新产品。(3)试销中所要取得的资料:一般应了解首次购买情况(试用率)和重复购买情况,(再购率)。(4)试销所需要的费用开支。(5)试销的营销策略及试销成功后应进一步采取的战略行动。(八)商业性投放新产品试销成功后,就可以正式批量生产,全面推向市场。这时,企业要支付大量费用,而新产品投放市场的初期往往利润微小,甚至亏损,因此,企业在此阶段应对产品投放市场的时机、区域、目标市场的选择和最初的营销组合等方面做出慎重决策。十二、 品牌组合与品牌族谱品牌组合涉及企业是自营品牌还是借用他人品牌,是采用统一品牌还是分类、分品设计,一个产品上标一个品牌还是一个产品上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牌等品牌策略问题。品牌组合就是为解决这些具体问题而做的努力。如此,品牌组合成为品牌运营中的重要策略。(一)品牌归属策略确定产品应该有品牌以后,就涉及如何抉择品牌归属问题。对此,企业有三种可供选择的策略,其一是企业使用属于自己的品牌,这种品牌叫作企业品牌或生产者品牌或自有品牌。其二是他人品牌,他人品牌又可细分为两种:企业将其产品售给中间商,由中间商使用他自己的品牌将产品转卖出去,这种品牌叫作中间商品牌,这是第一种;第二种是贴牌生产,即其他生产者品牌。其三是企业对部分产品使用自己的品牌,而对另一部分产品使用中间商牌或者其他生产者品牌。许多市场信誉较好的中间商(包括百货公司、超级市场、服装商店等)都争相设计并使用自己的品牌。如美国的Sears公司经销的商品的90%0都标有自己的品牌。伴随着2008年以来的经济衰退,再次加速了中间商品牌的发展。沃尔玛一直在中国市场积极开发和推广沃尔玛“自有品牌”,推出“质优价更优”的自有品牌商品,覆盖了食品、家居用品、服装、鞋类等主打品类。自有品牌商品的生产厂家都经过严格的审核和产品检测,确保每件商品都拥有领先同类品牌的优良品质;同时,自有品牌商品均由生产厂家直接生产,节省了中间环节,使售价比同类商品更具竞争力。中间商品牌的出现与发展掀起了新一轮更宽范围的品牌战。营销企业选择生产者品牌或中间商品牌,即品牌归属生产者还是中间商,要全面考虑各相关因素,最关键的因素是生产者和中间商谁在这个产品分销链上居主导地位、拥有更好的市场信誉和拓展市场的潜能。一般来讲,在生产者或制造商的市场信誉良好、企业实力较强、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的情况下,宜采用生产者自有品牌;相反,在生产者或制造商资金括据、市场营销薄弱的情况下,应以中间商品牌或其他生产者品牌为主。必须指出,若中间商在某目标市场拥有较好的品牌忠诚度及庞大而完善的销售网络,即使生产者或制造商有自营品牌的能力,也应考虑采用中间商品牌。这是在进占海外市场的实践中常用的品牌策略。(二)品牌统分策略品牌,无论归属于生产者,还是归属于中间商,或者是两者共同拥有品牌使用权,都必须考虑对所有的产品如何命名问题。是大部分或全部产品都使用一个品牌,还是各种产品分别使用不同的品牌,如何对此进行决策事关品牌运营成败。决策此问题,通常有三种可供选择的策略。1、统一品牌统一品牌即是企业所有的产品(包括不同种类的产品)都统一使用一个品牌。例如,飞利浦公司的所有产品(包括音响、电视、灯管、显示器等)都以“PHILIPS”为品牌,佳能公司生产的照相机、传真机、复印机等所有产品都统一使用“Canon”品牌。企业采用统一品牌策略,能够降低新产品宣传费用;可在企业的品牌已赢得良好市场信誉的情况下实现顺利推出新产品的愿望;同时也有助于显示企业实力,塑造企业形象。不过,不可忽视的是,若某一种产品因某种原因(如质量)出现问题,就可能因其他种类产品受牵连而影响全部产品和整个企业的信誉,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然,统一品牌策略也存在着易相互混淆、难以区分产品质量档次等令消费者不便的缺憾。2、个别品牌与多品牌个别品牌是指企业对各种不同的产品分别使用不同的品牌;而多品牌策略通常是指企业同时为一种产品设计两种或两种以上互相竞争的品牌的做法。多品牌是个别品牌策略实施的结果,个别品牌策略是多品牌策略的一种具体做法或表现形式。企业运用多品牌策略能够避免统一品牌下的负面株连效应;可以在产品分销过程中占有更大的货架空间,进而压缩或挤占了竞争者产品的货架面积,为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奠定了基础;而且,多种不同的品牌代表了不同的产品特色,多品牌可吸引多种不同需求的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还需提及的是,由于多种不同的品牌同时并存必然使企业的促销费用升高且存在自身竞争的风险,所以,在运用多品牌策略时,要注意各品牌市场份额的大小及变化趋势,适时撤销市场占有率过低的品牌,以免造成自身品牌过度竞争。3、分类品牌分类品牌即指企业对所有产品在分类的基础上各类产品使用不同的品牌。如企业可以对自己生产经营的产品分为器具类产品、妇女服装类产品、主要家庭设备类产品,并分别赋予其不同的品牌名称及品牌标志。这实际上是对前两种做法的一种折中。分类品牌可以按产品分类,也可以按市场分类。(三)复合品牌策略复合品牌就是指对同一种产品赋予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牌的做法。多牌共推一品,不仅集中了一品一牌策略的优点,而且还有增加宣传效果等增势作用。复合品牌策略,按照复合在一起的品牌的地位或从属程度来划分,一般可以分为主副品牌策略与品牌联合策略两种。1、主副品牌策略主副品牌策略是指同一产品使用一主一副两个品牌的做法。在主副品牌策略下,用涵盖企业若干产品或全部产品的品牌做主品牌,借其品牌之势;同时,给各个产品设计不同的副品牌(专属于特定产品的品牌),以副品牌来突出不同产品的个性。主副品牌策略兼容了统一品牌策略与个别品牌策略的优点。它既可以像统一品牌策略一样实现优势共享,使企业产品均在主品牌下借势受益;同时,又能达到像个别品牌策略一样比较清晰地界定不同副品牌标定下产品之间的差异性特征,从而避免因个别品牌的失败而给整个品牌带来损失的负面影响。主副品牌策略简直就是对统一品牌策略和个别品牌策略的必要补充。主副品牌策略一般适合于企业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或质量有别的商品,同时还要求拟作为主品牌的品牌应有较高的知名度与较好的市场声誉。产品性质相同或质量一致,那也就无必要设置副品牌;而品牌知名度不高或市场声誉不佳,也无势可借,进而也难以带活副品牌。2、品牌联合策略品牌联合策略是指对同一产品使用不分主次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牌的做法。品牌联合可以使两个抑或更多个品牌有效地协作、联盟,相互借势,来提高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与接受程度。品牌联合所产生的传播效应是“整体远远大于单体”。可以说,品牌联合的扩散效应比单独品牌要大得多。依照联合品牌的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