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市电子信息装备研发项目可研报告(模板参考)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17368372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80 大小:14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汾阳市电子信息装备研发项目可研报告(模板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80页
汾阳市电子信息装备研发项目可研报告(模板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80页
汾阳市电子信息装备研发项目可研报告(模板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汾阳市电子信息装备研发项目可研报告汾阳市电子信息装备研发项目可研报告x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绪论6一、 项目概述6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6三、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6四、 资金筹措方案6五、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7六、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7七、 研究结论7八、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8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8第二章 市场营销10一、 指导思想10二、 发展未来产业推进措施10三、 市场需求预测方法11四、 未来产业孵化工程15五、 顾客感知价值16六、 创新平台建设工程23七、 营销环境的特征24八、 金融资本扶持工程26九、 绿色营销的内涵和特点27十、 发展目标29十一、 整合营销传播32十二、 绿色营销的兴起和实施34十三、 建立持久的顾客关系37第三章 企业文化分析39一、 企业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关系39二、 企业文化的选择与创新43三、 企业文化的研究与探索46四、 建设新型的企业伦理道德65五、 品牌文化的基本内容67六、 企业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85七、 品牌文化的塑造87第四章 运营模式分析98一、 公司经营宗旨98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98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99四、 财务会计制度103第五章 经营战略管理110一、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含义110二、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目标与任务111三、 融合战略的概念与特点113四、 企业经营战略控制的基本要素与原则115五、 资本运营战略的含义117六、 战略经营领域结构119七、 企业市场细分120第六章 SWOT分析说明126一、 优势分析(S)126二、 劣势分析(W)127三、 机会分析(O)128四、 威胁分析(T)128第七章 经济效益134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34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34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35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37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3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39三、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41四、 偿债能力分析14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42五、 经济评价结论143第八章 财务管理分析144一、 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类型及评价144二、 资本结构146三、 应收款项的日常管理152四、 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155五、 现金的日常管理157六、 短期融资券161七、 流动资金的概念165八、 财务管理的内容166第九章 投资计划169一、 建设投资估算169建设投资估算表170二、 建设期利息170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71三、 流动资金172流动资金估算表172四、 项目总投资173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73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7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74第一章 项目绪论一、 项目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汾阳市电子信息装备研发项目2、承办单位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3、项目性质:新建4、项目建设地点:xx园区5、项目联系人:范xx(二)项目选址项目选址位于xx园区。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三、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478.5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489.2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0.09%;建设期利息18.9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76%;流动资金970.4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9.15%。四、 资金筹措方案(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2478.56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707.20万元。(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771.36万元。五、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84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7062.33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976.70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6.56%。5、全部投资回收期(Pt):5.43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3504.06万元(产值)。