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上传人:x** 文档编号:17387881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39.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精选12篇)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篇1 自主学习 一、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竹清洌()佁(弧猓。?spanlanini小麋),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da,恐吓)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常常抱麋给狗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的确)我友,抵触(用头抵撞碰触)偃仆(偃,仰卧;仆,俯卧),益狎。犬畏仆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吃,这里是“舔”的意思)其舌。 三年绯雒牛馊诘郎踔冢哂晕贰m馊睬遗采笔持墙宓郎稀w缰了啦晃颉?spanlang=en-us 1、解释加点字 (1)畜之_(2)自是日抱就犬_ (3)益狎_(4)见外犬在道甚众_ 2、找出文中描写“麋”的心理活动的句子_ 3、家犬为什么把麋当“伴侣”? 4、麋被“外犬”“共杀食之”的缘由是什么? 5、读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感想? 探究学习 1、试用自己的话改写本课其次段,要充分绽开想像,不拘泥于对原句的翻译。 2、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观鱼时和巡游到最终所描写的景物可看出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你认为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可结合当时的境况理解分析) 答案: 自主学习:一、略二、1、(1)玉环、环绕(2)凉爽、凄清(3)大约、可能、可以、能够2、略3、d三、1、(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周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巡游的先后挨次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 互动学习:一、1、2略3、潭中景物、小溪源流4、凄清安静孤独悲伤二、1、养、接近、更加、多2、以为犬良我友3、仆人把它放在犬中,恐吓狗不能动麋4、习惯地认为犬是好伴侣5、略 探究学习:1、略2、被贬心中愤懑凄苦,只好寄情山水,获得临时的欢乐,一经环境的触发,又悲伤悲凉。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篇2 城中语文组:赵静 教学目的: 1.诵读全文,体会情感 2.根据巡游挨次,分析课文内容 3.把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方法: 导读点拨背诵拓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时支配: 一课时 教学设想: 本课内容较多,教参建议两课时学完,我设想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能调动起同学借助多种感官接受学问的特点,特拟定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进程: 一、导课: 以“黔驴技穷”出自柳宗元的寓言黔之驴导入写景散文小石潭记的学习。(课件展现:“驴不胜怒,蹄之”的画面) 二、预习状况检测: 1.解释(课件展现) 潭中鱼可百许头不行知其源 水尤清洌以其境过清 2.理解(课件展现) 全石以为底斗折蛇行凄神寒骨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课件展现:朗读录音) 四、分析课文内容:(朗读思索争论分析点拨相结合) (课件展现:思索: 1、是怎样发觉小石潭的?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2.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3.溪流和溪岸有什么特点?) 五、分析写景挨次:(课件展现) 小结:景色特点: 石奇树美水清鱼乐 斗折蛇行犬牙差互 写景挨次: 根据巡游的挨次,即:游踪 发觉近观远望感受 六、体会并感悟情景交融的写法: 思索:(课件展现) 1、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情语皆情语。”那么你能说出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 2、扫瞄重叠最终又是怎样的心情? 3、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 小结: 参加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所以才会有发觉小石潭时心乐之,观鱼时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的愉悦心情;但这种欢快究竟是临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便会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悲伤、悲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就很自然的融情入景了。 七、同学自读、齐读,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及情感。 八、检查学习效果:(课件展现) 背诵向导 从小丘隔闻如鸣佩环心伐下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坻屿青树翠蔓潭中鱼皆若日光影佁然俶尔似与 潭西南斗折其岸势坐潭上四周寂寥凄神悄怆以其境不行同游者 九、小结全文: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清寂,抒发了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布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杰出的写作技巧。 十、学问迁移(课件展现:景物图片) 要求同学先仔细观看,再尝试用语言描绘,留意学习的写法。 十一、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柳宗元 景美情凄 情景交融 牛德源 教学目的 1.学习根据肯定挨次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亮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3.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为”在文中的用法。 教学重点 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精确描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1.由“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流”导入。 2.简介,背景,解题。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观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粥发觉了很多风景佳丽的地方,登记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出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悲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予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3.生初读课文,圈诞生字、生词。 4.师范读课文,生轻声跟读,并补充。 参差寂寥摇缀隶怆 5.师生共同疏通文意。 (1)古今异义。 去:(古)离开(今)前往,到某处 怡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一词多义 以: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 以其境过清(介词,表缘由) 为: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动词,“成为”) 清: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亮) 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不行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差: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叉) (3)翻译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推断。“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方,但有时不肯定是打比方。试辨别下列句子哪些是比方,哪些不是。 闻水声,如鸣佩环。()皆若空游无所依。() 似与游者相乐。()天际若比邻。() 课堂练习 1.读,背。2、翻译课文。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 深化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1.齐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第一段:写发觉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 其次段:写潭水清亮,游鱼活泼。 第三段:写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四段:写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第五段:登记与同游小石潭的人。 2.赏读课文。 (1)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点拨: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潭”的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响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美丽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亮透亮。“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不容含蓄地表达了悲伤、悲凉的心境。 (2)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请说明理由。 点拨:“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chu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句话正面写出游鱼的生动活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亮透亮。“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用形象的比方,写出了小溪的外形。 (3)文中的“动”与“静” 点拨:游鱼的“怡然不动”及“chu尔远逝”表现了鱼儿的生动活泼。小溪。就小溪身来说,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曲折,这是流淌的。