六、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立项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12个月的时间。七、 研究结论该项目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建设有着较好的社会效益,建设单位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建议各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使其早日建成发挥效益。八、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2478.561.1建设投资万元1489.261.1.1工程费用万元1061.791.1.2其他费用万元388.931.1.3预备费万元38.541.2建设期利息万元18.901.3流动资金万元970.402资金筹措万元2478.562.1自筹资金万元1707.202.2银行贷款万元771.363营业收入万元84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7062.335利润总额万元1302.266净利润万元976.707所得税万元325.568增值税万元295.099税金及附加万元35.4110纳税总额万元656.0611盈亏平衡点万元3504.06产值12回收期年5.4313内部收益率26.56%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1646.13所得税后第二章 市场营销一、 指导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以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为抓手,围绕优中培精,加速直道冲刺有中育新,推进弯道超车新中求变,助力换道领跑无中生有,着力赛道竞赛四大路径,重点培育未来数字、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装备、未来生活等5大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全力构建主导性、先导性、颠覆性、前瞻性等4层培育体系,着力形成5+4未来产业发展矩阵,持续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适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具有山西特色、持续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率先将山西建成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和引领区,为我省换道领跑、抢占先机、赢得未来竞争优势、实现转型蹚新路提供强大动力。二、 发展未来产业推进措施(一)做好规划评估健全工作机制,细化政策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各部门要加强跟踪分析和督促指导,研究制定专项政策支持未来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要加强未来产业政策评估监测与绩效评价,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并及时调整完善。(二)强化舆论引导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新兴媒体的作用,宣传我省未来产业发展的新政策、新进展、新成效,进一步营造未来产业发展良好社会舆论环境。组织召开未来产业重点领域高端论坛、峰会,交流未来产业领域前沿新知,解析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应用推广前沿技术,宣传推介我省未来产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将未来产业打造成我省新名片。三、 市场需求预测方法科学的营销决策,不仅要以市场营销调研为出发点,而且要以市场需求预测为依据。市场需求预测是在营销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未来一定时期的市场需求量及影响需求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市场需求发展变化的规律,为营销管理人员提供关于未来市场需求的预测性信息,并以此作为营销决策的依据。市场需求预测的方法,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购买者意向调查法购买者意向调查法即通过直接询问购买者的购买意向和意见,据以判断销售量。如果购买者的购买意向是明确清晰的,这种意向会转化为购买行为,并且愿意向调查者透露,这种预测法特别有效。但是,潜在购买者数量很多,难以逐个调查,故此法多用于工业用品和耐用消费品。同时,购买者意向会随着时间转移,故此法适宜作短期预测。调查购买者意向的具体方法比较多,如直接访问、电话调查、邮寄调查、组织消费者座谈会等。例如,采用概率调查表向消费者调查耐用消费品购买意向,可能会收到较好效果。(二)综合销售人员意见法综合销售人员意见法即通过听取销售人员的意见来预测市场需求。销售人员包括基层的营业员、推销员及有关业务人员。销售人员最接近市场,比较了解顾客和竞争者的动向,熟悉所管辖地区的情况,能考虑到各种非定量因素的作用,较快地做出反应。由于销售人员中没有受过预测技术教育的居多,往往因所处地位的局限性,对经济形势和企业营销总体规划不够了解,可能存在过于乐观或过于悲观的估计。但在销售人员较多时,过高或过低的期望值可互相抵消,从而使预测结果趋向合理。这一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比较简捷,无须复杂的计算;缺点是容易受个人认识水平等主观因素影响。(三)专家意见法专家意见法是指根据专家的经验和判断以求得预测值。其具体形式有三种:一是小组讨论法。召集专家集体讨论,互相交换意见,取长补短,发挥集体智慧,做出预测。二是单独预测集中法。由每位专家单独提出预测意见,再由项目负责人员综合专家意见得出结论。三是德尔菲法。该方法用系统的程序,采取不署名和反复进行的方式,先组成专家组,将调查提纲及背景资料提交专家,轮番征询专家意见后再汇总预测结果。该方法的特点是专家互不见面,可避免相互影响,且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有时要经过四五轮,意见才能趋于一致,其结论比较切合实际。(四)市场试验法市场试验法是指在新产品投放市场或老产品开辟新市场、启用新分销渠道时,选择较小范围的市场推出产品,观察消费者反应,预测销售量。该方法由于时间长、费用大,因而多用于投资大、风险高和有新奇特色产品的预测。(五)时间序列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是指将某种经济统计指标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序列,再将此序列数值的变化加以延伸,进行推算,用以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其主要特点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研究和预测市场需求趋势,排除外界因素影响。采用此法首先要找出影响变化趋势的因素,再运用其因果关系进行预测。产品销售的时间序列(Y),其变化趋势主要是以下四种因素发展变化的结果:(1)趋势(T)。系人口、资本积累、技术发展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过去的销售资料,描绘出销售曲线,可看出某种趋势。(2)周期(C)。许多商品销售受经济周期影响,销售额往往呈波浪形运动。认识循环周期,对中期预测相当重要。(3)季节(S)。指一年内销售额变化的规律性周期波动。此种变化通常与气候、假日、交易习惯有关,如果具体到周、日,也可能与上下班时间有关。(4)不确定因素(E)。包括自然灾害、战乱以及其他变故,这些偶发事件,一般无法预测,应从历史资料中剔除这些因素的影响,考察较为正常的销售活动。(六)直线趋势法直线趋势法是指运用最小平方法,以直线斜率表示增长趋势的外推预测方法。