用了这两个比方,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 (4)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chu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5)文中的“景”与“情” 点拨: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自身的遭际,渗透着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布满了生气“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受相同,触景伤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简单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剧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6)文中的“镜头”与“画面” 点拨:在第一段,采纳的是“移步换形”的写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在其次段描写潭水、游鱼,采纳了“定点特写”的写法,一共只用了四十个字,就活敏捷现地描出了潭水中游鱼的美景。 (7)文中的写景短句。 3.精读课文,巩固。 (1)是怎样发觉小石潭的?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4)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5)跟同游的好几个人,为什么篇末才能将他们的姓名一一列出? 4.总结全文。 课堂练习 1.课后习题2、写熟识的某处景物,二三百字。 板书设计 小鸟 一、导入新课 唐代闻名作家柳宗元,想必大家并不生疏,上学期我们学过他的黔之驴,今日我们来学习他的小石潭记。 二、明确目标: 1、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结构 三、齐读课文 四、教学目标完成 1、争论下列问题 是怎样发觉小石潭的? 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似乎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悦耳声音,我的心情也欢快起来。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一整块石头作为潭底,*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四周突出水面底石头,成为不同底外形。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底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似乎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似的,阳光直找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水底,静止不动;突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是怎样描写潭中景物的? 潭的四周被竹子和树木围围着,安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伤深沉。 课文是按巡游的挨次来写,条理清晰,请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发觉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2、熟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翻译全文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篇3 日照试验学校 zhang 一、教材分析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四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刻画出凄清的境界,抒发了贬官失意后的抑郁悲伤之情。 二、教学设想 小石潭记的语言简洁而丰富,细致而生动,简短而有节奏感。所以在教学时从朗读入手,通过反复诵读把握字词大意,读出景物的幽美,理解蕴含的感情,体会的心境。然后在阅读的基础上设计探究性问题,以深化理解作品,培育同学的理解和探究力量。最终与的对话,奇妙地把同学引到写作上,体现新课标中“写作力量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三、教学步骤 (一)阅读课文,理解文意及的思想感情。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画出文中读不准的字。 (2)老师朗读,同学正音正字。 2、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给同学肯定的朗读时间,熟读课文,弄懂文意。老师教给同学三条求助热线:课下解释;小组合作;全班同学集思广益。 利用课下解释和小组争论尚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3、品读课文,品出景物之美,初步理解的思想感情。 第一,找出描写潭水和游鱼的句子,并仔细品读。(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反复诵读; (2)在脑海中再现画面形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3)用一个字概括景物的特点;(清) (4)体会此时的心情。 (相关分析:这是一幅极美的画面。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是在水里,而是像在空中游动。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从字面上看,是在写鱼,但透过字面,却令我们不能不对那清亮的潭水留下极深的印象。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突然,有的鱼飞速地窜向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又游到那儿,似乎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欢乐。读到这里,我们又不能不从游鱼联想到的欢悦心情。) 其次,找出描写小石潭四周环境的句子,并仔细品读。(坐潭上,四周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反复诵读,体会景物的特点,用一个字概括出来;(静) (2)依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这种凄清幽静; (3)体会的感受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相关理解: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环绕着密密的竹子和树木,特别安静,见不到人,令人神色凄凉,骨彻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怆幽凉。由于它的境况太幽清了,不相宜让人长期地呆下去,便题了字后离去。在这一段中,突出地写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化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 4、背诵相关语段,探究的思想感情。 第一,背诵描写潭水游鱼和写小石潭环境的句子; 其次,思索:看到潭水游鱼觉得它们“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的环境却使他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该怎样理解这种思想感情的变化? (1)老师播放相关写作背景的短片; (2)同学依据文中描述,联系相关背景理解的思想感情。 同学思索小组争论全班沟通 (相关理解:写小石潭境地的清幽奇妙和日光下澈时游鱼的活泼生趣,流露出一时开朗明净的心情,寄情山水以排遣心中的随闷。但内心的孤寂是无法真正排遣掉的,后来写“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触发了贬居中羁旅孤寂的心境。) (二)拓展:对比阅读,体会写作方法。 对比阅读小石潭记和三峡,体会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和郦道远的山水游记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同学阅读分析争论沟通 (相关理解: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受、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妙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受,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三)走出文本,与对话。 通过阅读理解,与同学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了,请同学们结合我们的现实状况,给柳宗元先生写几句话,劝慰鼓舞一下他,也可以给他提提建议。 写完后全班沟通。 四、教例评价 此案例依据课文内容和文言文教学的特点,反复诵读,读通文意,品尝美景,理解思想。从字里行间读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在阅读中同学们不但能看到的外表,看到他紧锁于眉宇间的愁绪,还能触摸到他的内心,去探寻他内心的惆怅和谪居的孤寂。最终与的对话,把历史与现实、阅读和写作自然地结合起来。 此案例的设计注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了老师的组织者的作用,突出了同学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同学当作了课堂的仆人。此课例真正体现了全新的阅读教学理念。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篇4 【教学目标】 1、把握常用文言词,学习文言语法,背诵全文,理解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体会的情怀。 2、比较等几位古代文人被贬之后的不同态度,关心同学学会如何对待人生挫折的方法。 3、同学自主学习,预习在前,老师点拨、分析在后。通过师生互动、沟通,最终取得共识。讲练结合,既抓整体感知,又要突出重点。 【教学重点】 1、 学点文言语法,在理解段意的基础上,翻译并背诵全文。 2、 把握本文通过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不得志后的心情,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支配】 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1、 介绍和写作背景。2、正音、朗读直至熟读。3、把握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学习词性活用等语法学问。4、同学口头翻译全文,把握文章思路和内容要点。5、布置作业:书面翻译全文,背诵课文前两段。 【教学步骤】 一、介绍和背景。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他寄情于山水,经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通过对景物的详细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悲伤凄苦的思想感情,他在永州发觉了很多风景佳丽的地方,登记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颇出名的永州八记。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谈论,可描写。 二、正音、朗读直至熟读。 小石潭记朗读停顿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行知/其源。 坐潭上,四周/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行/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三、把握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学习词性活用等语法学问。 古今异义 1.小生:古义:年轻人。(崔氏二小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今义:前往,到某处。 3.闻:古义:听到、听闻。(闻水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古义:停留。(不行久居)今义:住。 5.布:古义:映,显现。(影布石上)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6.