(七)统计需求分析法任何产品的销售都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统计需求分析是运用一整套统计学方法,发现影响企业销售的最重要的实际因素及其影响力大小的方法。该方法经常分析的因素是价格、收入、人口和促销等。应当指出,这些变量同销售量(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不能用严格的数学公式表示,只能用统计分析来揭示和说明。运用多元回归技术在寻找最佳预测因素和方程的过程中,可以找到多个方程。用上述方程预测需求量,首先要预测平均温度和人均收入,并注意可能影响预测值的因素,如观察值过少、变量之间高度相关、变量与销售之间关系不明朗和未考虑新变量的出现等。四、 未来产业孵化工程1、打造未来产业孵化平台围绕未来产业重点领域的创新创业需求,建设以未来产业为特色的智创城、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星创天地等各级各类众创空间,全方位、多角度地为相关企业提供从种子期、创业期发展到快速成长阶段的技术平台、投融资、市场拓展、人力资源等综合化服务,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产业链培育模式,为我省未来产业发展提供重要载体。2、建设未来产业服务载体建设一批促进创新的未来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技术研发、检验检测、技术评价、技术交易、质量认证、人才培训等专业化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搭建未来产业技术交易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建立网上技术大市场,为未来产业创新成果产业化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配置,提供技术向产业的转化全流程便捷化服务,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专业化与市场化相互动的共享平台,加快未来产业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3、创建未来产业展示场景依托山西综改示范区、开发区、高新区等未来产业集聚区域,整合重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优势资源,云计算与区块链产业、量子产业、虚拟现实产业、生命科学产业等重点领域,选取一批前沿性、可演示、互动性较强的科技创新成果,建设我省未来产业黑科技展演展示中心,展示宣传最新科技创新成果。举行高端论坛,提升我省未来产业的影响力,吸引全球科技创新资源。五、 顾客感知价值(一)顾客感知价值的含义为顾客提供更大的顾客感知价值,是企业建立良好顾客关系的基石。所谓顾客感知价值(CPV),是指企业传递给顾客,且能让顾客感受得到的实际价值。它一般表现为顾客购买总价值与顾客购买总成本之间的差额。这里的顾客购买总价值是指顾客购买某一产品与服务所期望获得的一系列利益;顾客购买总成本是指顾客为购买某一产品所耗费的时间、精力以及所支付的金钱等成本之和。顾客在购买产品时,总是希望有较高的顾客购买总价值和较低的顾客购买总成本,以便获得更多的顾客感知价值,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因此,顾客在做购买决策时,往往从价值与成本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中选择出那些期望价值最高、购买成本最低,即“顾客感知价值”最大的产品作为优先选购的对象。企业为在竞争中战胜对手、吸引更多的潜在顾客,就必须向顾客提供比竞争对手具有更高顾客感知价值的产品,获得更高的顾客满意度。为此,企业可从两个方面改进自己的工作:一是通过改进产品和服务,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人员素质,提高顾客购买总价值;二是通过改善服务与促销网络系统,减少顾客购买产品的时间、精神与体力的耗费,降低顾客购买总成本。(二)顾客购买总价值获得更大顾客感知价值的途径之一,是增加顾客购买总价值。顾客购买总价值由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构成,其中每一项价值的变化均对总价值产生影响。1、产品价值产品价值是由产品的功能、特性、品质、品种与式样等所产生的价值。它是顾客需要的中心内容和选购产品的首要因素。一般情况下,产品价值是决定顾客购买总价值大小的关键和主要因素。产品价值是由顾客需要来决定的,在分析产品价值时应注意:(1)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顾客对产品的需要有不同的要求,构成产品价值的要素以及各种要素的相对重要程度也会有所不同。(2)在经济发展的同一时期,不同类型的顾客对产品价值,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在购买行为上显示出极强的个性特点和明显的需求差异性。因此,企业必须认真分析不同发展时期顾客需求的共同特点以及同一时期不同类型顾客需求的个性,特征,并据此进行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增强产品的适应性。2、服务价值服务价值是指伴随产品实体的出售,企业向顾客提供的各种附加服务,包括产品介绍、送货、安装、调试、维修、技术培训、产品保证等所产生的价值。服务价值是构成顾客购买总价值的重要因素。在现代市场营销实践中,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不仅注意产品本身价值的高低,而且更加重视产品附加价值的大小。特别是在同类产品质量与性能大体相同的情况下,企业向顾客提供的服务越完备,产品的附加价值越大,顾客从中获得的实际利益就越大,从而购买的总价值也就越大。因此,在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向消费者提供完善的服务,已成为现代企业市场竞争的新焦点。3、人员价值人员价值是指企业员工的经营思想、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工作效益与质量、经营作风、应变能力等所产生的价值。企业员工直接决定着企业为顾客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决定着顾客购买总价值的大小。综合素质较高又具有顾客导向经营思想的工作人员,会比知识水平低、业务能力差、经营思想不端正的工作人员为顾客创造更高的价值,培养更多满意的顾客。人员价值对企业、对顾客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并且这种作用往往是潜移默化、不易度量的。因此,高度重视企业内部营销,确保管理层、员工都有正确的营销理念,加强对员工日常工作的激励、监督与管理,使整个团队始终保持较高的工作质量与水平就显得至关重要。4、形象价值形象价值是指企业及其产品在社会公众中形成的总体形象所产生的价值。包括企业的产品、技术、质量、包装、商标、工作场所等所构成的有形形象所产生的价值,公司及其员工的职业道德行为、经营行为、服务态度、作风等行为形象所产生的价值,以及企业的价值观念、管理哲学等理念形象所产生的价值等。形象价值与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密切相关,在很大程度上是上述三个方面价值的综合反映。良好的形象价值会对企业的产品产生巨大的支持作用,带给顾客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满足感、信任感,使顾客需要获得更高层次和更大限度的满足,从而增加顾客购买总价值。因此,企业应高度重视自身形象塑造,为企业进而为顾客带来更大的价值。(三)顾客购买总成本使顾客获得更大顾客感知价值的另一途径,是降低顾客购买的总成本。顾客购买总成本不仅包括货币成本,而且还包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体力成本等非货币成本。一般情况下,顾客购买产品时首先要考虑主要表现为价格的货币成本的大小,这是构成顾客购买总成本大小的主要和基本因素。在货币成本相同的情况下,顾客还要考虑其购买所花费的时间、精力等,这些支出也是构成顾客购买总成本的重要因素。