许: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数目不确定,等同于现今口语中常说的:“左右”“上下”。(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允许、准许。 7.佁(y)然:古义:呆呆的样子。(佁然不动)今义:静止的样子。 8.清:古义:凄清;冷清。(以其境过清今义)今义:清楚,清净等。 9.以为:古义:作为(全石以为底)今义:认为等。 一词多义 1.可:(1)大约。表示估量数目。(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明灭可见;不行久居) 2.从:(1)介词,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隶而从者) 3.清:(1)形容词,清亮。(水尤清冽)(2)形容词,凄清。(以其境过清) 4.差:(1)形容词,长短不一。参差不齐(参差披拂)(2)动词,交叉。(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通“现”,出现。(才美不外见)(2)观察,动词。(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2)逗乐。(似与游者相乐) 7.以:(1)介词,由于。(以其境过清)(2)连词,而。(卷quan石底以出)(3)介词,用把全(qun石以为底) 8.而:不译,(1)表承接关系。(乃记之而去)(2)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3)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9.游:(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2)巡游。(同游者) 10.环:(1)玉环。(如鸣佩环)(2)环绕。(四周竹树环合) 11.为:(1)动词,作为。(卷(qun)石以为底)(2)动词,成为。(为岩)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下: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澈 :形容词作动词,照到。 5、俶尔远逝。远: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凄:使动用法,使凄凉。寒: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寒冷。 10.如鸣佩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感到欢乐。 12.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作为随从。从,跟从。 13. 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逗乐14.近岸。近: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 15.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形容词作量词,大约。 特别句式 倒装句: 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 似乎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 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修辞手法: 1.闻水声,如鸣佩环。(比方) 听到水声,似乎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拟人) 往来轻快灵敏的样子,似乎在与游人相互逗乐。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行知其源。(比方)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叉,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省略句: 1.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我”) 于是登记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弯曲。 3.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我由于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4. 心乐之。(省略主语“我”)我心里感到很兴奋。 虚词用法 而(1)不译,表承接关系。(乃记之而去)(2)不译,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3)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四、同学口头翻译全文,把握文章思路和内容要点。 (一)同学依据解释,口头翻译全文。课堂师生互动沟通。 (二)写作思路与内容要点 本文写景,按巡游观看的挨次,思路特别清楚:循声而入发觉小石潭,环顾小石潭的全貌和四周环境,观看了小石潭里的游鱼,远望了小石潭的水源,最终写离开小石潭的情景。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和其次段;2、翻译全文,写在作业本上。 其次教时 【教学要点】 1、 检查作业完成状况。2、分别找出描写和谈论的语句,重点研讨借描写衬托心情的写法。3、引领同学树立正确对待人生挫折的方法。4、拓展阅读训练 5、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后两段,学习本文写景方法,写一处风景,300字左右。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是否背诵,是否翻译。 小石潭记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兴奋。砍倒竹子,开拓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观察一个小潭,潭水非常凉爽。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外形。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漂动。