这里我们主要考察后面几种成本。1、时间成本在顾客购买总价值与其他成本一定的情况下,时间成本越低,顾客购买的总成本越小,从而顾客感知价值越大。以服务企业为例,顾客为购买餐馆、旅馆、银行等服务行业,所提供的服务时,常常需要等候一段时间才能进入到正式购买或消费阶段,特别是在营业高峰期更是如此。在服务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顾客等候购买该项服务的时间越长,所花费的时间成本越大,购买的总成本就会越大。同时,等候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顾客对企业的不满,中途放弃购买的可能性亦会增大。因此,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在保证产品与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顾客的时间支出,是创造更大的顾客感知价值、增强企业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2、精力成本精力成本(精神与体力成本)是指顾客购买产品时,在精神、体力方面的耗费与支出。在顾客购买总价值与其他成本一定的情况下,精神与体力成本越小,顾客为购买产品所支出的总成本就越低,从而顾客感知价值越大。因为消费者购买过程是一个从产生需求、寻找信息、判断选择、决定购买、实施购买,以及买后感觉的全过程。在购买过程的各个阶段,均需付出一定的精神与体力。特别是在复杂购买行为中,消费者需要广泛搜集产品信息,反复比较评估,付出较多的精力成本。对于这类产品,如果企业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向潜在顾客提供全面详尽的信息和相关服务,就可以减少顾客所花费的精神与体力,从而降低顾客购买总成本。(四)运用顾客感知价值概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顾客感知价值的大小受顾客购买总价值与顾客购买总成本两方面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其中,顾客购买总价值是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等因素的函数。各个构成因素的变化对其总量的影响作用不是各自独立的。这些构成因素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其中某一项价值构成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其他相关价值因素量的增减,从而综合影响顾客购买总价值或总成本的增减,最终影响顾客感知价值。企业在制定市场营销方案时,应综合考虑构成顾客购买总价值与总成本的各项因素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突出重点,优化营销资源配置,尽可能用较低的生产与市场营销费用为顾客提供更多的顾客感知价值。(2)不同的顾客群对产品价值的期望和购买成本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企业应根据不同顾客的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增加顾客购买总价值,降低顾客购买总成本,以提高产品的实用价值。例如,对于工作繁忙的消费者而言,时间成本是最为重要的,企业应尽量缩短消费者寻求产品信息和购买的时间,提供方便使用和便捷的维修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和适应其求速求便的心理要求。总之,企业应根据不同细分市场顾客的不同需要,努力提供对顾客实用价值最强的产品和服务,使之获得最大限度地满足。(3)顾客感知价值的大小,应以能够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为主要原则。有的企业为了争取顾客、战胜竞争对手、巩固或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往往采取顾客感知价值最大化策略。但长期不适当追求顾客感知价值最大化的结果可能会使企业成本增加过多,导致利润减少甚至亏损。因此,在市场营销实践中,企业应掌握一个合理的度,以确保实行顾客感知价值最大化所带来的利益超过因此而增加的成本费用。六、 创新平台建设工程1、培育国家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进一步聚焦我省未来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方向,完善稳定支持机制,推动煤转化、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不锈钢材料及智能制造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和具有我省特色优势的领域,积极推动引进若干队伍强、水平高、学科综合交叉的国家实验室在我省建设分支机构。参照国家建设首期国家实验室的做法,聚焦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加快山西省实验室和省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全力推动基于量子光源的引力波大型地基观测装置建设,积极吸引中国科学院、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在晋建设大科学装置,争取在前沿领域取得突破,孵化更多前沿技术应用到工业领域。2、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围绕我省未来产业的研究和发展需求,加快谋划顶天立地的重大创新平台布局,持续推进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顶端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重点创新平台培育,集中力量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打造未来产业发展创新策源地。推动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向各未来产业主体开放共享。争取国内外知名大学在山西创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转移中心、未来产业研究院,开展重大技术研究攻关和成果产业化应用,或将承担国家重大平台的建设任务及重大项目放在山西实施,力争产生一批重大创新成果。3、培育技术创新联合体围绕我省未来产业细分领域,引导相关高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搭建一批未来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率先实现对未来产业重点领域的全覆盖。依托产业技术联合体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推动联合体成员单位开展联合创新活动,以龙头企业为核心,联合联合体内配套中小企业共同推进研发一批对我省未来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重点关键技术,加快成果产业化,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七、 营销环境的特征(一)客观性环境作为企业外在的不以营销者意志为转移的因素,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具有强制性和不可控性的特点。一般说来,企业无法摆脱和控制营销环境,特别是宏观环境,难以按企业自身的要求和意愿随意改变它,如企业不能改变人口因素、政治法律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但企业可以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和要求,制定并不断调整市场营销策略。