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似乎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突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灵敏,似乎和游玩的人相互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曲折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叉,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安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充满着悲伤的气息。 由于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行长期停留,于是登记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二、课堂活动:同学分别找出描写和谈论的语句,重点研讨描景的挨次、方法及作用。 (一)课文写了哪几种景物?按什么挨次写的?抓住景物的什么特征? 闻水声(动听)见石潭(清亮)观游鱼(逗乐)探水源(忽明忽暗)感氛围(凄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会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叙述了发觉小潭的经过,布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在人们面前渐渐绽开一幅奇妙的图画。【移步换景】 (二)如何描写景物的。 写小石潭,到处从“石”字落笔,又表明白它的小面奇秀。从听觉、视觉和感受等多角度地描绘。“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此文开笔就有声有感。未见其潭,先闻其声,游兴被激发了。“水尤清洌”“青树翠蔓”“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明灭可见”,景物的颜色、光线的明暗变化真实 而清丽。 写景,动静交叉。声,是动态的,石,是静态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又是动态的,鱼儿忽静忽动,溪水若静实动,这画面给人以很深的感知度。 写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读者领受着这画卷的美又对寄予深深的敬意与同情。这就是艺术的感染力。 (三)写景的衬托作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布满了生气,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受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简单激起“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剧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小结: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清寂,抒发贬官失意后的孤独,凄苦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布满了诗情画意,变现了杰出的写作技巧。 三、渗透德育:结合本文,联系实际,引领同学树立正确对待人生挫折的方法。将柳宗元与刘禹锡、苏东坡和陶渊明等古人进行比较,树立乐观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拓展阅读训练:柳宗元钴鉧潭记 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不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啮其涯( ) (2)以予之亟游也( ) (3)芟山而更居( ) (4)气之迥( ) 2.写出下列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 (1)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 ) (2)其颠委势峻( ) (3)予乐而如其言( ) (4)行其泉于高者( ) 3.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_;_同_。 A.屈折东流 B.荡击益暴 C.毕至石乃止 D.有泉悬焉 4.翻译。 (1)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 _。 (2)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_。 5.小石潭记和本文都出自柳宗元的手笔,都是永州八记中的作品,内容也都是写潭的,但两文 的写法有所不同:前文着重写_,后文着重写_;前文主要突出景物_的特点,后文主要突出景物_的特点;前文抒发了_的内心情感,后文透露了当地农夫_的生活境况。 【参考答案】1.(1)侵蚀(2)多次,屡次(3)割草 这里指开荒(4)辽远,这里指气清 2.(1)指钴鉧潭(2)指冉水(3)那个农夫,指住在这里的人(4)指泉水 3.A“屈”同“曲” 4.(1)冉水的上游和下游流势峻急,冲击得更猛烈(2)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夷人聚居的地方而遗忘家乡呢?不就是这样美丽的钴鉧潭吗? 5.潭的本身,潭源;清幽,清秀;凄苦,困苦 【译文】钴鉧潭,在西山的西面.其开头也许是冉水从南边奔流下来,遇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其头尾水势峻急,更加激荡,侵蚀岸崖,所以边缘宽阔而中部水深,最终遇有石头停下来;水流形成的旋涡像车轮翻滚以后,渐渐流去.清亮而安静的水面有十亩.四周树木环绕,上有泉水流下. 山上有居住者,因我多次来游玩,刚一敲门就来告知我:“无法负担越欠越多的官租私债,(没方法),我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情愿卖掉我潭上的田,临时缓解一下债”.我很兴奋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长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其坠落入潭中,发出了动听的声音.