(二)差异性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宏观环境存在着广泛的差异,不同的企业之间,微观环境也千差万别。正因为营销环境的差异,企业为适应不同的环境及其变化,必须采用各有特点和针对性的营销策略。环境的差异性也表现为同一环境的变化对不同企业的影响不同。例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很多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进行“国际性较量”,而这一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不同行业与企业的影响并不相同。(三)多变性市场营销环境是一个动态系统,构成营销环境的诸因素都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20世纪60年代,中国处于短缺经济状态,短缺几乎成为社会经济的常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曾遭遇“过剩”经济,不论这种“过剩”的性质如何,仅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而言,市场营销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营销环境的变化,既会给企业提供机会,也会给企业带来威胁,虽然企业难以准确无误地预见未来环境的变化,但可以通过设立预警系统,追踪不断变化的环境,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四)相关性营销环境诸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某一因素的变化会带动其他因素的连锁变化,形成新的营销环境,新的环境会给企业带来新的机会与威胁。例如,竞争者是企业重要的微观环境因素之一,而宏观环境中的政治法律因素或经济政策的变动,均能影响一个行业竞争者加入的多少,从而形成不同的竞争格局。又如,市场需求不仅受消费者收入水平、爱好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政治法律因素的变化,往往也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八、 金融资本扶持工程1、强化产业基金支持充分利用我省现有各类产业发展基金,进一步研究股权投资与未来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引导基金运作模式等基金投入方式,激活我省现有产业发展基金活力,支持未来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建立未来产业投资基金,有效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重点支持未来产业企业培育、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基地平台建设、创新应用示范等方向建设,引导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支持未来产业发展。2、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探索建立产融创新金融服务联合体,推动我省银行、券商、投资基金、投资机构和其他金融服务机构针对我省未来产业发展,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体系,重点发展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型的融资、担保、保险和服务。推动银企战略合作,通过组织银企对接会、向银行推荐项目的形式,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推动实现未来产业企业与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拓宽未来产业企业融资渠道,破解未来产业企业融资难题。九、 绿色营销的内涵和特点(一)绿色营销的内涵关于绿色营销,广义的解释是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体现的社会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充分考虑社会效益,既自觉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更自觉抵制各种有害营销。因此,绿色营销也称伦理营销。狭义的绿色营销,主要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谋求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协调,既要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企业利润目标,也要充分注意自然生态平衡,因此又称生态营销或环境营销。绿色营销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英国威尔斯大学的肯毕泰教授在绿色营销化危机为商机的经营趋势一书中指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者与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首先,企业所服务的对象不仅是顾客,还包括整个社会;其次,市场营销过程的永续性一方面需仰赖环境不断地提供市场营销所需资源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求能持续吸收营销所带来的产物。”绿色营销观要求企业在营销中不仅要考虑消费者利益和企业自身的利益,而且要考虑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将四方面利益结合起来,全面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二)绿色营销的特点绿色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具有以下特征:(1)绿色消费是开展绿色营销的前提。消费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绿色消费是较高层次的消费观念。人们的温饱等生理需要基本满足后,便会产生提高生活综合质量的要求,产生对清洁环境与绿色产品的需要。(2)绿色观念是绿色营销的指导思想。绿色营销以满足需求为中心,为消费者提供能有效防止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及损害健康的产品。绿色营销所追求的是人类的长远利益与可持续发展,重视协调企业经营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力求实现人类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3)绿色体制是绿色营销的法制保障。绿色营销是着眼于社会层面的新观念,所要实现的是人类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必须有完善的政治与经济管理体制,制定并实施环境保护与绿色营销的方针、政策,制约各方面的短期行为,维护全社会的长远利益。(4)绿色科技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技术进步是产业变革和进化的决定因素,新兴产业的形成必然要求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如背离绿色观念,其结果有可能加快环境污染的进程。只有以绿色科技促进绿色产品的发展,促进节约能源和资源可再生以及无公害的绿色产品的开发,才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十、 发展目标立足省情,着眼全国,面向世界,锚定15年30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未来产业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省发展条件,通过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力争实现十四五夯实基础、15年形成体系、30年全面发展的目标。1、十四五夯实基础到2025年,山西成为我国发展未来产业的先行区。未来产业初步实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无到有的转变,深度融入京津冀一体化、长三角、大湾区分工协同以及国家重大战略当中,为十四五转型出雏形目标实现奠定坚实基础。(1)规模总量快速提升到2025年,未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00亿元。力争打造5个产业规模超千亿元的未来产业,形成一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未来产业成为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融入到国家未来产业链条当中。(2)头部企业持续壮大到2025年,力争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的企业1个、超百亿的企业30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户、国家级试点示范30户、高新技术企业1000户。培育一批汇聚和配置全球资源、在细分领域占据统筹领导地位、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的头部企业。(3)创新生态加速构建到2025年,各高校设置的未来产业相关学科达到20个,建成未来产业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6个,形成从基础理论研究实验室创新产业化生产完整链条的创新体系,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重点龙头产品。(4)集聚发展日见成效到2025年,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的未来产业集群或集聚区达到3个,集群内企业占到未来产业企业多数,建成信创、碳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合成生物产业4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发展策源地。(5)开发合作更加深化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的比重接近80%,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较2020年增长50%。一批国际国内未来产业顶级企业、研发机构落户山西,融入双循环特别是融入国际未来产业效果显著,未来产业开放合作发展进入快车道。2、十五年形成体系到2035年,山西成为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示范区。未来产业体系基本建立,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学、航天航空、海洋装备、新能源的关键共性技术创新能力名列国内前茅,重点产品和服务覆盖国内主要市场,一批龙头企业和创新平台初步具备国际引领作用。3、三十年全面发展到2050年,山西成为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引领区。未来产业构建起较成熟的产业体系,部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重点产品和服务覆盖全球主要市场,形成一批国际领军的龙头企业和创新平台。十一、 整合营销传播(一)整合营销传播的含义1992年,全球第一部整合营销传播(IMC)专著整合营销传播在美国问世,其作者是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唐舒尔茨及其合作者斯坦,利田纳本、罗伯特,劳特朋。唐E.舒尔茨关于整合营销传播的定义是:“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战略性经营流程,用于长期规划、发展、执行并用于评估那些协调一致的、可衡量的、有说服力的品牌传播计划,是以消费者、客户、潜在客户和其他内外相关目标群体为受众的”。按照乔治贝尔奇和迈克尔贝尔奇对唐E.舒尔茨定义的理解,“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战略性的商业流程,用来规划、开拓、执行和评估具备可协调、可测量、具有说服性和持续性的品牌传播(沟通)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建立与消费者、中间商、潜在消费者、雇员、合作伙伴及其他相关的内部和外部的目标受众的沟通,产生短期的收益回报,并建立长期的品牌与股东价值”。美国广告公司协会(4As)定义:“整合营销传播计划的概念,是指在评估如大众广告、直接反应广告、销售促进以及公共关系等多种传播工具的重要作用时,更充分认识到将这些工具综合运用所带来的附加价值,即整合运用后所带来的信息的清晰度、持续性和传播影响力的最大化”。可见,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内涵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综合、协调使用各种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信息,实现与消费者沟通,迅速树立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建立长期的关系,更有效地达到品牌传播和产品销售的营销目标。亦即,整合营销传播是整合各种促销工具,如广告、人员推销、公关、销售促进、直复营销等,使其发挥更大的功效的活动过程。(二)整合营销传播中受众接触的促销工具整合营销传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营销企业必须了解各类沟通或促销工具,并知晓如何使用它们来传递公司或品牌信息。这就客观要求营销企业必须明晰每种消费者能够接触到的促销工具与目标受众沟通时的价值所在以及它们如何能够形成一个有效的整合营销传播方案。(三)整合营销传播计划过程在制定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过程中,营销企业需要结合各种促销组合要素,平衡每一个要素的优势和劣势以产生最有效的传播计划。可以说,整合营销传播管理实际上就是与目标受众进行有效传播的过程,包括策划、执行、评估和控制各种促销组合要素。整合营销传播方案的制定者必须决定促销组合中各要素的角色和功能,为每种要素制定正确的策略,确定它们如何进行整合,为实施进行策划,考虑如何评估所取得的成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营销传播只是整体营销计划和方案的一部分,因此必须能够融合其中。十二、 绿色营销的兴起和实施(一)绿色营销的兴起伴随着现代工业的大规模发展,人类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毁坏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大自然的报复促使人类猛醒,绿色需求便逐步由潜在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的满足,转向物质、精神、生态等多种需求与价值并重。有支付能力的绿色需求,是绿色营销赖以形成的推动力,并决定了绿色市场规模的形成与发展。1968年,在意大利成立的罗马俱乐部指出: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不等于GDP的上升。1972年6月,联合国首次召开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全球性环保行动计划和人类环境宣言,向全世界发出呼吁: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进入20世纪90年代,一些国家纷纷推出以环保为主题的“绿色计划”。