特殊是到了中秋季节赏月更为合宜,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 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旷野而忘掉故土?莫非是这钴鉧潭 五、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后两段;学习本文写景方法,写一处风景,300字左右。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篇5 设计理念:1、走入文本,营造课堂品尝文学美的氛围; 2、启迪思维,通过合作探究,了解文章、了解文风。 设计灵感:1、随多媒体的推广运用,不少语文课都引入音乐,但经常是老师配 好曲子堂上一放,的确能启发同学感悟,那么反过来,引导同学选择相应的曲调配上,不也同时引导了同学感悟作品情感吗? 2、假如可以以曲调感悟,那么以美术、以影视等等其它艺术形式不 也可以关心解读文学作品吗? 课时支配: 第一课时为同学合作疏通字词句义。 本次实录为其次课时。 授课班级:深圳石岩公学初二(1)班 授课时间:2022年12月17日星期三第一节 授课老师:阮秋红 师:一提起“艺术”呀,我们总觉得它特 生:(纷纷)高雅还有很高深 师:是啊,艺术是高雅的,但艺术也在我们身边。其实我们接触过许多形式的艺术,譬如说说看 生:(七嘴八舌)音乐美术电视电影舞蹈 师:对,别遗忘了文学,我们语文课接触到的文学作品也是艺术,艺术的形式真多,但艺术是相通的,为什么?由于艺术都是抒写人的内心情感的。 师:今日我们就尝试一下,用其它的艺术形式来解读我们的文学作品。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有时我们读一篇好的作品时,从心灵深处就会响起一首曲,隐模糊约,脑海中会出现相关的画面,朦胧或者清楚?(同学点头默许)我中学时读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小石潭记(边说边板书)很喜爱,后来读起时,总会有一首曲子在我心中似水般流过。我想请大家悄悄地、轻轻地吟诵一下这篇文章,看看仅仅是你我心有灵犀一点通,还是作家超群的文学魅力唤起了我们同样的艺术感受。 生:(自读课文,且读得很投入) 师:听到你心灵的的曲子没有?是怎样的调子?怎样的节奏?又是怎样的器乐弹奏出来的? 生(甲):很缓的,很低的。 生(乙):应当是古筝或琵琶或总之,比较古典的。 生(丙):似乎又有欢快,但并不欢快。 师:三位同学描述的跟你们内心听到的一样吗?(同学点头) 那么你们是从文中哪些文句读到的? 生:(纷纷)“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 师:(出示课件思索题)那么,柳宗元来游小石潭,究竟是“乐”还是“凄”? (同学争论,老师提示联想柳宗元的相关作品,如始得西山宴游记、江雪、黔之驴) 生(甲):初一时课外背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开头就写“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他始终因被贬而失落抑郁,应当是“凄”多。 生(乙):他在江雪中写道:“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独”就是他失意孤独的写。 师:是啊,柳宗元与刘禹锡一起参加变革,也一起被贬。还记得刘禹锡写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怎么写的? 生(齐背)“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年弃置身” 师;对,刘禹锡被贬到凄凉的巴山楚地,一去就是23年,柳宗元的命运也差不多,被贬来到了永州,正值三十多岁施展才华之时,一呆就是10 年,后又被贬柳州。在永州时,他不被重视,只有游遍永州山山水水,写成永州八记。假如说,李白是苦闷时“借酒消愁愁更愁”,那么柳宗元则是 生:(齐答)“借景消愁愁更愁” 师:他是想寄情山水,美丽的景色,悦耳的天音,自在的鱼儿,的确让他遗忘了忧愁,但究竟是短暂的,空寂的环境、冰凉的石头,让他再一次涌起了失意之感。 淡淡的喜,浓浓的愁,缓缓的流淌出的是一首抑郁哀怨的古典曲子。 老师临时以一首相像的古筝相配,让我们以这样的情调一起读一读全文,感受的失意与哀伤吧。 (生齐读全文) 老师板书:小石潭记也是一首曲。(抑郁寡欢的情感) 师:读得真好,一代失意的文人其心态透过文字显现出来了。音乐关心我们解读了文学作品的情感基调了。 其实呀,中国文人太多这种遭受了:怀才不遇,理想难施,惟有借文学抒写出来,柳宗元是一位,我们从文学作品中还了解其它人吗? 生:(纷纷)李白王安石刘禹锡辛弃疾李商隐韩愈陆游 师:那是时代的悲剧啊!失意的文人只有借助他们的笔,寄情于山水,或抑郁、或潇洒、或大气假如有爱好,我想请大家利用课外时间,对这一系列的文人作一番深化的了解,从他们的作品中去走近他们内心,去感受人生挫折中的士气与坚韧。解读失意文人应是很有品尝的事。 那么,小石潭记能不能是一幅画? 生:可以。 师:有那些景物? 生(纷纷数出)水、石、树、竹、鱼、蔓 师:很自然的景色,用很简洁的文笔就把丰富的景给写出,譬如,“蒙络摇缀”四个字,就把什么景物写出? 生:树和蔓。 师:对,写出了树蔓的自然生长态势,四个字,或茂密、或自然,或静态,或动态,给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而且还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譬如“如鸣佩环”,那种由水声带来的欢乐也跃然纸上。文中这种例子实在许多。下面我们来试一试,找出你最心神憧憬的景物、或最能触你绽开想象的景物,加以描绘,说给你的同伴听,然后组里选一个说得最好的,一齐润色、加工,再在全班朗读。 (生分四人小组活动,或说或写,老师随堂指导) 师:瞧,几个小组都很投入,有的已经写好了,有的还在不断地润色。下面我们请一些同学来把他们的“作品”读一读。哪一个组来? 生:我们组选的是“鱼”,我们想那儿的鱼应是:“它们在清亮见底的水中愉快地摇着尾巴。鱼儿们好像与阳光玩着捉迷藏,有的悄悄地倚在岩石上,透过清亮的水,阳光好像找不到它们。突然,鱼儿们全游开了,透过斑斑驳驳的树影,它们张开嘴,淘气地对着阳光吐出了一串串的水气,还.了与潭边生疏的人摇尾问好!” 师:哈,绽开了想象,拟人的手法让小石潭的鱼儿也仿佛游进了我们的思维中了。大家留意到了没有?这一小组的同学多次强调潭水的“清亮”,文中其次段似乎并没有写呀。 生:(齐答)有!“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其实也表现了水之清。 师:同学们真有眼光,这种描写也叫 生:侧面描写。 师:对!第一组的同学做得好,还有哪一组? 