20世纪80年代前,由于我国粮油食品农药残留量超标,出口产品因保护臭氧层的有关国际公约而受阻,因此,对实施绿色营销开始有紧迫感。中国的绿色工程始于绿色食品开发,1984年在广州出现了全国第一家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992年11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定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开始实施绿色食品标志制度。1993年5月,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除绿色食品外,我国绿色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也已扩展到其他领域。1990年研制成功了高容量,胶体电池;1994年研制成功绿色农药苦参烟碱乳剂,获得日内瓦博览会金奖。1994年,农业部提出了发展绿色食品的三项基本原则,并正式决定采用由太阳、植物叶片、蓓蕾构成的绿色食品标志。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是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环境与发展的总体出发,提出的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以及人口、教育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和政策措施方案。1995年年初,全国已有28种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开发,除食品外,其他绿色产品也不断研制成功。随着绿色产品的开发,绿色商店已在一些大城市相继建立。从绿色意识的觉醒、绿色需求的发展、绿色产业的形成、绿色体制的建立到绿色理论的创建,中国21世纪议程在行动中。(二)绿色营销的实施绿色营销实施的步骤,一般包括树立绿色营销观念、收集绿色信息、分析绿色需求、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和绿色营销组合。下面主要简述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和营销组合。1、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在全球绿色浪潮兴起的时代,企业应基于环境和社会利益考虑,在搜集绿色信息、分析绿色需求的基础上,制定能够体现绿色营销内涵的战略计划,以便有利于长期发展。绿色营销战略应明确企业研制绿色产品的计划及必要的资源投入,具体说明环保的努力方向及措施。绿色营销战略应以满足绿色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既要满足现有与潜在绿色需求,还要促进绿色消费意识和绿色需求的发展。绿色营销战略要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争取获得绿色标识,制定绿色企业形象战略。绿色营销将带来更高的边际收益,实现合理的“绿色盈利”,从长远看这是绿色营销战略实施的必然结果。2、制定绿色营销组合绿色营销强调营销组合中的“绿色”因素,首先要重视绿色消费需求的调查与引导,产品的开发和经营不仅对社会发展或环境改善有所贡献,而且能有效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冲破人为设置的“绿色壁垒”,适应“环保回归”热潮。产品生命周期分析主要考虑在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产品与包装对环境所造成的干预和影响,力求在生产、消费及废弃物回收过程中降低公害,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正确有效的绿色渠道是绿色营销的关键环节,不仅要慎选绿色信誉好的中间商,而且要选择和改善能避免污染、减少损耗和降低费用的储运条件。绿色价格应反映生态环境成本,包括产品消耗及环境改善支出,确立环境与生态有价的基本观点,贯彻“污染者付款”原则,促进生态化、低污低耗的绿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绿色促销要利用传媒和社会活动,传播绿色企业及产品的信息,为企业的绿色表现作宣传。通过赞助、捐赠等对有关环保的组织及活动,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广告要突出绿色产品的特点,突出环保靠全社会的力量,靠每个人的贡献。广告投入和广告频率要适度,防止因广告而造成资源浪费和声、光等感官污染。绿色管理是融环境保护观念于企业营销活动过程中的管理方式,通过全员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自觉地实施绿色营销,切实做好环保工作。十三、 建立持久的顾客关系精明的企业不仅要创造顾客,还想要“拥有”顾客的“一生”。为此,它必须建立持久的顾客关系。企业可以在多个层次上建立顾客关系。一般地说,企业对那些数量庞大、边际利润低的顾客,更多会谋求建立层次较低的基本关系。如洗涤剂生产厂商通常不会逐个打电话给洗衣粉家庭用户,分别了解、征询意见,而会通过广告、促销、服务电话或电子网站来建,立关系。但对那些数量很少且边际利润很高的顾客,如大用户、大型零售商,企业则希望与它们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在这两个极端之间,企业可根据不同情况建立其他层次的顾客关系。(1)财务层次。指通过价格优惠等财务措施来树立顾客价值和满意度。如宾馆为常客提供免费或降价服务;商场提供惠顾折扣券;民航公司对常客实施优惠方案等。(2)社交层次。即通过加强社会交往来提高企业与顾客的社会化联系,与常客保持特殊关系。如企业主动与顾客保持联系,不断了解顾客需要和提供服务;向常客赠送礼品和贺卡,表示友谊和感谢;组织常客社交聚会,增强信任感等。(3)结构层次。指使用高新技术成果,精心设计服务体系,使顾客得到更多消费利益,来增强顾客关系。如批发公司通过计算机数据交换系统,帮助零售商客户做好存货管理、订货、信贷等一系列工作;宾馆用其信息系统储存旅客客史档案,为其再次光临时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等。第三章 企业文化分析一、 企业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关系(一)海尔定律的启示海尔定律(即斜坡球体论)认为,企业如同爬坡的一个球,受到来自市场竞争和内部员工惰性而形成的压力,如果没有一个止动力,它就会下滑,这个止动力就是基础管理。依据这一理念,海尔集团创造了“OEC管理法”,这个模式是“制度管理”。在此基础上,海尔坚持把“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作为其发展目标,矢志不渝,并大力倡导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因而使“爬坡的球”有了“牵引力”,这就是“文化管理”。如果只有“止动力”,没有“牵引力”,或者说只有制度管理,没有文化管理,海尔也就不会有今天的业绩。这说明海尔把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二)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差异在企业文化研究中,人们对文化与制度的认识经常陷入一种误区:或把二者对立起来,或把二者混为一谈,分不清二者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有人把企业文化概括成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种从广义角度界定的企业文化,无疑把制度包含在内,即制度也是一种文化。如果从狭义角度看企业文化,制度只是文化的载体;进一步说,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制度与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管理层次和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文化管理高于制度管理,制度更多地强调外在监督与控制,是企业倡导的“管理底线”,即要求员工必须做到的;文化更多地强调价值观、理想信念和道德的力量,强调内在的自觉与自律,是“文化高境界”,二者的具体差异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制度与文化演进方式的差异文化的演进是渐进式的,制度的演进是跳跃式的,但二者同处于一个过程之中。从制度到文化,再建新制度,再倡导新文化,二者交互上升。企业管理正是在这种交互上升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臻于完善的。2、制度与文化表现形态的差异制度是有形的,往往以责任制、规章、条例、标准、纪律、指标等形式表现出来;文化是无形的,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是一种观念形态和精神状态,往往通过有形的事物、活动反映和折射出来。但二者却是一体两面,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着文化,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得以表现。3、制度与文化对人的调节方式有差异制度管理主要是外在的、硬性的调节;文化管理主要是内在的文化自律与软性的文化引导。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对制度与文化的感受度不同。体力劳动者因为其作业方式要求标准化的程度高,对制度管理的强制性敏感度较低,也就是说,遵守制度是顺理成章的事,制度管理对他们更适合;脑力劳动者因为创造性强,自由度较高,对较低层次的条条框框比较反感,需要较多的文化管理。这是超Y理论的研究结果,值得我们注意。(三)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的互动关系正确认识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的互动性,需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1、制度与文化相互推动当管理者认为某种文化需要倡导时,他可能通过培养典型的形式,也可能通过开展活动的形式来推广和传播。但要把倡导的新文化迅速渗透到管理过程,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制度则是最好的载体之一。人们普遍认同一种新文化可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而把文化“装进”制度,则会加速这种认同过程。当企业中的先进文化或管理者倡导的新文化已经超越制度文化的水准,这种文化又在催生着新的制度。2、制度与制度文化不是同一概念当制度内涵未被员工认同时,制度只是管理者的“文化”,对员工只是外在的约束;当制度内涵已被员工接受并自觉遵守时,制度就变成了一种组织文化。比如,企业要鼓励员工提合理化建议,先制定一项制度,时间长了,员工接受了这一制度内涵,制度就变成空壳,产生了参与文化。3、文化优劣程度或主流文化的认同度决定制度成本当企业倡导的文化优秀且主流文化认同度较高时,企业制度成本就低;当企业倡导的文化适应性差且主流文化认同度较低时,企业的制度成本则高。由于制度是外在约束,当制度文化未形成时,没有监督,工人就可能“越轨”或不能按要求去做,其成本自然就高;而当制度文化形成以后,人们自觉从事工作,制度成本大为降低,尤其当超越制度的文化形成,制度成本会更低。摩托罗拉公司尝试取消“打卡”制度,是因为员工能够认识到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大庆人“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工作作风是大庆人自觉的文化表现。4、制度与文化永远并存制度再周延也不可能凡事都规定到,但文化时时处处都能对人们的行为起约束作用。制度永远不可能代替文化的作用;文化管理也不可能替代制度管理。由于人的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对组织目标认同的差异性,要想使个体与群体之间达成协调一致,光靠文化管理是不行的。实际上,在大生产条件下,没有制度,即使人的价值取向和对组织的目标有高度的认同,也不可能达成行动的协调一致。海尔为“爬坡的球”创造了一个“止动力”,之后又为它创造了一个“牵引力”,使球既不至于下滑,又有动力往上滚,是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结合的典范。二、 企业文化的选择与创新(一)企业文化选择1、企业文化选择的含义在企业文化的积累、传播过程中,积累原有的文化,创造新的文化,吸收异质文化,都需要选择。企业文化选择是企业文化运动的客观功能,它总是对同质文化中的历史成分和现实成分进行筛选,有选择地积累和储存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部分,摒弃不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部分;企业文化在发展中又对不同质的文化加以选择,这种选择不是简单机械地拿来,而是经过文化判断、文化分析、文化评价等活动择其精华加以吸收。企业文化的选择过程实质上就是企业文化的冲突过程。在新旧文化之间、不同质的文化之间冲突的结果是,优秀文化得到继承、弘扬或吸收,消极文化遭到淘汰或舍弃。因此,企业文化选择往往通过冲突来实现。需要指出的是,企业文化冲突和选择虽然是客观的,但当人们认识了企业文化发展的规律以后,是可以通过分析企业文化冲突的起因、性质、程度,从实际出发,从主观上明确企业文化的选择标准,从而有目的地、自觉地选择同质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及异质文化中具有适应性的部分,并且通过各种手段倡导、强化这些企业文化,进而缓解冲突,达成共识,并把企业倡导的价值观内化到群体意识中去。2、企业文化选择的客观标准企业文化选择的客观标准就是企业的基本价值观。企业基本价值观是企业的灵魂和宗旨,是企业文化的深层特质。这种特质不易改变,因此符合企业价值观要求的文化特质就会很容易地被接受、积累和传播,而与企业基本价值观相悖的文化特质就会遭到抵制、拒绝,因而被淘汰、被舍弃。企业文化选择的总趋势是择善、择优。当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已严重阻碍企业顺利发展时,企业文化的选择标准就随之发生变化,逐渐把代表企业文化发展方向的企业价值观作为新的选择标准。(二)企业文化创新当企业新旧文化之间、不同质的文化之间发生冲突时,如何使优秀的企业文化得到继承、弘扬或吸收?必须从一切是否有利于企业创新的角度考虑企业文化的选择,因为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只有坚持创新,企业才有前途,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创新源于企业文化的创新。首先,任何创新行为,如新技术的发明、新产品的开,发、新工艺的设计、新体制的构建、新制度的确立、新市场的开辟等,都从观念创新开始。因此,企业创新的原始推动和初始设计,都与企业文化所提供和创造的精神环境有关。其次,创新行为通常在起步阶段就表现出非常规性,意味着对正统、主流的“背离”,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因此,创新行为不可避免地要遭到习惯行为、定式化规则的反对,遭到种种非难。企业创新行为的成功,完全依赖于企业新文化的激励和支持。最后,创新意味着一定的风险,意味着从直接行为者到企业决策者要共担风险,这就要求企业摆脱保,守僵化的文化,树立正确的“风险一收益”观,营造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当企业创新没有先进企业文化的激励与支持,而病态、不良甚至恶劣的企业文化反而处处干扰、阻挠、破坏、延迟企业创新行为的时候,企业文化共同体摆脱此种境地的唯一选择,只能是无情地抛弃现有的企业文化传统,代之以新的企业文化规范。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那些高层管理者,即病态、不良企业文化的代表者来说,个人悲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