生:我们选的是“树林”。“四周的树林悄悄地伫立着,它们紧紧地挨着、靠着,好像除了彼此便失去了依靠,那青翠的脸庞被冷风拥护着,在瑟瑟地颤抖呢?” 师:同学们听到没有?这一小组用了几个动词来表现树林的茂密? 生:(齐)“挨着、靠着”。 师:这两个动词除了表现树林的茂密外,还可以表现什么? 生:它们在这少有人来的地方似乎靠着“挨着、靠着”来相互劝慰。 师:其次小组的同学,他这样品尝你们的用词对吗?(同学点头)这从中也传达出的失意之情。写得真好!再请另一个小组,请选的不是这两种景物的小组来说说。 生:我们选的是“溪水”,我们这样写的:“溪水顺着坎坷的山路弯弯曲曲地流来,一会儿溪水被巨大的山石遮住,只听到潺潺的水声,但是,延长而来,穿过了一段山石后,在阳光的照射下,溪水又熠熠闪光。”老师,我们猜想此时也会有感想,不知对不对? 师:什么感想?说说给大家听。 生:他应当想,人生何尝不与这溪水一样,曲曲折折,挫折应当是临时的,总会也有突破的时候。 师:大家认为呢? 生:有肯定道理吧。 师:有些牵强,但很有创意,这是这一小组同学所闪烁出来的思维火花。我们应当赐予掌声吧。(同学鼓掌)我还建议这一小组的同学去参加“柳文化”的讨论。“柳文化”中“山水游记”是重要部分。不过老师也有一个问题想大家一起探讨的,“小石潭”并非名胜之地,只是幽静之所,“小石潭”也只是给它起的名字,文中写的景物不少,为什么唯独以“石”为其命名?“秀竹潭”、“欢鱼潭”、“茂林潭”等名可以吗? 生:由于文中写道“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师:对,潭以石为底,这是一个缘由,还有吗? 生:“如鸣佩环”应当水冲击石而发出的。 师:又一位同学闪出了思维的火花,还有吗? 生:(抢着答)“蒙络摇缀”中“蒙”与“络”应是树、蔓掩盖、缠绕在石头上。 生:“影布石上”也是写石头。 生:“其岸势犬牙差互”也是写岸边的石头。 师:很好,既然起名为“石”,描写的笔墨也关注到这上面,潭因石而美。还有吗? (同学争论后不少举手) 生:“凄神寒骨”应当是坐在石上,寒气刺骨、“石”的冰凉刺骨。 生:然后由此而感慨身世而内心也凄寒。 师:是啊,潭以石为底,潭因石而美,人由石而感,于是“石”就成为潭之名。看来,的笔下是“一切景语 生:皆情语” 师:对,寓情于景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一大特色,难怪有人赞扬他是继水经注郦道元之后的又一山水能手,有人还甚至称他为“游记之祖”。 小石潭记的确是一幅画,浓郁的愁、清雅的景,融汇成一幅幽雅深邃的水彩画。 那么请我们呈现相关的画面,跟随着音乐,或背或读全文。 (同学齐读) 老师板书:小石潭记是一幅画(寓情于景的写法) 师:多么令人憧憬的美景。柳宗元究竟是封建时代的不幸者,今日我们在观赏他带给我们艺术美的同时,也想观赏自然风光。假如要拍摄一部“小石潭”的自然风光片,你是一位摄影师,你如何忠实于原作,把握好你的镜头。请小组再次合作,这一次你们是摄制组了,好好地找出巡游的线路。 (同学热闹争论) 师:(引导同学回答)由“篁竹”远远的广镜头,渐渐地拉近到潭底、潭周,并渐近到特写潭中鱼,然后又把镜头再拉远,“望”潭之源,最终把镜头拉高拉远。 看来柳宗元不仅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导演,由“西行”到“而去”,清楚的游踪让景物也移动变换起来,这叫“移步换景”法。 老师板书:小石潭记也是一部风光片(游踪清楚的挨次) 师:老师不是摄影师,只是从网上下载了一些相近的图片,就让我们在音乐中,在图片的变换中,依据提示,试着背诵全文。 (放课件,同学试着背诵) 师:艺术就是这样,很美,很高雅,很有魅力,但艺术绝不是难于接近的,不管哪一种形式,艺术是相通的,盼望我们同学们能更多地去感受文学等艺术的高雅!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篇6 【佳作观赏】 游记佳作 景美情美 赏析小石潭记 重庆市双桥中学 彭宗禄 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所写的散文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他写的山水游记,始终为广阔读者广为传诵。小石潭记就是其中的遗篇美丽的山水游记。 一、这篇游记的“景美”,突出的表现在对各种景物的描写上: 水美:写水,先闻其声,有“如鸣佩环”的感受。接着直接的赞扬水的清冽。并且还有(游鱼)“皆若空游无所依”来衬托水的清亮透亮。 石秀:水潭是以整块石头作为底子,走近潭岸观看到很多的小石块从潭底反卷出来,就象是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小石岩似的,秀美极了。 树翠:岸上的树木葱郁青脆,藤萝缠围着树枝,微风吹拂,不停的摇动着,连接着,显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对潭中“游鱼”的描写更具特色:抓住游鱼的情态,运用比方和拟人的手法,细腻的刻画。“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是从静止上描绘游鱼的情态,又用拟人方法描绘出鱼儿“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动态美。所描写的游鱼栩栩如生,活敏捷现。 “斗折射行,明灭可见”使用比方的手法,描写了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外形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曲折折的排列着,又像一条蛇那样弯弯曲曲的爬行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 二、这篇游记所表现出来的“情真”。主要是在游玩山水之时所表现出来的真实感情。 例如,听到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就似乎听到了“叮咚”的泉水声,这声音如同玉佩玉环相碰撞发出的悦耳动听的声音,心里感到特别兴奋;当欣赏到潭中鱼儿游动的情态,好象是与游人一同享受着欢乐。读到这里,我们又不能不从游鱼联想到的欢跃心情。这种由情如景,由景及情的写法正是这篇游记的一个突出的特点。 虽然眼前的美景令人沉醉,临时遗忘了因参与当时的政治改革活动,患病保守势力的排挤的忧愤,可是因小石潭四周环绕着密密的竹林和树木,特别安静,见不到人,令人情色凄凉,骨彻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怅幽凉。触景生情,自然而然地有产生了抑郁悲伤的感情,这一点是低沉情调的表现。 所以,我们说这篇山水游记,通过写景,将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